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的怀念》。
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常识等。
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国民党、美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认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同时,介绍本单元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讲授新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如何?(3)美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3. 深入分析:教师对重点问题和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本单元教学设计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语言的表达,培养其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录音机等•材料:相关课文、词汇表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主题词,引入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习课文:让学生诵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词汇学习:介绍本单元重点词汇,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4.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语法讲解: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如句型结构或词性变化等。
3.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练习,培养其写作能力。
4.诗词赏析:介绍相关古诗句或现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韵律。
第三课时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简要读后感。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教育:通过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感、行为等,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人生态度。
4.总结提高: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或复习任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哲学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涉及到人类的本质、存在、价值等内容。
在当今社会,哲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因此,许多学校已经将哲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以使学生了解哲学思想并运用其知识,拓宽视野,深化思考,丰富人生。
《哲学与文化》是一个常见的哲学课程。
这个课程具有广泛的教学范围,包括对哲学思想、历史和文化的介绍。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教师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下面分步骤介绍一下如何设计《哲学与文化》的第三单元的单元教学。
第一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设计。
本次单元的目标应在以下方面:1. 了解当代世界的多元文化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民族关系。
3. 学习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4. 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度和对他人文化的理解。
第二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1. 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
2. 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通用技巧。
3.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民族关系,包括族群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历史。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展示、案例分析等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化批判思维能力。
第三步:具体的课程安排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课程安排和课堂安排至关重要。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安排:1. 第一周:介绍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周: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学生彼此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体验,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
3. 第三周:介绍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通用技巧。
教师可以引用例子来说明在跨文化交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第四周: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民族关系,包括族群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争端。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主要内容】本单元围绕着“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为精读课文。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单元研究目标】1.认识本单元“暮”“瑟”“输”等生字,其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侧”“缘”等38个生字。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3.积累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
积累关于秋天的气象谚语。
【课时安排】二、本单元研究设计说明:分四种课型进行备课:单元感受课(包括单元整体感知1节及其他课文的研究,每课1课时,阅读实践课(选择其中一篇课文进行阅读拓展实践)、言语表达课(低年级说话或写话,其他年级作)、评研课(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双基训练)每种课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资源、研究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研究主题】整体研究本课元课文(1学时)【课型】单元感受课【研究目标】指向单元目标(完成那项单元目标)指向学科中心素养)1、通过“自主识字”“小组相互检测”的方式认识本单元2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2个词语,借助工具书,提高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3、有感情地朗读单元课文,积累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积累关于秋季的气象谚语。
提升阅读观赏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研究重难点】重点:1、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难点:研究用观察日志记录观察工具的变化,能把观察的过程写下来【研究过程】课前研究:1、自学本单元生字词。
把你认为最难的词语和最喜欢的词语正确地写下来。
2、阅读本单元课文,用本人的话说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布局特点、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修辞手法、写作按次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阅读能手”评选第二季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这个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这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更确切的说,是在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重新组织策略等。
本单元对有目的的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展开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二是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看法和生活,并如何让生活变得美好的,把原因写具体。
从写作训练要素和内容看,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内容联系不明显,可以作为独立的任务目标来落实.二、单元学习目标综合考虑本单元读写训练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单元学习目标可梳理如下:学生将知道: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部编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一)单元设计理念以“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落实为统领,创设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以教材课文的学习为依托,落实课标精神(任务群+人文主题),立足具体学情,秉持“课文讲析无需面面俱到,读写实践务求全面落实”的原则,完成语文必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1.明确本单元需要完成的人文主题“生命意义的思考”,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不同的审美追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2.明确本单元需要完成的写作实践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引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这一单元话题的关注,生发对古诗词深刻意蕴与艺术匠心的思考与梳理。
3.通过示范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引导学生掌握古体诗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体诗的当代价值,增强传承意识。
4.通过示范研读、诵读品悟、合作探究的方式,认真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引导学生掌握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唐诗的当代价值,增强传承意识。
5.通过示范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鉴赏的方式,认真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引导学生掌握宋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宋词的当代价值,增强传承意识。
5.积累有关文学常识和重要字词。
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
2.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认识古诗词的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的当代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鉴赏研读法。
教学课时十四课时。
1.第七课群文教学设计,共3课时。
2.第八课群文教学设计,共4课时。
3.第九课群文教学设计,共4课时。
4.古诗词朗诵教学设计,共1课时;5.作文指导:学写文学短评,共2课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示范研读,揣摩语言,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默写这首诗;诵读《归园田居(其一)》,把握作品内容和诗人情感。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教材课文四篇)
第三单元教案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 1 -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7 -8中国建筑的特征......................................................................................................... - 10 -9说“木叶”................................................................................................................... - 14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
2.体味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理清文章结构。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了解屠呦呦的科学研究历程,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屠呦呦是著名药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
1. 单元主题。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
这个主题就像一条神奇的绳索,把单元里的每一篇文章都紧紧地串在了一起。
通过这些文章,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微妙又复杂的关系。
2. 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课文类型丰富多样,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宝盒。
有描写四季美景的散文,像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文字间徐徐展开;还有讲述人与自然故事的记叙文,那些故事就像一把把小钥匙,能打开学生们对自然情感的大门。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为我们展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同场景和情感体验。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首先呢,得让学生们掌握这个单元里的生字生词,就像认识一群新朋友一样,得把它们的名字和模样都牢牢记住。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这就好比教他们如何欣赏一幅美丽的画,要能看出画里的色彩、线条和意境。
另外,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很重要,让他们能够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就像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精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理解课文。
自主阅读就像一个人独自去探险,能发现很多自己独特的宝藏;而合作探究则像是一群小伙伴一起去寻宝,大家各抒己见,能找到更多更有趣的东西。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感受自然之美,这就像是给他们一双翅膀,让他们在自然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学生们的心田里,慢慢地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自觉地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就像一群刚刚踏入文学花园的小蜜蜂,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于这种主题比较深刻的单元内容,可能理解起来还会有些吃力。
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积累与运用: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熟练运用。
理解与感悟: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悟。
表达与交流: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够写出结构完整、表达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探究与拓展: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单元教学内容与步骤
课文阅读:《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写作训练:写一篇以“爱”为主题的记叙文
口语交际:朗诵比赛
综合性学习:组织一次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够写出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单元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
学习效果。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写作训练: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性学习: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反馈与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闽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闽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闽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掌握新学词汇和基本句型。
3.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词汇和基本句型的掌握。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1. 活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交际。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闽教版第三单元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具。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流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第三单元相关的视频来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关注课堂要点。
2. 新课讲解 (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新词汇和基本句型,并对其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可以跟读和模仿教师的句子。
3. 合作活动 (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进行角色扮演,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和交流。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
4. 练习与巩固 (20分钟)让学生使用学习册和作业本上的练习题,自主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总结提高 (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和互动。
6. 课后作业 (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进行查漏补缺。
六、教学评价1. 在课堂互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查看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3. 考试和测验的成绩评价。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我发现学生对新词汇和基本句型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并针对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此外,我还会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O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围绕“游戏、饮食、安全、作息时间”这四个家庭生活主题设计安排了第9课《玩得真开心》、第10课《吃饭有讲究》、第11课《别伤着自己》、第12课《早睡早起》四课内容,引导学生在“上学了”之后的新生活情境中反思家庭生活,帮助他们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状态,进入文明健康、安全愉快、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状态。
本单元的教育内容,是公共教育对学生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的引导。
教学意图在于提升学生家庭生活的品质,使家庭生活在学生“上学后”发展为一种积极向上、讲究文明与自治、注重安全与健康、与学校生活相协调的状态。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特别需要加强与家庭教育力量的合作与沟通。
由于家庭生活方式是个体化的,其生活领域也是相对隐私的,因而,作为公共力量的学校教育,在积极引导学生生活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干预学生的家庭生活。
三、学情分析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相应地,其生活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随着学习生活的展开,家庭生活的方式也需要逐步转变,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不能有一个好的规划,如若家长和老师放任自流,对学生生命安全健康则存在重大隐患。
本单元重视家校生活的规划,帮助学生构建安全责任意识,并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四、素养落实点本单元四课对应的核心素养有“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法治观念二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道德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第9课《玩得真开心》涉及道德修养中社会公德部分,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版)》中“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主要内容的要求”,强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活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并能够正确拼读、理解其含义。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预习、朗读、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1.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大意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我们将接触到一系列富有深层内涵的课文。
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体裁,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深刻的思考和生活的哲理。
理解这些课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深度和广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能够概括课文大意。
深入理解各篇课文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所传达的主要思想。
课文主旨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关键词句等线索,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分享和交流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概括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清晰展现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特点、事件发展等关键信息。
提取信息能力:通过概括课文大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
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
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
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
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理解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如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万物都有优缺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等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2、简介安徒生。
3、进一步了解安徒生及创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
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
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
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
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
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
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本文的体裁是什么?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揭露了3、理清文章层次:4、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段,力争读出感情。
三、课堂作业:1、默写字词,口述词语意思。
2.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渡过的呢?……你们多么幸福呀!可是在这个喜庆洋洋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没有一个人给她一句温暖的话语,有家不能回,在街上徘徊的她最后蹲在了墙角。
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从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
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
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
她又冷又饿。
一辆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
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自由读课文,说说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并填表格。
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希望得到的现实2、合作交流3、汇报展示。
三、感悟写法,体会情感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2.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
例如描写天气的冷和人情冷的句子。
3、你认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写作方法):(1)(2)(3)四、小练笔:读课后《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整体感知1.归纳主要内容: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缩成一团努力茎吱吱嘎嘎拆掉(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指名说)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出示:第1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2.师出示:第4—7段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4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师出示:第8段“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指生回答。
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心情。
4.师出示:第10段“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成了椅子的它,还是觉得不够好,为什么呢?理解“吃力”的含义。
5.师出示句子:第12段“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理解“满意”“舒展”的意思,感受木地板的心情。
它最终变成了木地板,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它觉得——(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舒服四、归纳讨论,明白道理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的追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内的道理。
3.教师点拨: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说自己的体会。
五、对比阅读,感悟主题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六、作业1.再读课文,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你喜欢的童话再拿出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9 那一定会很好一粒种子——木地板追求“很好”的生活努力实现梦想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1—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先……再……接着……最后……”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青头)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些什么?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板书设计:10 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鼓励帮助红头:牛嘴里牛肚里11 一块奶酪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搬食物吗?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食物,它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一会儿就带来了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蚂蚁。
它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到的或了解到的情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看看小蚂蚁们在蚂蚁队长的带领下搬运食物时,遇到了什么事情吧。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提示:(1)想一想,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2)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蚂蚁队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3)最后,那块掉了的奶酪渣怎么处理的?(4)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5)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子后,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6)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2.学生汇报,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