专题一基本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复习《经济学常识》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2014年高考复习《经济学常识》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1)观点:①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 货币量,是工人获得的名义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 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获得的实际 工资; ②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 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评价:①李嘉图把工人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 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 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②他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表明他对这个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不足)
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对外贸易自由化 (1)生产相同产品,各国的成本不同各 国有各国的优势。
内容
绝对成 本学说
(2)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 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 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 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 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 得好处。 (1)科学性
Ⅱ.斯密的政策主张
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
(1)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 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 工。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
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
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 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1、对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
(1)内容: ①李嘉图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 要条件。 ②他认为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2)政策主张:
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他还主张通过 降低地租 的方式来增加资本 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2、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国际经济法概述

国际经济法概述
是指协调各国货币关系的法律规范;后者是指调整国家之间资金 融通关系的法律规范。 • 货币金融法的调整范围大致可以概括为,外汇交易关系、国际证 券交易关系、国际借贷关系、国际结算和支付关系和国际货币体 制。 。
(2)国际货币金融法的主要规范
• • • • 全球性国际货币金融条约: 全球性国际货币金融条约:IMF协定 协定 区域性货币同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国际金融惯例和国际金融监管文件 国内涉外立法
1、国际经济法的实用主义研究进路 、 2、对国际经济法的经济分析 、
国际经济法概述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 1、通说: 、通说: •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法人、非 法人组织、国家(或地区)、国际组织相互间在参与国 际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及其规 范的总称。 • 主体: • 调整对象: • 范围:
2、国际投资法 、
(1)概念: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其特点有二:一
是它属于外国人的私人投资,即外国自然人或法人在东道国的投 资行为,包括投资设厂、兴办企业或开发自然资源等投资活动, 但不包括政府间的投资行为或信贷关系;二是它属于私人的直接 投资,即投资者对所办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直接参与经营 管理并有较大的控制权的投资。 • 国际投资法是包含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各种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 的综合体
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 1. 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 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 。 2. 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国际经济关系。 • 跨国财产流转关系;国家对跨国财产流转关系的管理和 管制关系;国家在管理管制中进行的国际协调关系 3. 法律渊源的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的法律规范。 • 4. 调整方法的综合性——直接调整、间接调整或两者 相结合的调整方法。 • 三、国际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经济学常识》专题一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经济学常识》专题一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与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相比,其进
步性表现在( )
①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②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 ③意识到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问题 ④意识到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①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交换价值; ②效用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③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
是由价值来调节的。 ——商品的机制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2.对商品价值的认识
(1)基本观点: (2)评价:
①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 ②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 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③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④批判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
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斯密劳动 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与交 换价值的关系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 西可能有交换价值 有时由生产该商品 所耗费的劳动量决 定,有时由交换价 值决定(二元)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 价值的关系
2.相对工资理论(第一个提出)
⑴基本观点: ①.相对工资: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 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②.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
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
收入差距拉大 ⑵评价:
在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概念。这从量的方面揭

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第一专题公共经济学概论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一般而言,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研究政府的财政收支。

二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三十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点。

近现代社会存在三类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形成的价格,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

混合经济:主要依靠市场体系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

3.资源配置的原则(1)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最优--在给定现有资源条件下,不存在任何其他配置结果使某些人情况更好,而又不使任何其他人处境更坏。

(2)公平原则: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这两个指标作为分析工具。

在很多情况下,公平与效率是存在矛盾的,在取得效率时,常常没有公平,而追求公平往往以损害效率为代价。

对于某一具体的法律制度,其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要由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来决定。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公共产品失灵;外部效应;垄断性失灵;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失灵;经济周期性波动。

5.为什么说公共部门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选择?市场机制的缺陷难以自我调节和修复,弥补市场失灵可能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这个外部力量就是公共部门(政府)的作用。

(一)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优势明显。

(二)公共部门有助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

(三)政府部门能够抑制垄断、鼓励竞争。

高 考 专 题 讲 座1

高   考   专   题   讲   座1
• • • •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 核心内容—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核心概念——物质、意识、规律; 核心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 • 核心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
• 核心内容——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 题; • 核心概念——联系、发展、矛盾 • 核心原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矛盾具有特 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主次矛盾 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外因、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 性统一的辩证关系等;
﹙2﹚《哲学常识》
• 以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主线 • 把握 “三观”——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 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
﹙3﹚《政治常识》
• 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 • ﹙重点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等——三种政治制度 • ﹙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际 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两种国家政策 • 如果我们把握好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这三条主线, 就能真正做到纲举目张,从而使我们的复习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可以 运用三种方法:
• ①排谬:即排除错误项,也就是排除 观点全错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 选择题除外; • ②排异:即排除无关选项。也就是题 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 不一致或无关的题肢,这样的选项应排 除(文不对题);
③排乱:即排除干肢之间逻辑不符或混乱 的题肢 A. 干肢重复:题肢的观点不是说明 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 重复,这样的选项迷惑性较大,个别学生 容易失误; B.排除大、小选项,即因果颠倒、 范围不符。 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 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专题一3、4 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课件(共41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专题一3、4 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课件(共41张PPT)
关于地租的来源,斯密一方面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农产品 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和普通利润的部分。另一方面又认为,地租是地主借给 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
如何看待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二元性
“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 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 手”调节。
[参考答案] 市场调节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但市
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水资源完 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会造成过度开发、分配不 公、污水排放量过多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利用。政 府参与水资源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政策主张: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2.重商主义和斯密财富观的比较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
金银货币
通过国家干预经 济,保证顺差的对外 贸易
财富的含义? 财富的来源?
斯密的观点
一国生产商品的总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资 本的利用效率
根据材料,评价重商主义者和斯密的财富观?
3.对重商主义和斯密观点的评价
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高二年级 思想政治
本专题在全书中的地位
时间
十八世纪中叶 至十九世纪初
十九世纪 四十年代
二十世纪初期 开始至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后
内容
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 巨匠的理论遗产 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斯密、李嘉图)
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的初期探讨
现代西方国家 市场经济的兴 起与主要模式

一课经济学

一课经济学

一课经济学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度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还是个人的消费决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

2.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如何利用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研究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控。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研究个体的消费、生产、投资等微观经济活动,以及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机制。

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3.1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某个价格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买方愿意以某个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也就形成了。

3.2 机会成本和效率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分配的状态。

经济学告诉我们,要做出理性的决策,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并追求资源的最优利用。

3.3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是指随着某种资源或行为的增加,对其产生的额外效益会逐渐减少。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决策时需要权衡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达到总体效益最大化。

4. 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4.1 政府政策制定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影响和调控经济的运行。

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4.2 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着各种经济风险和竞争压力。

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4.3 个人的消费决策个人在面临消费选择时,需要考虑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以及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因素。

廓清《经济学常识》的逻辑脉络

廓清《经济学常识》的逻辑脉络
,— —— ———————————— —————————— —————一
(2思 政治 教学2 O 第6 1) 想 课 O年 期 l
∞一 + ≮ 爨黼 g 黧 _ 黪 黼鞘 黪 《
第一 :导 二归 一 ” “ 。
包 括两 点 : 其一 , 宁 、 大林 和毛 泽 东对 列 斯 社 会 主义 经济 规律 的探 索 ( 题 四 : 专 社会 主义经 济 理 论 的初 期 探 讨 )其二 , 国对 社 会 主义 市 ; 我
定。
和 地 主各 自取得应 得 的收入 。这一 观点无 疑 是 错误的, 是用 现象掩 盖 本质 。 第 , 对成 本学说 。 绝
斯密 的视 野是 国 际性 的。在研 究 国 内问题 的 同时 , 密关 注 国际形 势 , 出了绝对 成 本学 斯 提
说: 即一 国应 以 自己的绝 对优 势对外 拓展 贸易 ; 但 此 理论 不 能 解 释 有 的 国家 不存 在 绝 对 优势 , 但 仍然 在发 展对外 贸 易 的国际 现象 。 斯 密 的理论无 疑 是开创 性 的 ,但 却 留下 了
关 注另外 一位 古典 经 济学家 —— 大卫 ・ 嘉 图。 李 2李嘉 图理 论 的把握 。 . 李嘉 图对 “ 密 的迷 雾 ” 斯 进行 了澄 清 。
要,但这种人人追求 自己利益 的整体效果却能 使 资 源配置 优 化 。 由于市 场 配置 的有 效性 , 因此
斯 密对 政府 职 能 的界 定是 限制 性 的 ,认 为 政府 应 充 当“ 守夜 人 ” 的角 色 。
“ 看不 见 的手 ” 斯密 认 为在经 济 活动 中 , : 人
是利 己 的 , “ 济 人 ” 人 们 从 事 各 种 经 济 活 即 经 , 动 , 是源 于 自己的善心 , 不 往往 是 出于 自利 的需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行为。

第二部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三部分:供求关系和市场
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涉及经济结构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五部分:货币和通货膨胀
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的一种资产。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第六部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交换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全球化则涉及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

第七部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

第八部分: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影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

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选择、生产、分配和消费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它关注个人、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并研究这些决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

定量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用于揭示经济规律和预测经济现象。

定性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用于探讨经济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和发展趋势,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四、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在微观经济学中,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

此外,经济学还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等相交叉,共同研究经济与社会领域的问题。

五、结语经济学是一门关乎社会福利的学科,通过研究经济现象和运用经济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文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希望读者能够对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相关领域。

(以上回答均为虚构,仅供参考)。

国际经济法专题一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精品文档

国际经济法专题一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精品文档
标准: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国内法体系 宪、民、刑、行政、经济(劳 保、环境)、三大诉讼法
国际法体系 国公、国私、国经 下一页
(二)调整对象: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关系-跨国经济关系。横向——纵向。
(三)关于其地位的理论纷争 1、国际法分支说(狭义说)。英国的施瓦曾伯格、日本的金泽良
成为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返回
三、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一)法律渊源的一般性含义 1、历史渊源。 2、实质渊源。 3、形式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
返回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国际经济的渊源
1、国际条约。 是指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之间为确定彼此间的经济权利、义务关
系,以国际法为准达成的书面协议。 (1)分类:双边、多边。 (2)国际条约的效力。 (3)国际条约的保留。
间,以及其他国际公法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征:主体普遍、对象广泛、规范多样
返回
返回
二、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经济法规范萌芽阶段(垄断前)
罗得法 、罗马法(市民法与万民法)、康索拉多海商法典、奥列隆文
集 、耶路撒冷法典、法国商法典。宋广州市舶条例、榷易院。
1、数量少、分散。 2、主要集中在货物贸易领域。 3、缺乏经济管制规范。 4、与其他法律部门混在一起。
(三)公平互利原则
1、是指每个国家都有权参加国际贸易以及其 他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而不问这些国家在政治、 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任何差异。不得仅仅根据上 述这些差异而对任何国家加以任何形式的歧视; 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且作为国际社会的 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切实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 性经济、财政金融以及货币等重要问题的国际决 策过程,特别是有权通过相应的国际组织,并遵 循这些组织的现行规章或逐步改善中的规章,参 加这一国际决策过程,并且公平地分享由此而带 来的各种效益。

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经济学理论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的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国民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有经济增长理论、商业周期理论和货币理论等。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包括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因素。

商业周期理论研究经济繁荣和衰退的周期性变化,探讨周期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货币理论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

与宏观经济学相对应的是微观经济学,它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经济学分支,着眼于个人、家庭和企业等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

需求与供给理论研究市场上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决定因素,分析市场平衡和价格弹性等概念。

边际效用理论研究个体对商品的边际效用进行决策,分析个体行为的最优化问题。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行业特征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此外,经济学理论还包括许多其他的重要分支,例如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经济学分支,研究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外汇和国际金融等问题,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总之,经济学理论是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体系。

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个人理财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演进,经济学理论将继续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们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课知识点归纳

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课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一专题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1.市场二重性的理解市场是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2.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各自利益的竞争、生产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其中价格价格机制是中心。

3.市场经济借助于市场交换关系,依靠市场机制,组织社会经济运行,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的经济,简言之,在市场调节下运行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的含义: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的经济4.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生中发展而成的有机统一体。

包括商品市场和一般要素市场。

▲市场体系还包括自然生产要素市场市场体系的完整性与和谐社会二、市场经济的性质、基本特征与功能(一)性质 (生产关系属性和生产力属性)1.社会性;2.主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3.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二)基本特征1.从市场经济本身看(1)动力机制;(2)信息机制;(3)外在的强制机制;(4)均衡机制2.与计划经济相比较(1)自主经济(依附经济);(2)竞争经济(保护经济);(3)法制经济(统制经济);(4)开放经济(封闭经济);(5)商品交换经济(实物分配经济)(三)功能1.分散的决策结构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供求做出灵敏的反映,较好地实现供求平衡,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2.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以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结构能使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经济组织获得简洁、清楚和有用的信息,从而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4.以竞争为核心的协调结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来实现经济过程的均衡。

三“市场失灵”理论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特点(1)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状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路径,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重要概念和发展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思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这一要求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最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相结合、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

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增长等概念是我们必须熟悉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既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保证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经济发展既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又能够避免市场失灵。

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个部分,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各种形式,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济增长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第一框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斯密生活的年代,一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重商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存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严重束缚.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2、叙述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1)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2)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①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②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③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①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4、斯密是如何划分阶级结构的?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5、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内容?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①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框1、根据斯密的观点,怎样增加国民财富?(1)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2)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经济学教案第一课

经济学教案第一课

经济学教案第一课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是理解市场运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维。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1.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2. 目标: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求平衡。

3. 成本和效益:成本是为生产商品或服务所付出的资源和劳动的代价,效益是指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感。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损失。

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均衡理论:均衡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均衡、成本效益均衡等。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在边际效益相等时做出最佳的决策。

3. 战略行为理论:战略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在市场中的决策和行为,涉及博弈论等内容。

四、经济学的方法论1. 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既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也借助演绎法构建理论模型和进行预测分析。

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经济学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数量化的研究,也运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

3.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和事实,分析经济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规范研究则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经济政策。

五、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决策和行为,涉及价格理论、产业经济学等。

3.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以及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和规制。

九年级上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上册经济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1.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利用资源来满足需求的学科。

-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2.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提供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 市场的均衡点是供求曲线相交的地方,即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

3. 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需求。

-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

- 市场经济依靠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计划经济则由中央政府来进行资源分配。

4. 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

- 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是常见的经济发展模式。

-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5. 企业与市场- 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而组织和运营的经济实体。

- 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交易量。

- 企业通过市场来销售产品和服务,赚取利润。

6. 公司经营与组织- 公司经营是指企业的日常管理与运营活动。

- 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等。

- 公司经营需要注意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7.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益。

-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监督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组织。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和掌握。

【60天冲刺】高考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精品课件第1板块-经济常识专题

【60天冲刺】高考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精品课件第1板块-经济常识专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B 【解析】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 比,因此2011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28元÷(1-30%)= 40元。商品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因此在通货膨胀 率为25%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为40元×(1+25%)=50元。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变动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点评】 此题涉及的知识有商品的价值量、企业的 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其最大亮点是检测考生对企业商 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企业商品价值总 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理解。商品价值总量的计 算问题教材没有说明,考生要答对此题必须能够正确地 运用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知识进行推理,检测的是 考生推理的能力。其价值目标在于让考生认识到个别商 品生产者必须千方百计地尽量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并且提高的速度必须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 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专题一 │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 (1)对商品经济理论的复习,关键要把握一个规律、抓住 三对关系,弄清七个概念。所谓一个规律即价值规律,应该把 该规律的含义、内容、形式、作用烂熟于胸;三对关系即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价值与价格 的关系;七个概念即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价值总量、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 率等七个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2.商品价值总量的公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 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总量。 整个社会生产的某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整个社会 的商品总量。 个别企业生产的某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个别企业 的商品总量。 3.商品价格。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 自身的价值成反比,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构成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①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一定不是商品。 ②必须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用于交换”表示一种目的,强调的是一种买卖过程,
包括交换前和交换中,交换完成之后,则不是商品,而是 消费品或待消费品。
(2)商品就其表现形式来看:分为有形商品 和无形商品;服务、技术、发明专利等属于无 形商品。
办 政政策,抑制总需求
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①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 联系 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③都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持经济总量
平衡和结构优化
考点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货币的出现要比商 品晚得多。 ③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世界货币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规律方法】 判断货币在执行哪一个职能
(1)从是否需要现实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中的 货币,而其他职能均需要现实的货币。
(2)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 等词汇; 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 词汇; 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 “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 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价值量 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
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 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无关
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公式为:商品(W)----货币(G)-----商品(W)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A、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用。 ---- (商品交换的媒介)
B、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强调交换的形式 ③货如币何执执行行流(通特手段点职)能--时--,(以只货能币用为现媒实介的的货商币品,交不换能)用
固定在金银上,这时的金银才成为货币.
公式中,如果“商品—货币”这一环节不成功, 这这名个会称跳对跃商如品交 方果所换 式不有成者功造公,成摔式什坏么一产影定生响是时?商间(品为所什有特么者点说?)
商品流通中,生产者、经营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 物动以物才跳交能跃换得 不到 成物功补直 交与摔偿接 换物坏,的否一则W定,—是就W商会品亏所损产货有,生币者甚前。至破产同倒买时闭卖进。行所
(1)价值尺度
①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பைடு நூலகம்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由于货币本身是商 品,有价值。
③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④如何执行(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流通手段的含义:(又叫购买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图如下:
•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任何 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 互交换。
考点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 流通中实
际所需的 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5)纸币的发行 ——教材P8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的发行量过多会怎样? 纸币的发行量过少会怎样?
基本属性; B、作为等价物,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当交换的
媒介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C、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一般等价物 是不同的。
D、只有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才 标志着货币的正式产生。
3、货币的本质
(1)金银作为货币材料的优点:P5教材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
乘的商品
商品流通
以货币 为媒介
W -G -W
货币 产生后
买卖 在时空上
分开
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
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 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两种基本职能。
微专题 01 商品经济理论
考点
1

商品
项目
内容
注意
含义 商产品 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
基本性属
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任何人都无法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 者为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
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 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表明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①②入选;“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不能表明中 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和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因此,③④排除。 【答案】A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C正确,8 000元是电脑的价格,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购买了笔记本 电脑,表明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表明货币执行了支 付手段职能;A、B、D均不符合题意,“世界货币”“贮藏手段”在本题中没有体现出来。 【答案】C
(5)纸币的发行 ——教材P8
①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为限度 。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 越好,而是受客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纸币的发行量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即一 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和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①、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但无价值。
②、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人民币就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③、国家对纸币的发行是“三有权”(有权发行、有权决定发行量、 有权决定面值)、“一无权”(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④、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 能购买商品的能力);纸币的币值与购买力成正比,与物价成反比。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一般等价物
(1)、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它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
媒介 (2)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两步
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
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3)、注意的问题: A、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
考点四、纸币及其发行量
(1)纸币的产生
纸币的产生过程: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金块的形式 流通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金银条块 (足值)
足值的 铸币
不足值的 铸币
纸币
(2)优点 ——P7教材
制造成本低;防止贵金属流失;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金3银)天货然币不的是本质货是币一,般但等货价币物天然是金银。
(4)理解:
--马克思
①.货币是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可以和其他
一切商品交换的商品.
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
当贵金属(金银)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 着货币正式产生.
③.货币是金银,但又和普通金银不同,只有当一般等价物
2019
专题透析
01
基本经济理论
本专题涉及的是《经济生活》的基础理论部分, 讲述商品经济理论、经济制度理论、市场经济理论
三方面的内容。本专题许多知识点在《经济生活》 中起统率作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与商品价值量、 价格与供求相关的函数坐标题大多出自本专题。
考生在2019年的备考中,要加强对价值量、价 格的影响、货币的流通、宏观调控、经济建设等重 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 深层次思考,尤其要关注党和政府在所有制、分配 制度和宏观调控问题上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加 强对与价值量、货币、价格、汇率等知识点相关的 函数坐标题的训练。
观念货币。
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3
价值尺度
、货币的其他货来因币衡素具量,有,其贮价但流他值是藏通有商,货手价品手一【币值价段切并特段的值商不别商量货社(品非提品的币会应的衡示基,因(财为价量】本也素退富足值商可。职出的值都品以能流代金可价成通表属以值为领保货用的衡域存币货唯量)起)币一作来为
职 能
⑤、国家发行的纪念币的价值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 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纪念币的面值是由国家规定的。纪念 币的价格是变化的。纪念钞是纸币,本身无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