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2387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c.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动手操作,学
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那么,我们
应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方法。
引入教具和实物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
教具和实物来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在教学小数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一些
小数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模型或者实物,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更好地理
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地
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学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实际情境,让学生们在
游戏中体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在教学数学的分数时,可以设
计一些分数的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引入教具和实物、设计趣
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入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
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希望广大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尝试这些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2000字】。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1481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b.png)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这就意味着学生有可能难以理解并掌握。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加具体地理解概念,减少记忆冗余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动手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思维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所需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它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实际情况和场景,从而需要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
通过动手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总而言之,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动手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意义及其运用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意义及其运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6d86ac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0.png)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意义及其运用技巧动手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或活动,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意义与运用技巧如下:一、意义:1. 增强兴趣和记忆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强兴趣和记忆力。
2. 激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推理、实验、总结等。
4. 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
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培养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应用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运用技巧:1. 知识点的拓展。
对于某些数学知识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拓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2. 结合具体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多元化的实践形式。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演示、操作等多种形式来实践,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实践形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
4. 定期实践和复习。
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实践和复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 措施要得当。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措施得当,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实际情况。
总之,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f87c9e0a1c7aa00b42acb2d.png)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动手实践能力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充分地说明了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乐于动手实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活动为主线,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趣味性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重新从数学的视角审视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主动结合自己数学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这样设计活动。
(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做个调查,你能用多长时间把红领巾系好?生:不到1分钟。
生:半分钟生:大约20分钟师:我们来比一比,好吗?系好以后要自己看一看用了多长时间,可以吗?(二)探究新知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绩?生:15秒生:10秒生:9秒师:这位同学太棒了,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师;这里为什么用“秒”这个时间单位呢?生:因为“秒”比“分”要少。
生:因为用的时间很短.师:说的真好,计量最短的时间,常用“秒”这样的时间单位。
……以上的活动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用玩游戏的实践活动形式呈献给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
在这种情景中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玩中求学,在学中求乐的氛围中想,做,说,获取新知。
二、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新领域的过程,在探究中,学生的新奇,促使学生去触摸,去感受,去猜测,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论证,力求出现一个可能出现的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14fec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7.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一、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拼图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数学拼图,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任务。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书写练习书写练习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常用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数学公式、作业、考试卷、填空题等,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手部肌肉和手写速度。
三、实物模型制作实物模型制作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铺设一些数学模型材料或者具体实物,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制作合适的模型。
这样,学生可以在制作实物模型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知识点,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尺规画图尺规画图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示范、教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尺规原理,然后动手实践画图。
在画图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计算、校准、绘画,这样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精度和专注力。
五、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好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如数学立方、网球赛、羽毛球赛、全班射击等。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智力开发。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拼图游戏、书写练习、实物模型制作、尺规画图以及数学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各项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6bd98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2.png)
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至关重要。
动手实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动手实操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物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比如使用小木棍、积木或其他数学教具来拼凑图形、建立模型等。
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实操,比如数独、数学乐园等。
这些活动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动手实操,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操活动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在设计动手实操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动手实操并通过实操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操的指导和辅导。
在学生进行动手实操活动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他们正确的动手实操。
在实操中指导学生注意事项,及时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
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实操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在学生完成动手实操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动手实操技巧和方法。
通过展示和交流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动手实操技巧和方法。
教师要及时进行动手实操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在动手实操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学生在实操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实操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898f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0.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广泛的学科,动手实践活动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入动手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
一、计算器游戏计算器游戏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有趣活动。
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加法游戏:每个学生手持一个计算器,老师出示一个加法题,学生们用计算器计算并展示答案,首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得到奖励。
二、形状拼图形状拼图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形状,提高他们的形状分类和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准备一些由纸板剪成的几何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拼图。
例如,可以将圆形、矩形和三角形的图形混在一起,要求学生将它们分别拼成一张张完整的图。
三、购物游戏购物游戏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货币概念和计算能力的活动。
可以模拟一个超市场景,给每个学生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让他们选择商品并计算总价。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商品的价格差异,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时间掌握时间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概念之一。
可以设计一些与时间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算能力。
例如,可以将一天的活动安排成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时间表回答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时间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五、度量活动度量是三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度量单位。
可以设计一些测量活动,例如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书桌的长度,或者通过称重水果来学习重量的概念。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度量的实际应用。
六、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既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又能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数独、九宫格填数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a625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9.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亲自动手”的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首先要坚持“亲自动手”的原则。
学生要亲自操作,亲自计算,亲自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绘图、制作模型、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开展,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数学游戏可以是教师设计开展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设计的。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数学逻辑推理游戏、数学计算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三、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利用竞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活动,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计算比赛、数学填空比赛等。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86a1de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1.png)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引言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动手实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和概念。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拼砌积木或使用几何模型来实际操作,从而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推理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生热爱探索和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去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实用性。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动手实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易于理解。
数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
而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观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更加容易理解。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分割水果或食物,亲自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三、增加学科内涵动手实践不仅仅是简单的实践操作,更可以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学科内涵。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等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学习数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调查问卷进行实际调查,学生可以自己制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解析数据,并通过图表的形式整理和展示数据。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学习到数学统计中的概念和方法,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动手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与沟通,从而扩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动手实践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技能
![动手实践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5511ce1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9.png)
动手实践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技能数学是一个需要动手实践的科目。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技巧。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初步探索阶段,动手实践是提高他们数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技能。
一、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活动。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游戏:1.数学接力赛:学生分成两队,通过回答问题来传递接力棒。
老师会问一系列关于数学的问题,例如简单的加法、减法和数序列。
学生需要快速思考并正确回答问题,以便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队员。
2. 数学骰子:教师制作一个特殊的骰子,上面标有数字和简单的数学符号,例如加号和减号。
学生们轮流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数字和符号,计算出结果。
这个游戏既能巩固他们的基本计算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3. 数学拼图:将一些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则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学生们需要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和形状来进行拼图,从而锻炼他们的空间意识和逻辑思维。
二、数学手工制作数学手工制作是另一种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技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数学模型,学生可以以视觉和触觉的方式探索数学概念。
1. 数学计数板:教师或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制作一个计数板,用于学生学习计数和数字概念。
计数板可以是一个木板或是一个纸板,上面画有若干个格子,学生可以将小石子或其他小物品放入格子中,进行计数。
2. 数学几何模型:将彩色纸剪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学生可以将这些图形拼贴在一张大的白纸上,用于学习几何概念和空间关系。
3. 数学量度工具: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量度工具,例如尺子和天平。
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培养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
三、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和定律。
试论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试论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c1073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b.png)
试论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对于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常常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而通过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如用小球模型演示几何图形的投影、通过折纸验证平行线间角相等等,这些都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动手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
三、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动手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定理是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以证明和理解的。
通过动手搭积木、绘制图形来展现数学规律,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实际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直观认识,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可以为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其实用性。
在学生参与的数学实践中,他们将更多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五、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动手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而动手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这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3673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8.png)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手实践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定义、性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由于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
有必要对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1.2 问题提出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动手实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影响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研究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动手实践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动手实践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或实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或建模来探究各种形状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需要不断尝试、调整和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e3a0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2.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不仅仅是理论
知识,更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项目,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
重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
识的奥妙,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手工活动。
数学手工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另一
种有效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手工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图形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板制作一些几何图形,或者
用彩纸剪出一些数学图形,通过动手制作这些数学模型和图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
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
数学手工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数学实景教学和数学实习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
手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教师们
可以借鉴上述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
乐趣和成就感。
【2000字】。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动手实践操作 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动手实践操作 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力](https://img.taocdn.com/s3/m/75b786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b.png)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动手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力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动手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增强数学感知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一、引入具体实例在引入新的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关于面积的概念时,可以用一张纸片让学生自己体验将其展开,然后用尺子测量面积的过程。
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面积这个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记忆。
二、利用教具和实物教具和实物是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教具,例如色彩鲜艳的计数棒、小洞洞板、积木等。
通过使用这些教具,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触摸和感知数学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数学实验课在课堂上,可以定期组织数学实验课。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平行线,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还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进行数学游戏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
通过参与游戏,学生既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又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数学的感知力。
五、拓展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数学实验室、图书馆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感知力。
六、鼓励学生互动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例如解决问题、设计数学游戏等。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探索,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感知力。
总结起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力。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c5937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3.png)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能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定义动手操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手的动作,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技巧,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包括手工操作、体育运动、电子技能等多个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本知识往往是抽象的,生动直观的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比如通过手工制作几何图形、使用小学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数学实践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1. 制定合理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设计一些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如用纸板制作几何图形、通过游戏进行算术运算等。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数学老师应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加强课外拓展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校园数学竞赛、数学园游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4. 设置合理的动手操作课堂环境。
在课堂中,数学老师应该打造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动手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9991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0.png)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常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许多学校开始使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动手实践是一种很古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比如使用教具、实验、游戏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几何图形、数字关系等。
动手实践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被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教具,比如数学积木、计数棒、数字拼图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手实践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动手实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几何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有效性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3c91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4.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进行探讨。
一、活动一:计算器的使用计算器是一种小巧方便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比如加减乘除运算,求平均数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活动二: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一种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好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例如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若干小三角形,要求学生将这些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理解正方形的性质,并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活动三:图形的制作图形的制作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图形制作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用纸片或者彩纸剪贴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四: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如数字猜谜、数独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五、活动五:测量实践测量实践是一个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好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测量实践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加深他们对长度、重量等概念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动手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8aaf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5.png)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相比于死板的课堂讲解,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制作各种立体图形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方式来体验数学知识,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通过分发各种形状的糖果让学生自行分割,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学生对分数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各种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图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动手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成果,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实际测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测量,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动手实践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也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12c1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动手实践教学。
动手实践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来探讨动手实践教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来得出结论,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动手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动手实践教学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得到了大量的理论支持。
在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有很多关于动手实践教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获取世界的信息,动手实践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学教育理论领域,一些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也提出了动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比如芭芭拉•德维奇(Barbara Devic)提出了“手心智”(Hand-Mind)理论,认为动手实践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文献综述1.动手实践教学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动手实践教学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戈德法布(Glen Goldfarb)和史密斯(Smith)在一项实证研究中发现,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成绩和兴趣都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
戈德法布和史密斯也发现,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也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
五个有趣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
![五个有趣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https://img.taocdn.com/s3/m/3ea478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2.png)
五个有趣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数学是一门既重要又有趣的学科,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为了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
下面就介绍五个有趣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1. 数学之旅——实地测量活动介绍: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数学之旅,让他们亲自参与实地测量。
可以选择一个公园、校园或者是附近的街区作为实地测量的场所。
在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测量任务,如测量公园的面积、测量校园内各个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等。
活动意义:通过实地测量,孩子们能够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实地测量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
2. 数字推理游戏——逻辑思维训练活动介绍:设计一些数字推理游戏,让孩子们通过逻辑思维来解答问题。
例如,给出一串数字序列,要求孩子们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继续下一个数字。
可以逐渐增加难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意义:通过数字推理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方式。
同时,这种游戏形式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3. 数学绘画比赛——创造力与数学结合活动介绍:组织一场数学绘画比赛,鼓励孩子们将数学与绘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数学艺术作品。
可以给出一些数学题目作为绘画的题材,如画出直角三角形、画出数轴等。
比赛结束后,可以组织展览,让孩子们相互欣赏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活动意义:数学绘画比赛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
此外,比赛的形式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 数学游戏——轻松学习数学技巧活动介绍: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帮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数学技巧。
例如,可以设计一款数学版的扑克牌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出牌和计算得分来练习加减乘除等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
作者:龚慧慧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年第07期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动手实践,感到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足。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改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成功开展动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动手实践的意义
1.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绝对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学生的思维难以喷发出激烈的火花。
而动手实践突破了这一点,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动手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好动。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乐”中“学”,“做”中“学”,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3.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合作意识和成功意识。
大部分动手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进行的,这一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充满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友谊又不乏竞争。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并通过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动手实践活动
1.动手实践不能牵强附会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各类公开课、参赛课中频频亮相,好像没有这些就没有新理念、新思想,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
然而,有的时候形式掩盖了本质,比如教师过分重视了动手实践的形式,却忽视了动手实践的真正意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思考这个教学环节真的有必要动手实践吗?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可能性”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抛硬币理解体会“可能”。
(1)引出抛硬币游戏。
(2)让学生先猜猜怎么玩这个游戏,引出游戏规则。
(3)开始游戏,请两名学生上台作公正,抛3次。
(4)让每个学生自己试一试。
(5)活动小结: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也可能)
这个活动看上去学生热情高涨,课堂热热闹闹,耗时5分钟,最后得出“可能,也可能”。
假使我们不做这个活动,问学生一枚硬币抛下后哪一面朝上,学生也能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既然学生都已经知道的现象,何必花上几分钟去实践?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学生的能力能提升吗?
2.加强活动的目的性
任何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都是盲目的行为。
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前应该让学生明确通过动手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验证什么现象、要得出什么结论。
而不是让学生稀里糊涂地忙完也不知道老师到底要让我们干什么。
比如在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地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再实验操作验证。
这样明确活动的任务,然后再组织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就有了同一个关注点,活动也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避免了被动低效的活动操作。
3.要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动手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而成绩差的学生只是一旁看着,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
教师应该合理分配任务,让学生人人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
比如《可能性》一课组织“摸球游戏”,就可以让学生各尽其职,一生拿装球的袋子、二生摸球、三生记录、四生当监工。
第四个学生看似没有事做,但是给他“监工”这个官衔,他也会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活动的。
4.组织有序、有效的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好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有序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维。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第一步,先组织学生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
过的图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步,量一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第三步,推导出公式。
这样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5.注重动手实践内化和提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