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1)研究与农业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大气的垂直分布: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

由于大气中的CO2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使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的温度因之升高或使降温速度减慢,因而大气向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增多,地面的平均温度因此而升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国内外的气象学家用各种模式计算的结果表明,若大气中CO2浓度增高一倍,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将升高2至4℃。所以全球CO2浓度升高将会给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臭氧层作用: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使50km高度附近形成一暖区。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者粒子的形式放射和输送能量的方式。

表征辐射特性的物理量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一表面的辐射能。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光通量:是表征辐射通量而产生光感觉的量,单位为流明(lm)。

光通量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米-2(lm·m-2 )。

光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单位勒克斯lx 黑体:(1)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放射能力与其表面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放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它所发出的光就由红橙色转为青蓝色,即最大辐射波长由长向短位移。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h =90°-|φ-δ| φ为观测点地理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春分与秋分日δ=0°;夏至日δ=+23.5 °;冬至日δ=-23.5°

太阳常数(S0): 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大气(质)量。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在数值上通常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AB)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CB)的比值来表示。

大气透明系数:太阳辐射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之比。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化温度300K,按照自身的温度直接放射出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按本身温度向外放出的辐射

大气逆辐射(Ea):大气辐射朝向四面八方,其中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投射到地面,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F = E g - Ea

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

1.地温高,地面辐射增强,F增大;

2.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增强,F减小;

3.大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增强,F减小;

4.云量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F小;

5.大气中CO2多,F小,可提高地面温度;

6.土壤表面性质。平滑土<粗糙土;干燥土<潮湿土。

7.海拔高度增加,水汽减少,Ea小,F大。

地面净辐射(又称辐射平衡、辐射收支、辐射差额):地面辐射能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之差值.可用地面辐射平衡方程表示R=(Sˊ+ D)(1 - α)- F 含义:R为地面辐射差额,Sˊ+ D为总辐射,α为地面对总辐射的反射率,F为地面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意义: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可以确定进入农田、植物群落的能量,对制定适宜的群体结构和估算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度范围内,光合强度是随着光照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当光照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光合强度便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度

光补偿点:当光照度下降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逐渐接近,当光照度降低到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也就是净光合强度等于零

光周期现象:一定时间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

引种:对短日照作物来说:南种北引,日照增长、温度不足而延迟发育;北种南引,由于光照时间变短,温度增高,生育期缩短,有机物质积累不够,造成早熟减产和品质下降。对长日照作物来说:南种北引,由于光照时间变长一般提早成熟,可弥补北方地区热量不足,避免秋季早霜冻危害,但北方温度较低,是否早熟,还要综合考虑。北种南引,由于光照时间变短,一般都延迟成熟,但南方温度较高,生育期是否延长,还要综合考虑。

光能利用率是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率

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改革种植制度与方式,推广间作套种。2.选育合理的株型、叶型、高产不倒伏品种。3.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生产率,创造合理的叶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措施。4.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光能资源

热导率:温度垂直梯度为1℃·m-1,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的热量

质量热容量:单位质量的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J/g. ℃);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放热型,受热型,清晨转变型,傍晚转变型

水层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不同:1.水的热容量约比土壤大一倍2.水为半透明体3.水面消耗于蒸发的热量大于陆地4.水具有流动性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农业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有普遍指示意义的,标志着某些重要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开始和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活动积温高于生长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是指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逆温: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时,高度越高温度也越高,这种温度的垂直分布为逆温

大气稳定度:气块受到干扰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山顶与平原:对流层大气是借助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所以距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在不改变空气中气压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蒸发:是指当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表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

植物蒸腾: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是叶面)将体内水分以气态形式输送到体外的过程。

植物蒸腾系数:植物形成一个单位干物质所蒸腾的水量。

水汽凝结的条件: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空气中必须存在凝结核。

降雨分类:1.降水性质:连续性降水、阵性降水、毛毛状降水。2.降水形成过程: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峰面雨、台风雨。3.降水形态:雨、雪、霰、雹

人工增雨:冷云人工降水1,向冷云中撒播干冰(固体CO2)作为制冷剂2)直接向冷云中撒播碘化银(或碘化铅、碘化汞等) 。暖云人工降水。1)将吸湿性很强的粉末(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氨等)作为催化剂撒入云中;2)直接向云中撒播大水滴,破坏暖云的胶性而形成降水。

水分临界期:任何作物都有一个对水分条件最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甚至水分条件稍有变动,就使作物产量产生很大的波动,

水分有效利用率:单位面积上收获的干物质量与该面积上的蒸散量之比。

水利用率提高途径:1)灌溉:时间、水量、方式2)种植方式:密度、行距、行向3)风障。有大风时可减少湍流4)作物种类选择。蒸腾率C3>C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