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

合集下载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②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 ③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 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 ④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 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第一次 时间 理论 18世纪60 年代 牛顿力学
第二次
第三次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 代 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埃德温· 奥尔德林 首次登上月球,并在月 球漫步。
想一想,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我国在哪些 方面处于世界前 列?
1964年,我国成功 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我国成功 爆炸第一颗氢弹。
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神威太湖之光在世界超级计 算机 500 榜单中登顶世界第 一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它是 1996年7月5 日在英国诞生的世 界上第一只成年体 细胞克隆动物。
1961年,苏联成功地进行了 宇宙飞船载人太空飞行。图为世界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最著名的空间站当属苏联1986年发射的和平 号空间站 。它在太空运行了15年,于2001年3月 23日在人工控制下葬身南太平洋。
“阿波罗” 11号登月 行动中的三名宇航员
1、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 些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内容: 3、核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美国
4.起源国家:
1945 年 7 月 16 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 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 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 2 万 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原子能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电子计算机 泛使用,是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ENIAC)在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 美国问世。 业最有前途的发展 方向。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克隆人?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G
E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C ) A 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我国有些地区在中考和高考中开始采用方便快捷的 网上阅卷形式,这种变化直接归功于( D ) A 经济全球化 B 国际经济新秩序 C 世界贸易组织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出现一些新名词。下列与第三次 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D ) A蒸汽 B电力 C石油 D互联网
爱因斯坦相对论
计算机
信息时代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中1950——1972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 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材料二中所示的科技成就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 哪两个领域中的突破?除此之外,任举这次科技革命 中的两个标志性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 航天技术、原子能 计算机、生物工程 (3)与以前的科技革命相比,材料一反映了这次科 技革命的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速度大大加快 (4)结合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在这次科 技革命中受益不大的原因是什么?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战后初期,在50年代中期到70初期达到高潮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也给人类和世界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一)技术革命群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以前的两次技术革命大有不同,它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其中而形成的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二)科技经济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与生产及经济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基础理论的突破带动了各门技术科学的发展。

(三)发展进程高速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电子计算机在30年内就经历了5代,每6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这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

新技术从发明到运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科技到生产的周期在缩短。

(四)科技发展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极快的速度波及世界各国,不仅使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课题规模日益大型化,经费和人员需要量加大,而且科技也成为社会事业,现在科学技术已不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波及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不仅使生产力体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发生了突破性变化。

首先是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带仪器的生产流水线的出现;接着是自动化工厂的应用,在这些工厂中一切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最后是机器人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以前由人操纵与控制的机器现在则由机器人操作。

(二)劳动对象的革命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劳动对象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01 革命背景
03 革命结果 05 革命评价 Nhomakorabea目录
02 革命经过 04 革命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 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三个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最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 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革命背景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 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 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 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 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蒸汽机 电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能 电脑 晶体管 激光

0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 射电天文学、地球化学、生物物理学、 宇宙医学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国际格局方面 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创造出巨大的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科技革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推 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时间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1965
59 %
46 %
43 %
43 %
51 %
1989
69 %
56 %
63 %
67 %
62 %
20世纪初
A
D
9.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空前巨大的作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出现了,它被称为 A.农业经济 B工业经济 C.商业经济 D.知识经济
D
2009河南 (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 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007河南 (14)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 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 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C)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汇总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汇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
运动、辛亥革命) 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 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 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 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 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硅谷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 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 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走进高科技殿堂,走进高效课堂
科技的应 用给我们提 供了便利的 交通工具
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务。
科技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快捷的通信
科技的应用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宇航 员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 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神州七号”飞船和宇航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 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四:美国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 计划,西欧各国则推出以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材料 为研究开发内容的“尤里卡”计划,日本也在80年代提出 “科技立国”战略,1986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863计 划”,……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本 4.3万亿美元;欧 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美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 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 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 2: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 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特 点
1、同时在几个先进 重要的发明都在英国, 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以英国为中心,其他 新技术和发明都超出 国家都受到英国的影 一国范围,规模广泛, 响。 2、科学和技术尚 发展迅速; 2、科学成为推动生产 未真正结合,许多技 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 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工 素,它与技术的结合 匠依据实际经验取得 使第二次科技革命取 的成果。 得了更大的成果。 3、大机器生产代替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 工场手工业 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如日本、俄国。
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 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 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三历史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高三历史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11课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1、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兴起标志:以原子能技术(为首要标志)、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3、兴起条件(1)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提供了适当的理论指导;(2)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3)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①二战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需要是新科技革命迅速到来的最重要原因;②美苏争霸和军备竞赛的影响;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现代科技发展出现两种趋势:①科学高度分化——学科增多,分工更细,研究越深;②科学高度综合性发展——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渗透更深;三、第本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1)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①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②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③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2)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发展);(3)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1)经济结构变化:造成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2)阶级结构变化:白领扩大,蓝领下降;(3)生活结构变化:科技进步,使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变革;(4)促使各国普遍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投入;①美国:里根实施“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②美国: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③日本:采取“科学技术立国”战略;④西欧:制定“尤里卡”计划;⑤中国:制定“八六三”计划;(5)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①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现代国际竞争,特别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②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重要表现)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归纳总结:。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 1.原子能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2.计算机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3.航天技术
198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界上第一 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 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 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 知识经济时代!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 ”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 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 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进程、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进程、原因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进程、原因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进程:起源于美国,随后涉及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原因:科学理论的进步(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战争的推动(战时军用技术转为民用)。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的方向。

时代: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例题1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C.它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其核心答案:B解析:B例题2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催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

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是()A.火车司机B.轮船司机C.飞行员D.网络工程师答案:D解析:D1. 在1999年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的重大突破。

这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A.计算机领域B.生物工程领域C.原子能领域D.航天技术领域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科技发明。

这一系统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①生物工程②原子能③计算机网络④航天技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创新。

以下工业部门,诞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是()A.钢铁工业B.汽车工业C.电力工业D.航天工业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以上史实表明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C.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D解析: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指的是我国发展的载人航天技术,答案D。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四 二战后,电视机、收录机、 VCD.数码相机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 活,洗衣机、电冰箱、的普及,减轻 了人们的家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 量,20世纪晚期,复印机、移动电话 等通信手段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 快。
科学 技术
生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说说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三..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 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依靠分子 一 克隆技术,搞清致病基因,提出疾病产生的分 产生大量抗病、抗虫、抗盐碱等的新品种,从 子生物学机制;为器官移植寻求更广泛的来源, 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将人的器官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基因导入动物体 二 . 培育大量品种优良的家畜,如培养一些肉质 内,长出所需要的人体器官,可降低免疫排斥 好的牛、羊和猪等,也可以培养一些产奶量高, 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 且富含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的奶牛。 四.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 种。五是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动物,大大 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四大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四大领域 新技术 意义 从此人类开始 核反应堆( 1942 年) 原子能 了利用原子能 原子弹( 1945 年)核 (核工业) 时代 电站(1955年) 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开始 电子计算机(1946年) 工业 代替人脑劳动 航空航天 人造卫星上天 技术 (1957年) 人类活动开始 进入宇宙

材料一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 代已达80%。 材料二 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 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 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运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返回地面 美国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太空梭、太空穿梭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 器。1972年1月5日,尼克松总统决定投巨资制造“哥伦比亚”、“挑战者”、“发现”、“亚特兰 蒂斯”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了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代“和平号”空间站(太空站、航天站)
宇宙空间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工作和居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1971年4月 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礼炮一号”空间站。美国也在1973年5月14日发射了“天空实验室”,1983 年11月28日发射了“空间实验室”航天站。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更为庞大的“和平号”空间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秦山核电站
1955年12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共有1500多位科学家参加这次会 议,并向大会提交了1000多份材料。其间,苏联公布核电站的建造情况,法国发表提取放射性元素 钚的方法,美国展示核电站发展计划,从而揭开许多核技术秘密。但中国被拒之门外。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Edward Teller 1934.3.9~1968.3.27 苏联宇航员 第一位宇航员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尤里· 加加林纪念碑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在苏联拜 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 10时55分(108分钟)安全返回,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1、技术革命群体化。

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前两次技术革命主要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它们的出现且是单一的。

作为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标志的纺织机、蒸汽机以及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虽然也带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但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新技术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第三次技术革命则不然,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这次革命的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空前的。

在这一技术群中,信息技术是带头的核心技术,其中,除电子计算机之外,还包括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等一切有关信息的处理、传输、变换、存取、设计、制造的技术,这些又是技术群中的技术群。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控制,它是优化物流、节约能流、分散人流、降低财流的有效手段。

它被应用到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后,便使各种技术在发展中的横向关联性、综合性、交叉性极为突出,使各种技术间呈现出极强的群体性。

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所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共同控制规律。

所以,这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两次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

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

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

所谓大科学,是指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组织起来加以科学管理的科学。

过去的小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现在的大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企业规模、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

德国V2火箭的研制、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被认为是大科学开始的标志,而阿波罗计划则是大科学时代的“代表作”。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2年12月2日,在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 年 月 日 E·费米的领导下,美国首先实现了铀原 费米的领导下, 费米的领导下 子核可控链式裂变反应, 子核可控链式裂变反应,建成了世界上 第一座核反应堆, 第一座核反应堆,这个反应堆建在美国 芝加哥的典型实验室中, 芝加哥的典型实验室中,其目的是制造 原子弹。 原子弹。
核电站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 出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你知道计算机发 明以后,迄今已经历 明以后, 了哪几个时代吗?发 了哪几个时代吗? 展趋势如何? 展趋势如何?
迄今为止, 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 经历了四个时代
• • • • 电子管时代 晶体管时代 集成电路时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一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和发展原因 兴起和发展原因
2.兴起和发展概况 兴起和发展概况 兴起时间: 世纪四五十年代 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领域: 主要领域: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等 原子能、 原子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等
1981年 1981年4月12 日,美国第一架 航天飞机哥伦比 亚号试飞成功。 亚号试飞成功。
一架美国航天飞机于1991年 月发射。 一架美国航天飞机于1991年6月发射。 1991
宇航员太空行走
1971年4月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 年 月 日 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 号空间站。 礼炮1”号空间站 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 礼炮 号空间站。
一、原子能方面
1964年 1967年 1964年,我国成 1967年,我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 Edward Teller 1934.3.9~1968.3.27 苏联宇航员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 一号”在苏联发射升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 进入太空的人,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加加林纪念碑
美国“探险者1号”卫星 发射成功
阅读材料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 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 之间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6.1%。在增 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 代达到80%。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 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 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1961年,3名美国宇航员搭乘“阿波罗号” 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 一大进步,也显示了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艾德林站在登月舱支架旁
人类在月球上 留下的脚印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 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试验飞行
美国航天飞机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 拉开了人类自由往返地球与太空的序幕
“ 哥 伦 比 亚 ” 号 ( Columbia )
“ 挑 战 者 ” 号 ( Challenger )
“ 发 现 ” 号 ( Discovery )
“ 亚 特 兰 蒂 斯 ” 号 ( Atlantis )
“ 奋 进 号 ” ( Endeavour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轨道图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D C
想 一 想
F
G
E
H

九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众多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 例如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 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 机的更新换代等等。
❖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 达80%。
你对中学生上网有何 看法?
参考答案
应当有所限制。 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研 究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 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濒危动物,复制人 类器官。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 无疑是一场灾难。首先该技术在实验阶段必将产生 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 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 他们是否会形成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因此,人 们应当制定法律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 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注意(1)“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指国际经济格局在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如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实力不 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2、载人航天技术是第几次 科技革命的成果?
3、你能说出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开始时间、标志、 核心吗?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16第三次科技革命

16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善于网上学习 要诚实友好交流 要增强自护意识 维护网络安全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随意约会网友 不破坏网络秩序 不沉溺虚拟时空
太空时代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 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分子化 合物。它的每一片段都储存 着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基 因。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 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96年, “多利”羊 诞生于英国,它是世界 上第一只克隆羊。
如何看待克隆技术? 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
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 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神九宇航员:刘洋、刘旺、景海鹏
2000年世界第一例体细 胞克隆山羊在中国诞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00年世界第一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在中国诞生
董雅娟夫妇与他们的克隆牛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1: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 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全国 GDP的四分之一,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核电站
核医学
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世 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 台电子计 算机是 1945年在 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 学诞生的 。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

以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的一些方面:
1. 经济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中国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技术也正在不断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这些技术的发展有望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社会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国的消费者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生活方式。

3. 文化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中国的文化创新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了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此外,社交媒体、网络文化等新兴的文化形态也正在逐渐改变着中国的文化生态。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技术失控、信息泄露、隐私保护等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加强规范和监管,以确保科技发展与社会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核心,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社会。

基础:_______生物学、遗传学、__________、微生物学等。

②生物工程 核心:是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成就引人注目。

意义: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①大大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缩短了_________________过程。

②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技术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___________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①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空前发展。

②进一步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③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核心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探究二: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的比例)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1)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出本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吗?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当堂达标】
一、基础过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精思巧选”选择题。

二、能力挑战:
1、大家一定熟悉右图这两只小企鹅,它是QQ 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
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A.无线电的开通 B.电话的广泛使用
C.无线电报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2、历史诊所:下列是小明写的一段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简介,其中存在着四处错误,请你诊断出来并加以说明或改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在这次科技革命中,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交通运输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原子能的广泛使用是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科技革命更突显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这个真理。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