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至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作业题答案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作业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8846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d.png)
精磨
油煮 定性
超精磨
油煮 定性
研配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1
⑸:用65Mn钢制作直径为5mm的某弹簧,要求高
弹性(HRC38~40),回火屈氏体组织。
解: 根据性能需要特点,有如下三种工艺可选择:
下料
冷拔(三次、变形量达50%)
加热(Ac3以上)+铅浴等温( 450~550℃ )
冷拔至尺寸(多次) 冷卷成型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3
6:画出共析钢C曲线与CCT曲线,为获得下列组织 (试用图示并说明应采用什么冷却方式?)
⑴:S+P。 ⑵:T+M。 ⑶:全部B下。 ⑷:M+AR。 ⑸: B下+ M+A作业题-4
7:试确定下列材料制造的工件,热处理加热温度、 冷却方式或介质,并说明确定的原因, 退火。
解: 原因
高频表面 加热: 冷却介质
表面T>850℃,心部T接近室温 喷水。
加热温度保证表面充分奥氏体化(晶粒又不致粗 化),心部保持原始组织;喷水冷却速度大能获得隐 晶马氏体组织。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3
⑶: T10钢某冲头球化。(注: T10钢的Ac1=730℃)
解: 加热温度: : T=760℃
2:比较下列组织与性能: ⑴:粒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 ⑵:上贝氏体B上与下贝氏体B下。 ⑶:板条状马氏体M板与片状马氏体M片。 ⑷:索氏体S与回火索氏体S回。
解: ⑴:粒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
粒状珠光体渗碳体呈球粒状,片状珠光体渗 碳体呈片状;粒状珠光体强度、硬度低于片状珠 光体,但塑性优于片状珠光体。
⑷:索氏体S与回火索氏体S回。
索氏体S渗碳体呈片状,回火索氏体S回 渗碳体呈球粒状
CAD课后作业题集及参考答案
![CAD课后作业题集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cd913ca32d7375a41780f3.png)
CAD课后作业题集第一章:P41(10)设置颜色、线型、线宽的方法有几种?一般情况下应该如何管理图线的这些特性?设置颜色、线型、线宽的方法有2种:①直接指定;②设定成“随层”或“随块” 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图层中管理图线的这些特性。
(15)栅格和捕捉如何设置和调整?在绘图中如何利用栅格和捕捉辅助绘图?①单击菜单“工具”→“草图设置” ,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捕捉与栅格”选项卡,勾选“启用捕捉”和“启用栅格”复选框,然后在“捕捉间距”与“栅格间距”区分别输入捕捉与栅格的间距,并设置捕捉类型和栅格行为。
如果绘图的尺寸大部分都是设定值的整数倍,且容易分辨,可以启用捕捉(设定状态栏上捕捉按钮为开),保证精确绘图。
②栅格主要和捕捉配合使用,当用户打开栅格时,如果栅格不是很密,在屏幕上会出现很多间隔均匀的小点;一般将该间隔和捕捉的间隔设定成相同,绘图时光标点将会捕捉显示出来的小点。
第二章:P53(1)一般的作图流程是什么?书上有,第二章第三章:P85(2)多段线和一般线条有哪些区别?①直线:有起点和端点的线。
②构造线:没有起点和端点的无限长的线。
③多段线:由多条线段(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线,也可以直线和弧线等不同形状的线)组成一个整体的线段(可能是闭合的,也可能为非闭合的;可能为同一粗细,也可能为粗细结合的)。
如想选中该线段中的一部分,必须先将其分解。
同样,多条线段在一起,也可组合成多线段。
(4)绘制矩形的方法有哪些?①可以通过定义矩形的两个对角点来绘制矩形,同时可以点宽度、圆角和倒角等②根据面积绘制矩形③根据面积和宽度来绘制矩形④根据长度和宽度来绘制图形(7)绘制徒手线时如何控制增量不超过一定的大小?徒手画由许多条线段组成。
每条线段都可以是独立的对象或多段线。
可以设置线段的最小长度或增量。
使用较小的线段可以提高精度,但会明显增加图形文件的大小。
(8)绘制有宽度的直线有哪些方法?①多段线。
②图层设置线宽③打印时设置打印样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各章习题答案(Win7+Office2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各章习题答案(Win7+Office2010)](https://img.taocdn.com/s3/m/1b9fb5fb5ef7ba0d4a733b25.png)
目录第一章答案 (1)第二章答案 (3)第三章答案 (5)第四章答案 (5)第五章答案 (5)第六章答案 (5)第一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CCBCC AABBA AC二、填空题1. 世界上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ENIAC 。
2.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3.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4. 微型计算机总线一般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
5. 请将下列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0.125)10=(0.001 )2(11010011)2=(211 )10(127)10=(1111111 )2=(7F )16(FD)16=(11111101 )2=(375 )86. 多媒体对象可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
7. 多媒体的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
8. 数据库领域中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3种。
9. 计算机科学家Niklaus Wirth曾对程序下了如下定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10. 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1. 黑客的常见入侵手段主要有木马入侵和漏洞入侵。
三、简答题1.计算机经历了几代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计算机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现在正在向第五代发展。
2.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哪些好处?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以下好处:(1)容易表示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易于用两种对立的物理状态表示。
(2)运算方便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采用二进制可以简单方便地进行这两类运算。
(3)简单可靠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数字传输和处理时容易识别,不易出错。
3.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主要有位、字节、和字等几种。
华工·操作系统作业二及答案
![华工·操作系统作业二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56c86e53a580217fcfe05.png)
第五章:设备管理1.计算机系统中I/O设备有哪些分类方式?答:可以从多方面对I/O设备进行分类a 按使用特性分类可以划分为:1、存储设备如磁盘、磁带、光盘等;2、输入/输出设备如打印机、键盘、显示器、音声输入/输出设备等等;3、终端设备包括通用终端、专用终端和虚终端;4 脱机设备。
b 按所属关系分类可划分为:1、系统设备指在操作系统生成时已经等机载系统中的标准设备如打印机、磁盘等时钟也是一系统设备;2、用户设备指在系统生成时未登记在系统中的非标准设备。
c 按资源分配分类可划分为:1、独占设备通常分配给某个进程在该进程释放之前其他进程不能使用。
如打印机和纸带读入机;2、共享设备允许若干个进程同时使用。
如磁盘机;3、虚拟设备通过假脱机技术把原来的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进程所共享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d 按传输数据数量分类可划分为:1、字符设备如打印机、终端、键盘等低速设备;2、块设备如磁盘、磁带等高速外存储器。
2.操作系统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主要任务是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为用户分配I/O设备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
3.通道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1 答通道分为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
选择通道(selector channel):可以连接多个外设而一次只能访问其中一个外设执行一道通道程序单道工作方式。
以块为单位传送数据速度快适合高速外部设备。
如磁盘磁带。
字节多路(byte multiplexor channel)通道:以字节为单位传送数据多个外设分时轮流使用通道分时系统工作方式。
适合连接低速字符设备。
数组多路(block multiplexor channel)通道:以块为单位传送数据可以并发访问多个外设分时执行多道通道程序。
适合连接中高速外部设备。
如磁盘、磁带。
4.简要叙述四种I/O控制方式的工作过程。
答:I/O控制方式1、程序直接控制方式:CPU指挥控制器启动设备工作后反复测试设备的忙闲标志位I/O部件状态寄存器中某一位决定内存和外设之间是否继续交换一个字节。
测量学作业答案
![测量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a6f2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9.png)
测量学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作业1.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确定地面点的点位。
2.测量工作中常采用哪几种基准面?各自定义和作用是什么?答:(1)大地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作用: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
(2)旋转椭球面: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闭合曲面,其形状和大小可由长半径a,短半径b,以及扁率a ba-=α确定。
作用:精确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圆球面: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近似代替椭球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4)水平面:小范围内(一般在R=10km),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测量学里可以选用哪几种坐标系各自如何表示地面点的位置4.答: a) 地理坐标系:研究和测量整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或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时,可采用地理坐标系。
i.大地地理坐标系:用大地经度 L 和大地纬度B来表示。
ii.天文地理坐标系: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来表示。
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R=10km的范围内,以水平面作为该区的基准面,直接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
c)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线为X轴,赤道的投影线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O而建立起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5.水准面是不是水平面在什么范围内可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处理为什么答:(1)水准面不是水平面。
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水平面: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2)当测量的半径在10公里以内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时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3)原因:球面三角形化为平面三角形时每个角的球面角超影响为23/RP=''ε,P为平面三角形的面积,当三角形的边长为10km时,算得。
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面积内进行普通测量时,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水平角度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6.测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观测元素是什么?答: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的三个基本观测要素。
法理学作业答案
![法理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6613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4.png)
第一章法理学绪论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一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三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四法律的创制和实现五法律的价值2、法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答: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3个: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如何认识法律前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后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的地位答: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即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1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首先指法的整个领域或者说整个法律现实,即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其次指古今中外一切法.2法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的对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内容不是一般法的全部,而仅仅是包含在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属于法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为各个部门法学和法史学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3法学的方法论.除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学基础理论之外,法理学还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通过研究法学的方法,建立起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为整个法学研究提供方法论4、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一般的科学方法;具体的科学方法;法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1、20世纪西方法学的理论发展答:20世纪以来,随着殖民地的独立,法律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一系列社会、劳动、教育、经济等社会立法大量出现.这时期的法学理论也异彩纷呈,原来的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等法学流派出现了新的面目,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法学流派又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如行为主义法学、存在主义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等.西方法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法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2、中国法学的未来展望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经过了比较曲折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有自己特色的一门法律基础学科,预计将来会以更加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前迈进.一树立学科形象.大力进行法律人才的培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让法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并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二增强法理学的社会实践属性法律是社会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法理学固然有其深厚的理论特色,但是,他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其理论应该建立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三法学流派的逐渐生成.四与其他学科之间日益密切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而逐步加强.五法理学学科的国际化.随着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方面的日益加强,我国法理学与外国法律理论法理学、法哲学方面的学者的交往也日益密切.3、谈谈当前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答:法学教育之存乎,则法治益兴,国家益盛.可见,法学教育关乎法治立与兴,国家安与盛.在法治建设不断开展和深入,法律信仰逐渐萌生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成为了这整个过程的关键词之一.我国法学教育发展至今,毋庸置疑,已经在诸如办学规模,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性发展.但也存在着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国际竞争力不足,办学层次不合理以及就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通过改革和发展,中国法学教育最终走上持续稳定的健康之道,法治建设也将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4、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发展前景答: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和法律发展的必然,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正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法律职业共同体建立是员工必然趋势,是员工社会法治文明和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产生和成熟相应的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入和完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群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和运用法律的人,是现代社会中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守护者.他们是具有统一的法律知识背景、模式化思维方式、共同法律语言的知识共同体;它以从事法律事务为本, 是有着共同的职业利益和范围,并努力维护职业共同利益的利益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力量、人力资源和制度保障.第三章历史的法1、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有什么区别答: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原始社会的习惯能够转化为法.并且,它们都具有某种强制力,相互具有历史的联系,在形式上相似.然而,二者存在以下的区别:一、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原始习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经由特殊的权力机关,而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从必然的和无数偶然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逐渐地、自然而然地自发形成,并世代相传和演变下来的;法律是由国家有意识地制定或认可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并出于维护和发展这种利益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原始习惯加以选择、确认或自觉创制的.二、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习惯是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原始习惯体现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平等关系;而刚刚产生的法是在生产资料奴隶主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要反映社会统治集团的意志,维护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三、二者调整的内容不同原始人依习惯而行事,在一般情况下无所谓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而法律对行为的调整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为条件.如果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区分,法律就不可能实现对各种行为的调整功能.四、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原始社会习惯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维系氏族的血缘关系,维护原始人之间相互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维护共同利益;法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有利于社会统治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由此可见,法律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原始习惯具有平等性,而无政治色彩.五、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原始习惯限于在由血缘关系所结成的本氏族、部落范围内生效,适用于具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同一氏族或部落的所有成员,与地域无关,遵循“属人主义”原则;法按地域划分其适用范围,即一般适用于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居民,适用于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而不分其属于何种血缘,即与血缘无关,遵循“属地主义”原则.六、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原始习惯和法律都有各自的实施方式和制裁手段.原始习惯是通过社会舆论、氏族首领的威信、传统力量、人们的自觉和内心驱使等因素保证实施.或者说,原始习惯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外在强制属性,但不是由什么特殊的权力机关来强迫人们遵守,因此,不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法律是由国家这一特殊的暴力机关保证实施,因而具有国家强制性.2、试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法律产生过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又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1 伴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法律起源本身就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法与国家是基于同一原因、同一条件、同一发展趋势而产生发展的.3与宗教、道德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4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3、什么是法的历史类型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有哪些答: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的根据和理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2法的相对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4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4、试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道路选择.答:首先,中国的法制化应当把尽快发展经济,提高效率作为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方面,抓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市场主体在经济生活中拥有广泛的选择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为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另一个价值取向乃是实现社会正义.正义所蕴含的公平、公正、公道、平等、自由、权利等价值内涵,成为政治社会中所有价值体系追求的最高目标.社会正义也就自然构成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理想.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具体表现为: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将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或社会正义问题作为自己的根本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通过立法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体在机会和手段选择过程中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弱者群体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的利益调控职能,促进社会利益需求与实现的平衡发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在目前经济政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当然,公平和公正的充分实现有赖于社会资源的极大丰富,在普遍贫穷的社会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正与公平,充其量是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因此,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在发展经济成为核心任务的当代中国,公正会带来民心的归附和政治的稳定,但是发展会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映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因而也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价值选择.第四章静态的法1、什么是法的要素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法的要素由规则、原则和概念三个要素构成.1.法律概念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权威性的范畴.法律概念具有以下功能即表达功能、认识功能、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2.法律规则是法律当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与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的是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哪些要素或成分所组成的,这些要素或成分是以什么样的联系结为一个整体的. 有三种:两要素说: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旧三要素说:假定、处理和制裁.新三要素说:条件预设、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2、如何正确认识法的本质答: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之说.三分法: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物质生活条件; 3. 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二分法: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3、什么是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答: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这是它与习惯和道德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的是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哪些要素或成分所组成,这些要素或成分是以何种逻辑联系结为一个整体的问题.一假定.假定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中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也把假定称为“条件”或“条件假设”.二处理.处理也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行为模式的规定,即法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三法律后果.法律后果也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4、试述法律原则的功能及与法律规则的关系答:法律原则的功能表现在:①它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和理解法律规则具有指导意义.②它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当某一案件的特殊事实导致适用原有规则不公正时,法律原则可作为断案依据.③许多法律原则还可作为审判依据,其作用与法律规则无异.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两者之间极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两者之间的联系:一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是法律规范的范畴;二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需要法律概念进行能够表述;三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法律规则可以反应处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可以弥补法律规则在适用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二两者之间的区别:1.来源的区别,法律规则在国家法上只能出自立法者,这在成文法国家中尤为突出;法律原则的来源较为广泛.2.内容的区别,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是笼统、模糊的.3.适用范围的区别,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性和抽象性.4.适用方式的区别,法律规则是以“全有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法律原则不是“全有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当中.5.适用条件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相比具有优先适用性.6.表现形式的区别,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嘉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法律原则一般情况下无固定的表现构成形式.7.功能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基本功能在于对人们的行为提供确定的、可预测的导向;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袁立和准则,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第五章动态的法1、如何培养守法的意识答: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守法是法律实施的基本要求守法的构成要素:守法的主体、守法的范围和守法的内容.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法治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如何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不是积极的、主动的自愿的守法.从理论上说公民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信仰及法律信念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我国必须通过普法教育在内的多种手段才能实现.一方面要对普法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从思想上对普法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有正确的认识.普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并且特别要重视的是普法的重点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普法的内容上应该是让受教育者从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法制观念是守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是守法体系的核心.因此在普法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法律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法律观念和法制精神的教化和培养.2、当前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对策答: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执法主体太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设置混乱;二是执法依据不统一.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严重;三是执法范围不能按照法律规定.滥用职权、越权执法的现象;四是执法效率低;五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不力对策:一是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立法,使之更符合社会需要.二是培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使之遵循执法的原则.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即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行政执法的主体的执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3、试述司法权的属性答: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司法权的独立性是司法权区别于行政权、立法权的基本属性;中立性就是司法权核心性特点,是司法权法理存在的基础和灵魂;司法权的程序性是指司法权的运作是依据程序法律所规定的顺序、步骤、程式所开展的表现形态;司法权简而讲之,就是对法律的适用权,司法权的公正性自然是源于法律的平等、公平、公正的价值内涵,如果没有法律的公正价值,则司法权的公正性就难于体现;司法权的统一性是指一国之内司法权对相同性质的案件纠纷之处理是一致的,其法律评价是一样的.4、我国现行法律监督机制及其完善.答: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制控和督导.在我国当前法律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和大众传媒.客体是法律监督中被监督人的行为和活动.法律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客体的活动的合法性.我国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第一法律监督应以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充分分权和分权基础上的权力制约为基础. 第二法律监督应设立专门机构.第三监督权的实质化和监督操作的程序化.第四监督启动机制设置设计都应注意借助普通公民和组织对自己利益的关切,并力图使之成为监督的启动机制.第五对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遵循宪法和法律情况的监督.第六章比较的法1、如何处理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答: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首先它们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其次它们都决定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它们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制定的,都是我国人民用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总之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党的政策代表了法的基本精神,法是党的政策的具体化.两者的区别:两者制定的机构不同.党的政策是由党的组织制定的,社会主义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党的政策通常以决议、决定、纲领、宣言、声明、通知、报告、纪要等党的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表现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特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两者实施的方式也不同.党的政策是党的主张和党的意志的表现,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具有约束力,并以党的纪律制裁作为实施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对国家主权所及范围内的人具有普遍的效力,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法与政策是辩证的关系.两者从总体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它们的实际地位和效力可能会存在某种冲突和矛盾.2、试论法与道德冲突.答:道德主要表现为一种人情世理,法主要表现为国法.因此经常会发生冲突,主要表现在:1.法与理的区别 2.法与情的区别.法与道德的冲突的原因1.法律移植和改革造成法与社会原来的道德相冲突.2.社会发展道德随之发展,但法律滞后. 3.道德价值与法律价值的多元.4.法律的形式化要求有时会偏离实质内容.5.法的评价方式与道德的评价方式不同.3、科技进步对法的影响答: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一般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对立法的影响1科技发展对一些传统法律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使民法、刑法、国际法等传统法律部门面临着种种挑战,要求各个法律部门的发展不断深化.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立法领域,科技法日趋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3科技法的研究也随之广泛的开展起来,科技法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也被广泛承认.2、科技进步对司法的影响司法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环节: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法律推理越来越深刻地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3、科技进步对法律思想的影响1对立法起着指导作用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启迪.2科技进步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3科技进步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个法系及对于法学流派的产生、分化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4、试论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答:法律全球化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生活在一个单一的法律制度之下的程度,即全世界都生活在单一的法律之下.说到底,法律全球化是其他众多领域全球化制度化的表现,没有其他领域制度化的发展,法律全球化就是无本之木;而没有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其他领域的全球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e1022858fb770bf78a55be.png)
二 选择题
1 D
2 A
3 CE 4 B 5 D
6 D 7 B
11 A
8 B
9 AB 10 A
三. 填空 1. 缩聚反应中是以(1) 反应程度 来衡量聚合的进行 情况,主要原因是(2) 缩聚反应的本质是官能团之 间的反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才能形成大分子 。 线型缩聚反应机理具有逐步和平衡两个特点,其中逐步 是指(3) 大分子逐步形成 ,平衡是指(4) 缩聚 反应存在可逆平衡 。 2. 尼龙1010的合成分为1010盐的配制和缩聚两阶段, 1010盐不溶于水,尼龙1010盐的熔点为194℃,缩聚反应 在240-250℃下进行,故该反应自始至终属于(5)熔融 缩聚,其聚合反应式为(6) 3. 合成环氧树脂的单体是(7)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为 方便起见,常以(8)环氧 值来表示其分子量的大小, 其定义为100克树脂中所含的以摩尔计的环氧基团。环氧 树脂的预聚物属于具有特定活性端基或侧基的结构比较 清楚的热固性聚合物。故也称为(9) 结构 预聚物。
合的进行情况,主要原因是(16)缩聚反应是官能团之间的反
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了才能形成大分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线形缩聚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手段有加入单官能团的单体、 和控制反应官能团加入的当量比。(进行端基封锁)
7.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进行缩聚反应,反应程度 P=0.95时的数均聚合度20 (20)。 8.线形缩聚的核心问题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21);体形缩聚的关键问题是凝胶点的预测及控制(22)所 有缩聚反应共有的特征是逐步特性(23) 9.逐步聚合法有熔融缩聚和_溶液缩聚 (24)、 固相缩聚 (25)、 界面缩聚 (26)等四种。 10、合成涤纶聚酯的单体主要为(27)对苯二甲酸(28)乙二 醇。 11、运用酯交换法合成涤纶聚酯的步骤为甲酯化(29)、__ 酯交换(30)、终缩聚(31)。 12、涤纶的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2),它是 由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醇(33)经 线性缩聚 (34)聚合制 得的。工业上生产涤纶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先使对苯二甲酸 甲酯化(35)、然后酯交换(36),最后缩聚。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906d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d.png)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化学二、问答题为什么护理学专业学生要学习生物化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极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学科;二、问答题答: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与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护理各学科都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发生的机制、药理作用的原理以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知识基础;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生化技术,为临床护理观察和护理诊断提供依据,对维持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蛋白质化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肽键3、蛋白质的等电点pI9、蛋白质的呈色反应二、问答题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简述蛋白质的变性后的临床使用价值;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种类和α-螺旋的结构特征;3、蛋白质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以肽键连接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肽键:一分子氨基酸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3、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某一pH条件下,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数量相等,静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4、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指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基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显色,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呈色反应;二、问答题1、答:蛋白质的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严格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从而改变理化性质并失去生物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利用蛋白质变性原理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如1利用酒精、加热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来消毒灭菌;2口服大量牛奶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3临床检验中在稀醋酸作用下加热促进蛋白质在pI时凝固反应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4加热煮沸蛋白质食品,有利于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促进蛋白质食品的消化吸收等;2、答: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种类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四种;α-螺旋主要特征是多肽链主链沿长轴方向旋转,一般为右手螺旋;每一螺旋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螺旋圈之间通过肽键上的CO与NH形成氢键,是维持α-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次级键;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伸向螺旋的外侧,其空间形状、大小及电荷对α-螺旋形成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3、答:蛋白质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分布广泛,主要生理功能1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酶的催化作用、多肽激素的调节作用、载体蛋白的转运作用、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肌肉的收缩、机体的防御、血液的凝固等所有的生命现象均有蛋白质的参与,说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3供给能量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约为417kjkcal,在机体供能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也是能量的一种来源;第三章核酸化学的练习题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2、核酸的复性3、核苷4、核酸分子的杂交二、问答题1、核糖核酸有哪三类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是指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2、核酸的复性指核酸在热变性后如温度缓慢下降,解开的两条链又可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复性;3、核苷是任何一种含氮碱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构成的一种糖苷称为核苷;7、核酸分子的杂交指适宜条件下,在复性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二、问答题1、答:核糖核酸根据所起的作用和结构特点分为三大类,即转运RNAtRNA、信使RNAmRNA和核糖体RNArRNA;tRNA分子上有反密码子和氨基酸臂,能够辨认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及结合活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转运活性的氨基酸到mRNA特定部位,每种tRNA可转运某一特定的氨基酸;mRNA从DNA上转录遗传信息,mRNA分子中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为氨基酸编码的遗传密码,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作为蛋白质多肽链合成的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生物;rRN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一类RNA,主要功能是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着“装配机”的作用;2、答: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是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而互为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DNA是右手双螺旋结构,糖—磷酸骨架是螺旋的主链部分,其碱基朝内侧;双链间碱基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A-T、G-C,借氢键连接;DNA双螺旋为右手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螺距⒊4nm;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力量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力,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起重要作用;第四章酶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酶2、结合酶3、酶原4、同工酶5、竞争性抑制剂二、填空题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三、问答题何谓酶原激活试述酶原激活的机理及其生理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又称生物催化剂;2.结合酶:由酶蛋白和非蛋白辅助因子两部分组成,两者结合时才表现其催化活性的复合物,又称全酶;3、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4、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经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5、竞争性抑制剂:这种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两者共同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活性受到抑制;二、填空题1、高度的催效率、高度的特异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2、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三、问答题答: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作用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出或形成活性中心,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酶原激活过程实际上是在专一的蛋白酶作用下,分子内肽链的某一处或多处被切除部分肽段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过程;意义:1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2使酶原到达特定部位才发挥作用,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五章维生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2.水溶性维生素3、硫胺素二、填空题1、脂溶性维生素包括、、、;2、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和;三、问答题1、维生素A缺乏为什么会引起夜盲症2、TPP、FAD、FMN、NAD+、NADP+、HSCoA中各含有哪种维生素维生素与它们的生物化学功能有何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是维护人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本质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2、水溶性维生素:指能溶解于水溶液中的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它们是的一类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代谢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3、硫胺素:指维生素B1硫分子由含硫的噻唑环及含氨基的嘧啶环两部分组成故又名为硫胺素;二、填空题1、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进食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某些药物的影响三、问答题1、答:人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中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视紫红质由11-顺视黄醛与不同的视蛋白构成;维生素A缺乏时,血液循环中供给视黄醇的量不足,因而杆状细胞合成视紫红质的量减少,对光敏感度降低,使暗适应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夜盲症;2、答:TPP—含有维生素B1,为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参与α-酮酸的氧化脱羧;FAD—含有维生素B2,构成黄酶的辅酶成分,参与体内氧化反应中递氢和递电子的作用;FMN—含有维生素B2,同上;NAD+—含有维生素PP,构成不需氧脱氢酸的辅酶,参与氧化应中递氢和递电子作用;NADP+—含有维生素PP,同上;HSCoA—含有维生素泛酸,是CoA及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组分,参与酰基转移作用;第六章糖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2、磷酸戊糖途径3、糖的有氧氧化4、糖酵解5、乳酸循环二、问答题1、糖酵解的主要特点和生理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3、机体是如何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主要包括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丙酮酸生等,糖异生主要在肝脏中进行;2、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代谢途径中的一条支路,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5-磷酸核糖和NADPH+H+,此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3、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4、糖酵解葡萄糖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5、乳酸循环在肌肉组织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送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再释放入血被肌肉摄取利用,这种代谢循环途径称为乳酸循环;二、问答题1、答:糖酵解是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代谢反应,全过程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反应的产物是乳酸;糖酵解产能少,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1分子来源糖原的葡萄糖残基净生成3分子ATP,但对某些组织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组织的供能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成熟的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提供能量;长时间或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糖酵解反应过程加强迅速提供能量;病理性缺氧,如心肺疾患,糖酵解反应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2、答:因为糖酵解过程中有三个酶促反应既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的,所以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必须依赖另外的酶既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以及线粒体膜的膜障才能异生成糖,所以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3、答: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在—L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依靠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间的动态平衡来维持;血糖的来源:⑴食物中消化吸收入血;⑵肝糖原分解;⑶糖异生;血糖的去路:⑴氧化分解,供应能量;⑵合成糖原;⑶转变成其等非糖物质;⑸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L时,可由尿中排出;此外还有一些激素通过不同的环节影响糖代谢,在调节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七章脂类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2、脂肪动员3、脂酰基的β-氧化4、酮体二、填空题1、胆固醇主要是在中合成,在体内可转化成、和;2、三酯酰甘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三、问答题1、酮体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2、哪些物质代谢可产生乙酰辅酶A它的主要代谢去路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微,必须依赖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2、脂肪动员:指脂库中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成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并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氧化的过程称脂肪动员;3、脂酰基的β-氧化:主要是从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脱氢,即称为脂酰基的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反应,主要产物是乙酰辅酶A;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分解代谢而产生的一类中间化合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二、填空题1、肝脏组织、胆汁酸、7-脱氢胆固醇、类固醇激素2、氧化供能、保持体温、保护脏器免受损伤三、问答题1、答:酮体是肝脏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分子量小,溶于水,易于血液运输通过血脑屏障、肌肉等组织的毛细血管,生理情况下肝脏生成的酮体是肝外组织的的一种能源物质,特别是大脑和肌肉组织的重要能源;研究证明,酮体还具有防止肌肉蛋白质过多消耗的作用;2、答: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乙酰辅酶A的主要来源;能源不足的情况下,脂肪动员增加,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也来源于氨基酸、酮体的分解代谢;乙酰辅酶A的主要去路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也是脂肪酸、胆固醇以及酮体合成的原料;第八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联合脱氨基作用3、一碳单位二、填空题1、氮平衡有、、三种类型,;2、生成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三、问答题1、简述血氨的来源与去路;2、论述高血氨和肝昏迷的发病机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进行,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3、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二、填空题1、总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2、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三、问答题1、答:血氨的来源:氨基酸脱氨基、肠道吸收、肾产生;血氨的去路:合成尿素、重新合成氨基酸、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2、答: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在肝脏合成发生障碍,血氨浓度增高,称为高氨血症;一般认为氨进入脑组织,可与脑中的α-酮戊二酸经还原氨基化而合成谷氨酸,氨还可进一步与脑中的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这两步反应需消耗NADH+H+和ATP,并且使脑细胞中的α-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弱,从而使脑组织中ATP生成减少,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产生昏迷;这种由肝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称为肝昏迷;第九章氧的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2、递氢体和递电子体3、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肝脏生物转化方式的第一相反应包括、和;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氧化方式主要有、和;三、问答题1、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氧的主要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指非营养物质经过代谢转变,改变其极性,使之成为容易排出形式的过程;2、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在呼吸链中即可接受氢又可把氢传递给另一种物质的成分称递氢体,传递电子的物质称递电子体;递氢体通常亦传递电子;3、氧化磷酸化:指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一系列氢转移和电子传递与氧化合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2、脱氢、加氧、失电子三、问答题1、答: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1ATP/ADP比值,此值升高,氧化磷酸化减弱,此值下降,氧化磷酸化增强;2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诱导细胞膜上钠-钾-ATP 酶的生成,导致氧化磷酸化增强和ATP水解加速,由此使得耗氧和产热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包括呼吸链抑制剂和解偶联剂;可阻断呼吸链的不同环节,使氧化受阻,也可通过解偶联使氧化正常进行而磷酸化受阻;2、答:1参与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供能;2参与代谢物、毒物和药物等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3生成代谢水,参与水、电解质代谢;4生成少量活性氧,可有效杀灭细菌;第十章核苷酸代谢及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痛风症2、半保留复制3、翻译二、填空题1、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和两条途径;2、在DNA复制中,连续复制的子链称;不连续复制的子链称,该子链中出现的DNA片段称为;出现这种复制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和方向不同;3、参与翻译过程的RNA有、、;其中是合成多肽链的模板;运载各种氨基酸的工具是;而和多种蛋白质构成核蛋白体,作为氨基酸次序缩合成多肽链的场所;三、问答题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及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生理意义;2、简述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包括;3、遗传密码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痛风症:因为尿酸的水溶性较差,当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时,尿酸盐晶体便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临床上称为痛风症;2、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中每股单链作为模板指导合成DNA互补链,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碱基序列完全一样,且其中的一股单链来自亲代DNA,另一股单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3、翻译:是将mR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组成的遗传信息,破译为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翻译;1、从头合成、补救合成2、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复制、解链3、mRNA、tRNA、rRNA、mRNA、tRNA、rRNA三、问答题1、答: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是细胞利用已有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利用现成的嘌呤或嘌呤核苷可以减少能量和一些氨基酸前体的消耗;另外由于机体脑组织、红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等的某种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缺陷,只能利用补救途径来合成嘌呤核苷酸;2、答:1在hnRNA的5’-末端加上“帽子结构”2转录后在3’-末端加上“尾”结构3编码序列的部分甲基化4hnRNA链的剪接3、答:遗传密码的特点,即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和通用性;编码区内的密码子是连续的不间断是密码子的连续性,如果插入或删除某个碱基就会引起框移突变,使下列翻译出的氨基酸完全错误;密码的简并性是指多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摆动性是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时,有时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如A、C、U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如I不严格互补也能互相辨认,称为密码子的摆动性;从最简单的生物病毒到人类,在蛋白质合成中都使用一套通用的密码的特性是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及其调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变构调节2、共价修饰调节3、物质代谢调节二、填空题1、机体内物质调节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2、根据靶细胞中受体存在的部位不同,一般把受体分为和两大类;3、已知的激素第二信使物质主要有、、、和;三、问答题简述共价修饰调节的特点及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变构调节:有些酶可与底物、代谢中间物或终产物经非共价键结合,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称为变构调节;2、共价修饰调节:有些酶分子可在其它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可逆地结合某种化学基团,从而改变酶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称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或化学修饰调节;3、物质代谢调节是指机体对代谢途径反应速度的调节控制能力;1、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2、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3、cAMP、cGMP、Ca2+、IP3代谢、DG三、问答题答:共价修饰调节是细胞水平调节的之一方式;主要是通过共价键可逆地结合某种化学基团而达到改变酶的催化活性;特点:1被修饰的酶有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形式互变;正逆两个方向由不同酶催化;2属于酶促共价反应;3是连续的酶促反应,具有连续的放大效应;4虽消耗ATP,但作用快,效率强,是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意义:耗能少,作用快速,只需简单的修饰,酶的活性即能改变,并有放大效应,是既经济节约又迅速有效的调节方式;第十二章血液生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非蛋白氮NPN2、结合胆红素3、胆色素二、问答题1、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2、简述血红蛋白组成及血红素合成的调节因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它们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氨、多肽、胆红素、核苷酸嘌呤、谷胱甘肽等多种含氮有机物;通过尿液由肾脏排出体外;2、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称为结合胆红素;这种胆红素因能与重氮试剂直接迅速起颜色反应,所以又称为直接胆红素;3、胆色素:是指血红素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胆色素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其中以胆红素为主,而胆红素约80%是来自血红蛋白;二、问答题1、答: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维持血浆正常pH值对3运输作用血浆4营养和免疫防御功能5催化作用6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2、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含量占细胞蛋白总量的95%以上;血红蛋白是由2条a-亚基、2条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中有1分子血红素;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辅基,在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阶段,在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合成;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琥珀酰CoA、甘氨酸和Fe2+;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血红素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调节;ALA合成酶的活性可被血红素反馈调节,还受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某些类固醇激素的影响;第十三章肝胆生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二、填空题1、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是和,同时还具有双重性;2、肝脏有及双重血液供应,并有和两条输出通路;3、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包括、、;第二相反应是;三、论述题为什么严重的肝脏疾病时,病人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饥饿时易出现低血糖、脂肪泻、水肿及血氨升高、肝昏迷、夜盲症、出血倾向、蜘蛛痣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酶的催化下,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等化学变化,使其极性或水溶性增加,有利于从尿或胆汁排出,同时也改变了它们的毒性或药理作用,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二、填空题1、连续性、多样性、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2、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胆道与肠道相通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二、论述题答、肝脏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参与人体内的分泌、排泄、解毒和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等;进食后,食物经消化吸收,血糖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机体通过合成肝糖原、肌糖原来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由于肝脏中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肝糖原能直接分解补充血糖;体内肝糖原就被耗尽情况下,机体通过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严重肝脏疾病时肝脏不能及时进行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病人。
过程控制作业答案
![过程控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d10cf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e.png)
第一章 概述1.1 过程控制系统由哪些根本单元构成?画出其根本框图。
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过程、检测与传动装置、报警,保护,连锁等部件1.2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自动控制系统有哪三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机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1.3 简述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单项品质指标,它们分别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a.衰减比和衰减率:稳定性指标;b.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动态准确性指标;c.余差:稳态准确性指标;d.调节时间和振荡频率:反响控制快速性指标。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习题2.10某水槽如下图。
其中F 为槽的截面积,R1,R2和R3均为线性水阻,Q1为流入量,Q2和Q3为流出量。
要求:(1) 写出以水位H 为输出量,Q1为输入量的对象动态方程;(2) 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G(s),并指出其增益K 和时间常数T 的数值。
〔1〕物料平衡方程为123d ()d HQ Q Q Ft-+= 增量关系式为 123d d HQ Q Q Ft∆∆-∆-∆= 而22h Q R ∆∆=, 33h Q R ∆∆=, 代入增量关系式,那么有23123()d d R R hh F Q t R R +∆∆+=∆ 〔2〕两边拉氏变换有:23123()()()R R FsH s H s Q s R R ++=故传函为:232323123()()()11R R R R H s KG s R R Q s Ts F s R R +===+++K=2323R R R R +, T=2323R R F R R +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1. 有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物料,到物料到达所需温度后排出。
试问:(1) 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如果要设计一温度控制系统,你认为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应选谁?为什么?(3) 如果物料在温度过低时会凝结,据此情况应如何选择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解:〔1〕物料进料量,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蒸汽流量〔2〕被控变量:物料出口温度。
微机原理作业及答案
![微机原理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3ee0b844769eae009edad.png)
LP LOOP __
MOV BYTE PTR SRLT, ___ BL
POP DX ____ POP AX ___
RET XHZY ENDP
1 RCL DX,__
一、二、三、四章
作业
第一章 作业
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并说明其主要功能。 2、试利用一个字节的字长,将十进制-115转换为相应的二 进制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解]: (-115)原=(11110011)2 (-115)反=(10001100) (-115)补=(10001101) 3、已知[X]补=1100111,则[X]原= , [2X]补= ,并判断结果 是否溢出。 [解]:题目没有特殊说明,将最高为(第六位作为符号位) [X]反=[X]补-1=1100110,则[X]原=1011001 [2X]补=[X]补+ [X]补=1100111+1100111=1 1001110 C6· C5=1· 1=0,不溢出 另外,可以补齐第七位为0或者1,再进行计算获得。
第三章 作业
1、8086/8088操作数是从哪里来的?
答:来源有3种:立即数、寄存器、存储器操作数 指令中直接给出参加操作数; 参与操作的数存放在CPU的某个寄存器中; 参与操作的数存放在内存单元中,需要寻找相应的物理地址。 2、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 1)MOV AX, [SI][DI] 2) MOV [BX],[SI] 3) ADD BYTE, PTR[BX] (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变址寄存器) (原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器)
第三章 作业
作业答案
![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7c278584868762caaed516.png)
E=
= L
L
带入弹性模量110000MPa,L=2m, △L=3.2mm,计算得:δ =176MPa
5. 零件设计时,是选取δ0.2(δS)还是选取δb,应以什么情况 为依据?
a,机械零件在使用时,一般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 大多数机械零件设计时选材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承载能力 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b,抗拉强度测量方便,如果单从保证零件不产生断裂的安全角度考 虑,可用作设计依据,但所取的安全系数应该大一点。
2.试述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强化作用,这些变化有何实际 意义?试举一些有用的例子和有害的例子来说明其利弊。 产生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 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 生了残余应力等。 加工硬化给金属件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在冷轧 钢板的过程中会愈轧愈硬以致轧不动,因而需在加工过程 中安排中间退火,通过加热消除其加工硬化。又如在切削 加工中使工件表层脆而硬,从而加速刀具磨损、增大切削 力等。但有利的一面是,它可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和耐 磨性,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以热处理方法提高强度的纯金 属和某些合金尤为重要。如冷拉高强度钢丝和冷卷弹簧等, 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来提高其强度和弹性极限。又如坦克 和拖拉机的履带、破碎机的颚板以及铁路的道岔等也是利 用加工硬化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
材料 结合键 性能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金属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共价键、氢键和分子键
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高熔点,高硬度,脆性大 粘接性、绝缘性、膨胀性和稳定性
3.简述金属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
晶格类型
bcc fcc hcp
形状
立方体 立方体 正六面柱体
检测技基础作业及答案
![检测技基础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5ffd53c1ec5da51e27077.png)
其不确定度u( x) 可用贝塞尔公式求标准误差 s(x) 得到: u(x)=s(x)= ˆ 0.006 =0.002
n6
所以用不确定度表示的测量结果为
x u(xi ) 0.668 0.002(MPa)
12
题2.13:重复多次测量某混合气体中氧含量,得到读 数平均值为11.75%,有68.3%的测量值的误差在 0.5%以内,若该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问测量值在多 大的置信区间内,其出现的概率是99.7%?
②根据生产允许的最大测量误差确定仪表精度。在满足测量 要求条件下,尽量选择精度低的价廉耐用仪表。
③选择时要考虑被测介质特性,如温度、黏度、腐蚀性等。 还要考虑现场使用条件,如高温、潮湿、振动等。以此确 定压力仪表的种类及型号。
17
题4.9:若被测压力变化范围为0.5~1.4MPa,要求测量误差 不大于压力示值的 ±5%。可供选择的压力表规格有:量程为 0~1.6MPa,0~2.5MPa,0~4MPa,精度等级为:1.0,1.5, 2.5级三种。试选择合适量程和精度的压力表?(注:压力表 精度等级均指满度误差,共9个规格仪表。)
20
(2)衔铁下移 l
L L L0
L0
(
1 2
1 2
l
l l
1) L0
l
1 2
l
l
157
0.08103
26.17mH
1 2
0.8
103
0.08 103
Lmax 39.25mH
21
(3)
l?
R
l s
1.75108
411103 2500
(0.06103)2
681
4
Q L0 2 50 157 103 0.0724
流体力学课后作业答案
![流体力学课后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c92b065ce050876321399.png)
流 体 力 学
解: h p p0 117.7 98.07 2mH O 2
g
9800
P pC A ghC A 9800 (2.8 0.3) 0.5 0.6 9.114kN
ye I Cx yC A (1/12) 0.5 (0.6) 3.1 0.5 0.6
流 2-7 测压管中水银柱差Δh=100mm,在水深h=2.5m处安 体 装测压表M,求其读数,并图示测压管水头线的位置。 力 学
测压管水头线 p0 h’ h M
解: p p0 w gh
Hg g h w gh (13.6 0.1 1 2.5) 9.8 37.83kPa
1 1 1C 1
油 h1 水 h2 θ
800 9.8 0.5 (1/ sin 60) 1 4.52kN
1 gh1 2 gh1
'
800 1 1000 h1
'
F2 2 gh2C A2
h1 0.8m
'
1000 9.8 (0.8 1) (2 / sin 60) 1 40.74kN
l
hf
13.6 0.92
2
h 1.24m
又 h l v f
0.92
0.2
d 2g 设为层流 Re 64 320 2000 成立
h
vd Re
1 0.025 320
7.8 10 m /s
2
5
若反向流动,Q不变,Re不变,λ不变,hf不变, 所以h不变,只是反向高差为9cm。
P Px Pz 121.85kN
《企业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企业文化》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3115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9.png)
一、单项选择题1、从企业文化管理角度来看,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文化的内容。
( C )A.企业价值观 B. 企业精神 C. 企业激励 D. 企业形象2、( A )是企业的基本信念、追求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
A.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B. 企业精神 C. 企业伦理道德观念 D. 企业风貌与形象3、企业文化是个多元的体系,从不同的层面或者角度观察,可以概括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
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 C )A.个异性 B. 共识性 C. 超前性 D. 相对稳定性4、按现实性和预见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 C )。
A.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 B. 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C. 实际模式和目标模式D. 普通模式和特殊模式5、按共性和个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 D )。
A.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 B. 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C. 实际模式和目标模式D. 普通模式和特殊模式6、企业文化的( B )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
A.凝结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约束功能7、“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的观点是属于。
( B )A.Y 理论 B.X 理论C.超 Y 理论 D.Z 理论8、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A )。
A.市场角度C.企业的性质B.内容特质D.发育状态9、从事飞行员工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甚至要冒生命危(wei)险,这样引起的焦虑是(C )A.基本存在的焦虑C.次生性焦虑B.认知焦虑D.深层焦虑10、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是( D )。
A.非强制性 B.个异性C.相对稳定性 D.社会性二、名词解释1、文化2、企业文化3、企业文化模式三、简答题1、企业文化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8 分2、人本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8 分3、企业文化的分类?(8 分4、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什么?(8 分5、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8 分6、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各有哪些?(8 分7、企业文化的功能有哪些?(8 分8、怎样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9 分一、单项选择题1、主要解决办企业是为了什么,企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进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企业文化的哪项内容?( A )A、企业整体价值观念B、企业精神C、企业伦理道德D、企业风貌与形象2、下面哪项企业价值观不是从纵向系统考察的?( D )A、员工个人价值观B、群体价值C、整体价值观D、社会价值观3、企业正向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的哪一方面?( A )A、主体内容B、形态特征C、载体基础D、发展机理4、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精神的取名方式?( D )A、形象比喻命名式B、人名命名式C、内涵提炼命名式D、外延扩展命名式5、“别具一格,勇于创新”体现了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什么原则?( A )A、个性化原则B、整体化原则C、系统化原则D、战略化原则6、CI 战略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A )A、企业理念识别B、企业行为识别C、企业视觉识别D、企业精神7、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文化传播应遵循的规律?( B )A、同构易播规律B、整体传播C、异体抗播规律D、异构抗播规律8、公司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形成的公司文化称为( B )。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bef03964bcf84b8d57b14.png)
在此处键入公式。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一、判断题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值相同D.变量值不同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 D.企业数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A.13%-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计算方法各章作业答案
![计算方法各章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38793331126edb6f1a1034.png)
计算方法作业第二章插值1.(1(2)用二次Lagrange插值多项式求当X=0.15时Y的近似值。
(3)写出余项R(x)=f(x)-Pn(x)的表达式。
解:(1)Pn (x) =knknkjj jkj yxxxx)(00∑∏=≠=--n=3P 3(x)=321321))()(())()((yxxxxxxxxxxxx------+13121132))()(())()((yxxxxxxxxxxxx------+23212231))()(())()((yxxxxxxxxxxxx------+32313321))()(())()((yxxxxxxxxxxxx------x 0=0.0 x1=0.1 x2=0.2 x3=0.3y 0=0.0000 y1=0.0998 y2=0.1987 y3=0.2955P 3(x)=0000.0)3.00.0)(2.00.0)(1.00.0()3.0)(2.0)(1.0(⨯------xxx+0998.0)3.01.0)(2.01.0)(0.01.0()3.0)(2.0)(0.0(⨯------xxx+1987.0)3.02.0)(1.02.0)(0.02.0()3.0)(1.0)(0.0(⨯------xxx+2955.0)2.03.0)(1.03.0)(0.03.0()2.0)(1.0)(0.0(⨯------xxx(2) y(0.15) = P2(0.15) = 0.1494(3)R(x) = f(x)-Pn (x)=)!1()()1(++nf nξnk0=∏(x - x k)=!4)(4ξf(x – 0.0) (x – 0.1)(x – 0.2)(x – 0.3)第三章 方程求根5.求解方程12-3x+2cosx=0的迭代法n n x x cos 3241+=+(1)证明对于任意的x 0€R 均有*lim x x n x =∞→ (x *为方程的根)(2)取x 0=4,用此迭代法求方程根的近似值,误差不超过10-3,列出各次的迭代值。
病理学作业答案
![病理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21a41b551810a6f4248624.png)
《病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及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2.化生: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已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3.变性: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内外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4.营养不良性钙化:变性、坏死组织有钙盐沉积.5.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结构可见,肉眼呈灰黄,干燥,质地坚硬,多见于肾、脾梗死。
6.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结构完全消失,肉眼呈淡黄色,松软似奶酪。
多见于结核。
8.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块、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9。
凋亡:基因调控的单个细胞或成团细胞的生理性死亡,细胞膜不破裂,核固缩,胞浆浓缩,细胞不自溶,形成凋亡小体。
10.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形似鲜嫩的肉芽。
二.问答题:1.简述坏死病变特点、分类及各类病变特点、结局.病变特点:①肉眼;②光镜;③核固缩;④核碎裂;⑤核溶解。
分类:①凝固性坏死特点;②液化性坏死特点;③坏疽特点;④纤维素样坏死特点。
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④包裹和钙化。
2。
细胞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怎样鉴别?凋亡坏死①细胞固缩肿胀②核、染色质边集絮状或边集③细胞膜及细胞器完整溶解破坏④凋亡小体有无⑤周围反应(炎症反应) 无有3.简述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功能和结局。
病变特点:1)肉眼:鲜红、颗粒状`、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 毛细血管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
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时,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2.肺褐色硬化: 左心衰竭时,可致慢性肺淤血,红细胞可渗出至肺泡腔内并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巨噬细胞分解血红蛋白为含铁血黄素成为心衰细胞,肉眼见为散在的褐色颗粒,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纤维化,肺质地变硬,该种病变称为肺褐色硬化.3.槟榔肝: 左心衰引起的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而呈黄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呈现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药用的槟榔核。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作业答案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aab535022aaea988f0f5c.png)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思考题、习题1-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答: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网络称为电力网。
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和电力系统合在一起称为动力系统。
1-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保证可靠地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环保性。
1-3.何为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其运行方式如何它们有什么特点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情况如何答:星型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就是电力系统的中性点。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和不接地以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直接接地供电可靠性低。
系统中一相接地,接地相电流很大,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
不接地供电可靠性高,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
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相电流不大,但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1-4.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相对地电压有什么变化单相接地电流的性质如何怎样计算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0倍,即升高为线电压。
单项接地电流为容性。
接地相的对地电容电流应为其它两非接地相电容电流之和,倍非接地相对地电容电流,也就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可画向量图来解释)1-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补偿方式有哪些电力系统一般采用哪种补偿方式为什么消弧线圈就是电抗线圈。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属容性电流,通过装消弧线圈,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分量,它和容性电流分量相抵消,减小接地点的电流。
使电弧易于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补偿方式有欠补偿和过补偿,欠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过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
直播课堂数学七下作业答案
![直播课堂数学七下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72d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8.png)
直播课堂数学七下作业答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实数练习1.11. 答案:32. 答案:-23. 答案:√21.2 代数式练习1.21. 答案:x + 22. 答案:3a - 2b3. 答案:-5xy^2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线性方程练习2.11. 答案:x = 42. 答案:y = -33. 答案:z = 52.2 不等式练习2.21. 答案:x > 22. 答案:y ≤ -13. 答案:z < 6第三章:函数3.1 一次函数练习3.11. 答案:y = 2x + 32. 答案:y = -x + 73. 答案:y = 53.2 二次函数练习3.21. 答案:y = -2x^2 + 5x + 12. 答案:y = x^2 - 3x - 43. 答案:y = 4第四章:几何4.1 平面几何练习4.11. 答案:60°2. 答案:90°3. 答案:等腰三角形4.2 解析几何练习4.21. 答案:直线方程为 y = 2x + 32. 答案:圆心坐标为 (1, 2),半径为 33. 答案:椭圆方程为 \(\frac{x^2}{4} + \frac{y^2}{3} = 1\)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 统计练习5.11. 答案:平均数为 5,中位数为 5,众数为 52. 答案:标准差为 23. 答案:样本量为 100,置信水平为 95%,置信区间为 (45, 55)5.2 概率练习5.21. 答案:P(A) = 0.2,P(B) = 0.3,P(A ∩ B) = 0.12. 答案:P(A|B) = 0.2,P(B|A) = 0.33. 答案:P(A or B) = 0.6,P(A and B) = 0.2以上为直播课堂数学七下作业答案的详细解答,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4微码体系结构与随机逻辑体系结构有什 么区别?
• (1)指令集的改变导致不同的硬件设计开销。 • 在设计随机逻辑结构时,指令集和硬件必须同步 设计和优化,因此设计随机逻辑的结构比设计微 码结构复杂得多,而且硬件和指令集二者中任意 一个变化,就会导致另外一个变化。 • 在微码结构中,指令设计通过为微码ROM编写微 码程序来实现的,指令集的设计并不直接影响现 有的硬件设计。因此,一旦修改了指令集,并不 需要重新设计新的硬件。
T0 (4 N ) /(2.5 109 ) 1.6N 109 s
• 5级流水处理器的总执行时间
T1 ( N 5 1) /(2 10 ) 2( N 4) 10 s
9
9
加速比=
T0 3.2 N T1 N 4
N很大时加速比≈3.2
• (2)非流水式处理器CPI=4,则 • 其执行速度=2500MHz/4=625MIPS。 • 5级流水处理器CPI=1,则 • 其执行速度=2000 MHz /1=2000 MIPS。
• 5.11若某系统有24条地址线,字长为8位,其最 大寻址空间为多少?现用SRAM2114(1K*4)存储 芯片组成存储系统,试问采用线选译码时需要多 少个2114存储芯片?
• 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224 *8bit=16M字节 • 需要SRAM2114(1K*4)存储芯片数目:
3.13 什么是微代码体系结构?微指令的作用 是什么?
• 在微码结构中,控制单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被视为一个内 存系统。控制信号存放在一个微程序内存中,指令执行过 程中的每一个时钟周期,处理器从微程序内存中读取一个 控制字作为指令执行的控制信号并输出。
• 微指令只实现必要的基本操作,可以直接被硬件执行。通 过编写由微指令构成的微代码,可以实现复杂的指令功能。 微指令使处理器硬件设计与指令集设计相分离,有助于指 令集的修改与升级,并有助于实现复杂的指令。
• (2)设16K×8位存储芯片的阵列结构为128行 ×128列,刷新周期为2ms。因为刷新每行需 0.5μS,则两次(行)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应小 于:
• 为保证在每个1μS内都留出0.5μS给CPU访问内存,因此 该DRAM适合采用分散式或异步式刷新方式,而不能采用 集中式刷新方式。 • 若采用分散刷新方式,则每个存储器读/写周期可视为1μS, 前0.5μS用于读写,后0.5μS用于刷新。相当于每1μS刷新 一行,刷完一遍需要128×1μS=128μS,满足刷新周期 小于2ms的要求; • 若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则应保证两次刷新的时间间隔小于 15.5μS。如每隔14个读写周期刷新一行,相当于每15μS 刷新一行,刷完一遍需要128×15μS=1920μS,满足刷 新周期小于2ms的要求;
3.11 随机逻辑体系结构的处理器的特点是什 么?详细说明各部件的作用。
• 随机逻辑的特点是指令集设计与硬件的逻辑设计紧密相关, 通过针对特定指令集进行硬件的优化设计来得到逻辑门最 小化的处理器,以此减小电路规模并降低制造费用。 • 主要部件包括:产生程序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存储指令的 指令寄存器,解释指令的控制逻辑,存放数据的通用寄存 器堆,以及执行指令的ALU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 (2)从性能上比较 • 随机逻辑在指令集和硬件设计上都进行了优化, 因此在二者采用相同指令集时随机逻辑结构要更 快一些。但微码结构可以实现更复杂指令集,因 此可以用较少的指令完成复杂的功能,尤其在存 储器速度受限时,微码结• 5.10 用16K×1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8位存储器,要 求: • (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 一次。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 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 新时间是多少? • (1)组建存储器共需DRAM芯片数N=(64K*8)/ (16K*1)=4*8(片)。 • 每8片组成16K×8位的存储区, A13~A0作为片内地址, 用A15、A14经2:4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 ,逻辑框图 如下(图有误:应该每组8片,每片数据线为1根)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 统设计作业答案 第三章
3.5指令系统的设计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 哪些性能?
•
指令系统是指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 令的集合,其决定了一台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和 基本功能。指令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大类指令 (1)数据传送类指令。(2)运算类指令 包括算 术运算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3)程序控制类 指令 主要用于控制程序的流向。(4)输入/输出 类指令 简称I/O指令,这类指令用于主机与外设 之间交换信息。 • 因而,其设计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如下性能: 数 据传送、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程序控制、输入/ 输出。另外,其还会影响到运算速度以及兼容等。
• 3.9某时钟速率为2.5GHz的流水式处理器执行一个有150万 条指令的程序。流水线有5段,并以每时钟周期1条的速率发 射指令。不考虑分支指令和乱序执行带来的性能损失。 a)同样执行这个程序,该处理器比非流水式处理器可能加速 多少? b)此流水式处理器是吞吐量是多少(以MIPS为单位)? • • • • 解:(a.)
T串 nm Sp = 5 T流水 m n 1
速度几乎是非流水线结构的5倍。 ( b.)
Tp
n T流水
2500MIPS
• 3.10一个时钟频率为2.5 GHz的非流水式处理器,其平均 CPI是4。此处理器的升级版本引入了5级流水。然而,由 于如锁存延迟这样的流水线内部延迟,使新版处理器的时 钟频率必须降低到2 GHz。 • (1) 对一典型程序,新版所实现的加速比是多少? • (2) 新、旧两版处理器的MIPS各是多少? • 解:(1)对于一个有N条指令的程序来说: • 非流水式处理器的总执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