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 5G 创新中心 5G+智慧校园白皮书

合集下载

5G网络技术白皮书

5G网络技术白皮书

5G网络技术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介绍5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然后深入探讨其关键技术和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5G网络在物联网、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5G网络的发展前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5G网络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5G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5G网络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代表,被广泛认为将引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节将介绍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

2. 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2.1 背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第四代(4G)时代,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的需求。

因此,推动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2.2 目标5G网络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网络容量、更好的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5G网络技术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改变。

3. 5G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特点3.1 关键技术3.1.1 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是5G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通过增加基站的天线数量和天线阵列的规模,实现了更高的信号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3.1.2 毫米波通信(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毫米波通信是5G网络技术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它利用高频率的电磁波进行通信,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但也面临传输距离较短和穿透能力较差的挑战。

3.1.3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物联网设备连接
校园物联网设备: 包括传感器、摄像 头、智能终端等
连接方式:Wi-Fi、 蓝牙、ZigBee等
设备管理平台:用 于管理、监控和配 置物联网设备
数据分析:对物联 网设备采集的数据 进行分析,为校园 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与优化
01
数据采集:通过 传感器、摄像头 等设备实时收集 校园数据
5G网络安全:保 障5G网络安全, 防范网络攻击和信 息泄露
智慧校园平台
平台概述:集成各种智慧校园 应用和服务的平台
功能模块:包括教学管理、学 生管理、校园安全、后勤管理 等
技术支持:基于5G网络,提供 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技术,对校园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
紧急求助:提 供一键报警功 能,方便师生 在紧急情况下 寻求帮助
安全培训:定 期组织师生进 行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 和应对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教学资源利 用率:通过5G网 络,实现远程教 学、在线辅导等 功能,提高教学 资源利用率。
降低运营成本: 通 过 5 G 网 络 ,实 现校园管理、安 防监控等功能, 降低运营成本。
03
方案规划:设计5 G智慧校园的整 体架构,包括网络架构、应用架 构、数据架构等
05
方案优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 对5 G智慧校园方案进行优化和调 整,提高方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5 G技术、 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以 满足校园的需求
02
方案实施:按照方案规划,进行 网络部署、应用开发、数据整合 等,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PART04
方案实施效果
提高校园管理效率
利用5G技术实现校园网络全覆 盖,提高网络速度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中兴通讯)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中兴通讯)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版本日期作者审核者备注V1.02018/08/01ZTE ZTE©2018ZTE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2018版权所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版权声明:本文档著作权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享有。

文中涉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有信息,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和泄漏该文档以及该文档包含的任何图片、表格、数据及其他信息。

本文档中的信息随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和技术的进步将不断更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不再通知此类信息的更新。

本文档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目录1趋势和挑战 (6)2中兴通讯5G网络智能化 (7)2.15G网络智能化需求分析 (7)2.25G网络智能化总体方案 (9)3智能5G网络,构建智联中枢 (11)3.1网元智能 (12)3.1.1射频指纹 (12)3.1.2Massive MIMO (14)3.1.3智能节能 (15)3.2预测智能 (16)3.2.1小区负荷预测 (16)3.2.2突发高负荷预测 (16)3.2.3性能预测 (17)3.2.4承载网流量预测及调优 (18)3.3运维智能 (19)3.3.1无线网络规划 (19)3.3.2场景识别和参数自优化 (20)3.3.3智能KPI指纹定位 (20)3.3.4智能异常检测 (21)3.3.5智能告警分析 (22)3.3.6智能一线服务 (22)3.4边缘智能 (23)3.4.1无线感知服务 (24)3.4.2应用使能服务 (26)4智能5G切片,行业高效赋能 (28)4.1端到端切片智能部署 (29)4.2E2E切片智能保障 (31)4.3E2E切片智能运营 (33)5展望及建议 (34)6缩略语 (35)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图目录图2-15G智能化总体方案 (9)图2-25G网络AI能力架构 (10)图3-1中兴通讯5G网络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 (11)图3-2逻辑栅格示意图 (12)图3-3NSA架构中SN选择 (14)图3-4网络异常检测示意图 (21)图3-5告警智能化示意图 (22)图3-6异系统频谱资源共享示意图 (25)图3-7TCP跨层优化示意图 (27)图4-15G网络切片示意图 (28)图4-23GPP定义的5G网络切片管理网元及模型 (29)图4-3E2E切片SLA拆分示意图 (30)图4-4E2E切片保障示意图 (32)图4-5智能切片运营 (33)表目录表3-1栅格索引示例 (13)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1趋势和挑战随着5G技术标准的加速完善,以及全球5G预商用测试的深入开展,5G网络部署的步伐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

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白皮书

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白皮书

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2019 年11序自电话发明并组网通信至今,已有百年,在这期间,运营商一直提供面向连接的基础网络,先后支撑了话音、专线、短信等电信级产品,业务与网络紧密耦合,运营商处于价值链主导位置,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然而近10年来,伴随着宽带和云的大发展,运营商却只提供了带宽(流量)服务,与个性化、非标准的互联网业务渐行渐远,被迅速管道化,由于管道不再紧贴用户需求,又被迅速低值化。

从历史看,网络只有能够给应用赋能,才能与业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运营商面临从服务消费互联网到服务产业互联网的角色转变。

5G时代,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都将更加丰富,将成为全社会ICT基础设施提供方。

同时,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智能社会正在快速到来。

在5G+AI的产业背景下,是否在带宽(流量)业务之外,还存在适合运营商经营,标准归一化的新业务形态?“算力网络”将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目录产业背景 (1)1.1机器智能社会将全面到来 (1)1.2网络将出现云、边、端三级算力架构 (2)1.3实现云、边、端算力的高效需要算力网络 (2)1.4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算力网络 (4)算力网络的概念和架构 (7)2.1算力网络是云化网络发展演进的下一个阶段 (7)2.2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元素 (8)2.2.1联网元素:打造无损和确定性的网络联接 (9)2.2.2云网元素:智能网络与网络云化的持续推进 (10)2.2.3算网元素:为计算服务的可信、高效、随需网络 (10)2.3算力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 (16)2.3.1运营商ToB的“5G园区+AI”场景 (16)2.3.2运营商ToC的“5G+Cloud X”场景 (17)2.3.3算力开放,运营商提供可交易的算力通证 (18)算力网络的标准与生态 (19)总结与展望 (20)缩略语 (22)1产业背景1.1机器智能社会将全面到来人类将步入智能社会,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翻译到数字世界就是“数据+算力+算法”,其中算法需要通过科学家研究实现,海量数据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人和物,数据的处理需要大量算力,算力是智能的基础平台,由大量计算设备组成。

(物联网)智慧校园技术白皮书

(物联网)智慧校园技术白皮书

3. 单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资产管理等),很难站于自己这个信息 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 地利用和挖掘。 全校总体情况统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 招生率、就业率统计难,教师职称统计难,欠费统计难; 教师评奖金了,工作量、科研无法统计; 学生奖助贷评定,没有参考数据; 辅导员缺少所管理班级的整体信息统计,掌握班级“奖学金、贷款、欠费、考勤、成 绩”等全面情况; ……
2. 建设内容
2.1.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壹,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和 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各个学校的特殊性,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
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为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统壹的
数据平台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 进壹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2.2.2. 平台目标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设计将达到以下目标:
建立全校性的共享数据中心; 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壹和壹致; 保证任何俩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 保证“谁产生、谁维护”,所有的数据均只有唯壹的维护者; 保证能够提供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 保证能够为整个学校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 为学校的将来的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
2.3.数据清洗和整合平台
2.3.1. 平台概述
数据清洗和整合平台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和分发,提供对被交换信息进行清洗、 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即清理脏数据,完成对数据的整理,确保数据壹致性、完整 性和正确性。
各业务系统通过清洗和整合系统和共享数据中心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各业务系统独 立运行,互不影响,某壹业务系统故障不会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共享机制创新
采用开放式共享机制,鼓励教师上传 自制课程和资料,促进校际课程资源 共享和合作。
智能化课堂管理工具体验提升
智能化排课与调课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排课和调课,提高教室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课堂互动与实时反馈工具
提供课堂互动工具和实时反馈系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支持学生在线提问 和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建立安全事件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防范安全风险。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 练
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 进行演练和修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06
智慧校园服务提升途径
移动支付在生活场景中应用推广
01
校园一卡通移动支付
将校园卡与移动支付结合,实现在食堂、超市、图书馆等场所的快速支
资源动态调配
03
根据业务需求,实现云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弹性扩展,提高资源
利用率。
03
智慧教学环境优化方案
互动式教学平台搭建与应用场景
搭建多功能互动式教学平台
集成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元素,支持实时互动、在线测试和作业提交等 功能。
应用场景多样化
适用于远程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师生互动效果和学 生学习积极性。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服务
学习者特征分析
收集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数据,进行深度 分析和挖掘。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为其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包括课 程选择、学习顺序、时间安排等。
学习路径跟踪与调整
对学习者的学习路径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 整,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目录IMT-2020 (5G)推进组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1 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2 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项目洞察3 十大重点应用领域分析4 5G融合应用的挑战与发展建议5 主要贡献单位P1 P5 P15 P46P481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1.1 全球多个国家加速推进5G应用全球5G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截至9月30日,全球135家运营商共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应用试验达到391项。

AR/VR、超高清视频传输(4K或8K)、固定无线接入是试验最多的三类应用。

在行业应用中,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受到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全球5G 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主要应用场景是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行业融合应用仍在验证和示范中。

美国家庭宽带成为最受关注的5G应用之一。

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全部商用5G,在若干个重点城市推出服务,覆盖城市重合度高,相继推出5G固定无线接入的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方面,AT&T正在探索基于4K视频的安全监测、AR/VR员工培训及定位服务;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尝试5G与VR/AR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临终患者减少慢性疼痛和焦虑等。

FCC通过采取一些举措促进5G技术向精准农业、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创新步伐,如设立204亿美元的“乡村数字机遇基金”等。

韩国出台5G战略,引领5G用户发展。

韩国“5G+”战略选定五项核心服务和十大 “5G+”战略产业,其中五项核心服务是:沉浸式内容、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数字健康。

在商用进展方面,韩国运营商针对VR、AR、游戏推出基于5G的内容和平台活动。

截至2019Q3,韩国5G用户数超过300万,占据全球5G商用大部分市场份额。

韩国用户发展速度快主要得益于运营商加速建网,手机高额补贴,内容应用丰富,提速不提价。

欧盟5G应用涵盖工业互联网及其他多种应用场景。

欧盟于2018年4月成立工业互联与自动化5G联盟(5G-ACIA),旨在推动5G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落地。

5G总体白皮书2.0 中文版 v1

5G总体白皮书2.0 中文版 v1

摘要5G致力于应对2020后多样化差异化业务的巨大挑战,满足超高速率、超低时延、高速移动、高能效和超高流量与连接数密度等多维能力指标。

FuTURE论坛5G 特别兴趣组(SIG)围绕着“柔性、绿色、极速”的5G愿景,以“5+2”技术理念,重新思考5G网络的设计原则:1)香农理论再思考(Rethink Shannon):为无线通信系统开启绿色之旅2)蜂窝再思考(Rethink Ring & Young):蜂窝不再(no more cell)3)信令控制再思考(Rethink signaling & control):让网络更智能4)天线再思考(Rethink antennas):通过SmarTIle让基站隐形5)频谱空口再思考(Rethink spectrum & air interface):让无线信号“量体裁衣”,以及6)前传再思考(Rethinking fronthaul):通过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实现柔性无线接入网(RAN)7)协议栈再思考(Rethinking the protocol stack):实现差异化接入点灵活配置以及BBU和远端无线系统功能优化围绕上述理念,FuTURE论坛5G SIG 在5G网络架构、RAN和空口研发方面的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白皮书对相关成果做出总结,特别介绍了用户中心网络(UCN)和软件定义空口(SDAI)两个核心概念。

UCN架构有如下四个特征:•RAN重构:为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接入技术组合、提升组网效率,传统的蜂窝边界将允许动态重构调整、传统的协议栈以及基带功能将被切分并以最优的方式分布在重构的RAN网络节点和相关子系统上;•边缘提升:以支持超低的端到终端延迟(低至1ms),高效的数据分流、分发、本地移动性、各种边缘业务(包括RAN上下文开放使能的跨层优化),以及移动边缘云;•CN-RAN再划分:以支持融合多制式技术、低的端到端延迟(不超过10ms),并充分利用控制转发分离(SDN)和软硬件解耦(NFV)的优点;•网络切片即服务:支持通过SDN/ NFV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并能够通过一种更强大的水平平台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的融合;对于有效地满足“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联通5G通用模组白皮书》

《中国联通5G通用模组白皮书》

中国联通5G通用模组白皮书(V1.0)中国联通2019年3月目录1.范围 (1)2.缩略语 (1)3.产业发展 (1)4.5G通用模组功能要求 (2)4.1.基本功能要求 (2)4.1.1.网络架构要求 (2)4.1.2.多模要求 (2)4.1.3.子载波间隔要求 (2)4.1.4.频段和带宽要求 (2)4.1.5.调制模式要求 (3)4.1.6.功率等级要求 (4)4.1.7.IP协议栈要求 (4)4.1.8.业务能力要求 (4)4.2.设备管理功能要求 (5)4.2.1.身份识别功能 (5)4.2.2.状态管理功能 (5)4.2.3.升级功能 (5)4.2.4.参数预置功能 (5)4.2.5.调试功能 (5)5.5G通用模组硬件要求 (5)5.1.元器件要求 (5)5.1.1.应用处理器和存储单元 (5)5.1.2.SIM卡 (5)5.2.封装要求 (6)5.3.尺寸要求 (6)5.4.接口要求 (6)6.5G通用模组软件要求 (8)6.1.AT指令 (8)7.5G通用模组性能要求 (8)7.1.速率性能要求 (8)7.2.功耗性能要求 (9)7.3.射频要求 (9)8.5G通用模组稳定性要求 (9)8.1.温度特性要求 (9)8.2.稳定性要求 (9)1.范围本白皮书为中国联通5G通用模组技术白皮书,规定了中国联通5G通用模组的基本功能要求、设备管理功能要求,以及通用模组硬件要求(包括元器件要求、封装要求、尺寸要求和接口要求)、通用模组软件要求、性能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2.缩略语3.产业发展GSMA移动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最大的5G 市场,5G 连接数将超过4.5 亿,约占全国移动连接总数的30%(固定无线和基于授权频谱的蜂窝物联网络除外),约占全球5G 连接数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将5G 作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技术,从而更有益于推动经济领域广泛的数字化转型。

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5G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是《“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重点工作,将进一步促进5G快速发展。

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V1.0)

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V1.0)

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V1.0)中国联通2019年3月目录1.范围 (1)2.5G行业终端发展趋势 (1)3.5G行业终端产品分类 (2)4.5G行业终端通信功能要求 (3)4.1.网络架构要求 (3)4.2.多模要求 (3)4.3.频段和带宽要求 (3)4.4.OFDM参数要求 (5)4.5.帧结构要求 (5)4.6.调制模式要求 (6)4.7.MIMO要求 (6)4.8.功率等级要求 (7)4.9.IP协议栈要求 (7)5.5G行业终端业务能力要求 (7)5.1.语音业务要求 (7)5.2.短信业务要求 (7)5.3.定位能力要求 (8)5.4.eSIM能力要求 (8)6.5G行业终端性能要求 (8)6.1.速率性能要求 (8)7.5G行业终端功能集建议 (9)8.总结和展望 (11)1.范围本白皮书是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系列白皮书的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本白皮书规定了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的产品分类、通信功能要求、业务能力要求和性能要求。

本白皮书所述的5G行业终端将首先面向eMBB应用场景。

根据中国联通现网部署情况及未来5G网络、业务规划,本白皮书所述的5G行业终端产品和相关要求将持续更新,以满足垂直行业5G应用需求。

2.5G行业终端发展趋势垂直行业应用是5G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行业终端作为融合5G 与垂直行业的基础硬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在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业,5G终端将优先爆发在个人和家庭消费市场中,5G将改变智能手机一枝独秀的局面,多种智能硬件共同发展、协同创新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移动VR/AR 设备、全互联PC、消费级无人机等新形态5G终端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娱乐生活体验,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5G CPE作为首款5G 商用终端产品为家庭提供更高速的网络接入服务,使智能家居与移动通信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5G终端在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业的商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二)5G终端在垂直行业中应用广泛5G与垂直行业的深入融合已成为产业共识,包括运营商在内的通信产业都在积极拓展与垂直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

5G概念白皮书

5G概念白皮书
5
IMT-2020(5G)推进组 5G概念白皮书
的会话控制、移动性管理和服务质量保证,并构建面向业务的网 络能力开放接口,从而满足业务的差异化需求并提升业务的部署 效率。转发云基于通用的硬件平台,在控制云高效的网络控制和 资源调度下,实现海量业务数据流的高可靠、低时延、均负载的 高效传输。
基于“三朵云”的新型5G网络架构是移动网络未来的发展方 向,但实际网络发展在满足未来新业务和新场景需求的同时,也 要充分考虑现有移动网络的演进途径。5G网络架构的发展会存在 局部变化到全网变革的中间阶段,通信技术与IT技术的融合会从 核心网向无线接入网逐步延伸,最终形成网络架构的整体演变。
5G主要场景和适用技术
7
IMT-2020(5G)推进组 5G概念白皮书
5G概念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都可以 通过标志性能力指标和核心关键技术来定义,其中,1G采用 频分多址(FDMA),只能提供模拟语音业务;2G主要采用 时分多址(TDMA),可提供数字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3G 以码分多址(CDMA)为技术特征,用户峰值速率达到2Mbps 至数十Mbps,可以支持多媒体数据业务;4G以正交频分多 址(OFDMA)技术为核心,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 1Gbps,能够支持各种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在低功耗大连接场景,海量的设备连接、超低的终端功
耗与成本是该场景面临的主要挑战。新型多址技术通过多用户 信息的叠加传输可成倍提升系统的设备连接能力,还可通过免 调度传输有效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F-OFDM和FBMC 等新型多载波技术在灵活使用碎片频谱、支持窄带和小数据 包、降低功耗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终端直接通信 (D2D)可避免基站与终端间的长距离传输,可实现功耗的有 效降低。

2019年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

2019年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

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2019年)中国联通2019年11月前言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蓬勃兴起,5G、AI(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

作为城市的重要单元和功能载体,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范式、产品应用场景等正面临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重塑,有望成为未来构筑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落脚点。

5G正式商用,宣布了面向未来的泛在传感连接网络走入现实。

5G将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泛在连接,推动连接无所不在。

万物互联的背后是数百亿的连接对象,智能设施使得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数字化进入数字世界,这些数据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将产生质的飞跃。

得益于大量数据的滋养,数字孪生、数据智能、机器智能等技术将呈现出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想象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提出超智能园区这一前沿发展概念,研发超智能园区的“中枢”,综合应用大数据、AI、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整合城市微单元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感知数据,打造统一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IOC),并致力于推动超智能园区成为未来园区智能化变革与发展的潮流、标杆与示范。

本报告通过深入理解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充分运用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IOC 的使能效应与带动作用,形成园区运营管理新模式,催生园区发展新动能,塑造园区竞争新优势,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把握园区发展制高点,率先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超智能园区提供助力和指导。

目录一、5G新时代背景下的超智能园区 (1)(一)智慧园区发展趋势与特征 (1)(二)超智能园区定义 (1)(三)超智能园区特征 (2)(四)超智能园区主要支撑技术 (3)二、超智能园区价值 (5)(一)园区智慧化建设面临挑战 (5)(二)超智能园区赋能园区深度转型升级 (6)1、5G+物联网:深入推动园区万物互联 (6)2、5G+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园区智能升级 (7)3、5G+大数据:显著提升园区运行效率 (8)4、5G+云计算/边缘计算:助力园区低成本建设 (9)5、5G+IOC: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园区 (9)(三)超智能园区将成为未来园区发展主流 (10)三、超智能园区建设 (11)(一)建设理念:促产、增效、便民 (11)(二)建设目标:五位一体 (12)(三)建设思路:5G赋能、数据驱动 (13)(四)技术架构:1+1+N (14)四、超智能园区应用场景 (15)(一)5G赋能智能神经元建设,重塑园区安全、体验与效率 (15)1、5G变革园区安防 (15)2、5G升级园区交通 (20)3、5G提升园区服务 (24)4、5G助力园区产业服务 (28)(二)以IOC为核心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实现可知、可视、可管、可控 (32)1、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33)2、总体设计 (34)3、功能体系 (37)4、平台价值 (42)五、超智能园区建设运营模式 (43)(一)超智能园区与传统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差异的思考 (43)(二)超智能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建议 (43)六、超智能园区发展建议 (45)(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45)(二)科学选择园区特色智慧应用 (45)(三)完善园区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46)(四)构筑超智能园区完备生态链 (46)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归属中国联通,并受法律保护。

中国联通5G行业专网白皮书

中国联通5G行业专网白皮书

目录引言 (2)1. 5G专网背景及需求 (3)1.1 5G专网的优势 (3)1.2 行业应用对专网需求分析 (3)1.3 5G专网是向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准供给 (5)2. 中国联通5G专网 (6)2.1 5G虚拟专网 (6)2.2 5G混合专网 (9)2.3 5G独立专网 (12)3. 5G专网与MEC融合 (16)3.1 CT-VAS能力提供 (16)3.2 IT-VAS能力提供 (17)3.3 用户网络/VAS自服务管理能力提供 (18)4. 5G专网终端及卡号 (19)4.1专网终端及模组分类 (19)4.2 专网终端的通信能力 (20)4.3 专网终端的eSIM能力 (21)5. 5G专网安全 (23)6. 5G专网的协同能力 (25)7. 结束语 (29)引言5G万物智联时代,垂直行业生产方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持续加速,行业用户对运营商移动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进程积聚新的动能,新型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业务场景在灵敏感知、智慧决策、敏捷执行多个层面不断突破和创新。

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仍将存续,其对通信网络在可管可控、安全、业务自主性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运营商在5G时代需要提供安全可控、能力丰富且具有差异化定制能力的通信网络来满足行业用户多元化的业务场景。

本册白皮书对行业专网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中国联通5G专网产品定义并对其能力进行阐述,同时从专网终端及模组、专网安全能力、专网协同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介绍。

为行业客户部署中国联通5G专网提供参考。

1.5G专网背景及需求随着5G商用步伐加快以及新基建对5G应用的大力推进,利用5G实现生产方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愈发显著。

传统专网技术难以满足企业网络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业务需求。

5G技术凭借通信性能指标的大幅提升,将在工厂、能源、矿山、电力、交通、医院、教育等领域,以专属网络的形态赋能行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及信息化业务演进,推动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联通5G网络切片白皮书

中国联通5G网络切片白皮书
3 5G 网络切片关键技术要求及解决方案 .....................................................................3
3.1 5G 网络切片整体架构 .......................................................................................................3 3.2 E2E 网络切片技术要求......................................................................................................4
切片全生命周期管理 PNF/VNF统一编排 切片运维智能化 切片能力开放/自运营
服务化架构,分布式部署 统一空口,支持切片
AAU
DU/CU
MEC vCDN
CU vCN-U
接入机房
MEC vCDN
CU vCN-U
边缘DC
vCN-U vCN-C
区域/本地DC
URLLC
eMBB
mMTC
2.1 市场发展需求 .................................................................................................................... 1 2.2 网络挑战分析 .................................................................................................................... 2

中国联通 5G 创新中心 5G+智慧校园白皮书

中国联通 5G 创新中心 5G+智慧校园白皮书

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5G+智慧校园白皮书 2019.111概述 (3)1.1智慧校园建设背景 (3)1.2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3)2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整体设计 (4)2.1 5G开启智慧校园新纪元 (4)2.1.1.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应用场景 (4)2.1.2 5G+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6)2.2 5G+智慧校园内涵 (7)3 5G+智慧校园典型应用场景 (8)3.1智慧学习 (8)3.1.1增强现实(AR)教学 (8)3.1.2基于脑机接口的学习专注力提升 (13)3.2智慧教学 (17)3.2.1全息远程互动教学 (17)3.2.2基于人工智能的小班化教学提升 (20)3.2.3 未来课堂 (24)3.3智慧体育 (28)3.3.1智慧足球 (28)3.4智慧环境 (35)3.4.1智慧农场 (35)编撰单位 (38)1概述1.1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依据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并列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运用云计算、顶层设计等先进技术和理念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依托云计算、云操作系统、云存储、虚拟化、云服务、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优势,结合教育智慧化、云服务化的实际,打造基于数字校园的智慧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1.2智慧校园建设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都购买或研发了一些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5G+智慧校园白皮书 2019.111概述 (3)1.1智慧校园建设背景 (3)1.2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3)2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整体设计 (4)2.1 5G开启智慧校园新纪元 (4)2.1.1.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应用场景 (4)2.1.2 5G+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6)2.2 5G+智慧校园内涵 (7)3 5G+智慧校园典型应用场景 (8)3.1智慧学习 (8)3.1.1增强现实(AR)教学 (8)3.1.2基于脑机接口的学习专注力提升 (13)3.2智慧教学 (17)3.2.1全息远程互动教学 (17)3.2.2基于人工智能的小班化教学提升 (20)3.2.3 未来课堂 (24)3.3智慧体育 (28)3.3.1智慧足球 (28)3.4智慧环境 (35)3.4.1智慧农场 (35)编撰单位 (38)1概述1.1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依据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并列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运用云计算、顶层设计等先进技术和理念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依托云计算、云操作系统、云存储、虚拟化、云服务、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优势,结合教育智慧化、云服务化的实际,打造基于数字校园的智慧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1.2智慧校园建设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都购买或研发了一些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

但大多为“按需、逐个、独立”的建设,另外由于独立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导致学校间的资源无法进行共享,最终形成了以“数据孤岛”、“应用孤岛”、“硬件孤岛”、“资源孤岛”组成的“孤岛架构”:(1)硬件资源(比如服务器,网络资源等)不能共享,当本身资源剩余的时候,无法分配给其他应用系统,而当本身资源不足时,也无法从其他服务器获取资源;(2)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安全、管理标准,增加运维管理难度,造成管理混乱;(3)各自有独立的数据库,数据无法共享与交换,无法形成有效的统计报表;(4)独立的展现层,信息分散,用户获取信息要在不同的系统间穿梭往返,“人找事”,增加了使用难度;(5)地区内的优质资源无法共享,导致各校的教学水平落差越来越大。

上述特征的实现有赖于5G时代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而5G网络环境为上述特征的实现带来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最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网络在实现上述技术创新过程中速度、延迟、传输容量等的限制,为教育领域的变革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1)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促进教学的转型,使得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转向学习者的认知建构。

(2)利用5G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打通课内外的数据壁垒,促进线上线下课程的无缝融合。

(3)通过沉浸式环境的营造使学习者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4)利用5G的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教育管理中的特定需求和业务的智能管控。

(5)促进教育的决策由经验导向转向数据驱动。

(6)利用5G和智能技术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的学校,使得未来的学校形态由统一走向个性化和自组织。

(7)利用5G和物联网、传感技术可用极低的时延收集运动场景下大量异构数据,保证训练效果数据支持及分析,促使精准体育教学。

2 5G+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整体设计2.1 5G开启智慧校园新纪元2.1.1.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应用场景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确定未来的5G具有以下三大主要的应用场景:(1)增强型移动宽带;(2)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3)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这些5G应用场景包括诸如高清晰度移动视频等的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即可运行于体育场馆等用户高度密集分布的区域,还可以进行泛在的覆盖)。

而其余类型的5G应用场景则包括面向垂直行业/交通自动化的超高可靠通信、各类低延迟敏感型通信应用、面向大规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

比如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教育等较高速/高速数据数据服务。

图1 ITU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图2 1ITU定义的5G空口指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是否能很好地支撑各类应用场景,取决于从低频(频点在500 MHz左右)到高频(频点高于60 GHz)的各个物理工作频段的物理特性(无线射频传播特性):低频段具有优秀的无线传播特性、网络覆盖广,既可支撑宏蜂窝建设,也可支撑小基站部署;高频段的无线传播特性相对低频段较差,但是有较多可用的且连续的无线频谱资源(尤其是在毫米波频段),可支持提供更宽的物理信道。

2.1.2 5G+智慧校园技术分析中国联通5G+智慧校园产品充分考虑了5G三大应用场景eMBB(大带宽)、URLLC(低时延高可靠)和mMTC(大连接)传输能力和5G智慧校园应用的有机结合。

1) 5G大带宽能力匹配:如果同时开启4K高清视频直播业务的话,下行带宽需求为150Mbps,上行需求带宽为300Mbps。

5G网络可以实现单用户峰值速率2Gbps, 5G网络有能力满足5G业务的下行150Mbps速率需求,在未来随着网络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潜力满足上行300Mbps的多路视频传输需求。

2) 5G低时延能力匹配:基于AR/VR的远程无线操控实验类教学要求网络侧时延小于20ms。

5G相比4G的空口时延有大幅度提升,其中空口用户面时延由10ms降低至4ms(eMBB)甚至更低到1ms(uRLLC)。

5G的核心网时延大约为10ms~20ms,未来如果进一步考虑5G的边缘计算技术,核心网的时延可以进一步降低。

通过以上分析,5G的空口和核心网总时延有潜力满足智慧校园远程操控教学类业务的20ms时延需求。

3) 5G大连接能力匹配:校园园区内有大量水表、电表、高清监控摄像头、贵重实验仪器设备等需要具备无线通信能力,实现对园区安全与物资管理的24小时的监控。

因此,5G网络的百万/平方公里级连接数密度能力可以有效满足海量智能校园设备的网联通信能力。

图3 25G技术体现度2.2 5G+智慧校园内涵智慧校园是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有效融合、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为目的,以第五代通信网络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

图4 35G+智慧校园内涵3 5G+智慧校园典型应用场景3.1智慧学习3.1.1增强现实(AR)教学(1)场景说明AR技术在教育中不断的探索着新的维度,通过改变传统教学基础上扩展创新的、先进的学习方法。

增强现实教学软件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AI人工智能技术依托的一款新型教学软件。

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生动形象地进行,交互式的操作,学生可以反复进行练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彻底消化吸收,学习效果倍增。

(2)解决的问题辅助老师的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将真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场景模拟出来。

比如:海洋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在海洋里遨游。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丰富了教学手段,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自然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沉浸到虚拟世界中,暂时“告别”了枯燥的课堂,这种新技术必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枯燥的教育生动有趣: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让原本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在互动中学习,告别死记硬背。

(3)方案价值将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设计中,能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特性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建构更加高效的课堂体系,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与质量,有趣的同时更加有料。

AR识别卡、AR图书等等,通过多样的形式创新课堂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便利。

(4)方案架构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增强现实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

它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

其网络结构图如下:虚拟事物和真实环境的结合,让真实世界和虚拟物体共存。

目前AR有三种主要的成像系统:Monitor-based系统、Video see-through 系统、Optical see-through系统。

其中,Monitor-based系统在基于计算机显示器的AR实现方案中,摄像机摄取的真实世界图像输入到计算机中,与计算机图形系统产生的虚拟景象合成,并输出到屏幕显示器,用户从屏幕上看到最终的增强场景图片。

它虽然不能带给用户多少沉浸感,但却是一套最简单使用的AR 实现方案。

由于这套方案的硬件要求很低,因此被实验室中的AR系统研究者们大量采用。

Video see-through系统头盔式显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s-HMD)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中,用以增强用户的视觉沉浸感。

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者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显示技术,这就是在AR中广泛应用的穿透式HMD。

根据具体实现原理又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基于视频合成技术的穿透式HMD(video see-through HMD)和基于光学原理的穿透式HMD(optical see-through HMD)。

在上述的两套系统实现方案中,输入计算机中的有两个通道的信息,一个是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信息通道,一个是来自于摄像机的真实场景通道。

而在optical see-through HMD实现方案中去处了后者,真实场景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减光处理后,直接进入人眼,虚拟通道的信息经投影反射后再进入人眼,两者以光学的方法进行合成。

三种AR显示技术实现策略在性能上各有利弊。

在基于monitor-based和video see-through显示技术的AR实现中,都通过摄像机来获取真实场景的图像,在计算机中完成虚实图像的结合并输出。

整个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系统延迟,这是动态AR应用中虚实注册错误的一个主要产生原因。

但这时由于用户的视觉完全在计算机的控制之下,这种系统延迟可以通过计算机内部虚实两个通道的协调配合来进行补偿。

而基于optical see-through显示技术的AR实现中,真实场景的视频图像传送是实时的,不受计算机控制,因此不可能用控制视频显示速率的办法来补偿系统延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