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选课系统的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课程设计参考文献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课程设计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aa48cc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3.png)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课程设计参考文献学生选修课程系统在大学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该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参考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的参考文献: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tudent Electiv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学生选修课程选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该文献介绍了一个基于Web的学生选修课程选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提高学习效果。
2. 'A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University Elective Course System' (大学选修课程系统优化研究) - 该研究针对现有大学选修课程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
通过对学生的选修课程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课程资源和学生数量等限制条件,建立了一种优化模型,以提高选修课程系统的效率和满意度。
3. 'Design of Student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学生选课系统设计) - 该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学生的历史选课数据和个人特征,构建了一个个性化的学生选修课程推荐系统。
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等信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修课程推荐,提高选课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obile Electiv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移动选修课程选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该文献介绍了一个基于移动设备的选修课程选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提高选课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db8234ba0d4a7302763afd.png)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一)目的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
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选课系统文献综述
![选课系统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71d38dfad6195f302ba61c.png)
教务系统文献综述计科0705郝寅然文献综述前言本人课程设计的论题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教务系统》,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课程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
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
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
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拟采用B/S模式,三层结构设计。
涉及静(动)态网页编写(熟悉HTML、CSS、JavaScript)、程序设计(ASP、PHP、JSP或其它语言基础)、数据库应用(SQL server、MySQL的使用、SQL语言、调优)、数据库设计、软件工程及软件测试,用户界面设计、美化、文档编写(软件开发计划、用户手册等设计内容都要形成文字)等各方面知识;以及团队组织、项目管理,帮助文档的编写、部分的测试等。
耿文兰(2007)的《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SQL Server 2000的基本操作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全书共分为22章,主要包括SQL Server管理、T-SQL语言、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数据库的查询和视图、索引与数据完整性的实现和复制等。
本书始终以介绍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技能为主线。
每章首先介绍如何使用图形界面管理SQL Server,然后详细分析T-SQL命令的语法结构,最后是典型的示例程序。
让读者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快速掌握SQL Server开发应用程序的要领。
本书可作为初学者学习SQL Server的入门教程,也可作为有一定基础的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国内校本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校本课程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c3e75dd1f34693dbef3e21.png)
国内校本课程研究文献综述一、校本课程的历史发展与意义功能1、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的描述性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2、新课程运动的失败和校本课程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变革,世界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课程运动.运动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强调科学教育,培养精英型人才,但课程改革失败了。
随着新课程运动在实践中的严重受挫,人们越来越发现中央课程开发机制的先天不足是导致新课程运动难于成功的主要原因,纷纷开始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
主要的关注焦点开始从专家转向学校和教师。
人们终于发现,如果要更好地满足广大课程使用者的需要,只有“基层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即只有教师积极参与他们自己课程的开发,才能使所开发课程在学校真正扎下根来。
结果是,直接起因于学校及其学生与教师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发逐渐复苏了。
[2]3、校本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国内最早的关于校本课程的文章出现在1999年。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校本课程的意义以前,全国中小学共用一个教学计划,一个教学大纲,一套教材,并且都按照升学的需要办成一个模式。
因而培养出来的人也都是“千篇一律"、“千面一人”.缺少批判、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
[3]我国地域广博,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也不相同.另外,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国统一课程要求的贯彻实施。
清华MBA课程
![清华MBA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553c9b51e79b8968022620.png)
清华大学MBA课程设置三.其它规定1.在大学本科期间修过相当于必修课内容的课程,取得清华大学考试学分者,经院教学办公室批准,可以免修。
在大学本科期间修过必修课中有关课程,未取得清华大学考试学分者,可参加学院指定的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修。
免修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学分,具体见“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替代表”。
2.经管学院开设的全部研究生课程及其它院系开设的有关研究生课程均可选修,但必须从所列任选课选修不少于4门课程,获得不少于10学分考试学分。
所列任选课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可根据本人选题方向按组选修。
3.凡选课人数少于20人的任选课不单独开课,可以改选,也可以随其它课堂选修。
4.每学期选学课程不宜过多,一般课内学时不宜超过20学时。
5."学术活动"以学术活动记录为考核依据,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听完填写记录表,满8次后交教学办,方可取得学分,记通过或不通过.6.企业调查报告环节优先完成学校、学院集中组织的调研活动,若无集中活动,则分散独立进行,选择一个企业,进行一个月的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报告和被调查企业出具的证明为考核依据。
四.本方案自1997级硕士生开始执行.2009年新版清华MBA课程设置如下:商学院的MBA项目在办学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培养目标,清华MBA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的商业道德、国际视野、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综合管理知识和技能,未来能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管理精英。
该目标是商业界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对清华MBA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要求有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有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
MBA教育是学校的正规研究生教育但又不等同于普研。
MBA教育要遵循两条原则:第一,MBA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课程设置要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员的职场专业素养,使学员的职业发展得到提升,造就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第二,MBA是专业学位教育,有严格的学术标准,要满足学位教育的要求、课程设置数量上的要求以及硕士学位学术上的要求。
(完整)文献综述范文模板详解
![(完整)文献综述范文模板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ae4a5d1bcd126fff6050b5b.png)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专业姓名学号)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
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引言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
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
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
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
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
”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
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
学生选课系统毕业生文献综述模板
![学生选课系统毕业生文献综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a0aacec770bf78a65295443.png)
学号:XXXXXXXXXXXXX X X大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学生选课系统作者:XXXXXX专业班级:XXXXX(专业全称)20080X班指导教师:XXXX2011年12月20日一、系统发展的历史和开发背景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控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单纯依靠人工实施课程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这样不利于学生经常反复阅读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老师的用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不能兼顾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老师对网上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无法及时地改进教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试图去开发一套课程管理系统,为老师提供一套方便的课程管理工具,老师的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正因为课程管理系统会给教学带来诸多好处,很多高校都购买或自己开发本校的课程管理系统。
据美国Campus Computing Project调查发现:2002年在美国高校被调查的632所高校中,26.5%的学校已经开始使用选课管理系统,公里和私立大学使用选课管理系统的比例都超过了32%,比2000年14.7%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有47.5的学校表示有意向或正在计划采用选课管理系统,也比2001年的41.8%高。
在国内高校,目前课程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网络学院的远程教学,大多数网络学院都够买或自己开发了用于远程教学的整套管理系统,其中就包括课程管理系统。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课程管理系统很快就会在国内高校中流行起来。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选课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课程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选课管理软件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文献综述-(9)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文献综述-(9)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5ef6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8.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生姓名王永臣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李建勋职称正高级工程师2017年04 月25 日基于Java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以Web应用为基础核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Web来建立其应用系统。
企业对系统功能需求的增加使企业级应用系统的结构和规模日趋庞大,而Web应用系统的开发也越来越复杂,开发周期越来越紧迫,这也要求开发者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开发软件,以便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程序的复用性。
于是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Web开发框架应运而生,解决这一问题在于选用良好的框架技术。
2国内外研究现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谭欢说,现在,不少企业采用基于Internet的应用来构筑企业信息架构。
J2EE技术作为如今最流行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已成为基于Web的企业应用的核心部分。
基于J2EE的Web开发框架可以为采用Java服务器端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一种可重用的体系结构,可以便捷地使用Web开发技术并专注于具体的业务逻辑。
同时,B/S框架成为目前主流的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体系。
[6]因为B/S框架不需要客户端安装系统软件,具有易用性、通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它支持实时的信息发布,动态的用户交互及与后台系统安全灵活的连接。
也正因为这,构造功能强大、应用灵活、开发简便的Web 应用程序成为当前Internet技术发展的热点。
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2008年刘胜利、寿永熙提出框架是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概念,它强调对已完成的设计、代码的重复使用。
框架往往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应用领域的,是在对这个应用领域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抽象出该应用的概念模型,是一个有形无形的框架,不同的具体应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框架中的抽象概念进行实现,完成应用的功能。
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的文献综述
![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e389976b9d528ea80c77960.png)
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并在各高校课程建设的日渐完善,教材的编写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
文章对国内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编写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
为后期体育舞蹈教材编写指明研究发展方向并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材;文献综述一、我国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的编写的逐渐演变关于体育舞蹈的各类教材书非常之多,时间跨度也较长.编写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舞蹈的基本步法和规范的姿势,并对体育舞蹈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
各教材编写的内容大致都包括了体育舞蹈概论、体育舞蹈基本知识、体育舞蹈常用名词和术语、各舞种基本舞步和技巧、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体育舞蹈竞赛知识。
《体育舞蹈》编著:张清澍,陈瑞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此时我国体育舞蹈还是一个年轻、新兴的体育项目,为了促进它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特地编写了这本教材。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十个章节。
全面介绍了体育舞蹈理论与技术基础知识和竞赛常识,但在技术基础知识部分没有配上图片,内容不够丰富、立体。
《体育舞蹈》编著:秦文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此书是大学体育系列教材(非体育专业),全书分为五个章节。
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增强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要,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特点。
书中还对计分规则列出了一系列表格,技术基础知识部分图文并茂。
《体育舞蹈—摩登舞基础教程》编著:樊更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此书突出了体育舞蹈的规范性,知识性,贯穿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根据人体运动生理学规律,对技法进行详细剖析和深入求证,它为规范舞步和竞技比赛作出了理论铺垫.但是未将维也纳华尔兹编写进去,说明对舞种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全面,编写不够完整,“脚印图”仍未得到发展。
《体育舞蹈读本》编著:刘光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它是一部集学习、普及、教学三种功效于一体的参考书,针对的是在校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分为七个章节。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7e384977232f60ddcca135.png)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1. 研究意义针对以教师为主体的个人或实验室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我们需要运用高效系统来进行管理和维护,而且完善的管理系统对于学校的管理人员来说也是大有益处的。
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有:开发完善的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是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跟数字化的教学完美结合的有力体现,也是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是科学教育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充分体现。
通过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充分有效的配置各种资源,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而且提高了高校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对于学校进行教师成果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操作平台。
该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而且还能够对科研信息进行打印输出。
方便了学校和老师对科研成果的管理。
促使学校科研信息整理便捷,管理统一,提高学校科研管理的实时更新能力和权威认证性。
有利于改变现存的部门中数据交换形式落后,数据片面不完整,数据共享困难,对外交流窗口缺乏等的现状。
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有利于科研成果档案的建立,而科研成果档案对于高校来说,可以充分、全面的展示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地位,而且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可能成为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科学依据。
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能够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减轻管理人员手工统计分析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形象,促使科研信息管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
在目前来看,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在信息管理上,充分地压缩工作流程,使日常教师科研信息的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不仅为学校以及学院提供真实有效的科研成果数据,而且提升了高校的科研信息管理水平。
通过借助计算机的网络信息管理能力,力求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校科研管理迈上新台阶。
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不但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学生选课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学生选课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64eb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3.png)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瀑布模型进行迭代开发,确保每个阶段的代码质量和功能完整性。在测试阶段,我们将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路线
一、前端技术栈
Vue.js是一个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JavaScript框架,具有响应式数据绑定和组件化开发的特点。它提供了直观的模板语法和组件系统,使得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构建用户界面。在选课系统中,Vue.js将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如课程列表展示、选课操作等。
模块三:选课管理模块
学生选课的功能,包括选课确认和取消功能
显示已选课程的功能,以便管理员查看学生选课情况
模块四:系统管理模块
管理员的登录和权限管理功能
日志记录和数据分析功能,用于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和性能
[IV、数据库设计]
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用户表、课程表、选课表等
描述表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路径
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问题
三、社会可行性
从社会可行性方面来看,学生选课系统能够为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便利。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课程信息、选择课程,这将大大提高选课的效率和透明度。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发布课程信息、管理课程资料,这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后,管理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等,这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此外,该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还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3. 使用的数据库:MySQL
4. 前端技术:Vue.js
5. 环境:开发环境为Windows或Linux,运行环境为Web服务器(如Tomcat)。
6. 开发工具:Eclipse、IntelliJ IDEA等Java开发工具。
7. 运行平台:可在任何支持Java的平台上运行该系统。
选课系统调研报告
![选课系统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21f2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d.png)
选课系统调研报告1. 引言选课系统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选课过程的简化和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主流的选课系统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其功能特点、使用体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学校的选课系统改进提供参考。
2. 调研内容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主要的选课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是A系统、B系统和C系统。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功能特点我们对三个选课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课方式:支持在线选课、先到先得、抽签等常见选课方式。
- 教务管理:提供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教室管理等功能。
- 学生服务:提供个人选课查询、课程评价、成绩查询等服务功能。
- 系统性能:关注选课系统的稳定性、快速响应能力和安全性等。
2.2 使用体验我们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访谈和用户调查,了解了他们在使用选课系统时的具体使用体验,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用户界面友好度:系统的操作是否简单直观,是否易于上手使用。
- 功能操作流程:系统是否符合用户的实际操作需求,操作过程是否繁琐。
- 响应速度:系统的响应速度是否达到用户的期望,并且能够满足高并发的选课需求。
2.3 存在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选课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课过程复杂:有些选课系统的选课流程繁琐,不方便学生进行选课。
- 系统稳定性不足:有些选课系统在高峰期无法稳定运行,导致学生选课困难。
- 选课信息不及时更新:部分选课系统存在选课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不便。
3. 分析与建议根据对三个选课系统的调研分析和问题发现,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简化选课流程:设计更简单、方便的选课系统界面,减少繁琐的选课步骤,提升学生的选课效率。
- 提升系统稳定性:增加选课系统的服务器容量和负载均衡能力,确保在高峰期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 及时更新选课信息:加强选课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确保选课信息的及时更新,减少学生因信息滞后而带来的困扰。
《基于java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1000字
![《基于java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ea2bf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1.png)
基于java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现如今社会已逐渐迈步走进信息化时代。
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经济与社会全球化已逐一实现,随之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在教育、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大放光彩[1]。
高校教育也开始走进信息与网络化的世界。
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下,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也开始不断随之变化,且呈现愈加复杂繁琐等形式。
基于这种前提,开发设计一套简单,可供学校完成课程选择的应用系统也随之开始变得重要。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类高校都已相继建立了质量好、速度快、相对完善的校园网及网络化教学环境。
由此可见,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基本需求,方便学校管理的网上选课系统正是众望所归。
1.2 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文献虽然有很多,但是针对java技术以此来讨论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却很少很少。
因此本文在基于java技术的前提下,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特点设计出一套能基本实现学生选课功能需求,帮助高校更好管理学生选课信息的应用软件,一定程度能够优化学校这方面建设,同时也为这一部分研究缺失补充一定的理论文献,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选课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年限较为久远。
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国外大学,由于拥有较大规模且稳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高效选课管理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对比国内外学生,国外大学在学生方面也远比国内要少,特别在发达国家,由于学校提供的课程较多,而学生较少,这就使得在选课时学生竞争性不强,易于管理[2]。
1.3.2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效管理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其中王开柱等人(2021)认为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选课和学分制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培养模式,开发设计出一套网上选课系统符合当前教育需求,重视学生选择也开始变得尤为重要[3]。
姜晓琴(2020)在对学生选课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科学合理的关系数据库选课系统,并针对网上选课系统数据库要求进行针对性研究,最终阐述了选课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4]。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2675ba0029bd64793e2c09.png)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一)目的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
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e3f33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7.png)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效率,许多高校建立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毕业论文管理的系统,通过它可以实现论文选题、指导老师选择、进展管理、论文评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论文选题管理、指导老师管理、进展管理、论文评审等。
首先,学生信息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基础。
系统可以记录每位学生的个人信息、选课情况等,方便后续管理。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申请选题,管理员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审核和分配。
其次,论文选题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核心。
学生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已有的选题,也可以提交自己感兴趣的选题。
指导老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学生选题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进行指导。
指导老师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指导老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自己的学生名单,并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和评审。
系统可以记录指导老师的评审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通知学生。
进展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另一个关键功能。
学生可以在系统中记录自己的论文进展情况,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等。
指导老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进展,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最后,论文评审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最后一环。
学生在系统中提交论文后,系统会自动安排评审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
专家可以在系统中查看论文的详细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和评分,系统会自动汇总评审结果。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可以提高选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论文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同时,系统可以加强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指导质量。
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论文资源和学术支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总之,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毕业论文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系统的管理,可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
文献综述-选课系统的
![文献综述-选课系统的](https://img.taocdn.com/s3/m/2aecc1ffaef8941ea76e05f5.png)
《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张愉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高等学校里纷纷建立了C/S或者B/S结构的网上选课系统。
与传统的选课方式相比,网上选课系统利用局域网为学生选课带来了便利。
学生在学校的公共机房或者宿舍的个人电脑上通过网络来选课,只要选课还没有截止,学生就能够灵活的修改自己的选课情况,大大提高了学校选课工作的效率。
教务处的教师则通过选课系统的管理员子系统来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使得学生选课工作达到系统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网上选课;分析;语言概述;概要设计一、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网络信息迅速膨胀的年代,大量客观事实表明,一个崭新的计算机时代必将到来。
随着知识经济革命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角,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且同时也吹响了我们迈向新生活的号角,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而两者的结合产物---计算机网络,在最近的几年更是迅猛地发展起来,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利用空间和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同时它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尺度。
计算机也慢慢的在各高校中被广泛的应用,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新环境、新手段为校园的教学、科研和教务管理服务。
以前大、中专院校里传统手工的学生网上课程管理过程繁琐而复杂,执行效率低,并且易于出错。
而且近年来,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学校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加之学生分校区管理,给原本繁杂的院级选修课工作增加了不少教务工作量。
网上选课系统的推出,使得选修课程的设置维护、学生选/退课及成绩查询、管理员对选课情况的管理等工作均能在互联网上完成。
这不仅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学生网上课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而且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上选课系统文献综述
![网上选课系统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746f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d.png)
网上选课系统文献综述第一篇:网上选课系统文献综述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摘要论文题目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文献综述网上选课系统软件工程软件学院2014年 5 月13 日:::::::::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摘要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正以它惊人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加看重效率,追求一种快捷高效的生活理念。
互联网的诞生,使各大高校的教学方式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网上信息管理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同时,我们国家的教学体制正处在持续改革与创新的阶段,实施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教学管理方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即全国高校全方位的学分制改革。
学生选课是所有高校的主要管理工作之一,然而,传统的纸质化选课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了。
所以,网上选课的方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纸质化选课方式相比,网上选课不仅节约资源,更加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快捷高效的生活理念。
网上选课系统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了,学生选课不再必须跑去学校的选课中心办公室,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选课;教师也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工作量大大减少;管理员对选课的管理也是弹指之间的事。
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选课功能,也大大提高了高校对学生和教学管理的效率。
本系统针对学生网上选课、教师网上发布待选课程信息以及管理员审核待选课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基本实现了网上选课系统所应该具备的功能。
本选课系统的前台页面采用Dreamweaver CS3进行布置,后台则由Access数据库对选课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利用 ASP语言最终实现动态网页的效果。
关键字:信息化;选课;Dreamweaver CS3;Access;ASP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前言1.前言互联网的普及使各大高校的教学方式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网上信息管理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讲解]学生选课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讲解]学生选课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48643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1.png)
学生选课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这里,学生选课时的制约因素比较复杂,工作量也很大,而且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运用计算机辅助选课,即能实时地对大量选课数据进行检验和统计,十分方便地输出选课结果,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处理时容易产生的错误。
在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课程表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
在排课过程中,除了满足大量的制约条件以外,还必须解决许多冲突与矛盾,例如:两位教师不能同一时间在同一班级上课、一位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上两门课等等。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课表编排工作,既提高了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学校教务管理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外的教学科研软件与国内相比开发的早而且比较成熟。
早在七十年代末,美国就建成了NSFNET(国家科学基金网),其课题的申报及课题的进展情况汇报都在网上进行。
其网上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也十分完善,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完成入学报名、选课、考试、毕业论文、取得学位这一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目前,国际上已具规模的远程教育学校就有数百所之多,网上教育正在各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世界各国培养出大批人才。
所有这些都表明,基于Internet的校园网的应用已深入到校园内的各个方面。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各大高校纷纷合并,走上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的路子。
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地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已成为各大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教学管理方面,特别是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都普遍采用了网络化管理技术,而对于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和其他教学课程一样,普遍采用传统的单机管理模式,主要进行毕业设计基本信息和成绩的输入输出工作,而对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中管理,以及毕业设计效果的统计分析等工作还没有纳入管理系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张愉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高等学校里纷纷建立了C/S或者B/S结构的网上选课系统。
与传统的选课方式相比,网上选课系统利用局域网为学生选课带来了便利。
学生在学校的公共机房或者宿舍的个人电脑上通过网络来选课,只要选课还没有截止,学生就能够灵活的修改自己的选课情况,大大提高了学校选课工作的效率。
教务处的教师则通过选课系统的管理员子系统来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使得学生选课工作达到系统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网上选课;分析;语言概述;概要设计一、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网络信息迅速膨胀的年代,大量客观事实表明,一个崭新的计算机时代必将到来。
随着知识经济革命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角,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且同时也吹响了我们迈向新生活的号角,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而两者的结合产物---计算机网络,在最近的几年更是迅猛地发展起来,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利用空间和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同时它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尺度。
计算机也慢慢的在各高校中被广泛的应用,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新环境、新手段为校园的教学、科研和教务管理服务。
以前大、中专院校里传统手工的学生网上课程管理过程繁琐而复杂,执行效率低,并且易于出错。
而且近年来,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学校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加之学生分校区管理,给原本繁杂的院级选修课工作增加了不少教务工作量。
网上选课系统的推出,使得选修课程的设置维护、学生选/退课及成绩查询、管理员对选课情况的管理等工作均能在互联网上完成。
这不仅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学生网上课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而且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完成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需要翻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对其重点技术进行学习和使用。
二、问题研究现状1、有关学生网上选课系统的分析1.1学生网上选课系统的主要模式网上选课的系统结构模式现在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Client/Server模式(简称C/S模式);第二种是三层Client/Serve结构模式,它的一个变形是Internet 实现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简称B/S模式);第三种是分布式对象计算模式。
(1)C/S结构C/S (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C/S体系结构的最简单的数据库应用,是由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两部分组成。
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
应用服务器是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一旦启动服务器程序,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程序是在用户自己的机器上运行的,对应于服务器,可称为客户机。
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时,客户程序就会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服务器程序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返回结果,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胖客户机”。
第二种情况被称为“胖服务器”。
当服务器承担了较多的工作时业务逻辑编码就成为服务器上的Transact-SQL存储过程。
与“胖客户机”情形相比,由于业务服务和数据服务在相同的处理空间,并且业务服务被捆绑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搜索引擎中,因此在数据操作之前无须进行传送或拷贝,因而减轻了网络负载,加快了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但同时增加了服务器的负担。
(2)三层架构传统的客户分为两部分:应用客户和应用服务器。
应用客户部分只是整个应用的一小部分,在该最终用户的层面上,只负责用户接口的展现和简单的逻辑处理,如输入校验;在应用主要部分占核心的业务逻辑则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
应用服务器在体系结构上是位于前端客户机和后端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它通过LAN或WAN与前端客户机联结,接收客户的请求,处理请求并按要求访问后端数据库,然后把信息送回前端客户机进行显示。
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为多个应用客户提供服务。
因为把复杂的业务逻辑从客户端移出,所以就减少了客户端的复杂程度,相应地也就降低了客户机对硬件的需求。
另外,又由于把许多用户的业务逻辑集中到单一的应用服务器上,应用的维护也相应集中了,消除了双层结构中对软件分发的考虑。
(3)B/S结构其实B/S结构和三层架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界面(也叫“瘦”客户端),不用再安装其他特别的软件。
同时减轻了客户端的负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大部分的逻辑都在服务器段执行。
另外,客户端不必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由服务器端实现这些操作,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操作同一个数据库,实现信息的统一。
1.2 C/S模式和B/S模式的各自特性通过对C/S模式和B/S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或特点:(1)C /S程序交互性相对低,无法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和意见,无法得知用户在使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而B/S与用户的交互性是很高的,可以随时得到用户提供的信息,对异常进行处理。
(2)C/S模式在逻辑上比B/S模式少一层结构,所以C/S模式的网络通讯量要低于B/S模式。
因此对于相同的任务,在速度上C/S模式相对于B/S模式来说要快一些,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
(3)C/S所采用的标准只要在内部统一就可,它的应用往往是专用。
B/S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确定的而非单一厂商制定,保证了其应用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
(4)B/S模式的应用逻辑由Web服务器承担,即这种模式的功能都在Web 服务器上实现,这样只需开发Web程序,而无需开发客户端程序,从而大大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而且维护工作也简单易行。
(5)B/S模式在客户端安装的是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由于选课管理用户集中、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且要满足学生最大范围地使用该系统,系统可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统结构。
开发C/S计算模式的应用,由教务处维护、调试和安装。
因为对于系统的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利用C/S结构简洁、方便、快捷;并且系统内的大部分子系统只是给教务处内专职人员使用,并不是绝大多数人员使用(查询除外)。
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序上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C/S模式的应用程序是为专有用户设计的,因此需要到各部门安装、调试和培训。
假设将选课系统做成一个基于C/S计算模式的应用,那每个使用该系统的客户端都需要安装该软件,这样做的话,用来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的费用是很高的,而且工作也是琐碎的。
而在本系统中,包含大量的查询工作(例如成绩查询,课程查询等),这些查询工作应允许在任一终端进行,因此,系统不可能全部采用C/S结构。
为了解决院系级管理有大量的需要访问数据客户端的问题,提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使用B/S计算模式。
只需开发Web程序(无须开发客户端程序),并将通用的应用程序放在Web服务器上,用户只需在客户端安装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进行一些通用操作。
而不需要在各个院系安装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很多用户端进行特殊的设置和软件的安装,从而更加简单方便。
维护工作只需要在放有Web程序的服务器端进行,无须到各个客户端进行维护,简化了维护工作,降低了维护成本。
2、相关技术简介2.1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概述数据库(Data Base,DB)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解释就是存储程序所用数据的仓库。
而在计算机里,我们把组成二维形式的表格称为关系型数据库,简称数据库。
而常见的数据库有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IBM DB2,Sybase 等,其中SQL Server是目前易用性和效率最好的数据库之一,而且其学习门槛相对比较低。
SQL Servers是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并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
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 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您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与其他数据库相比,SQL Server 2005在数据库平台的安全模型上有了明显的增强,由于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灵活的控制,数据安全更为严格。
SQL Server 2005的故障恢复功能更强,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能根据备份和日志迅速恢复到某一正确时刻。
同时,SQL Server 2005还提供了更好的并发控制功能以及大量的监控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工具。
综上所述,SQL Server 2005无论是从安全上还是从功能上都更优于其他的数据库,而且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 Server的接口。
所以SQL Server 2005企业版被选为我们毕业设计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2.2 C#概述C#牾言自C/C++演变而来。
但是,它更现代、简单、完全面向对象。
如果用户是C/C++程序员,学习曲线将会很平坦。
许多C样语句直接借用用户所喜爱的语言,包括表达式和操作符。
关于C#最重要的一点:它是现代的编程语言。
它简化和革新了C++中的类、名字空间、方法重载和异常处理等领域,摒弃了C++的复杂性,使它更易用、更少出错。
使编程更方便的新功能是严格的类型安全、版本控制、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等等。
这些功能的共同目标就是在于开发面向组件的软件。
C#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如垃圾收集、类型安全、版本控制等等。
仅有的“代价”就是,代码操作默认是类型安全的,不允许指针。
不过,大多数问题光凭类型安全就可以解决了。
但是,如果用户需要指针,仍可以通过非安全码使用它们,而且当调用非安全码时,不能含有列集。
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它包括用户使用尽可能少的代码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各种服务。
作为.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提供当用户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时,可以访问.NET Framework中的类。
用户可以使用与公共语言运行库(CLR)兼容的任何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这些语言包括Microsfoft Visual basic c、C#、和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