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荧光分析在研究植物光抑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信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信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应用在自然环境下,植物生长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
其中,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造成的逆境,是影响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的逆境响应机制,并尝试寻找适合的手段来检测植物的应激反应。
叶绿素荧光信号是一种应用广泛、操作简便、无侵害的技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逆境响应研究中。
一、什么是叶绿素荧光信号?从化学结构上来看,叶绿素是一种具有唯一中心原子镁的大环结构有机分子,主要存在于植物叶绿体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光合色素。
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中心原子镁吸收光能后激发到高能态,再通过多个叶绿素分子之间的共振转移传递能量,使得光合作用能够进行。
然而,当叶绿素分子处于高能态时,部分激发能量会以荧光的形式重新释放出来,成为叶绿素荧光信号。
叶绿素荧光信号的含量和特征可以反映植物在不同环境下光合作用的状态和调节机制。
二、叶绿素荧光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应用1. 叶绿素荧光对光合作用的反映植物受到逆境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光合作用的受损和调节机制的改变。
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反映出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利用和分配情况,其含量和特征可以反映出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限制和失衡情况。
例如,气温过高会加速叶绿素分子的退激发速率,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无法充分利用,使得叶绿素荧光含量升高。
此时,观测植物的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植物在高温胁迫下的光合作用状态和适应机制。
2. 叶绿素荧光对植物营养素状态的反映植物胁迫过程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分配都会发生改变。
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反映出植物叶片中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状态。
例如,胁迫下氮素利用率下降,会导致叶绿素荧光水平的升高。
通过检测叶绿素荧光,可以获得氮素利用率的启示,为实现高效施肥提供指导。
3. 叶绿素荧光对应激响应的反映植物胁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氧化损伤、光合机构受损、激素代谢失衡等问题。
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为基础的过程之一,是植物通过气体交换和能量变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叶绿素是一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物质,其荧光也成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机制。
一、叶绿素荧光的基本概念叶绿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的色素,其主要功能是对光能的吸收与转移。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固定化合物的能量。
然而,当叶绿素分子所吸收的光子能量超过其转化能力时,叶绿素分子就会处于“激发态”,并通过荧光辐射的形式重新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这种释放出的能量就是叶绿素荧光。
二、叶绿素荧光的特点及其测定方法叶绿素荧光的波长范围一般在640-750nm之间,其中680-690nm范围内的荧光波长用于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效率。
当叶绿素处于“激发态”时,其荧光发射光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与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因此,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能够得到很多光合作用的信息,例如叶绿素的含量、光合作用的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等。
目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荧光的方法主要包括激发-发射光谱法、快速叶绿素荧光波动法和冷光源法等。
其中,快速叶绿素荧光波动法被广泛应用在光合作用研究中。
这种方法利用一个高速、高灵敏度的质谱仪,对荧光强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可以精确地测定荧光波动的特征。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获取光合作用反应链中的信息,进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三、1.检测光合作用的活性叶绿素荧光可以用于测定光合作用的活性,因为其荧光发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活性有很大的关系。
典型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活性取决于其吸收到的太阳光能和其转化为生物物质的能力。
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可以检测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体内能量的流动和最终耗散,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实际效率和转化效率。
此外,利用叶绿素荧光还可以评估不同物种对光合作用适应性的差异,有助于农业植物育种和种植品种的筛选。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植物生长观测方法。
它可以在不对植物造成任何伤害的情况下,实时地观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状态。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植物生长研究、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方面。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叶绿素分子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荧光信号,来反映叶片的光合效率。
这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特殊的摄像设备,即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来采集。
通过对采集到的荧光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光能利用率等多项指标,从而揭示植物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植物生长方面,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效率观测。
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可以在植物生长中实时地观测其光合作用的运作情况。
通过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对植物进行观测,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需求,为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从而判断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速度等。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指导地面管理、育种选材等方面的工作。
三、对不同生物模型进行生长动态分析。
除了对植物进行观测之外,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对其他生物模型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
例如,可以将该技术应用于对微生物、食品发酵过程等生物模型进行生长动态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系统的生成规律和规律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该技术可以实时地观测不同生境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生长阶段等内容。
这对于农业生产、生物育种和环境监测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alysis, CF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非侵入性、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通过测量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荧光的特性,可以获得植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光合效率、光抑制程度、损失机制等。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已经在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过程,而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活性的直接反映。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量子产生率(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并揭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调节机制。
其次,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盐碱等。
这些逆境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进而降低植物生长和产量。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不同荧光参数的变化,如非光化学淬灭(NPQ)、非光化学猝灭(qN)等,评估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能力,有助于筛选和培育抗逆性较高的植物品种。
第三,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叶片退化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参数的变化,如初级光化学光谱(O-J-I-P曲线)、最大劲度光化学效率(Vj)、ABS/RC等,评估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和叶片衰老程度,为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调控光合作用提供依据。
最后,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生态系统研究。
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活性的影响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不同荧光参数的变化,如荧光上升动力学曲线(Fs)和最大荧光高度(Fm’)、电子传递速率(ETR)等,评估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将绿色植物或含叶绿素的部分组织如 叶 片、 芽、 嫩枝条、 茎或单细胞藻类悬浮液放在暗中适 应片刻, 然后 在 可 见 光 照 射 下, 植物绿色组织会 发出随时间 不 断 变 化 的 微 弱 的 暗 红 色 强 度 荧 光 信号, 这个过程 称 为 叶 绿 素 5 荧 光 诱 导 动 力 学, 这个 现 象 在 !)(! 年 由 德 国 P5LJGONQ04CGHA 教 授 发现 的, 又 称 为 P5LJGON 效 应。 目 前 叶 绿 素 荧 光 动力学技术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项热门 技 术, 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科研, 尤其在鉴定 评 价作 物的耐逆境能 力 如 耐 旱 性、 耐 寒 性、 耐盐性等方 面的应用越 来 越 多。 本 文 在 分 析 叶 绿 素 荧 光 动 力学原理的基础上, 综述了近年来叶绿素荧光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陈建明 ! , 俞晓平 ! , 程家安 %
%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 杭州 (!&&%! ; 浙江大学 应用昆虫学研究所, 浙江 杭州 (!&&%))
摘
要: 概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以及近年来叶绿素荧光 动 力 学 在 植 物 抗 逆 生 理 研
究中的应用, 包括植物对光抑制、 低温、 热、 水分和盐碱、 营养、 病原菌侵染等各种环境因子胁迫的反应。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环境因子胁迫; 植物抗逆生理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0(#+(# 1’+#)’(0 ’+ )"# 0)/2. *, %".0’*&*3’($& -#4 0%*+0#0 *, %&$+)0 )* #+5’-*+6#+)$& 0)-#00#0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Fm’-Fs
Fs
Fs为照光条件下产生 的稳态叶绿素荧光, 因为照光下,部分反 应中心关闭,所以荧 光发射较高。
t
Fo
M -脉冲调制光 S- 饱和脉冲光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Fm’: 光适应下最大荧光(在作用光下用饱和脉冲光测定)。 Fo’: 光适应下最小荧光(在作用光下用脉冲调整光测定)。 Fs : 为照光条件下产生的稳态叶绿素荧光。
Handy PEA
PEA
常用荧光参数及其意义
Fo: 初始荧光,是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
(经过 充分暗适应以后)的初始荧光产量。
当反应中心失活或者遭到破坏时,Fo上 升。因此,可以用Fo变化来反映PSII反应 中心的失活状态
Fm :最大荧光,是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
(强光照射后)的荧光产量。
用连线激发式荧光仪测定的荧光诱导曲线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1 .2 1 .0 .8 .6 .4 .2 0 .0 100 101 102
b' c'
O
K
J
c a ( a ')
I
P
b
103
104
105
106
107
T im e ( μ s )
连续激发式荧光仪有:Handy PEA, PEA,Pocket PEA, PEA Senior, M-PEA 等
.3
(C)
.2 0 50 100 150 200 250 NaCl (mmol/L)
.9 (A) .8 .7 qP .6 (C)
.7 .6 .5 ΦP39;/Fm' .6 .5 .4 .3 .2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Tem perature ( o C) (B) (D)
叶绿素荧光分析在研究植物光抑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长和代谢对人类的食品、医药和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叶绿素作为植物中的重要色素,则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键。
因此,如何准确地掌握植物中叶绿素的分布和代谢过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不得不先简要了解一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基于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荧光信号,通过专业相机等设备将荧光信号转换为图像。
而在荧光成像技术中,荧光成像指探测叶绿素在光照下出现的荧光信号,在探测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信号强度和时间。
这些荧光信号可以通过荧光成像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和记录,并转化为图像,从而形成可视化的数据信息。
其次,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例如,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PSII (Photosystem II;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系统第二个过程)功能状态,进而研究叶绿素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同时,通过检测叶绿素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分析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例如其可以监测光合作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植物在环境变化下的应激反应情况。
此外,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还可用于植物农艺性状的研究,例如套袋处理对苗圃欧洲红松幼苗光合作用和光渗透性的影响。
其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叶片形态学和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节作用等。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更精准地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分析和监测。
综上所述,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和代谢的本质,还可以为植物农艺性状的变异性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作为生态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植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仅在形态上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
为了更好地研究植物的生理反应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叶绿素荧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叶绿素荧光技术的研究思路叶绿素荧光技术是一种基于叶绿素发射荧光的非损伤性测定方法。
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对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荧光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
研究人员通常选择不同的叶片部位来进行叶绿素荧光测定,并针对不同的荧光参数进行分析。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生理水平上分析植物的生长,代谢和光合效率等参数,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胁迫反应研究中的应用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植物面临着各种胁迫,如氧气、盐度、干旱和温度等。
这些胁迫因素会对植物的代谢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对植物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反应进行评估。
在研究中,通过对荧光糖基化,激发叶子的荧光信号,并测量荧光反应中的氮气气体的发射强度,可以分析植物对于各种胁迫的生理反应。
叶绿素荧光技术所提供的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调节植物环境,提升植物的适应能力。
三、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正确的营养摄入。
基于叶绿素荧光技术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营养状况,以及如何对不同的营养缺乏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对荧光强度和荧光时程等参数的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植物的营养状况。
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用于优化植物的钾、磷、氮等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并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营养需求和生理反应。
四、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基因通路研究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研究植物的基因调控机制。
通过检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可以了解不同基因通路激活或抑制情况。
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基因调控机制的影响,评估其可能的生理影响并优化植物生长状态。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植物抗逆性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植物抗逆性植物是我们生存所需的重要资源之一。
然而,植物常常面临各种环境逆境的挑战,如干旱、高盐、低温等。
这些逆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甚至损害其生命,因此如何提高植物的逆境抗性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对植物的逆境抗性进行研究,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
叶绿素是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的荧光是叶绿体功能状态的一种生物指示器。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光合成出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都可以用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叶绿素荧光也会随着光照的强弱、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
在逆境环境下,植物抗性下降,电子传递速率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叶绿素荧光强度的变化。
因此,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生理状态和抗性。
具体来说,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研究植物的逆境反应和逆境忍耐机制。
例如,在高盐环境下,叶绿素荧光特征表现为低光饱和度、高最大量子产量和高非光化学淬灭,这说明植物可以利用不同的途径来适应高盐环境。
此外,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可以研究植物的修复机制。
例如,在干旱环境下,植物可以利用ABA信号途径和渐进性脱水等途径来维持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其逆境抗性。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植物逆境抗性的优点在于其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
相比其他仪器设备,叶绿素荧光仪器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同时能够进行实时监测和多场景应用。
因此,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评估植物逆境抗性的手段。
当然,叶绿素荧光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限制。
首先,不同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征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植物设计适合的测试方案。
其次,叶绿素荧光技术只能对叶绿体内部发生的现象进行评估,不能反映其他细胞器等的反应情况。
此外,叶绿素荧光测量过程中需要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对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生理状态和抗性进行准确评估。
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在植物生理生态中的应用与优势
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在植物生理生态中的应用与优势植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环境状况以及保护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成为了研究植物生理生态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探讨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在植物生理生态中的应用与优势。
首先,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能够提供植物光合效率的直观评估。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过程,同时也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途径。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我们能够了解到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效率。
光合效率的高低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直接相关,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生产以及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应激响应。
植物在遭受外界环境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以保护自身。
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监测植物的应激响应,例如盐碱胁迫、干旱、寒冷等。
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我们可以及时察觉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进一步研究其调节机制,为植物应激耐性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植物的营养状况和化学元素含量。
植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生长和产量。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我们能够了解到植物的营养状况,例如叶绿素含量、叶片结构以及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这种非破坏性、快速、直观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管理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另外,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光合适应性。
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光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光合适应性。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的参数,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在不同光强和光质条件下的光合适应策略。
这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的光合机制以及培育适应不同光环境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还可以用于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科普。
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并不易理解,而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得生理生态知识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病虫害诊断、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研究。
而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原理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指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对植物中的叶绿素荧光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就是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来确定植物体内叶绿素荧光产生的数量和强度,从而反映出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压力情况。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荧光成像技术观察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荧光变化,进而得出植物对光合作用的响应情况。
二、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2.1 植物病虫害诊断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植物叶片在病虫害感染后的荧光变化,进而对植物的受损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早期发现病虫害的征兆,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2 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因此对于光合作用的研究也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观察绿色叶片的荧光亮度和分布,推断出植物对光的捕捉效率、光合作用初级产物的合成速率和光能量在植物体内的利用效率等各项指标,为光合作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方法和手段。
2.3 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植物的生长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研究也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观察植物在极端环境下(如干旱、寒冷等)的荧光变化,可以研究植物的光应激响应机制以及对于环境胁迫的响应适应能力,有利于探索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遗传改良。
三、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不容小觑,而随着技术手段的完善和创新,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例如,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基于无人机和航空拍摄技术的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以对大规模植物群落的荧光响应进行高效快速的采集和分析。
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植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植物病害的出现给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植物健康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病害诊断方法和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原理叶绿素是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进行光能转化和电子传递的必备物质。
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光合色素在光照下会发生荧光现象,也就是通过自身放出的光线来表现自身的状态。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图像,可以准确地反映叶片的生理状态,在植物病害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荧光成像仪,将植物叶片上的叶绿素荧光图像捕获下来,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其中,荧光成像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效率等优点,能够捕获高质量的荧光图像。
数据分析一般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算法,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到叶片的荧光参数和荧光图像分布等信息,从而反映叶片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程度。
三、叶绿素荧光图像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在植物病害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对植物非生物胁迫的检测,如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对于植物病害的检测,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感染植物病原菌、病毒等的病株与非感染对照株的叶绿素荧光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发现叶片荧光强度、Fv/Fm、PI等参数的变化,从而判断植物叶片内部状态的变化。
比如,健康的植物叶片可以在不同激发波长下通过荧光成像仪所获得的图像表现出较为均匀的绿色,而受到病原菌感染的叶片则会出现荧光图像整体发红现象,说明此时植物光合系统受到了病原菌的破坏。
因此,利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植物病害,为植物保健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这种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当植物叶片受到光照后,叶绿素会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也就是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指的是叶绿素吸收光能后发出的荧光。
荧光的强度和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
荧光强度越强,说明光合作用效率越低。
荧光强度越弱,说明光合作用效率越高。
因此,测量荧光强度可以反映植物的光合效率。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段,可以通过成像仪器记录植物叶片荧光发射的亮度和分布情况,从而获得各个部位光合作用效率的信息。
二、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1.测量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图。
不同区域的荧光强度反映了不同区域光合作用效率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调节环境条件、育种培育等手段解决。
2.分析植物的光捕捉能力植物的光能捕捉能力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植物叶片的光合量和荧光强度的关系,从而分析植物的光捕捉能力。
3.研究植物光合作用途径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不同光途径在不同环境下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竞争关系、非光合作用和日夜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等。
三、未来发展方向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将推动该技术在植物医学、生态学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应用方面:将进一步在自然环境下对植物群体的生物量与CO2吸收进行准确测量,获得植物采样数据,并对注水实验等进行跟踪、监测等。
技术方面:将进一步探索光谱激发和组合,开发使用更广泛更灵敏的荧光标记物和探头,比如调控引物、基因编辑、CRISPR/Cas等。
总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植物生态学研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常见的类胡萝卜素,是一种能够捕获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
为生物能的重要物质。
然而,叶绿素不仅仅是一个抓光能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生化分子,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线索。
而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叶绿素的这种特性,为植物研究提供了另一种高效、无创的工具。
叶绿素荧光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叶绿素发出的荧光来探究植物体内一些
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变化。
具体来说,叶绿素在吸收光能后,会发生光合作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荧光。
事实上,荧光并不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附属产物”,而是由于叶绿
素不同的荧光光谱带来的。
这种荧光的发出方式和叶绿素的结构、环境、状态等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研究叶绿素荧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叶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受到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这个复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同时,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获取到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抑制水平、抗氧化能力等等,从而对植物进行全面评价和监测。
除此之外,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病理诊断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叶绿素荧光技术必将为我们的研究带来更加丰富、全面的结果和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叶绿素荧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成为一项更加全面、更加精确的分析方法,为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内在机制、遗传遗传变异和环境反应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及其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及其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是叶绿素在受到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信号。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是一种非侵入性且快速的方法,可以评估植物叶片叶绿素光合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
近年来,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主要以叶绿素a荧光素量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光合色素反射能力的变化,可以获得植物叶片光合效率及光能利用效率的信息。
常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等。
通过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可以评估植物对光的适应能力以及受到光胁迫时的响应机制。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提供植物光合作用的快速评估指标,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光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植物对于干旱的响应机制,进而为植物的耐旱性筛选提供参考。
其次,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用于评估植物光合能力的损失程度,也就是光抑制的程度。
在高温、光照强度过高或病害等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产物生成能力会受到抑制。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可以了解光抑制对植物生长和光合效率的影响,为优化农业生产和优选抗逆品种提供支持。
再者,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评估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但高浓度的氮素供应会对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可以研究氮素供应对植物光合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而优化氮素施用策略。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的快速和非侵入性是其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测量植物叶片上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实时、准确地评估植物的光合特性,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大量关于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的信息。
同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量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来评估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二○○六年第七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的应用郭春芳1孙云2(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2.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摘要:综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水分、盐碱、低温、热和养分、光抑制等各种环境因子胁迫的反应。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环境因子胁迫;植物抗性生理中图分类号:Q94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6-03-25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510025)、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A05333)、福建教育学院科研项目(05LK-09)作者简介:郭春芳(1965-),男,福建厦门人,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将绿色植物或含叶绿素的部分组织,如叶片、芽、嫩枝条等放在暗中适应片刻,或用近红外光预照射,然后在可见光下激发,并用荧光计检测,结果就会发现植物绿色组织会发出一种微弱的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荧光信号,这过程称为植物体内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简称为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由于这个现象最早是由Kautsky发现的[1],因此,也被称为Kautsky效应。
现已探明,在室温条件下,光系统Ⅰ(PSⅠ)色素系统基本不发荧光,绿色植物发出的这种荧光信号,绝大部分是来自光系统Ⅱ(PSⅡ)的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中的叶绿素a分子[2]。
受光激发的叶绿素所产生的荧光一直被用来作为研究光合作用机理的探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叶绿素荧光理论和测定技术的进步,大大推动了光合作用超快原初反应及其他有关光合机理的研究,并在强光、高温、低温、干旱等逆境生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经暗适应的绿色植物样品突然受到可见光照射时,其体内的叶绿素分子可在纳秒(ns)级时间内发出一定强度的荧光,此瞬时的荧光诱导相位称为“初相”或“O”相,此时的荧光称为固定荧光(Fo),然后荧光强度增加的速度减慢,因而在Fo处形成拐点,接着以毫秒级速度形成一个缓台阶,称为“I”相和“D”相,数秒后荧光强度可达最高点,称为“P”峰。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叶片荧光来研究植物的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一技术不仅为科学家提供了更直观的方式来观察植物的状态,也为研究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叶绿素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子被吸收后会激发叶绿素分子中的电子,而这些电子最终被用于光合作用的反应中。
但是,光子被吸收而不能被利用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这些没能被利用的光子会导致一些副作用,产生荧光。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荧光情况来了解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状况。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技术。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并为生产实践提供更好更有效的生产措施。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在于,它可以全面地观察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状态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在过程中被怎样的光照射下,能否将光子完全吸收转化为电子能,进而提高植物的光合稳定性和生长速度。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解析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它们所表现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光能转化和水分蒸发研究等方面。
以植物生长为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植物的叶片生长速率、叶片内部结构与硬度等,以此来监控植物生长状态,评定植物的健康程度。
而在光能转化方面,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多个阶段,以判断光合作用能否正常进行,从而提高植物的光合稳定性。
在水分蒸发方面,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其有助于理解植物的生长、供水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生长特点。
总结一下,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在植物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用于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表现的抗逆性、适应性和韧性等方面。
叶绿素荧光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叶绿素荧光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第一章: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扮演着光合作用中接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的关键角色。
叶绿素荧光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可以用来研究光合活性、光合效率、光抑制等重要生理过程,也可以应用于诊断植物生长状况、诊断植物病害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叶绿素荧光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提供参考。
第二章:叶绿素荧光的原理叶绿素的荧光是当叶绿体受到激发光后,叶绿素分子上的电子会被升级到一个比较高的能级,不过这些电子并不会一直停留在高能级状态,而是很快被释放出来,会转移到低能级的非辐射能量耗散通道或荧光激发态。
在荧光激发态下,叶绿素分子的电子还可以通过荧光发射过程重新下降到低能级,从而发出荧光。
因此,测量叶绿素荧光强度可以反映叶绿体光能利用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过程的变化。
第三章:叶绿素荧光测量技术方法目前,叶绿素荧光测量主要包括三种方法:PAM法、Fv/Fm法和OJIP法。
1. PAM法(Pulse-Amplitude-Modulation Fluorometry)PAM法是通过短脉冲的闪光激发来测量样品上的叶绿素荧光,可以实时监测光合作用中的叶绿体荧光动态变化。
PAM法可以提供多个参数,如【F_v/F_m、q_p、q_n、qL、NPQ、PC】等,可以用来评估光合效率、光能利用率、光合生产力、光保护等。
2. Fv/Fm法Fv/Fm法是一种基于暗态下叶绿素荧光的测量方法,只需在样品叶片完全暗闭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即可获得键值。
当输入一束光子时,最初的叶绿素荧光值 F_0 只能是基础荧光,接着用一个有效的光子流量激发叶绿体,此次荧光值F’m跟踪了激发过程并且在适当的时间点(约10-30毫秒)处被快速读出,此荧光值是定义为Maximal photosystem Ⅱ quantum yield Y(Ⅱ)或称 Fv/Fm(F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光合作用是高等植物从外界环境获取能量的惟一途径,是高等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对光合作用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叶绿素荧光技术被称作光合作用的研究探针,具有快速、无损伤、方便快捷等优点,所以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来研究光合作用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叶绿素荧光技术的日趋成熟,如激光诱导荧光和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等的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逆境、胁迫、病理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在果实的品质数量评估方面也有应用,甚至一部分已经在自动化园艺产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园艺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应用,并讨论了目前叶绿素荧光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园艺;激光诱导荧光;叶绿素荧光成像1 叶绿素荧光简介荧光诱导现象最开始是在1931年由Kautsky 和Hirsch发现的。
他们发现叶绿素的酒精(或乙醚)溶液在透射光下为翠绿色,反射光下为棕红色,这就是最简单的荧光现象。
实际上,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一旦入射光停止,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子以后其分子能级发生了变化,由基态变为激发态,当分子退激发回到基态的时候,就会释放出一定的光子,即叶绿素荧光[1]。
近年来,荧光检测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叶绿素荧光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信息,研究荧光动力学曲线可以反映出植物的生存状态、胁迫、病理等多种信息[2]。
叶绿素荧光无论是在宏观上研究叶片和植物,还是在微观上研究细胞和叶绿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4]。
脉冲振幅调节荧光仪PAM,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荧光测试仪。
通常它使用可见光作为荧光的激励源,可测光谱范围是705~740 nm[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荧光分析在研究植物光抑制中的应用摘要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探针,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测量准确,获得结果迅速,反应灵敏的优点。
该试验通过测量fv/fm在80 min内的恢复情况研究强光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阳生植物fv/fm在40 min左右会基本恢复活性,而阴生植物即使到80 min也不能恢复。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fv/fm;光抑制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48-01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是植物重要的基础代谢。
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净化空气,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恒定;其次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另外它在理论和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是指物质吸收光能后,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回到基态所发出的光,荧光的波长较长。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荧光后,由基态跃迁到不稳定的激发态,会释放能量回到基态,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1]。
正常情况下,叶片发射的大部分荧光来自光系统ⅱ(psⅱ)的叶绿素a[2]。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主要有3个可能去向,即推动光合作用、转变成热散失和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可以通过荧光变化来探测光合作用和热耗散情况。
随着便携式荧光测定仪的出现,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迅速、灵敏、可以定量测定、对植物无破坏、少干扰的特点,
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
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和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3-4],而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时不需任何生化分离步骤,将叶片放在仪器上即可迅速完成[5]。
荧光分析中最常用的参数有初始荧光(fo)、暗适应后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照下最大荧光产量(fm′)、给定光强下稳态荧光(fs)、光照下光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
fo是暗反应时psⅱ反应中心均处于开放时的荧光强度,其与叶绿素浓度有关,与光反应无关。
fm为充分暗适应后的最大荧光,此时psⅱ反应中心全部关闭。
fv反应qa还原情况,受qa还原程度和其他可能耗散能量的途径等因素影响。
fv/fm是一个重要的光反应参数,反映psⅱ反应中心的最大光能转换效应。
fm′是光照下打开饱和脉冲时得到的最大荧光产量[2]。
一般fm′1[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矿质元素、温度等。
目前,光抑制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当叶片吸收光能过多,不能及时利用或耗散时,植物就会遭受强光胁迫,引起光合能力降低,发生光抑制[7],其显著特征是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fv/fm和光合碳同化的量子效率降低[8],主要原因是产生活性氧使光反应中心受损。
暗适应后打开饱和脉冲测得的荧
光参数fv/fm代表psⅱ的量子产量。
正常叶片的fv/fm为0.75~0.85,照光后量子产量降低,重新暗适应后又会有阶段性的上升[6]。
光抑制引起的fv/fm降低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观察其在80 min内的恢复情况,而且可以比较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暗恢复情况。
该试验根据某些参数变化研究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抗性中的应用,探明强光和热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试验材料为室外栽培的月季(阳生植物)叶片和室内盆栽鸭跖草(阴生植物)叶片。
仪器为fms-2便携式调制荧光仪。
1.2 试验方法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片用同样的强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暗适应,测量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
由于强光源往往散发出大量的热,因此在做光抑制处理时要防止叶片受热。
试验步骤如下:首先从室外采集月季叶片和从室内采集鸭跖草叶片,将叶片用湿滤纸包住(防止干燥)在暗中或非常弱的光照下适应1 h,以测量正常的fv/fm作为对照;暗适应结束后,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加水盖盖,用强光(2 000 μmol/m2·s)处理20 min;叶片经强光处理后,用湿滤纸包住,在非常弱的光下分别适应2、5、10、20、40、80 min后,再测量fv/fm[6]。
2 结果与分析
强光胁迫引起植物光合作用光抑制的现象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中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是度量光抑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图1可知,阳生植物月季叶片和阴生植物鸭跖草叶片经强光处理后fv/fm都会降低,但鸭跖草叶片的下降幅度大,表现出强的光抑制,月季叶片在40 min左右基本恢复活性,而鸭跖草叶片的fv/fm即使到80 min,恢复程度也很低。
光抑制的恢复程度用暗恢复40 min 时fv/fm的降低程度来表示[6],阳生植物月季的光抑制程度为13.5%,阴生植物鸭跖草光抑制程度为16.3%。
3 结论与讨论
光合作用效率对植物的生长、产量和抗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可据此判断植物生长状况和抗逆性强弱。
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各反应过程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荧光参数反映出来。
阳生植物月季叶片在强光下的光抑制程度较阴生植物鸭跖草叶片的低,说明阳生植物比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光抑制的能力。
这可能是阳生植物长期在较强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驯化和繁殖演变
的结果[9]。
照光后psⅱ的量子产量降低,由于fv/fm反映的是暗适应状态下psⅱ的量子产量,强光导致的fv/fm的不可逆说明光抑制直接作用于psⅱ反应中心,导致部分psⅱ反应中心失活,使fv/fm 降低,也有可能是热耗散增加,导致fv/fm降低[6]。
4 参考文献
[1] 王宝山.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4-72,92-97.
[2] 周蕴薇,刘艳萍,戴思兰.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鉴定植物抗寒性的剖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5):945-949.
[3] 孙年喜,宗学风,王三根.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大学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2):389-396.
[4] 巩擎柱,吕金印,徐炳成,等.水分胁迫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83-87 .
[5] 孙群,胡竟江.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78-81.
[6] ulrich schreiber.德国walz中国技术服务中心[m].韩志国,译.上海:泽泉科技科技有限公司,2004:3-29.
[7] 贾虎森,李德全,韩亚琴.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0,17(3):218-224.
[8]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7-148.
[9] 李平,李晓萍,陈贻竹,等.低温光抑制胁迫对不同抗冷性的籼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0,14(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