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及商业化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及商业化前景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体制的推动下,卫星产业逐渐走向“军、民、商”的融合,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已经在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产业初具规模,与前两者相比,卫星遥感的商业化步伐稍微缓慢,产业化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一、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现状
相比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卫星遥感不仅能获得更广泛和海量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这些信息的获取是建立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基础之上的,为决策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便利。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应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卫星遥感已经在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对道路、建筑工程的设计、选址;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考古、野生动物保护、牧场管理等各个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在精细农业、环境评价、数字城市等新领域,遥感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P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为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多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遥感技术的发展,连续四个五年计划都把遥感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35项关键技术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8颗返回式卫星,并成功回收17颗,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6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应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1999年10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2005年10月27日,北京一号小卫星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为国内外遥感应用用户提供了充足和丰富的多广谱和全色遥感影像产品。
除了上述已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成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建立了160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地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调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时下,我国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在农业、林业、国土、水利、城乡建设、环境、测绘、交通、气象、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交通规划与建设、海岸带监测及海岛测绘、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维护及区域经
济调查管理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动态信息系统、气象卫星与海洋卫星综合应用系统等一批行业运行系统相继建成,为各级部门了解和及时掌握情况提供信息支撑。
不可否认,我国在遥感卫星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难题。
第一、对国外卫星依赖过大,空间信息资源严重缺乏。
70年代,我国遥感卫星应用研究与生产领域所利用的信息资源主要是Landsat MSS资料;1986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后,主要是利用Landsat TM 资料,少量的引进SPOT、JERS-1、ERS-1,航天飞机,前苏联卫星资料等;可以说,我国的卫星遥感资料主要是地面回收型的摄影资料,对国外卫星资源的依赖过大。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有大量的对地观测卫星将要发射,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不间断地给广大用户提供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方面信息的卫星却不多。一方面近年来遥感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商业化的运行机制使数据的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当前遥感商业化的一种倾向是追求高分辨率和超高分辨率。以美国的Space Image卫星为例,它的空间分辨率为1m,尽管它采用超大规模CCD线阵器件作为探测器,也只能获得约15km的地面覆盖宽度,与陆地卫星185km 带宽16天一个回归周期比,这颗高分辨率卫星的重复周期要接近200天,加之云雾等天气条件的影响,要获得某一个特定地区的数据实属不易,而要得到重复数据则更为困难。由此可见,我国遥感信息资源紧张的局面在短期内将难以缓解。另外,从数据价格来看,我国引进的Landsat TM资料,在国际上每景销售价格为4300美元,这样的信息源价格,对于目前我国众多的遥感应用单位来说是偏高的。
第二、缺乏总体规划,重复研究较多
目前,我国卫星遥感在各部门有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这些项目经费的来源是不可能由专业业务系统的生产经费中支出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计委支持的遥感科技攻关经费、各部门的科研费、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单项支持费、卫星应用重点技术研究资助项目费等。据不完全统计,有19种经费来源的渠道,但都是国家政府的拨款,既反映了各个部门对遥感应用的重视与支持,也说明了遥感应用没有稳定的经费渠道。正是由于卫星遥感经费应用较为混乱,造成重复研究和国家经费的浪费。
第三、数据的分发和使用条块分割,应用不规范
利用中国现有的中国资源卫星全国布局的地面接收系统,能覆盖全国和周边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部门在数据的分发和使用方面,存在着垄断、封锁和数据的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利用国外数据。很多单位,无论是设备购置,还是数据库建设,大多为一次性单位内部使用,这就直接影响到资金资源的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各单位发展的大中比例尺技术数据严重不足,市场化程度不够,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用户群体,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