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4e617975b9d528ea80c77919.png)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章回小说和历史演义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
讲史讲述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之事,由于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小说回目的来源。
现在见到的元刊讲史话本都相当粗糙简陋,属于讲说纲要的性质。
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作家的持续努力,元末明初出现了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就是章回小说的诞生过程。
明中叶以后,《西游记》、《金瓶梅》的出现,标志了章回小说的成熟。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次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自明代《三国演义》之后,仿效者甚多,上至《开辟演义》,下至《清史演义》,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这种作品,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其故事以各种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了上千年。
成书后的早期版本都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这说明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主要的历史依据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不过,这样说还不够全面,因为南北朝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引书四百余种,大大丰富了志书的内容,其价值并不在志书之下。
所以,应该说陈志和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大量史料,也为小说作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是罗贯中创作这部巨著最基本的史料依据。
继《三国志》后,两晋南北朝有关三国故事合人物的作品有30多种,仅《世说新语》记载三国人物故事就有30多则,其中有关曹操的15贝叽唐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诗文计140多篇,其中以诗歌最多,著名诗人如张说、张九龄、刘长卿、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都有诗歌咏叹,而杜甫主要是赞颂诸葛亮。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全解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27ea0e24028915f804dc261.png)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本《三国志 演义》……,凡首尾九十七年(公元184- 280)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 注,间亦仍采小说,又加推演而作之。” 陈寿《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南 朝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充大量史料,广采 逸闻,使其故事性大为增强。
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 第三章: 明代诗文 第四章: 明代戏曲 第五章: 汤显祖 第六章: 《西游记》 第七章: 《 金瓶梅》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九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绪论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 明代文学的发展
一、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读者群的形 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二、章回小说的特点
保持话本的某些特点,但有所发展。
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回 目一般为提示或概括故事情节的对偶句。 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 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 连续性。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 小说,它的成书过程典型地代表着世代累积型 小说的特征,开辟了历史演义这种历史小说的 创作模式。它的成书过程大概经历了正史撰述、 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 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
• 3、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在戏曲、小 说人物塑造中性格刻画的重要性;
•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大张旗鼓地 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推动了俗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四、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ca10cc1590c69ec3d5bb75b8.png)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2.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翦伯赞:《先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第二章神话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2.袁珂:《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
第三章《诗经》1.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版。
2.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3.蒋立甫:《诗经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版。
4.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版。
第四章历史散文1.杜预集解:《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 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章诸子散文1.朱熹:《论语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1983年版。
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王弼:《老子注》,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5.张松如:《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998年版。
6.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8.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9.朱熹:《孟子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1983年版。
10.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12.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二讲 《三国演义》
![第二讲 《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9c2b885e767f5acfa1c7cd4b.png)
3,形象地反映了古代非凡的战争谋略
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战争图,当之无愧的 古代战争巨著,揭示了古代战争的一些客 观规律,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战争经验,被 誉为“审美的兵书”。 古代兵学名著:《老子》、《孙子兵法》、 《六韬》、《百战奇略》等等。 《三国演义》则是最通俗最形象的兵书。
《老子》第78章:“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天下莫不知。” 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孙子兵法· 军争篇》:“善用兵者,避其 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 计篇》:“兵者,诡道也。故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 远,远而示之近。……攻其不备,出其不 意。”
“连环计”: 王允
貂蝉
吕布
董卓
2、描写了乱世百姓的苦难遭遇,表达了鲜明 的仁政理想。
战争对经济的巨大破坏性;人民是战争灾难最惨 痛的承受者。 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引》:“欲知三国 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 《废汉君董卓弄权》写董卓围杀村民:“(董卓) 引一军出城外,前行到阳城,时当二月,村民社 赛,男女皆集。引军围住,尽皆杀之,掠其妇女 财物,收万千余件,都装在车上,悬头千余颗于 车下,连轸还都,先报黄太尉杀贼,大胜而回。 各城门外焚烧其头,以妇女财物尽散与宿帐军 士。” 汉末蔡琰诗云:“马边悬男头,车后载妇女”。
C、生活简朴,不贪女色 黄承彦之丑女,诸葛孔明之妻:“黄头而色黑”, “忻然而娶之”。 人笑孔明:“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子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三国演义· 孔明秋风五丈原》:“孔明强支病体, 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 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也不能临阵讨贼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c81b95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c.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武将之间的智勇较量以及各类奇巧的兵器和谋略。
下面将为您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第一章:黄巾起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地方官员董卓专权,朝廷腐败,社会秩序混乱。
民间传出:“天下将乱,非命且乱。
”一时间风声鹤唳,社会氛围紧张。
正当此时,黄巾军领袖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因民众的支持而发动起义。
这一起义成为黄巾起义,形成了强大的反抗势力。
第二章:义释张角在张角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举事者众。
然而,由于统一指挥的缺乏,起义军势力几乎分崩离析。
曹操、刘备、袁绍等英勇有识之士,纷纷打败敌军,为社稷尽忠。
其中,乌桓族的另义人赵云,获得刘备赏识,并成为其将领。
第三章:黎阳之战董卓专权之举引起了朝廷的不满,终于遭到了剿灭。
然而,世道仍不安宁。
各地的军阀为了争夺权力和战利品,开始相互争斗。
刘备、曹操、袁绍等人激战于黎阳,最终刘备惜败,逃到了幽州。
第四章:洛阳之战曹操为了追击刘备,发动了洛阳之战。
在战斗中,刘备军团被曹操军所围困,危急之时,关羽单刀赴会,解救了刘备。
这一战斗使得曹操军元气大伤,刘备继续逃亡。
第五章:三英战吕布吕布,又名“飞将军”,是当时的一位勇猛的将领。
他率部攻击刘备,结果被关羽、张飞等人围攻。
吕布虽然勇猛,但最终还是败亡于三英之手。
第六章:焚世黄巾董卓之死引起了董家的内乱,各地兵变不断。
而袁绍也趁机聚兵起兵,发动战争。
曹操和袁绍等军阀的角逐使得中原战乱不止。
景帝之子刘协被立为皇帝,此后董卓之乱逐渐平息。
第七章:单骑救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中原。
刘备、孙策等人纷纷起义,反对曹操的统治。
在此期间,关羽在白马坡单骑救出了刘备,目睹了关羽的英勇之事。
第八章:揭竿起义孙权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吴国,刘备建立了蜀国。
诸侯相继称王,分割了中原。
这是中国历史上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解析
![《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5d4c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b.png)
《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解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然而,作为一本历史小说,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原因。
1. 人物描写与改编1.1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威风凛凛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如此英勇。
曹操在现实中更多地是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致力于统一中国,有过不少政治手段和军事策略。
1.2 关羽关羽是刘备麾下重要将领,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忠诚、仁义、勇武等高尚品质。
然而,在历史中,关羽其实更为复杂。
他曾先后依附过曹操和刘备两位主公,而非《三国演义》中一直效忠于刘备。
2. 事件顺序与编排2.1 群雄割据的时期《三国演义》将群雄割据的时期简化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魏、蜀汉和东吴。
然而,实际上,在这个时期,有许多小国家和势力也同时活跃,且并非都属于以上三个大国。
这种简化缺少了历史真实的细节与复杂性。
2.2 战斗描写的夸张在小说中,战斗描述经常被夸张渲染,英雄们也展现出超人般的能力。
但实际上战争是残酷而艰难的,没有那么多神奇和轻松取胜。
3. 文化传统的重构3.1 儒家思想在《三国演义》中,儒家思想被强调并成为主导价值观。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遵循儒家原则。
这种重构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并用之来塑造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3.2 文化英雄与正统历史观《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文化英雄,并给予他们封号和礼遇。
这种现象在历史真实中并未如此高调存在,而是更加注重事实的记录与研究。
这种改变反映了作者对于正统历史观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结论虽然《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但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由于作者意图、时代背景等因素所导致。
我们需要认识到小说是一种创作性的文学作品,它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时会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处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以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871b54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f.png)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导言《三国演义》是一部由罗贯中创作的古典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塑造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权谋斗争、英雄豪杰和忠诚友谊等主题。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笔记和分析。
第一章:群雄聚义《三国演义》第一章讲述了世局动荡的末年时期,各路英雄豪杰开始崛起。
从刘备遇到吕布,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桃园三结义,再到刘备与曹操结盟,这一章节描绘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刘备被描绘为仁义礼让的君子,而吕布则是勇猛霸道的猛将。
在刘备与吕布的相遇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谦虚和善良,以及吕布的傲慢和无情。
而桃园三结义则展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诚友谊和互相扶持的精神,他们决定一同投奔公义之地,以实现共同的抱负。
刘备与曹操的结盟意味着两个大势力联手对抗其他势力。
这一决定显示出刘备为了追求天下大义愿意与不同的势力合作,以期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章: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第二章主要以吕布和貂蝉的故事为主线。
吕布是一位声名远扬的猛将,而貂蝉则是传说中的美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看到了吕布的冲动和贪婪,以及貂蝉的机智和智慧。
吕布为了获得貂蝉的爱,无所不用其极。
他甚至背叛了自己的义父董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局。
然而,尽管吕布为貂蝉付出了很多,最终他却发现貂蝉对他并没有真正的感情。
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追求个人利益而背叛原则和道义的人最终会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貂蝉以她的美貌和智慧成功地控制了吕布,成为他的亲密爱人和心腹之一。
通过貂蝉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女性的智慧和力量,她不仅是吕布的爱人,也是他的顾问和支持者。
第三章:曹操与袁绍《三国演义》第三章中,作者将焦点放在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权力斗争上。
曹操是一个聪明能干、心机深沉的人物,而袁绍则是一个固执而冷漠的统治者。
这两位人物之间的对决展示了权谋和智慧的决定性作用。
曹操以其出色的军事策略和强大的实力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cecfd076a20029bd642d54.png)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三英战吕布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短篇——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
宋元话本
长篇——章回体长篇小说 长篇的讲史评话最先演化成章回体历史长篇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一、章回小说的概念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是明清以来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 演化而成的长篇小说的样式,这类小说一 般分为若干回,每回算一章,叙述一段或 两段故事情节,每回的回目标明这一章的 主要内容 。
• 小说中表达的对明君的企盼,还通过与“乱 世奸雄”曹操的比照来显示 • 曹刘如“水火相敌”、“每以相反” • 曹操的人生哲学是 •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行事方略“残忍”“谋诈”
三国故事瓷盘,五彩,清康熙 曹操刺董卓
“奸绝”:曹操:
1、奸 :残暴、权术、伪善、 狡诈。 2、雄:胸怀大志,欲治乱世 远见卓识、雄才大略 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许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
二、辫状编结,突出主干
三个国家,三条线索,两两发生关系,如发 辫之三股,在编结过程中,或两联斗一, 或两斗一观,又有主线存在。 因全书主题的需要,以蜀汉为主体:
• 以 “桃园结义”开场 • 以代表忠智的人物诸葛亮为全书的中心人物 • 以代表勇义的人物关羽为重要人物结构全书
三股中,又以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
《三国演义》的人格价值取向
• • • •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做到较好的统一 集中了对建功立业的颂扬 热烈歌颂忠、智、义、勇的人格精神 智慧与忠诚主要通过诸葛亮的主导性格演 绎的 • 义、勇人格的赞颂主要通过关羽等人物的 塑造来完成 • 赞颂忠智义勇,与对明君仁政的企盼、建 功立业的理想互为表里
三国演义每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每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79a71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5.png)
三国演义每章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
小说以三国时期为背景,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各种人物的形象。
全书共分120回,每一回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
下面将对三国演义每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在这一回中,我们见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豪杰结义为兄弟的情景,他们一起共同对抗黄巾军,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忠诚。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中,张飞因为邮递不及时而怒鞭督邮,展现了他的刚烈性格。
同时,刘备的舅舅何进和袁术的宦官张让之间的权谋斗争也在这一回中展开。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在这一回中,董卓为了镇压反对他的官员,采取了残暴的手段。
同时,吕布在李肃的劝说下,投靠了董卓。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刘备和曹操联手,共同讨伐董卓。
同时,董卓也在这一回中被废黜,结束了他的统治。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兴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发出矫诏,号召各地抵抗董卓。
同时,关羽、张飞和刘备三兄弟在这一回中联手,共同对抗吕布,展现了他们的豪气和勇武。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烧毁了金阙,行凶杀戮。
同时,孙坚背弃了曹操,私藏了玉玺,引发了后续的战事。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在这一回中,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孙坚也跨江击败了刘表,展现了各方势力之间的角力和对抗。
以上是三国演义前七回的主要内容概括,后续章节还有更加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一起期待后续的精彩故事吧!。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dc7a7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9.png)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篇一: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一、引言自古以来,历史小说一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三国演义》中,第二章节不仅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更是对三国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深刻的描绘。
接下来,本文将以三国演义的第二章为主线,探讨其中的主题与观点,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
二、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1.赤壁之战第二章中,赤壁之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在这一战中,曹操与孙刘两军展开了一场宏大的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物的命运转折。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一段战争描写,其激烈的战局、丰富的策略和策略家之间的智慧较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势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二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赤壁之战、曹操、孙刘两军的交锋等场景,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动荡与变化。
这种变化既表现在政治格局的转变,也表现在人物命运的起伏。
曹操的力量逐渐壮大,孙刘两军则在赤壁一役中获得了宝贵的胜利,这些变化都为三国历史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3. 智谋与谋略赤壁之战所展现的智谋与谋略,也是三国演义第二章的一个重要主题。
孙权的火烧连营计、周瑜的借东风计等战术,展现了强大的智慧和谋略。
而在曹操一方,也有许多智谋之士如郭嘉、荀彧等,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智谋与谋略的展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度和趣味。
4. 人物性格与命运三国演义一直以来都是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第二章中,曹操、孙刘二方的主要人物,以及周瑜、诸葛亮等次要人物的形象鲜明,性格迥异。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作者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更是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而这些人物的命运也在这一章中开始发生着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5.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第二章中蕴含的丰富主题和观点。
八、明代文学[1]
![八、明代文学[1]](https://img.taocdn.com/s3/m/0e554045fe4733687e21aa50.png)
3、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人中,号轶符,又 号大樽,松江人。参加复社,又结几社。代表作主要 有《秋日杂感》、《小车行》等。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然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我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篙, 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3、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人。 著有《海浮山堂词稿》,代表作《玉芙蓉· 喜雨》: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 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 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4、薛论道(1531-1600),字谈德,别号莲溪居士,河北人。 著有《林石逸兴》,代表作《水仙子· 愤世》:
2、作者: 作品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 编次”。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一说山西太 原(或东原、钱塘)人,浙江人更为可信。著有小 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以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等。参与《水浒传》的创作。 3、版本:(1)嘉靖本:明代嘉靖壬午(1522)刻《三 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则,首有庸愚子(金华 蒋大器)《序》和修髯子(关中张尚德)《引》。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十回 本,实系明末无锡人叶昼假托李贽所批。 (3)“毛本”:康熙十八年(1679),毛宗岗 假托金圣叹评改本“贯华堂第一才子书”,删改较 多,回目对偶,一百二十回,卷首有金圣叹《序》。
五、明代后期诗文
1、“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公安派反对诗文复古,提倡“抒写性灵”,袁氏 兄弟三人,袁宏道成就最高。袁宏道(1568-1610), 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诗文兼擅。 2、“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竟陵派别立“幽深孤峭”之说,以矫正公安派俚 俗之失,甚有影响。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 退谷、退庵,江西永丰人。临终受戒,法名断残。诗 文主张既反对七子之失,又纠正公安之弊。散文代表 作有《浣花溪记》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 号鹄湾,又号寒河,湖北竟陵人。与钟惺为友,共选 《诗归》。其小品文颇有佳篇。现举二人诗作如下:
三国演义第二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二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38e741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5.png)
三国演义第二章主要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二章中,主要讲述的是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的故事。
此时,曹操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在章节开始的部分,介绍了董卓荒淫无度,昏庸无道的情况。
而此时,各路诸侯都在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他们聚集在虎牢关下,但都因为彼此不信任而不能联合。
曹操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以自己的能力去取得天下。
曹操在与袁绍谈判失败后,决定单独起兵。
他来到了虎牢关下,与吕布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击败了吕布,解救了袁绍的妻儿。
随后,他又与袁绍、袁术等人合作,攻破了潼关,并击败了董卓。
在这场战争中,曹操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华和统帅能力,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在这一章节中,也涉及了一些其他的故事情节。
比如,袁绍为了争夺掌握虎牢关的权力,与曹操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此外,还讲述了袁绍的家族中的亲戚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的故事,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出生背景等等。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第二章主要讲述的是曹操与董卓之间的故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其他诸侯的角色。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第二章的内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发展,还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能够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
在这个章节中,曹操的形象也开始逐渐清晰起来,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果敢坚毅的性格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也为后面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打下了基础。
此外,本章中还有许多经典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如曹操单骑救袁绍的故事、吕布的猛将形象等,这些形象和故事深深地印入了读者的记忆之中,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个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每一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二单元三国演义梗概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二单元三国演义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ef0cb7d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c.png)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二单元三国演义梗概Three Kingdoms is a classical Chinese historical novel written by Luo Guanzhong in the 14th century.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历史小说,是由14世纪的罗贯中所著。
The novel is set in the turbulent year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这部小说以中国历史上汉朝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动荡年代为背景。
It depicts the power struggles and military conflicts among the warlords and rulers of the three kingdoms of Wei, Shu, and Wu.这部小说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的军阀和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军事冲突。
The story is filled with complex characters, intricate plots, and dramatic battles, making it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ese literature.这个故事充满了复杂的人物,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戏剧性的战斗,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One of the main themes of the novel is the idea of "loyalty and betrayal," as many characters face moral dilemmas and conflicts of loyalty to their friends, family, and country.这部小说的一个主题是“忠诚与背叛”的概念,因为许多人物面临道德困境和对朋友、家人和国家的忠诚的冲突。
三国演义第二章优秀读后感心得
![三国演义第二章优秀读后感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74e98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5.png)
三国演义第二章优秀读后感心得三国演义第二章优秀读后感心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下面就是啦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第二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后感篇(一)在东汉末年,群英并起,他们为了阔大自己的领地,于是相互厮杀。
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进入了三国社会。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是诸葛亮了,他做事果断,谨慎。
所以他能帮刘备获得“新野胜利”、“赤壁胜利”、“博望坡胜利”等。
更利于刘备成为三分天下之其中一主。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鞠躬尽瘁,把朝中大臣都团结起来,扶佐后主刘禅,最终使蜀国成为一代霸主,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我们一组十分齐心,后卫和守门员把球门守得死死的,前锋和中锋像一只只猛虎,向着对方球门冲去,经过40分钟的激战,终于以2:0战胜了对方。
我想:众人齐心力量就是大,验证了“一根木头会折断,一捆木头折不断”的道理。
再说到讨伐中原时,全军来到祁山脚下,有一条大路和一条小路,走哪一条路才呢?诸葛亮手下的谋士刘巴等人说走大路比较危险,应该走小路。
诸葛亮觉得应走大路,因为人家都知道他一生用兵谨慎,所以会在小路埋伏。
大家都说大路危险,这时自己的观点必然开始动摇,可他仍然领部队走大路。
真的大路上一路畅通无阻,部队很快过了祁山。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成功很可能在自己的眼前。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尔,有一次参加指挥家大赛,小泽尔指挥到乐谱的一处,总觉得这里不太和谐,可在场的音乐专家都说这里没错。
这时,小泽尔不免对自己的观点开始有所动遥可他经过再三思考,觉得是谱子出了错,大声喊道:“是谱子有错!”台下一片掌声,小泽尔顺利获得了冠军。
原来,这是评委们设计的一个圈套,来证实一下这些指挥家们在碰到问题时,能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某些情况之下,成功就在我们眼前,只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成功就是我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 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生卒年大致定在1315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生卒年大致定在 1385年之间 年之间 近年有人根据《四明丛书》 赵宝峰先生文集》所附《 近年有人根据《四明丛书》本《赵宝峰先生文集》所附《门人祭赵宝 峰先生文》中罗本(即罗贯中 在赵宝峰门人名单中的排列位置, 即罗贯中)在赵宝峰门人名单中的排列位置 峰先生文》中罗本 即罗贯中 在赵宝峰门人名单中的排列位置,推测 罗本的生年大约在1315-1318年之间 罗本的生年大约在 年之间 近年还有人根据民间的许多传说和罗贯中后代的生活地点, 近年还有人根据民间的许多传说和罗贯中后代的生活地点,将罗贯中 的籍贯确定为山西太原附近的清徐县。明代郎瑛《七修类稿》 的籍贯确定为山西太原附近的清徐县。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和田汝 西湖游览志馀》说他是钱塘人,是指他后来主要活动在杭州一带。 成《西湖游览志馀》说他是钱塘人,是指他后来主要活动在杭州一带。 明王圻《稗史汇编》 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 明王圻《稗史汇编》:“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 乃遇其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 乃遇其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 罗贯中的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戏曲。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的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要是小说和戏曲。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现存 水浒传》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平妖传》 《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 小秦王词话》等有其署名。戏曲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小秦王词话》等有其署名。戏曲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忠正孝子连环谏》 其中只有《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等,其中只有《宋太祖 龙虎风云会》传世。 龙虎风云会》传世。
(三)叙事特征 三 叙事特征 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部有一个入话,或叫做“ 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部有一个入话,或叫做“楔 或称“笑耍头回” 得胜头回” 子”,或称“笑耍头回”、“得胜头回”,即正式故事前 的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类。 的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类。它有的是 诗词,有的是历史掌故,其作用有如正文的导论。 诗词,有的是历史掌故,其作用有如正文的导论。起初纯 粹是说话人为“营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但一经行之有效、 粹是说话人为“营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但一经行之有效、 就不但为当时的艺人,而且也为后来的小说作家所承袭。 就不但为当时的艺人,而且也为后来的小说作家所承袭。 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 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很多章回体小说正文中留有说 话艺术中“ 的痕迹,如自称“ 话艺术中“说”和“听”的痕迹,如自称“说”,对方称 每回开头必定有“却说” 话说” 且说” “听”。每回开头必定有“却说”、“话说”、“且说”、 话表” 末尾也必定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 “话表”等,末尾也必定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 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 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 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 子”、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 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票房价值” 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票房价值”。
二、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艺术特征 一 艺术特征 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繁, 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繁,尽量不使 用倒叙手法, 用倒叙手法,叙述角度上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等 (二)形式特征 二 形式特征 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 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 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首词作起或作结。 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首词作起或作结。 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 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有几回是由 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通常是两句七言 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 但在《水浒传》中很多在诗句前加二句或四句骈俪文, 诗。但在《水浒传》中很多在诗句前加二句或四句骈俪文,或直接以 骈俪语代替诗句。 骈俪语代替诗句。 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 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插入或多或少的 诗词。其中有的为作者自作,有的为采用古人的诗词。 诗词。其中有的为作者自作,有的为采用古人的诗词。
(二)魏晋以来的民间传说及说唱文学普及了三国故事,丰 魏晋以来的民间传说及说唱文学普及了三国故事, 富了故事情节,体现出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富了故事情节,体现出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从隋代开始,三国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各种民 间文艺的表现题材,宋代说话有“说三分”家数,金元时 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 (三)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的发挥创造 高儒《百川书志》:“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 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罗贯中根据以上众多素材,剔除了荒诞不经及部分距史实 较远的情节,增添了不少正史材料和诗词书表,并在艺术 上进行了大量的加工。除此之外,在书中灌注以强烈的时 代精神,从中提炼出小说的主旨和自己的兴亡感慨,即以 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了我 国第一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成书过程 二、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 三国演义》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一、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的成书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 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和小说, 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和小说,二是魏晋以 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 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 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六朝以来的史传文学和小说为《三国演义》 (一)六朝以来的史传文学和小说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 供了基本素材和基本框架。 供了基本素材和基本框架。 《三国演义》的早期版本部署名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从全书的整体框架来看,许多《三国演义》的版本均以 “按鉴”相标榜,指的是朱熹的《通鉴纲目》是小说按时 间顺序排列框架的参照物 。 此外,汉末以来的各种野史杂书如《汉末英雄传》、《曹 瞒传》,还有六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如《魏晋世语》、 《语林》、《世说新语》、《搜神记》等,都为《三国演 义》的成书提供了内容素材。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文体特征
一、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阶段 二、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阶段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它是 由说话艺术的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说话艺术的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于所讲史事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 由于所讲史事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 能一次讲完,需要分成若干次才能讲完, 能一次讲完,需要分成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每 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 于后来的一回。 于后来的一回。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 这就是回目的来源。 这就是回目的来源。
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三国演义》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P13-29)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文体特征 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和悲剧精神 三国演义》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明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繁荣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P112-114)
形式特征:以《水浒传》为例 形式特征: 水浒传》
开始: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 开始: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 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 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 花无限日高眠。 花无限日高眠。 收尾是两首律诗: 收尾是两首律诗: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但见肥羊宁父老,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但见肥羊宁父老,不闻嘶马动将 叨承礼乐为家世,欲以讴歌寄快文。不学东南无讳日, 军。叨承礼乐为家世,欲以讴歌寄快文。不学东南无讳日,欲吟西北 有浮云。 有浮云。 大抵为人土一丘,百年若个得齐头。完祖安隐尊于帝, 大抵为人土一丘,百年若个得齐头。完祖安隐尊于帝,贫曝奇温胜若 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夜寒薄醉摇柔翰, 裘。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 也便休。 也便休。 水浒传》第六回末:只教智深“脚尖起处,山前猛虎心惊; 《水浒传》第六回末:只教智深“脚尖起处,山前猛虎心惊;拳头落 海内蚊龙丧胆” 正是: 方圆一片闲园圃,目下排成小战场。 时,海内蚊龙丧胆”。正是:“方圆一片闲园圃,目下排成小战场。” 那伙泼皮怎的作弄智深,且听下回分解。 那伙泼皮怎的作弄智深,且听下回分解。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末:不因此有分教: 大江岸上,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末:不因此有分教:“大江岸上,聚集好汉英 闹市丛中,来显忠肝义胆。 毕竟宋公明在庄上怎地脱身, 雄;闹市丛中,来显忠肝义胆。”毕竟宋公明在庄上怎地脱身,且听 下回分解。 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