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找家》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蚯蚓找家-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蚯蚓找家-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蚯蚓找家-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2.了解蚯蚓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适应性机能。

3.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实践环保行动。

二、教学重点1.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2.蚯蚓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适应性机能。

三、教学难点1.蚯蚓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适应性机能。

2.如何鼓励学生实践环保行动。

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蚯蚓寻找“家”的过程。

2.图片展示:在课堂中通过图片演示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3.活动体验:设置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蚯蚓的习性和特点。

4.看图说话: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讨论,以此展示蚯蚓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故事、图片或者音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蚯蚓主题的兴趣,激发对于环保的意识。

2. 课堂讲解与展示(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蚯蚓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活动体验(30分钟)老师设计一些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机能。

例如: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方式、蚯蚓在土壤中的钻洞行为等等。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蚯蚓的重要作用,例如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得的信息,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应用到生活当中,实践环保行动。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并在作业中穿插环保意识的部分。

六、教学效果检验老师通过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作业的质量来检验教学效果。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日常课程中关注学生对于环保的实际行动,以此了解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视角中探索生物学的奥秘,并同时培养对于环保的意识和实践。

教学设计:蚯蚓找家

教学设计:蚯蚓找家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爱护蚯蚓。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难点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蚯蚓、干土、湿土、黑布、筷子、一次性手套、实验记录表学生准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找资料了解蚯蚓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幸运抢答1、同学们,看过幸运52吗?里面有一个环节叫“幸运抢答”,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哪种动物?它就是这节课的主人公!(1)、它可以做药材,具有解毒、降血压等功效,消肿片、舒筋活络丸里面就有它。

(2)、它可以做食品,我国的彝族、苗族,历来有用它招待客人的风俗。

日本人喜欢用它做馅饼,把它油炸,就成了南非人的风味小吃。

(3)、它的粪便含有硝酸盐、磷酸盐,可以改良土质,是无需花钱的肥料。

(4)、它的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可供制作动物饲料。

(5)、生活垃圾、食品工厂的下脚料、树叶、稻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因此很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养殖场,每天可处理垃圾150 吨,他们被称为“净化环境”的小卫士。

2、出示实物蚯蚓,关于蚯蚓你了解哪些知识?3、你们想不想摸摸它?什么感觉?活动一:我们来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一、猜想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刚才你们看到的蚯蚓是老师从青岛找来的,我想让他们在枣庄安家落户,你们说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学生交流回答。

)刚才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到的,能不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呢---对比实验。

相机板书:潮湿--干燥阴暗—明亮疏松—硬实二、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蚯蚓适合的生活环境。

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主题。

2、老师向学生介绍准备的材料,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制定实验方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蚯蚓,每个小组十条、手套、筷子、各种土、深颜色的布。

蚯蚓找家幼儿园教案

蚯蚓找家幼儿园教案

蚯蚓找家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乐于分享的精神。

教学内容1.蚯蚓基本特征介绍。

2.蚯蚓的生活习性介绍。

3.蚯蚓的栖息地和食物介绍。

4.观察和体验活蚯蚓。

5.制作蚯蚓家园,让蚯蚓自主发挥生活特性。

教学过程第一步:蚯蚓基本特征介绍1.引导幼儿用手摸一下蚯蚓,让幼儿了解蚯蚓的身体特征。

2.与幼儿合作,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蚯蚓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蚯蚓的生活习性介绍1.与幼儿一起了解蚯蚓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2.让幼儿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蚯蚓需要生活在土壤中。

第三步:蚯蚓的栖息地和食物介绍1.让幼儿知道蚯蚓的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2.显示蚯蚓生活的食物,并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蚯蚓在食物上的方式。

第四步:观察和体验活蚯蚓1.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蚯蚓的特性和习性。

2.让幼儿用肉眼观察蚯蚓,并问幼儿蚯蚓的形状、颜色等特性。

3.让幼儿尝试用双手抚摸蚯蚓,并描述蚯蚓的触感。

第五步:制作蚯蚓家园1.让幼儿用玻璃罐或塑料盒子制作蚯蚓家园。

2.让幼儿在家园中放入适当的食物和湿润的土壤等材料,以模拟蚯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3.引导幼儿养护蚯蚓家园并观察蚯蚓在家园中的生活状态。

总结评价1.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点名表扬出色表现的幼儿,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奖励。

参考资料无。

四年级下册《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过程与方法: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吧蚯蚓放归大自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纸盒黑布蚯蚓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学生结合挖蚯蚓的体验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2、组织学生交流。

3、老师提问:“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4、做实验。

(1)学生汇报试验中控制的实验条件,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2)如果蚯蚓离开潮湿、阴暗的环境,它会怎么样呢?
(蚯蚓必须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里,否则将无法生存。


5、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喜甜、酸味喜同代同居
六怕: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怕酸碱
活动二: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养的环境呢?
1、观看图片,想一想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大象鲸北极熊骆驼
2、总结: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板书设计: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也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研究蚯蚓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本课就以蚯蚓为切入点,通过看蚯蚓、摸蚯蚓、做蚯蚓找家的对比实验,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感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对周围事物尤其周围常见的动物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能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研究蚯蚓适应的环境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动物世界,为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打开探索之门。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所以本节课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探索的好习惯,又要做到井然有序,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要求。

二、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环节设置上突出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

本课从生活知识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合作完成实验,经历从猜测--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完成的探究活动。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

其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则是本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

三、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形成。

它使学生要学会观察、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与发现者。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等多种的学习方法。

15《蚯蚓找家》参考教案1.doc

15《蚯蚓找家》参考教案1.doc

《蚯蚓找家》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 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牛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活动中认识适于蚯蚓牛活的环境条件。

【教学准备】蚯蚓(每组8条)、干燥土壤、潮湿土壤、纸盒、黑色毛巾等物品以及各种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

1、分组,小组命名。

2、交流有关动物的话题:介绍一下学生喜欢的动物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想说的就站起来说,不用举手,谁抢在前面就听谁的,谁的声咅响亮就听谁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大家说的这么热烈,老师也忍不住想为大家介绍一种动物。

这种动物会耕地,但它不用犁,因为在人类发明犁之前它就已经将土壤耕耘了千百万年;它是一种身体非常柔软的小动物;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它以土壤屮的腐殖质为食,因此也是吃垃圾的高手。

你知道它是谁吗?(蚯蚓)(教师设疑,鼓励学牛进行猜测,激起学牛参与研究蚯蚓的欲望。

)1、教师出示蚯蚓,发放到各小组。

教师谈话:同学们,和这群小家伙打个招呼,握握手吧!但不要伤害它哟!如果想和这些小家伙做朋友吗?朋友需要帮助你怎么做?(学生发言)2、出示课件。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这群小伙伴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牛的城市,却对这个美丽的城市一见钟情,想在这里找个家,你能帮帮它们吗?(板书课题:蚯蚓找家)三、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交流蚯蚓的生活环境。

①打算帮它们找个什么样的家呢?②为什么要给蚯蚓找这样的家?(然后教师着重板书:阴暗、潮湿)2、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

①蚯蚓是不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屮呢?②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牛自由回答。

)③教师鼓励学生,并提出研究要求:下而就请大家根据现有的条件像科学家们一样去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15.蚯蚓找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5.蚯蚓找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5. 蚯蚓找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蚯蚓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它们可以改善土壤,帮助植物生长。

•能够观察、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够探究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环境和适应性。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环境和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蚯蚓的生态作用和适应环境的生物特征。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蚯蚓寻找适合生活的土壤和空间3.蚯蚓的生态作用和适应环境的生物特征教学方法1.活动引导法2.归纳概括法3.问答法4.观察法4. 学情分析学生对蚯蚓的认识局限于其生长的环境,对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适应环境的生物特征不了解。

学生容易将蚯蚓和其他昆虫混淆,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 教学流程教学前准备1.教师做好实验用蚯蚓的准备工作,并将其分配给每个学生。

2.教师准备好适合进行实验的土壤。

教学实施1.入门导入让学生试着观察蚯蚓,描述其外形特征和习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蚯蚓的生活和生态意义。

2.引入新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让学生掌握蚯蚓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状态。

介绍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适应环境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土壤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环境适应的生物学特征。

3.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重复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土壤放在容器中,观察蚯蚓选择生活的环境,了解其选址特征和要求。

让学生对土壤中不同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行观察和归纳,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和土壤的特点。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帮助他们理解蚯蚓的生态意义和土壤的作用。

通过问答和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后评价1.教师通过问答和互动评价学生的掌握的新知识和实验结果。

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解深度和实验规范。

2.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进行讨论。

6.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有的学生对蚯蚓的生态和适应环境的生物特征不理解,可能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够简练、通俗易懂,或者由于学生对生态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的原因。

幼儿园园本课程《小蚯蚓找家》教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小蚯蚓找家》教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小蚯蚓找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蚯蚓的基本特征和习性;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知道生物链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小蚯蚓找家》三、教学重难点:1.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习性;2. 给幼儿解释生物链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课前调研: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游戏或工作坊激发幼儿对蚯蚓的兴趣,同时了解幼儿对生物链和环保的理解;2. 观察法:幼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蚯蚓的特征和习性;3. 游戏法:利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环境,知晓生物链的作用。

五、教学步骤:1. 课前调研(10分钟)教师可以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或其他工具,让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蚯蚓吗?蚯蚓长什么样子?2) 蚯蚓有什么习性?3) 你知道环保吗?生物链有什么作用?2.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幻灯片等形式展示蚯蚓的特征和习性,让幼儿初步了解蚯蚓的基本知识。

3. 观察蚯蚓(15分钟)教师将蚯蚓放在玻璃盒子里,让幼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蚯蚓的特征和习性,帮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土地中的作用。

4. 学习生物链(10分钟)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幻灯片等形式展示生物链,让幼儿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5. 游戏和互动(2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环境,让幼儿知晓生物链的作用,学会如何保护蚯蚓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6.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表感想和想法,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观察和学习的内容;2. 小组讨论:让幼儿在小组中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知识;3. 游戏评估:利用游戏等形式对幼儿所学内容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 蚯蚓应该事先准备好,确保幼儿可以轻松观察;2.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蚯蚓的特征和习性;3. 对于幼儿的提问应及时回答;4. 根据幼儿的不同反应和表现进行调整。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WORD教案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张艳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能够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2、明白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3、情愿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活动中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条件。

教学预备:蚯蚓(每组8条)、干燥土壤、潮湿土壤、纸盒、黑色毛巾等物品以及各种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喜爱科学吗?2、请你观看一下我和你们的科学老师有什么不同?一、导入新课1、通过交流我发觉同学们的观看力都专门棒,现在我来考考大伙儿的反应力,猜谜语!①远看像星星,近看像灯笼,认真一看呀,原先是只虫!(打一动物——萤火虫)②两头尖尖相貌丑,手脚耳目都没有,整天埋头在地下,一到雨天才露头。

(打一动物——蚯蚓)2、你见过蚯蚓吗?了解它吗?3、这确实是蚯蚓(展现),和它打个招呼吧!想不想亲热接触一下,学生轻轻触摸!(板书课题:20 蚯蚓找家)二、实验探究(一)推测蚯蚓的生活环境。

1、我们先来猜一猜蚯蚓喜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安家?2、生说师板书。

(二)设计实验方案1、这些差不多上我们的猜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由于时刻关系,我们只研究阴暗、潮湿这两个方面,有爱好的同学能够课下连续探究其他内容。

2、在动手做实验之前,要先动脑想一想应该如何做?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班级内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强调“对比实验”,并板书。

)(三)探究蚯蚓对阴暗、潮湿两个环境的反应1、出示温馨提示。

2、领取实验材料。

3、小组实验,师巡视,注意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

4、组织汇报。

(四)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蚯蚓喜爱阴暗、潮湿的环境,事实上,蚯蚓身上还有许多小隐秘,请看《蚯蚓的自述》,想一想,蚯蚓与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播放视频)2、学生汇报。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我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试验探讨蚯蚓喜爱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当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情愿合作与沟通,体验到合作沟通的乐趣;关爱生命,爱护自然环境,试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相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设计对比试验探讨蚯蚓喜爱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相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试验打算:5条蚯蚓,14个套黑色便利袋的水槽,7块黑湿布,干土(要事先晒干),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亮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

课件,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深化参加,唤醒阅历)师:同学们都喜爱交挚友,今日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挚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育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挚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

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识,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较生疏,同学们先和这些好挚友打个招呼吧。

(细心视察,丰富阅历)师: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生答。

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今日也带来了有关蚯蚓的一段视频,同学们仔细看一下,对这位好挚友完整的了解一下。

(借助媒体,丰富阅历)学生观看视频。

观看完视频师:蚯蚓是我们的好挚友,我们要爱惜他们,不要损害它们。

同学们手中的这些蚯蚓都是老师从老家带来的,它们来到这个生疏的环境,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帮蚯蚓找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引起学生爱好。

然后让学生与蚯蚓打招呼,增加学生的感官相识,消退学生对蚯蚓的恐惊感。

再通过提问,提取学生对蚯蚓的认知点,最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蚯蚓有一个完整的相识。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体验,转化阅历)1、质疑,猜想。

(科学猜想)师:蚯蚓的家原委在哪里呢?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生1:蚯蚓相宜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新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15蚯蚓找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15蚯蚓找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生: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3)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4)小结: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3、认识三种鸟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
(1)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啄木鸟的标本或硬卡纸做的图片。
②引导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喙、足和爪各有什么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⑤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⑥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⑦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7)谈话: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认为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8)师生小结: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1)学生看图片:课本4页插图或复制的投影片。
(2)提问: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6)分组实验2: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是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②提问:怎样创设一个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干湿不同的环境呢?
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④谈话:取实验1用过的纸盒,将盒盖和铺在盒底的湿布拿掉,在盒的左边放干土,右边放湿土,干、湿土中间留下一段距离(约3厘米),把蚯蚓放在干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③师生小结:丹顶鹤的喙又长又大,便于在浅水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它的脚趾都长得特别长,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能行走自如,不致陷于泥泞中。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要紧是通过探究“蚯蚓喜爱什么样的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查资料、观看、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明白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也有阻碍。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差不多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看、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对周围事物专门周围常见的动物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能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摸索。

本课以研究蚯蚓适应的环境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宽敞的动物世界,为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打开探究之门。

三、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爱的环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2、情愿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爱护蚯蚓。

3、明白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教学课件、蚯蚓、干土、湿土、纸盒、圆盒、手电筒、湿巾课前活动: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首童谣大伙儿都专门熟悉了,我想请同学接着往下说,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到台前来,我们从三只青蛙开始,你说四只青蛙,你说五只青蛙,往后接着说,好吗?你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吗?我们听听谁说得既准确又流利。

同学们,他们说的如何样啊?不错,真是个口齿伶俐的小孩,今后中央台的播音员确实是你了!掌声送给他们。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课,同学们都明白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也给大伙儿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大伙儿想不想明白是谁?老师把它们放在了那个盒子中,听我的口令,当我喊“开始”由小组长负责,打开上面的盖子。

2、预备好了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能够站起来。

我们先看到那个地点,把盖盖上,迅速坐好,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

(师不动)3、同学们,看到什么了?(找一个刚才反应强烈的同学)怕吗?老师从你刚才的表情中看到了,你差点蹦起来,什么缘故要大声叫?什么缘故感到恶心?4、我看到刚才这名同学冷静自若,你能轻轻的拿出一条蚯蚓来放在手内心吗?让大伙儿看看。

小学科学《蚯蚓找家》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蚯蚓找家》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准备长方形盒子、盖子、器皿、吸水纸、镊子、蚯蚓每组5条、干土、湿土等;ppt、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大家有没有读过这个绘本故事?(出示《蚯蚓的日记》)这是一本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

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

老师非常喜欢这里面的主角——蚯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蚯蚓有关知识。

播放视频:《蚯蚓》。

(二)我们来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活动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师: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下雨的路上,花盆的土里……)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黑暗)(2)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师: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有生活依据的,那么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呢?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怎么证明呢?(做实验)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的环境。

(教师板书:给潮湿打上问号)师:我们可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一面潮湿,一面干燥,用两个相反的环境让蚯蚓自己来选择。

(教师板书课题:蚯蚓的选择)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蚯蚓生存中的哪个条件来研究呢?我们将它称为我们要改变的条件。

那么为了不影响蚯蚓的选择,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们要保持不变,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条件我们不能改变呢?你为什么把蚯蚓放在纸盒的中间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①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呢?(教师出示材料:盒子、土壤、小喷壶、蚯蚓)。

小组内赶快计划一下。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②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完成后,汇报交流。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研究蚯蚓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本课就以蚯蚓为切入点,通过看蚯蚓、摸蚯蚓、做蚯蚓找家的对比实验,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感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对周围事物尤其周围常见的动物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能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研究蚯蚓适应的环境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动物世界,为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打开探索之门。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所以本节课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探索的好习惯,又要做到井然有序,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要求。

二、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环节设置上突出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

本课从生活知识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合作完成实验,经历从猜测--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完成的探究活动。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

其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则是本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

三、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形成。

它使学生要学会观察、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与发现者。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等多种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蚯蚓找家》
一、课前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纸盒,黑布、透明的塑料薄膜,蚯蚓若干条,干土、湿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把蚯蚓放归大自然,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蚯蚓生活的环境并进一步认识其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老师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大家猜一猜---(出示),
那它平常都住在哪里呢?引出课题并板书:蚯蚓找家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蚯蚓的生活环境:
(1)蚯蚓的家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说出,教师重点板书:阴暗、潮湿
2、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

(1)怎样证明我们的说法是正确的呢?生答:用实验
(2)鼓励学生提出实验,设计实验,发放实验记录表。

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材料设计研究方案,做好记录
实验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实验材料:蚯蚓、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
1、把纸盒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
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蚯蚓,使蚯蚓
正好处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爬?比较
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 蚯蚓爬向暗处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2: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实验材料:蚯蚓、纸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
实验步骤:
1、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的左边放干土,盒右边
放湿土,湿土与干土间隔一段距离。

2、在盒中间没有图的地方,放上蚯蚓,观察蚯蚓往哪
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在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多数蚯蚓会爬向黑暗中的湿土)
我的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探究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
问: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师补充投影:大象、鲸鱼、北极熊、骆驼等动物的生活环境。

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动物讨论。

讨论后能说出:热带雨林、海洋、北极、沙漠的特点,说出大象、鲸鱼、北极熊、骆驼等动物适应生活的环境。

A、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B、鲸鱼生活在海洋中
C、北极熊生活在在北极
D、骆驼生活在沙漠中
问: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出示大屏幕)总结:动物与环境相适应
四:总结评价
1、引导学生通过对蚯蚓的研究,谈谈自己的收获
2、你觉得哪个小组和同学表现比较好,说一下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