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801

【原刊页号】75〜80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05

【作者】王永炳

【作者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正文】

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

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其间的原因不外是: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 等写法。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

见于字典辞书及典籍中,给后来有心于诠释有关词语语义、追溯语源、搜寻旁证的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从事研究、诠释元杂剧的方言口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工作,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就对“庞居士、婶妗、方头、三姑六婆”等方言俗语及“忽剌孩、答剌罕”等少数民族语词进行诠释工作。其后有徐渭、王骥德、凌濛初、阎遇五、金圣叹、毛西河等人对《西厢记》等做了注释工作。就以徐渭的《南词叙录》来说,这是最早一部关于南戏资料的著作。他早就赏识民间语言的妙用。他称赞《琵琶记》说:“句句是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同时他把南戏中常用的方言词义条举解释,共收53条。近

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对古典戏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对戏剧语言的诠释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除了顾肇仓、吴晓铃、王季思、钱南扬、徐朔方等

人分别对《元人杂剧选》、《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作注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诠释古典戏剧方言俗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书籍和论文。但是迄今为止,各戏剧注释专书及有关论著中对某些方言语词的注释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阅读古典剧作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方言口语词汇,按现有的注释可能欠妥或不当。特胪列并论析如下,以求方家指正。

01胡哨(忽哨)打哨子打胡哨

打唿哨《赵礼让肥》• 2:(强人喽罗打哨科,正末唱)飕飕

的几声胡哨。丨《闹钟馗》• 1:

我是鬼大王,平生会打胡哨。

《戏曲词语汇释》解释:撮口作声。此解不够清楚。实际上,“打胡哨”的方法

是将拇指和食指合并,放入口中,运用胸部呼出的气流使之发生唿哨声。近代小说中此语词亦常见,如《儒林外史》• 34: “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飞奔而来。”今人仍有此技艺。

02

《西厢记》• 3 • 3:毕收拾《琵琶记》• 3:(贴白)你怎么不收拾了心下?I

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丨《宦门子弟错立身》• 4: 奴家今日身已不快,懒去勾栏里去。(虔)你爹爹收拾去了。丨《蓝采和》• 1: (净)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又正末云)兄弟,有看的人么?好好候也,上紧收拾。

《近代汉语词典》对《琵琶记》、《西厢记》两例中的“收拾”分别解为“收起,约束”与“解除”,这可说是“收拾” 一般义,是正确的。其实,这一般义亦见于王充《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也当“收敛”用,如《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二十二年诏……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赢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谷取墉,为寻求之。”但是,对《宦门子弟错立身》及《蓝采和》两例中的“收拾” 一词的意义,上述各戏剧辞书却付之阙如。这两例中的

“收拾”是古代戏剧的行话。古时神庙或勾栏舞台都有悬挂布幔的装置,剧团自带布幔流动作场,即于开演前先悬挂布置,称为“收拾”。

03 早起《救风尘》• 3:哦,早起杭州散了,赶到陕西,客火里吃酒,我不与了大姐一分饭来?I《马陵道》• 2:只待早起修了天书,我便早起杀了那厮;晚夕修了天书,我便晚夕杀了那厮。我务要将他剪草除根, 萌芽不发。

“早起”,《戏曲词语汇释》解作“从前”,《近代汉语词典》解为:“早先,先前”。二解均误。其实,“早起”便是“早晨”。四川安岳、乐至、中江、遂宁一带地方,有人把“早晨”说成“早起”。比如说:“昨日起”、“今早起”,就是指昨天早晨,

今天早晨。今闽南话也是如此说。同时,闽南人更把“早起”代“早饭”用,如“我有食早起”,即北京话的:我吃早饭了/我吃过早饭/我已经吃早饭了(视当时的语境而定)。此外,与此同义的语词有(以下括弧内的文字表示地区):早浪(苏州)、天光(温州、潮汕、海南)、早头(福州)、晨早(广州)、早朝

(佛冈、阳山)、朝早(连山、曲江、仁化)、早晨(乐昌)、朝头早(清远、英德、韶

关)等等。

剧文中的“早晨”(借当“早饭”)有时也与“晚

夕”(借当“晚饭”)相对应。例如《蝴蝶梦》• 3:哥哥

可怜见,

一个老的被人打死了,三个孩儿又在死牢内,老身吃了早晨,无了晚夕,前街后巷叫化了些残汤剩饭,与孩儿充饥,哥哥可怜见!在《马陵道》一剧里,“早起”也与“晚夕”相对应。从而可见,“早起”即“早晨”也。

04添力《琵琶记》• 26:为五娘行孝,交与他添力。

“添力”,《近代汉语词典》释为“送给劳苦者的慰问品。”此解不妥。《琵琶记》此出写赵五娘独力为公婆筑坟,感动玉帝,特派猿虎二将前往相助,所以“添力”即“相助”或“助力”,绝非“慰问品”。

05打秋风《牡丹亭》• 13:(生)坐吃三餐,不如走空一棍。

(净)怎生叫做一棍?(生)混名打秋风哩!(净)咳,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生)你说打秋风不好,“茂陵刘郎秋风客”,到大来做了皇帝。

“打秋风”一词,为明代常用口语词。如冯梦龙《醒世通言》:“他自不会作家, 把个大家事耗尽了,却来这里打秋风。”戏剧辞书均无解。这个词语仍流行于现代一些方言中,如吴语今作“打抽丰”或“打秋丰”,是假借各种名义向人索取财物的意思。今云南昭通方言中以语言或小技能诈人财物也说“打秋风”。

06弟一第

《刘知远》• 1:在村弟一欺良善,没尊卑,不近道理孙大哥第

《杀狗记》• 34:阿哥,

一喜欢的是你,还是你先进去。

许多戏曲辞书对“弟一” “第一”均无解。“弟一”即“第一”,今客家话,以及成都、厦门、福州与海南等地方言都把“第一”当成“最”解。今香港粤语常说:“第一时间”,即最早时间之意。近年来,新加坡广播机构华语广播员报告新闻时也已用上“第一时间”的词语。07别卵《宦门子弟错立身》:妇人剜了别,舍人割了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