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合集下载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

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

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

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表4-2 儿童体格测量结果的临床意义
测量指标
结果描述
过程描述
提示临床意义
身高/年龄<P3, -2SD
体重/身高(<2y) <P3 ,-2SD,或体质指数 (>2y),<P5 体重/身长(<2y)或体质 指数(>2y)> P97,+2SD 体重/年龄<P3,-2SD
体重/年龄> P97,+2SD
头围/年龄<P3,-2SD 头围/年龄> P97,+2SD
[体重(kg)/身高(cm)]×1000 反映人体的密度和充实度
胸围(cm)/身高(cm)×100 可反映体型的粗壮或纤细
体重(kg)/身高(m2) 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
BMI
体重(g)/身高(cm2) 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
体重(kg)/身高(cm3) ×107 反映了人体的营养和充实程度
3. 评价结果的解释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一、体格生长调查
(一)基本内容及方法
1. 调查方法
横断面调查 (cross-sectional study)
时间轴
某一时间段,特定的地区、 有代表性的对象,一次性 的群体大规模测量
横断面调查
➢制定生长发育参照值, 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同 类调查数据
时间
➢相对容易实行轴,耗资少, 资料获取迅速,可以在短 期内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
生长曲线示例
中国0~3岁男童体重、身长生长曲线
中国0~3岁女童体重、身长生长曲线
一、体格生长调查
(一)基本内容及方法
3. 标准值或参照值
现实标准(参照值) 反映所代表人群生长发育的
现实水平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体格生长增长值不相同,但生长的趋势基本相同。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儿童体格的增长常用生长速率表达,即指单位时间内生长增长的数值,各儿童期生长速率是不相同的。
四、体格生长的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assessmentof physical growth)是以正常儿童体格测量数据为标准,评价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体格生长所处水平及其偏离标准值的程度。对个体儿童而言,除判断其生长、营养状况外,还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对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肥胖症、侏儒症、巨人症等进行筛选与诊断。对群体儿童而言,可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从预防角度早期发现某一群组儿童偏离正常生长模式的倾向,寻找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7~12月婴儿体重= 6(公斤)+月龄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年龄 X2+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1.均值离差法(deviation method)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常用的指标和方法、站整理如下: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1.调查指标: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

身高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较强,和其他三项指标呈高度的正相关;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

构成坐高的骨骼主要是块状骨,其高度比长骨更受遗传因素控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身高更稳定。

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

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

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选用。

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

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

虽然形态发育迅速,有波浪式表现,但较稳定;生理功能发育变化则更迅速,变化范围更广,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程度更大。

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

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长发育调查与评价第三章⽣长发育调查与评价教学⽬的:1.熟悉⽣长发育调查的内容2.掌握⽣长发育调查与评价的常⽤⽅法3.了解⽣长发育调查的⽬的与⽣长发育评价的原理学时:4学时第⼀节⽣长发育调查⼀、⽣长发育的⽬的1.研究⽣长发育规律和各种因素对⽣长发育的影响,找出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制定本地区⽣长发育正常值,这样可与“标准”进⾏⽐较,评价3.观察、检验、评价某个卫⽣保健措施的效果4.为研究我国⼉童⽣长发育长期趋势积累资料⼆、⽣长发育的内容⽣长发育调查内容⾮常⼴泛,根据不同的⽬的、选择内容原则:①能说明⽣长发育状况的指标(形态、⽣理、⼼理)②指标的精确度⾼,正确性好,简便、易掌握,有实际意义③便于统计、⽐较④根据⼈⼒、物⼒、设备等条件⽽定1、形态指标①⾝⾼:头顶点到地⾯的垂直⾼度。

⾝⾼以⾻骼⽣长为基础,是⽣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为准确评价⽣长发育⽔平和速度提供信息。

特点:⽐较稳定,3岁以前,以⾝长表⽰②体重:⼀定程度上说明⼉童的⾻骼、肌⾁、⽪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与⾝⾼的⽐例常⽤来说明营养状况说明发育⽔平通常⽤上述两指标③胸围:表⽰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骼肌⾁和脂肪的发育状况⼀定程度上能说明⾝体形态⼏呼吸功能的发育;常⽤来评价锻炼的效果④坐⾼:表⽰上体(包括头、颈、躯⼲)发育的基本指标;与⾝⾼⽐较反映躯⼲与下肢的⽐例,能反映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在课桌椅卫⽣中,定桌椅⾼差应为⼉童坐⾼的1/3。

肩宽、⾻盆宽:反映男⼥体态特点所在臂围、腿围:能反映锻炼、营养状况⽪脂厚度:评价营养状况头围:3岁以前测,反映⽣长发育是否正常第⼆性征:⽉经初朝、⾸次遗精年龄等可反映青春期发育状况⾻龄:摄于腕部的X⽚,能反映⾻骼发育状况2、机能指标:变化范围更⼤,受劳动、体育等外界影响⽐较⼤1.⾎压、脉搏、⼼率:反映⼼⾎管机能2.肺活量、呼吸频率:反映呼吸机能3.握⼒、背肌⼒:反映肌⾁⼒量4.⽣化指标⾎、尿肌酐:反映肌⾁代谢⽔平尿羟脯氨酸:反映⾻代谢⽔平⾎红蛋⽩、激素等3、素质指标:素质包括⼒量、速度、耐⼒、灵敏性、柔韧性、平衡协调能⼒素质指标有:短距离快跑、中距离耐⼒跑、投掷、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位体前屈等4、⼼理指标:⽤⼀些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获得5、⼈体诊察:6、询问:通过询问获得⼀些指标三.⽅法1、横断⾯调查(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在⼀较短的时间、⼀定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对象,进⾏⼀次性⼤数量调查。

评价某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请设计调查方案并阐明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评价某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请设计调查方案并阐明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评价某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请设计调查方案并阐明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某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评价指标和具体步骤:一、调查目标1. 调查对象:该地区0-3岁的婴幼儿。

2. 调查目的:了解该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评估其身体健康水平,为进一步改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指标1. 生长: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指标。

2. 营养:包括BMI指数、营养摄入、营养缺乏等指标。

3.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神经发育、认知、智力等指标。

4. 血液系统:包括贫血、缺铁、钙等指标。

5. 免疫系统:包括疫苗接种情况、病毒感染等指标。

三、调查步骤1. 选择样本:从该地区的各个社区、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中随机选择样本。

2. 进行调查:利用医学仪器进行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肌肉等指标。

同时,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营养、疫苗接种情况等指标。

3.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

4. 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制定进一步的保健计划。

四、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1. 生长方面的评价指标:体重:出生后3个月内,婴儿平均体重增加100-200g/周;3-6个月,平均每周增加150-200g;6-12个月,平均每周增加75-150g;1-2岁,平均每周增加30-75g;2-3岁,平均每周增加20-30g。

身高:出生后3个月内,平均每月增加3cm;3-12个月,平均每月增加2.5cm;1-2岁,平均每月增加1.5cm;2-3岁,平均每月增加1cm。

头围:出生时头围为32-36cm;出生后6个月,平均头围为424. 数据分析及结果呈现接下来,我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1 平均生长指数我们先计算出每个月龄段的平均生长指数,如下表所示:| 月龄 | 样本量 | 平均生长指数 ||-----|------|---------|| 0-1 | 20 | 1.25 || 1-2 | 30 | 1.05 || 2-3 | 40 | 0.95 || 3-4 | 50 | 0.90 || 4-5 | 60 | 0.85 || 5-6 | 70 | 0.80 |由表可知,0-1月龄段的平均生长指数最高,为1.25。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四单元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四单元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四单元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单选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常用的反映儿童少年心肺功能的指标A.心率B.X线胸片C.脉搏D.心电图E.肺(江南博哥)活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生长发育不仅包括形态,也包括功能和运动素质。

其中功能发育水平主要指心、肺等的生理功能,常用指标和测量方法包括心率、脉搏、心电图、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等。

X线胸片用于发现胸部某些病变、病灶,属临床诊断方法,不能直接体现心排出量等心功能水平和肺通气功能等。

故准确答案是B。

掌握“生长发育调查常用指标和方法”知识点。

[单选题]2.关于素质发育特征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速度发育较早B.腰腹肌力量发育较早C.其后为下肢暴发力D.臂肌静止耐力发育比较晚E.耐力发育最晚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

青春期素质发育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来说,女孩的快速增长期为7~12岁,男孩的快速增长期为7~15岁。

各项素质发育的顺序大致为: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发育较早,其后为下肢爆发力,而臂肌静止耐力发育比较晚。

所以E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掌握“生长发育调查常用指标和方法”知识点。

[单选题]3.等级评价是评价个体儿童的A.单项发育指标的等级B.多项发育指标的等级C.单项发育指标的等级发育速度D.单性发育指标随年龄发育变动的趋势E.各发育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等级评价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掌握,可较准确、直观地了解个体儿童的发育水平高低。

评价集体儿童时,所得结论不受两群体内部成员性别、年龄等差异限制。

这是因为尽管两群体的成员组成不同,但评价时各个体都是按该指标各自的年龄、性别评价标准进行的;换言之,群体的等级百分数建立在个体等级评价的基础之上。

等级评价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对单项指标进行评价,无法准确判断发育匀称度,而且其变化趋势在动态观察中不够直观。

掌握“生长发育评价”知识点。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3.Z标准差法
特殊形式的标准差法,它以中位数为中心,先 将偏态分布转化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 ±3Z值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在评价生长发育水平 时有特殊意义。 计算公式:Z = (x – x )/s x:个体指标实测值 x :群体指标均值 s:标准差
(三)百分位数法
与离差法相似,只是基准值(P50)和离散度(P3、
曲线图上,以便及早发现生长发育的偏离现象,找 出偏离原因,加以矫治处理。
本市某小学五年级有一对孪生兄妹,现年 11岁,哥哥身高为141.2cm,体重37.5kg,妹妹 身高为149.0cm,体重39.2kg,已有月经。
请问:该兄妹 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
他们的营养状况如何?
谢谢
手腕部是骨龄诊断最理想的部位。
七、营养状况评价
1.按年龄的体重 以时间年龄来比较体重 大小的方法。一般使用于新生儿期与婴儿期。
2.身高标准体重 体重大小的方法。
在同等身高条件下比较
3.皮脂厚度 通过估计皮下脂肪来反映儿 童近期营养状况的方法。
八、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检测评价
生长发育曲线图法:
以体重作为主要指标,将定期测得的体重描绘在
标准均值、标准差或百分位数→标准
二、评价方法
(一)指数法
常用的发育指数有三类: ▲表示体型:胸围/身高、坐高/身高、臂宽/体重 ; ▲表示营养状况:体重/身高3×107 、体重kg/身高m2 ; ▲表示体力水平:最大握力/体重、背肌力/体重、 肺活量/体重)。 BMI指数,我国成年人的理想指数为18.5-24,大于24为 超重,大于26为肥胖。BMI指数具有年龄依赖性。
P25、P75、P97)都以百分位数表示。
(四)相关回归法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分析和评价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分析和评价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目的我市正常青少年青春期体格发育的正常值、年龄规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发生机理,为学校、家长和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方法从我市3 所小学和3 所中学中随机抽取2517 名6~16 岁在校生,测量其身高、体重。

结果得到了我市青少年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的正常数据及增长值,我市男女青少年青春期体格发育突增期年龄提前,与我市1995 年调查结果相比,男性提前 1 岁为11 岁,女性提前2 岁为8 岁。

结论与1995 年相比,我市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标志是体格发育提前,其趋势提醒学校、家长及保健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的发育情况适时、适当地采取措施,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标签:青少年;青春期;体格发育;调查分析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是评价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年龄和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这给儿童保健及儿科内分泌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

为了解现阶段我市少年儿童体格发育的状况和规律,分析体格发育的变化趋势,为青春期保健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我们于2012年9 月对我市2517 名6~16 岁的男女生进行了青春期体格发育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市3 所小学和3 所中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不同年龄学生2517 名进行调查,年龄范围6~16 岁,其中男生1182 名、女生1335 名。

以2012 年9 月30 日为界计算年龄,每一岁为一个年龄段,共分为11 组。

1.2 研究方法1.2.1 测量方法由体检工作人员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细则》进行测量,室温20 ℃,受检者脱鞋、免冠。

身高用TZC型身高计量器,测量误差小于0.5 cm;体重用RGT型杠杆式人体秤测量,测量误差小于0.1 Kg。

1.2.2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進行统计处理。

2 结果2.1 各年龄组男女身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

实验课1-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实验课1-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读数时,检 测人员双眼 与水平压板 平面等高, 读数。

高 (头颈、躯干的总高度, 反映躯干发育)
由身高检测人员负责检测。
测试仪器
机械式身高坐高计
水平压板 坐高刻度
身高刻度
坐板 底板
测试方法
受检者坐于身高坐高计的座板上,使骶骨部、两肩胛间靠立柱,躯干自然 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以保持耳屏的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上肢自然下垂,双手不得撑压座板;两腿并拢,双足平踏在地面上,大腿 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呈直角(根据受检者小腿长度,适当调节踏板高度以 保持正确测量姿势)。
形 态 测 胸中点 量 点
身高
❖ 由检测队指定专人负责检测 ❖ 两人一组:一人测量、一人记录。
测试仪器
机械式身高坐高计
使用前校正:
根据使用说明,用前应校对0点,并用 钢尺校准身高坐高计刻度,误差不得大 于±0.2%;
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 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 况,并及时纠正。
⑥ 需重测时,应等待血压计水银柱下降 至零位后再进行。
⑦ 血压重测者,必须再休息10~15分钟 后,方能进行。对血压持续超出正常范围 者,要及时请现场医务人员观察其情况。
肺活量
测试仪器
电子肺活量计
吹嘴
文式管 导压软管
肺活量计的校验
气体容积测量器
检测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进入 正常工作状态后,使用2000毫升容量 的气体容积测量器,对肺活量计进行 校验。先拉动测量器的活塞到最大刻 度,再将测量器的出气口与肺活量计 的进气口紧密连接,然后,缓慢地推 动活塞将测量器内的气体全部注入到 肺活量计中。如果肺活量计的刻度值 在2000毫升±40毫升区间内,表明肺 活量计符合测试要求。 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状况)

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一、生长发育标准生长发育标准是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一般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儿童,就某几项发育指标进行大数量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算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作出图、表),所得的资料即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标准。

选择评价标准是评价儿童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必要前提。

评价标准可因选择样本的不同而分为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

1.现状标准对其所选用的样本未做严格的挑选,只剔除患有各种明显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急慢性疾病和畸形,因而现状标准值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不是生长发育最好儿童的水平。

2.理想标准理想标准是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体格发育状况较理想,而高于一般儿童水平的标准。

由于生长发育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种族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生长发育标准具有相对性和暂时性,各地不宜采用统一的标准。

近百年来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均出现长期加速(指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成年身高增加以及寿命延长等复合现象)趋势。

每10年就有显著差异。

比如,我国儿童的身高每隔10年,平均增长值男为2.56cm,女为2.29cm,所以生长发育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是绝对的、永久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及一定时间内使用。

每5〜10年就应重新修订一次。

故在制定和使用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标准的时间性、地区性。

二、常用的评价方法理想的评价方法是既可针对个体也可针对群体;所用指标测定简便、精确;评价结果直观、形象;重复性较高。

(一)离差评价法离差评价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它根据某一指标数值与均值差异的大小和高低,评定儿童发育是良好或低下。

离差评价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等级评价法等级评价法是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远近划分等级,即以均值为基准值,以标准差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06
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及促进措施
遗传因素与生长发育
遗传基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遗传基因决定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和趋势,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等方 面的特征。
遗传性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异常,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症、软骨发育不全等。
环境因素与生长发育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的生长速度、生长趋势、身体 形态等指标,评估其生长发育水平。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儿童的饮食、运动 、睡眠等生活习惯,评估其生长发育水平。
生长发育评价内容
体重
评估儿童体重是否符合标准,是 否在正常范围内。
胸围
评估儿童胸围是否符合标准,是 否在正常范围内。
01
02
身高
评估儿童身高是否符合标准,是 否在正常范围内。
生长监测方法
身高体重测量
定期体检
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并记录 在生长曲线图上,以便观察宝宝的生 长趋势。
除了身高、体重和头围的测量,家长 还需定期带宝宝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以便医生全面评估宝宝的生长发育状 况。
头围测量
对于0-3岁的宝宝,头围也是重要的 生长指标,可以反映大脑发育的情况,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 测量方法。
内容
生长标准表包括不同年龄段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平 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数据。
应用
通过将宝宝的测量数据与生长标准表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宝宝的 生长是否达到同龄宝宝的平均水平。
儿童生长曲线与生长标准的比较与应用
1
综合评价
将宝宝的生长曲线与生长标准进行比较 ,可以全面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如果宝宝的生长曲线与生长标准大致相 符,说明宝宝的生长状况良好;如果出 现较大偏差,可能提示存在生长发育问 题。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调查与评价实验报告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调查与评价实验报告

实习一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调查与评价-------------------------------------------------------------------------------------一、实验目的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结构的形态特征;掌握常用的人体测量点及主要形态、功能发育指标测量方法;2.掌握儿种常用的个体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及其原理;能根据发育标准对儿童发育进行评价;3.掌握两种主要的群体发育评价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人体的测量结果与评价(离差法),参考表1的标准进行评价。

姓名:性别:年龄:测量指标测量结果等级评价结果(均值标准差法)身高170.0 cm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体重63.3 kg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胸围89.2 cm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2.2 mm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肺活量4650 ml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握力(有力手)38.5 kg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脉率68 次/min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BMI 21.9 kg/m2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测量与评价日期:2022年3月28日评价者:表1 中国汉族城市19~22岁男生、女生各项体格发育指标(±S)体格发育指标男生女生身高173.07±6.22 160.81±5.65体重65.51±10.81 52.81±7.43胸围87.29±7.06 81.23±5.49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3.74±7.56 17.99±6.68肺活量4019.67±793.86 2631.88±559.74握力(有力手)43.26±8.38 26.00±5.72脉率78.82±10.07 80.35±10.19BMI 21.84±3.20 20.41±2.53(二)百分位数法男孩,王帅,2004年9月27日生,他的历次体检数据如下:表2 王帅的历年体检数据测量日期身高(cm)体重(kg)2014年12月3日135.8 31.82015年8月21日139.4 33.32016年7月13日145.1 40.42017年5月8日155.7 43.32018年9月23日164.4 53.02019年3月18日169.8 55.81. 请计算在各测量日期时王帅的实足年龄:2014年12月3日,是__10____岁__2_____月 6 天2015年8月21日,是___10___岁___10____月24天2016年7月13日,是___11____岁___9____月16 天2017年5月8日,是___12____岁___7____月11 天2018年9月23日,是___13____岁__11_____月26天2019年3月18日,是___14___岁___5____月21 天2. 请利用表3《中国汉族城市7~18岁男生身高百分位数正常值》并采用百分位数法评价王帅不同年龄段身高发育状况。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50厘米。

0〜6个月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 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 )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年龄X 7 + 70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 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出生体重(公斤)+月龄X 0.7 7〜12月婴儿体重=6 (公斤)+月龄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年龄X 2 + 7 (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e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e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 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 24 颗牙齿。

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

12 岁长出第二磨牙, 18 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1.头尾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

2.连续性 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 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 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

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

❖ 研究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3. 特点 费时,易失访。
调 查
(三)半纵向调查


将横断面调查与追踪性调查相混合,克
服其缺点。
6岁组 9岁组 12岁组 15岁组
同时进行3年追踪
6~18岁 的资料
调 查
四、生长发育调查设计


1.对象的选择和抽样
2.年龄计算
3.测量仪器和方法
4.监测时间和季节
调 查
一、生长发育调查目的


研究不同儿童少年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
和规律
探索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提出干预措施
制定国家、地区儿童少年发育标准(或正 常值)
检验、评价学校保健措施对促进儿童少 年生长发育的实际效果
调 二、生长发育调查内容
查 内 容
形态指标
功能指标
身体素质指标
心理指标
营养状况评价(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一)指数法

(index method)


指数法
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是按 一定的比例关系发展的,可借助于数学公 式,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指标联系起来而 构成某种指数,用以评价身体形态、生理 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发展状况。
均值曲线特点:
突增高峰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突增高峰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成年后稳定,且具有较强的种族特异性
指 (3)肩宽骨盆宽指数
数 法
: 公式:(骨盆宽cm/肩宽cm)*100
用途:青春期前后体型发育
均值曲线特点:
男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肩宽增长相对较快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 第七章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 第七章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生长发育调查
(三)生长发育调查应用
4. 制定参考标准
(2)生长发育标准:①可看成正常值的一部分;所选样本应尽量接近“理想人群”。②全国性评价标准和地区性评价标准各有优势,应根据目的选择、配合使用。③尽量使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如LMS法),使选 定的界值点(cut-offs)尽量精确。④能称之为“标准”的正常值,其界值点都应有临床症状为依据。
第一节 生长发育调查
(一)生长发育调查设计
2. 监测设计 指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生长发育调查的另一重要类型。 (1)明确监测目的。 (2)确定监测人群:可在学校、社区、医院等不同基础上对学龄儿童少年进行人群监测(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3)稳定监测方法:监测体系固定,指标简便、易行。 (4)保证质量控制:保障结果的可比性。 (5)结果反馈与应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和调整干预措施。
第一节 生长发育调查
(五)生长发育调查的伦理学
1. 伦理审批 向当地(或高校)伦理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 2. 知情同意 以口头或书面(尤其人群干预试验)形式,取得对象(14岁以下儿童征询家长意见)的参与承诺。 3. 儿童少年的禁忌 凡对实验对象可能造成伤害的试剂或药品(如放射性核素)不得用于儿童少年。 4. 正确对待对照组。
第一节 生长发育调查
(三)生长发育调查应用
1. 描述水平 描述生长发育水平和现状。还有助于: (1)筛查和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2)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提供保健干预措施。 2. 反映动态 对生长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可揭示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特点,分析生长长期趋势。 3. 评价队列效应 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可反映出相应阶段的社会变化与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4
内容
形态指标
1、身高(height) 2岁前测量卧位身长(recumbent length)
2、体重(body weight)
3、坐高(sitting height) 2岁前测量顶臀长(crown-rump length)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5、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6岁以下
编辑ppt
7
方法
(一)横断面调查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 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指标进行的一 次性大样本调查。
编辑ppt
8
方法
(二)追踪性调查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时间 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动态。
编辑ppt
25
生长发育五等级评价标准
等级 上等 中上等 中等 中下等 下等
标准
占总体百分数(%)
1、指数法(index method)
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连,转化成 指数进行评价。
体型指数
分为三大类 营养指数
功能指数
编辑ppt
19
体型指数
身高胸围指数 身高坐高指数 肩盆宽指数
胸 身围 高( (ccmm) )×100
坐高(cm) 身高(cm)
×100
骨肩盆宽宽((cmcm))×100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Survey and Appraisal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O/G/O
编辑ppt
1
教学目的
1、掌握生长发育调查的基本形态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2、掌握调查方法的概念并熟识其用途
3、掌握离差法(包括等级评价法、曲线图法)、 百分位数法、相关回归法、身高标准体重法的原理 和应用
15
(五)调查表格的设计
原则:一次一人一表 一般情况、调查项目、调查者项目
(六)检测程序和资料检验
P=
∑n AN
×100%
P > 5%,要及时研究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P >20%,提示检测质量很差,必须重测
编辑ppt
16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价
一、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appraisal standar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是评价个体和群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 一尺度。
编辑ppt
17
二、标准的分类
1、利用枃值和标准差制定的标准,适 用于正态分布资料(指标)。
2、利用百分位数制定的标准,适用于 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的指标。
三、评价内容
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发育匀 称度(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编辑ppt
18
五、评价方法
1、充分考虑性别、年龄的特点; 2、充分考虑身高因素的重要影响; 3、指数有明显的种族、民族间差异; 4、大多数指数都呈非正态分布; 5、根据评价需要,适当选用指标。
编辑ppt
24
2、离差法(deviation method)
等级评价法
rank value method
曲线图法 curve method
编辑ppt
5
内容
功能指标
1、生理指标 握力、拉力、臂肌力
2、生化指标 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
呼吸频率、肺活量
尿羟脯氨酸、总体钙
脉搏、心率、血压
血红蛋白等
各种内分泌激素
编辑ppt
6
内容
素质指标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 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等
心理指标
包括认知、智力、情绪、个性、社会 行为等方面
编辑ppt
人数(分性别) >100人 >100人 >100人 >100人 >100人 100人
150 ~175人 100人左右
14
(二)年龄计算
按实足年龄。如:满8岁差一天满9岁一律 计为8岁
(三)检测仪器和方法
(四)检测时间和季节
5~6月,9~10月
同一年龄组样本均匀分配在上、下午检测
编辑ppt
编辑ppt
9
方法
(三)半纵向调查 semi-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方法混合,以 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或研究样本 易流失的缺点。
编辑ppt
10
2008年春季,在北海市移民安置区的三所 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坐高、胸 围的检测。
2008-2011年,每年春季对这三所学校的 学生进行常规检测。
Erisman指数
胸围(cm)-
身高(cm) 2
编辑ppt
20
营养指数
身高体重指数
体重(g) 身高(cm)
BMI指数
体重(kg)
(body mass index) 身高(m)2
Rohrer指数
体重(kg) 身高(cm)3
×10
7
编辑ppt
21
BMI指数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 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小。
12
设计
(一)对象选择和抽样
根据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对象。
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等。多采用多级(混合式抽样)。
编辑ppt
13
分组 新生儿为一组 1~6个月,1个月为一组 6 ~12个月,2个月为一组 1 ~2岁,3个月为一组 3 ~6岁,6个月为一组 7 ~10岁,一岁一组 10 ~18岁,一岁一组 >18岁,一岁一组
2008时年龄为6~10岁的儿童,到2011年时 为9~13岁,因此可以分析6~13岁儿童的 生长发育状况。
编辑ppt
11
横断面调查
优点 时间短 规模大
追踪性调查
优点
准确性高, 可观察生长 速度
半纵向调查
优点 节约时间 减少工作量
缺点
不能进行 连续的动 态观察
缺点 费时长,对 象易流失
编辑ppt
缺点 部分追踪的 性质,得到 的是近似值
4、熟悉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
5、熟悉常用的功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
6、熟悉调查设计的方法
编辑ppt
2
第一节 生长发育调查
目的
方法
内容
编辑ppt
设计
3
目的
1、研究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 2、探索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 预措施; 3、制定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或评价标准; 4、检验、评价学校保健措施的实际效果。
18岁以上者,不分男女,BMI≥24为超 重,≥28为肥胖;男性≤18.1,女性 ≤17.2为消瘦。
编辑ppt
22
功能指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握力指数
左、右手平均握力(kg) 体重(kg)
背肌力指数
背肌力(kg) 体重(kg)
肺活量指数
肺活量(ml) 肺活量(ml) 体重(kg) 身高(cm)
编辑ppt
23
指数法评价的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