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农村家庭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和积累。
由于农村家庭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大部分农村家庭注重劳动实践,家长们通过悉心传授农业知识和生活常识,使得小学生能够掌握多方面的实用知识。
这种传统的农村家庭教育使得小学生具备了坚韧的个人意志和不怕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家庭教育注重尊重和信任。
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自主发展权,给予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机会。
农村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小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这种尊重和信任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了小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品质。
农村家庭教育强调家庭责任和亲情的重要性。
农村家庭普遍重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团结,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互助是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教育所注重的家庭责任观念也使得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农村家庭教育形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治学方法。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家庭教育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农村家长注重教育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他们教育小学生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和探索。
农村家庭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培养小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术素养。
农村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长普遍对学术知识的了解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较为滞后,这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农村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厉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层面的。
它在知识传承、自主发展、家庭责任和学术观念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培养了小学生的坚韧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农村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方面有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加显著。
在农村,家庭教育承担着培养孩子品德、规范行为、培养兴趣、启蒙教育等多方面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农村家庭在价值观念上往往比城市家庭更为传统,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在农村,父母往往会把“孝道”“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看作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观念。
这些传统价值观对小学生成长启蒙有着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综合素质更加全面。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孩子行为的规范。
在农村家庭,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他们会要求孩子尊敬长辈、尊重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这些行为规范是通过家长的教育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在农村,父母往往以身作则,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孩子,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孩子能够在学校和社会中得到更好的自我表现。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农村,父母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学习乐器、参加文艺团体、参加体育锻炼等,因为在农村,父母往往认为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于让孩子在兴趣培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还表现在启蒙教育方面。
在农村,父母往往会通过日常生活、田园劳作等方式来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比如讲述民间故事、传授农耕知识等。
这些启蒙教育对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作者:钟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农村教育总体教学水平还不高,主要问题显现在农村家庭教学方面。
为此,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现今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地区的孩子开始接受教育。
而如何使我国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则成为任教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就自己所任教的小学经过一定的探究工作发现,在我国教育资源逐步均等化的同时,制约学生学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地区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就这类特定地区而言,教师要认清形势,有针对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现今所面对的问题通过笔者一定的教学实践发现,现今农村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在农村许多家长读书少,还有很多家长在外务工,因此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留守老人本身受教育程度就较低,因此,对于孩子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基本每次放学回去都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
2.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而农村家庭由于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家长在性格上难免存在缺陷,这就导致学生会受其影响。
3.在课下家长对于孩子功课以及学生心理辅导基本为零,导致学生成绩的责任主要在老师身上,而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本身在没有很好学习条件的基础之上就导致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本身没有一定的方向感。
现今社会舆论对学生成绩要求很高,以成绩考核老师,给老师增添了不少压力。
但是笔者认为现今农村教学的提升点很大程度在提升家庭教育上,通过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如何科学解决问题1.改变家长的观念现今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由于父母对其教育以及生活上的忽视导致学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应该从家长入手,改变他们的观念,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家长教育训练班”,在家长务工回家或者农闲的时候给家长普及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农村家长积累对于子女成长重要的知识,从根本上去消除家长关于“不打不成才”以及“读书无用论”思想,让家长真正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成才。
在农村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较大。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性格影响较大。
农村的家庭环境相对简朴,家长们注重孩子的德性教育,教育孩子的勤俭节约、坚毅刻苦的品质。
在农村的家庭中,家长鼓励孩子勤劳致富、努力学习,这种教育理念塑造了农村小学生朴素、刻苦奋进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具备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业影响密切。
农村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注重知识的学习,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功课。
他们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农村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实用性的知识,这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在家庭中生活的环境与农村的自然环境相似,这使得他们对大自然有着更多的认识和体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如集体劳动、家务劳动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秉持着质朴的道德观念,家长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具备诚实守信、友善乐意助人等美德。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塑造孩子的性格、提高学业成绩、培养生活习惯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农村家庭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它不仅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还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从家庭环境、家长角色、教育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于家庭环境。
农村家庭的环境往往比城市家庭更为自然、宁静,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比于城市的喧嚣和竞争,农村家庭的环境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更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也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内在修养的培养。
农村家庭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于家长的角色。
在农村,父母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注重的不仅是孩子的物质需求,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德修养。
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形成,良好的家长示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农村家庭的家长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这种家长的角色和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于教育方式。
在农村,教育方式往往更为传统和注重基础。
家长们往往会通过古老的方式给孩子进行教育,比如故事、谚语和诗词等。
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情感。
农村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他们会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和田间农作,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更能够对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1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教案编写者宋秀云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对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我们农村孩子生活环境空间本来就很狭隘,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只能留给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看管,这样大大的制约了农村孩子的健康发展,孩子家庭教育基本空白,因而我要告诉各位家长,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你们孩子的未来,希望各位家长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是孩子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二、案例分析:1 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1、农村家庭大人谈话影响孩子心理发展。
2、农村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农村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农村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5 农村环境的局限致约孩子孩子的发展。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1)不要把挣钱看作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发展更为重要。
(2)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4)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6)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7)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四、总结: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不应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的教育置之度外,孩子的发展将关系到家庭未来,祖国的未来,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的逐步改善和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提升,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农村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就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进行浅谈。
一、对小学生性格养成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性格养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父母一般比城市父母更加注重小孩的性格培养,他们往往从小就灌输给孩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孝顺敬老等传统美德。
农村父母很少追求物质上的奢华生活,他们教育孩子懂得知足和忍耐,培养了小学生的勤俭质朴的品质。
由于农村家庭环境相对简朴,孩子常常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所需,这种经济条件的限制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坚强和自立能力。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在农村,父母往往以身作则,他们从来都不轻易放弃,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他们都抱着一种勤俭朴实、踏实肯干的态度。
这种态度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小学生往往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支持,他们会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小学生生活态度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生通常在家庭中接触到的是朴实、淳朴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农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要懂得节俭、艰苦朴素,要学会感恩,要懂得知足常乐。
这种生活态度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感恩、珍惜、不浪费,培养了他们的勤俭节约精神和一种淳朴朴实的生活态度。
四、对小学生家庭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家庭观念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的家庭观念通常更加重视家庭的温馨和和睦,父母教孩子懂得孝顺尊重长辈、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这种家庭观念对小学生的自身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珍惜家庭、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建立了正确的家庭观念。
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日益重视起来,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然而在农村却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我把孩子交到学校,学校就要负责我孩子的全部教育,否则学校就是不称职。
在他们看来,孩子就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就应该是老师教育的。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忽略了家庭教育。
然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除了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良好的社会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家庭教育。
那么,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因素有哪些,农村家庭对孩子该怎样进行教育,才能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呢一、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
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期望水平等。
马克思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民主的或宽容的;②权威的或独断的;③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
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
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
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
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重视农村家庭教育 促进农村小学生成长成才
重视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小学生成长成才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教育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而在农村小学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被广泛关注和讨论。
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农村家庭教育,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家庭教育作为农村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价值观的塑造和养成的重要环境。
家庭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养成的第一课堂,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教育场所。
在农村,由于家庭成员多为农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家庭氛围等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也是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
孩子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比如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消费习惯等,都受到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与农村小学教育的联系也十分密切。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在学校的教育模式、育人机制,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学生家庭教育的传统和环境。
如果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农村孩子的成长,也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保障。
农村家庭教育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观念滞后。
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而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相对滞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经验主义的认识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溺爱或过度苛刻的现象。
由于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认识,往往会表现出过度溺爱或过度苛刻的现象,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开展。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城市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的观念、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浅谈。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由于农村家庭多以务农为主,对于教育观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农村家庭普遍认为孩子的出息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重视学业成绩的培养,忽视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更侧重于孩子的实用能力培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谋求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交流较为有限,父母往往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观念来进行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更注重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管教,教育方式更多依赖传统的教育方法,如体罚和言辞上的严厉批评。
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自尊心的建立。
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环境资源较为匮乏,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
这使得农村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知识与信息的缺乏,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弱。
而家庭环境中缺少音乐、绘画和阅读等艺术和文化氛围的熏陶,这使得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低。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由于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较高,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经常处于高压状态下。
面对家庭和学校双重的压力,小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往往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这使得孩子在教育中常常感到孤立和无力。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虽然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方式较为严苛,环境资源有限,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农村家庭教育应该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改进、环境条件的优化以及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浅谈农村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现状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
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
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可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成功的未来。
目前,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
有的家庭中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料理生活;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
七至十二三岁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待掌握,自控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首先,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
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
见到那些屠户、倒爷、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
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
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家庭教育虽然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但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对小学生的影响以及优化农村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农村家庭教育与城市家庭教育有诸多不同之处。
农村家庭教育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差,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无法与城市相比。
农村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较为传统。
农村家庭普遍持有传统的价值观念,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更加注重训练学习能力和劳动技能,而非个性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的环境与城市有很大不同。
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自然、宁静,孩子们往往能够在自然中接受教育,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二、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1.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农村家庭的生活环境较为自然,孩子们往往在自然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他们早早地就会学会干农活、放牛放羊,这种劳动实践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劳动精神,使他们早日学会独立生活。
2.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农村家庭的教育往往注重品德的培养。
家长们通常会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诚实、勤俭、守纪守法。
孩子们在这种家庭环境中,会得到更多的德育熏陶,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农村家庭往往有农业生产,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接受教育,习得了农耕、种植等实践技能。
这有助于孩子们发展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学习。
4. 增强孩子的家国情怀农村家庭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们更能接受祖国的多样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他们对土地、乡愁等有更浓厚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传承有更深的认同感。
5. 增强孩子的逆境应对能力农村家庭的教育条件相对艰苦,孩子们常年生活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中,这使得他们对困难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更加坚韧和勇敢,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三、优化农村家庭教育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优化。
浅谈家庭教育在农村中学生健康心理成长中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在农村中学生健康心理成长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家庭教育应该能够鼓励中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自信自立,并在取得成就之后感到自豪和满足。
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帮助中学生不断成长,获得知识和技能,成为自主、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一、帮助中学生克服挫折感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中学生克服挫折感。
在农村地区,中学生可能面临因生活条件差、家庭经济拮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造成的挫折感。
家庭教育应该引导中学生学会正面应对挫折,不放弃、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
当面对困难时,来自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
他们可以向中学生传递鼓励和希望,使中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有家人一直在支持着自己。
这样,中学生就可以克服挫折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思考问题、制定行动计划。
二、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家庭教育应该以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为目标。
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因为缺乏教育机会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在学习上比城市的同龄人要落后。
相较于城市的中学生,农村的中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
这就需要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中学生的成长情况,与他们进行交流。
家长应该向中学生传递鼓励和希望,使中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也是有能力的。
家长们的态度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强化中学生的责任感家庭教育同样需要强化中学生的责任感。
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小,家庭成员的数量往往较少。
因此,家庭教育可以在这里起到引导中学生责任感、使其成为合格家庭成员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与中学生讨论日常事务,例如家务、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这些责任感的培养会使他们在成年之后继承和维持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
总之,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中学生的成长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思考问题。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农村家庭教育是小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家庭教育,创造有益的家庭教育环境。
接下来,本文将从影响因素、正面作用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长业余时间、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
1、家长业余时间: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许多农民的工作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农村家长的业余时间较少,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育。
2、家庭经济条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富裕,许多农村家庭都不富裕。
由于谋生压力大,很多父母需要外出打工,甚至有些人还需要外出谋生,这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3、文化程度: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如城市人士,这对孩子的教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他们缺乏教育知识,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方法。
4、家庭氛围: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相反,因为家庭氛围的不良影响,孩子可能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5、父母婚姻状况:父母经常的争吵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创伤和苦恼。
此外,单亲家庭和离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负面影响。
二、正面作用1、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在农村,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往往比城市孩子强。
2、尊重和热爱生命:在农村,孩子玩耍的地方往往是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他们往往能够尊重自然、热爱生命。
3、教育观念优越:老一辈农村人将教育视为传承生命、养育未来的神圣事业。
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和知识等方面,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4、家庭教育经验丰富: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从父母辈而来的,他们在经验上较为丰富,尤其对于孩子的布置作业和学习方法方面非常熟悉。
三、改进措施1、优化家庭氛围: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要更加亲密和融洽。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农村教育方面。
农村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演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条件和资源的局限性,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相对传统且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传统观念和经验为依据的。
家长通常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比如体罚、训斥等,对孩子进行教育。
同时,父母也会灌输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比如男女有别、家长有绝对权威等,这些观念限制了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农村儿童普遍表现出自我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他们面对新环境,接受新知识时更加明显。
2. 教育方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过于严厉、单一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对儿童的情绪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农村儿童普遍表现出缺乏自信、焦虑等问题。
在农村传统教育的环境下,儿童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比较受限制,常常局限在狭隘的认知范围内,而缺乏涵盖广泛知识的机会,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而在将来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三、可行的解决方案1. 父母多参与儿童的生活体验,多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采取民主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探索并拥抱新美食、新文化,拓宽视野。
4. 引导孩子认知多样化的生活方式,通过多样性的娱乐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生活。
总之,农村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针对当前的状况,要从思想引领、教材革新、师资培训等多个角度入手,不断进步,让能够更加科学的教育走进每一个农村儿童的生活。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有以下影响:
1. 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农村家庭教育通常秉持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注重孝道、礼仪、尊老敬老等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念,使他们尊重长辈、注重礼貌,以及珍视家庭、友情和亲情等核心价值观。
2. 劳动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家庭中,劳动被视为一种价值和责任,家长会让小学生参
与农田劳动、家务劳动等活动。
通过劳动教育,孩子可以学会勤奋、负责任、乐于助
人等价值观,并且理解辛勤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人情关怀的意识培养:农村家庭通常比较注重人情味和互助精神,家长会教育孩子
要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这种家庭教育会培养小学生的同情心、友善和乐于助
人的品质,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正直善良的道德品质。
4. 节约和适应能力的养成:农村家庭普遍注重节约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因为农村生活
环境相对较为艰苦。
这种家庭教育可以使小学生懂得珍惜资源,学会节俭、适应,培
养他们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
总的来说,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较大,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劳动精神、同情心和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的人格和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农村家庭教育来说,其对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更为特殊和重要。
农村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着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农村家庭教育注重实用性价值观的培养。
农村家庭条件相对较为简陋,生活方式与城市家庭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生活技能。
例如,在生活中,家长会引导孩子学会自养自救,帮助农活劳作,学会养殖和耕种。
这种实践性的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美好,培养了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实际价值观。
其次,农村家庭教育注重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的培养。
农村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的文化背景,家族观念在农村家庭中尤为重要。
农村家庭的纽带往往是血缘关系和同村邻里情感。
家长会以身作则,传递给孩子们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在农村家庭中,孩子们会学到尊敬长辈、关心家人、懂得感恩的观念。
这些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让孩子们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塑造了他们团结协作的价值观。
此外,农村家庭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
在农村,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
家长会用生活中的事例和故事,向孩子们传递传统的价值观念。
例如,尊师重道、孝敬父母、乐善好施等等。
这些道德观念的灌输,使得孩子们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感恩、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农村家庭教育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农村社会中,人们更加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的互助与支持。
家庭的教育中,家长会带领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让他们懂得团结协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意义。
总之,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农村家庭教育注重实用性价值观、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的培养,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往往是世代相传的,很多父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他们的教养方式往往受到传统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而这种教养方式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农村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在传统的农村家庭中,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苦读才能有出息。
他们往往会要求孩子勤奋用功,甚至会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
在农村社会中,尊敬长辈、尊重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父母会着重培养孩子的服从和遵纪守法的品质。
农村家庭中通常有多个兄弟姐妹,父母往往会希望孩子能够团结互助,学会分担和合作。
这种教养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严格的要求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加,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过分的服从和遵纪守法可能会使学前儿童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个兄弟姐妹在家庭中的团结互助可能会使学前儿童缺乏独立性和竞争意识。
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严格的要求和压力可能会使学前儿童具有较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较好的守时和守纪的习惯。
过分的服从和遵纪守法可能会使学前儿童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较好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多个兄弟姐妹在家庭中的团结互助可能会使学前儿童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在社会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呢?父母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尊重其个体差异,避免过分的严格要求和压力,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
父母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鼓励其自主思考和表达意见,引导其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逐步培养其竞争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农村地区,父母的教养方式往往受到传统观念和文化影响,因此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也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亲子关系、纪律教育和情感沟通等方面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亲子关系方面。
在农村地区,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影响其社会行为的发展。
父母的溺爱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缺乏自制力和适应能力,难以融入集体生活;而过分严厉的父母则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易产生焦虑和逆反心理。
在农村地区,父母需要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社会行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纪律教育方面。
在农村地区,父母往往通过严格的纪律教育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变得顺从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影响其社会行为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过于严厉的纪律教育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他们在社交中表现出孤僻和不合群的行为。
农村父母在纪律教育方面需要权衡好严格和宽松的度,让孩子在遵守规矩的同时能够保持一定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农村地区的家长和孩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浅析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众所周知,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学前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社会行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父母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农村父母教养方式简析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严格教育为主,农村父母普遍认为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必须从严格的教育开始。
他们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许迟到早退,甚至会采取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二是父母的期望值较高,农村父母普遍期望孩子能够成才,成为社会的栋梁。
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不断给孩子制定更高的目标。
三是传统的教养方式,农村父母会传承家族的传统教育方式,比如孝道教育、节俭教育等,将这些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
二、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仿能力强,学前儿童常常会模仿周围的成人和同伴,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
二是社交能力开始发展,学前儿童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与同伴进行互动的能力逐渐增强。
三是情绪管理的能力不稳定,学前儿童常常在情绪上表现出不稳定和多变的特点,他们需要通过外部的引导和教育来帮助他们逐渐学会情绪管理。
三、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孩子社会行为的模仿。
农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采用严格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和规范,学前儿童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在社会行为方面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二是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农村父母往往会鼓励孩子与同龄人进行交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因此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三是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现状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
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
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可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成功的未来。
目前,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
有的家庭中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料理生活;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
七至十二三岁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待掌握,自控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家庭和学
校共同参与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
首先,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
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
见到那些屠户、倒爷、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
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
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
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
我们了解到有好多家长认为女孩子学习再好、知识再多也留不住,有的甚至干脆让女孩子中途辍学,省出钱来供男孩读书。
在这些种种落后的思想认识限制之下,家庭教育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少一部分家长偶尔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多的家长从未问过孩子的学习。
有些家长从来不到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对孩子学习成绩就更不清楚了。
三、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身素质太低
孩子的道德标准、人生目标、情感因素、学习态度的形成更与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言行密不可分。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
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自任之,全部推给学校。
其次是闲时打麻将的恶习在农村较为普遍,有些孩子的母亲闲暇之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忙于打麻将。
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直接影响。
有些孩子学习不好,打麻将却是“高手”。
在访谈中一位妇女对笔者说“我打麻将,哪有空问她呀?每天都是她烧饭做家务。
”此等家庭教育从何而谈。
四、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只有望子成龙的心情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只管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
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坏是老师的事,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化钱和照料生活。
另一种现象是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见到《AB卷》、《过关测试》等辅导资料,不论优劣,统统买回,一股脑儿地逼着孩子去完成。
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就反感,一见到书籍就倒胃。
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从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才能成功。
但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不打不骂不成人,打打骂骂成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经验一直沿用到今
天,到现在,有些家长仍认为用“打骂罚”的方法对管教子女的不良行为是切实可行的,为此,一些家长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往往不管问题大小,不问青红皂白,动不动就拳打脚踢。
其实这种方法很不好,会给孩子的思想和智慧带来冲击,会使孩子失去心理平衡,导致难以预料的结果,当然,必要的管教还是要的,否则有些小毛病的孩子会发展成大大毛病,管教并不一定要采取打骂的方式,关键在于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良好的成长氛。
有些家长一听到作业没做好或考试成绩不好,不是打就是骂,根本不去了解孩子作业没做好或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更谈不上去分析根源、辅导孩子的学业。
有些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当子女碰到难题请教时,不是耐心地指导,而是觉得又气又恨,心情急燥时匆匆应付了事,或叫子女自己去想,久而久之,子女不敢再问父母。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勤学苦学,古代就有“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勤奋学习,最后金榜题名的故事,所以,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应该勤奋学习、才能学业有成,只要勤奋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而把成绩不好往往归结为不努力、不勤奋,根本不去思考巧学、乐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过分依赖学校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行了,所以就完全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我们老师最怕两类家长:一类是总在关照或者请求教师“老师,麻烦您了,我们都没什么文化,全靠您了,您要打要骂都行”,这是大多数农村家长在家长会上会说的。
还有一类是强调老师的义务型的。
他们的典型的话语是:“我们花了钱送孩子到学校来,孩子怎
么成了这样?他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说聪明!”这类家长的孩子,恰恰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但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忘记了或者说从未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而一味地感叹自己的孩子没遇上好的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又怎么能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追求自我完善呢?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
家庭教育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日益充实的今天,注重家庭教育建设,营造民主、和谐、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调查,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相当多的家庭处于不和谐的生活之中,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家庭关系、家庭结构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多半以上家长困惑于“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还有些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言传轻身教,重身体发育轻心理成长等现象。
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许多共同点,而家庭教育又有自己的特点。
家庭是社会天然细胞,是新一代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是培养新世纪杰出人才系统工程的起点和根基。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
家庭教育在人类的全部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是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主要功能是提高物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这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则是提高人
口质量--国民素质,很难想象低质量的人口能与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在同一社会的生产力中相辅相成,因为,人是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人,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即使是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如果不通过人去掌握运用,也是不会产生高效益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教兴国的战略,不但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更需要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有机地组成。
在加大教育投入方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大概主要应由政府来负责;而家庭教育,除了政府外,则是每个国民、每个家庭都有责任和能力去关注,去加大投入的。
这种投入,不仅是物力投入,如钱财,更重要的是人力投入,如意识、观念、时间、精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