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苏科版数学七上2.2有理数与无理数

苏科版数学七上2.2有理数与无理数
• 可数性:有理数集是可数的,而无理数集是不可数的。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与联系
实数范围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它们共 同构成了实数集。
稠密性
有理数与无理数在实数轴上都具有稠 密性,即任意两个实数之间都存在其 他实数。
02
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有理数加法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时钟时间
时钟上的时间表示方式也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应用之一。 小时、分钟和秒都是整数或分数形式的有理数,而角度制 中的度、分、秒则涉及到了无理数。
数学中的有理数与无理数应用举例
代数运算
在代数学中,有理数和无理数经常出现在各种运算中,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求解等。这些运算涉及到了有理数和无 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
苏科版数学七上2.2有理数与 无理数

CONTENCT

•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基本概念 • 有理数的运算 • 无理数的运算 • 有理数与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应用举例
01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的定义及性质
定义: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 的数,即形如$frac{a}{b}$($b neq 0$) 的数。
03
无理数的运算
无理数的加法运算
80%
同类项合并
无理数中,若两个数的无理部分 相同,则它们可以直接相加,有 理部分按常规方法相加。
100%
不同类项的处理
当两个无理数的无理部分不同时 ,它们不能被直接合并。此时, 需要保留各自的无理部分,并将 有理部分分别相加。
80%
结果的化简
在加法运算后,若结果可以化简 为更简单的形式,则进行化简。

【精选】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精选】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1)填空: ________ , ________ .(2)若点 P到点 A、点 B 的距离相等,求点 P 对应的数.(3)现在点 A、点 B分别以 2 个单位长度/秒和 0.5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 P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向左运动.当点 A与点 B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 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答案】(1)-1;3(2)解:依题可得:PA=|x+1|,PB=|3-x|,∵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A=PB,即|x+1|=|3-x|,解得:x=1,∴点P对应的数为1.(3)解:∵点A、点B 速度分别以 2 个单位长度/秒、 0.5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A点对应的数为2t-1,点B对应的数为3+0.5t,①当点A在点B左边时,∵AB=2,∴(3+0.5t)-(2t-1)=2,解得:t=,∵点P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向左运动,∴×3=4,∴P点对应的数为:-4.②当点A在点B右边时,∵AB=2,∴(2t-1)-(3+0.5t)=2,解得:t=4,∵点P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向左运动,∴4×3=12,∴P点对应的数为:-12.【解析】【解答】解:(1)∵(a+1)2+|b-3|=0,∴,解得:.故答案为:-2;3.【分析】(1)根据平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意可得PA=|x+1|,PB=|3-x|,再由PA=PB得|x+1|=|3-x|,解之即可得出点P对应的数.(3)根据题意可得A点对应的数为2t-1,点B对应的数为3+0.5t,分情况讨论:①当点A 在点B左边时,②当点A在点B右边时,由AB=2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得出t值,再由P 点的速度得出点P对应的数.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表示数a的点,数b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上册完全辅导——第一章有理数精讲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上册完全辅导——第一章有理数精讲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学习参考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结构有理数: 按定义分 按符号分正整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0 整数 有 正分数(含正有限小数负整数 理 0 和循环小数)有限小数 正分数 数 负整数分数 负有理数无限循环小数 负分数 负分数(含负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注意:常见的不是有理数的数有π和有规律的但不循环的小数。

如:0.010010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二、掌握要点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包含的范围有哪些、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如3、1.8、5%等。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即小于0的数,如-3、-2.5、-5%等。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强调: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他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5)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6)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7)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

(8)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问: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2、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的三要素、怎样看数轴、掌握应用数轴来进行去绝对值符号的简单运算)。

(1)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原点。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 .且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AB|=2,那么x=________;(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3;3;4(2)1;-3(3)−1⩽x⩽2【解析】【解答】解:(1)、|2−5|=|−3|=3;|−2−(−5)|=|−2+5|=3;|1−(−3)|=|4|=4;( 2 )、|x−(−1)|=|x+1|,由|x+1|=2,得x+1=2或x+1=−2,所以x=1或x=−3;( 3 )、数形结合,若|x+1|+|x−2|取最小值,那么表示x的点在−1和2之间的线段上,所以−1⩽x⩽2.【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可算出答案;(2)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得出AB=,又 |AB|=2 ,从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x+1|+|x−2| 表示数x的点到-1的点距离与表示x的点到2的点距离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当表示x的点在-1与2之间的时候,代数式|x+1|+|x−2|有最小值,从而得出x的取值范围.2.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个长度单位;(3)当点A表示的数是-3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表示的数;(4)若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请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4(2)6(3)解:当点A为-3时,点P表示的数是-3+2t;(4)解: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PB,即2t=2(8−2t),解得,t=,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PB,即2t=2(2t−8),解得,t=8,∴当t=或8秒时,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2倍.【解析】【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则|a|+|b|=8,又|a|=|b|,∴|a|=4,∴a=−4,则点A表示的数是−4;( 2 )∵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两点间的距离是8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由点A表示的数结合AP的长度,即可得出点P表示的数;(4)分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t,BP=(8-2t),根据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t,BP=(2t-8),根据 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3.如图,已知点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是-20,点B对应的数是80.现在有一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1)与、两点相等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2)两动点、Q相遇时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3)动点P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动点Q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4)当动点P运动秒钟时,动点P与动点Q之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长度.(5)经过________秒钟,两动点P、Q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答案】(1)30(2)20;40(3)52(4)25(5)12或28【解析】【解答】(1)AB的中点C所对应的数为:;(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2+3)t=80-(-20) 解得:t=20(秒)80-2t=80-2×20=40,或-20+3×20=40∴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点为40;(3)22-(-20)=42, 80-42÷3×2=52∴动点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Q所对应的数为52;(4)∵20秒相遇,∴(2+3) ×25-[80-(-20)]=25(5)P、Q两点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两种情况AB=80-(-20)=100①相遇前,(100-40) ÷(3+2)=60÷5=12(秒)②相遇后,(100+40)÷(2+3)=140÷5 =28(秒)∴经过12或28秒钟,两动点、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分析】(1)根据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为a、b,则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公式计算;(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为总路程,列方程求解即可;用80-2t即可求得此时两动点对应的数;(3)先求出动点P对应的点是22时运动的时间,再根据Q和P运动时间相等计算Q点运动路程,进而求得点Q对应的数;(4)根据题意P、Q两点25秒运动的路程和减去总路程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5)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 ①相遇前相距40个单位长度,②相遇后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4.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 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点P从点A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B点时,点P、Q均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时间及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3)是否存在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时?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设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为S,当P从A运动到O时,所需时间为:(秒),当0≤t≤5时,S=10﹣2t,当P从O运动到B时,所需时间为:(秒)∴P从A运动到B时,所需时间为:15秒当5<t≤15时,S=t﹣5,即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S=;(2)解:设经过a秒,P、Q两点相遇,则点P运动的距离为10+(a-5),点Q运动的距离为a,10+(a-5)+a=28解得,a=,则点M所对应的数是:18﹣=,即点M所对应的数是;(3)解:存在,t=2或t=,理由:当0≤t≤5时,10﹣2t=(18﹣10﹣t)×1,解得,t=2当5<t≤8时,(t﹣10÷2)×1=(18﹣10﹣t)×1,解得,t=,当8<t≤15时,(t﹣10÷2)×1=[t﹣(18﹣10)÷1]×1该方程无解,故存在,t=2或t= .【解析】【分析】(1)分点P在AO上和点P在OB上两种情况,先求出点P在每段时t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题意分别列出代数式可得答案;(2)根据相遇时P,Q运动的时间相等,P,Q运动的距离和等于2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3)分0≤t≤5,5<t≤8,8<t≤15三种情况,根据PO=BQ,可得方程,分别解出方程,可得答案.5.阅读填空,并完成问题:“绝对值”一节学习后,数学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了拓展.数学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数轴上,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用P(a)表示数轴上的点P表示有理数a,Q(b)表示数轴上的点Q表示有理数b,那么点P与点Q的距离是多少?”(1)聪明的小明经过思考回答说:这个问题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点P和点Q在原点的两侧,此时点P与点Q的距离是a和b的绝对值的和,即∣a∣+∣b∣.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为∣-3∣+∣-5∣=________;另一种是点P和点Q在原点的同侧,此时点P与点Q的距离的a和b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即∣a∣-∣b∣或∣b∣-∣a∣.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为∣-5∣-∣-3∣=________;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有道理吗?如果没有道理,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如果有道理,请你模仿求出数轴上点M()与N()之间和点C(-2)与D(-7)之间的距离. ________(2)小颖在听了小明的方法后,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小颖说:我们可以不考虑点P和点Q 所在的位置,无论点P与点Q的位置如何,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数a与b的差的绝对值,即∣a-b∣.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就是∣-3-5∣=________;点A(-3)与点B(-5)的距离就是∣(-3)-(-5)∣= ________;你认为小颖的说法有道理吗?如果没有道理,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如果有道理,请你模仿求出数轴上点M()与N()之间和点C(-1.5)与D(-3.5)之间的距离.________【答案】(1)解:8;2;有道理;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为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为(2)解:8;2;有道理;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为点C与点的之间的距离为【解析】【分析】(1)数轴上的点,原点两侧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点到原点绝对值的相加之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正数和负数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如: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2.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正整数正整数整数0 正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有理数有理数0 (0不能忽视)正分数负整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分数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数轴⒈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点 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AB,试计算此时 BC—AB 的值.
(3)在(1)(2)的条件下,点 A、B、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 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 B 和点 C 分别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和 x(x>3)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向右运动,请问:是否存在 x , 使 BC-AB 的值随着时间 t 的变化而不变,若存在求 出 x;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1;1;4 (2)解:BC-AB =(4-1)-(1+1) =3-2 =1. 故此时 BC-AB 的值是 1
(3)解:t 秒时,点 A 对应的数为-1-t,点 B 对应的数为 3t+1,点 C 对应的数为 xt+4. ∴ BC=(xt+4)-(3t+1)=(x-3)t+3,AB=(3t+1)-(-1-t)=4t+2, ∴ BC-AB=(x-3)t+3-(4t+2)=(x-7)t+1, ∴ BC-AB 的值不随着时间 t 的变化而改变时,其值为 7 【解析】【解答】解:(1)∵ b 是最小的正整数, ∴ b=1, ∵ |c-4|+(a+b)2=0, ∴ c-4=0,a+b=0,∴ a=-1,c=4 【分析】(1)根据 b 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 b 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 非负数的和是 0,则每个数是 0,即可求得 a,b,c 的值;(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 求 BC、AB 的值,进一步得到 BC-AB 的值;(3)先求出 BC=4t+3,AB=4t+2,从而得出 BCAB,从而求解.
和。原点同侧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2)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小颖说的也有意义。列出等式代数求值即可。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考点归纳(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考点归纳(含答案)

第2章《有理数》考点归纳知识梳理重难点分类解析考点1相反意义的量【考点解读】中考中对于相反意义的量的考查主要涉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深刻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例1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左运动4m记作()A.-4mB.4mC.8mD.-8m分析:若向右运动4 m记作+4 m,则向左运动4 m记作-4 m.答案:A【规律·技法】解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记住区分相反意义的量;②记住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反馈练习】1.某财务科为保密起见采取新的记账方式,以5万元为1个记数单位,并记100万元为0,少于100万元记为负,多于100万元记为正.例如:95万元记为-1,105万元记为1.依此类推,75万元应记为( )A. -3B. -4C. -5D. -6 点拨:每多5万元记为+1,每少5万元记为-1.2. (2017·苏州期末)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运动5m 记作+5m ,那么向左运 动5m 记作( )A. -5mB.5mC.10mD. -10 m 点拨:若向右为正,则向左为负. 考点2 数轴【考点解读】中考中对于数轴的考查主要涉及数轴的认识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这是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轴这一工具,加强数形结合的训练可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例2 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 P N Q ,若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 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 )A.点MB.点NC.点ND.点Q 分析:因为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所以原点的位置在线段MN 的中点,所以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点P . 答案:C【规律·技法】解答与数轴有关的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记住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②相反数、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③数轴常常与相反数、距离、绝对值结合考查. 【反馈练习】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 b +<B. 0a b -<C. 0ab >D. 0a b -> 点拨:先判断,a b 的正负和大小关系.4. (2017·苏州期末)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b >B. b a <C. 0b a <<D. 0a b +>点拨:先判断,a b的正负和大小关系.考点3绝对值、相反数、倒数【考点解读】中考中对于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考查主要涉及概念的理解,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解题关键.例3(1)(2017·盐城)-2的绝对值是( )A. 2B. -2C. 12D.12-(2)-3的相反数是,-3的绝对值是.(3) 23的倒数是.分析:根据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定义解答.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答案:(1) A (2) 3 3 (3) 3 2【规律·技法】(1)正确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是关健;(2)数a的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①当a是正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②当a是负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3)应熟练掌握倒数的定义,需要注意的是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正数的倒数还是正数,0没有倒数.【反馈练习】5.23-的相反数是( )A.23- B.23C.32- D.32点拨:符号相反、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6.若a与1互为相反数,则1a+等于( )A.-1B. 0C.1D.2点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考点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考点解读】比较有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①绝对值法: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小;②数轴法: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例4 (1) (2017·扬州)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A.-3B.-1C. 0D. 1(2)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 25 X 132-152B. 16 X 172-182C. 9 X 212-132D. 4X312-122分析:(1)比-2小的数是负数,且绝对值大于2,故只有选项A符合.(2) 25X132-152=(5X13)2-152=4 000 ;16X172-182=(4X17)2-182=4 300;9X212-132=(3X21)2-132=3 800;4X312-122=(2X31)2-122=3700.因为4300>4000>3800>3700,所以计算结果最大的式子是16X172-182. 答案:(1) A (2) B【规律·技法】解答有关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以下五种情况:正数与正数、正数与负数、0与正数、0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反馈练习】7. (2017·扬州期末)在-2,0,1,-4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 -4B. 0C. 1D. -2 点拨: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小.8. (2017·泰州期中)在数轴上把下列各数表示出来,并用“<”号连接各数: 2112.5,1,(2),(1),222----+--.点拨:先把需要化简计算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再来画数轴. 考点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考点解读】 解答有关有理数运算的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符号的判断;(2)运算顺序的选择;(3)运算律的使用.有理数的运算在中考中一般不单独命题,常常与以后学习的实数结合命题考查.例5 (1)计算: 42201721(3)2(1)-÷---⨯-;(2)计算: 1133()33-⨯÷⨯-; (3)若2a ba b a+*=,则(42)(1)**-= . 分析:(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先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3)根据新定义计算. 4224224+⨯*==,22(1)(42)(1)2(1)02+⨯-**-=*-==. 解答:(1) 42201721(3)2(1)1682220-÷---⨯-=-÷+=-+=. (2) 111111()33()3()333339-⨯÷⨯-=-⨯⨯⨯-=. (3) 0【规律·技法】有理数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 【反馈练习】9. (2017·徐州期末)计算: 2018142(3)-+-+⨯-.点拨: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 10.计算: 517()(24)8612--+⨯-.点拨: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考点6 科学记数法【考点解读】 解答有关科学记数法的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对于大于10的数,在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10na ⨯中,110a ≤<,n 为正整数;②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指数的关系;③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例6 据报道,2015年全国普通高考报考人数约为9 420 000人,数据9 42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42 X 10n ,则n 的值是( )A. 4B. 5C. 6D. 7 分析:对于大于10的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a ⨯,其中110a ≤<,n 为正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确定10na ⨯(110a ≤<,n 为整数)中n 的值时,由于9 420 000是七位数,所以可以确定n =7-1=6. 答案:C【规律·技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时,确定a 与n 的值是关健.其中110a ≤<,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反馈练习】11. (2017·庐州)“五一”期间,某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567 000人次,将567 000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为( )A. 567 X 103B. 56.7 X 104C. 5.67 X 105D. 0.567 X 106 点拨: 110a ≤<.12. (2017·宁波)2017年2月13日,宁波舟山港45万吨原油码头首次挂靠全球最大油轮— “泰欧”轮,其中45万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0.45 X 106吨B. 4.5 X 105吨C. 45 X 104吨D. 4.5 X 1 04吨 点拨:单位要统一,万吨化为吨. 易错题辨析例1 给出下列各数: ①0.363 663 666 3…(每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6);②2.121 121 112;③355113;④3π-.其中为无理数的是 .(填序号) 错误解答:①③④ 错因分析:把355113化成小数后,误以为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实是循环小数. 正确解答:①④易错辨析:识别无理数时,要抓住其“无限不循环”的定义.本题若忽视无理数是无限小数,就会误认为有限小数2.121 121 112是无理数;若在把分数355113化成小数时,除了几位后,没有继续除下去,会错误的判断它不是循环小数,错误地认为它是无理数.实质上,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 易错点2 忽视分类讨论例2 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3,那么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它与132-相比较,大小关系如何? 错误解答: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不的数是-3+5=2,它与132-的大小关系为1322-<. 错因分析:考虑问题不全面.正确解答:如图,在数轴上,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B C 两个.由点,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它们所表示的数分别为-8,2.在数轴上找到表示132-的点,观察点,B C 与表示132-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容易发现它们与13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13132,822>--<-. 易错辨析:一般地,在数轴上与某点相距一定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分别位于该点的左、右两侧,不要遗漏.易错点3 乘法的分配律对除法不适用例3 计算:11(15)()53-÷- 错误解答:原式=11(15)(15)75453053-÷--÷=-+=-.错因分析:除法没有分配律. 正确解答:原式=215225(15)()(15)()1522-÷-=-⨯-=. 易错辨析:有的同学会错误地认为除法也有分配律,其实除法没有分配律.易错点4 幂的底数识别不清例4 计算:(1) 4(2)-= , 42-= ; (2) 32()3= , 323= .错误解答:(1)-16 -16 (2)827 827错因分析:负数的偶次幂的运算结果是正数,计算分数的幂时,注意分子、分母应分别乘方.在323中,注意是2的3次方,而不是23的3次方.(1) 4(2)-表示4个-2相乘,即它是底数为-2,指数为4的幂,所以4(2)-=16;42-表示42的相反数,即-2不是底数,所以42-=-16.(2)因为32()3表示3个23相乘,即它是底数为23,指数为3的幂,所以322228()333327=⨯⨯=.因为323表示3个2相乘的积与3的商,所以23不是底数,所以322228333⨯⨯==. 正确解答:(1) 16 -16 (2)827 83易错辨析:在进行幂的运算时,首先要区分底数和指数,然后根据幂的意义计算,得出正确结果.易错点5 混合运算顺序不清例5 计算: 23272(2)()83-÷⨯-. 错误解答:原式=2784()4(1)4827÷⨯-=÷-=-. 错因分析:易知328()327-=-,勿将“278”与“827-”结合运算,导致出错.实际上,本题中只有乘、除运算,故应从左往右按步计算. 正确解答:原式=278882564()4()8272727729÷⨯-=⨯⨯-=-. 易错辨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遵循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反馈练习】1. (2016·宜昌)给出下列各数:1.414,1.732 050 8…,13-,0,其中为无理数的是( ) A. 1.414 B. 1.732 050 8… C . 13- D. 0 点拨:无理数即为无限不循环小数.2.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与原点的距离为2,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则满足条件的 点B 所表示的数为 . 点拨:注意分类讨论.3.计算:(1) 23(2)(1)4-⨯-; (2) 22439-÷;(3) 2225(3)[()](6)439-⨯-+---÷; (4) 2017231(1)[2(1)(3)]6--⨯⨯---;点拨:注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计算: 12112()()3031065-÷-+-. 解法一:原式=12111112()()()()3033010306305-÷--÷+-÷-÷-=1111203512-+-+=16.解法二:原式=12112()[()()]3036105-÷+-+=151()()3062-÷-=1330-⨯ 110-.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1121()()3106530-+-÷- =2112()(30)31065-+-⨯- =203512-+-+ =10-.综上所述,原式=110-(1)上述三种解法得出的结果不同,肯定有错误的解法,解法 是错误的; (2)在正确的解法中,解法 最简便; (3)利用最简便的解法计算: 11322()()4261437-÷-+-.点拨:可以转化为先求原式的倒数. 探究与应用探究1 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例1 计算:(1) 86[47(18.751)2]0.461525--÷⨯÷; (2) 32017201723(0.2)(50)(1)()35-⨯-+-⨯-. 点拨:按照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原式=31556100[47(181)]482546--⨯⨯⨯=751556100[47()]482546--⨯⨯=13556100(47)82546-⨯⨯=4610020546⨯=(2)原式=20172017153()(50)()()12535-⨯-+-⨯-=2017253[()()]535+-⨯-=27155+=.规律·提示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在正常运算较繁琐时,要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正确而简洁的解法(如运算律的运用等).对于复杂运算,更要保持不急不躁的态度,切不可跳步,欲速则不达. 【举一反三】 1.计算:(1) 222353()34()8()3532-⨯-÷-⨯+⨯-;(2) 321116(0.5)[2(3)]0.52338---÷⨯-----.探究2 错位相减法巧算例2 求23201712222S =++++⋅⋅⋅+的值.点拨:观察和式,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它前面一个数的2倍.为此,在和式两边同乘一个常数2后,再与原和式两边分别相减(这里的相减是错位相减),可使计算简便. 解答:因为23201712222S =++++⋅⋅⋅+①, 所以2342018222222S =++++⋅⋅⋅+②,所以②-①,得201821S =-.规律·提示:当一和式乘一个恰当的常数后,得到的新和式与原和式中绝大部分数相同时,应用错位相减法可以简化计算. 【举一反三】2.求23201613333++++⋅⋅⋅+的值.例3 求232017111112222S =++++⋅⋅⋅+的值. 点拨:观察和式,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它前面一个数的12.那么类似例2,在和式两边同乘一个常数12后,再与原和式两边分别相减(这里的相减是错位相减),可使计算简便. 解答:因为232017111112222S =++++⋅⋅⋅+①,所以2342018111111222222S =++++⋅⋅⋅+②.①-②,得201811122S =-,所以2017122S =-.规律·提示应用错位相减法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常数. 【举一反三】 3.计算: 11112481024+++⋅⋅⋅+.探究3 拆项分解法巧算例4 计算: 111112123123100+++⋅⋅⋅+++++++⋅⋅⋅+. 点拨:因为(1)1232n n n ++++⋅⋅⋅+=,所以11222(1)123(1)12n n n n n n n ===-++++⋅⋅⋅+++,所以 111112123123100+++⋅⋅⋅+++++++⋅⋅⋅+可转化为 222222123341001001+-+-+⋅⋅⋅+-+.进一步通过加法的结合律计算,得22121001+-+,至此问题解决. 解答:原式=22222229912123341001001101101+-+-+⋅⋅⋅+-=-=+. 规律·提示(1)12342n n n +++++⋅⋅⋅+=. 这是初中数学计算中的一条重要公式. 再进一步拆分,得1111111,()(1)1()n n n n n n m m n n m=-=-++++.也可以类推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数的积的拆项. 【举一反三】 4.求111113355720152017+++⋅⋅⋅+⨯⨯⨯⨯的值.探究4 整体换元法巧算例5 计算: 7737121738(172711)(1385)271739172739+-÷+-. 点拨: 73472437761716,2726,1110272717173939===,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3个数分别是第2个括号内3个数的2倍.解答:令1217381385172739A =+-. 因为77373424761727111626102271739271739A +-=+-=, 所以原式=22A A ÷=. 规律·提示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换元法是常用的解题方法,它能化复杂为简单,明确题目的结构特征,丰富解题思路.【举一反三】5.已知33331231514400+++⋅⋅⋅+=,求333324630+++⋅⋅⋅+的值.探究5 配对、分组巧算例6 计算:11212312341235859()()()()23344455556060606060++++++++++⋅⋅⋅++++⋅⋅⋅++. 点拨:观察每个括号内式子的特点,依特征求解;也可用一个符号表示所求的式子,将式子进行整体变形,寻找内在关系,简化运算.解答:解法一:原式=(0.529.5)590.51 1.5229.58852+⨯++++⋅⋅⋅+==. 解法二:原式=0.51 1.5229.5++++⋅⋅⋅+=(0.51 1.5229.5)(1229)++++⋅⋅⋅++++⋅⋅⋅+ (0.529.5)30(129)2988522+⨯+⨯=+= 解法三:设原式之和为S ,对每个括号内的各项都交换位置再相加,显然其和不变, 即121321432159585721()()()()23344455556060606060S =++++++++++⋅⋅⋅++++⋅⋅⋅++. 将原序和倒序相加,其相应两项之和为1,则有 (159)59212345930592S +⨯=++++⋅⋅⋅+==⨯, 所以1559885S =⨯=.规律·提示计算时需要观察规律,本例三种解法分别从三个角度着眼:解法一是配成59个“对子”;解法二是分组计算; 解法三是倒序与正序的综合运用.上述三种解法在计算中的运用都十分广泛.【举一反三】6.计算:(1234)(5678)(9101112)(2013201420152016)+--++--++--+⋅⋅⋅++--.参考答知识梳理负数 分数 不循环 正方向 单位长度 距离 本身 相反数0 绝对值1 异号 相反数 正 负 不等于0 倒数 相同 幂 正整数重难点分类解析【反馈练习】1.C2.A3.B4.C5.B6.B7.A8. 2112 2.5(1)1(2)22-<--<+-<<--9.原式=―310.原式=511.C 12.B易错题辨析1.B2. 3或1或―1或―33. (1) 原式=1;(2) 原式=38-;(3) 原式=―20;(4) 原式= 356-;4.(1)一 (2) 三(3)原式=114-探究与应用【举一反三】1.(1) 原式=7279;(2) 原式=―3.895.2.23201613333++++⋅⋅⋅+= 201713-12(). 3.11112481024+++⋅⋅⋅+= 102310244.111113355720152017+++⋅⋅⋅+⨯⨯⨯⨯= 10082017. 5. 333324630+++⋅⋅⋅+=115200.6. 原式=―2016。

最新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在数轴上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且 .(1)那么 ________, ________:(2)点以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秒后点以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当点到达点处立刻返回,与点在数轴的某点处相遇,求这个点对应的数;(3)如果、两点以(2)中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从图上的位置出发也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且始终保持,当点运动到时,点对应的数是多少?【答案】(1)-6;-8(2)解:由(1)可知:,,,,点运动到点所花的时间为,设运动的时间为秒,则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 .当、两点相遇时,,,∴ .答:这个点对应的数为;(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①当,;②当,,不符合实际情况,∴∴答:点对应的数为【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解得,则;【分析】(1)由a、d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d=a+8,代入已知的等式可求得a的值,再根据数轴可确定原点的位置;(2)根据相遇问题可求得相遇时间,然后结合题意可求解;(3)根据AB=AC列方程,解含绝对值的方程可求解.2.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答案】(1)4;7(2)1;2(3)﹣13;9(4)解: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 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m+n﹣p,A、B两点间的距离为|n﹣p|.【解析】【解答】解:(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4,A、B两点间的距离是7;(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A、B两点间的距离为2;(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3,A、B两点间的距离是9;【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2)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3)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4)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3.如图,AB=12cm,点C在线段AB上,AC=3BC,动点P从点A出发,以4c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之后立即返回,以4cm/s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之后立即返回,以1cm/s的速度向左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第二次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1)AC=________cm,BC=________cm;(2)当t=________秒时,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当t=________秒时,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3)当t为何值时,AP=PQ?【答案】(1)9;3(2)3;(3)解: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当AP=PQ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之前,可得:2×4t=9+t,解得t= ;②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后,P、Q由点B向点A运动过程中,可得:2×[12-(4t-12)]=12-(t-3),解得t= ;③当点P运动到点A,继续由点A向点B运动,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之前,可得:2×(4t-24)=12-(t-3),解得t=7.故当t为秒、秒或7秒时,AP=PQ.【解析】【解答】(1)∵AB=12cm,AC=3BC∴AC= AB=9,BC=12-9=3.故答案为:9;3.(2)设运动时间为t,则AP=4t,CQ=t,由题意,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于点B,则有4t-t=9,解得t=3;当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时有:4t+t=12+3+24,解得t= .故当t=3秒时,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当t= 秒时,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故答案为:3;.【分析】(1)由题目中AB=12cm,点C在线段AB上,AB=3BC,可直接求得;(2)根据运动过程,两点重合时他们走过距离之间的关系列方程即可求得;(3)满足AP=PQ,则2AP=A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正确的位置存在三处,依次分析列出方程即可求得.4.数轴上从左到右有A,B,C三个点,点C对应的数是10,AB=BC=20.(1)点A对应的数是________,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_.(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①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__,点Q对应的数是________;②当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答案】(1)﹣30;﹣10(2)4t﹣30,t﹣10;t的值为4或【解析】【解答】解:(1)∵AB=BC=20,点C对应的数是10,点A在点B左侧,点B 在点C左侧,∴点B对应的数为10﹣20=﹣10,点A对应的数为﹣10﹣20=﹣30.故答案为:﹣30;﹣10.(2)①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对应的数是4t﹣30,点Q对应的数是t﹣10.故答案为:4t﹣30;t﹣10.②依题意,得:|t﹣10﹣(4t﹣30)|=8,∴20﹣3t=8或3t﹣20=8,解得:t=4或t=.∴t的值为4或.【分析】(1)由AB,BC的长度结合点C对应的数及点A,B,C的位置关系,可得出点A,B对应的数;(2)①由点P,Q的出发点、运动方向及速度,可得出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Q对应的数;②由①结合PQ=8,可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5.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数a,b.其中a<0,b>0.(1)当a=﹣2,b=6时,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直接填结果)(2)若该数轴上另有一点M对应着数m.①当m=2,b>2,且AM=2BM时,求代数式a+2b+20的值;②当a=﹣2,且AM=3BM时,小安演算发现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老师点评:你的演算发现还不完整!请通过演算解释:为什么“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答案】(1)2(2)解:①当m=2,b>2时,点M在点A,B之间,∵AM=2BM,∴m﹣a=2(b﹣m),∴2﹣a=2(b﹣2),∴a+2b=6,∴a+2b+20=6+20=26;②小安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故老师点评“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当点M在点A,B之间时,a=﹣2,∵AM=3BM,∴m+2=3(b﹣m),∴m+2=3b﹣3m,∴3b﹣4m=2,∴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当点M在点B右侧时,∵AM=3BM,∴m+2=3(m﹣b),∴m+2=3m﹣3b,∴2m﹣3b=2,∴代数式2m﹣3b也是一个定值.【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出,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2.【分析】(1)首先根据数轴的性质,即可得出中点对应的数值;(2)①首先判定点M 在点A,B之间,然后根据等式列出关系式,即可得解;②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点M在点A,B之间和点M在点B右侧时,通过列出等式,即可判定.6.已知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一只小虫甲从点A出发,沿着数轴由A向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爬行,到B点运动停止;另一只小虫乙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由B向A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爬行,到A点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1)若小虫乙到达A点后在数轴上继续作如下运动:第1次向左爬行2个单位,第2次向右爬行4个单位,第3次向左爬行6个单位,第4次向右爬行8个单位,,依此规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爬行后,所停点对应的数:(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甲、乙的距离S;(3)当甲、乙相距40个单位长度时,求运动时间t;(4)若点Q是线段BA延长线上一点,QB的中点为M,QA的三等分点为N,当点Q运动时,探究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第10次爬行所对应的数为(2)解:当甲、乙相遇时,秒时,甲、乙相遇;当甲到达B点是,秒;当乙到达A点时,秒;①当时,甲、乙距离;②当时,甲、乙距离;③当时,乙到达A点,此时甲、乙距离 .(3)解: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综上,运动时间t为,或20.(4)解:设点Q对应的数是a,则M表示的数是,①当N为靠近Q点三等分点时,N表示的数是,,故当N为靠近Q点三等分点时,是定值,定值为20;②当N为靠近A点三等分点时,N表示的数是,,故当N为靠近A点三等分点时,不是定值.【解析】【分析】(1)向左爬行用减法,向右爬行用加法,列出式子求出结果即可;(2)分三种情况,相遇前、相遇后和乙到达A点后,分别在数轴上找出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即可;(3)借助第二问的结论,令求出t的值即可;(4)设点Q表示的数为a,用a的代数式表示出M和N表示的数,进而用t的式子表示出BN和QM的长,求出的值,如果结果中不含有a,则式子为定值;反之则不是定值.7.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1)如果点B,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图中点A、点D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当点B为原点时,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点M到点A的距离是点M到点D 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M所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点A、点C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0.5个单位长度同时向右运动,同时点P从原点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答案】(1)-4;2(2)解:存在,如图:当点M在A,D之间时,设M表示的数为x,则x﹣(﹣2)=2(4﹣x)解得:x=2,当点M在A,D右侧时,则x﹣(﹣2)=2(x﹣4),解得:x=10,所以点M 所表示的数为2或10(3)解:设当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运动时间为t,A点运动到:﹣2+2t,C点运动到:3+0.5t,①﹣2+2t﹣(3+0.5t)=3,解得:t=6,所以P点对应运动的单位长度为:3×6=18,所以点P表示的数为﹣18.②3+0.5t﹣(﹣2+2t)=3,解得:t= ,所以P点对应运动的单位长度为:3× =4,所以点P表示的数为﹣4.答:点P表示的数为﹣18或﹣4.【解析】【解答】解:(1)∵点B,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点B为﹣2,D为2,∴点A为﹣4,故答案为:﹣4,2;【分析】(1)由数轴上表示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得出BD的中点就是原点,进而即可得出点A,C所表示的数;(2)存在,如图:分类讨论:当点M在A,D之间时,设M表示的数为x ,则AM=x-(-2),DM=4-x,根据AM=2DM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M在A,D右侧时,AM=x-(-2),DM=x-4,根据AM=2DM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设当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运动时间为t,A点运动到:﹣2+2t,C点运动到:3+0.5t,① 追击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3+0.5t﹣(﹣2+2t)=3 求解算出t的值,进而根据即可算出点P所表示的数;② 追击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2+2t﹣(3+0.5t)=3求解算出t的值,进而根据即可算出点P所表示的数,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2020秋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 单元测试(基础)及答案

2020秋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 单元测试(基础)及答案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基础)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如果温度上升记作那么温度下降记作()A. B. C. D.2.四个数,0,5,2.6 ,其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 B. 0 C. 5 D. 2.63.在﹣1,0,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 ﹣1B. 0C. 1D. ﹣4.|-2020|=( )A. -2020B. 2020C.D. -5.实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这四个数中,相反数是正数的为()A. aB. bC. cD. d6.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有如下四个结论:① ;② ;③ ;④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7.(-2)2018+(-2)2019结果为( )A. -2B. 0C. -22018D. 以上都不对8.原子钟是以原子的规则振动为基础的各种守时装置的统称,其中氢脉泽钟的精度达到了1 700 000年误差不超过1秒,数据1 7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7×105B. 1.7×106C. 0.17×107D. 1.7×1079.若、互为相反数,和互为倒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的值是()A. 0B.C. 或0D. 210.若(a﹣2)2+|b﹣3|=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6B. 7C. 8D. 7或8二、填空题(共8题;共11分)11.在-4,0,π,1.010010001,-,这6个数中,无理数有________个.12.-1 的相反数是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倒数是________.13.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3.5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_______.14.已知如下各数:4,,0,-4,2.5,-1,解答下列各题(1)用“>”号把这些数连接起来________(2)这些数的绝对值的和是________15.定义新运算“ ”,规定,则________.16.若x、y互为倒数,则(-xy) 2018=________;17.已知,,且,则的值等于________.1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8题;共84分)19.计算:(1)﹣20+(﹣14)﹣(﹣18)﹣13(2)4﹣8×(﹣)3(3)(4)20.把下列各数序号分别填在表示它所在的集合里:①﹣5,②﹣,③2.004×102,④﹣(﹣4),⑤ ,⑥﹣|﹣13|,⑦﹣0.36,⑧0,⑨6.2,⑩(1)正数集合{ …};(2)负数集合{ …};(3)整数集合{ …};(4)分数集合{ …}.21.把下列5个数:,,,1,(1)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用“<”将这5个数连接起来.22.已知(x -5)2与│2y-1│互为相反数,试求x-2y的值23.若|x|=7,y2=9,且x>y,求x+y值24.在抗险救灾中,消防官兵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约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的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4,﹣9,+8,﹣7,+13,﹣6,+10,﹣5.(1)救灾过程中,B地离出发点A有多远?B地在A地什么方向?(2)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升,求途中还需补充多少升油?25.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代数式:的值.26.在学习绝对值后,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而|5|=|5﹣0|,即|5﹣0|表示5、0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有:|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A、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请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P、Q两点的距离为3,点P表示的数是2,则点Q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点A、B、C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x、﹣3、1,那么A到B的距离与A到C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________(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满足|x﹣3|+|x+2|=7的x的值为________.(3)试求|x﹣1|+|x﹣2|+|x﹣3|+…+|x﹣100|的最小值.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D二、填空题11.【答案】112.【答案】1 ;1 ;13.【答案】014.【答案】(1)4>2.5>0>-1>>-4(2)1315.【答案】1216.【答案】117.【答案】-4或-1018.【答案】-2b三、解答题19.【答案】(1)解:原式=-20-14+18-13=-29(2)解:原式=4-8× =5(3)解:原式=(--+ )×36=-×36-×36+ ×36=-27-20+21=-26 (4)解:原式= ÷ -= × -= -=-20.【答案】(1)正整数集合(2)负数集合(3)整数集合(4)分数集合21.【答案】(1)(2)-4<-2.5<1<<+522.【答案】解:由题意得∵,∴,解得,∴23.【答案】解:∵,∴∵,∴又∵∴当时,均符合题意,或当时,不符合题意,舍去.故答案为10或4.24.【答案】(1)解:依题意得+14+(﹣9)+8+(﹣7)+13+(﹣6)+10+(﹣5)=14+8+13+10﹣9﹣7﹣6﹣5=18(千米).故B地离出发点A有18千米远,B地在A地东方(2)解:∵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升,∴0.5×(14+9+8+7+13+6+10+5)﹣29=7.25.【答案】解:由图得:b<a<0<c.原式=﹣a+a+b+c﹣a+c﹣b=2c﹣a.26.【答案】(1)1;﹣1或5(2);﹣3或4(3)解:|x﹣1|+|x﹣2|+|x﹣3|+…+|x﹣100|=(|x﹣1|+|x﹣100|)+(|x﹣2|+|x﹣99|)+…+(|x﹣50|+|x﹣5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发展运算能力;了解无理数的概念,会判断无理数.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3.体会转化、归纳等思想;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发展数感.【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与无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要点诠释:(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有理数“0”的作用:作用举例表示数的性质0是自然数、是有理数表示没有3个苹果用+3表示,没有苹果用0表示表示某种状态0C表示冰点表示正数与负数的界点0非正非负,是一个中性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要点诠释:(1)无理数的特征: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不循环,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2)目前常见的无理数有两种形式:①含π类.②看似循环而实质不循环的数,如:1.313113111……(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渐增加).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要点诠释:(1)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数,如π.(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对应的数大.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要点诠释:(1)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2)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即可.(3)多重符号的化简:数字前面“-”号的个数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5.绝对值:(1)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数a的绝对值记作a.(2)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要点二、有理数的运算1 .法则:(1)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b=a·1b(b≠0) .(5)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要点诠释:“奇负偶正”口诀的应用:(1)多重负号的化简,这里奇偶指的是“-”号的个数,例如:-[-(-3)]=-3,-[+(-3)]=3.(2)有理数乘法,当多个非零因数相乘时,这里奇偶指的是负因数的个数,正负指结果中积的符号,例如:(-3)×(-2)×(-6)=-36,而(-3)×(-2)×6=36.(3)有理数乘方,这里奇偶指的是指数,当底数为负数时,指数为奇数,则幂为负;指数为偶数,则幂为正,例如: 2(3)9-=, 3(3)27-=-. 2.运算律:(1)交换律: ①加法交换律:a+b=b+a ; ②乘法交换律:ab=ba ;(2)结合律: ①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乘法结合律:(ab )c=a(bc)(3)分配律:a(b+c)=ab+ac要点三、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有:(1)数轴比较法;(2)法则比较法: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作差比较法.(4)作商比较法;(5)倒数比较法.要点四、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a ⨯的形式(其中110a ≤<,n 是正整数),此种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例如:200 000=5210⨯.【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相关概念1.若一个有理数的:(1)相反数;(2)倒数;(3)绝对值;(4)平方;(5)立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分别为(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答案】(1)0; (2)1和-1;(3)正数和0;(4)1和0;(5)-1、0和1【解析】根据定义,把符合条件的有理数写全.【总结升华】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倒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举一反三:【有理数专题复习 357133 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变式】(1)321-的倒数是 ;321-的相反数是 ;321-的绝对值是 ; -(-8)的相反数是 ;21-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 (2)某种食用油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涨落,规定上涨记为正,则-5.8元的意义是 _ ;如果这种油的原价是76元,那么现在的卖价是 .(3) 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全长30km ,单程运行时间约为8min,那么磁悬浮列车的平均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m /min .(4) 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323b a cd ____ . (5)下列各数:2π,0, 0.23,227,0.3000333…,中无理数个数为 个. 【答案】(1)35-; 213; 213;-8;2 (2)降价5.8元,70.2 元;(3)33.7510⨯;(4)3;(5)2.2.(2015春•射洪县月考)如果|x+3|+|y ﹣4|=0,求x+2y 的值.【思路点拨】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代数式化简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x+3|+|y ﹣4|=0,∴x+3=0,y ﹣y=0,解得,x=﹣3,y=4,x+2y=﹣3+4×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和非负数的性质,掌握有限个非负数的和为零,那么每一个加数也必为零是解题的关键.3.在下列两数之间填上适当的不等号:20052006________20062007. 【思路点拨】根据“a-b >0,a-b =0,a-b <0分别得到a >b ,a =b ,a <b ”来比较两数的大小.【答案】 <【解析】法一:作差法由于20052006200520072006200610200620072006200720062007⨯-⨯-==-<⨯⨯,所以2005200620062007< 法二:倒数比较法:因为2006112007112005200520062006=+>+= 所以2005200620062007< 【总结升华】比较大小常用的有五种方法,要根据数的特征选择使用. 举一反三:【变式】比较大小:(1)199-________0.001; (2)23-________-0.68 【答案】(1)< (2)>类型二、有理数的运算4.(2016•厦门)计算:.【思路点拨】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答案与解析】解:原式=10+8×﹣2×5=10+2﹣10=2.【总结升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首先弄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各种运算法则计算,有时可以利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举一反三:【变式】计算:(1)11(2)(2)22-⨯÷⨯- (2)()20064261031-+--⨯- 【答案】(1)111(2)(2)(1)(2)(1)2(2)4222-⨯÷⨯-=-÷⨯-=-⨯⨯-= (2)()20064261031-+--⨯-=-16+4-3×1 =-15类型三、数学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5.(1)数形结合思想:有理数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 ,-a ,1的大小关系.A .-a <a <1B .1<-a <aC .1<-a <aD .a <1<-a(2)分类讨论思想:已知|x|=5,|y|=3.求x-y 的值.(3)转化思想:计算:3135()147⎛⎫-÷- ⎪⎝⎭ 【答案与解析】(1)将-a 在数轴上标出,如图所示,得到a <1<-a ,所以大小关系为:a <1<-a . 所以正确选项为:D .(2)因为| x|=5,所以x 为-5或5因为|y|=3,所以y 为3或-3.当x =5,y =3时,x-y =5-3=2当x =5,y =-3时,x-y =5-(-3)=8当x =-5,y =3时,x-y =-5-3=-8当x =-5,y =-3时,x-y =-5-(-3)=-2故(x-y )的值为±2或±8(3)原式=33135(7)357724614142⎛⎫--⨯-=⨯+⨯= ⎪⎝⎭【总结升华】在解题中合理利用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数形结合——“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分类讨论中注意分类的两条原则:分类标准要统一,而且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转化思想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举一反三:【变式】(2015•宁德)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a+b<0 B.a﹣b<0 C.a•b>0 D.>0【答案】B.类型四、规律探索6.将1,12-,13,14-,15,16-,…,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请你写出第20行从左至右第10个数是________.【思路点拨】通过观察题目所给的图形、表格或一段语言叙述,然后归纳总结,寻找规律.【答案】1 200 -【解析】认真观察可知,第1行有1个数,第2行有2个数,第3行有3个数,……,所以第20行有20个数,从第1行到第20行共有1+2+3+…+20=210个数,所以第20行最后一个数的绝对值应是1210;又由表中可知,凡是分母是偶数的分数是负数,故第20行最后一个数是1210-,以此类推向前10个,则得到第20行第10个数是1 200 -.【总结升华】特例助思,探究规律,这类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来总结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示出来.。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专题练习(word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个长度单位;(3)当点A表示的数是-3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表示的数;(4)若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请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4(2)6(3)解:当点A为-3时,点P表示的数是-3+2t;(4)解: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PB,即2t=2(8−2t),解得,t=,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PB,即2t=2(2t−8),解得,t=8,∴当t=或8秒时,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2倍.【解析】【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则|a|+|b|=8,又|a|=|b|,∴|a|=4,∴a=−4,则点A表示的数是−4;( 2 )∵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两点间的距离是8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由点A表示的数结合AP的长度,即可得出点P表示的数;(4)分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t,BP=(8-2t),根据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t,BP=(2t-8),根据 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5,点B表示1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________秒时,P、Q两点相遇,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P对应的数.【答案】(1)5;0(2)解:若P、Q两点相遇前距离为3,则有t+2t+3=10-(-5),解得:t=4,此时P点对应的数为:-5+t=-5+4=-1;若P、Q两点相遇后距离为3,则有t+2t-3=10-(-5),解得:t=6,此时P点对应的数为:-5+t=-5+6=1;综上可知,当t为4或6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此时点P对应的数分别为-1或1.【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5+t,Q点表示的数为10-2t;若P,Q两点相遇,则有-5+t=10-2t,解得:t=5,-5+t=-5+5=0,即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故答案为5;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分析】(1)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5+t,Q点表示的数为10-2t,若P、Q相遇,则P、Q两点表示的数相等,由此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2)分相遇前相距3个单位长度与相遇后相距3个单位长度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3.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表示数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一步地,如果数轴上两个点A、B,分别对应数a,b,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如图,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1)求a,b的值;(2)求线段AB的长;(3)如图①,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是方程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若存在,求出点M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②,若N点是B点右侧一点,NA的中点为Q,P为N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B点,当N在B的右侧运动时,请直接判断的值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如果不变请直接写出其值,如果是变化的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且,解得,,;(2)解:(3)解:存在.设M点对应的数为m,解方程,得,点C对应的数为,,,即,①当时,有,解得,;②当时,有,此方程无解;③当时,有,解得, .综上,M点对应的数为:或4.(4)解:设点N对应的数为n,则,,若N点是B点右侧一点,NA的中点为Q,P为N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B点,,,,点Q对应的数为:,点P对应的数为:,,①当时,,此时的值随N点的运动而变化;②当时,,此时的值随N点的运动而不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若非负数和等于0,则非负数均为0”列出方程进行解答便可;(2)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便可;(3)根据已知线段的关系式,列出绝对值方程进行解答便可;(4)用N点表示的数n,列出关于n的代数式进行讨论解答便可.4.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1)填空: ________ , ________ .(2)若点 P到点 A、点 B 的距离相等,求点 P 对应的数.(3)现在点 A、点 B分别以 2 个单位长度/秒和 0.5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 P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向左运动.当点 A与点 B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 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答案】(1)-1;3(2)解:依题可得:PA=|x+1|,PB=|3-x|,∵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A=PB,即|x+1|=|3-x|,解得:x=1,∴点P对应的数为1.(3)解:∵点A、点B 速度分别以 2 个单位长度/秒、 0.5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A点对应的数为2t-1,点B对应的数为3+0.5t,①当点A在点B左边时,∵AB=2,∴(3+0.5t)-(2t-1)=2,解得:t=,∵点P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向左运动,∴×3=4,∴P点对应的数为:-4.②当点A在点B右边时,∵AB=2,∴(2t-1)-(3+0.5t)=2,解得:t=4,∵点P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原点向左运动,∴4×3=12,∴P点对应的数为:-12.【解析】【解答】解:(1)∵(a+1)2+|b-3|=0,∴,解得:.故答案为:-2;3.【分析】(1)根据平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意可得PA=|x+1|,PB=|3-x|,再由PA=PB得|x+1|=|3-x|,解之即可得出点P对应的数.(3)根据题意可得A点对应的数为2t-1,点B对应的数为3+0.5t,分情况讨论:①当点A 在点B左边时,②当点A在点B右边时,由AB=2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得出t值,再由P 点的速度得出点P对应的数.5.点P,Q在数轴上分别表示的数分别为p,q,我们把p,q之差的绝对值叫做点P,Q之间的距离,即.如图,在数轴上,点A,B,O,C,D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请探索下列问题:(1)计算 ________,它表示哪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________(2)点M为数轴上一点,它所表示的数为x,用含x的式子表示PB=________;当PB=2时,x=________;当x=________时,|x+4|+|x-1|+|x-3|的值最小.(3)|x-1|+|x-2|+|x-3|+…+|x-2018|+|x-2019|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1)5;A与C(2)x+2;-4或0;1(3)1019090【解析】【解答】解:(1)|1−(−4)|=|1+4|=|5|=5,|1−(−4)|表示点A与C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5,点A与C;(2)∵点P为数轴上一点,它所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2,∴PB=|x−(−2)|=|x+2|,当PB=2时,|x+2|=2,得x=0或x=−4,当x≤−4时,|x+4|+|x−1|+|x−3|=−x−4+1−x+3−x=−x≥4;当−4<x<1时,|x+4|+|x−1|+|x−3|=x+4+1−x+3−x=8−x,当1≤x≤3时,|x+4|+|x−1|+|x−3|=x+4+x−1+3−x=6+x,当x>3时,|x+4|+|x−1|+|x−3|=x+4+x−1+x−3=3x>9,∴当x=1时,|x+4|+|x−1|+|x−3|有最小值;故答案为:|x+2|;−4或0;1(3)|x−1|+|x−2019|≥|1−2019|=2018,当且仅当1≤x≤2019时,|x−1|+|x−2019|=2018,当且仅当2≤x≤2018时,|x−2|+|x−2018|≥|2−2018|=2016,…同理,当且仅当1009≤x≤1011时,|x−1009|+|x−1011|≥|1009−1011|=2,|x−1010|≥0,当x=1010时,|x−1010|=0,∴|x−1|+|x−2|+|x−3|+…+|x−2018|+|x−2019|≥0+2+4+…+2018=1019090,∴|x−1|+|x−2|+|x−3|+…+|x−2018|+|x−2019|的最小值为1019090;故答案为1019090.【分析】(1)由所给信息,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可求;(2)由绝对值的性质,分段去掉绝对值符号,在不同的x范围内确定|x+4|+|x−1|+|x−3|的最小值;(3)由所给式子的对称性,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将所求绝对值式子转化为求0+2+4+…+2018的和.6.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c满足,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1)求a,b,c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点A,B,C;(2)若动点P从C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几秒后,点P到达B点?(3)在数轴上找一点M,使点M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3,请直接写出所有点M对应的数.(不必说明理由)【答案】(1)解:∵a是最大的负整数,∴a=-1,∵|b-3|+(c+4)2=0,∴b-3=0,c+4=0,∴b=3,c=-4.表示在数轴上为:(2)解:BC=3-(-4)=7,则运动时间为秒(3)解:设点M表示的数为x,使P到A、B、C的距离和等于13,①当M在点B的右侧,x-(-4)+x-(-1)+x-3=13.解得x= ,即M对应的数是 .②当M在C点左侧,(-4)-x+(-1)-x+3-x=13.解得x=-5,即M对应的数是-5.综上所述,点M表示的数是或-5【解析】【分析】(1)根据最大的负整数是1,可得到a的值,再利用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求出b,c的值,然后根据a,b,c的值在数轴上标出A、B、C的位置。

苏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1讲有理数(解析+解析)

苏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1讲有理数(解析+解析)

苏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1讲有理数(解析+解析)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正数、负数1、正数:像1、2.5、如此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具有专门意义的数字,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际意义。

概念剖析:①、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正数或负数,不能用数的前面加不加“+”“-”去判定,要严格按照“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0小的数叫做负数”去识别。

②、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③、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④、常常有温差、时差、高度差(海拔差)等等差之说,其算法为高温减低温等等;知识点二: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如下:(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概念剖析:①、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也确实是说假如一个数是有理数,则它就一定能够化成整数或分数;②、正有理数和0又称为非负有理数,负有理数和0又称为非正有理数③、整数和分数都能够化成小数部分为0或小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但并不是所有小数差不多上有理数,只有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知识点三:数轴标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从数轴的左边到右边所对应的数逐步变大,因此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概念剖析:①、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②、数轴的方向不一定差不多上水平向右的,数轴的方向能够是任意的方向;③、数轴上的单位长度没有明确的长度,但单位长度与单位长度要保持相等;④、有理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与之对应,一样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2有理数与无理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2有理数与无理数

2.2有理数与无理数1. 0是 ( )A .最小的正数B .最大的负数C .最小的有理数D .整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55…是分数B. -5是负分数C.3.8不是分数D.自然数一定是正数 3.下列说法:①有限小数是有理数;②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③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④有理数是有限小数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B.零是整数,但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零D.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B.面积为16的正方形C.面积为3的正方形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6.在下列各数中:0,-3.14,722,0.101 001 0001…,3π,有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7.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_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___________数.8.在-2,+3.5,0,-32,-0.7,11,-5π,-0.23 223 2223…,-••31.0中,负分数是__________.9.写出一个比-3大的无理数是___________.10.如图,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整数集合,请从-1,5,-80%,-7,0,-0.2,72,-10这些数中,选择适当的数填在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为__________.11.有6个数:0.123,-1.5,3.1416,722,π-,0.102 002 0002,若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x ,整数的个数是y ,非负数的个数是z ,则x+y+z=_________. 12.我们知道,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成分数.如:0.333…转化为分数时,可设0.333…=x , 则x x 1013.0+=,解得31=x ,即0.333…=31.仿此方法,将0.454545…化为分数得_____.13.将下列各数分类:5.1,-3.14, ,0,0.222…,1.696696669,1.696696669…,0.5, -0.210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6,9.3, 17 ,42,0,-0.33,0.333…,1.41421356,-2 ,3.3030030003…,-3.1415926,2π,0.58588588858888….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有理数数集合{ …} 无理数数集合{ …} 15.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311,-10%,722,0.3,π,0,-1.7,21,-2,1.01001,1.2020020002…,+6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16.漠漠做数学:假设抽到牌的点数为x ,漠漠猜中的结果为y ,则y 等于 ( ) A.2 B.3 C.6 D.x+2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C7.有理数,无理数 8.-2,-32,-0.7,-9.-0.23 2232223… 10.-7,-10 11.6 12.45/9913.有理数有5.1,-3.14,0,0.222…,1.696696669,0.5, -0.210无理数有 ,1.696696669…14.正数集合{ 9.3, 17,42 ,0.333…,1.41421356, 3.3030030003…,2π ,0.58588588858888…. …}负数集合{ -6,-0.33,-2 , -3.1415926 …}有理数数集合{ -6,9.3, 17,42,0,-0.33,0.333…,1.41421356,-2 ,-3.1415926, …}无理数数集合{ 3.3030030003…,2π,0.58588588858888…. …} 15.-311,-10%,722,0.3,π,0,-1.7,21,-2,1.01001,1.2020020002…,+6有理数集合{15.-311,-10%,722,0.3,0,-1.7,21,-2,1.01001,+6 …}••31.0无理数集合{ π, 1.2020020002… …} 正数集合{722,0.3,π, 21,1.01001,1.2020020002…,+6 …} 负数集合{-311,-10%, -1.7 , -2 …}整数集合{0, 21, -2, +6 …}分数集合{ -311,-10%,722,0.3,-1.7, -2,1.01001 …}非负有理数集合{ 15. 722,0.3,0,21,1.01001,+6 …} 16.2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 制作。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课题: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苏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课件

苏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课件
负有理数集合: { 6, 1 ,-0.33,-3.141 592 6, …}
6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在小学里,我们会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 的位置写出合适的数,也会在直线上画出表示 一个数的点.
-4 -3
3
5
把图中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写在相应 的方框里.
1. 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取一 点表示0,我们把这点称为原点.
是负数.
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 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日常 生活中,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
例2 (1)如果向北走8km记作+8km,那 么向南走5km记作什么? (2)如果粮库运进粮食3t记作+3t,那么 -4t表示什么?
解: (1)向南走5km记作 -5km. (2)-4 t表示粮库运出粮食4t. 你还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其他意义相
分数集合:{
99.9

1 3
,+3
1 4
,1.25
,0.01,10%
,5 13
…}
正数集合:{
6
,+3
1 4
,0.01,
67
,5 13
,2009
…}
负数集合:{ 99.9 , 1 ,-101,1.25,10% ,18 …} 3
练一练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5, 7.25, 3 , 0, 12 , 0.32, 1.
2. 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箭头 表示),向左为负方向.
3. 取适当长度(如1cm)为单位长度,在直线 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 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 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为原点,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且满足关于的整式与之和是是单项式,动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1)求的值.(2)当时,求点的运动时间的值.(3)当点开始运动时,点也同时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若,求的长.【答案】(1)解:因为m、n满足关于x、y的整式-x41+m y n+60与2xy3n之和是单项式所以所以m=-40,n=30.(2)解:因为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40和30,所以AB=70,AO=40,BO=30,当点P在O的左侧时:则PA+PO=AO=40,因为PB-(PA+PO)=10, PB=AB-AP=70-4t所以70-4t-40=10所以t=5.当点P在O的右侧时:因为PB<PA所以PB-(PA+PO)<0,不合题意,舍去(3)解: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因为AP=4t,BQ=2t,AB=70所以PQ=AB-(AP+BQ)=70-6t又因为PQ= AB=35所以70-6t=35所以t= ,AP= = ,②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因为AP=4t,BQ=2t,AB=70,所以PQ=(AP+BQ)-AB=6t-70,又因为PQ= AB=35所以6t-70=35所以t=所以AP= =70.【解析】【分析】(1)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相同,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O的左侧时:当点P在O的右侧时.即可得到答案.(3)结合题意分别计算: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5,点B表示1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________秒时,P、Q两点相遇,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P对应的数.【答案】(1)5;0(2)解:若P、Q两点相遇前距离为3,则有t+2t+3=10-(-5),解得:t=4,此时P点对应的数为:-5+t=-5+4=-1;若P、Q两点相遇后距离为3,则有t+2t-3=10-(-5),解得:t=6,此时P点对应的数为:-5+t=-5+6=1;综上可知,当t为4或6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此时点P对应的数分别为-1或1.【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5+t,Q点表示的数为10-2t;若P,Q两点相遇,则有-5+t=10-2t,解得:t=5,-5+t=-5+5=0,即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故答案为5;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分析】(1)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5+t,Q点表示的数为10-2t,若P、Q相遇,则P、Q两点表示的数相等,由此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2)分相遇前相距3个单位长度与相遇后相距3个单位长度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a、点B表示数b,a、b满足|a-30|+(b+6)2=0.点O是数轴原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本文介绍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全章复与巩固(基础)的研究目标和知识网络。

其中,研究目标包括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了解无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发展数感。

知识网络包括有理数与无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的运算。

在有理数与无理数方面,本文介绍了有理数的分类和无理数的特征,以及常见的无理数形式。

在数轴方面,本文强调了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数。

在相反数方面,本文介绍了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并强调了多重符号的化简。

在绝对值方面,本文介绍了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并给出了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在有理数的运算方面,本文介绍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的法则,并给出了一些例题进行讲解。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有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同时,文章中存在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

加法法则:当两个数同号时,它们相加的结果的符号与它们相同,绝对值为它们绝对值的和。

当两个数异号时,它们相加的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相同,绝对值为两数绝对值的差。

一个数与0相加等于这个数本身。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价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即a-b=a+(-b)。

乘法法则:当两个数同号时,它们相乘的结果为正数,绝对值为两数绝对值的积。

当两个数异号时,它们相乘的结果为负数,绝对值为两数绝对值的积。

任何数与0相乘等于0.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价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a÷b=a·(1/b)。

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偶次幂为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为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为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进行乘方运算,然后进行乘法和除法,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2)如果|x+1|=3,那么x=________;(3)若|a-3|=2,|b+2|=1,且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点A、点B,则A、B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4)若数轴上表示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4|+|a-2=________.【答案】(1)3;5(2)2或-4(3)8(4)6【解析】【解答】解: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表示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故答案为:或或故答案为:或(3)或或当时,则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当a=5,b=-1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6,当a=1,b=-3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4,当时,则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则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最小距离是故答案为:(4)数轴上表示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即可算出答案;(2)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求出a,b的值,然后分四种情况求出ab 之间的距离,再比大小即可;(4)根据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可知-4<a<2,所以a+4>0,a-2<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并合并同类项即可.2.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1)请在数轴上确定原点“O”的位置,并用点表示;(2)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3)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在数轴上距离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答案】(1)解:距离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AB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2);5;9(3);或1【解析】【解答】解:(2)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5,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9.( 3 )如图,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是0,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得点表示的数是 .到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3= 或-2+3=1.故答案为,或1.【分析】(1)由点A和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因此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可得到原点的位置。

(2)先再数轴上标出数,可得到点M和点N表示的数,再求出点M,N之间的距离。

(3)利用数轴上点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可得到点C表示的数,与点C距离3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为-2±3,计算可求解。

3.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 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点P从点A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B点时,点P、Q均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时间及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3)是否存在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时?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设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为S,当P从A运动到O时,所需时间为:(秒),当0≤t≤5时,S=10﹣2t,当P从O运动到B时,所需时间为:(秒)∴P从A运动到B时,所需时间为:15秒当5<t≤15时,S=t﹣5,即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S=;(2)解:设经过a秒,P、Q两点相遇,则点P运动的距离为10+(a-5),点Q运动的距离为a,10+(a-5)+a=28解得,a=,则点M所对应的数是:18﹣=,即点M所对应的数是;(3)解:存在,t=2或t=,理由:当0≤t≤5时,10﹣2t=(18﹣10﹣t)×1,解得,t=2当5<t≤8时,(t﹣10÷2)×1=(18﹣10﹣t)×1,解得,t=,当8<t≤15时,(t﹣10÷2)×1=[t﹣(18﹣10)÷1]×1该方程无解,故存在,t=2或t= .【解析】【分析】(1)分点P在AO上和点P在OB上两种情况,先求出点P在每段时t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题意分别列出代数式可得答案;(2)根据相遇时P,Q运动的时间相等,P,Q运动的距离和等于2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3)分0≤t≤5,5<t≤8,8<t≤15三种情况,根据PO=BQ,可得方程,分别解出方程,可得答案.4.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表示数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一步地,如果数轴上两个点A、B,分别对应数a,b,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如图,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1)求a,b的值;(2)求线段AB的长;(3)如图①,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是方程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若存在,求出点M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②,若N点是B点右侧一点,NA的中点为Q,P为N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B点,当N在B的右侧运动时,请直接判断的值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如果不变请直接写出其值,如果是变化的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且,解得,,;(2)解:(3)解:存在.设M点对应的数为m,解方程,得,点C对应的数为,,,即,①当时,有,解得,;②当时,有,此方程无解;③当时,有,解得, .综上,M点对应的数为:或4.(4)解:设点N对应的数为n,则,,若N点是B点右侧一点,NA的中点为Q,P为N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B点,,,,点Q对应的数为:,点P对应的数为:,,①当时,,此时的值随N点的运动而变化;②当时,,此时的值随N点的运动而不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若非负数和等于0,则非负数均为0”列出方程进行解答便可;(2)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便可;(3)根据已知线段的关系式,列出绝对值方程进行解答便可;(4)用N点表示的数n,列出关于n的代数式进行讨论解答便可.5.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试计算此时BC—AB的值.(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x(x>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是否存在x,使BC-AB的值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不变,若存在求出x;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1;4(2)解:BC-AB=(4-1)-(1+1)=3-2=1.故此时BC-AB的值是1(3)解: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t,点B对应的数为3t+1,点C对应的数为xt+4.∴BC=(xt+4)-(3t+1)=(x-3)t+3,AB=(3t+1)-(-1-t)=4t+2,∴BC-AB=(x-3)t+3-(4t+2)=(x-7)t+1,∴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时,其值为7【解析】【解答】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c-4|+(a+b)2=0,∴c-4=0,a+b=0,∴a=-1,c=4【分析】(1)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b,c的值;(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BC、AB的值,进一步得到BC-AB的值;(3)先求出BC=4t+3,AB=4t+2,从而得出BC-AB,从而求解.6.已知,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为-20,点B对应的数为120.(1)请写出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2)点P从点B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P、Q重合时对应的数是多少?(3)在(2)的条件下,P、Q两点运动多长时间相距50个单位长度?【答案】(1)解:AB=120-(-20)=140,则BC=70C点对应的数是50.(2)解:设P、Q运动时间为t,则BP=3t,AQ=2t当点P、Q重合时,则BP+AQ=140即:3t+2t=140,解得:t=28所以AP=56点P、Q重合时对应的数为56-20=36(3)解:分两种情况,①当P、Q相遇之前,BP+AQ=140-50,即3t+2t=140-50,解得:t=18②当P、Q相遇之后,BP+AQ=140+50,即3t+2t=140+50,解得:t=38当P、Q两点运动18秒或38秒时,P、Q相距50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1)先求出AB的长度,即可求出线段BC,再确定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即可;(2)设P、Q运动时间为t,则BP=3t,AQ=2t,根据题意可知BP+AQ=140,即3t+2t=140,进而求得t的值,即可表示P、Q重合点的对应数.(3)分两种情况,①当P、Q相遇之前,BP+AQ=140-50;②当P、Q相遇之后,BP+AQ=140+50,分别求出t的值,即可解决问题.7.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数轴上给定两点,以及一条线段,若线段的中点在线段上(点可以与点或重合),则称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下图为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的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在数轴上,点为原点,点表示的数为-1,点表示的数为2.(1)①点,,分别表示的数为-3,,3,在,,三点中,________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②点表示的数为,若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是-5,-4,-3,当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时,线段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秒,问为何值时,线段上至少存在一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答案】(1)点C和点D;1≤x≤5(2)解:移动时间t(t>0)秒时,点H,K,L表示的数分别是-5+t,-4+3t,-3+3t,此时,线段HK的中点设为R1,表示的数为,线段HL的中点设为R2,表示的数为,当线段R1R2,在线段OM上运动时,线段KL上至少存在一点与点H关于线段OM径向对称,当R2经过点O时,2t-4=0时,t=2,当R1经过点M时,时,,所以当时,线段R1 R2在OM上运动,所以当时,线段KL上至少存在一点与点H关于线段OM径向对称.【解析】【解答】解:(1)①与点A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需要满足:这个点与A点的中点在线段OM上,点B表示的数是-3,与点A表示的-1的中点是-2,不在线段OM上,所以点B不是;点C表示的数,与点A表示的-1的中点是,在线段OM上,所以点C 是;点D表示的3与点A表示的-1的中点是1,在线段OM上,所以点D是;综上,答案为点C,点D;②结合数轴可知当点x与点A的中点落在点O与点M之间时(包括端点O与M)正确,即,解得,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径向对称的定义,进行验证解答即可;(2)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径向对称的定义,列出点x与点A中点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答案;(3)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H,K,L和线段HK与线段HL的中点列式计算即可.8.阅读下列材料:对于排好顺序的三个数: 称为数列 .将这个数列如下式进行计算: ,,,所得的三个新数中,最大的那个数称为数列的“关联数值”.例如:对于数列因为所以数列的“关联数值”为6.进一步发现:当改变这三个数的顺序时,所得的数列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求出“关联数值”,如:数列的“关联数值”为0;数列的“关联数值”为 3...而对于“ ”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不同数列中,“关联数值"的最大值为6.(1)数列的“关联数值”为________;(2)将“ ”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不同的数列,这些数列的“关联数值”的最大值是________,取得“关联数值”的最大值的数列是________ (3)将“ ” 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不同的数列,这些数列的“关联数值”的最大值为10,求的值,并写出取得“关联数值”最大值的数列.【答案】(1)-4(2)7;-3、4、2(3)解:∵-3=-3,-3+(-6)=-9,-3+(-6)-a=-9-a,a>0,∴-9-a<-9<-3,∴数列3、-6、a的“关联数值”为-3,∵-3=-3,-3+a=a-3,-3+a-(-6)=a+3,a>0,∴-3<-3+a<a+3,∴数列3、a、-6的“关联数值”为a+3,∵-(-6)=6,-(-6)+a=a+6,-(-6)+a-3=a+3,a>0,∴a+6>6,a+6>a+3,∴数列-6、a、3的“关联数值”为a+6,∵-(-6)=6,-(-6)+3=9,-(-6)+3-a=9-a,a>0,∴9>9-a,9>6,∴数列-6、3、a的“关联数值”为9,∵-a=-a,-a+(-6)=-a-6,-a+(-6)-3=-a-9,a>0,∴-a-9<-a-6<-a,∴数列a、-6、3的“关联数值”为-a,∵-a=-a,-a+3=3-a,-a+3-(-6)=9-a,a>0,∴-a<3-a<9-a,∴数列a、3、-6的“关联数值”为9-a,∵a>0,这些数列的“关联数值”的最大值为10,∴-3、9、-a、9-a不符合题意,∵a+6>a+3,∴a+6=10,解得:a=4.取得“关联数值”最大值的数列为-6,4、3.【解析】【解答】(1)∵-4=-4,-4+(-3)=-7,-4+(-3)-2=-9,∴数列的“关联数值”为-4.故答案为-4(2)“4、-3、2”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有4、-3、2;4、2、-3;-3、4、2;-3、2、4;2、4、-3;2、-3、4共6种排列顺序,由(1)得数列的“关联数值”为-4.∵-4=-4,-4+2=-2,-4+2-(-3)=1,∴数列4,2,-3的“关联数值”为1,∵-(-3)=3,-(-3)+4=7,-(-3)+4-2=5,∴数列-3、4、2的“关联数值”为7,∵-(-3)=3,-(-3)+2=5,-(-3)+2-4=1,∴数列-3、2、4的“关联数值”为5,∵-2=-2,-2+4=2,-2+4-(-3)=5,∴数列2、4、-3的“关联数值”为5,∵-2=-2,-2+(-3)=-5,-2+(-3)-4=-9,∴数列2、-3、4的“关联数值”为-2,∴这些数列的“关联数值”的最大值是7,取得“关联数值”的最大值的数列是-3、4、2故答案为7;-3、4、2【分析】(1)根据材料所给计算方法计算即可;(2)按不同顺序计算出“关联数值”即可;(3)按不同顺序计算出“ ” 这三个数的“关联数值”,根据a>0,这些数列的“关联数值”的最大值为10,求出a值即可.9.已知:是最大的负整数,且、b、c满足(c﹣5)2+| +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b、c的值: =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1之间运动时(即0≤x≤1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 (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答案】(1)-1;1;5(2)解:当0≤x≤1时x+1>0,x﹣1≤0,x-5 0则|x+1|﹣|x﹣1|+2|x-5|=x+1﹣(1﹣x)+2(5-x)=x+1﹣1+x+10-2x=10(3)解:BC﹣AB的值不随的变化而改变,总为2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此时,BC=()-()= ,AB=()-()= ,所以BC-AB=()-()=2∴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总为2.【解析】【解答】解:(1)∵是最大的负整数,∴ =﹣1∵(c﹣5)2+| +b|=0∴c-5=0;a+b=0∴b=1;c=5【分析】(1)根据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求值即可;(2)由0≤x≤1得出x+1>0;x﹣1≤0;x-5 0,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化简;(3)分别表示出t秒后,点A,B,C所表示的数,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求得BC,AB的长度,然后进行计算并化简.10.已知数轴上有A.B. 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