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戴志敏


中小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既存在着资产规模巨大、跻身世界500强的大银行,也存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对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和大银行共同组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银行体系。在此,笔者对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数量

中小商业银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不同,但一般来讲其共同特点讲是资金较少、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较为狭窄、地域性突出。根据美联储在“Banks Headquartered by Region”的银行综合财务报表中的划分,自1999年起,把资产总额小于或等于10亿美元的银行归为中小银行,把资产总额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归为大银行;1999年以前,则把资产总额小于或等于3亿美元的银行归为中小银行,而把资产总额大于3亿美元的银行归为大银行。

截止2002年6月30日,美国共有商业银行7910家,其中中小银行占总数的95%;大银行仅占5%。近年来,虽然大量的银行并购使中小银行的数量锐减,但中小银行在数量上仍具有绝对优势。在中小商业银行中,资产规模在25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银行数量最多(3517家),占中小银行数量的47%;资产规模在1亿至3亿美元的银行数量其次(2318家),占中小银行数量的31%。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小商业银行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9年底至2002年中,中小银行减少了614家,减幅达7.5%。其中,资产规模小于2500万美元及资产规模在25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银行数量不断下降,从1999年底至2002年中,分别减少了313家和467家,降幅分别为27.2%和11.7%;资产规模在1亿美元至3亿美元及3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银行数量则不断上升,从1999年底至2002年中,分别增加了47家和119家,增幅分别为20.7%和16.1%。可见在中小商业银行中,资产规模小于1亿的银行数量不断减少,且资产规模越小,减少的幅度越大;资产规模大于1亿的银行数目不断增加,且资产规模越大,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二、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分析


中小商业银行虽然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大银行,但其资产总和、负债总和及资本金总和却大大低于大银行,分别仅为大银行的18.6%、18.4%和20.7%,在数量上仅占5%的大银行拥有的资产总和、负债总和及资本金总和占整个银行业的84.4%、84.4%和82.8%,大银行支配着绝大多数的金融资源;大银行的平均资产、平均负债、平均资本金和平均员工数量分别为中小银行的104.5倍、105.4倍、93.4倍和67.7倍,因此,从规模上

而言,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间的差距非常悬殊。从近年的数据来看,中小银行的规模是不断扩大的,从2000年到2002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增长9.5%,平均负债增长9.3%,平均资本金增长12.7%,平均员工数量无明显变化。同时期,大银行的平均资产、平均负债和平均资本金的增长率分别为8.6%、7.4%和20.2%,平均员工数量增长了6.2%。由此可见,近几年来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幅度略大于大银行,两者规模上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另外,中小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规模差异。尽管规模最小的银行拥有的资产很少,但资产的集中度并不高。近几年来,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银行的资产总额是下降的,和2000年相比,下降幅度为4.9%;而资产规模大于1亿美元的银行的资产总额是上升的,上升幅度为7.7%,说明中小银行自身规模也是不断扩大的。


三、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002年大银行的总收入和利润分别为中小银行的5.76倍和6.25倍;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分别比大银行低0.22%、3.679%和1.401%。因此总体而言,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及大银行。与2000年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均有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3.8%、11.6%和41.3%;同样,大银行的这三个指标也均有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22.2%、10.5%和49.9%,除了资本收益率的增长幅度略低于中小银行外,另外两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中小银行。可见,与2000年相比,中小银行和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之间的差距扩大了。



利息收入率是指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中小商业银行2000、2001、2002三年的利息收入率均明显高于大银行,说明中小商业银行更倾向于通过传统银行业务获得利息收入,而大银行则更注重发展表外业务及非银行金融业务,并以之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利息收付率是利息支出占利息收入的比率。一般而言,在商业银行的全部收入中,利息收入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所占份额很大,因此利息收付率是反映商业银行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利息收付率越低,获利能力越强;相反,则越弱。2002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息收付率小于大银行。与2000年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息收付率是下降的,下降幅度为29.2%,大银行这一指标也是下降的,其下降幅度为36.4%。净息差率反映了银行获取存贷利差的能力。净息差率越大,银行从存贷利差中获利的能力越强;相反,则越弱。2002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率大于大银行。但与2000年数据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率是降低的,而大银行的

净息差率则是增加的。利息收付率和净息差率这两项指标表明,在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银行业务中,中小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略优于大银行,但这一优势正在缩小甚至消失。

人均创利反映的是银行每一职工的平均创利能力,它综合反映一家商业银行的人才素质、服务对象、服务质量和运转效率,是评估商业银行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2002年的数据,大银行的人均创利远高于中小银行。而且近年来,虽然中小银行的人均创利不断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提高了20.6%;但大银行的人均创利增加幅度更大,2002年比2000年增加了25%。因此,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员工的创利能力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四、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

众所周知,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通过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指标、流动性指标和资产质量指标对美国中小银行的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对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

首先来看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指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总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债务资本之和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一般来说,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4%,总资本充足率大于8%的银行为资本充足的银行。近年来,中小银行的这两项指标均大大高于4%和8%,而且高于大银行。银行资本是承担风险损失和维持偿债能力的重要保证,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大银行,说明其风险承担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足够好的。

其次来看衡量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存贷比率。存贷比率是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比。对银行来说,用以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应是长期而稳定的,因此,若贷款发放占存款吸收的比例越小,说明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越稳定。分析近年来的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存贷比率比大银行低了13个百分点,说明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较稳定。最后,看反映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贷款核销率是指以贷款损失准备金核销的不良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率,不良贷款率是指不良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率。这两个指标越高,则银行的资产质量越差,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就越大。分析近年来的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率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大银行,而且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在这两项指标上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00年,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率仅比大银行低0.4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比大银行低0.253个百分点;但到2002年,中小银行前一指标比大银行低0.85个百分点,后一指标则低0.52个百分点。说明中小

银行的资产质量要优于大银行,而且这一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单从指标分析来看,中小银行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的风险似乎应该小于大银行,但是1980年代美国储贷协会(S&Ls)危机让我们看到了中小银行的脆弱性。1979年后期到1981年利率的急剧上升,使得储蓄贷款机构的资金成本迅速上涨,高成本资金与储贷协会的主要资产——长期住宅抵押贷款(其利率在利率非常低时就已固定)的收益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接着,1981至1982年的经济衰退,以及能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使美国某些地区的经济非常困难,结果,许多储贷协会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1981-1982年,储贷协会的亏损跃升至100亿美元,据估计,美国半数以上的储贷机构出现负的净值, 这些机构于1982年底陷入破产境地。此外,1990年代初英国小银行危机也提醒我们中小银行的风险性。由于中小银行资本和可动用资金的绝对量都很小,大大低于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又比大银行少,因此难以应付一些突发性的风险,如利率波动、挤兑等;而且中小银行多为区域性银行,其业务经营更容易受到当地经济的影响,一旦当地经济不景气,中小银行的经营情况就会恶化;另外,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对较窄,难以通过多样化经营来分散风险。而大银行一方面资本雄厚,另一方面在业务范围、客户市场、业务地区、行业营销渠道等方面更容易做到资产组合分布多元化,能够熨平行业、地区乃至全国或全球范围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经济风险。所以尽管中小银行的各项指标较好,但并不意味着其抗风险能力高于大银行。

五、美国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业由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十分引人注目,它影响的不仅是银行本身,也对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当前银行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银行的经营规模将持续地扩大。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但总体来说,我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集中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受到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的和中小银行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定位和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经历能够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一)合理看待市场竞争中大与小的关系

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并存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小银行总会大量存在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小银行和大银行的优势和效率不一样,大的并不是在

任何地方都是最强的,小的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弱的。中小银行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生存空间,中小商业银行的特长就在于规模小、服务地域与对象明确、软信息处理能力强、管理层次少、决策灵活,更适合提供分散的金融零售业务。因此,只要找准市场定位,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加强内部管理,中小银行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小有小的世界,不必过于悲观,更不能盲目求大,一味追求规模上的扩张可能会引起诸多问题,比如管理层次增多、信息反馈缓慢、管理费用上升,对当地市场的控制力降低、丧失地区优势,快速扩张引起资产质量下降等等。

(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中小银行能否获得良好的发展,关键要看能否根据市场差异来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避免和四大国有银行在同一市场上恶性竞争。我国不仅有大中型企业,也有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还有大量的小商品生产者,包括农村有近2亿户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户、各种专业户、个体和私营工商业主、各种手工业者和联合体、乡镇各类小企业等。这种差异化的市场需要有多层次、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为其服务:大中型企业需要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商业银行为其服务,众多不同所有制的小企业需要有众多相适应的中小银行为其服务。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般都能通过四大国有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充足资金;而小企业融资却很困难,尤其是非国有部门中的小企业融资成了老大难问题。这就为中小银行留下很大一块拓展业务的空间。而且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和组织优势,更适合为小企业和零售客户提供服务。中小银行可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按照经济效益标准选择合适的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以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中小商业银行定能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因资本力量有限或受国家法规的制约,多数只能在一定区域内从事银行业务,分支机构的设立也限于总部所在地区。而且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当地的中小银行比大银行更能准确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对当地企业的经营情况也更熟悉。

(三)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首先,应该加强中小银行间的合作。中小银行间通过建立虚拟组织、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提高社会信誉度。此外,中小银行间通过区域性的互相代理等方式进行合作,共同拓展业务空间,解决汇路不通的问题,

开展原来因为势单力薄而无法承担的业务,如共同贷款、联合承兑等。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提高了中小银行竞争力,使银行同业竞争逐步从低层次的“拉存款大战”、“拉客户大战”、“网点大战”、变相价格大战走向较高层次的市场细分、产品创新和制定营销战略的全方位、多层面竞争。

其次,积极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合作,探索国有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入股中小银行的合理方式,使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在保持法人资格的同时,以实力雄厚的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为后盾,树立良好信誉,同时也有利于解决科技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难题。

再次,通过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代理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如代为销售保单、代理基金的销售和赎回等。这样可以增加中小银行的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便利。目前我国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和大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之间,中小银行也开始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深发展与平安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宽了业务领域。


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数量还不够多,所营业务也尚不丰富。如何发挥自身小而灵活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提供人性化的产品,是当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