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1. 概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以精巧细致的园林结构而著称于世。

苏州园林结构包括建筑、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园林中常见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 结构类型2.1 轴线布局轴线布局是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

园林以一条直线作为主轴线,沿着主轴线上设置一系列建筑、假山和花木等元素,形成园林的主要构造。

这些元素通常都会呈现对称的布局,给人以整齐、规则的感觉。

2.2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指在园林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庭院,以建筑物、墙壁或其他构造将其围合起来。

围合式布局在苏州园林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给人营造出安静、私密的空间,还能够创造出多个景观节点,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2.3 水景布局水景布局是苏州园林中的重要构造之一。

园林中常见的水池、小溪和湖泊等都属于水景布局的一部分。

水景不仅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还能够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2.4 路径布局路径布局是指在园林中设置一条或多条通道,用来引导游客游览整个园林。

路径可以是曲线的、直线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的,它们通过连接园林中的不同景点,提供了游览的方向和节奏。

3. 结构特点3.1 精致细腻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之一就是精致细腻。

无论是建筑、假山还是花木,都体现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细节的精神。

建筑的檐口、栏板常常都有精美的雕刻;假山的形状婉约而流畅;花木的种植布局考虑了不同的季节变化。

3.2 融合自然苏州园林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和花木等元素都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大自然。

园林中的水景设计尤为出色,巧妙地利用水的流动、声音和倒影来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3.3 平衡对称苏州园林的结构追求平衡和对称。

不论是轴线布局还是围合式布局,都注重左右平衡。

园林中的建筑和花木通常是成对出现的,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印象。

这种对称的结构构造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稳定的氛围。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摘要: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因此本文主要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它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景观分区、各级园路、铺地、园林建筑、小品等要素,并对其处理手法,规划设计理念,以及造型,材料,体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与论述,归纳出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方法,并总结出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布局分区建筑小品园路铺地结构工程正文:江南自宋朝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地方,私家园林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其中苏州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是博大精深的。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其许多独特之处。

无论说到古典园林还是苏州园林,都不得不提到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园路铺装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是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购下大宏寺遗址和附近的低洼地营建园林,并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文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 —
A a e s u y o u h u t a to a a d n c s t d f S z o r dii n lg r e
W U u q ng。 I N G i — a y —i X O x ng y o
( le e o o t u t r nd Ga d n n Co lg fH r i lu e a r e i g,Hu a rc lu a n v r iy,Ch n s a 4 0 1 8,H u a c n n Ag i u t r lU ie st ag h 1 0 2 n n,Ch n ) ia
[ 关键词] 文学意境; 设计方式; 意境营造; 园林种植 [ 中图分 类号] J9 5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7-97(000-07 -0 63 2221)0 08 2 An l sso h n l e c f Chi e e Lie a io r e m a e De i n a y i f t e I fu n e o n s t r t n Ga d n I g sg

p o l — re t d”f r g ; e e i ih a e r s e t h h u h so ie a i n mp a ie h h w o t i g b tn tu c v ra d e peo in e o a n d sgn wh c r e p c st e t o g t flt r t a d e h sz st e s o s me h n u o n o e n d
从 中 国 的 园林 历 史 记 载 看 , 国 园 林 有 两 条 明 显 中
第4பைடு நூலகம்卷
第 2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庄严而富有艺术感的特点闻名于世。

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结构精巧,装饰华丽。

古代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中国古代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典型,其建筑布局严谨,宏伟壮观。

建筑师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如“飞檐翘角”和“三进五进式”布局,使宫殿更加庄重和美观。

古代寺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旨在供奉神明或修行者居住,以它的宁静和庄严而闻名。

寺庙建筑通常由几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如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这些建筑物常常用彩画和雕刻来装饰,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代园林由人工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组成,旨在模拟自然景观。

园林的设计和布局讲究意境和动静结合,力求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环境。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它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受到广泛赞誉。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和建筑师的关注。

许多著名建筑师汲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灵感,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例如,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受到中国古代宫殿的启发,设计了著名的明斯特博物馆。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理解。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世界各地许多园林都受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如日本的京都御苑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

这些园林通过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原则,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1. 中国——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迷人的设计而闻名。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通过精心安排的景观、石雕、假山、水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注重空间布局和光线的运用,使人感到宁静、放松。

2. 英国——凡特公园凡特公园是英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英国园林之母”。

凡特公园以其宏伟的庄园、浪漫的湖泊、多样的花卉和植物而闻名。

凡特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打造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优雅、浪漫的氛围。

凡特公园的特点是注重花卉的种植和庭园的布局,使人感到愉悦、舒适。

3. 法国——凡尔赛宫花园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花卉而闻名。

凡尔赛宫花园注重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通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坛和喷泉,营造出一种庄重、华丽的氛围。

凡尔赛宫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建筑和雕塑的配合,使人感到肃穆、庄重。

4. 日本——岚山竹林岚山竹林是日本京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壮观的竹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岚山竹林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径、庭院和庭园,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岚山竹林的特点是注重竹林的种植和布局,使人感到神秘、宁静。

5.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以其广阔的草地、湖泊和多样的植物而闻名。

中央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步道、广场和花坛,营造出一种活力、欢乐的氛围。

中央公园的特点是注重公园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使人感到活力、愉悦。

6. 意大利——梵蒂冈花园梵蒂冈花园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花园之一,位于梵蒂冈城墙内,以其宁静的环境和精美的植物而闻名。

梵蒂冈花园注重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

梵蒂冈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使人感到庄严、肃穆。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欢迎大家阅读!苏州园林简介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拙政园是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拙政园面积不大,门票价格偏高,也许是控制游人的无奈之举吧。

到苏州旅游,走进拙政园,观赏园林建筑风格特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1. 拙政园概况拙政园位于苏州市的东北部,古城区娄门内东北街178号,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面积约4. 13公顷。

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明代弘治进士、御史大臣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胃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大约五分之三为水面,可见园主人的江湖之志。

自建园以来的近五百年间,拙政园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

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现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现在全园包括东部(原“归田园居”),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三部分,占地62亩。

东部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

中部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 5亩,其中水面约占1/30。

西部面积约为12. 5亩,有曲折水面与中区大池相接。

清代学者俞越曾以“吴中名园惟拙政”、“名园拙政冠三吴”来赞誉拙政园。

拙政园的地位非同一般,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与北京颐和园、天坛一起被国家计划委员会、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12月4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 建筑的分布、形式和处理在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建筑具有两重作用:使用作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

建筑常与山池、花木等组成园景,构成风景的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二部分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这堂课设计的课题侧重了解华夏艺匠建筑艺术中的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赏析。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二、学生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髓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神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先听一段乐曲,听听是哪里的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晖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从声腔和伴奏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

一唱三叹,情感细腻,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昆曲的许多剧目也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

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

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2019 年第 2 期
现代园艺
景观设计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
— — —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林卓然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院人作为步行空间景观的主体,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支配绿化范围逐步减 少,人们想要走入景观的心理难以满足。同时,步行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复及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可以从苏州 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叠石理水等古典造园手法来丰富现代的步行空间景观,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并满足人 们的精神需要。
3 苏州园林案例简介
3.1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 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以水 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水乡特 色。 3.2 狮子林
狮子林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至正二年(1342 年)正式建园 起,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 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是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 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故名“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 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 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3.3 沧浪亭
沧浪亭的园内则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水 池清澈。进入门庭,一眼看到的就是假山,它是沧浪亭园林的 中心,而假山的中心是沧浪亭,亭中心摆放着一张圆桌,桌的 圆心正好是整个山亭的中心。四周建筑都是以亭子为中心, 又因为亭子是唯一不与走廊连接的建筑,突出了山亭的中心 地位。园中的建筑大多都环山而建,并以长廊相连,将临池而 建的亭榭连成一个整体,不显得孤单或是突兀。同时又可以 通过复廊上的漏窗观景,自然地将园外的水和园内的山集于 一副画面之中,使山、水、池、岸、亭融为一体,这就是借景运 用的精髓所在。 4.2 引水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引言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以其卓越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和赏析。

一、历史背景拙政园建于明代乾隆年间,由当时的苏州河道总督袁枚所建。

袁枚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以学术著述和政治成就闻名于世。

拙政园得名自袁枚的书法作品《拙政园记》。

建造拙政园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袁枚对官场生涯的烦躁和对人生的思考。

拙政园的设计纳入了袁枚的政治理念和生活哲学。

二、设计特点1.融合南北园林风格拙政园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水乡和北方园林的元素。

园林内有水池、大堤、假山、廊庑、花厅等景观元素,既展现了南方园林的柔和和韵味,又体现了北方园林的庄重和雄浑。

2.以山水为主题拙政园以景观居主要地位,以人工山水景观为主题。

园中的池塘、假山、石桥等元素都精心布置,呈现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通过运用不同的水景、山石和植物来创造出变幻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空间布局合理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心考虑了视线和空间的流动性。

整个园林布置紧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空间结构,使参观者能够沿着景观的路线流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同时,不同景观之间也有巧妙的过渡,使得整个园林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4.注重意蕴和隐喻拙政园在设计中注重意蕴和隐喻,通过景观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用小桥和流水来象征人生的纷繁和变幻,用假山和花木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荣辱。

这些设计都寓意着袁枚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文化内涵1.心境与政治拙政园既是袁枚的心灵寄托,也是他对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追求。

园林中的景观和环境都表达了袁枚对官场生涯的多愁善感和对现实的审慎态度。

2.自然与人生拙政园运用山水和植物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园中山水之美和植物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

古典园林的特点

古典园林的特点

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自然山水是造园的基础、创作的本源,经过种种造园技术手法,使朴素的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赋与自然美以人的审美感情,构建出高于自然美的园林。

第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

园内的殿阁亭榭以及其他建筑群都与自然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谐和的境界。

第三,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

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施工工艺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建筑以其博大精深的特色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以苏州园林为例,介绍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主要分为皇家园林、宗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

皇家园林多出现在宫廷中,它们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展现了皇家的权威和财富。

宗教园林则是为佛教寺庙或道教宫观而建,体现了信仰和修行的意义。

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类型,它是为了供人们居住、休闲和欣赏而建立的,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审美特点。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石艺、水艺和园艺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水景独特: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所在,水池、池塘、湖泊、沟渠等水景被广泛应用。

水景的设计非常注重与周围景点的融合,以及水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通过运用桥梁、船帆、游泳鱼等元素,使水景更具动态感和层次感。

此外,苏州园林还注重雨水的引导和排泄,通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设置,引导雨水形成瀑布、潺潺流水等独特的景观。

三、多样的建筑风格:苏州园林以其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包括亭、楼、阁、轩、廊等,同时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增加了它的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的建筑物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既有开放的大型建筑,又有小型的独立亭台,形成了具有层次感和对比度的建筑群。

四、精湛的园艺技术:苏州园林的园艺技术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独树一帜。

它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特别是盆景和假山的设计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

通过巧妙地运用石头和植物,营造出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的效果。

同时,苏州园林还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通过植物的更替和景观的调整,使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呈现出美丽的景色。

总之,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之一,以其精心布局、独特的水景、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园艺技术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概括总结苏州园林总体特点

概括总结苏州园林总体特点

概括总结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苏州古典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苏州园林总体特点,欢迎阅读!苏州园林总体特点1、借景的造园手法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2、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3、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江苏苏州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江苏苏州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江苏苏州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古典园林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江苏苏州的园林更是被誉为古典园林的瑰宝。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精致的设计和细腻的构造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江苏苏州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探讨其特点与价值。

一、宜人的自然景观苏州古典园林的精髓之一在于宜人的自然景观。

这些园林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将天然的山水、湖泊、池塘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

园林中常见的青山、石桥、流水和花草树木等元素都在营造一种恬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游人在园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中。

二、精致优雅的建筑风格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精致优雅,独具特色。

园林中的建筑物往往由精心挑选的材料建造,如白墙、青瓦、红柱等,这些元素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园林内的建筑多采用精巧的木雕、石雕和彩绘等装饰,使其更加富有艺术氛围。

每个建筑物的布局、结构和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展现着古人对美的无尽追求。

三、隐逸僻静的空间布局苏州古典园林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以营造隐逸僻静的氛围。

园林内的景观和建筑物被巧妙地分隔和组合,形成了多个空间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主题和特点,游人可以在其中寻找一片宁静并倾听自己的内心。

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水池和雕塑等也起到了一定的屏障作用,使得游客可以在相对隐蔽的空间中欣赏景观和感受宁静。

四、诗意的意境表达苏州古典园林能够以景观和建筑物来表达诗意的意境,是其精髓之一。

园林中常常出现一些诗句、对联和书法作品等,这些作品与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相得益彰,相互映衬。

游客可以在欣赏园林之余,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诗意境界。

这种以诗意表达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也是古典园林的独特之处。

总结起来,江苏苏州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体现在宜人的自然景观、精致优雅的建筑风格、隐逸僻静的空间布局和诗意的意境表达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古代园林艺术瑰宝。

今天,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目录1 引言 (3)2 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2)1.1 历史背景 (2)1.2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4)1.3 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5)2. 典型案例详细分析 (6)2.1 拙政园分析 (8)2.1.1 园林设计理念 (9)2.1.2 园林布局与结构 (10)2.1.3 山水园林的处理手法 (12)2.2 颐和园分析 (13)2.2.1 园林历史沿革 (15)2.2.2 园林的皇家园林特色 (15)2.2.3 建筑与园林的结合 (17)2.3 周庄古镇园林 (18)2.3.1 江南水乡特色 (20)2.3.2 传统的居住与园林融合 (21)2.3.3 水网与园林的关系 (22)3. 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 (23)3.1 园林的规划布局 (25)3.2 园林中的植物运用 (27)3.3 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28)3.4 园林中的山水艺术 (30)4.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 (31)4.1 保护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32)4.2 保护措施与规划 (34)4.3 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35)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一页,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世界园艺的发展。

纵观漫长的历史,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园林便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经历了纵横布局的皇家园林、以山水为本的私人园林、以及文人雅士的隐逸园林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园林艺术,并最终演变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赏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以“借景”和“虚实相生”为核心概念,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将自然景物和人工建造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和空间体验。

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山川池塘,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符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秩序和精神境界的独特追求。

从广阔遼闊的圆明园到精致秀美的拙政园,每一个中国古典园林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析。

1.1 历史背景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有王室与贵族营建私家园林的做法。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仅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精神上的感受。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论文篇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具有极大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典园林分阶段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其建筑的类型、艺术特色、审美价值,然后将它放在国际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理念当中,通过分析各方面的因素,进一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古典园林; 建筑艺术; 发展前景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

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

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

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

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

1、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解析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必须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经历的几个阶段、主要建筑类型、建筑艺术的特色以及建筑审美价值。

1.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经历的几个阶段。

秦汉时期是造园艺术的萌芽时期,有了专门的园林― “昆明池” 。

《中国古建筑赏析》满分题库

《中国古建筑赏析》满分题库

《中国古建筑赏析》满分题库中国古建筑赏析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这些古建筑不仅令人赞叹其美丽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详细的赏析,探索其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中国古建筑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王朝时期。

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这些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陵墓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代宫殿的壮丽之处。

这些宫殿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壮丽的规模而闻名。

例如,北京的紫禁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宫殿之一。

它建于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的建筑群分为外殿、内殿和后宫,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设计。

它们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如黄土筑墙和琉璃瓦顶。

其次,中国的古代庙宇也是古建筑中的亮点。

庙宇通常用于宗教崇拜和祈福,被视为连接人类与神灵的桥梁。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的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建于1420年。

它有三个主要部分:圜丘、祈谷和皇乾殿。

这些建筑都采用了圆形的设计,象征着天地的完美和和谐。

天坛的建筑设计精巧,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除了宫殿和庙宇,中国的园林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中国园林以其精美的景观设计和精致的建筑结构而闻名,代表了中国人追求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苏州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的最高艺术成就。

这些园林以水为基础,融入了山石、建筑和植物等元素。

苏州园林追求“小中见大”的设计理念,以小空间营造出广阔的景观效果。

它们的设计注重细节,尤其是水景和石景的布置,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代陵墓的庄严和肃穆。

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的陵墓通常建在山上,被视为与天地相通的地方。

其中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明十三陵,位于北京附近的一片山区。

明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陵墓群,包括了13座陵墓。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苏州园林由于面积小,建筑比重相对较大,建筑显得重点突出,常成为风景构图的重点。

那么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第一,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单体建筑处理也不拘一格。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为奇数,三、五开间居多。

而拙政园海棠春坞为两开间,留园揖峰轩为两间半。

留园明瑟楼屋顶,东为歇山顶,西为硬山顶,形式别致,却和周围建筑相协调。

第二,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

鸳鸯厅的平面和梁架不同于一般厅堂,典型的实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舫是建造在水边的一种仿造船的形体的建筑,人登临其上,能产生荡舟水上的联想。

舫的造型轻盈活泼,是园林建筑中最富想象力、最美丽的建筑,如拙政园香洲和怡园画舫斋。

亭是变化最多的建筑,山巅、水际、路旁、林中,都能看到它。

最著名的亭是沧浪亭土山上的沧浪亭,亭中石柱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记叙了苏舜钦四万钱买下沧浪亭的历史。

亭古朴又造型轻盈,周围箬竹丛生,老树数株,野趣横生,使人感发怀古情思。

第三,细致精巧的内外装修。

苏州园林建筑的装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建筑装修处理灵活,注重与环境相协调,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和琴、棋、书、画等作为装饰花纹,富有书卷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四,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8月上旬时间都相对比较短,而且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容易失色,遇水则更难以保存。

另外,加之丝帛的昂贵,以丝帛作为载体的文献相对较少,保留下来的也不是很多。

作为影响最大的载体———纸,虽然书写简易,保存也相对容易,但由于纸张本身所具有的酸性,直接影响了文献的保存寿命。

近年发现,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都存在着纸质酸化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图书,即使只藏而不用,并且有相对良好的保管条件,也不能阻止纸的变质。

2.意外因素。

意外因素主要包括火灾、水祸、遗失、盗窃等造成文献资料的毁损、丢失。

罗继祖在其《书厄十例》中指出“水、火、兵燹、不肖子孙之挥霍、无知奴仆之盗窃”这几种意外,其中兵燹我们专列出了战争因素,因为它是中国图书遭厄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几种意外事件中,在历史上火灾造成的后果相对比较严重。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宫中意外失火,火势蔓延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这崇文三馆,其中所藏之书多被焚毁,损失惨重。

其后经恢复和补充,仁宗时期,藏书才有大幅增益。

尤其是仁宗时期翰林学士张观、李淑、宋祁等人的文献整理和目录集总工作的开展,加之王尧臣、王洙、欧阳修等人后期的努力,使秘阁藏书有了系统的管理,也有了可依循的崇文总目和新崇文总目。

后崇文馆多次失火,书籍补缺全靠崇文总目。

明初所修的《永乐大典》,共有正副两部,清代嘉庆二年清宫失火将正本烧毁,副本则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

水祸,如唐高祖李渊命宋遵贵将古籍由洛阳船载运往长安,途中遇黄河砥柱,书籍百分之八九十全被水漂没。

至于遗失和盗窃,波及范围相对较小,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受体居多。

无论是文献自身的原因,还是一些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的书籍损毁,在整个书厄史中占据的位置还不是太重要。

除以上政策、战争、文献本身和意外情况这些原因外,其实一些社会性的因素也在书籍的遭厄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文献保护技术。

从先秦有了文献典籍开始,如何保存书籍就成了各个时期都需要研究和尝试的一个问题,其实古代劳动人民在这方面还是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的。

比如在墨的使用、防蠹纸的应用、辟蠹药的发明、藏书处的选址、书籍的装帧,还有书籍的管理等等方面,都有过进一步的尝试。

但是,毕竟古代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的水平,书籍被虫蠹、因潮湿书籍损毁的例子很多。

还有资金和人才的因素。

从前文的阐述中我们发现书籍的搜集整理乃至科学归类,都需要有专门性的人才和足项的资金作为支撑,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就汇集了朝中一大批以纪昀为首的学士,朝廷也在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一旦这样的基础没有实现,书籍的基本保护将面临重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图书遭厄的原因很多,但以政策性禁毁和战争战乱为主。

其实中国的图书灾难主线呈现出了一种历史性的循环往复,即书籍随王朝的兴亡而盛衰变化。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根源于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封建王朝、贵族家族、名望家族的图书馆与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这一联系使图书的命运紧紧系在了这个王朝、这些家族的兴亡上。

所以,根本性地解决图书免遭厄运的方法,就是要剥离二者的依赖性,使图书事业具有生命上的连续性。

这一点经验对我们现代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宝贵的意义。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中华书局,1959.[2]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M].商务印书馆,1955★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

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为断壁残垣,成为大众瞻仰凭吊的对象,例如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曾被喻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有的避开了历史与战争的冲刷幸运地保存下来,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供大众参观游览,苏州园林便是其典型代表。

为了使大众能够更全面更清晰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在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历史的基础之上,有必要对我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进行探析。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历史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转折期———繁荣期———衰落期[1]。

1.中国古代园林萌芽期。

中国古代园林这一发展阶段时间段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采用的是分封制,各封建奴隶主在自己属地划定特定的区域,依托自然环境或种植刍秣、饲养马匹;或兴土木,围场狩猎,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这种在奴隶主属地被称之为囿的区域是中国最早园林的雏形。

秦汉时期,出现了苑这一形式的建筑。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汉代建宫设苑不下三百处。

苑已经具备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些重要特征,由囿到苑的转变昭示着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

2.中国古代园林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方面,政治上的分裂致使中央集权被削弱,豪门士族势力迅速崛起。

豪门士族为彰显身份地位,纷纷创设原本只属于中央政府的园林,致使民间私家园林数量增多。

另一方面,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加之社会的动荡,使得佛教与道教流行,带动了寺观园林的兴盛。

民间私家园林数量的增多,寺观园林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到繁荣的转折。

3.中国古代园林繁荣期。

隋唐至清中期是中国古代园林最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足。

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文人富商,纷纷自建园林。

隋唐至清中期的园林展现出的最大特色在于,将诗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到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卜荔娜———以苏州园林为例档案博览Dang'an Bolan53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使得园林凸显出人文气息。

无论是从园林的数量规模还是艺术价值,隋唐至清中期的古代园林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

4.中国古代园林衰落期。

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盛极而衰。

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封建文化也呈现出衰退之势,这种衰退的社会态势对中国古代园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历经历史的积淀,中国古代园林在继承前一时期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暴露出衰退的倾向,前一时期积极创新的精神在清末园林中已经荡然无存。

同时,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化,大量西方文化的融入,促使中国古代园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探析1.按照园林的占有者身份划分。

(1)皇家园林。

顾名思义,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古代帝王及其家属休憩享乐的园林。

由于统治阶级自古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认为国家的广阔土地、山川河流都是属于皇家的。

受此观念影响,皇家园林在规模布局方面讲究宏大,在人力物力投入方面也颇为惊人,例如颐和园就是花费3000万两白银在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的基础上重建的。

要知道,康熙中期,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约为2900多万两。

重建颐和园的花费比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还要多。

在巨额经费的支持下,皇家园林常常引入真山真水,园中建筑美轮美奂,无论从建筑装饰用料还是艺术设计角度审视,皇家园林都堪称一流。

现存较为著名的皇家园林除上文提及的颐和园,还有北京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拥有者多为王公大臣、富商大贾、文人墨客。

与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规模较小。

由于空间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私家园林不可能像皇家园林一样将真山真水置于园中,一般借用假山假水来布局,建筑突出小巧精细的特点,色彩也较为淡雅。

现存较为有名的私家园林有北京恭王府、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等等。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1)北方园林。

位于北方地区的园林被称之为北方园林。

这一类园林的突出特点就是富丽堂皇,占地面积宽广,气势恢宏的同时秀美稍显不足。

同时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北方园林中较难看到常绿植物以及众多河流湖泊。

北方园林较为聚集的地域为北京、西安等古都。

(2)江南园林。

位于江南地区的园林被称之为江南园林。

江南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富庶地区,人口稠密,致使江南园林规模大多偏小。

但这一地域,河流湖泊、常绿植物、奇石怪石众多,江南园林精致细腻,淡雅朴素。

但由于面积的局限,略显仓促感。

江南园林大多位于江苏、杭州、扬州等地,其中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3)岭南园林。

位于岭南地区的园林被称之为岭南园林。

处于这一区域的园林,因其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终年常绿,河川众多,独具热带风情,建筑高大而且宽敞。

岭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番禺的余前山房等等。

三、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探析中国古代园林在设计上具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中国建筑史、文化史、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就以私家园林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为例,探析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1.强调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在设计上追求“意境”。

意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是人们对园林设计,包括色彩、布局、格调等的一种感觉。

皇家园林要凸显出威严的意境,而私家园林则要彰显高雅的意境。

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十分强调宁静高雅的意境。

苏州园林宁静高雅意境的彰显是以园林色调、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等布局为重要载体的。

苏州园林大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与栗壳色的梁柱,黑灰色的瓦顶搭配,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淡雅的色彩。

苏州园林在进行命名时也较为考究,例如荷风四面亭、玉兰堂、松风水阁、海棠春坞、雪香云蔚亭、与谁同坐轩等等,仅从这名字就能引发无限的遐想。

听雨轩,如此婉约细致的名字,估计很难将其与解决人有三急的地方联系在一起。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不仅如此,苏州园林中随处可见文人墨客的诗文,唐代褚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

色调的营造,名字的选取,随处可见的字画以及诸多细致的装饰、布局都彰显出苏州园林宁静高雅意境的设计特点。

2.注重山水的融合。

中国自古就有山水文化,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也不难发现山水文化的踪影。

北方由于地域环境因素的限制,河流湖泊较少,但在园林中依旧能发现山与水两种元素,江南园林以及岭南园林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山水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之一。

苏州园林在山水融合方面别具特色,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山水结合的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进行解析最佳。

苏州园林在设计时,往往以水池为中心,配以假山、瀑布等各种不同的景色,这也成为中国园林在设计时较常采用的手法。

具体而言,苏州园林中水的妙处在于能够在园中形成广阔的空间,给人以幽静、宁静的感觉,在水周围山石的倒影以及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为园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2]。

因此,围绕水布局山石,山水融合的设计思路被广泛应用于苏州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