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学案第16课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16课五四运动导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背景)1.“二十一条”:(1)背景: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________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____________政府递交。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________召开和会。
(2)中国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欧美列强决定将________在__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思维拓展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
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特点:【思维拓展二】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⑴反帝的根据: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⑵反封建的根据:①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②从斗争口号看:“内除国贼”。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小组将获得有关西域的奖品作为鼓励。
一、教学目标:1.知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 由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导入新课——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内容P91-94,根据下面提纲预习新课。
1.路在何方——西域的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丝路再现——丝路示意图: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丝路探险1.路在何方:观看微视频《图说西域》,导入西域概念的学习。
2.乡关何处:阅读教材P91-92,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合作探究张骞的精神?并展示交流。
3.天涯归路:阅读教材P92,掌握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明确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投笔从戎:阅读教材P93-94,观看微视频《投笔从戎》,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故事。
板书:二、丝路辉煌1.梦回千年 丝路再现:阅读教材P92,根据动态地图探究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2.穿越千年 商旅不绝:模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掌握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
3.扬帆起航 行者无疆:阅读教材P93,观看微视频《海上丝路》和地图,了解海上丝绸之路。
4.丝带飞舞 铸就辉煌:合作探究,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并展示交流。
板书:三、丝路重生展示现代丝绸之路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短诗,情系丝路,祝福丝路!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1.选择题(1)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探险家是 ( )A.张骞B.班超C.甘英D.安敦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 138年D.公元 119年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4) 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7)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 ) 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8)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1)丝绸之路开辟于____(朝代),它是古代连接___洲和___洲的陆上要道。
第16课时 《混合运算2》导学案
第16课时 《混合运算2》导学案知识目标:1、典型的分配律计算题;2、可转化为分配律的计算题;能力目标:分配律的灵活使用。
知识点一: 利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1、阅读下列对:(41+61-21)×12的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显得更简单。
解法一:原式=(123+122-126)×12=-121×12=-1解法二:原式=41×12+61×12-21×12=3+2-6=-1解法二运用了分配律,把12分别与括号里每个数相乘,得到的都是整数,从而显得简单。
2、阅读下面对:(41+61-21)×13的两种解法,使用分配律是否还是一样的简单。
解法一:原式=(123+122-126)×13=-121×13=-1213解法二:原式=41×13+61×13-21×13=413+613-213=1239+1226-1278=-1213解法二,同样运用了分配律,但计算显得更为复杂,因为通分之后,分子变得非常大,不如解法一,通分之后,分子并没变大,所以解法一显得简单。
为什么第一题运用分配律解题显得简便,而第二题运用分配律却显得不那么方便?这是因为,第一题中12是4、6、2三个分母的倍数,而第二题中的13不是。
因此,并非所有题都是用分配律简单,而要分析题目特点。
练习:一、观察下题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计算: 1、(109-151)×30 2、(61-21)×6学习方法指导判断一种运算是否简单,主要有:一、整数运算相对于分数运算简单; 二、分数运算中,分子分母数字较小则简单。
三、符号较少的运算比较简单。
1、2题适合用分配律,原因是:30是 与 的倍数,6是 与 的倍数。
3、(31-41)×11 4、(51-32)×7二、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1、(107-51)×(-20) 2、(31-21)×(-12)3、(-31+41)×(-11) 4、(41-32)×(-7)知识点二:可转化为分配律的计算题 题型一:含带分数的乘除计算题。
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8
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一、预习二、导入二、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号,一字,别号,近代改良主义家、家。
著有《》三、整体感知:•①注音: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③补充解释词语:•莫若:。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四、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⑴全文有几个自然段?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⑷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五、分析结构:(一)、( 自然段)论述“”。
(二)、( 自然段)论述“”。
(三)、( 自然段)论述“”。
(四)、全文按的结构来写。
六、自主探究: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答:2、作者为什么说贫穷、失意、死亡不算苦呢?答:3、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答:5、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答:6、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答:7、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答:8、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答:结论:七、小结:中心论点: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八、拓展训练:在生活中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九、小结:课堂检测一、基础题(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第16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
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导学案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的史实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历史史实:①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鸦片战争。
②中国战败与列强签订一系列条约。
2.历史解释:①为何是1840年?不是1740?②为何是中英之间?不是中美?③这场战争为什么被称之为“鸦片”战争?④这场战争为什么会以中国战败告终?⑤这场战争对战争的双方有什么影响?【名词解释】1.半殖民地:有自己的政府,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和压迫的社会形态。
2.半封建:形式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3.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
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
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
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4.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5.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6.租界: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条约规定的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
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16课 血肉筑长城 导学案
授课时间:第18周主备人学生姓名班级
课题
16血肉筑长城
课型
新授
学法
合作探究
授课教师
学习
目标
1、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2、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疑难问题作出标记
2、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1)假如你是一名战地记者,请结合课本79页、80页(上)图,如何向国民介绍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呢?
(2)八路军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
(3)讨论解决“动脑筋”(第81页):你能试一试,从目标、规模和战绩三方面来评价百团大战吗?
4、抗战胜利前夕,()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 )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的重要问题。
5、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 )年( )月()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合作探究与展示
(小组讨论整理以下问题答案,抽签选取题目展示,各组长及老师评判各组答案。)
7、中共七大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
8、填写下列简表: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
获
体
会
C.抗日战争开始D.北伐战争结束
5、1945年《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指()
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
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
第16课诵读戒子名篇聆听谆谆教诲——《诫子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2.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
3.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重点难点】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重点)2.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体会文章主旨。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常识闯关·取得伴学资格任务二:朗读课文·读通诫子之文任务三:疏通文意·知晓诫子之意任务四:问题探究·理解诫子之情任务五:拓展延申·悟读家风传承【学习过程】《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也是一篇教育名篇。
穿越到古代的你正好赶上诸葛家为诸葛瞻招聘伴学,而考察的内容正好是《诫子书》,请你完成相应任务,应聘诸葛家的伴学,以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常识闯关·取得伴学资格诸葛家伴学初选采取常识闯关的形式进行遴选,以期了解所选伴学对诸葛家的了解和学识,请你闯关,通过伴学初选。
1.第一关: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诸葛亮(181—234),字,(今山东沂(yí)南)人,三国时蜀汉家、军事家。
早年隐居,后辅助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代表作有《》《诫子书》等。
2.第二关:根据课下、查阅资料和下面的资料链接,补全下面空缺。
资料链接《说文解字》:“诫,敕也。
”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声旁“戒”。
“戒”字,下面是一双手,上面是兵器,即双手持戈,警惕备战之意。
故“诫”的本义是“敕”,即用话语使人警觉、清醒。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意思是 ;又称“尺牍”“信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导学案
第16课《金色的草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纠错栏)二.学习重点三.预习反馈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知识链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耍装劲绒假朝些钓察瓣拢掌趣(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自主、合作、探究:1、我会读课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2、学习字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作业:我来闯关1、我会填空:()的花瓣()的草地()蒲公英()的天空()的绒毛()的朋友2、我会辨字组词拢()耍()劲()掌()扰()要()经()趣()3、从文中抄出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
16诫子书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结合作者生平,理解文意,体会文章主旨。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草庐.()淫.慢() 淡泊.()遂.成枯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淫慢则不能励精..。
(6)险躁则不能治性..。
(7)意.与日去。
(8)遂.成枯落。
(9)悲守穷庐..。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今义:(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今义:(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今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时期著名的家、家。
课堂探究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2.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3.作者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素养提升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太,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预习-16《猫》导学案
第16课《猫》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郁.闷()一缕.()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答:(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答: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答: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答: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答: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答: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答: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答:(三)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教案导学案)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教学设计课题第16 课早期殖民掠夺单元第五单元学科世界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史实2、列举英国、荷兰等国殖民扩张的史实以及争霸战争3、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和客观进步作用重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难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奴隶贸易》的相关视频2、师: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此后,他们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他们的到来,会给这些地区带来什么的命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观看,各抒己见利用故事的直观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解析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政策。
2、背景师: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有哪些?这些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背景有哪些?提示: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3、殖民掠夺的方式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西班牙: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学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殖民大帝国。
还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4、知识拓展——西班牙殖民过渡:英国,国土面积只有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
17世纪末人口只有600万,可谓“小国寡民”。
但在18世纪下半叶,它却一跃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它是如何崛起的?二、英国的殖民扩张1、背景师:说说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背景有哪些?点拨:1588年,英国海军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16 课《猫》第二课时导学案
16 课《猫》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对比阅读和细节阅读探求造成第三只猫悲剧的原因。
(重点)2.探究“猫”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
(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入:上节回顾:第一只猫:(活泼)快乐——难过、酸辛第二只猫:(更活泼)更快乐,又时时担心——怅然、愤恨、诅骂第三只猫:(忧郁、懒惰)不大喜欢、很愤怒——错了、难过、良心受伤、忏悔自责【学习任务一】细读文本,探究悲剧原因1.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导致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以前的两只猫的病亡或失踪更难过?2.再读课文15段——34段,完成下列题目。
(1)“芙蓉鸟事件”(2)以上证据是否确凿?我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3)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你认为“我”办错案,造成第三只猫冤死的原因有哪些?(4)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体会情感,挖掘主题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的只是怕面对冤死的第三只猫吗?资料链接: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细读张妈: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张妈:“......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再读30段:冤枉一只不能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1.不会说话的猫与能说话的张婶都默默无言,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2.由文中的冤案、第三只猫、“我”的行为和张妈,你得到了那些启示?课堂小结:三、拓展延伸,现实衔接时隔90多年,此文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自由交流)*对于生活中的“猫人”,我想说:对于生活中的不好现象,我想说: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三。
第16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第16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知识梳理】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P57-58)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地位、作用不同;③功能不同(2)联系:①相互依赖;②相互影响。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①全局观念;②重视局部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8-59)1、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合作探究】1、球队和队员之间什么关系?谁处于主导统帅地位,谁处于被支配地位?谁服从服务于谁?其间蕴含什么哲理?2、一个队员无法单独完成发球、抢球、传球、投球整个比赛,而一个球队就可以做到。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3、2013赛季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进入第四轮争夺,中国队1-3不敌土耳其。
教练认为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队员在配合默契程度上和对手有差距。
为何实力相当我们却输给了对方?体现了什么哲理?【学以致用】总结以上三个问题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4、在球队中守门员、前锋、中场、后卫缺一不可,说明了什么道理? 进球了,能不能说功劳都是前锋的,为什么?5、科比是当今篮坛最优秀的球员之一,如果让他加入我们班的篮球队,我们球队的整体水平会有所提高吗?为什么?由科比带领我们班同学组成一个球队去参加NBA比赛,科比还能频频进球吗?为什么?【学以致用】总结问题4、5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思考判断】(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3) 部分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
(4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完全等同的。
【预习检测】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4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民,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推动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16课 早期的殖民扩张 (导学案)
16课早期殖民掠夺【自主探究探索新知】1、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2、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主要在亚非拉地区进行_________式贸易;____________凭借“________________”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国。
3、16世纪,英国取代___________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17世纪,英国在_________建立殖民地。
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最终战胜________和__________,成为“日不落帝国”。
4、__________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开始进行殖民掠夺,一度占领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
5、英国最大的罪恶贸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叙述并画出路线示意图:6、分析“三角贸易”的影响:①对欧洲:②对美洲:③对非洲:7、黑奴贸易兴起的最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自我评价】1、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遗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世界隔绝状态被完全打破 B.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D.加速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2、右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区回向美洲的数量单【】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3、如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
在三角贸易中获得惊人财富的和丧失大量人口的洲分别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
第十六课导学案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导学案课型:新课程学习编写:李继元审核:班级:九年级1---6班【学习目标】1、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2、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3、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学习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学习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和自由阅读卡部分自行归纳英国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的表现,2结合《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讲解民族大起义的概况3分析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4、结合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阅读教材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5、结合《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讲述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和意义。
6、老师的问题:①请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②讲述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重要贡献,分析南美独立运动的突出特点,(二)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列表归纳殖民地人民抗争情况。
2方法归类:利用表格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利用图表试试你的概括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吧。
如:①什么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什么拉丁美洲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航路开辟后,侵占巴西的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法国2、除巴西外侵占其余拉丁美洲土地的殖民者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法国3、拉丁美洲盛产 A、珠宝B、香料C、金银D、土豆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的时间是()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末20世纪初C、17世纪末18世纪初D、16-17世纪5、今天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被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A. 伊达尔哥B. 玻利瓦尔C. 圣马丁D. 詹西女王6、印度民族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葡萄牙7、印度民族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858—1859年C、1857—1859年D、1851—1864年8、印度民族起义中杰出的女英雄是()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贞德女王D、德里女王9、19世纪以前,在拉丁美洲建立最广阔的殖民地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葡萄牙1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A、拉美人民不满殖民者的掠夺B、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殖民者在拉美的残暴统治D、新航路的开辟11、19世纪中期,侵占印度三分之二国土的殖民国家是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美国二、材料解析题12、读下列材料:“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导学案导学案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情况,认识到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2. 分析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影响和后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殖民掠夺吗?它对殖民地有什么影响?2. 引发思考: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授】1.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实施情况。
2. 教师解说配合图片,讲解殖民掠夺的内容、方式和特点。
3.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影响和后果,并总结出相关观点。
【知识巩固】1. 小组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2. 教师点评:对于每个小组的展示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
【自主学习】1. 学生进行个人学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学生自主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查找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章进行研究,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课堂总结】1.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知识扩展: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殖民掠夺情况,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肯定自主学习成果:学生撰写个人思考和感悟,通过课堂展示的形式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早期殖民掠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早期殖民掠夺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层层递进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情境预设同学们,每当读到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名言的时候,都会启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散文二篇》,共同探究生命的真谛。
【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罗素(1872—1970),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获1950年。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星辰.()俯瞰..()()震颤.()拓展:“兴”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颤”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兴味:(2)不朽:(3)遏制:(4)肆意:(5)濒临:(6)俯瞰:(7)深不可测:(8)无能为力:拓展:“遏制”与“遏止”是一对近义词。
二者都有“”的意思。
“遏制”多指。
侧重控制。
“遏止”指,用强力使停止。
侧重使停止。
4.填空。
文一标题“永久的生命”中的“永久”即,从时间角度点出了生命的特点;文二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既点明了文章要论说的话题,又留下,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案】1.严文锦英诺贝尔文学奖2.jiùxìng díbēi dúróng zhídiāoèbīn chén fǔkàn chàn xīng兴起zhàn寒颤3.(1)兴趣。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导学案)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______万人,向______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军只有_____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4.面对严峻的局势,中共中央主动撤离_______。毛泽东、周恩来________率中央机关仍留在陕北,代号为“___________”,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___________。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B.和平、民主、团结
C.坚持团结,反对内战D.将革命进行到底
3.1946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首先进攻的是()
A陕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华东解放区D.晋绥解放区
4.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
A.蟠龙B.青化砭C.羊马河D.孟良崮
5.某部小说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议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火》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晋察冀豫解放区C.大别山D.陕甘宁解放区
7.率部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物是()
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
8.材料题:导学、测评拓展第25页
材料所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蒋介石的目的是什么?
学后反思
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________、_________的陪同下飞抵重庆。
4.经过一多月的磋商,国共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双十协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边六中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上课时间:201 年--月--日星期--- 编号:备课组教研组长签字:
能
力提升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堂巩固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
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
眼不花,牙齿完好。
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7、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龟甲、兽骨B竹木简C青铜器D纸E陶器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8、识图题
看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在什么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的人物。
(2)请说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你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木简到纸的发明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3.造纸的外传及其伟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
1.《九章算术》东汉2.地动仪的发明张衡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2.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