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灭亡教案(2019最新修订)
第17课明朝的灭亡❶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❷教学过程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一)背景(原因)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
[13]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
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
”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
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明朝的灭亡。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中原。
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的基本过程,知道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
2.明朝末帝崇祯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统治,李自成起义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合作讨论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历史小说《李自成》。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明朝的祖训,一部分人敬重明朝的骨气,一部分人对明朝怀有愤恨,认为明朝的统治最为黑暗。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朝的灭亡》。
二、预习检查1.说出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满洲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三、学习任务一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明末农民起义,着重介绍了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发展过程、口号、结果及影响; 还从侧面介绍了清军入关,清朝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课题: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授课人:丰都县滨江中学李润
授课时间:2017年4月20日第3节
学习目标
①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
②了解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
③知道起义军撤离北京、李自成牺牲、起义的高潮结束的史实。
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民谣中所说的“闯王”是指谁?
(2)为什么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
教学反思
②教学难点: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导学
批注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
【知识清单】
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后期统治腐朽。表现:
。
2、直接原因:。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1、拉开序幕:。
2、提出口号:。
3、建立政权:。
4、正式建国:。
5、明朝灭亡:。
材料三四月初,明将吴三桂勾结清军,联合向大顺军进攻,农民军伤亡二万余人。二十二日,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到吴三桂部与清军的联合夹击,大顺军惨遭失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自成起义军失利的原因?
拓展达标
【基础达标】在线检测,知识链接
1、明朝灭亡的时间()
A.1640年B.1643年C.1644年D.1645年
三、起义军撤离北京(李自成起义的结果)
1、李自成撤离北京的原因:。
2、李自成遇难:。
合作
探究
合作探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顾婷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知道起义军撤离北京,李自成牺牲,起义高潮结束。
通过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背景、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知识归纳的能力;通过学习活动“畅谈明末李自成起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及起义军撤离北京的史实,引导学生运用原因与结果的概念,认识明灭亡的必然性,理解李自成撤离北京(李自成起义失利)的原因。
在引导学生认识明朝灭亡的必然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通过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学习活动“畅谈明末李自成起义”,培养学生阐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认识起义军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难点1.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中国历史故事——明朝的盛衰》、《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52集《闯王李自成》、电视剧《闯王李自成》中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片段。
2.要求学生搜集明朝末年政治腐朽的表现和李自成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视频导入——预备铃声响后,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剪辑视频《中国历史故事——明朝的盛衰》。
方案二:复习式的导入——预备铃声响后,首先让学生回顾明朝建立的相关内容。
教师:1368年,农民起义军将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1628年,陕西人民率先揭竿而起,明朝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明朝,成也农民起义军,败也农民起义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明朝末年,来看一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的过程。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起义军的壮大、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农民起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李自成起义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李自成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李自成起义成功的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网络资源: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军的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李自成起义成功的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指导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课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明朝灭亡原因和李自成起义内容的学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概括相关史料的主要内容,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
通过阅读材料,能够根据《李自成起义》示意图,讲述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结果,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知道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入关等基本史实。
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 2 页第 3 页看视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根据课本总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第 4 页读材料学生根据课本,分析总结概括根据材料了解史实,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第 5 页第 6 页思考总结学生勾画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第 7 页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关内容第 8 页第 9 页课堂小结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
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以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 10 页板书明朝的灭亡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起义原因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苛严重直接原因:陕北大旱,连年灾荒2、起义经过:(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2)建立大顺政权(3)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2、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失败。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搜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认识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教学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
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一)政治日益腐败【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总结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知道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朝臣争权夺利,宦官专权。
【教师活动】讲述明武宗、明熹宗纵情享乐,不务朝政,将政事交给宦官处理,导致宦官权倾朝野。
【学生活动】了解宦官专权。
(二)土地兼并严重【教师活动】讲解土地兼并与政治腐败之间的关系,知道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的严重,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
【学生活动】理解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土地兼并的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材料。
【学生活动】了解明末土地高度集中,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或变成官绅地主的佃仆,或被迫四处流亡。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一)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教师活动】提问: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设计_99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明朝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李自成推翻明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建立清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二、教学重点:明末农民起义原因和李自成受民众拥护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政治清明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明朝是谁建立的?哪一年?2.朱元璋改革官制和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与《流民图》作比较导入新课,讲明代中后期几位皇帝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三)自主预习:1.李闯王名叫___,他提出“___”口号。
__年李闯王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
2.___年明朝末帝___自缢,明朝灭亡。
3.___年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4.___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年改国号为____。
5.明军将领___降清,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在___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6._____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
(四)合作探究: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85页第二段3点)2.86页材料研读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85页找出3点)(五)课堂小结(六)课堂练习:1.万历皇帝20年不上朝说明了什么问题()A.万历皇帝的昏庸B.明末政治日益腐败C.明朝实行君主立宪制D.官员结党营私2.明末农民起义原因不包括()A.明末政治腐败B.天灾频发C.内忧外患,加征三饷D.崇祯20年不上朝3.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A.藏族、回族B.蒙古族、女真族C.党项族、契丹族D.壮族、维吾尔族4.李自成推翻朱家王朝后变了,吃喝享乐,俨然把自己定义为贵族阶层,忘记了自己农民阶层的出身。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A.必须坚持政策,坚持革命观念B.勿忘初心C.革命者必须以民为本D.革命者逃不脱李自成的变化规律5.历史上李自成做出了哪些贡献()(1)建立大顺政权(2)灭亡明朝(3)打退清兵,阻其于山海关外(4)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权A.(1)(2)B.(2)(3)C.(3)(4)D.(1)(4)6.农民起义分为社会起义和贫民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2 教学设计_明朝的灭亡2
(3)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
原因。
【课堂小结】
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布置作业】
1. 填充图册
2. 预习第二课。
3.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会知识的运用。
明科技、建筑与文学 板书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李自成 起义城
政时治间日:益腐败: 任务: 土地地点兼:并严重: 措施: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 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1.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教学目标1、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族入主中原等基本史实。
2、明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爆发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升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3、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实。
4、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受阶级的局限,农民起义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课前引言教师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首歌谣中的“闯王”是谁,你知道吗?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里的闯王就是李自成。
至于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
我们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材料明朝初期的君主都能很好掌控内外廷辅政系统的,保障整个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平稳……但是明末的几任君王要么消极怠政(如万历帝);要么顽劣不堪(如天启帝);要么暴虐嗜杀(如崇祯帝),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中央政府权利运行的平衡。
——张磊:《明朝两大辅政系统对于明朝灭亡的影响》材料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力、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总之,党派斗争始终贯穿于明朝后期,使本已风雨飘摇、日暮西山的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你认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参考答案:皇帝无力掌控君权,疏于朝政;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党派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中后期,明朝的政治逐渐衰败。
首先是皇帝不理朝政,沉迷享乐。
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后期崇信道教,痴迷炼丹;明神宗(万历皇帝)因与内阁大臣发生争执,索性不再上朝,创造了28年不与大臣见面的记录;明熹宗(天启皇帝)沉浸于木工活,重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黑暗。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17-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17-明朝的灭亡教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备课标】1.课标要求: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住中原。
2.核心概念:了解;知道。
二、【备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明朝中后期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朽,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洲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2.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3.教学难点: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三、【备学情分析】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60%学生能够掌握2.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部分同学对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理解不到位。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知道满族人入主中原,通过对李自成起义胜利进军原因的分析,增强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逐步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意识。
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明确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内在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认识到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
从明朝政权灭亡到清朝建立的史实,认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规律。
五、【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治世民为天》。
……明朝难逃人亡政息的命运,弊端丛生的明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明朝的灭亡》,了解明亡清兴的历史史实,并从中深入的探究其原因和对我们的启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学习目标】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过程(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明末农民战争图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
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
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
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
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七年级历史教案)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
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和起义军发展壮大以及结果。
【学习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
【学习难点】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吗?____年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彭山举行“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遗址水下考古”的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
经过两个多月水下考古,现场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
除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还首次出水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张献忠什么人物呢?学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出示课题。
●二、学习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解读。
●三、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一)、看书P96-97第一个主题,说出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表现,按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三个方面,用铅笔在书上把关键词勾划出来,先小组内交流,找一名同学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提纲并适当深化和引申。
●五、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小组内订正。
有问题提出。
●六、看书P97-99第二三主题,说出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开始、领导人、壮大、结果(起义的胜利结果和起义军的结果),用铅笔在书上把关键词勾划出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由一名同学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提纲并适当深化和引申。
●七、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小组内订正。
有问题提出。
●八、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探究一:想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壮大? 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 明朝的灭亡18-部编版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生: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师:人们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其中最有名的是李自成起义军,请归纳起义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重 难 点
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生: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③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师:李自成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起义的经过如何?
生:陕北起义——进军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克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攻克北京:(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帝自缢(明朝统治长达276年)
生:(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生: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
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结合相关史料,说说明末政治腐败的表现,学会“论从史出”。
(2)分析李自成起义原因与推翻明王朝原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教学重点】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是由原农民起义军将领朱元璋建立的,270多年后又亡于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之中。
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起义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学完本课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教师:1、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表现。
学生:(1)皇帝不理朝政,宦官弄权,朝臣夺利(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3)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一再增税教师:2、思考: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学生: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师:1、议一议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学生:明朝末年,陕北地区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吃草根、树皮和观音土充饥。
官府仍旧催租逼税,人民忍无可忍。
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
农民战争迅速发展,涌现了几十支起义军,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支势力最大。
高迎祥在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教师:2、说说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学生:(1)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2)1636年,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3)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攻入,崇祯自缢,明朝灭亡教师:3、议一议李自成为什么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原因:1640年,河南一带灾荒严重。
李自成起义 教案
李自成起义教案教案标题:李自成起义教学目标:1. 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 掌握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 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李自成起义对明朝的影响;2. 思考李自成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李自成起义的相关资料和图片;3. 学生分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明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危机;2. 提问:你们了解过李自成起义吗?对他有什么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 分析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和影响;3. 呈现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李自成、明朝朝廷、农民、士兵等;2.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角色,分析李自成起义对各方的影响,并讨论其历史意义;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李自成起义对明朝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李自成起义的历史意义,并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重要历史事件,拓宽历史知识面;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李自成起义的文章,包括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观点,思考李自成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启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组合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总结归纳环节,学生能够思考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将历史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
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和起义军发展壮大以及结果。
【学习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
【学习难点】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吗?____年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彭山举行“张献忠
江口沉银传说遗址水下考古”的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
经过两个多月水下考古,现场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
除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还首次出水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张献忠什么人物呢?学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出示课题。
●二、学习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解读。
●三、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一)、看书P96-97第一个主题,说出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表现,按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三个方面,用铅笔在书上把关键词勾划出来,先小组内交流,找一名同学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提纲并适当深化和引申。
●五、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小组内订正。
有问题提出。
●六、看书P97-99第二三主题,说出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开始、
领导人、壮大、结果(起义的胜利结果和起义军的结果),用铅笔在书上把关键词勾划出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由一名同学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提纲并适当深化和引申。
●七、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小组内订正。
有问题提出。
●八、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探究一:想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壮大? 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4)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探究点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进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
(4)“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起义的内容。
●九、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订正,如果不能统一的,提出来,大家解答。
●十、回头看,本节的目标内容回答。
●十一、作业:练习第17课。
●十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