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2、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3《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纂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的教训,论述了海防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人民的眼界,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4、《天演论》是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而成。

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的思想,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用自然界生物进化和演变规律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新观念,向世人敲响了国家危亡的警钟,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导。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晶。

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6、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纲要课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2、黄祸论3、三元里抗英4、海国图志第二章6个: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编》3、天京事变4、中体西用5、戊戌六君子6、戊戌政变第三章8个:1、清末新政2、三民主义3、黄花岗起义4、保路风潮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二次革命7、护国运动8、护法运动中编综述1个:四行二局第四章1个:1、北洋军阀第五章5个:1、东北易帜2、八七会议3、井冈山土地法4、赣南会议5、遵义会议第六章8个:1、《论持久战》2、“三光政策”3、一•二九运动4、福建事变5、西安事变6、平型关大捷7、皖南事变8、“三三制”第七章5个: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五四指示”3、第二条战线4、第三条道路5、《中国土地法大纲》第八章2个:1、“一化三改”2、“四马分肥”第九章4个:1、《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3、“六又”政治局面4、1959年庐山会议第十章1个:1、“三步走”战略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的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睇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开始至今的中国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经历了巨大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变革,对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清朝的衰落19世纪初,中国清朝的统治逐渐陷入衰落。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清朝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外国侵略、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鸦片战争,英国通过强制贩卖鸦片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力量,并最终迫使中国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的无能和国家的脆弱。

百年的反思与变革进入20世纪,中国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并寻求变革。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他们致力于寻找中国的复兴之路。

其中最著名的是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人,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维新、共和和民主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和法治的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

然而,中华民国面临着内外混乱、政治动荡和经济问题,未能迅速实现稳定和繁荣。

战乱与分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经历了更多的动荡和战争。

中国分为两个主要的政治势力,即中华民国和中共。

中华民国由国民党领导,中共则是由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

这两个势力之间发生了许多冲突和战斗,最终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1949年,中共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的时代,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开始在中国推广。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这些改革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城市化、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等。

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并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时期还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日益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中国的挑战和前景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

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3000万两。

内容: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直接压制了我国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3、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4《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纂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的教训,论述了海防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人民的眼界,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5、《天演论》是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而成。

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的思想,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用自然界生物进化和演变规律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新观念,向世人敲响了国家危亡的警钟,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导。

6.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

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于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后与杨秀清争权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的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我认为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

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

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欺凌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正因为如此,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租界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

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的是英国。

列强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收回租界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租界先后收回。

抗日战争胜利后废除了中国各地的日租界。

至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全部由中国收回。

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目的东西夹击华北解放军主力,阻断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的联系,各个击破,同时将解放军阻击在黄河以北,使战争始终在解放区内进行。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聚歼中共军队。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之后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先后重创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破产。

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先后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三次进攻,均被华东野战军粉碎。

孟良崮战役全歼敌整编74师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

后敌向沂蒙山区发起进攻,华东野战军避开敌正面兵力经过近一个月战役,粉碎了敌攻势。

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宣告失败。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早年在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1917年回国,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论争。

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5、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1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晶。

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17、百日维新: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诏书明确表示了变法的决心。

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戊戌年,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变法;从正式宣布变法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光绪帝发出了100多件维新谕旨,推行新政共计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这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

在此期间,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光绪颁发了数十道推行新政的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

19、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支部下设立分会。

同盟会的章程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28、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安徽人。

曾为国民党的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国民革命后期,因犯“右”倾错误,主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在大革命中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45、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头幕。

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鸦片战争二、太平天国运动三、洋务运动四、戊戌变法五、辛亥革命六、五四运动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抗日战争九、解放战争十、新中国成立正文: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指1840 年至1842 年发生在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英国为了扩大对华贸易,通过强行向中国输出鸦片,使许多中国人沦为鸦片瘾君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

最终,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支付巨额赔款。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指1851 年至1864 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

起义由洪秀全等人发起,主张建立“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制度等改革措施。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曾取得一定胜利,但最终在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 世纪末清政府推行的一系列自强改革措施,旨在借鉴西方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防实力,推动国家现代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

四、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 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们试图通过推行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挽救国家危机。

然而,戊戌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在短短的103 天后失败。

五、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 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主与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指1919 年5 月4 日发生在中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约对中国的不公,呼吁民主与科学,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1842年因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割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海国图志》: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3.《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献;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比较完善的农民社会改革方案;由于脱离社会实际而无法实现。

4.《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由干王洪仁玕提出。

主要内容为: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新闻官,破除成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6.百日维新:又称为戊戌变法。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推行新政共计103天。

最终遭到慈禧太后残酷镇压。

7.中国同盟会: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

孙中山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报。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以下是近 现代史的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 全球化进程,推动世
界和平与发展
x
xxx源自x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 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在政治方面,中国实 行了法治建设和社会 治理改革,保障人民 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5
章节 PART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谢谢您的 ·观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nnual work summary
戊戌变法与清 末新政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 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政治改革,也是一 次思想启蒙运动。 变法失败后,清政 府开始实行新政, 进一步深化了中国 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改革
2
章节 PART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 的一场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 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虽然太平天国运 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却是深远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nnual work summary
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现代 化运动,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 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 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创办了近 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海军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涵盖了清末到现代中国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变革。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19世纪初,中国遭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鸦片战争是第一个导致中国近现代史转折的事件,中国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割让领土。

此后,中国持续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剥削。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思潮。

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现代化的渴望。

然而,这些变革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清王朝的统治逐渐岌岌可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的转型。

然而,随后的历史并不平静,中国陷入了民国时期的混乱和动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土地改革和抗日战争为中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多年的内战局面。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毛泽东时代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开始迈向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总结而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动荡后,中国成功实现了国家独立和现代化的转型。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1.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事件。

2. 五四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和市民激烈反对巴黎和会讨论中国领土问题的事件。

这一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的高潮,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国共合作: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时期。

两党联合推翻北洋政府,推行“国共合作”的政策。

4. 南京国民政府: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共合作的结果。

1927年至1949年,在南京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5.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一种政治思想,包含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个原则。

6. 重庆谈判: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在重庆进行的政治谈判,旨在解决国共内战后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7. 三反五反:是中共中央在1951年发起的一场打击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倾向的运动。

8. 文化大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于1966年发动的一场运动,旨在推翻党内的官僚主义者阶级,加强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这场运动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了巨大破坏。

9. 改革开放:指的是中共中央在1978年启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10. 四人帮: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四名主要领导人,即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

他们被视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推动者,在1976年被党内其他领导人推翻。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仅供参考。

实际上,中国近现代史及其中的名词解释非常广泛,无法一一详尽列举。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闭关政策2.虎门销烟3.海国图志4.领事裁判权5.租界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镇南关大捷8.片面最惠国待遇9.亚罗号事件10.马神甫事件11.子口税12.黑旗军13.三国干涉还辽14.门户开放政策15.《南京条约》16.《望厦条约》17.《黄埔条约》18.《天津条约》19.《北京条约》20.《中法新约》21.《马关条约》22.《展拓香港界址专条》23.《辛丑条约》24.马尾海战25.三元里抗英26.马戛尔尼来华27.光绪皇帝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拜上帝教2.金田起义3.武宣东乡称王4.永安建制5.北伐和西征6.天京事变7.厘金制度8.江北大营9.江南大营10.李秀成11.圣库制度12.朝内官13.守土官14.乡官制度15.《天朝田亩制度》16.《资政新篇》17.扶清灭洋18.东南互保三、晚清政局1.曾国藩2.湘军3.淮军4.辛酉政变5.洋务派6.总理衙门7.海关税务司8.李鸿章9.官督商办10.同文馆11.北洋水师12.《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3.轮船招商局14.福州船政学堂15.预备立宪16.维新派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上海发昌机器厂2.继昌隆缫丝厂3.贻来牟机器磨坊4.大生纱厂5.源昌碾米厂6.张裕酿酒厂7.商务印书馆8.茂新面粉厂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0.启新洋灰公司11.南张北周资本集团12.西学东渐13.文化冲突14.中体西用15.科举制度16.京师同文馆17.《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8.《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格致汇编》20.严复21.张謇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民功篇》2.《上清帝第一书》3.《新学伪经考》4.《孔子改制考》5.《天演论》6.公车上书7.《中外纪闻》8.强学会9.《时务报》10.《仁学》11.《应诏统筹全局折》12.保国会13.百日维新14.立宪派15.预备仿行宪政16.官制改革17.预备立宪公会20.政闻社21.资政院22.国会请愿运动23.国会请愿同志会24.宪政公会25.《钦定宪法大纲》26.咨议局27.皇族内阁28.《上李鸿章书》29.兴中会30.华兴会31.科学补习所32.光复会33.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34.黄花岗起义35.萍浏醴起义36.安庆新军起义37.文学社38.徐锡麟起义39.武昌起义40.南京临时政府41.共进会42.临时约法43.国民党44.二次革命45.《校庐抗议》46.戊戌六君子47.三民主义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西山会议派2.直奉战争3.直皖战争4.无政府主义5.实用主义6.社会主义的论战7.香港海员大罢工8.洪宪帝制9.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1.问题与主义之争1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3.好人政府主义14.废督裁兵15.省自治和联省自治16.制宪救国17.马日事变18.张勋复辟19.筹安会六君子20.二十一条21.宋教仁案22.护国运动23.护法运动24.府院之争25.白朗起义26.北京政变27.《新青年》28.《每周评论》29.中共一大30.中共二大31.新三民主义32.五卅运动33.中山舰事件34.整理党务案3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6.戴季陶37.古德诺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四行二局一库3.中共六大4.中国民权保障同盟5.四大家族6.遵义会议7.中东路事件8.皇姑屯事件9.济南惨案10.三湾改编11.古田会议1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3.宁汉合流14.法币政策15.蒋桂战争16.蒋冯战争17.中原大战18.八七会议19.东北易帜20.改订新约21.实业救国22.南昌起义23.秋收起义24.广州起义八、抗日战争1.东方会议2.《田中奏折》3.九一八事变4.伪满洲国5.《何梅协定》6.八一宣言7.华北事变8.南京大屠杀9.淞沪会战10.福建事变11.洛川会议12.瓦窑堡会议13.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4.近卫声明15.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6.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7.持久消耗战18.豫湘桂战役19.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20.三光政策21.皖南事变22.中共七大23.整风运动24.大生产运动25.三三制原则26.百团大战27.八一三事变28.徐州会战29.武汉会战30.平型关大捷31.《论持久战》32.一二九运动33.西安事变34.七七事变35.忻口、太原会战36.《抗战建国纲领》37.国民参政会38.新四军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1.校场口惨案2.下关惨案3.李闻惨案4.七届二中全会5.《中国土地法大纲》6.孟良崮战役7.重庆谈判8.《双十协定》9.政治协商会议10.第二条战线11.辽沈战役12.淮海战役13.平津战役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5.开国大典16.中国民主同盟17.《五四指示》18.北平和谈19.《中国之命运》20中国民主政团同盟21.《解放日报》十、民国时期的科学和思想文化1.中国左翼作家同盟2.富连成社3.现代新儒家4.中央研究院5.实验主义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没收官僚资本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3.三反五反运动4.过渡时期总路线5.抗美援朝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第一个五年计划8.一化三改9.共同纲领10.四马分肥11.七届三中全会1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3.双百方针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论十大关系》2.大跃进运动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4.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七千人大会7.西楼会议8.中共八大9.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0.大跃进运动11.一大二公12.农业调整纲要四十条十三、文化大革命1.《二月提纲》2.《五一六通知》3.《十六条》4.红卫兵运动5.三支两军6.珍宝岛事件7.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九一三事件9.批林批孔10.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1.四五运动十四、拨乱反正1.洋冒进2.四项基本原则3.两个凡是4.揭批四人帮运动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新八字方针2.经济特区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6.三个有利于7.科教兴国。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几乎涵盖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包括:中国的社会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被攸关议题的帝制国家以及列强的入侵所削弱;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以及华洋文化、宗教和思想的冲突。

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和国共内战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两次外国入侵,分别是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两次战争使中国社会遭到巨大的震荡和变革,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也为中国的成立提供了舆论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还包括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国共内战中的斗争。

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这一时期的结束。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些事件和转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理解现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是至关重要的。

近现代史考点整理(长安大学)

近现代史考点整理(长安大学)

一、名词解释:1、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了“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月1912年3月由临时参议院颁布。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4年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3、《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

刊物宗旨在“改革青年之思想”和“批评时政”。

1916年改名《新青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在上面发表文章,鼓吹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提倡文学革命。

1920年9月由陈望接编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

4、遵义会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的主要名词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3、三元里抗英:1841年,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并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海国图志:1843年魏源所编,其主要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以及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等;并在此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其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第三章7个:1、清末新政: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从1901年到1905年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专门办理外交事务,后期实行预备立宪;军事方面:各省裁汰练兵防勇,精选若干营,停止武科试,各省设武备学堂培养新军军营;经济方面:颁布商会章程,奖励商人设立商会,颁布商标注册章程,保护工商业者利益;文化教育方面:设立学堂,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其封建统治;但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g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

2、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

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主张兴办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主张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等。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实施。

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五四指示”《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和平谈判。

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

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

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等之间进行。

由于国民党本来没有和谈的诚意,没作谈判的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共产党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

蒋介石对这次谈判的方针是,准备在政治上作出一些关于开放民主自由的空头许诺,但一定要在“政令军令统一”的名义下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

因此他对于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地位,却坚决不予承认。

这些问题就成为谈判中争论的中心问题。

为使谈判能获得进展,中共方面先后作过多次让步,但国民党方面执意不作任何松动,以致双方无法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协议。

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发表。

《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

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以及接受日军投降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

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

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

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

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

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

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

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

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

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

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

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

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

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

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驻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一支部队,共约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到达茂林一带时,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因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多人外,三千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余被俘。

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向新四军其他部队进攻。

这个严重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

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

慈禧太后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运动的策略。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发生的辛酉政变,两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强学会中国清末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公车上书”不达,认为“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于是先办《万国公报》(非西人所办《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创刊,“遍送士夫党人”,使之“渐知新法之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