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孟小冬1956年的最后一面

合集下载

一代冬皇的身后沧桑

一代冬皇的身后沧桑

一代冬皇的身后沧桑1949年,在上海闻人杜月笙的一再邀请下,孟小冬随其一家迁居香港。

此时,这位青帮大佬已是贫病交困,靠着他寄存在宋子文处的一笔钱应付一家开销。

杜家大厦将倾,能干的四夫人姚玉兰负责内外事务,孟小冬则陪伴于杜月笙身边,悉心照料。

这份情义,成为杜月笙在风烛残年的安慰。

杜月笙病逝于香港后,同为京剧老生的姚玉兰带着子女迁居台湾,孟小冬则留在香港,带徒授课。

1950年代,孟小冬迁居台湾,与姚玉兰一家相依相伴,从容而平静地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孟小冬的传奇经历,可以透过她留存于台湾的遗物窥见一二,尤其是她走入杜家后的恬淡生活。

今年秋拍,台湾孟小冬国剧奖学金基金会、孟小冬家人以及好友一起将她的多件遗物委托于北京银座拍卖公司上拍,汇聚成为本月底的“冬皇故物”专场。

这些旧物,包括生前使用的物品、159张老照片、绝版录音资料、珠宝、书信与字画。

其中一封孟小冬写给姚玉兰女儿杜美霞的信,信中叙述了当时在香港的孟小冬想要托人买椰子糖带给台湾“乖孙”的事情。

孟小冬笔下的“乖孙”是杜月笙与姚玉兰的外孙金祖武。

孟小冬身在台湾时,族中的孙辈大都迁居国外,男孩之中,只有金祖武留在两位外婆身边。

孟小冬在台湾刻意低调,以至于当时金祖武并不知道他的“孟外婆”曾是执余派牛耳的一代“冬皇”。

他记得,小学时,自己曾报名京剧兴趣小组,孟小冬自告奋勇为他说戏,金祖武却答以“老师自会教我”。

直到孟小冬在他12岁那年逝世,小男孩眼见党政要员、故旧门生还有新闻记者蜂拥而至,连续数日吊唁,才知道那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太太竟然曾有如此辉煌曲折的过去。

1977年,孟小冬的故旧、门生以及杜家成员组建了“孟小冬国剧奖学金基金会”,筹措到100万元新台币,每年为台湾京剧学子颁发奖学金。

现在,作为基金会的董事,金祖武觉得当年这100万元新台币的购买力已是急剧缩水,争取资金支持颇为艰难。

孟小冬家人与基金会决定将这批遗物拍卖,所得用于充实基金会的运转。

“冬皇”的另一面不论在名声正隆之时的暂别名利,向余叔岩潜心学戏5年;还是顶着舆论压力,毅然离开梅兰芳,爱穿男装的孟小冬一直好强而坚韧。

冬皇孟小冬的生平简介

冬皇孟小冬的生平简介

冬皇孟小冬的生平简介孟小冬(1907—1977),女,北平宛平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

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皇孟小冬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孟小冬简介一些老派的艺术家大多数是从小就出生在世家,就像京剧中的著名女老生孟小冬,她就是出生在梨园世家。

孟小冬的祖父也是徽派出生的,而传承下去的孟小冬的父亲、叔叔、伯伯都走上了京剧这条路,在这样子一个从小就受京剧影响的家中长大。

孟小冬走上的这条路是实打实的京剧进修之路,因为要传承家族技艺,从9岁开始她就去学艺。

孟小冬对于京剧方面也是下了一番苦工的,也换了很多个有名有实力的师傅,一开始她跟着自己的姑父仇月祥学艺,12岁小小年纪就登上了舞台开唱。

后来也是去了上海的乾坤大舞台,与一些名角共同演唱,孟小冬遇见这些人不仅没有胆怯,反而露出了大角风范。

这样子她的名声在当地是越来越好,大家都把她当做是明日之星,但是孟小冬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以后打算了,因为不可能不去学习新的东西,而作为一名京剧演员北京市她朝思暮想的地方,就这样孟小冬毅然北上选择寻求新的发展。

去了北京的孟小冬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先后向陈彦衡、陈秀华前后四五位名师请教,对谭派艺术十分感兴趣。

在钻研谭派艺术的路上,越是走得远见识也是越广,最后她的最终目标确定在新谭派也就是余派上面。

当时余派的领导者是余叔岩,他这人风骨很高而且对于京剧的唱腔处理的十分细腻,孟小冬就想向他学习,但是余叔岩没有收徒弟的意思。

直到有人给余叔岩介绍徒弟他全部都回绝了,认为孟小冬才是最接近他戏路的人,孟小冬这才得偿所愿,成为余派唯一的传人。

孟小冬的故事民国时期的女子,大多数都是走在风口浪尖上的,但是思想却是非常的开通。

好比孟小冬在京剧上的造诣也是不同于常人。

算的上是童星的孟小冬因为生长在梨园世家,自然对戏曲方面的知识十分感兴趣,而后一直苦心研究和练习。

说起孟小冬练习京剧的故事也是挺漫长的,因为一项技艺不仅是要有着足够的天赋,更多的是要有着刻苦的决心。

梅兰芳和孟小冬

梅兰芳和孟小冬

梅兰芳和孟小冬梅兰芳与孟小冬,是我国民国时期戏曲界的两大名角。

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简直是天作之合。

有缘的人,自有命运的安排。

梅兰芳与孟小冬两人因戏曲而相识,因戏曲而心生情愫,最终走到了婚姻的殿堂。

只是这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爱情,最终变成了一场镜花水月,两人以誓死不相见而收场。

屡遭打击的孟小冬一度遁入了空门。

直到六年后,顶着“冬皇”头衔的孟小冬再次登台,重新绽放,成为京剧界的须生之皇。

随后,她重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在好友姚玉兰的撮合下,她嫁给了上海的青帮老大杜月笙。

杜月笙是孟小冬的铁杆粉丝,一直对孟小冬情有独钟。

孟小冬和梅兰芳离婚后,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出气,几次给梅兰芳拆台,弄得梅兰芳狼狈不堪。

在杜月笙的精心“呵护”下,孟小冬从此离开了戏曲界,把曾经的荣光藏于杜家豪宅中,从此和梅兰芳再无纠葛。

其实,孟小冬想要的只是一个懂她的人,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一份安稳而又甜蜜的生活,因为她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冬皇”。

扩展:《梅兰芳和孟小冬》是李伶伶编著的,讲述了梅兰芳和孟小冬之间的悲剧故事的图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在2008年11月出版。

书中首次撩开孟小冬的神秘面纱,还原梅孟相恋的本来面目。

书中呈现的梅兰芳和孟小冬,是两条清晰而复杂的人生轨迹,他们都是性格鲜明而丰富的艺人,都是一流的艺术家,是当时风尚的两支标杆,却因为种种原因,一个日益走向主流社会,成为风流人物,成为大师,成为民族象征,从而抵达艺术和人生的顶峰,为自己的生命划上完满的句号;而另一个则日益颓唐、退让,光华渐失,活力悄隐,自觉退出艺术舞台,把自己的人生归附到一个虚无的所在。

令人感慨。

长久以来,孟小冬这个名字,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已不单单是一代红伶,一介名优,而是一个在旧时代受封建遗毒侵害、历经坎坷的悲惨女人。

无论何时提及孟小冬,总绕不过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梅兰芳。

有人说,梅兰芳开始了孟小冬的悲剧人生;也有人说,孟小冬使梅兰芳的清白人生留下了一块阴影。

京剧女老生婚姻选择

京剧女老生婚姻选择

浅谈京剧女老生的婚姻选择摘要:说起露兰春和孟小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她们是民国京剧女老生,两人曾同台演出。

但是如果说起黄金荣和杜月笙,想必知道的人就多了,他们是旧上海青帮赫赫有名的“三大亨”中的前两位。

前二位女子和后二人有什么关系呢?露兰春曾嫁给黄金荣,婚后却爱上上海颜料业富商薛宝润的二公子薛恒,于是她毅然与黄金荣离婚,嫁给薛恒。

而孟小冬先是嫁给梅兰芳,后与其分手,多年之后嫁给杜月笙。

露兰春与孟小冬二人在婚姻上的选择截然相反,一个与青帮“大亨”离婚,一个最终选择嫁给青帮“大亨”,这又是为何?键词:露兰春;黄金荣;孟小冬;梅兰芳;杜月笙j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露兰春,本姓吴,祖籍山东。

八岁时,父亲去世,随后不久,母亲带其改嫁。

母亲去世后,被人收养。

收养人张师乃是黄金荣的徒弟,张师夫妇常带她到黄府走动。

小时候的她聪明可爱,黄金荣也很喜欢她。

她对戏曲产生兴趣,黄金荣便让张师为她请师学艺。

不出几年,扮老生扮得惟妙惟肖,黄金荣便让她上了共舞台,并定艺名为露兰春。

黄金荣的吹捧,再加上露兰春的实力,她一下子成名了。

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黄金荣看上了她。

黄金荣对她的感情不一般。

当时看上露兰春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当属当时“四大公子”之一的皖系实力派、浙江省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

两人相争,卢筱嘉被黄金荣的人打了,黄金荣因此入狱,经杜月笙、张啸林、夫人林桂生的多方托求,才使其出狱。

之后,黄金荣更想娶露兰春。

露兰春知道自己不得不嫁给黄金荣,便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黄家财政大权,二是要明媒正娶。

黄金荣的发妻林桂生本来就不同意,此时更加反对,但她知道黄金荣娶露兰春之意已决,便与他一刀两断,以五万元的条件离了婚。

于是,黄金荣如偿所愿,娶了露兰春。

设法博她欢心。

老夫少妻,露兰春始终不能爱上黄金荣,二人的婚姻终不得长久。

几年之后,露兰春爱上了上海颜料业富商薛宝润的二公子薛恒,并决定离开黄金荣。

梅兰芳简介资料

梅兰芳简介资料

梅兰芳简介资料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别名梅畹华,又名鹤鸣,乳名裙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梅兰芳简介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别名梅畹华,又名鹤鸣,乳名裙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还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八岁学艺、十一岁登台,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断桥》、《黛玉葬花》等。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梅兰芳去世,享年67岁。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生平事迹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名伶孟小冬的风流情史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名伶孟小冬的风流情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名伶孟小冬的风流情史导语:孟小冬名若兰,字令辉,艺名小冬。

她祖籍山东济南,1908年12月9日出生在上海一个京剧世家。

祖父孟七,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孟小冬名若兰,字令辉,艺名小冬。

她祖籍山东济南,1908年12月9日出生在上海一个京剧世家。

祖父孟七,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净演员,为了生计,率家从北方迁到上海。

他的5个儿子都子承父业,进入京剧行。

孟小冬的父亲叫孟鸿群,因排行老五,人称孟五爷,工文武老生及武净,孟小冬是他的长女。

孟小冬生长在这样一个京剧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对演戏十分爱好,同时又表现出戏曲天分。

孟鸿群认准女儿是可造之材,打小就让她勤学苦练,并且拜师学艺。

孟小冬因聪慧好学,进步很快,1914年,才只有6岁的孟小冬,便开始搭班去无锡演出了。

8 岁那年,她又正式拜舅父(一说姑父)仇月祥学习孙(菊仙)派老生,12岁时在无锡新世界正式登台,14岁时在上海乾坤大剧场演出,因扮相俊美,嗓音洪亮,引人注目。

这期间,她不但应工老生,连武生也唱。

1924年,孟小冬辗转北上,先至天津,后到北京。

1925年6月5日夜,孟小冬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三庆园首演,剧目为全本《探母回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这一年的8月,北京第一舞台有一场盛大的义务戏,大轴是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倒二是余叔岩、尚小云的《打渔杀家》,倒三就是孟小冬和裘桂仙的《上天台》,连马连良、荀慧生等名角的戏都排在前面,可见这场演出对孟小冬来说意义何等重大。

从此,她在京城声名鹊起,以后的营业戏卖座几乎与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相持平。

正值妙龄的孟小冬生一双大眼,鼻子直挺,嘴唇饱满,从五官到脸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上海皇帝杜月笙五房太太的结局 大太太幽禁十年

历史趣谈上海皇帝杜月笙五房太太的结局 大太太幽禁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上海皇帝杜月笙五房太太的结局大太太幽禁十年
导语: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个风云际会的场所,穷苦人家的孩子杜月笙,硬是凭借着一流的削苹果技术,迅速成功青帮大佬,问鼎上海皇帝。

在其飞黄腾达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个风云际会的场所,穷苦人家的孩子杜月笙,硬是凭借着一流的削苹果技术,迅速成功青帮大佬,问鼎上海皇帝。

在其飞黄腾达之时,与众多女人有染,但杜月笙一生却明媒正娶了五个老婆。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五位老婆的人生大结局吧。

1、大太太沈月英
沈月英系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江苏苏州冶长泾河南张华村人,由于沈月英不能生育,遂领养一子,名杜维藩,但此子进门后,杜月笙事事顺利,所以爱得胜过己出。

沈月英的母亲原为黄金荣夫人的梳头娘姨,后由黄家做媒,将沈月英嫁给杜月笙。

杜月笙发迹后妻妾成群,但对沈月英仍相当看重,出资在冶长泾造了一座石拱太平桥。

沈母亡故后,杜月笙还为丈母娘修了一个大坟。

后来,杜月笙又娶了两房姨太太,刺激了沈月英,结果就与表哥通奸,可惜被杜月笙发现,如此,沈月英被杜月笙幽禁十年,下场是相当的不堪入目。

2、二太太陈帼英
杜月笙发迹后,喜欢嫖赌,对抱着女人的细腰跳华尔兹、普鲁斯并不感兴趣,他喜欢的是抱着赤裸裸一丝不挂的女人上床,所有跳舞的目的,主要是找女人上床,就这样陈帼英成了他的猎物。

陈帼英原为兼职陪舞赚钱的女学生,由于杜月笙经常进入风月场所,在跳舞时结识杜月笙,被杜月笙看上,15岁的陈帼英嫁给了杜月笙。

1949年,陈帼英本打算迁居台湾,还特意到台湾转了一圈看房子,孰料在香港与
生活常识分享。

孟小冬——洒脱而决绝的女子

孟小冬——洒脱而决绝的女子

孟小冬——洒脱而决绝的女子
一直以为梅兰芳是个女的,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他的性别。

孟小冬是看上了他的才华,还是当时年少无知呢?据说是情投意合的,但是梅兰芳的有些所作所为太让人看不惯了。

一直那么有名的梅兰芳,今天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个贪生怕死之徒。

在孟小冬嫁给他之后,他也是高兴的,至少在世人看来是的。

孟小冬那么优秀,而梅兰芳是有家室的人,我认为他是配不上她的,但是在爱情里,又有什么配不配得上之说呢?
在梅兰芳枪击案之后,梅兰芳抛下孟小冬和自己其他的两房夫人躲到了上海。

我可以想象到当年孟小冬心中的失望与哀愁。

在梅兰芳大大姑母死后。

按照传统,孟小冬也应该去,但是当她去的时候,门卫却不让她进去,最终,她心如死灰,和梅兰芳离婚了。

她也重新走上了舞台,从新开始拜师学艺,最终她后来的成就比结婚之前更加高。

在接下来的生命中,孟小冬不曾与梅兰芳说过半句话。

这样的决绝,
是多大的爱引起,是多大的恨使然?
如花美眷,朱颜似水流年。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
她的爱情,让人扼腕,让人叹息。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故事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故事

孟⼩冬与梅兰芳的爱情故事孟⼩冬与梅兰芳孟⼩冬的原名是孟若兰,⼩冬是她的艺名,是⼭东济南⼈,1902年出⽣的她也是出⾃⼀个梨园世家,这⼀点孟⼩冬与梅兰芳⼗分的相似。

孟⼩冬与梅兰芳合影从⼩⽿濡⽬染就对京剧产⽣了浓厚的兴趣,本⾝也⽐较有天赋,主攻⽼⽣和武⽣,因为她的扮相⼗分的出⾊,嗓⾳也正宗,吸引了⼤量粉丝的注意。

孟⼩冬与梅兰芳认识的时候,梅兰芳已经和他的第⼆任妻⼦⽣活多年。

孟⼩冬的长相⼗分的出⾊,是个⾮常有味道的⼥⼈。

⾃从孟⼩冬与梅兰芳认识之后,两个⼈因为都是京城有名的⼈物,所以受到了⾮常⼤的关注,⽆论是私下谈论,还是报刊电台,孟⼩冬与梅兰芳的恋情吸引了⽆数的⼈。

其实关于孟⼩冬和梅兰芳的恋爱,不过是两个同样优秀的⼈相互吸引、互⽣爱慕,因为相同的爱好和追求,加上台上配合默契,台下也经常进⾏沟通,这也是再⾃然不过的了。

但是孟⼩冬与梅兰芳却因为媒体和舆论闹的沸沸扬扬,虽然看上去孟⼩冬和梅兰芳⾮常的般配,可是最后还是以分⼿⽽告终。

⽽关于孟⼩冬与梅兰芳分⼿⼀事,也让⼈猜测了许久,甚⾄还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种说法是因为梅兰芳的妻⼦并不同意孟⼩冬的事⼉,后来梅家的⽼太太去世,孟⼩冬想要戴孝结果却受到了侮辱,最后决定分⼿。

同时还有另⼀种说法还说两⼈的恋爱关系牵扯到⼀件重⼤要案,总之各种说法不⼀⽽⾜。

梅兰芳妻⼦梅兰芳妻⼦⼀共有三位,这三个妻⼦中,梅兰芳不能说更爱谁⼀些,因为三个都是他的⼥⼈,为了他的事业和他的家庭付出了许多,甚⾄是⼀⽣的任劳任怨。

孟⼩冬图⽚梅兰芳第⼀任妻⼦是王明华,两个⼈可以说的上是门当户对,都是京剧世家出⾝。

⽽王明华本⼈作为梅兰芳妻⼦也是⼗分的精明⼲练,她是典型的⼤家闺秀,吃的了苦,也懂得持家之道,并且对⼈对事都⾮常的通情达理。

在梅家经济困难的时候,梅兰芳妻⼦并没有任何不满之处,反⽽尽⼼尽⼒的照顾家庭。

只是没想到的是两个⼈的孩⼦相继去世,给梅兰芳和妻⼦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王明华帮助梅兰芳解决了很多的难题,⽽且梳得⼀⼿好头发,于是便慢慢在后台专门帮丈夫梳头。

历史趣谈: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婚姻往事 究竟是谁负了谁

历史趣谈: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婚姻往事 究竟是谁负了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婚姻往事究竟是谁负了谁
导语: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梅兰芳绝对堪称是一代大师,但是光辉荣耀的大师身边也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梅兰芳
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梅兰芳绝对堪称是一代大师,但是光辉荣耀的大师身边也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梅兰芳与孟小冬
梅兰芳的一生一共有三人妻子,最为出色和有才的莫过于第三任妻子孟小冬,与梅兰芳相比,孟小冬的才华也是响当当。

在南方早已经声名鹊起的孟小冬,在京城登台后,一炮而红。

所以说,孟小冬绝对配的上梅兰芳。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合照
对于孟小冬的名声与容貌,曾有人评价说,把几十个以美貌著称的坤伶与孟小冬相比,无一能及孟小冬,这样的一个聪慧过人,才貌双全的女人,谁人不喜欢,小编找了下孟小冬照片,确实惊艳,而且她选择嫁给大自己很多岁的梅兰芳,而且是做妾。

二人婚姻破裂的原因
那时梅兰芳已经31岁,而孟小冬才18岁,这时候两人暗生情愫。

很快两人便结婚了,婚后生活也是幸福,但有一件事直接导致两人婚姻破裂。

孟小冬演出照
梅兰芳的伯母去世,身为妻子的孟小冬肯定要去戴孝,但是梅兰芳的大老婆却不让孟小冬进门,说她没资格,而梅兰芳呢?不为孟小冬说话,反而找了人将其劝走,太伤人了。

生活常识分享。

我在香港见到的孟小冬

我在香港见到的孟小冬

g各界丨我的回忆沈寂,原名汪崇刚,浙江奉化人。

1924年生于上海,肄业于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以小说创作见长,出版过小说集《两代图》《盐场》等,在上海老牌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万象》发表短篇小说数十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

2016年5月去世,享年92岁。

此文是他对两次在香港见到孟小冬的回忆。

我在香港见到的孟小冬/沈寂1949年,香港永华影业公司购买了我两部中篇小说《盐场》和《红森林》的版权(《盐场》拍摄成影片,改名《怒潮》,舒适导演并担任主角)。

永华主办人李祖永亲笔专函邀请我去香港任编剧。

上海“贵客”拜见孟老板月笙和李祖永交谈几句别人听不懂的话后,凌厉的我到香港无熟人,去找《盐场》导演舒适。

舒适父亲舒石文,是梅党(梅兰芳周围的超级粉丝、智囊团等统称为“梅党”),舒母常为梅兰芳缝制戏装。

他自己又酷爱京剧,常登台演唱。

我提起我看过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可惜从此看不到她。

舒适告诉我,孟小冬已是杜月笙的小妾,平时不岀闺房,而李祖永与杜月笙相熟,常去杜家。

我得到指点,就将我想拜望“冬皇”的心愿对李祖永透露。

三天后李祖永要我一起坐车到坚尼地台18号去拜见杜月笙。

事先电话联络,一按门铃,一个女佣笑脸欢迎熟客。

第一间是客厅,摆设简朴而有风度,正墙挂张大千画幅,有气派。

杜月笙穿一件衬衫(他始终穿长袖,为掩盖手腕上的刺花),正襟危坐在大藤椅上,见知交上门,一摆手,请客人坐在他侧面的长藤椅上。

李祖永壮实的半身占去大半座位,我在大亨面前,只有侧身而坐。

杜月笙和李祖永寒暄,对我这个20多岁、其貌不扬又无名声的年轻小伙完全置之不理。

我只得抬头看一只扁长的鸟笼,笼里百灵鸟只跳不叫。

杜目光朝我瞥视。

李祖永这才想起,说句:“他是我从上海请来当永华编剧的沈先生。

”照理,我见大亨应该起身鞠躬,忽然心里有一种不卑不亢的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使我不肯屈从强盗扮书生的落魄大亨。

我记起上海的一位老友李之华事先告诉我,到香港凡与杜月笙等辈相见,只要提一个人的名字,碰到难事,便可以得到方便。

梅兰芳的三段情感经历

梅兰芳的三段情感经历

梅兰芳与第二任妻子福芝芳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华却不介意,她善将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事业上王明华也是梅兰芳的好帮手。

据说王明华对梳头很在行。

总带着一个木盒子。

那里面装的是王因为那种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出来。

梅就可以了。

取名大永;隔了一年又生一女儿,唤就和孩子嬉戏玩闹,非常快乐。

后来,不王明华自作主张做了绝育手术。

有一种说法是,她非怕不留神再怀孕,影响到梅兰芳。

然而,不幸的。

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旧时休妻的“七出”梅兰芳的三段情感经历孟小冬兰芳与孟小冬传出绯闻:《北洋画报人的相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分别是兰芳之孟小冬”。

1927年,经当时著名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伶孟小冬。

两人住在北京城东四牌楼九条这桩婚事福芝芳当然不高兴福芝芳和孟小冬都有可能以夫人身份随同前往经身怀六甲,可是,出于害怕梅兰芳携孟小冬出访竟然请来日本医生,毅然堕胎。

1930年,梅兰芳的嗣母(也就是他的伯母为婆婆披麻戴孝。

她奔丧来到梅宅福芝芳不承认她有戴孝的资格。

小冬进门戴孝,她就自尽。

梅兰芳再三央求,请来了孟小冬的舅父息了这场风波。

此事让孟小冬认清了自己难有正妻的身份孟小冬,名分是正是偏,并不是最重要的梅兰芳与孟小冬这段情感和结局讲述得很清楚日连续三天,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紧要启事》,在这份启事中,小冬自怜为世苦恼”,个性刚烈的孟小冬述说自己因无法忍受在梅家的不堪处境,决定离婚。

她无限哀怨地悲叹ghts Reserved.抑人负我?”从此,孟小冬再未与梅兰芳讲过一句话是“从此梅郎是路人”。

二人解除婚姻关系以后,在天津塘沽闭门谢客,还曾经绝食欲皈依佛门。

1950年,43岁的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做第六房夫人。

第二年月笙病逝后,孟小冬独居香港1977年5月去世。

白首伉俪福芝芳。

孟小冬的作文素材

孟小冬的作文素材

孟小冬的作文素材“一九四七年,是我最后一次在堂会上看到孟小冬饰演程婴,小冬唱‘虎’字用强烈的脑后音发出,全场气氛立刻变得紧迫肃穆……”这是曾任梅兰芳秘书的京剧史家许姬传先生在一九八六年撰写的回忆。

他盛赞孟小冬是“成熟的大演员”,比现在漫天乱扔的“著名艺术家”头衔要值钱得多。

在这篇名为《我所知道的孟小冬》的文章中,许先生带着老派文人的含蓄,只字不提梅兰芳,亦无一字提到杜月笙――虽然上面提到的一九四七年那次堂会,就是为杜贺寿而举办的。

人都说,写梅兰芳可以略去孟小冬,但写孟则不能不提梅;同样,杜月笙传可以没有孟小冬,但孟传里则绕不开杜。

的确,在两个声名赫赫的男人中间,小冬纵是坤生第一,也只能光彩黯然收,永远是依附性的存在。

绝色女子出将入相孟小冬不是一般的漂亮,袁世凯的女婿薛观澜曾将数十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与孟小冬相比,结论是“无一能及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两代皆为京剧老生。

家学芝芳亦是京剧旦角出身,有“天桥梅兰芳”之称。

不过梅党中人自有办法:梅兰芳幼时过继给伯父家,身兼双祧,理论上是可以有两房媳妇的,至于大奶奶王明华,身染肺病已病入膏肓。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的《北洋画报》上有记者撰文说:“梅之发妻王明华素来不喜欢福芝芳的,所以决然使其夫预约孟小冬为继室。

”这倒是可以为后宫政治做一个注脚。

假凤虚凰假戏真做与孟小冬结合之后,梅兰芳的心情是愉快的,甚至,还有点雀跃呢。

梅、孟结合后,梅的舞台演出和社会活动一样不少,而孟小冬却被“藏”了起来。

原先人们期待的“乾坤绝配”并没有在舞台上出现。

毕竟,孟小冬嫁的是伶界大王梅兰芳,难道梅的妻子还要抛头露面唱戏挣钱?适梅时的孟小冬,是什么样子的呢?齐如山的儿子齐香曾在晚年回忆说:“平时我看她并不过分打扮,衣服式样平常,颜色素雅,身材窈窕,态度庄重。

有时候她低头看书画,别人招呼她一声,她一抬头,两只眼睛光彩照人,如今六十年过去了,她那天生丽质和奕奕神采,就在目前。

“四大名旦”最后的日子_名人故事

“四大名旦”最后的日子_名人故事

“四大名旦”最后的日子京剧,又叫京戏、国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从此,他们四人就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梅、尚、程、荀四人在艺术上各树一帜,雄踞舞台,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并各有独自剧目、师承及传人,四大名旦也成为京剧界的一个传奇。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去梅兰芳在解放前已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梅派”艺术以“少而约、静而动”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高峰。

梅兰芳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解放后又追随时代潮流,捧出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和厚爱。

前苏联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

他在北京寓所书桌上的一尊列宁塑像,是当年从莫斯科携回的,陪伴了他30余年。

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去参加盛大纪念活动,梅兰芳也是团员之一。

他到莫斯科后引起一番轰动,代表团应邀去大戏院观摩歌剧,当东道主介绍来宾梅兰芳的名字时,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呼喊起“梅兰芳”的名字。

1957年夏天,瑞典舞蹈协会主席海格尔受国际舞蹈协会委托,专程来北京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奖章,他是全世界获得这一荣誉的第十四人。

从1960年起,梅兰芳打算正式排演根据《柳毅传》改编的《龙女牧羊》,他和剧作者先后认真交谈了十余次,并从剧情到表演都做了仔细研究和设计。

但从这年初冬起,梅兰芳就因长年劳累而感到身体不适。

翌年六七月间,梅兰芳终因难以支撑住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系突发性心脏病。

8月8日,梅兰芳病情突然加重,遽然去世。

中国剧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这年他才68岁。

尚小云十年蒙难心力瘁1966年5月间,尚小云一直在为编演革命现代京戏《秦岭长虹》以及改进戏校教育而奔走。

想不到的是,6月1日,林彪、康生等人炮制的大动乱宣言书《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出台,戏校就和全国一样炸开了锅。

最后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故事

最后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故事

最后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故事1961年8月8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以沉痛的声音宣布了我国当代卓越的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同志不幸与世长辞。

在那之前,我们都知道几年来父亲有高血压病,但仍坚持繁忙的工作学习和演出。

父亲也曾告诉过我,左胸部经常隐隐作痛,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合适而犯的胃病,吃些胃药就好了。

父亲从来也没有将自己的病放在心上,还是每天忙于工作。

有几次医院通知他去体检,他都因工作忙而推迟,未去医院。

至于他的心脏有症状,我们从未听他说过。

直到1961年7月11日,闻好友程砚秋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他才联想到自己数十年来常于运动后脉搏时跳时停,后来心脏部位感到痛,猜想自己也得了心脏病。

有一个晚上,约凌晨一点左右,那时我还在加班工作,忽然听到敲窗户的声音,我开门一看,原来是父亲找我有事,我就陪他到院子里坐下,父亲问我为什么胸口一痛,人就觉得恍惚,疼痛是相隔几十分钟来一次。

我听后,就急忙替他号脉,发现心跳有间隙,估计是心脏有了毛病,就扶他到卧室躺在床上,并请他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第二天上午,我陪同父亲去阜外医院,请心脏内科黄宛主任检查并做心电图,根据检查结果,黄主任说请父亲必须住院治疗,但他坚决不同意,说目前戏曲研究院党组正在学习开会,我是院长,不能不参加。

黄主任无奈,只好开了药方,并嘱咐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胸部持续疼痛,服药后不见效时,就要立即找他,并给我留下了电话号码。

回到家中,全家人都为父亲的病而担忧,尤其是母亲更是坐卧不安,一定要父亲文化部领导随即来我家看望,并决定父亲停止一切对外活动,在家卧床休息定期去医院复诊。

但父亲只请了两天假,仍然带病坚持工作。

7月30日,那天是星期日,我们都在家休息。

午饭后,突然知道我父亲胸痛发作,而且持续不间断,当我们赶到他的卧室时,只见他平卧在床,脸色及口唇发白,双眉紧锁,我们立即给他一片硝酸甘油含在舌下,静静地等候在旁,观察药物的作用。

过了一会儿,父亲轻声说:“痛没有减轻,再给我含一片药试试。

1930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特地在头上别了一朵白花,前

1930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特地在头上别了一朵白花,前

1930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特地在头上别了一朵白花,前1930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

孟小冬特地在头上别了一朵白花,前去梅宅为婆婆披麻戴孝。

没想到,她刚要进门,就被下人拦住,并说这是二夫人的意思。

此时,梅兰芳出来说了一句话,竟让孟小冬脸色大变。

当时,梅兰芳从美国演出回来,刚下轮船就收到大伯母去世的噩耗。

梅兰芳在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大伯家,所以这个大伯母也是孟小冬名义上的婆婆。

他急忙赶到家,进门一看“梅党”及其他各路唱戏名角都已来吊唁。

而此时,孟小冬还在他们的屋子里等着梅兰芳通知,可左等右等都不见人影。

孟小冬心里猜出了大概,但作为梅兰芳的妻子不去吊唁,是会让人笑话的。

再加上,她跟梅兰芳结婚多年,从来没有踏进过梅宅半步。

她想趁此机会进去,看看自己在梅家到底算什么。

于是,她特地在头上别了一朵白花,雇了一辆车,就往梅宅赶去。

一路上,她很忐忑,因梅兰芳去美国演出,已经好久不见。

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会是什么样,她想象不出。

然而,当她满怀期待正准备进门时,几个下人迅速将她拦住,并说:“夫人吩咐,不准孟小姐进梅家大门。

”下人口里的夫人正是梅兰芳以兼祧之名娶的第二位太太,名叫福芝芳,也是曾经的名角。

只是嫁给梅兰芳之后,就没再登台,甘心成为梅兰芳背后的女人。

早在之前,福芝芳就知道梅兰芳娶了孟小冬,只是强势的她不让孟小冬进门,抢了自己的地位,梅兰芳便遂了她的愿。

如今婆婆去世,她断定孟小冬会来,便吩咐下人阻拦。

听到下人的话,孟小冬很生气,想要找梅兰芳来带自己进去。

毕竟整个梅宅,她熟悉的人只有梅兰芳。

可梅兰芳出来后,非但没有想象中的热情,反而看着孟小冬吞吞吐吐地说:“小冬,你先回去吧。

”这话一出,孟小冬顿时脸色大变,也终于验证了心里的猜想。

其实,自己不过是个外人,他根本不想告诉自己大伯母去世。

说白了,根本没把自己当作正房,结婚时的承诺全是骗人的。

当初,梅兰芳娶孟小冬时,跟孟家父母说的是原配王明华已经病危,孟小冬嫁过来就是原配的位置。

京剧“冬皇”孟小冬晚年珍贵影像(1971年参加记者会的场景)

京剧“冬皇”孟小冬晚年珍贵影像(1971年参加记者会的场景)

京剧“冬皇”孟小冬晚年珍贵影像(1971年参加记者会的场
景)
孟小冬晚年珍贵影像(1971年参加记者会的场景)
孟小冬是行内外公认的“第一女老生”,有“冬皇”的美誉,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是余派亲传唯一的女弟子。

余叔岩收徒一向谨慎,即使爱惜孟小冬的天才,也因男女独处不便,在授课时都让两个女儿陪同旁听。

孟小冬不仅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余叔岩的病榻前,也满怀孝心,尽心侍奉,终得余派精髓与衣钵。

近年,孟小冬因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再度回归大众视野,好事者对其与梅兰芳的一段“露水姻缘”津津乐道,鲜有关注其晚年生活,孟小冬在“一代枭雄”杜月笙晚年与其正式举行婚礼,成为他的第五个夫人,并随杜赴香港。

杜月笙去世后,她深居简出,授徒为业,教授了钱培荣、赵培鑫等一批余派艺术传承者,1967年移居台北,1977年在台北病逝。

孟小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实况与吊嗓说戏录音,至今被余派研究爱好者奉为法本。

以上这段视频,是孟小冬晚年参加记者会接受采访的录像片段,录像中的“冬皇”,精神饱满,谈笑风生,所谓“离开梅兰芳后就没有笑容”的传言,都是地摊文学一厢情愿的臆想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孟小冬1956年的最后一面
吕铭康
(刊于:《半岛都市报》2011、1)
近日,我的新著《青岛与京剧》(青岛出版社出版)寄赠已是91岁高龄的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马少波。

他在接到书的次日(2月7日)早晨,就给我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赞扬我的书是实事求是地记载了青岛与京剧的深远渊源,并鼓励我继续努力。

马少波是我国戏曲改革早期开创者之一,早在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并且还是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届时,梅兰芳都是任院长。

马少波不仅是与梅兰芳共事多年,而且他是作为党的书记。

正鉴于此,2月24日上午我给马少波打去电话,特意求证梅兰芳与孟小冬1956年5月在香港见面的具体详情。

思维敏捷的马少波记忆犹新地告诉我:1956年5月26日至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欧阳予倩任副团长兼总导演、马少波任副团长兼秘书长。

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

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就在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抵达香港准备在此转机日本时,孟小冬托人捎话给梅兰芳,希望彼此能够见上一面叙谈一番。

接着,梅兰芳就把此情告知了时任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的马少波。

他考虑此乃人之常情,应当满足他们的愿望。

此时,孟小冬的丈夫杜月笙已于1951年在香港病逝。

鉴于当时的出访纪律以及防备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捣乱,马少波就陪同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三人在客厅握手后,孟小冬就邀梅兰芳进入内室,两人单独交谈,大约有半个小时,马少波就一直在客厅等候。

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畅谈,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

1947年,杜月笙60大寿时,上海的中国大戏院组织了10天的堂会。

梅兰芳和孟小冬都应杜月笙之邀请到上海演出,但他们没有同台——10天的大轴,梅兰芳占8天,孟小冬占2天,有意识回避了见面的尴尬。

而后,梅兰芳与孟小冬先后于1961年和1976年病逝。

马少波还告诉我,梅兰芳与孟小冬此次会面的情况,当时一直是绝对保密的。

主要是考虑到梅兰芳的家属。

时至今日,就应该实事求是地公诸于众了。

2009、2、27下午青岛“夹缝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