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研究报告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

1.程序的目的和作用
2.实验范式的方法学意义
四、科学的思维方式
1.归纳法
2.演绎法
五、心理变量及其操作
1.心理变量的特性
2.心理变量的操作
15
21.05.2020
-
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假设析出 实验设计 实验观测 结果处理 假设验证
实验心理学
教师: 周爱保 博士 Email: zhouab@
1
21.05.2020
-
课程性质: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
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 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程之一。
2
21.05.2020
-
教学目的与目标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 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发展进行心理实验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促进对实验心理学普遍适用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7
21.05.2020
-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学生的研究学习
知识应用
课课 课 课 堂堂 外 外 讲讨 练 设 授论 习 计
思研研论 维究究文 方设评撰 式计价写
研究问题
问题取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8
21.05.2020
-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第三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第四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第五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评价 第六章 经典研究技术
流;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要求; 实验方法的广泛应用; 教学时间的限制。
5
21.05.2020
-
教学原则
科学性原则; 严密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材料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
(奥卡姆的威廉)著名格言:“不应不必要地增加 事物的复杂性。” (即某课题能简单设计既达成实验
目的,那就不要把设计复杂化了)
心理学实验设计
❖ 根据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区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课堂只讲两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 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 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
❖举例:
[被试分配、统计方法]
①高恐惧水平者比低恐惧者更趋于与他人沟通。
②对于缺失同样信息量的汉字,内嵌缺失的汉字比 外围缺失的汉字更易被识别出。
③针对社交障碍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
❖在此类“呈现两个不同量值或属性”的情景中, 两组均接受实验处理(均为实验组,只是不同的处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 距估计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分)。自变量为作业的 任务难度,区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及高难度三 个水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2分)
❖因变量为时距估计的长短与准确性,分别用被试 对时距的估计值、以及估计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 对值作为其反应指标。(2分)
❖附“被试的分组情况”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
3 实验材料(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编制) 4 实验程序(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安排)
❖如有必要,请说明计分方法(如本题中“正确率”
的计算)
5 数据处理(略,只需按实验目的拟出适宜的统 计方法)
❖ 课外作业:查阅一篇实验报告论文,简要摘录 文中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 [ 被试构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统计方法 ],并注明出处。 (限700字)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1、科学研究的特征(1)系统的实证主义(2)可证伪性(3)重复性—操作性定义(4)开放性对证伪性的认识:评价某一理论的新证据,必须看在收集该新证据时,是否有可能证实该理论是错的。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2、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伦理知情同意保护被试(身体、心理)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第二章选题与取样1、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需要(3)现有的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2、选题的原则(p30)(1)课题是可行的(2)课题是清楚的(3)课题是有价值的(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3、取样简单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系统取样聚类取样(1)简单随机抽样完全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样,总体中每一单位被抽中的概率都相同,又称“纯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概率抽样方法的基础,在理论上容易实现,总体规模不大时较适用。

(2)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也称比率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子样本合并即得到所需要的总体的样本。

▪等比例分层▪不等比例分层抽样比率: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值,表示为n/N例如,从容量为200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00的样本,其抽样比率为300/2000, 即0.15。

对简单随机样本来说,抽样比率等于总体中每个成员被选入样本的概率。

分层抽样的优点:a. 当总体分层明显时,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更相似,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b. 特别适用于既需要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也要对各子总体进行推断的情况。

分层抽样的局限:必须对总体的情况非常了解,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分层。

(3)等距抽样(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从总体中取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K项取一个元素,直到取满需要的样本量为止。

K称为抽样间隔。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等级陈列法举例〔见P97〕 ▪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选,
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 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 顺序。经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 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 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 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方法。此法的详细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 规范刺激,例如,一个分量,并赋予规范 刺激一个客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 以这个客观值为规范,把其它不同强度比 较刺激的客观值,放在这个规范刺激的客 观值的关系中进展判别,并用数字表示出 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 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
▪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 对照研讨: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伯雷斯等人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 ▪ 汉米尔顿等人那么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
性要低; ▪ 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以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 这些情况,以前总以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呵斥的,
▪ 对数定律表示:心思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 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添加时,心思量 那么以算术级数添加。
▪ 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二〕幂函数定律 ▪ 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思量S〔如长度的客
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 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 表单位决议的常数,a是觉得通道和刺激强 度决议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议了 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详细外形。 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 斯定律。
▪ 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 量表?

心理学研究报告写作规范PPT课件

心理学研究报告写作规范PPT课件

讨论
•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探讨结果支持研究假设或不支持研究 假设的原因,对其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进行综合解释的过程。
• 讨论使整个报告成为一体,是研究报告最重要的部分。 • 讨论的内容
• 假设证实的情况 • 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的关系 •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研究的局限和改进的建议
2021/8/3
• 1.尽量排入一页,但不要太拥挤。
• 2.标题必须能确切说明表格的内 容,而标题在表的正中央上方, 标号以表*的方式编排,如表1、 表2..。标号和标题的文字间空一 格。
• 3.表格的行、列应有适当的表目
• 4. 一般采用三线格,表内只有横 线,无竖线。最上和最下的线用 粗线,其间的横线则用细线。
这些结果与文献中报告的许多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例如,[引用]的研究表明…另外, 在[引用]的研究中,相似的效应在被试…
2021/8/3
如何写实验报告
22
第22页/共41页
讨论
• 如果研究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不同,要解释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研究的发现与[引用]等人的报告的发现不同。当前的研究发现…;而[引用]发现… 对于这种不一致,最确切的解释是 ,[引用]用的是一种不同的程序,这种程序会产 生…的结果。
• 5. 表中的数字小数点上下对齐。 表中的数值一般要四舍入到小数 第2位,若不到整数,在小数点之 前要加上0;p值可列出小数到第3 位以外,且小数前面不需要加0。
• 6.若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在 表中的F值或t值等统计检验值右方 应标注*,并在统计摘要表左下方 加注。 。
如何写实验报告
20
第20页/共41页
2021/8/3
如何写实验报告
32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实验及实验设计ppt课件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实验及实验设计ppt课件
d 指导语要标准化。
23
24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在心理学实验中,一般常用的指标有:
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 反应时 反应持续时间 反应程度 完成量 错误率 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 口头报告 ……
25
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满足
有效性,即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 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validity)。
• 如反应时的影响因素:感觉通道(光180mm,声、触140mm)、刺 激强度、被试准备时间、指导语、环境的安静与否。
• 又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加工机制(行为抑制、执行控制), 脑神经机制(顶叶损伤、前额叶损伤),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 征等。
6
函数型实验
是指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行为的实验,即研究 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如: 教学方法与学习成绩的函数关系。
7
思考:如何理解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的
差别? • 因素型实验——由果溯因;静态;初步探讨 • 函数型实验——由因推果;动态;系统考察 • 前者可视为后者的预备实验。
8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嵌齿和齿轮。好实验与差 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 ——坎特威茨(Kantowiz.B.H)
34
抵消平衡法
抵消平衡法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 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 的目的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 (sequence effect)
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法和拉丁方法
35
ABBA法研究举例
例如:研究对红绿两种色光的反应时是否长短不 一的问题。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红色的面积稍小,蓝色的面积稍
大,可以获得两色在视觉上的协
调感。
.
15
.
16
5、远近感
色彩的远近感是指在相同近;背景下进行配置时,某些
色彩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近,而另一些色彩又感觉比
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远,也就是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感。这主
要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有关。从色相和明度来
说,冷色感觉远,暖色感觉近,如红色和蓝色在白色背景下,
实验心理学
.
1
考研参考: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大出版社(2000)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北师大出版社(1999) 《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舒华,北师大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Kantowitz H.L. ,郭秀艳译,,
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
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橙——表示直接的危险物,如移动的防护罩移门、机器上
的切、压、冲等危险行程部件。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Solso,R.L.,张奇译,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4) 《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Hock, R. R.
白学军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数据处理》黄一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
18
7、安全感
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我国于2002年6月开始 施行《安全色》国家标准GB50034-2004,其中对安全色的颜色 表征规定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具体规定如下:

心理学研究论文报告PPT课件

心理学研究论文报告PPT课件
题目的八道新的推理问题,事实与概念类题目各半,用来评估尝试提取失败对知识迁 移的影响。
• 3.1.4 实验程序 实验2的实验程序同实验1. • 3.1.5 数据处理 同实验1 • 3.2 结果分析 分别统计每位被试最终测试上事实类和概念类题目的正确率,进行2
(初始学习条件)*2(最终测试类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条件主效 应显著,提取练习组的正确率(M=.40)高于重复学习组(M=.25);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发现,在事实类题目上,提取练习组的正确率(M=.42)显著的高于重复学习 组(M=.22),在概念类题目上提取练习组与重复学习组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测 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如下图2所示。
20பைடு நூலகம்1/3/25
授课:XXX
4
• 2.3 讨论 实验1证明,相对于重复学习信息,尝试提取复杂意义材料的信息失败后增 强了知识记忆的保持,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1.同时实验表明被试在事实类题目上的正 确率高于概念类题目。
• 3 实验2 • 3.1 方法 • 3.1.1 被试 本科生47名,女22名,男25名。 • 3.1.2 实验设计 采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 3.1.3 实验材料 实验2的实验材料同实验1,除了最终测试的题目为对应于初始测试
试类型:事实,概念)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8 4.1.3 实验材料 实验3的实验材料同实验2. 9 4.1.4 实验程序 文中前两个实验,八道题回答完毕后阅读文章在每个题目和正确答案之
间间隔了其他的题目和文章信息,相当于尝试提取失败后给与了延时反馈。因此实验3在 实验2的基础上增加了即时反馈的条件,每道题目回答完毕后立即给与反馈。
• 关键词:尝试提取失败 复杂意义材料 保持 迁移 反馈 • 1 引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64±3.107
B2 (不愉快的) 8.714±2.360
B3(无气味) 9.857±5.113
10.778±4.116
14.111±3.296
9.667±3.6 示 A1B1 组 、 A2B1 组 、 A2B3 组 的 成 绩 与 其 余 组 (除A2B2组外)比较,有显著性(p<0.05)。
表1显示,气味组的名词回忆成绩高于想象组和控制组,变 差分析显示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气味的性质、呈现的顺序对各被试验组词汇学习记忆成绩比较
学习时伴随气味
回忆时伴随气味
A1 (愉快的)
A2 (不愉快)
A3 (无气味)
B1(愉快的) 13.899±4.649
13.818±3.459
实验二、学习环境中气味的性质、呈现的顺序、 在学习与回忆过程中单独或同时呈现,各试验组 的记忆成绩进行比较研究(表2,表3)
表1
不同条件下组3被试名词回忆量比较(个,平均数x±s)
组别
人数
平均数x±s
气味组
8
12.500±3.117
想象组
8
9.571±2.387
控制组
8
7.625±5.255
注明:经F检验,F=3.518,P<0.05
参考文献 1 Kinstch W. Learning,memory and conceptucy Processes. NY:Wiley,1999.17. 2 Frank RS.Odor and the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Jour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99,16:648-655. 韩向前.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论.心理学探新,1997
表3
气味对学习和记忆成绩的方差分析结果
来源
自由度
均方
F值
A
2
(学习)
96.43
6.929
B
2
(回忆)
35.695
2.565
A×B
4
(学习、回忆)
49.461
3.571
误差
73
13.916
/
P值 <0.01 >0.05 <0.05
/
注明:经F检验FA=6.929,P<0.01,FB=2.565,P>0.05,FAB=3.571,p<0.05
注:在实验室被试是随机均等的进入不同的实验情境的,但在 统计结果时,发现有些被试虽然是在愉快气味的房间里,但他 们却认为是很不愉快的,而有些被试是在不愉快气味的房间里,
却认为是愉快的。因此,把这些被试给予剔除。
结果
实验 一、在学习环境中呈现愉快气味、想象气味 与无气味实验组的记忆成绩比进行较研究(表1)
列打印在一页纸上,每个词的右边有一空格。
方 法:实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A):愉快的
(A1),不愉快的(A2),无气味(A3)*3;回忆时伴随气味 (B):愉快的(B1),不愉快的(B2),无气味(B3)*3】。被试
随机均等的分配到3*3个组。实验分2次进行,间隔24小时。
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告诉被试,他们将在2个不同时间里进行不同
动机假说理论
兴奋 激活
神经系统
学习
愉快(A1) 无气味(A3)
结论
回忆
不愉快(B2)
不愉快(B2)
实验2
16 14 12 10 8 6 4 2 0
A1B1 A1B2 A1B3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学习
愉快
不愉快(臭) 兴奋 激活
结论
回忆
愉快

结论
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 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曾益(提高) 现象,愉快的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 记忆提取线索; 结论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的气 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是否有气味,都会产 生记忆的曾益(提高)现象。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 同时出现于编码(识记)与提取 (回忆)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的 影响。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前人研究结果
医学界及心理学界的研究者们几乎都认为,学习环 境中的气味有助于回忆。但是,关于气味及气味的性质 对回忆成绩的影响却没有被几个实验研究所证明过,最 近,美国耶鲁大学的Frank RS 教授在总结以前研究的 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比较系统的研究了气味与 记忆这个课题。在他的报告中,有两个明显的结论:第 一,气味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第二,这种提取 线索的有效性与气味的性质无关。由于在这方面在国内 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没有可比较的资料,本研究在 Frank RS 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实验,进一步探索 了气味线索问题和不愉快气味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问 题。
实验 2
对 象 :被试均为广西某师范学校2003级化学、地理、教育、
生物四个系本科生82名(男生55名,女生27名),平均年龄 20.04岁(年龄范围19—21岁)。
气 味: 为2种,一是桂花香(假定为愉快气味),另一种是榴
莲味(假定为不愉快气味),用实验一的方法将气味充满实验室 (2m*3m*3m)。学习和回忆材料是40个常见形容词,按直行排
不足之处
气味很容易适应,同时浓度又不好控制,这是试验的一大困难,
尽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间隔一定时间,增加一块同样大小的在 气味液体中浸泡过的纸片,以使被试不易适应。但要使气味的浓度在 不同的试验里完全一样,则较难保证。所以虽然结果表明不愉快气味 能提高记忆成绩,但这种不愉快气味的浓度是否有限制,只有进一步 的试验才能证实这一点。
的实验。接着要求被试写出40个形容词的反义词,填在右边的 空格里,限时10分钟,任务完成后要被试对气味进行评价,然 后把被试带入第2天要进行回忆的房间(有3个组不需要交换), 并让他们完成智力游戏题目,目的是让被试熟悉气味情境和阻
止复述。
第二阶段:被试进入规定房间(有的不换气味,有的换气味,
有的不伴随气味),主试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自由回忆在第一 阶段学习过的形容词,限时10分钟。
表3显示,学习时呈现气味对成绩有显著影响,学习呈现气味和 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交互作用。
直观图
平均数x 14 12 10
8 6 4 2 0
气味组
想象组
控制组
16 14 12 10
8 6 4 2 0
A1B1
A1B2
A1B3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记忆
强烈的不愉快气味 (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