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doc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ab49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f.png)
03
水的过滤净化
过滤材料的种类与选择
活性炭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 、色素和部分重金属离
子。
石英砂
价格低廉,适用于初步 过滤较大颗粒杂质。
陶瓷滤芯
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 能够去除更微小的杂质
和有害物质。
离子交换树脂
适用于软化水质,降低 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
。
过滤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消毒法
通过物理手段如加热、紫外线照 射等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使
其失活。
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药剂如氯、臭氧等与微生 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失活。
消毒原理
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 或破坏其内部的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使微生物无法正常代谢而死亡。
除臭方法与原理
物理除臭法
利用活性炭、吸附剂等物 质吸附水中的异味物质, 达到除臭效果。
水的净化说课稿
汇报人: 202X-12-30
contents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 课程导入 • 水的性质与净化原理 • 水的过滤净化 • 水的消毒与除臭 • 实践操作与实验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导入
水的现状与重要性
水的现状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水污染 问题日益严重,纯净的水资源越 来越稀缺。
水的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参与人 体新陈代谢,是农业和工业生产 的重要原料。
增加实践环节
建议增加更多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 操作,加深对净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净化技术和方 法不断涌现,建议及时更新教材和教 学内容,以跟上时代发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f5ec4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2.png)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展示水的组成、存在形态等基本性质,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认识。
2.结合实例,讲解水的污染来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3.逐步介绍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净化原理。
(2)认识水的污染来源,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3)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探究水的净化过程;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水的性质和净化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交流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互动环节的目的是:
1.促进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活跃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
1.布局:板书将分为三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实验步骤和关键原理,右侧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要点。
2.主要内容:左侧包括水的性质、污染来源、净化方法等;中间部分详细展示各个净化步骤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右侧记录学生的疑问、观点和总结。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直观的图示和关键词,配合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
1.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直观地把握学习内容;
水的净化说课稿(通用3篇)
![水的净化说课稿(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355404f90f76c660371ad2.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通用3篇)水的净化说课稿1一、课程资源分析1、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水的净化》是人教版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在本单元安排这样一节内容,既复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又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对自然界中的水加以净化利用的,并为下个课题中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生活互动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
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三学生实际,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如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堂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等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等。
②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4、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二、课程资源处理对于课程资源的处理,我决定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中去发现化学规律。
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净水器,并且在布置这个作业时对学生不加以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搜集材料,自己动手,既训练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搜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e9ee44a5e9856a5712603f.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12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以下括号内内容为设计意图)(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知识回顾】生产自来水时,沙滤后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进一步过滤不溶杂质,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杂质。
【投影讲解】活性炭的过滤吸附作用(以旧激新,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对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四)练习巩固【投影展示】(五)课后作业独立完成本课后习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及时练习,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水的净化说课稿(二)123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四、教学准备: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P55),1的?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2、制作过滤器3、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教材P55图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板书:二、除去不溶性杂质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⑵蒸馏(后面补充)讲解并实验: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学生的探究活动层次明确,对于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探究与再探究相结合,正向提问方式与逆向提问方式相结合,特别精道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提出应用性的系列问题,学生以专家的身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学习就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92870ade80d4d8d15a4fcf.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英山县雷店中学陈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和常见的静水方法(除“蒸馏”);第二部分:过滤的实验操作(即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部分)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第二部分,简单介绍软水和硬水的常识性知识。
把硬水的危害和“蒸馏”这部分内容放在下一课时中学习。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基本方法,并能加以利用,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硬水和软水及其鉴别方法。
(3)会做过滤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2)通过对净化水的过程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净化水过程的参与,对学生进行关心水,爱护水,珍惜水的教育。
(2)感受化学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3、教学重难点和关键本课重点:(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的形成硬水与软水的区别难点是:过滤的操作技巧二、教法分析通过课件演示,结合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来完成。
学法指导三、学法指导四、教学程序(一)教学引入1、从“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视频入手介绍常见的静水方法2、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二)净水的方法:沉淀(静置、加絮凝剂)、吸附、过滤等,它们各自除去的杂质类型是: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三)过滤:这是一个较复杂的基本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个基本操作,所以,教师先讲述过滤的原理、过滤的装置图和规范的操作,在讲解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过滤操作的技术要点,即“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内容。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5eab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3.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1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7c820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3.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第二课题,本课题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异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是课题1的延续,使学生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的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重点学习的内容。
同时,过滤操作也是粗盐提纯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结合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水方法初步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通过交流与评价,学会观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参与水的净化过程,感受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二、说教法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从淮河水,自己身边的水说起,容易引起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在学习过滤操作时,教师给出线索,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正确知识。
在每个情境中,逐一递进,将问题出示,学生思维容易接受,很快进入状态。
学生在愉悦的情境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方法的知识线。
三、说学法本课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因此要利用这一因素,通过观看实物、视频、图片,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净化水的方法,进而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
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过滤,但不太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归纳整理知识,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新闻图片:展示自然水不能喝,与纯水的区别导入:怎样将这些自然水变得可以达到我们自来水的标准2、引导学习出示两瓶水,一瓶自来水,一瓶淮河水,说出两者区别再拿出第三瓶经过静置的水,说出有什么区别在淮河水中加入明矾,搅拌有什么现象?怎样除去这些不溶物?PPT展示过滤操作要点学生自主探究过滤,主要操作要点,教师引导过滤后的液体澄清,达到自来水的标准了吗?继续引导:还有可溶性杂质,还有颜色、异味等,用什么除去呢?回忆有关生活常识讲述活性炭的作用PPT展示自来水的净化过程3、反馈检测4、总结,畅想感悟五、说板书设计课题2 水的净化(第1课时)一、常用的几种净水方法1、沉淀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3、活性炭吸附二、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7dfe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a.png)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
该怎么准备它的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初三化学溶解度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净化》第一课时,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是继学生学习了身边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重点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滤。
教材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说说学生。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
从学生已有的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但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运用还不十分熟悉,特别是面对某一具体物质的分析,比如容易把无色透明的水与纯水混淆等。
已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从学生认知心理和特点分析,我们的学生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净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水。
再次说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A: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能述说自来水的净水过程和步学会过滤操作。
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2、通过过滤操作的活动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合作等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的要从卫生、健康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1d04b125c52cc58ad6be3c.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水的净化》说课稿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一、说教材(—)课题背景分析和学情分析《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第二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所学的水是继空气后学习的第二种物质,在进行过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训练后,学生对本课题涉及的有关实验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题设计了大量实验用于对理论规律的佐证。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基于此,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沉淀、过滤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也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常用净水方法,掌握过滤操作基本方法。
⑥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过滤等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②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对水厂的实地考察,初步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沉淀、过滤等操作过程,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净水方法的了解,增强安全饮水的意识。
④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培养学生爱生活、爱环境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 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 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48609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4.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净化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讨论;–模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演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水的净化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常见的水净化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及相应的净化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堂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污染严重的水域图片,让学生感受水污染的严重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对于生活和健康的意义。
2.导入新课(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特别是对水污染进行重点讲解。
3.梳理知识框架(15分钟):–分小组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和归纳水污染的原因和种类,并列出常见的水污染物。
4.学习新知(20分钟):–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包括常见的物理净化方法、化学净化方法和生物净化方法,并举例说明每种净化方法的应用情况。
5.实践探究(3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净化方法的效果,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练习题目,并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考,解决问题。
7.课堂总结(5分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教师讲授、讨论、实践探究、小组合作。
2.教学资源:–污染严重的水域图片、实验器材和药品、教科书、课件。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方式:–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的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情况的评价;–学生课后练习和作业的评价。
2.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水净化问题;–实践探究活动设计要更具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中要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和提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f31205bcd126fff7050ba6.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教材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和天然水的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居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硬水和软水的区分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1.明矾吸附与活性炭的区别2.过滤的操作技能。
四、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
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
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
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
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说学法1、学情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不断迁移,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94dc5a804d2b160b4ec0c7.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认识吸附、沉淀、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过滤、蒸馏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学习,能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重点、难点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对软、硬水的测试方法有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但对软硬水的区别和净化水的过程和方法不太了解。
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都应处于兴奋、好奇状态。
三、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景激趣法2、实验探究法3、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出示一瓶浑浊的河水,一瓶自来水和一瓶纯净水,从它们的浑浊程度、价格以是否能直接饮用这些差别中得出自来水和纯净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净化,从而引出新课。
2、组织讨论,了解原理①让学生观察一杯污水,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后的变化得出这种净水方法叫静置沉淀法。
②静置沉淀只能沉淀大颗粒杂质,而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物质还必须加入一种絮凝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
③讨论如何将沉淀过后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从而过渡到过滤法。
3、实验探究,评价交流①课件展示过滤操所作用的仪器②播放制作过滤器的视频短片③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过滤,展示成果,评价成果,并分析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5f146ae009581b6bd9eb9c.png)
环节三 实验引领 规范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
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环节四 自制教具,除去颜色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利用 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 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色素、臭味和有毒气体等。
环节四 自制教具 除去颜色
清,应该引用手机同屏。对于学生的不当操作,未能及时拍照上 传。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目 录 CONTENTS
2
4
6
1 3 5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说学法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教材地位与作用
纯水、天然水的不同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水的净化 社会
净水方法 化学学科
过滤操作
◆重要实验操作技能 ◆为学习粗盐提纯打下基础
说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目标
设计意图:继续认识净化水的
方法,就地取材,自制教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 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 于生活。
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
除去不溶 性杂质
杀死残存 的细菌
沉降杂质 除去颜色、异味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环节五 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利用塑料瓶,碎石,沙子,滤布,脱脂棉等 生活材料自制简易净水器
重难点突破 学法转变
观看实物、视频、图片、演示实验以 及参与分组实验,逐步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进而了解自来水的具体生产流程。
说学法
重难点突破
心理状态 学法指导
学法转变
自主合作学习
说学法
说课稿水的净化
![说课稿水的净化](https://img.taocdn.com/s3/m/a6e26a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5.png)
说课稿水的净化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净化的四种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培养。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净化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净化的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水净化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4、教学资源实验器材: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明矾、活性炭等。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展示水净化的过程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被污染的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111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被污染的水如何才能变成干净的水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12 介绍背景简单介绍水资源的现状和水净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水净化知识的必要性。
12 讲授新课121 沉淀法讲解沉淀法的原理,即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自然沉淀。
介绍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122 过滤法详细讲解过滤法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强调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要点,并进行示范。
123 吸附法介绍吸附法的原理,即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展示活性炭吸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124 蒸馏法讲解蒸馏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强调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通过示意图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1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131 实验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1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水净化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水资源。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5a0d2b6bd97f192279e981.png)
《水的净化》说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课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界的水》,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并且很多不能直接饮用。
那么如何净化水以达到人的饮用程度这一研究课题必然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在了解几种净化水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关注环境、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2、本课题的编排。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串连起来。
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水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3、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分析整个课,我认为:重点:了解水的净化的几种方法及这几种净化方法程度的区别。
难点:过滤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2)、掌握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3)、会做沉淀、过滤等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先学后教,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手段学习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的积极作用,发展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强饮水卫生和珍惜有限的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课题的教学采用自学指导、诱发理论猜想、引导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力图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进行科学探究。
2、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先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实验,再交流讨论所得结论或方法。
多处采用规纳总结的方法进行。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整个课题的学习。
3、主要设计思路。
本课题以学生自学为主线将学习的内容贯穿其中,每个问题都是:情景导入→理论猜想→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这十个问题的思维难度呈阶梯式上升,符合学生知识体系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野外如何使一杯混浊的水变成我们能饮用的水?如何使不易自然沉降的小颗粒快速下沉?。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bc094369dc5022abea003c.png)
水的净化(第1课时)说课稿尊重的列位引诱,列位评委,列位先生: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净化》第一课时,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起首我来说说教材.(一)教材剖析教材的地位和感化:水是继学生进修了身边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进修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资,本课题以水为载体,商量了经常应用净化水的办法与技巧,重点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纵--过滤.教材处理办法是将课标请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办法有序的接洽,凸起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纵技巧.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本,是以本节教材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感化.其次说说学生.(二)学情剖析学生是教室的主体,控制学情有利于教室上教法的实行.从学生已有的技巧方面来看,可以或许区分纯净物和混杂物,但对这一根本概念的应用还不十分熟习,特殊是面临某一具体物资的剖析,比方轻易把无色透明的水与纯水混杂等.已具有根本的实验操纵技巧,但对于实验的规范操纵以及实验现象不雅察才能,剖析思维才能,归纳总结才能等商量才能有待进一步造就和进步.从学生认贴心理和特色剖析,我们的学生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清水有了必定的感性熟习,但其实不克不及从化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三种水.再次说说教授教养目的.(三)教授教养目的依据教授教养大纲和学生的现实情形,我将本课的目的设定为A:常识与技巧目的: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经常应用的净化水的办法.能陈述自来水的清水进程和步学会过滤操纵.B:进程与办法目的:1. 经由过程水净化办法的进修,领会化学常识在生涯临盆中的普遍应用.2. 经由过程过滤操纵的运动与实践,进步学生着手.不雅察.合作等才能.C:情绪立场与价值不雅目的:1.经由过程进修使学生明确的要从卫生.健康角度,准确选择饮用水感触感染化学对改良小我生涯促进社会成长的积极感化,激发学生对化学进修的兴致.鉴于学生初学化学,实验操纵才能.剖析思维才能,归纳总结才能还很不强,所以,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1)水的净化办法(2)过滤的操纵办法很天然地,以上重点也成为了本节课要冲破的难点问题.为了落实三维目的,我确立了如下的教法(四)教法剖析我校315教授教养模式的改造对于教师的教法改造是一个重点请求.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引诱,重视学生才能的造就,激发学生自立进修的积极性,造就学生的合作商量才能.依据教授教养内容和学生特色,我采取以下教授教养办法:1.充分应用导学案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常识线;2.充分应用课表里的各类资本创设不合类型的教授教养情景,形成情景线;3.充分应用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授教养目的慎密相连的问题,预设问题线,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竭的发明.剖析.解决问题.以常识线来贯串问题线,用情景线来活泼问题线,反过来用问题线来办事情景线,落实常识线.让三条线组成科学的动态构造教室,从而引诱学生快活通晓三维目的.全部教授教养进程包含六个情景,(五).教授教养进程剖析情景一:感悟污水,引出课题一名优良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做接收常识的容器,而是要点燃他们的思维火炬.教授教养中,我起首给学生展现四瓶不合品德的水(黄泥水,硫酸铜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给学生视觉上带来显著的比较,从而熟习到水中含有的杂质.进而设问:面临浑浊的河水,受工业污染的水,这些水能否饮用?为什么?天然引出课题.情景二:巧用导学案,掌控常识梗概.经由过程导学案上预设的八个持续问题,让本节课的焦点内容(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几种办法)在学生心中一一睁开;再进一步用第三点归纳,让三种办法层次清楚的枚举在学生面前,这节课的重要常识点也让学生自立商量归纳得到,印象深入.其次,在学生实验中,用表格情势将过滤操纵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要点浮现出来,引诱学生总结归纳,凸起了重点.情景三:用眼不雅察,居心领会,懂得自来水的临盆进程经由过程先生在课前预备的比较实验让学生感触感染吸附剂的感化,来模仿自来水临盆进程中的环节,联合课下预备的克己简略单纯清水器,以及陈述各层的感化,来懂得自来水的临盆进程,领会自来水的来之不轻易.情景四:着手实验,进步才能请学生不雅察桌上先生预备的一杯浑浊的水,这里我请求同窗们分组依据本身的预习和前面学过的根本操纵常识用过滤的办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水分别开来.实验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换,互相评论辩论消失各类状态的原因,当学生把过滤的的要点逐渐经由过程辨析晴明,我合时的强调过滤操纵中的留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如许学生在介入.思虑.剖析中冲破了难点.学生亲手实验得到了较为澄清的水后,陪同着成功的喜悦,我忙问:如今的水可以喝了吗?学生会答复:不克不及喝!还要做什么处理呢?让学生明确水中还有可溶性的杂质,为第二课时留白.情景五:小组合作,课外拓展本节课重要有三个方面的小组合作,第一是合作商量预习内容,梳理常识,强调交换;第二是合作实验,强调着手才能和分工协作意识;第三是课外拓展,强调学生的商量才能.经由过程三个方面的合作进修,真正的将这节课的进修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本身去进修常识,领会进程,感触感染情绪立场与价值不雅,先生只是做指点者.情景六:用脑思虑,巩固升华最后,我指点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交换总结本节课所学常识后,我要肄业生提出尚存的疑问,互相答复.为了进一步进步学生的常识与技巧程度,重视化学与生涯的接洽,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插了下面的功课:1.课后请收集一些材料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对若何准确选饮用水提出本身的意见.(自来水.矿泉水.纯清水.蒸馏水)2.为什么山泉水老是很清亮?你知道吗?.(六)板书设计在这节课里,学生用本身的大脑思虑,用本身的双手实验,用本身的眼睛不雅察,用本身的嘴去表达,用本身的心去领会.我信任每一位同窗对水的净化及相干常识都有了响应的懂得.为了帮忙同窗们理清课文脉络.我设计了简略清楚明了的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一. 几种罕有净化水的办法1. 静置沉淀2.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3. 吸附沉淀(七)教授教养评价与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常识介绍课,学生缺少响应的实践社会常识,在设计时,我重视了两个别现,两个凸起.1. 两个别现:表现新课改的教授教养理念表现学生自立进修.合作进修的进修方法2. 两个凸起(1)凸起教授教养进程与学生生涯经验的慎密接洽(2)凸起实验的直不雅后果,有名化学家付鹰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最高法庭”我主意实验与理论联合,从而下降进修难度,让学生在轻松高兴的气氛中控制常识.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个中这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斧正.感谢大家!第三单元课题3 水的净化(第1课时)学生姓名年级班级【进修目的】(1)懂得纯水与天然水的差别以及吸附.沉淀.过滤等清水的办法(2) 进修应用不雅察和实验等办法得到信息.(3) 建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涯程度进步而尽力进修化学的志向.【自立进修】【合作进修】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现四瓶水,让学生断定其浑浊程度.二.学生评论辩论答复:(可在书上划线和批注,导学案上标注页面及行数)依据课前预习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必定行!)1. 纯水的特色?是不是纯净物?2.你知道水消失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天然水往往含有哪些杂质?3.海水是不是清亮透明的?是纯净物照样混杂物?尝一下它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4.假山喷泉往往用的是中水(即再生水,纯度介于纯水和污水之间,和纯水有什么不合?5.取水口中取的水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及细菌和病毒,在通入用户前应若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三个方面的处理?)6..吸附(教师做絮凝剂吸赞同活性炭吸附的比较实验)①絮凝剂吸附: (变更)应用明矾(明矾是絮凝剂中的一种)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②活性炭吸附:(变更)不但能吸附失落一些杂质,还可以吸附失落一些杂质,除去.学生评论辩论答复:①②是化学变更照样物理变更?7.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略的消毒办法是什么?8.若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三.归纳水的净化办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四.学生运动:完成P55页的运动与商量【合作进修】(1)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资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2)玻璃棒的感化是什么?(3)为何有些同窗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4)要使不澄清的滤液变澄清,该怎么做?(5)可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课外小组合作】从日常生涯中取材,参照P57─P58家庭小实验克己一个简略单纯清水器.并说出各部分的感化.(学生展现例子)【当堂检测】1. 下列物资合适用过滤办法分别的是()B.将粗盐(含泥沙)提纯2. 指出右图中的错误:⑴(2) .第1⑴.2.3.4题。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772dd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c.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加的内容,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使用观察和实验探究等方法得到信息;(2)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会做过滤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别;(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升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难点:吸附和过滤等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用具演示实验:过滤操作、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3-3]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多媒体课件:(1)黄河、汉江、海水的图片,(2)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3)蒸馏实验图二、说教法有了教学目标作引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线。
充分应用各种生活与社会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
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
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持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建构相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
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2.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ad625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b.png)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水的净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 2 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能为后面学习“爱护水资源”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对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渴望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2)掌握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
(3)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2)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
2、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水的净化过程,掌握实验技能。
(3)讲授法: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08185c30975f46527d3e141.png)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以下括号内内容为设计意图)(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
该怎么准备它的说课稿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三化学溶解度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净化》第一课时,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是继学生学习了身边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重点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滤。
教材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说说学生。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
从学生已有的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但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运用还不十分熟悉,特别是面对某一具体物质的分析,比如容易把无色透明的水与纯水混淆等。
已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从学生认知心理和特点分析,我们的学生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净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水。
再次说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A: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能述说自来水的净水过程和步学会过滤操作。
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2、通过过滤操作的活动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合作等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的要从卫生、健康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鉴于学生初学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还很不强,所以,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1) 水的净化方法(2) 过滤的操作方法很自然地,以上重点也成为了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问题。
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法(四)教法分析我校315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师的教法改革是一个重点要求。
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导学案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2、充分应用课内外的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3、充分利用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问题,预设问题线,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用情景线来生动问题线,反过来用问题线来服务情景线,落实知识线。
让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包含六个情景,(五)、教学过程分析情景一:感悟污水,引出课题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点燃他们的思维火把。
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四瓶不同品质的水(黄泥水,硫酸铜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给学生视觉上带来明显的对比,从而认识到水中含有的杂质。
进而设问:面对污浊的河水,受工业污染的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自然引出课题。
情景二:巧用导学案,把握知识梗概。
通过导学案上预设的八个连续问题,让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几种方法)在学生心中逐一展开;再进一步用第三点归纳,让三种方法条理清晰的罗列在学生面前,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也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得到,印象深刻。
其次,在学生实验中,用表格形式将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要点显现出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突出了重点。
情景三:用眼观察,用心体会,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老师在课前准备的对比试验让学生感受吸附剂的作用,来模拟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环节,结合课下准备的自制简易净水器,以及述说各层的作用,来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体会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情景四:动手实验,提高能力请学生观察桌上老师准备的一杯污浊的水,这里我要求同学们分组根据自己的预习和前面学过的基本操作知识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水分离开来。
实验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互相讨论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当学生把过滤的的要点逐渐通过辨析明朗,我适时的强调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这样学生在参与、思考、分析中突破了难点。
学生亲手实验得到了较为澄清的水后,伴随着成功的喜悦,我忙问:现在的水可以喝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喝!还要做什么处理呢?让学生明白水中还有可溶性的杂质,为第二课时留白。
情景五:小组合作,课外拓展本节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小组合作,第一是合作探讨预习内容,梳理知识,强调交流;第二是合作实验,强调动手能力和分工协作意识;第三是课外拓展,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三个方面的合作学习,真正的将这节课的学习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体会过程,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师只是做指导者。
情景六:用脑思考,巩固升华最后,我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后,我要求学生提出尚存的疑问,相互回答。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布置了下面的作业:1、课后请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对如何正确选饮用水提出自己的看法。
(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2、为什么山泉水总是很清澈?你知道吗? 。
(六)板书设计在这节课里,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实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我相信每一位同学对水的净化及相关知识都有了相应的了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清课文脉络。
我设计了简单明了的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一、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方法1、静置沉淀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3、吸附沉淀(七)教学评价与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常识介绍课,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社会知识,在设计时,我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1、两个体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2、两个突出(1) 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2) 突出实验的直观效果,著名化学家付鹰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最高法庭"我主张实验与理论结合,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其中这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第三单元课题3 水的净化(第1课时)学生姓名年级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以及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的方法(2) 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3) 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示四瓶水,让学生判断其浑浊程度。
二、学生讨论回答:(可在书上划线和批注,导学案上标注页面及行数)根据课前预习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你一定行!)1. 纯水的特点?是不是纯净物?2、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天然水往往含有哪些杂质?3、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它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4、假山喷泉往往用的是中水(即再生水,纯度介于纯水和污水之间,和纯水有什么不同?5、取水口中取的水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及细菌和病毒,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三个方面的处理?)6、、吸附(教师做絮凝剂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的对比实验)①絮凝剂吸附: ( 变化)利用明矾(明矾是絮凝剂中的一种)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变化)不仅能吸附掉一些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杂质,除去。
学生讨论回答:①②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7、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8、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合作学习】(1)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2) 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3) 为何有些同学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4) 要使不澄清的滤液变澄清,该怎么做?(5) 可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课外小组合作】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参照P57─P58家庭小实验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
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展示例子)【当堂检测】1. 下列物质适合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B.将粗盐(含泥沙)提纯C.酒精和水的混合物D.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2. 指出右图中的错误:⑴ (2) 。
3.课后习题P58 第1⑴、2、3、4题4.实验报告相关内容(二)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第2课时内容。
本课题从地球上淡水的资源的分布引入课题,以实验探究为为方法,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是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和天然循环的延续,使学生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生活转入化学学科。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中的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同时,过滤操作的学习将为下面粗盐提纯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自来水生产流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提高学生自学、归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在学习过滤操作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自主完成"我已学会、我的疑问、我的问题解决"三个环节,从而达到此目标。
)(2)通过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与评价在过滤操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而达到此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水的净化过程,感受爱护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2)通过对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围绕着三条主线展开:情境线,知识线,问题线。
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通过图片、实物、视频、实验等,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在学习过滤操作这一重点知识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自主完成"我已学会、我的疑问、我的问题解决"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