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衡常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课堂引入】关于平衡常数,高考怎么考? 2015----2018全国卷考察知识点年份Ⅰ卷Ⅱ卷Ⅲ卷201526、电离常数的应用28、Ksp、K的计算26、利用Ksp的计算K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28、K的计算201627、转化率大小判断K 、Ksp的计算26、K的计算,产率的判断27、α、K大小的判断、K的表达式201727、利用Ksp的计算,α、K的计算及α大小的判断27、转化率α与平衡移动关系【自主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环节一自主学习巩固基础1.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1)平衡常数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为例,写出下列表达式:( 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A]代表A的平衡浓度)平衡常数。

A(g)的平衡转化率(2)意义: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大小反映了。

平衡常数K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转化率α越大越越越越越小越越越越一般地说,当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或减小)[应用体验]1、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N2(g)+3H2(g)2NH3(g)K1②2NH3(g)N2(g)+3H2(g)K2③NH3(g)12N2(g)+32H2(g)K3④CO2-3+H2O HCO-3+OH-K4⑤C(s)+H2O(g)CO(g)+H2(g) K52、已知反应A(g)+3B(g)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c(C)=1.0 mol·L-1,则K=。

高中化学_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教学难点: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教学过程【课堂探究】三、平衡常数的计算【知识回顾】K C、K P的表达式。

根据气态方程PV=nRT,推导①恒温恒压时,V与n成正比②恒温恒容时,P与n成正比③恒温时,C与P成正比。

1. 单一反应体系中浓度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例1】(2017日照一轮改编)以CO作还原剂与磷石膏反应,不同反应温度下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且c初始(CO)=1×10-4mol·L-1,反应体系起始总压强为0.1a MPa,1150℃下,反应:CaSO4(s) + CO(g)CaO(s) + CO2(g) + SO2(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Mp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忽略副反应)【教师讲解】1、指导学生写出K P的表达式。

思考表达式中关键物理量P总的求法。

利用推导式③恒温时,C与P成正比。

利用三行式,求出平衡时总浓度,进而求出平衡时P总【学生总结】恒T、V 求Kp ,注意压强变化【过度】恒T、P时,求Kc【例2】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将2.0mol SO2和1.0mol O2充入3L密闭容器中,体系开始的总压强为0.11MPa,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反应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

求该状态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1、指导学生写出K c的表达式。

思考表达式中关键物理量v的求法。

利用推导式①恒温恒压时,V与n成正比。

对“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对“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对“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的反思与探索化学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平衡的一种描述方法,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化学平衡常数的内涵和应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的能力。

以下是对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一、教学反思1. 蒙学性教学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或误解。

可能是由于上课讲解不够清晰,或者是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掌握不到位。

2. 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在教学中,有时会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关联较少的问题。

由于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较少,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3. 教师教学水平问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

一些教师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不够到位,缺乏深入理解和应用,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二、教学探索1. 讲清概念,强调应用教师在讲解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时,应该尽量清晰明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同时加强其应用,让学生了解와경우化学平衡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综合化学平衡实验化学平衡实验是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内涵和计算方法。

3. 借助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为化学平衡常数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等新技术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化学平衡常数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需要深化学生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需要加强教学手段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同时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中化学_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教学难点: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教学过程【课堂探究】三、平衡常数的计算【知识回顾】K C、K P的表达式。

根据气态方程PV=nRT,推导①恒温恒压时,V与n成正比②恒温恒容时,P与n成正比③恒温时,C与P成正比。

1. 单一反应体系中浓度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例1】(2017日照一轮改编)以CO作还原剂与磷石膏反应,不同反应温度下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且c初始(CO)=1×10-4mol·L-1,反应体系起始总压强为0.1a MPa,1150℃下,反应:CaSO4(s) + CO(g)CaO(s) + CO2(g) + SO2(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Mp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忽略副反应)【教师讲解】1、指导学生写出K P的表达式。

思考表达式中关键物理量P总的求法。

利用推导式③恒温时,C与P成正比。

利用三行式,求出平衡时总浓度,进而求出平衡时P总【学生总结】恒T、V 求Kp ,注意压强变化【过度】恒T、P时,求Kc【例2】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将2.0mol SO2和1.0mol O2充入3L密闭容器中,体系开始的总压强为0.11MPa,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反应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

求该状态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1、指导学生写出K c的表达式。

思考表达式中关键物理量v的求法。

利用推导式①恒温恒压时,V与n成正比。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较抽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法,对每一知识点,按照“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设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整体感知概念,通过学生计算交流研讨及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先对化学平衡常数有个整体的认识,得出规律和应的化学平衡表达式;二、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及巩固练习的分析强化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三、迁移应用概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然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做个小结,做训练题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四、教学方法:教用小组合作讨论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营造积极合作且又能独立思考的学习氛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和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表达式、影响因素、意义、应用.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与物质的平衡浓度之间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表格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问题推进法、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课前准备认真完成课前预习案,做好温故知新精心设计教案,多媒体,制作课前、课内、课后学案。

批改预习案,掌握学情高效课精心准课堂导学案.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定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限度.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和Q判断反应的方向.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与物质的平衡浓度之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 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 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会用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和判断;2.通过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论意义;3.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分析平衡移动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计算《教学难点》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定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过程》[前置作业]: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N2+3H22NH3中,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平衡移动情况及达到新的平衡后浓度变化情况:(1)增大N2的浓度(2)减小NH3的浓度(3)增大压强[学生活动]运用前面所学的勒夏特列原理便可得出结论:(1)增大N2浓度,平衡右移,N2浓度增加(减弱不抵消)(2)减小NH3浓度,平衡右移,NH3浓度减小(减弱不抵消)(3)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各浓度都增大(减弱不抵消)(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用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定性分析过程中结果的不严谨,缺乏证据推理这些结论。

②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化学平衡常数。

)[展示]实验数据,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结果,并得出化学平衡常数定义。

主题一: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定量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1)用化学平衡常数从浓度角度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问题1-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1)加入2molNH3发生反应2NH3N2+3H2,分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Q C)如何变化;(2)若加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分析反应过程中Q C如何变化?[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依据Q C K的表达得出结论:加入反应物Q C最小,逐渐增大;加入生成物,Q C最大,逐渐减小(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体验平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还可以体验到在建立平衡过程中Q C的变化趋势)[归理提升]可逆反应只存在两个状态:平衡态、未平衡态;。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能知道平衡转化率。

(3)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例题表格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的贡献。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转化率表示方法及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简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资源多媒体六、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比较法七、教学过程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除了化学平衡常数外,还可以运用平衡转化率表示一定温度下某反应的限度。

二、反应物的转化率1、概念: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于该物质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与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2、表达式: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体积-该反应物的平衡体积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给出三段式计算的一般模式m A(g)+n B(g) p C(g)+q D(g)起始量a b 0 0变化量mx nx px qx平衡量a-mx b-nx px qx计算之前给出可能用到的小概念和计算注意问题。

注意:(1)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可以都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效果分析有效的复习了知识点,回顾了单元主题。

梳理了知识点,并有效结合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对课文的细节及整体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投影]课本29页问题:(1)分析表格中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1、2、3组数据与4、5、6组数据,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过渡]人们对其他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类似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含义是什么?[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1、定义: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思考]如何将文字表述式书写为数学表达式?此时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是什么浓计算填表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数据特征得出规律:不管H2、I2、HI的初始浓度有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之比是个常数得出结论: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向开始还是从逆向开始,无论起始浓度多大,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总结]化学平衡常数等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之比归纳整理文字表述式中的注意事项,明了平衡常数成立的前提条件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体会概念的构建,明确化学平衡常数这一概念的内涵度? 2.数学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B c A c D c C c K n mq p ••=[思考]平衡浓度的单位是mol ·L-1,请问平衡常数K 有不有单位?3.平衡常数的单位 ∵浓度的单位为mol ·L-1 ∴K 的单位为(mol ·L-1) n ; n =p+q-m-n当浓度的单位为 mol ·L-1,称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不写单位。

高中化学_高三二轮化学平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三二轮化学平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二轮化学平衡专题教学设计【考纲引领】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3.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过程与方法:在通过自主学习考试说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的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

通过练习训练,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的习惯;通过改错整理,使学生形成知错就改虚心进步的基本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探究化学平衡常数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鼓励学生勇于应对抽象理论性问题,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K及转化率(α)的相关计算;平衡图像的分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点拨归纳多媒体与传统教具相结合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目的性和有效性。

展示全国卷近三年试题分布及考点展示PPT,讲述新课标对化学平衡专题的考查频率。

学生观看、聆听,调整学习状态。

认识化学平衡在新课标高考中的地位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真题示例1]〖于占花供稿〗(2017·新课标Ⅲ·28节选)298K时,将20mL 3x mol•L﹣1 Na3AsO3、20mL 3x mol•L﹣1 I2和20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sO43﹣(aq)+2I﹣(aq)+H2O(l)。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标号)。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化学平衡执教人教学目标: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2.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特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 什么是可逆反应?2. 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引入】习题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和0.01molH2O(g),发生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绘制速率时间图像。

【学生活动】回忆反应速率受反应物质浓度的影响,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出示课件】绘制图像。

【分析】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且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得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归纳:1.适用范围、研究对象:可逆反应2.本质:v正=v逆(同一种物质)3.标志: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分析】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征?【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强调:“等”和“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关键【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平衡特征:逆(可逆反应)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动(动态平衡)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提问】怎样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结合定义,从 V正= V逆进行判断: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力用化学平衡常熟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涉及查阅资料: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的依据。

【教材分析】《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据此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均衡常数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化学均衡常数的意义,会用均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和判断;2. 经过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剖析化学均衡的挪动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均衡常数的理论意义 ;3.成立看法、结论和凭证之间的逻辑关系 ;成立剖析均衡挪动的认知模型。

《教课要点》化学均衡常数的应用和计算《教课难点》运用化学均衡常数定量剖析化学均衡的挪动《教课过程》[前置作业] :剖析在必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响 N 2+3H 2 2NH 3 中,达到均衡后改变以下一个条件,均衡挪动状况及达到新的均衡后浓度变化状况:(1)增大 N 2 的浓度 ( 2)减小 NH 3 的浓度 ( 3)增大压强 [学生活动] 运用前方所学的勒夏特列原理即可得出结论:( 1) 增大 N 2 浓度,均衡右移, N 2 浓度增添(减弱不抵消) ( 2) 减小 NH 3 浓度,均衡右移, NH 3 浓度减小(减弱不抵消) ( 3) 增大压强,均衡右移,各浓度都增大(减弱不抵消)( 设计企图①:让学生用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剖析化学均衡的挪动状况,让学生领会到定性剖析过程中结 果的不谨慎,缺少凭证推理这些结论。

②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化学均衡常数。

)[展现] 实验数据,证明增大反响物浓度,均衡挪动结果,并得出化学均衡常数定义。

主题一:运用化学均衡常数定量剖析化学均衡的成立和挪动(1)用化学均衡常数从浓度角度剖析化学均衡的成立过程问题 1-1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1)加入 2molNH 3发生反响 2NH 32 2N +3H ,分析反响过程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响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Q C )怎样变化 ;(2)若加入 1molN 2 和 3molH 2 反响,剖析反响过程中 Q C 怎样变化? [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思虑、沟通,依照Q C K 的表达得出结论:加入反响物 Q C 最小,渐渐增大;加入生成物, Q C 最大,渐渐减小(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虑过程中体验均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响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的关系,为后边的剖析确立基础;还能够体验到在成立均衡过程中 Q C 的变化趋向)[归理提高] 可逆反响只存在两个状态:均衡态、未均衡态;。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四、教学方法类比、归纳、精讲点拨五、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引入课题[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1.可逆反应的定义:[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二)化学平衡[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混合气体的密度[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试一试]:[布置] :课下作业1教材P32 2、3、4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本节课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理论,内容抽象,对学生来说很难准确理解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常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课堂引入】关于平衡常数,高考怎么考? 2015----2018全国卷考察知识点年份Ⅰ卷Ⅱ卷Ⅲ卷201526、电离常数的应用28、Ksp、K的计算26、利用Ksp的计算K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28、K的计算201627、转化率大小判断K 、Ksp的计算26、K的计算,产率的判断27、α、K大小的判断、K的表达式201727、利用Ksp的计算,α、K的计算及α大小的判断27、转化率α与平衡移动关系【自主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环节一自主学习巩固基础1.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1)平衡常数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为例,写出下列表达式:( 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A]代表A的平衡浓度)平衡常数。

A(g)的平衡转化率(2)意义: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大小反映了。

平衡常数K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转化率α越大越越越越越小越越越越一般地说,当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或减小)[应用体验]1、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N2(g)+3H2(g)2NH3(g)K1②2NH3(g)N2(g)+3H2(g)K2③NH3(g)12N2(g)+32H2(g)K3④CO2-3+H2O HCO-3+OH-K4⑤C(s)+H2O(g)CO(g)+H2(g) K52、已知反应A(g)+3B(g)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c(C)=1.0 mol·L-1,则K=。

3、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三段式写出计算过程)A.40%B.50%C.60%D.7总结:关于平衡常数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课前自习自主学习完成。

【学生展示】自主完成,全体提交,老师批阅【课堂活动】自主学习课前案反馈,展示学生学案情况,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学生活动】根据展示总结补充完善基本知识1、固体及纯液体(浓度视作常数),不写入表达式2、K代入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浓度,也不能用物质的量。

3、平衡移动,只要温度不变,K大小不变4、反应逆向进行或方程式计量数变,K就变规律:计量数乘2,K平方方程式相加,K相乘,逆向进行,K为倒数【过关检测】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误:①K越大,达到平衡时,一般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②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③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④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⑤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变化【教师活动】及时点评、归纳总结。

【课堂探究】环节二知识拓展应用提高:4、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50 1 000 1 200K0.60.9 1.0 1.7 2.6(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5、水煤气(主要成分CO、H2),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H2O(g)+C(s)CO(g)+H2(g)某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容器编号c(H2O) c(CO) c(H2) v正与v逆关系Ⅰ0.06 0.60 0.10 v正=v逆Ⅱ0.06 0.50 0.40 ①?Ⅲ0.12 0.30 ②?v正=v逆平衡常数热点归纳:我们应用平衡常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4、正反应 850℃Q= <1=K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5、①V(正)< v(逆) ②0.40【学生活动】积极点评,补充完善【教师活动】思路指导、方法点评,完善总结【学生应用巩固】练习:在地壳内SiO2和HF 存在以下平衡:SiO2(s) + 4HF(g)SiF 4(g) + 2H 2O(g)①如果该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 的变化为 ? (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② 如果该反应的常数K 变大,则平衡向 ? (正/逆/ 不确定)反应方向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展示,答案:不确定 正 【教师活动】特别强调:K 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环节三 直击高考 把握方向6、 [2016·新课标全国Ⅰ,27(2)] CrO 2-4和Cr 2O 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2-7)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知识总结0.75×1.51.0×1.2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 2CrO 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 2-4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 2-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 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2017·新课标全国Ⅰ,28(3)] H 2S 与CO 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2S(g)+CO 2(g)COS(g)+H 2O(g)。

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 mol H 2S 充入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 2S 的平衡转化率1α=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 =________。

②在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 2S 的转化率2α_____1α,该反应的∆H _____0。

(填“>”“<”或“=”) 应对高考 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6、7、【学生活动】积极点评,补充完善【教师活动】思路指导、方法点评,完善总结【学生巩固应用】真题: 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 2SO3(g)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K(B)(填“>”、“<”或“=”)。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展示,答案:80 =【教师活动】点评完善,并强调,切记不要用物质的量, 要用浓度进行运算。

K值可以不写单位,如果写就要写准确。

【教师活动】目标回归激情鼓励,应对高考我们应该怎样做?重基础抓规范严要求学情分析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在选修阶段,对普通班学生来说,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基本概念的判断上掌握较好,但涉及到计算及应用时问题较多,有些学生有做题思路,但计算过程或结果出现问题,导致失分严重,应用、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一轮复习重点就是巩固学生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重点设计应用、计算等能力提升环节,以达到高考要求。

效果分析本堂课是理论应用计算课,抽象难懂,采用自主学习、探究讨论、设疑法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是根据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步骤——三段式法。

利用开始、转化、平衡,建立关系,并且平衡常数计算离不开平衡浓度,所以要求学生把平衡浓度写在三行式下第四行。

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类型的分类汇总,设置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够自己解决较为基础的题目,借助练习和习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台,培养解题能力、协作能力、开发智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获取知识。

能很好地照顾到各层学生接受程度,同时让A层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中尽量做到了照顾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照顾到优等生发展,真正做到学优生吃饱、学差生吃好。

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处于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节,化学平衡常数作为基本概念,与电离平衡常数、盐的水解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紧密相关。

在近几年教材的修订改版中,除了沪教版一直保留着“化学平衡常数”并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外,在其它版本中,这个概念几度沉浮。

如今,人教版和鲁科版等教材中,都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而且,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

教科书列举了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本节内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跟踪检测1.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c(B)=2.0 mol/L、c(C)=1.0 mol/L。

则:(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3)若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A)=3.0 mol/L ,c (B)=2.0 mol/L ,c (C)=2.0 mol/L ,则该时刻v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逆(填“>”“=”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