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分类汇总知识分享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无关-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压面积的比值-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相等5. 简单机械- 杠杆: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可放大或缩小力的作用-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热能的传递量2. 热传递- 导热:热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热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辐射: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3. 热膨胀与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 热收缩:物体冷却后体积减小4. 气体定律- 玻意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定体积下,气体的温度与压强成正比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和传播方向改变- 透镜:通过折射改变光路的光学元件3. 光的色散- 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速不同,导致颜色分离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物质的一种性质,可正可负-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力场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的流动,通常指电子的定向移动- 电压:驱动电流通过电路的力-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3.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V=IR(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4. 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并列连接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连续压力波- 传播介质:声音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音色:区分不同声源的声音特征六、应用题解题技巧1. 计算题- 运用物理公式准确计算- 注意单位转换和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2. 实验题- 理解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3. 解答题- 理解题意,把握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条理清晰地进行解答以上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声学等基础领域,以及解题技巧。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是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的实验知识点1. 弹力实验:弹簧的特性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质量块,在弹簧的伸缩过程中观察质量块的位移和弹簧的变形情况,了解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
2. 摩擦力实验: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在倾斜平面上放置物体,在不同的角度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通过比较重力和滑动摩擦力或静止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摩擦系数的关系。
3. 浮力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物体浸没的条件和浮力的原理。
二、光的实验知识点1. 光线的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点光源发射光线,观察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定律。
2. 运用反射定律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反射仪或反射板,照射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分析,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验中将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中,观察光线的折射方向,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三、电的实验知识点1. 电池组成实验:电池的极性通过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确定电池的极性并区分正负极。
2. 串、并联电路实验:电流的分布利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3. 电阻的测量实验:电阻的大小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得到电阻的大小。
四、声的实验知识点1. 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的传播路径利用声源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例如声音的直线传播、反射和衍射等。
2. 音叉的共振实验:共振现象利用音叉和共鸣管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共鸣管的长度,观察共振现象,了解音叉的共振频率和共鸣管的共振条件。
初中力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初中力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力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结合常见的初中力学实验题,总结相关知识点,包括力的性质、牛顿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弹簧力和滑轮组合等内容。
一、力的性质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这个力称为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拉力计实验来说明。
2. 分解力分解力是指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平衡的力能够被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倾斜平面实验可以说明力的合成和分解。
3. 力的平衡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它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在静力学平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吊三角瓶实验来理解力的平衡原理。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可以通过滑块实验来说明牛顿第一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
摆锤实验可以用来说明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拉力计实验可以用来说明牛顿第三定律。
三、摩擦力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在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当相对运动趋近于零时的摩擦力。
通过木块实验可以说明静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在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当相对运动存在时的摩擦力。
通过倾斜面实验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
3. 滑动摩擦系数滑动摩擦系数是指某两种材料或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比。
可以通过斜坡实验来研究滑动摩擦系数。
四、力的合成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倾斜面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力的合成。
2. 力的分解通过力的合成,也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通过斜坡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力的分解。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建立进一步物理学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内容。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的大小用数值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的力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合力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合力,分力的合成为合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其中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
五、其他力学知识1. 弹力:物体由于受到压缩或拉伸而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2.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求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力学实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力学实验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实验,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介绍一些有趣的力学实验。
一、力和运动1.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力的作用与受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物体受力时会产生运动或停止。
3.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之间互相作用,都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合力,即将它们按大小和方向相连求和。
反之,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二、力学实验1. 弹簧的伸长与弹簧常数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弹簧在受力下的伸长,并计算弹簧常数。
实验步骤:1)在水平放置的桌面上固定一根弹簧,将一个滑块挂在弹簧的下方。
2)给滑块施加一个垂直于弹簧方向的拉力,并记录弹簧伸长的长度。
3)根据力和伸长的关系,计算弹簧常数(弹簧的刚度系数)。
2. 斜面上滑动的物体与动能的转化实验目的:观察斜面上滑动物体的运动,并探究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步骤:1)在一根光滑的斜面上放置一个小车,使其在斜面上向下滑动。
2)记录小车滑动过程中的速度和高度,并计算动能和势能。
3)观察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平衡力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找出物体平衡的条件,并探究力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1)将一个弹簧秤挂在支架上,并调整它的视平衡位置。
2)在秤盘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物体,调整秤盘的位置,使秤达到平衡状态。
人教版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实验总结归纳实验一:运动的三要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运动的三要素:位移、时间和速度。
通过使用一根直尺和一个计时器,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并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是相关的,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运动的本质提供了基础。
实验二: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常见的例子包括弹簧振子和摆锤。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有规律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位置处的位移和时间来确定其周期和频率,并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三: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平衡杆和若干个砝码,通过调整砝码的位置和质量,使平衡杆保持平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个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四:摩擦力的研究摩擦力是物体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相互作用面积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观察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实验五: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准确性,并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定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实验六: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物体在不同受力下的加速度,并根据实验数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这个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七: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动量定理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整理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分支之一,而实验是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力学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等内容。
下面,我将整理一些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弹簧的弹性实验弹簧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力学实验器材之一。
在弹簧的弹性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弹簧的弹性性质。
实验原理:通过不同的外力作用于弹簧后,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得出弹簧恢复形变的能力。
实验步骤:a. 将弹簧固定在一块支架上,使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b. 在弹簧放松的情况下,用尺量取弹簧的长度L0。
c. 用一个重物悬挂在弹簧下方,使其伸长,测量弹簧的长度L1。
d. 计算弹簧的伸长量ΔL=L1-L0。
e.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不同质量的伸长量。
f. 根据伸长量和质量的关系绘制实验曲线,得出弹簧的弹性特性。
2. 平衡力的实验平衡力的实验是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学实验。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平衡时受力的情况。
实验原理:物体在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实验步骤:a. 将一根杆放在一个支架上,并在杆的一端悬挂一个米尺或是一份试纸。
b. 在杆的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或是一个称重砝码。
c. 通过将砝码向杆的不同位置移动,使杆保持平衡状态。
d. 记录砝码的质量以及相应位置。
e.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在平衡状态下合力和合力矩的性质。
3. 摩擦力的实验摩擦力是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了解摩擦力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物体的滑动和静止状态。
实验原理: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时所受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滑动状态时所受的摩擦力。
实验步骤:a. 将一个水平台面安放在桌面上,并在平台面上放置一块水平放置的物体。
b. 逐渐增加与物体接触的力,直到物体开始滑动。
c. 记录物体开始滑动时所受的力,并称之为静摩擦力。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学生实验分类(人教版)
测 定 性 实验 (4)
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力 学 实 验 (8)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 按 实 验 内 容 归 属 分 类
热学 实验 (2) 光学 实验 (3)
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 学 实 验 (7)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学生实验分类(人教版)
实验分类 实验内容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基 本 操 做 类 (7)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 按 实 验 类 型 分 类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 究 性 实 验 (9)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5.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与力学实验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与力学实验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力的性质、力的作用规律以及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力学的知识,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力学实验进行介绍。
一、初中物理知识总结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任何能够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作用力。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效果可以合成为合力。
力的合成能够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常说的“物体要想改变运动状态,就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其中 F 是合外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伴随着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即使两个力相互作用的物体质量不同,它们所受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仍然相等。
6.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
7. 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8. 弹簧的特性:弹簧是一种具有弹性变形性质的物体。
当外力作用于弹簧上时,它会发生形状的变化,当外力消失时,它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二、力学实验介绍1. 测量质量的实验:可以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上,通过读取弹簧秤上的刻度来获得物体的质量。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利用简易重力加速度计(如坠子实验)可以测量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通过测定物体自由下落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 g = 2h/t^2(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下落高度,t 是下落时间)计算重力加速度。
初中物理主要实验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主要实验知识点汇总力学(1、6、7~12章)一、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 t1= v1=s2= t2= v2=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二、测量物体密度1、原理:ρ=m/v2、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物体体积。
①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
因为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只有天平处于水平平衡是,两边受到的力才相等,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才相等。
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在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
③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④读数=砝码+游码⑤使用量筒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量筒没有0 刻度线)。
⑥观察时视线要与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注意:测量液体密度时,无需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三、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
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它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分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
必做的20实验分类
第一类: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二类:探究性实验(9个)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三类测定性实验(4个)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初中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力学实验是力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力学理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学知识。
本文将就初中力学实验进行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力学实验知识。
1. 弹簧测力计实验弹簧测力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力的仪器,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或缩短来测量外力的大小。
在弹簧测力计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弹簧的弹力特性,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影响。
2.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力情况,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即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包括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另一个基本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加速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平衡力的合成实验平衡力的合成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情况。
在平衡力的合成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多个力对物体的合成效果,了解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的影响。
5. 摩擦力实验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摩擦力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材质和光滑程度,来观察摩擦力的大小和影响,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表面性质的关系。
6. 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斜面对物体的影响。
在斜面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材质,来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了解斜面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7. 转动力实验转动力是物体围绕某一点旋转时所受的力,它是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转动力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高度、质量和旋转速度,来观察物体所受的转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转动力对物体的影响。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分类总结
初中力学实验分类总结类型内容目的考察点测量型实验直接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必做)(上学期)用表测量时间(必做)(上学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必做)(上学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必做)测量出结果正确、准确。
正确保证: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保证(减小误差):选侧精密仪器、优选测量方法、多次测量会选用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测量工具,会正确操作、会正确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间接测量测量平均速度(必做);(上学期)测固体、液体的密度(必做);(上学期)测量水平运动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必做)测量重力、浮力大小;测量滑轮组(其他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测量出结果正确、准确。
正确保证:原理正确、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保证:测量方法、测量顺序、测量次数熟练掌握各实验原理,正确的实验方法,选择测量器材,设计实验步骤,特别是一些关键步骤顺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总结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缺少器材时思路。
探究型实验普遍性规律探究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特点(省力省距离情况、是否改变用力方向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必做)目的:得出规律具有普遍性得出普遍性规律的实验特点1、一次实验能够得出关系(结论)2、每次实验都能到相同结论3、每次实验必须更换不同的条件探究性实验考查中包含测量性实验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考察。
除此之外还包括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转化、替代、模型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还包括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能力考查。
如考查制定计划要素包括器材的选择、方法确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包括实验次数、测量项目、控制的条件)进行实验要素考查包括如何操作、收集数据等分析论证要素考查包括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等评估要素考查包括实验出现现象的与原因分析、解释,方案的优相关因素及其关系的探究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示)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必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相关因素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物体的势能跟哪些因目的:得出探究结论1、 Y与X有关(或无关)2、 AA一定时(条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AA一定时,X越大,Y越大或越小)3、 AA一定时(条件),Y与X成正比4、 AA一定时(条件),Y与X成反比5、 Y与X的关系式。
初中物理全册必背实验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全册必背实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初中物理全册必背的实验知识点汇总。
1. 实验名称:测量长度
实验内容:
- 使用直尺、游标卡尺等仪器测量长度
- 研究读数和报告测量结果的方法
实验目的:
- 研究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锻炼观察、记录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2. 实验名称:力的作用
实验内容:
-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目的:
- 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实验名称:简单机械
实验内容:
- 搭建简易的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 进行力的测量和运动观察
实验目的:
- 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 掌握力的分析和运动观察的方法
4.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
实验内容:
- 进行光线传播实验,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 使用反射镜、凸透镜等光学器件进行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
-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性质
- 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的实验方法
5. 实验名称:电学实验
实验内容:
- 进行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量的测量实验
- 使用电池、电线、导线等电路元件进行电学实验
实验目的:
-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 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电学量的测量方法
这些是初中物理全册必背的实验知识点汇总。
在学习物理实验时,记得要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学会分析和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初中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实验总结
声现象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可以继续传播。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推理法)。
150C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声速受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种类两个因素影响,与声的频率无关。
人耳能听到声音要具备三个条件:发声体的振动;有介质传播;完好的听觉器官。
人可以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感知声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等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人耳能区分空气中的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是至少0. 1s,距离至少为17m。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频率决定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薄厚松紧。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又决定于给物体施加的力度。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决定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
特例: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碗是否有破损,既用到了音调也用到了音色。
实验一、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控制变量法)实验器材:钢尺(或音叉小皮锤共鸣箱)。
实验过程:将一把尺子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其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快慢与尺子音调高低。
实验结论:其他条件一定时,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实验二、探究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的关系(控制变量法)实验器材:钢尺(若用音叉、小皮锤、共鸣箱、乒乓球完成此实验用到转换法)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模型法)实验步骤:将一把尺子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保证其伸出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幅度,并比较声音响度大小。
实验结论:其他条件一定时,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噪声: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重点实验汇总,文档
初中物理力学重点实验汇总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
【实验步骤】:(1) 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 游码归零 ) 。
(3)调治两端的平衡螺母 ( 那端上翘,往那端调 ) ,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均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均衡。
( 加减砝码或搬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示数 (m 物=m 砝 +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 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 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牛,最小分度值是 0.2 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以以下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 牛。
3、考据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碰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 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合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
(3)把金属块吞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
(4)依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 =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2-V1) ,再经过 F1-F2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 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碰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碰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4、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 =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克(2)在量筒中倒入适合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毫升。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实验,对于这些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我们应该加以总结和掌握。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知识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实验案例供参考。
一、力的实验1. 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的关系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需要一个垂直的弹簧,可以悬挂不同质量的物体。
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可以得到弹簧的弹性系数,并研究伸长量与作用力的关系。
2. 斜面上物体的滑动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斜面上物体的滑动性质。
实验可以使用一个斜面板和一个小车,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小车的质量,观察小车的滑动情况。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力的分解原理,并研究滑动的条件和速度与斜面角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量的实验1. 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弹性势能与形变之间的关系。
实验可以使用一个弹簧和一个物体,通过改变物体对弹簧的压缩或拉伸,测量物体的位移和弹簧劲度系数,从而探索弹性势能和形变的关系。
2. 机械能守恒实验这个实验旨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可以使用一个小车和一个重物,通过改变小车和重物的高度,测量它们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观察机械能的转化。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研究转化效率的问题。
三、声学的实验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性质。
实验可以使用一个音叉和几个不同介质的容器,通过观察和听到的声音的变化,判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并探索密度、弹性和声速之间的关系。
2. 声音的共振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一个空气柱和一个音叉,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寻找共振的位置。
通过实验可以理解声学共振现象,并研究声音频率、共振和空气柱长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实验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力、能量和声学等物理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1.下表是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②影响g值大小的原因是.测量物体的密度一.测量固体的密度例1小光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矿石样品、细线、烧杯和水进行实验.(1)天平调节好后,小光将矿石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下图甲所示.接着,他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样品的体积,量筒中放入矿石样品前后,水面静止时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____ g,体积为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体积。
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一.测量液体的密度例2.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变式训练1.张胜同学到楚王墓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_________ 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 _________物体的重力(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张胜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到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3)张胜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_________g;(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_______ mL;(5)事先张胜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 g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2.小红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天平、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等,她的实验过程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___________ 处,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1m 。
(3)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置于天平上,平衡时的读数为2m 。
(4)如图乙所示,接着用细线将石块拴住,使之完全浸没在上述烧杯的水中,天平平衡时的读数为3m (此时手向上拉住细线另一端,石块不触杯壁和杯底,水不外溢)。
(5)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______ ,石块的体积为 _____ 。
(6)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 ______ 。
(7)此实验过程中若将(3)(4)顺序对换,则所测密度的误差是偏______ 。
3.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
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 食盐水=V 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
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_______ 克/厘米3。
4. 小芳家有一个装“开心果”年货用的、瓶身为圆柱体的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准备挪作他用。
现要测量其体积(又称“容积”),请你设计其中一个与小芳不同的实验方案:(一)你的方案:(1)写出所需要的物品和除量筒(杯)外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积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5 甲图26 乙(二)小芳的方案:(请你帮她完善)(1)实验所需要的物品和测量仪器:一瓶标注了净含量555mL的怡宝纯净水,一把量程为40cm的刻度尺(2)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①将纯净水全部倒入塑料瓶,如图26甲,瓶内水的体积为555mL,记为V水②盖严盖子后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6乙,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和并用符号a、b表示。
③体积的表达式。
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运动的关系1.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图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实验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通过观察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3)由此看来,无论是保持车距还是限制车速,都是由于汽车具有,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2.如图所示,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甲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来判断不同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2)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下列研究实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①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②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④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3.“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2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到达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2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4)1687年,牛顿在笛卡尔、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把惯性定律作为第一原理正式提了出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他提出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观点,以及从中得出的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2)、(3)及推理(4).(5)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其目的是.(6)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选填“快”或“慢”).(7)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二力平衡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5)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的运动状态与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状态.(6)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7)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8)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下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