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教案
七年级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七年级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0c77067ec102de2bd89d7.png)
课题: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型:新授课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时:第一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光合作用发现实验的课件
(2)准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相关的材料
教学板书: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1. 海尔蒙特
——植物生长和水有关
2. 普利斯特莱实验
——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
3. 英格豪斯实验
——植物需要光才能制造氧气
4 希尔实验
——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才能产生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阳光
CO2+H2O————→有机物+O2
叶绿体
教学设计和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范本模板】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91cf4f6c5da50e2534d7f36.png)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知识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生发保生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文导入1、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需植物则没有摄食现象,那么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吗?2、观看视频3、学生产生疑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怎么来的?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一)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1648年)1、Flash动画演示2、学生讨论:①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哪一权威的挑战?回答要点: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的挑战.②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回答要点:不能;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对柳树长大的作用。
③我们可以怎样使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观察到的空气成分的变化间接的表现出来?回答要点:①想法把由于植物生长而引起成分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空气与外界的空气隔开;②验证空气成分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设计?)。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科学家、1771年)1、Flash动画演示:2、学生讨论:①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要点:与实验过程中植物有没有接受光照有关,有则成功,否则失败.③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回答要点: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过程中增加阳光这一实验条件.3、介绍英格豪斯的改进实验(结论:光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三)萨克斯实验(德国科学家、1864年)1、分析萨克斯实验(视频、动画演示):①现象记录植株的部位现象叶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叶片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②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混浊的空气。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d8c752a98271fe900ef908.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共1课时。
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植物基本层次结构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大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掌握。
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
为学习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探究,认识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前人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发现过程,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图片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情境导入【设疑引入】观看图片:植物是与人类关系紧密的伙伴,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了,会怎么样?引出:光合作用。
【过渡】既然光合作用这么重要,它是怎么被科学家发现的呢?它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引出本节课题。
【目标导学】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56a3b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章: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1.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叶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1.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3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过程2.1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2 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2.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3.1 介绍实验目的: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3.2 讲解实验原理: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 展示实验步骤: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现象。
3.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四章:光合作用实验操作4.1 演示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4.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五章: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5.1 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气产生量。
5.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5.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植物叶片样本。
2.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3.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试管、植物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f4fed33d4b14e852468d3.png)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材设计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活动,通过对现象的感官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逐步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大体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等,为本节课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对实验原理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并不了解,很多实验器材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因此,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指导和演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提高探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制造淀粉这一过程;2、增强爱护植被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保护环境教育;教学难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教法学法〗教法: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讲授、小组合作讨论、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情景教学法。
1、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2、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3、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现象分析,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5、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a5edd52ea551811a687c2.png)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举例说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的实验。
三、教学难点提出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具准备1.有关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
2.有关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的课件。
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各种材料用具,课前1-2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五、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我们学校位于邹城市区,周边绿化较好,花草树木种类多,市区外各种农作物蔬菜丰富,因此我们的植物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学生对植物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也有较厚的兴趣。
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较为抽象,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并化解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充分准备课件,实验材料,通过学生实施实验,感性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讨论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应用。
六、课时安排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为第一课时。
2.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及光合作用的原料,总结光合作用的公式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植物却没有摄食现象,为什么?教师活动:展示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盆栽柳树的实验示意图,并做适当的讲解。
海尔蒙特实验1.海尔蒙特将一棵2.5kg的柳树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的土壤经烘干并称过重量)。
2.每天只给柳树浇适量的雨水,并利用桶盖防止灰尘进入桶内。
3.五年后取出柳树,并把柳树和土壤分别称重。
发现,柳树增长了八十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一百多克。
提出问题:经过五年的生长柳树增长了八十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一百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讨论后小结:当时海尔蒙特据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的观点。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0b8e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3.png)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水杯、绿色植物标本苗、黑色玻璃纸、剪刀。
2. 实验材料:自来水、糖水。
3. 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绿色植物的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回答“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的问题时,逐渐引导学生接触到光合作用这个概念。
2.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b. 实验设计老师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老师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将一片绿叶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用黑色玻璃纸遮挡。
步骤二:将两片叶子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注入相等的水。
步骤三:在两个水杯中分别倒入相等的糖水。
c. 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实验操作进行下去。
实验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片叶子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两片叶子的颜色和形状,学生可以发现经过光合作用的叶子更加翠绿和健康。
4. 概念讲解老师对光合作用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产生氧气。
5. 操作实践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实践。
a. 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绿色植物苗,摆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b. 学生可以进行自行设计的实验,以验证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6.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标注出其中关键的过程和成分。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b9c5a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4.png)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体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体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b88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3.png)
幼儿园科学体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2.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植物:准备数株绿色植物,如绿萝、仙人掌等;2. 工具:显微镜、透明玻璃片、实验杯、水杯、滤纸、放大镜等;3. 材料:水、碘液、苏丹红溶液等;4. 图片或视瓶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和讲解。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植物,并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引出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告诉幼儿今天要进行有趣的实验,了解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2. 实验一: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15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片表皮、叶肉和气孔等组织结构;(2)教师用图板、图片或视瓶资料展示植物叶片的结构,并给予简单解释;(3)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透明玻璃片和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微观结构。
3. 实验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20分钟)(1)让幼儿取一株植物放置于无阳光的环境中,观察几天后植物的生长情况;(2)让幼儿取一株植物放置于有阳光的环境中,观察几天后植物的生长情况;(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实验三:检验植物叶绿素的存在(2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叶绿素的作用,并简单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2)让幼儿取一片新鲜植物叶片,在实验杯中倒入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3)让幼儿取一片新鲜植物叶片,在实验杯中倒入苏丹红溶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5. 实验四:观察植物气孔的开闭情况(1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植物气孔的作用和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叶片上的气孔;(2)让幼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情况。
6.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实验内容,并强调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保持生命活力所必需的过程,帮助幼儿认识到植物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重要性。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1b6b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a.png)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植物模型、光合作用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植物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2. 新课导入:a.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b. 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c. 阐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a.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b.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b. 分析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2.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a. 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迅速。
b. 植物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是绿色?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现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a59db227916888586d773.png)
( 。
第 3 单元 第 6 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重点)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重点)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技能目标:尝试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重点) 情感目标:1、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的愿望。
2、进一步增强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
2、FLASH :(1)普利斯特莱实验;(2)光合作用。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言]:我们中国有句谚 语“万物生长靠太阳” 请同学 们想一想,植物生长靠太阳吗?植物靠太阳干什么?[讲述]: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 究开始于 17 世纪。
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 行研究。
到 18 世纪 80 年代, 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 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 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讲述]:关于光合作用的 发现过程,书上为我们介绍了 3个经典的实验来解释。
学生活动齐声回答:进行光合作 用。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发探究的兴趣。
[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思考题]:1.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一、绿色植物光合作少?以4人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一。
回答:柳树增加的质量是80公斤,土城少的质量是100克。
用的发现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的发现3.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讲述]:范·海尔蒙特第一次企图用实验来回答植物营养物质来源的问题。
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其他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
最新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最新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4115790c69ec3d5bb75a9.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共1课时。
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植物基本层次结构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大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掌握。
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
为学习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探究,认识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前人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发现过程,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图片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现1. 范·海尔蒙特2. 普利斯特莱3.后来科学家二、植物的光合作用 1. 概念2.意义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光照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提供能量、提供氧气课后反思:。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ebdd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0.png)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讲解。
2. 实验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基本过程和原理。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附:课件讲解内容第一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述1.1 光合作用的概念1.2 光合作用的意义第二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1 光反应2.2 暗反应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原理3.1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3.2 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第四章: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4.1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2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五章: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5.1 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方法5.2 光合作用实验的操作步骤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6.2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互动法: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交流。
七、教学评价7.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1995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1.png)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7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2a59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e.png)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教学单元: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②学生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的分析和归纳,初步领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领略科学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体会从科学事实到归纳总结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合作学习能力………收集资料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分节课的学习,能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的结果。
②学生养成热爱自然,有意识的保护身边的绿色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5、教学难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的实验动画。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搜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粒种子入土并开始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动画并提问师:从这个动画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这个种子的变化过程,教师继续提问。
师:那么这粒种子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能有这样的变化,它需要什么条件呢?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学生小声讨论。
老师顺势导入今天的课题师:同学们刚刚讨论的这就是光合作用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二、小组合作,分析探究1、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
2、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和预习,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的探究过程,期间经历了许多的失败,把那些成功的探究实验揭示出来,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实验法,来比较分析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收获。
学生回顾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完成下列表格的探究问题和探究过程这两项,其中,三个人合作用图示的各种表示方法尽可能的将每个实验的过程表达清楚,并讲解给同组的其他成员。
光合作用教师备课教案3篇
![光合作用教师备课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e31b8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b.png)
光合作用教师备课教案3篇光合作用教师备课教案一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57aa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7.png)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教学难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设计。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何而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光合作用。
2、讲授新课(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介绍科学家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①条件:光能②原料:二氧化碳和水③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通过展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光合作用的实质从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①物质转化: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②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ec923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a.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历程。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教学难点(1)分析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的实验设计和结论。
(2)理解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张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的图片,提问学生:植物为什么能生长?引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海尔蒙特的实验介绍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他只给柳树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很多,而土壤重量减少很少。
提问学生:从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植物生长的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水的结论。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讲解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他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很快熄灭,小鼠很快死亡;而将植物和点燃的蜡烛或小鼠放在一起,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小鼠能正常生活。
组织学生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最后总结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英格豪斯的实验讲述英格豪斯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但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引导学生思考光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4、萨克斯的实验介绍萨克斯的实验,他把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用碘液处理后,曝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让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得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的结论。
5、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讲解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他们分别标记了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三)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在讲解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后,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能力。
初步领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探的愿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的有意渗透,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倡导学生热爱保护植物,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说出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光合作用的发现图片资料,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植物吗?为什么喜欢呢?
生答一般能说出植物可以清新空气、给人类提供食物、防风固沙等。
(当学生说到植物能清新空气时,师提示植物之所以能清新空气,除了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它能释放氧气。
当学生说到提供食物时,告诉学生食物给我们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而有机物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
)
师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将因为没有氧气和食物而死亡。
可以说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没有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存在。
但是植物在地球上默默地进行光合作用已经由三十多亿年了,而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只有几百年时间,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光合作用的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
生想
师就让老师带领你们穿越时空隧道,看一看是谁发现光合作用第一人呢?(创设穿越时空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17世纪,科学家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基地,这是一个简陋
但却充满了浓郁的科学探索气息的地方。
当时范?海尔蒙特做了个什么实验呢?在实验中他发现了什么?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大家阅读分析老师发给你们得资料中有关范?海尔蒙特得实验图示,完成自习思考题中第一大题有关范?海尔蒙特实验的四个思考题。
一会儿老师请一个同学扮演范?海尔蒙特,陈诉你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在自习的时候如果有困难可以向你周围的同学寻求帮助。
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老师巡视。
请一个学生来陈诉。
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过程略
结论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
大家看看在范?海尔蒙特的试验中除了水以外他还忽略了那些其他外界条件?如果学生没有答出与后面内容有关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出
师老师看了这个实验发现了一个问题,柳树在5年间增重了80千克,这80千克重量中包括些什么物质呢?
生答从土壤中吸收了0.1千克的物质,还有水
师那么除了土壤中的0.1千克物质以外,柳树增加的重量中还有79千克都是水么?
生不是。
师大家都觉得不是,确实也不只是水,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还积累了很多有机物呢,但是我们只浇水,没给它其他营养呀?大家猜测一下,它还可能从哪里获取所需要的物质呢?
生空气中
师非常好,那么它从空气中获得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空隧道飞回一百年,去十八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室看看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比范?海尔蒙特的要复杂一些。
我们看看他使用了些什么实验器材呢?出示剪贴图各部分,阳光下玻璃罩、植物、蜡烛(点燃的和熄灭的)、老鼠。
师那么他是怎样做实验的呢?从实验中又得出什么结论呢?请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然后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第二大题。
一会我也请同学上来扮演普利斯特莱。
生自习讨论,师巡视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