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年级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8年级上册第1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若一个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44°,则这个图形为正( )边形.A.十一B.十C.九D.八2.(3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 B.2cm,3cm,4cmC.4cm,6cm,10cm D.5cm,8cm,14cm3.(3分)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6,x,则x可能是( )A.3B.9C.6D.104.(3分)有下列两种图示均表示三角形分类,则正确的是( )A.①对,②不对B.②对,①不对C.①、②都不对D.①、②都对5.(3分)一个正六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为( )A.1080°B.720°C.540°D.360°6.(3分)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0米,OB=8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12米B.10米C.20米D.8米7.(3分)如图,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其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8.(3分)在△ABC中,且满足∠A+∠B=90°,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9.(3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它是( )A.正九边形B.正十边形C.正十一边形D.正十二边形10.(3分)如图,∠1=40°,则∠C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1.(3分)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8,BC=5,△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12.(3分)在△ABC中,AC=3,BC=4,若∠C是锐角,那么AB长的取值范围是 .13.(3分)在一个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比相邻外角的3倍还大20°,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14.(3分)如图,△ABC中,∠B=40°,∠C=30°,点D为边BC上一点,将△ADC 沿直线AD折叠后,点C落到点E处,若∠BAE=50°,则∠DAC的度数为 °.15.(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40°,DE∥BC,则∠AED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75分)16.(7分)已知a,b,c是△ABC的三边,a=4,b=6,若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18的偶数.(1)求c边的长;(2)判断△ABC的形状.17.(7分)若a、b、c是△ABC的三边,化简:|a﹣b+c|﹣|c﹣a﹣b|+|a+b+c|.18.(7分)如图,五边形ABCDE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已知EF⊥BC,求证:EF平分∠AED.19.(7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C.(1)若AB∥CD,且∠D=60°,求∠1的度数;(2)若∠1+∠B=90°,求证:AD∥BC.20.(7分)如图,∠ABE是四边形ABCD的外角,已知∠ABE=∠D.求证:∠A+∠C=180°.21.(7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点G,交CD的延长线于点E,F为DC延长线上一点,∠ADE+∠BCF=180°.(1)求证:AD∥BC;(2)若∠DGE=30°,求∠A的度数.22.(7分)如图,在△ABC中,∠B=30°,∠C=65°,AE⊥BC于E,AD平分∠BAC,(1)求∠DAE的度数;(2)如图②,若把“AE⊥BC”变成“点F在DA的延长线上,FE⊥BC”,其它条件不变,求∠DFE的度数.23.(8分)已知:如图,点D、E、F、G都在△ABC的边上,EF∥AC,且∠1+∠2=180°.(1)求证:AE∥DG;(2)若EF平分∠AEB,∠C=35°,求∠BDG的度数.24.(9分)如图,在△ABC中,∠CAE=18°,∠C=42°,∠CBD=27°.(1)求∠AFB的度数;(2)若∠BAF=2∠ABF,求∠BAF的度数.25.(9分)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AE⊥CD,垂足为F,交BC于点E,若∠BAE=33°,∠B=37°,求∠EAC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B;2.B;3.C;4.B;5.B;6.C;7.D;8.B;9.B;10.C;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1.3;12.1<AB<5;13.1260°;14.30;15.80°;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75分)16.解:(1)∵a,b,c是△ABC的三边,a=4,b=6,∴2<c<10,∵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18的偶数,∴2<c<8,∴c=4或6;(2)当c=4或6时,△ABC的形状都是等腰三角形.17.解:∵a、b、c是△ABC的三边,∴a﹣b+c>0,c﹣a﹣b<0,a+b+c>0,∴原式=a﹣b+c+c﹣a﹣b+a+b+c=a﹣b+3c.18.证明:∵五边形内角和为(5﹣2)×180°=540°且五边形ABCDE的5个内角都相等,∴∠A=∠B=∠AED=540°5=108°.∵EF⊥BC,∴∠3=90°.又∵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在四边形ABFE中,∠1=360°﹣(108°+108°+90°)=54°,又∵∠AED=108°,∴∠1=∠2=54°,∴EF平分∠AED.19.(1)解:∵AB⊥AC,∴∠BAC=90°,∵AB∥CD,∴∠BAC=∠ACD=90°,∵∠D=60°,∴∠1=30°;(2)证明:∵∠B+∠BCA=90°,∠1+∠B=90°,∴∠1=∠BCA,∴AD∥BC.20.证明:∵∠ABE=∠D,∠ABE+∠ABC=180°,∴∠ABC+∠D=180°,又∵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A+∠C=180°.21.(1)证明:∵∠ADE+∠BCF=180°,∠BCE+∠BCF=180°,∴∠ADE=∠BCE,∴AD∥BC;(2)解:由(1)得,AD∥BC,∴∠AGB=∠EBC,∵∠AGB=∠DGE,∴∠AGB=∠EBC=∠DGE=30°,∵BE平分∠ABC,∴∠AGB=∠EBC,∴∠A=180°﹣30°﹣30°=120°.22.解:(1)∵∠B=30°,∠C=65°,∴∠BAC=85°,∵AD平分∠BAC,∴∠CAD=42.5°,∵AE⊥BC,∴∠CAE=25°,∴∠DAE=∠CAD﹣∠CAE=17.5°;(2)如图,∵∠B=30°,∠C=65°,∴∠BAC=85°,∵AD平分∠BAC,∴∠CAD=42.5°,∴∠FAG=180°﹣∠CAD=137.5°,∵EF⊥BC,∴∠CGE=25°,∴∠AGF=25°,∴∠DFE=180°﹣∠AGF﹣∠FAG=17.5°.23.(1)证明:∵EF∥AC,∴∠1=∠CAE.∵∠1+∠2=180°,∴∠2+∠CAE=180°.∴AE∥DG.(2)解:∵EF∥AC,∠C=35°,∴∠BEF=∠C=35°.∵EF平分∠AEB,∴∠1=∠BEF=35°.∴∠AEB=70°.由(1)知AE∥DG,∴∠BDG=∠AEB=70°.24.解:(1)∵∠AEB=∠C+∠CAE,∠C=42°,∠CAE=18°,∴∠AEB=60°,∵∠CBD=27°,∴∠BFE=180°﹣27°﹣60°=93°,∴∠AFB=180°﹣∠BFE=87°;(2)∵∠BAF=2∠ABF,∠BFE=93°,∴3∠ABF=93°,∴∠ABF=31°,∴∠BAF=62°.25.解:∵AE⊥CD交CD于点F,∴∠AFC=∠EFC=90°,∵CD平分∠ACB,∴∠ACF=∠ECF,∵∠AFC+∠EAC+∠ACF=180°,∠EFC+∠CEA+∠ECF=180°,∴∠EAC=∠CEA,∵∠CEA=∠B+∠BAE,∠B=37°,∠BAE=33°,∴∠CEA=70°,∴∠EAC=70°.。
初中数学试卷(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含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八上第一章)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在△ABC中,已知∠A=2∠B=3∠C,则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形状无法确定【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解答】解:设∠A、∠B、∠C分别为3k、3k、2k,则6k+3k+2k=180°,解得k=°,所以,最大的角∠A=6×°>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三角形.故选C.【分析】根据比例设∠A、∠B、∠C分别为6k、3k、2k,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进行计算求出k 值,再求出最大的角∠A即可得解.2、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和2的两个木棍,想要装一个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满足条件的整数解是()A、1,3,5B、1,2,3C、2,3,4D、3,4,5【答案】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找出范围内的整数即可.【解答】设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为x,由题意得:3-2<x<3+2,∴1<x<5,∵x为整数,∴x=2,3,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3:6;④6:6:10;⑤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解答】①1+4<6,不能构成三角形;②1+2=3,不能构成三角形;③3+3=6,不能够成三角形;④6+6>10,能构成三角形;⑤3+4>5,能构成三角形;故选:B.【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此题不难,可以把它们边长的比,看做是边的长度,再利用“若两条较短边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长,则这样的三条边能组成三角形”去判断,注意解题技巧.4、根据下列条件,能确定三角形形状的是()①最小内角是20°;②最大内角是100°;③最大内角是89°;④三个内角都是60°;⑤有两个内角都是80°.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解答】(1)最小内角是20°,那么其他两个角的和是160°,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2)最大内角是100°,则其为钝角三角形;(3)最大内角是89°,则其为锐角三角形;(4)三个内角都是60°,则其为锐角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5)有两个内角都是80°,则其为锐角三角形.【分析】此题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分类,关键是要知道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角的特征.5、如图小明做了一个方形框架,发现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A、B、C、D、【答案】B【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有B构成了三角形的结构.故选B.【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在框架里加根木条,构成三角形的形状.6、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有稳定性【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的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7、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解:利用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得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知,若三角形的两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则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8、如图,∠B+∠C+∠D+∠E﹣∠A等于()A、360°B、300°C、180°D、240°【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解答】解:∵∠B+∠C=∠CGE=180°﹣∠1,∠D+∠E=∠DFG=180°﹣∠2,∴∠B+∠C+∠D+∠E﹣∠A=360°﹣(∠1+∠2+∠A)=180°.故选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B+∠C=∠CGE=180°﹣∠1,∠D+∠E=∠DFG=180°﹣∠2,两式相加再减去∠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解.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以是()A、15B、12C、6D、5【答案】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此三角形第三边长的范围,即可作出判断。
八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5cm,6cm,10cmC.1cm,1cm,3cm D.3cm,4cm,9cm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 9,则它的周长是()A.17 B . 22 C .17 或22 D .133.适合条件∠A= 1∠B=1∠C的△ ABC是()23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A.30°B.75°C.105°D.30°或75°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 2 倍还大 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B.6C.7D.8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均在三角形内部B.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C.直角三角形仅有一条高 D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8.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高线B. 中线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不对9.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 AC-BC│=2cm,则腰AC的长为()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10、在一个四边形中,如果有两个内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两个内角( ) .(A) 都是钝角(B) 都是锐角(C)一个是锐角,一个是直角(D)互为补角11.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B.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C.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D.六条边都相等的六边形(14 题)(18 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2.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 1+2x, 8,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13.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个三角形.14.如图:∠ A+∠B+∠ C+∠D+∠E+∠ F 等于 ________.15.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______边形.16.n 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5°,则 n=________.17.将一个正六边形纸片对折,并完全重合,那么,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边形, ?它的内角和(按一层计算)是_______度.18.如图,已知∠ 1=20°,∠ 2=25°,∠ A=55°,则∠ BOC的度数是 _____.19.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个角为65°,则另一个角为______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3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0.(10 分)如图, BD平分∠ ABC,DA⊥ AB,∠ 1=60°,∠ BDC=80°,求∠ C的度数.21.(10 分)如图:(1)画△ ABC的外角∠ BCD,再画∠ BCD的平分线CE.(2)作出 AC边上的高。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B.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C.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D.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3.如图,在△ABC和△DCB中,∠ACB=∠DBC,添加一个条件,不能证明△ABC和△DCB全等的是()A.∠ABC=∠DCB B.AB=DC C.AC=DB D.∠A=∠D 4.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45°B.62°C.73°D.135°5.已知△ABC≌△DEF,∠A=∠B=30°,则∠E的度数是()A.30°B.120°C.60°D.90°6.如图,若△ABC≌△DEF,B、E、C、F在同一直线上,BC=7,EC=4,则CF的长是()A.2 B.3 C.5 D.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满足∠A:∠B:∠C=1:2:3.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从直找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二.填空题8.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则∠A的大小是.9.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图形的各个顶点均为格点,则∠1+∠2=.10.如图,四边形ABCD中,∠BAC=∠DAC,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ADC.11.如图,已知△ABC≌△ABD,且点C与点D对应,点A与点A对应,∠ACB=30°,∠ABC=85°,则∠BAD的度数为.12.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13.如图,已知△ABD≌△ACE,∠A=53°,∠B=22°,则∠C=°.14.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格,△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画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格点三角形,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个.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两条直线,把这个“+”图案分成四个全等的图形(要求至少要画出两种方法).16.如图,点E在AB上,△ABC≌△DEC,求证:CE平分∠BED.17.如图,AB交CD于点O,在△AOC与△BOD中,有下列三个条件:①OC=OD,②AC=BD,③∠A=∠B.请你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为条件,另一个能作为这两个条件推出来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只要求写出一种正确的选法).(1)你选的条件为、,结论为;(2)证明你的结论.18.已知:如图,AC,DB相交于点O,AB=DC,∠ABO=∠DCO.求证:(1)△ABO≌△DCO;(2)∠OBC=∠OCB.19.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DE与AC相交于点F,若DE=10,BC =4,∠D=30°,∠C=70°.(1)求线段AE的长.(2)求∠DBC的度数.20.如图,点E在AB上,AC与DE相交于点F,△ABC≌△DEC,∠B=65°.(1)求∠DCA的度数;(2)若∠A=20°,求∠DFA的度数.21.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F∥AB,DF交AC于E点,DE=EF.(1)求证:△ADE≌△CFE;(2)若AB=5,CF=4,求BD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故本选项错误;B、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故本选项正确;C、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故本选项错误;D、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解:A、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正确,符合题意;C、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两个正方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在△ABC和△DCB中,∵∠ACB=∠DBC,BC=BC,A:当∠ABC=∠DCB时,△ABC≌△DCB(ASA),故A能证明;B:当AB=DC时,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B不能证明;C:当AC=DB时,△ABC≌△DCB(SAS),故C能证明;D:当∠A=∠D时,△ABC≌△DCB(AAS),故D能证明;故选:B.4.解:∵两个三角形全等,∴边长为a的对角是对应角,∴∠1=73°,故选:C.5.解:∵△ABC≌△DEF,∠A=∠B=30°,∴∠D=∠E=∠A=∠B=30°,则∠E的度数是30°.故选:A.6.解:∵△ABC≌△DEF,BC=7,∴EF=BC=7,∴CF=EF﹣EC=3,故选:B.7.解: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180°=90°,即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该直线的距离,说法错误,不合题意;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两直线不平行,没有这个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8.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D=∠D′=130°,∴∠A=360°﹣∠B﹣∠C﹣∠D=360°﹣75°﹣60°﹣130°=95°,故答案为:95°.9.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3,则∠1+∠2=∠2+∠3=135°.故答案为:135°.10.解:添加的条件是AD=AB,理由是:在△ABC和△ADC中,∴△ABC≌△ADC(SAS),故答案为:AD=AB(答案不唯一).11.解:在△ABC中,∵∠ACB=30°,∠ABC=85°,∠BAC+∠ACB+∠ABC=180°,∴∠BAC=180°﹣∠ACB+∠ABC=65°,∵△ABC≌△ABD,且点C与点D对应,点A与点A对应,∴∠BAD=∠BAC=65°,故答案为65°.12.解:∵△ABE≌△ACF∴AC=AB=5∴EC=AC﹣AE=5﹣2=3,故答案为:3.13.解:∵△ABD≌△ACE,∴∠C=∠B,∵∠B=22°,∴∠C=22°,故答案为:22.14.解:如图,以BC为公共边可画出△BDC,△BEC,△BFC三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以AB为公共边可画出三个三角形△ABG,△ABM,△ABH和原三角形全等.所以可画出6个.故答案为:6.三.解答题15.解:如图所示:.16.证明:∵△ABC≌△DEC,∴∠B=∠DEC,BC=EC,∴∠B=∠BEC,∴∠BEC=∠DEC,∴CE平分∠BED.17.(1)解:由AAS,选的条件是:①,③,结论是②,故答案为:①,③,②(答案不唯一);(2)证明:在△AOC和△BOD中,,∴△AOC≌△BOD(AAS),∴AC=BD.18.证明:(1)∵∠AOB=∠COD,∠ABO=∠DCO,AB=DC,在△ABO和△DCO中,,∴△ABO≌△DCO(AAS);(2)由(1)知,△ABO≌△DCO,∴OB=OC∴∠OBC=∠OCB.19.解:(1)∵△ABC≌△DEB,DE=10,BC=4,∴AB=DE=10,BE=BC=4,∴AE=AB﹣BE=6;(2)∵△ABC≌△DEB,∠D=30°,∠C=70°,∴∠BAC=∠D=30°,∠DBE=∠C=70°,∴∠ABC=180°﹣30°﹣70°=80°,∴∠DBC=∠ABC﹣∠DBE=10°.20.(1)证明:∵△ABC≌△DEC,∴CB=CE,∠DCE=∠ACB,∴∠CEB=∠B=65°,在△BEC中,∠CEB+∠B+∠ECB=180°,∴∠ECB=180°﹣65°﹣65°=50°,又∠DCE=∠ACB,∴∠DCA=∠ECB=50°;(2)解:∵△ABC≌△DEC,∴∠D=∠A=20°,在△DFC中,∠DFA=∠DCA+∠D=50°+20°=70°.21.(1)证明:∵CF∥AB,∴∠ADF=∠F,∠A=∠ECF.在△ADE和△CFE中,,∴△ADE≌△CFE(AAS).(2)∵△ADE≌△CFE,∴AD=CF=4.∴BD=AB﹣AD=5﹣4=1.。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3B. 4C. 5D. 62. 如果 a = 3, b = 5,那么 a + b 等于多少?A. 6B. 8C. 9D. 103.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2B. 13C. 15D. 184.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3B. 0C. 3D. 65. 下列哪个数是立方数?A. 8B. 9C. 10D. 11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是偶数。
()2. 1是质数。
()3. -5是正数。
()4. 4的平方根是2。
()5. 1千等于1000。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
2. 6的平方是______。
3. 10的立方是______。
4. 2的平方根是______。
5. 3的立方根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偶数和奇数的区别。
2. 请简述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3. 请简述正数和负数的区别。
4. 请简述平方和立方的区别。
5. 请简述因数和倍数的区别。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2. 一个长方形的长度是6米,宽度是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4. 一个数的平方是36,求这个数。
5. 一个数的立方是27,求这个数。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并解答以下问题:一个数的平方是64,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2. 请分析并解答以下问题:一个数的立方是8,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2.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2. 设计一个电路,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自动报警。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3·济宁任城区月考】下列从左至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4a 2-8a =a (4a -8)B .-x 2+y 2=(-x +y )(-x -y )C .x 2-x +14=⎝ ⎛⎭⎪⎫x -122D .x 2+1=x ⎝⎛⎭⎪⎫x +1x2.【2023·泰安泰山区月考】多项式8a 3b 2+12ab 3c 的公因式是( )A .abcB .4ab 2C .ab 2D .4ab 2c3.【2023·淄博张店区月考】下列式子中,分解因式结果为(3a -y )(3a+y )的多项式是( ) A .9a 2+y 2 B .-9a 2+y 2 C .9a 2-y 2 D .-9a 2-y 24.【2023·东营期末】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 .x 2-4B .-x 2-4C .x 2+x +14 D .-x 2+4x -45.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因式x -1的是( )A .x (x -3)+(3-x )B .x 2-1C .x 2-2x +1D .x 2+2x +1 6.简便计算:(-2)100+(-2)101=( )A.-2100 B.-2101C.2100 D.-27.某同学粗心大意,因式分解时,把等式x4-■=(x2+4)(x+2)(x -▲)中的两个数字弄污了,则式子中的■,▲对应的数字是()A.8,1 B.16,2C.24,3 D.64,88.已知a=2b-5,则代数式a2-4ab+4b2-5的值是() A.20 B.0C.-10 D.-309. 如图,有一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纸板,在它的四角各剪去边长为a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用M表示其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差,则M可因式分解为()A.(b-6a)(b-2a)B.(b-3a)(b-2a)C.(b-5a)(b-a)D.(b-2a)210.【母题:教材P17复习题T5】248-1能被60到70之间的某两个整数整除,则这两个整数是()A.61和63 B.63和65C.65和67 D.64和6711.【2023·烟台期中】已知M=3x2-x+3,N=2x2+3x-1,则M,N的大小关系是()A.M≥N B.M>NC.M≤N D.M<N12.若(b-c)2=4(1-b)(c-1),则b+c的值是()A.-1 B.0 C.1 D.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3.【2022·常州】分解因式:x2y+xy2=________.14.多项式9a2-4b2和9a2+12ab+4b2的公因式是________.15.若4x2-(k-1)x+9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则k的值为________.16.若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kx+b因式分解为(x-1)(x-3),则k+b的值为________.17.已知a+b=2,则a2-b2+2a+6b+2的值为________.18.多项式4a2-9b n(其中n是小于10的自然数,b≠0)可以分解因式,则n能取的值共有______个.三、解答题(19题12分,20题6分,24,25题每题12分,其余每题8分,共66分)19.【2023·东营广饶县月考】因式分解:(1)y (y +4)-4(y +1); (2)(x 2+1)2-4x 2; (3)12x 2+xy +12y 2;(4)x (x -y )(a -b )-y (y -x )(b -a ).20.【母题:教材P 7习题T 4】用简便方法计算:(1)2 0232-2 0242; (2)2.22+4.4×17.8+17.82.21.已知x+y=5,(x-2)(y-2)=-3,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y;(2)x2+4xy+y2;(3)x2+xy+5y.22.阅读: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解:∵a2c2-b2c2=a4-b4,①∴c2(a2-b2)=(a2-b2)(a2+b2). ②∴c2=a2+b2. ③∴△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请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解题过程,从第几步(该步的序号)开始出现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下来.23.小刚家门口的商店在装修,他发现工人正在一块半径为R的圆形板材上,割去半径为r的四个小圆,如图所示,小刚测得R=6.8 dm,r=1.6 dm,他想知道剩余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你能利用所学的因式分解的知识帮他计算吗?请写出求解过程.(结果保留π)24.我们知道某些代数恒等式可用一些卡片拼成的图形面积来解释,例如:图A可以用来解释a2+2ab+b2=(a+b)2.实际上利用一些卡片拼成的图形面积也可以对某些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1)图B可以解释的代数恒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2)现有足够多的如图C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①若要拼出一个面积为(a+2b)(a+b)的长方形,则需要1号卡片________张,2号卡片________张,3号卡片________张;②试画出一个用若干张1号卡片、2号卡片和3号卡片拼成的长方形(每两张卡片之间既不重叠,也无空隙),使该长方形的面积为2a2+5ab+2b2,并利用图形面积对2a2+5ab+2b2进行因式分解.25.【2023·烟台芝罘区期中】整体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多项式(x2+2x)(x2+2x+2)+1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将“x2+2x”看成一个整体,令x2+2x=y,则原式=y2+2y+1=(y+1)2再将“y”还原即可.解:设x2+2x=y.原式=y(y+2)+1(第一步)=y2+2y+1(第二步)=(y+1)2(第三步)=(x2+2x+1)2(第四步).问题:(1)①该同学完成因式分解了吗?如果没完成,请你直接写出最后的结果;②请你模仿以上方法尝试对多项式(x2-4x)(x2-4x+8)+16进行因式分解;(2)请你模仿以上方法尝试计算:(1-2-3-…-2023)×(2+3+…+2024)-(1-2-3-…-2024)×(2+3+…+2023).答案一、1.C 2.B3.C 4.B5.D【点拨】A.原式=(x-3)(x-1);B.原式=(x+1)(x-1);C.原式=(x-1)2;D.原式=(x+1)2.6.A【点拨】(-2)100+(-2)101=2100-2101=2100(1-2)=-2100. 7.B【点拨】由(x2+4)(x+2)(x-▲)得出▲=2,则(x2+4)(x+2)(x -2)=(x2+4)(x2-4)=x4-16,则■=16.8.A【点拨】∵a=2b-5,∴a-2b=-5,∴a2-4ab+4b2-5=(a-2b)2-5=(-5)2-5=25-5=20.9.A【点拨】底面积为(b-2a)2,侧面积为a·(b-2a)·4=4a(b-2a),∴M=(b-2a)2-4a·(b-2a)=(b-2a)(b-2a-4a),=(b-2a)(b-6a).10.B【点拨】248-1=(224+1)(224-1)=(224+1)(212+1)(212-1)=(224+1)(212+1)(26+1)(26-1)=(224+1)(212+1)×65×63.11.A【点拨】∵M-N=(3x2-x+3)-(2x2+3x-1)=3x2-x+3-2x2-3x+1=x2-4x+4=(x-2)2≥0,∴M≥N.12.D【点拨】∵(b-c)2=4(1-b)(c-1),∴b2-2bc+c2=4c-4-4bc+4b,∴(b2+2bc+c2)-4(b+c)+4=0,∴(b+c)2-4(b+c)+4=0,∴(b+c-2)2=0,∴b+c=2.二、13.xy(x+y)14.3a+2b【点拨】9a2-4b2=(3a+2b)(3a-2b),9a2+12ab+4b2=(3a+2b)2,∴公因式是3a+2b.15.13或-1116.-117.10【点拨】∵a+b=2,∴a2-b2+2a+6b+2=(a+b)(a-b)+2a+6b+2=2(a-b)+2a+6b+2=2a-2b+2a+6b+2=4a+4b+2=4(a+b)+2=4×2+2=10.18.5 【点拨】多项式4a 2-9bn (其中n 是小于10的自然数,b ≠0)可以分解因式,则n 能取的值为0,2,4,6,8,共5个.三、19.解:(1)原式=y 2+4y -4y -4=y 2-4=(y +2)(y -2).(2)原式=(x 2+1+2x )(x 2+1-2x )=(x +1)2(x -1)2.(3)原式=12(x 2+2xy +y 2)=12(x +y )2.(4)原式=x (x -y )(a -b )-y (x -y )(a -b )=(x -y )(a -b )(x -y )=(x -y )2(a -b ).20.解:(1)原式=(2 023+2 024)×(2 023-2 024)=4 047×(-1)=-4 047.(2)原式=2.22+2×2.2×17.8+17.82=(2.2+17.8)2=202=400.21.解:(1)∵(x -2)(y -2)=-3,∴xy -2(x +y )+4=-3.∵x +y =5,∴xy =3.(2)∵x +y =5,xy =3,∴x 2+4xy +y 2=(x +y )2+2xy =25+6=31.(3)x 2+xy +5y =x (x +y )+5y ,∵x +y =5,∴x 2+xy +5y =5x +5y =5(x +y )=5×5=25.22.解:(1)从第③步开始出现错误,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a 2-b 2=0的可能.(2)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a2c2-b2c2=a4-b4,∴c2(a2-b2)=(a2+b2)(a2-b2).∴c2(a2-b2)-(a2+b2)(a2-b2)=0.∴(a2-b2)(c2-a2-b2)=0.∴c2-a2-b2=0或a2-b2=0.∴c2=a2+b2或a=b.∴△ABC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23.解:剩余部分的面积为πR2-4πr2=π(R2-4r2)=π(R+2r)(R-2r).将R=6.8 dm,r=1.6 dm代入上式,得π×(6.8+3.2)×(6.8-3.2)=36π(dm2).24.解:(1)(2n)2=4n2(2)①1;2;3②如图.2a2+5ab+2b2=(2a+b)(a+2b).25.解:(1)①没有;最后的结果为(x+1)4.②设x2-4x=y.原式=y(y+8)+16=y2+8y+16=(y+4)2=(x2-4x+4)2=(x-2)4.(2)设x=1-2-3-…-2 023,y=2+3+…+2 024,则1-2-3-…-2 024=x-2 024,2+3+…+2023=y-2 024,x+y=1+2 024=2 025,所以原式=xy-(x-2 024)(y-2 024)=xy-xy+2 024(x+y)-2 0242=2 024×2 025-2 0242=2 024(2 024+1)-2 0242=2 024.。
八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测试题
八年级(上)数学第一章 《勾股定理》测试题一、 选择题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 ,比斜边短1cm ,则斜边长为( )A 、18cmB 、20cmC 、24cmD 、25cm2、一架2.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脚距离墙角0.7m ,如果梯子的顶端延墙下滑0.4m ,那么梯脚移动的距离是( )A 、1.5mB 、0.9mC 、0.8mD 、0.5m3、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0cm ,底边长为16cm ,那么它的面积为( )A 、48cm 2B 、36 cm 2C 、24 cm 2D 、12 cm 24、观察下列几组数据:(1)8,15,17;(2)7,12,15;(3)12,15,20;(4)7,24,25.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5、如图,在Rt △ABC 中,∠C=900,D 为AC 上一点,且DA=DB=5,如果△DAB 的面积为10,那么DC 的长是( )A 、4 B 、3 C 、5 D 、4.56、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A 、2cmB 、3cmC 、4cmD 、5cm7、在△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A 、42B 、32C 、42或32D 、37或338、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 2,则斜边长为( )A 、30mB 、80mC 、90mD 、120m9、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0B 、600C 、450D 、30010、 已知χ,y 为正数,且()024322=+--y x ,如果以χ,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 、5B 、25C 、7D 、15二、填空题11、在锐角△ABC 中,A D ⊥BC ,AD=12,AC=13,BC=14,则AB= 。
2022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如图,一只手握住了一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2.如图,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其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木工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现有两根木条的长度分别为12cm和5cm,则不能作为第三根木条的长度为()A.6cm B.9cm C.13cm D.16cm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一点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D.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5.将一副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则∠1的度数为()度.A.45B.60C.75D.1056.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 B.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C.作直线AB=3cm D.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B.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内错角相等D.直角三角形的两角互余8.如图,在△ABC 和△ABD 中,已知AC =AD ,则添加以下条件,仍不能判定△ABC ≌△ABD 的是()A .BC =BDB .∠ABC =∠ABD C .∠C =∠D =90°D .∠CAB =∠DAB9.如图所示,△ABC ≌△AEF ,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EAB =∠FACB .BC =EF C .∠BAC =∠CAFD .CA 平分∠BCF 10.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1.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 =5,BC =3,且△ABD 的周长为12,则△BCD 的周长是.12.如图,△ABD ≌△ACE ,且点E 在BD 上,∠CAB =40°,则∠DEC =.13.如图,△ABC 中,∠B =80°,∠C =70°,将△ABC 沿EF 折叠,A 点落在形内的A ′,则∠1+∠2的度数为.14.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反例是_____________15.如图所示,在△ABC 中,∠A =70°,内角∠ABC 和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E =.16.如图,CA ⊥BC ,垂足为C ,AC =3cm ,BC =9cm ,射线BM ⊥BQ ,垂足为B ,动点P 从C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射线CQ 运动,点N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满足PN =AB ,随着P 点运动而运动,当点P 运动秒时,△BCA 与点P 、N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7.(6分)已知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试化简:|b+c﹣a|+|b﹣c﹣a|+|c﹣a﹣b|.18.(8分19.(8分)如图,CD交BF于点E,以点D为顶点,射线DC为一边,利用尺规作图法在DC的右侧作∠CDG,使∠CDG=∠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0.(10分)如图,点A、D、C、B在同一条直线上,△ADF≌△BCE,∠B=33°,∠F=27°,BC=5cm,CD=2cm.求:(1)∠1的度数.(2)AC的长.21.(10分)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D于点E.(1)若∠C=50°,∠BAC=60°,求∠ADB的度数;(2)若∠BED=45°,求∠C的度数.22.(本题12分)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0°,求:(1)∠BAE的度数;(2)∠DAE的度数.23.(12分)如图,已知直线EF∥GH,给出下列信息:①AC⊥BC;②BC平分∠DCH;③∠ACD=∠DAC.(1)请在上述3条信息中选择其中两条作为条件,其余的一条信息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你选择的条件是,结论是(只要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若∠ACG比∠BCH的2倍少3度,求∠DAC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D .2.D .3.A .4.A .5.C .6.B .7.B .8.B .9.C .10.A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4分)11.10.12.140°.13.60°.14.45°,45°15.35°.16.0或6或12或18.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0分)17.【解答】解:∵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b +c >a ,c +a >b ,a +b >c ,∴b +c ﹣a >0,b ﹣c ﹣a <0,c ﹣a ﹣b <0,则|b +c ﹣a |+|b ﹣c ﹣a |+|c ﹣a ﹣b |=b +c ﹣a ﹣(b ﹣c ﹣a )﹣(c ﹣a ﹣b )=b +c ﹣a ﹣b +c +a ﹣c +a +b =a +b +c .18.证明:∵AB =CD ,∴AB +BC =CD +BC ,∴AC =BD ,∵CE//DF ,∴∠D =∠ECA ,在△AEC 与△BFD 中,∠A=∠FBDAC =BD ∠ECA =∠D,∴△AEC ≌△BFD(ASA),∴CE =DF .19.【解答】解:如图所示,∠CDG 即为所求.20.【解答】解:(1)∵△ADF ≌△BCE ,∠F =27°,∴∠E =∠F =27°,∵∠1=∠B +∠E ,∠B =33°,∴∠1=60°;(2)∵△ADF ≌△BCE ,BC =5cm ,∴AD =BC =5cm ,∵CD =2cm ,∴AC =AD +CD =7cm .21.【解答】解:(1)∵AD 平分∠BAC ,∠BAC =60°,∴.∵∠ADB 是△ADC 的外角,∠C =50°,∴∠ADB =∠C +∠DAC =80°;(2)∵AD 平分∠BAC ,BE 平分∠ABC ,∴∠BAC =2∠BAD ,∠ABC =2∠ABE .∵∠BED是△ABE的外角,∠BED=45°,∴∠BAD+∠ABE=∠BED=45°.∴∠BAC+∠ABC=2(∠BAD+∠ABE)=90°.∵∠BAC+∠ABC+∠C=180°,∴∠C=180°﹣(∠BAC+∠ABC)=90°.22.解析:(1)∵∠B+∠C+∠BAC=180°,∴∠BAC=180°﹣∠B﹣∠C=180°﹣70°﹣30°=80°.∵AE平分∠BAC,∴4021=∠=∠BACBAE.(2)∵AD⊥BC,∴∠ADB=90°,∴∠BAD=90°﹣∠B=90°﹣70°=20°.∴∠DAE=∠BAE﹣∠BAD=40°﹣20°=20°.23.【解答】解:(1)选择的条件是②③,结论是①,理由如下:∵EF∥GH,∴∠ACG=∠DAC,∵∠ACD=∠DAC,∴∠ACG=∠ACD,∵BC平分∠DCH,∴∠DCB=∠BCH,∴∠ACG+∠BCH=∠ACD+∠DCB=×180°=90°,即∠ACB=90°,∴AC⊥BC;(2)设∠BCH=x°,则∠ACG=(2x﹣3)°,∵∠ACG+∠BCH=90°,∴x°+(2x﹣3)°=90°,解得x=31,∴∠ACG=(2x﹣3)°=59°,∴∠DAC=∠ACG=59°.。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1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如图AE∥DF和AE=DF.要使△EAC≌△FDB,可添加的条件是()A.∠E=∠F B.EC=BF C.∠A=∠D D.BC=CD 2.如图△ABC≌△DCB若AC=6且DE=2,则BE的长为()A.3B.6C.2D.43.如图所示AB=AC和AD=AE和∠BAC=∠DAE和∠1=20°和∠2=25°,则∠3的度数为()A.30°B.45°C.50°D.60°4.如图△ABC≌△ADE中∠B=30°且∠E=115°,则∠BAC的度数是()A.35°B.30°C.45°D.25°5.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和BE⊥AC于点E且AD和BE 交于点F,已知DF=DC=4且AF=3则BC的长为()A.7B.192C.11D.2526.如图△ABC≌△DBC和∠A=34°和∠ACD=72°,则∠DBC的度数是()A.110°B.105°C.64°D.100°7.如图△ABC≌△DEC且AF⊥CD.若∠BCE=65°那么∠CAF的度数为()8.如图△ABC≌△ADE和∠CAE=90°和AB=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3C.4D.无法确定9.如图△ABC≌△DEC zh点E在AB上且AC与DE相交于点F和∠BCE=30°.则∠CED的度数为()A.30°B.40°C.60°D.75°10.如图在△ABD中AB=AD和点C是BD上一点和过点C作∠ACE =∠B交AD于点F,连接AE和CE且AE=A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BC=DE;②∠ACB=∠CFD;③∠CED=∠CAD;④CD=DE.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1.如图线段AE和DB交于点C和∠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只填一个即可),使△ABC≌△DEC.12.如图已知∠A=∠D要使△ABO≌△DCO,可添加的条件是.13.已知△ABC≌△ADE且AB=5cm和BC=8cm则DE的长为cm.14.如图OB为∠ABC的角平分线且AO⊥BO于点O,连接OC和△OBC的面积为12,则△ABC的面积为.15.如图已知△ABC≌△ADE中∠DAC=60°且∠BAE=100°,BC 和DE相交于点F则∠DFB的度数是度.16.如图在△ADB和△CBD中已知∠ADB=∠DBC和AD=BC那么由所给条件判定△ADB和△CBD全等的依据可以简写为.17.如图∠B=∠C,若用“SAS”说明△ABE≌△ACD则还需要加上条件:.18.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不与点A,B重合)且在AB的上方分别作△ADC和△BCE且AC=DC和BC=EC和∠ACD=∠BCE=α连接AE和BD交于点P,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①AE=BD;②PC平分∠APB;③PC平分∠DCE;④∠APB=180°﹣α.19.如图△ABC≌△DEF且点B和E在CF上.若CF=8和BE=4,则CE的长为.20.如图∠ACB=90°和AC=BC和AD⊥CE和BE⊥CE,垂足分别是点D和E,AD=3且BE=1,则DE的长是.一.解答题(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1.如图已知AB∥CF且点E是AC的中点,直线FE交AB于点D.(1)求证:△ADE≌△CFE;(2)若AB=9和CF=5求BD的长.4.已知:如图点A和B和C和D在一条直线上,且CE=DF与AE=BF 与AB =CD .求证:△EAC ≌△FBD .7.把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AC =AD 和∠C =∠D 和∠1=∠2.求证:AB =AE .证明:∵∠1=∠2,∴∠1+∠ =∠2+∠ ,∴∠ =∠EAD .在△ABC 和△AED 中,{∠C =∠DAC =AD∠()=∠EAD∴△ABC ≌△AED ( ),∴AB =AE .( )10.如图AB =AC .(1)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E≌△ACD.(2)在(1)的条件下,OB=OC吗?为什么?13.如图∠A=∠B和AE=BE且点D在AC边上yu∠1=∠2=42°且AE和BD相交于点O.求∠BDE的度数.16.如图∠A=∠D=90°和AC=BD且AC和BD交于点O.求证:AO =DO.。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ABC≌△CDA,∠BAC=∠DCA,则BC的对应边是()A.CD B.CA C.DA D.AB2.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A.B.C.D.3.如图,△ABC≌△DEF.若BC=5cm,BF=7cm,则EC=()A.1cm B.2cm C.3cm D.4cm4.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AB=BD,BC=BE,要使△ABE≌△DBC,需添加条件()A.∠A=∠D B.∠C=∠E C.∠D=∠E D.∠ABD=∠CBE 6.如图,∠BAD=∠BCD=90°,AB=CB,可以证明△BAD≌△BCD的理由是()A.HL B.ASA C.SAS D.AAS7.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A.6cm B.7cm C.8cm D.9cm8.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A.145°B.180°C.225°D.270°9.如图所示,AD平分∠BAC,AB=AC,连接BD、CD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F、E点,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A.2对B.3对C.4对D.5对10.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ABD和△ACD面积相等;②∠BAD=∠CAD;③△BDF≌△CDE;④BF∥CE;⑤CE=AE.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⑤C.①③④D.①④⑤二.填空题11.能够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12.如图,∠B=∠D=90°,BC=DC,∠1=40°,则∠2=度.13.如图为4×4的正方形网格,图中的线段均为格点线段(线段的端点为格点),则∠1+∠2+∠3+∠4+∠5的度数为.14.由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15.如图,点C在线段BD上,AB⊥BD于B,ED⊥BD于D.∠ACE=90°,且AC=5cm,CE=6cm,点P以2cm/s的速度沿A→C→E向终点E运动,同时点Q以3cm/s的速度从E开始,在线段EC上往返运动(即沿E→C→E→C→…运动),当点P到达终点时,P,Q同时停止运动.过P,Q分别作BD的垂线,垂足为M,N.设运动时间为ts,当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QCN全等时,t的值为.16.如图,在△ABC中,∠A=90°,DE⊥BC,垂足为E.若AD=DE且∠C=50°,则∠ABD=°.17.△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C=3,EF=4,AB=.18.如图,CE⊥AB于点E,BD⊥AC于点D,BD、CE交于点O,且AO平分∠BAC,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对.19.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理由是.20.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边AB上,且BD=CA,过点D作DE∥AC,并截取DE=AB,且点C,E在AB同侧,连接BE.求证:△DEB≌△ABC.22.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BF=CE,AB ∥DE,求证:△ABC≌△DEF.2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H=2.(1)求角F的度数与DH的长;(2)求证:AB∥DE.24.如图,已知△EFG≌△NMH,∠F与∠M是对应角.(1)写出相等的线段与角.(2)若EF=2.1cm,FH=1.1cm,HM=3.3cm,求MN和HG的长度.25.我们知道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因此,如果两个四边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四边形全等,也就是说,当两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四条边都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个四边形全等.请借助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有关四边形全等的问题.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中,AB=A′B′,BC=B′C′,∠B=∠B′,∠C=∠C′,现在只需补充一个条件,就可得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下列四个条件:①∠A=∠A′;②∠D=∠D′;③AD=A′D′;④CD=C′D′(1)其中,符合要求的条件是.(直接写出编号)(2)选择(1)中的一个条件,证明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BC≌△CDA,∠BAC=∠DCA,∴∠BAC与∠DCA是对应角,∴BC与DA是对应边(对应角对的边是对应边).故选:C.2.解:A、圆里面的正方形与已知图形不能重合,错;B、与已知图形能完全重合,正确;C、中间是长方形,与已知图形不重合,错;D、中间是长方形,与已知图形不重合,错.故选:B.3.解:∵BC=5cm,BF=7cm,∴CF=BF﹣BC=2cm,∵△ABC≌△DEF,∴FE=BC=5cm,∴EC=EF﹣CF=5cm﹣2cm=3cm,故选:C.4.解:∵△ABC≌△AEF,∴AC=AF,故①正确;∠EAF=∠BAC,∴∠FAC=∠EAB≠∠FAB,故②错误;EF=BC,故③正确;∠EAB=∠FAC,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④共3个.故选:C.5.解:∵AB=BD,BC=BE,∴要使△ABE≌△DBC,需添加的条件为∠ABE=∠DBC,又∠ABE﹣∠DBE=∠DBC﹣∠DBE,即∠ABD=∠CBE,∴可添加的条件为∠ABE=∠DBC或∠ABD=∠CBE.综合各选项,D选项符合.故选:D.6.解:∵∠BAD=∠BCD=90°,AB=CB,DB=DB,∴△BAD≌△BCD(HL).故选:A.7.解:设△DEF的面积为s,边EF上的高为h,∵△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8又S=•EF•h=18,∴h=6故选:A.8.解:在△ABC和△AEF中,,∴△ABC≌△AEF(SAS),∴∠5=∠BCA,∴∠1+∠5=∠1+∠BCA=90°,在△ABD和△AEH中,,∴△ABD≌△AEH(SAS),∴∠4=∠BDA,∴∠2+∠4=∠2+∠BDA=90°,∵∠3=45°,∴∠1+∠2+∠3+∠4+∠5=90°+90°+45°=225°.故选:C.9.解: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4对,有△ADB≌△ADC,△ABF≌△ACE,△AED≌△AFD,△EDB≌△FDC,理由是:∵AD平分∠BAC,∴∠BAD=∠CAD,在△ADB和△ADC中∴△ADB≌△ADC(SAS),∴∠B=∠C,∠ADB=∠ADC,∵∠EDB=∠FDC,∴∠ADB﹣∠EDB=∠ADC﹣∠FDC,∴∠ADE=∠ADF,在△AED和△AFD中∴△AED≌△AFD(ASA),∴AE=AF,在△ABF和△ACE中∴△ABF≌△ACE(SAS),∵AB=AC,AE=AF,∴BE=CF,在△EDB和△FDC中∴△EDB≌△FDC(AAS),故选:C.10.解:∵AD是△ABC的中线,∴BD=CD,∴△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①正确;∵AD为△ABC的中线,∴BD=CD,∠BAD和∠CAD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在△BDF和△CDE中,,∴△BDF≌△CDE(SAS),故③正确;∴∠F=∠DEC,∴BF∥CE,故④正确;∵△BDF≌△CDE,∴CE=BF,故⑤错误,正确的结论为:①③④,故选:C.二.填空题11.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故答案为完全重合.12.解:在直角△ABC与直角△ADC中,BC=DC,AC=AC ∴△ABC≌△ADC∴∠2=∠ACB在△ABC中∠ACB=180°﹣∠B﹣∠1=50°∴∠2=50°.13.解:在图中标上字母,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4×4的正方形,∴∠3=45°.∵四边形ANPE为1×1的正方形,∴AE=AN.∵四边形CDEF和四边形BCMN均为4×3的长方形,∴CE=CN.在△ACE和△ACN中,,∴△ACE≌△ACN(SSS),∴∠AEC=∠ANC,∴∠2+∠4+90°=180°,∴∠2与∠4互余.同理可得:∠1与∠5互余.∴∠1+∠2+∠3+∠4+∠5=(∠1+∠5)+(∠2+∠4)+∠3=90°+90°+45°=225°.故答案为:225°.14.解:由全等形的概念可知:由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全等图形.故答案为:不是.15.解:当点P在AC上,点Q在CE上时,∵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QCN全等,∴PC=CQ,∴5﹣2t=6﹣3t,∴t=1,当点P在AC上,点Q第一次从点C返回时,∵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QCN 全等,∴PC=CQ,∴5﹣2t=3t﹣6,∴t=,当点P在CE上,点Q第一次从E点返回时,∵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QCN 全等,∴PC=CQ,∴2t﹣5=18﹣3t,∴t=,综上所述:t的值为1或或.16.解:∵∠C=50°,∠A=90°,∴∠ABC=40°,∵DE⊥BC,∴∠A=∠BED=90°,在Rt△ABD和Rt△EBD中,,∴Rt△ABD≌Rt△EBD(HL),∴∠ABD=∠DBE,∴∠ABD=∠ABC=20°,故答案为:20.17.解:∵△ABC≌△DEF,∴BC=EF=4,由题意得,AB+BC+AC=12,∴AB=12﹣3﹣4=5,故答案为:5.18.解:①在△AEO与△ADO中∵CE⊥AB于点E,BD⊥AC于点D,AO平分∠BAC,∴∠AEO=∠ADO=90°,∠EAO=∠DAO∵AO=AO∴△AEO≌△ADO(AAS)∴AE=AD,OE=OD;②在△OBE与△OCD中∵∠OEB=∠0DC=90°,∠EOB=∠DOC,OE=OD∴△OBE≌△OCD(AAS)∴OB=OC,BE=DC,∠B=∠C;③在△ABO与△ACO中∵AE=AD∴AB=AC∵AB=AC,AO=AO,BO=CO∴△ABO≌△ACO(SSS)④在△AEC与△ADB中∵∠AEC=∠ADB=90°,AC=AB,AE=AD∴△AEC≌△ADB(HL)所以共有四对全等三角形.19.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应带③去,理由是:ASA.故答案为:带③去,ASA.20.解:由平移的性质知,BE=6,DE=AB=10,∴OE=DE﹣DO=10﹣4=6,∴S四边形ODFC =S梯形ABEO=(AB+OE)•BE=(10+6)×6=48.故答案为48.三.解答题21.证明:∵DE∥AC,∴∠EDB=∠A.在△DEB与△ABC中,,∴△DEB≌△ABC(SAS).22.证明:∵BF=CE,∴BF+FC=CE+FC,即BC=EF.∵AB∥DE,∴∠B=∠E.在△ABC和△DEF中,∴△ABC≌△DEF(SAS).23.解:(1)∵∠A=85°,∠B=60°,∴∠ACB=180°﹣∠A﹣∠B=35°,∵△ABC≌△DEF,AB=8,∴∠F=∠ACB=35°,DE=AB=8,∵EH=2,∴DH=8﹣2=6;(2)证明:∵△ABC≌△DEF,∴∠DEF=∠B,∴AB∥DE.24.解:(1)∵△EFG≌△NMH,∠F与∠M是对应角,∴EF=NM,EG=NH,FG=MH,∠F=∠M,∠E=∠N,∠EGF=∠NHM,∴FH=GM,∠EGM=∠NHF;(2)∵EF=NM,EF=2.1cm,∴MN=2.1cm;∵FG=MH,FH+HG=FG,FH=1.1cm,HM=3.3cm,∴HG=FG﹣FH=HM﹣FH=3.3﹣1.1=2.2cm.25.解:(1)符合要求的条件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2)选④,证明:连接AC、A′C′,在△ABC与△A′B′C′中,,∴△ABC≌△A′B′C′(SAS),∴AC=A′C′,∠ACB=∠A′C′B′,∵∠BCD=∠B′C′D′,∴∠BCD﹣∠ACB=∠B′C′D′﹣∠A′C′B′,∴∠ACD=∠A′C′D′,在△ACD和△A′C′D中,,∴△ACD≌△A′C′D′(SAS),∴∠D=∠D,∠DAC=∠D′A′C′,DA=D′A′,∴∠BAC+∠DAC=∠B′A′C′+∠D′A′C′,即∠BAD=∠B′A′D′,∴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中,AB=A′B′,BC=B′C′,AD=A′D′,DC=D′C′,∠B=∠B′,∠BCD=∠B′C′D′,∠D=∠D′,∠BAD=∠B′A′D′,∴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30分)1. 现有3cm、4cm、5cm、7cm长的四根木棒, 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A. 4B. 3C. 2D. 12. 如图, 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 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根木条, 这样做的依据是()A.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D. 垂线段最短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 如图, 在△ABC中, ∠1=∠2, G为AD的中点, 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 F为AB上的一点, CF与AD垂直, 交AD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 2个B. 3个C. 4个D. 1个4.如图, 若△ABC≌△DEF, 且BE=5, CF=2, 则BF的长为()A. 5B. 3C. 2D. 1.55.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 则图中的度数为()A. B. C. D.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 如图所示, △ABC≌△BAD, 点A与点B, 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 如果∠DAB=50°, ∠DBA=40°, 那么∠DAC的度数为()A. 5°B. 10°C. 40°D. 50°7.如图, 若,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的是()A. B. C. D.8.如图, 、、分别是、、的中点, 若△BFD的面积是3, 则的面积是( )A. 6B. 18C. 24D. 12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 如图, 点B.C.D 在同一直线上, AB CE, 若∠A =55°, ∠ACB =65°, 则∠1的值为( ) A. 80° B. 65° C. 55° D. 60° 10.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2, 0), B(0,4), 若以B, O,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 全等, 则点C 的坐标不能为( )A.(-2,0)B.(0,-4)C.(2,4)D.(-2,4) 二、填空题(24分)11. 如图, 七边形ABCDEFG 的对角线共有 ________条.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2. 已知BD 是 的中线, , , 且 的周长为16, 则 的周长为________. 13. 如图, 是直角三角形, , 是 的高, , , , 则AD 的长为_______.14. 如图, 在△ABC 中,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一点, 将△ABC 沿DE 折叠, 使点A 落在边BC 上, 若∠A =60°, 则∠1+∠2+∠3+∠4=______.15.如图, 点F 是△ABC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DF ⊥AB 于点D, ∠A =30°, ∠F =50°, ∠ACF 的度数是_____.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 如图, 一种测量工具, 点O 是两根钢条AC.BD 中点, 并能绕点O 转动.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内槽宽AB 与CD 相等, 其中△OAB ≌△OCD 的依据是 (写出全等的简写)17.如图, ∠1, ∠2, ∠3是五边形ABCDE 的3个外角, 若 , 则 ________.第17题图 第18题图18. 如图, 方格纸中△ABC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 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 图中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 三、解答题(66分)19. (8分)如图, 已知: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CE 是△ABC 的高, ∠BAC =60°, ∠BCE =40°, 求∠GABCD EFB C DAADB 的度数.20.(8分)如图, D 是AC 上一点, AB=DA,DE ∥AB, ∠B=∠DAE,求证: BC=AE21. (8分)如图所示, AC=AE, ∠1=∠2, AB=AD. 求证: BC=DE.22.(8分)如图所示, 是 的角平分线, 是 的外角平分线, 、 交于点 , 若 , 求的度数.23. (8分)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BC=CD, CB ⊥AB 于B, CD ⊥AD 于D, 求证: AB=AD.24. (8分)某建筑测量队为了测量一栋居民楼ED 的高度, 在大树AB 与居民楼ED 之间的地面上选了一点C, 使B, C, D 在一直线上, 测得大树顶端A 的视线AC 与居民楼顶端E 的视线EC 的夹角为90°, 若AB=CD=24米, BD=64米, 请计算出该居民楼ED 的高度.DE A B C25. (9分)将一个凸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 其内角和为1620°, 求的值.26.(9分)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AD∥BC, ∠ABC=90°, AD=12, BC=24,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AD 向点 D运动, 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CB 向点 B 运动, P, Q 同时出发, 当点 P 停止运动时, 点 Q 也随之停止, 连接PQ, DQ.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 秒, 问当 t 为何值时, △PDQ ≌△CQD , 并证明△PDQ ≌△CQD答案一、单选题1. 现有3cm、4cm、5cm、7cm长的四根木棒, 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A. 4B. 3C. 2D. 1答案: B2.如图, 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 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根木条, 这样做的依据是()A.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 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D. 垂线段最短答案: A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 如图, 在△ABC中, ∠1=∠2, G为AD的中点, 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 F为AB上的一点, CF与AD垂直, 交AD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 2个B. 3个C. 4个D. 1个答案: A4.如图, 若△ABC≌△DEF, 且BE=5, CF=2, 则BF的长为()A. 5B. 3C. 2D. 1.5答案: D5.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 则图中的度数为()A. B. C. D.答案: D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 如图所示, △ABC≌△BAD, 点A与点B, 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 如果∠DAB=50°, ∠DBA=40°, 那么∠DAC的度数为()A. 5°B. 10°C. 40°D. 50°答案: B7.如图, 若,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的是()A. B. C. D.答案: C8.如图, 、、分别是、、的中点, 若△BFD的面积是3, 则的面积是( )A. 6B. 18C. 24D. 12答案: C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9. 如图, 点B.C.D在同一直线上, AB CE, 若∠A=55°, ∠ACB=65°, 则∠1的值为()A. 80°B. 65°C. 55°D. 60°答案: D10.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2, 0), B(0,4), 若以B, O, 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全等, 则点C的坐标不能为( )A.(-2,0)B.(0,-4)C.(2,4)D.(-2,4)答案: B二、填空题11. 如图, 七边形ABCDEFG的对角线共有________条.答案: 14第11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2. 已知BD是的中线, , , 且的周长为16, 则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 1313.如图, 是直角三角形, , 是的高, , , , 则AD的长为_______.答案: 4.814.如图, 在△ABC中, D, E分别是边AB, AC上一点, 将△ABC沿DE折叠, 使点A 落在边BC上, 若∠A =60°, 则∠1+∠2+∠3+∠4=______.答案: 240°15.如图, 点F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 DF⊥AB于点D, ∠A=30°, ∠F=50°, ∠ACF的度数是_____.答案: 70°第15题图第16题图16. 如图, 一种测量工具, 点O是两根钢条AC.BD中点, 并能绕点O转动.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内槽宽AB 与CD相等, 其中△OAB≌△OCD的依据是(写出全等的简写)答案: SAS17.如图, ∠1, ∠2, ∠3是五边形ABCDE的3个外角, 若, 则________.答案: 210°第17题图第18题图18. 如图, 方格纸中△ABC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 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 图中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答案: 7三、解答题19. 如图, 已知: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CE是△ABC的高, ∠BAC=60°, ∠BCE=40°, 求∠ADB的度数.【解析】∵CE是△ABC的高∴∠BEC=90°△BEC为直角三角形∵∠BCE=40°∴∠B=90°-∠BCE=90°-40°=50°∵∠BAC=6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1302BAD BAC∠=∠=︒在△ADB 中, ∠ADB=180°-∠B-∠BAD=180°-50°-30°=100°20.如图,D 是AC 上一点,AB=DA,DE ∥AB, ∠B=∠DAE,求证:BC=AE 【解析】 ∵DE ∥AB∴∠EDA=∠CAB在△ADE 和△BAC 中EDA CAB DA AB DAE B ∠=∠⎧⎪=⎨⎪∠=∠⎩∴△ADE ≌△BAC(ASA) ∴AE=BC21. 如图所示, AC=AE, ∠1=∠2, AB=AD. 求证: BC=DE. 【解析】 ∵∠1=∠2∴∠1+∠EAB=∠2+∠EAB 即∠CAB=∠EAD 在△CAB 和△EAD 中AC AE CAB EAD AB AD ∠=∠⎧⎪∠=∠⎨⎪=⎩∴△CAB ≌△EAD(SAS) ∴BC=DE22.如图所示, 是 的角平分线, 是 的外角平分线, 、 交于点 , 若 , 求 .【解析】∵ACE A ABC ∠=∠+∠∵ ,∴12DCE A DBC ∠=∠+∠∵DCE D DBC ∠=∠+∠ ∴ , 即 . 【答案】35︒23. 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BC=CD, CB ⊥AB 于B, CD ⊥AD 于D, 求证: AB=AD. 【解析】连接AC ∵CB ⊥AB, CD ⊥AD∴△CBA 和△CDA 为直角三角形 在Rt △CBA 和Rt △CDA 中AC AC BC DC =⎧⎨=⎩∴Rt △CBA ≌Rt △CDA (HL) ∴AB=AD24. 某建筑测量队为了测量一栋居民楼ED 的高度, 在大树AB 与居民楼ED 之间的地面上选了一点C, 使B, C, D 在一直线上, 测得大树顶端A 的视线AC 与居民楼顶端E 的视线EC 的夹角为90°, 若AB=CD=24米, BD=64米, 请计算出该居民楼ED 的高度.【解析】根据题意∠ABC=∠CDE=∠ACE=90°DEABC∴∠ACB+∠ECD=90°在Rt △ABC 中, ∠ACB+∠CAB=90° ∴∠CAB=∠ECD 在△ABC 和△CDE 中CAB ECD AB CDABC CDE ∠=∠⎧⎪=⎨⎪∠=∠⎩∴△ABC ≌△CDE(ASA) ∴BC=DE∵BC=BD-CD=64-24=40 ∴DE=4025. 将一个凸 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 其内角和为1620°, 求 的值. 【解析】分三张情况,(1)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少1, 如图所示:(3)1801620n -⋅︒=︒解得n=12(2)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不变, 如图所示:(2)1801620n -⋅︒=︒解得n=11(3)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多1, 如图所示:(21)1801620n -+⋅︒=︒解得n=10所以n 的值为12, 11或1026.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AD ∥BC, ∠ABC=90°, AD=12, BC=24,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AD 向点 D 运动, 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CB 向点 B 运动, P, Q 同时出发, 当点 P 停止运动时, 点 Q 也随之停止, 连接PQ, DQ 。
8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8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2,3.B. 3,4,8.C. 5,6,10.D. 5,6,11.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选项A:1 + 2 = 3,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选项B:3+4<8,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选项C:5 + 6>10,10 5<6,10 6<5,满足三边关系,可以组成三角形。
选项D:5+6 = 11,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答案:C。
2. 在△ABC中,∠A = 50°,∠B = 60°,则∠C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解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在△ABC中,已知∠A = 50°,∠B = 60°,所以∠C=180°∠A ∠B = 180°-50° 60° = 70°。
答案:C。
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A. 4,6.B. 4,6,8.C. 6,8.D. 8.解析:设第三边为x,根据三边关系可得7 3<x<7+3,即4<x<10,又因为第三边长为偶数,所以x = 6或8。
答案:C。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A. 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C.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解析:三角形按边分类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答案:C。
5.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若∠B = 70°,∠C = 30°,则∠DAE的度数为()A. 20°.B. 30°.C. 40°.D. 50°.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BAC=180°∠B ∠C = 180° 70°-30° = 8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现有竹子高一丈,折断的末端撑着地,离地面竹根三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有多高?(1丈=10尺)设折断处离地的高度为x 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22310x x +=-B .()222310x x -=-C .()222310x x +-=D .()222103x x +-=2.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台阶上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要()A .4米B .5米C .6米D .7米3.下列各数是勾股数的是( )A .B .2.3.4C .3.4.5D .4.5.64.如图所示,在ABC 中,90ACB ∠=︒,分别以AB .BC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若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400.S ,则S 的值为( )A .25B .175C .600D .6255.如图1,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米处,图2是这棵大树折断的示意图,则这棵大树在折断之前的高是( )A .20米B .18米C .16米D .15米6.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的长分别为6和8,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A .10B .14C .或10D .7.如图,圆柱形容器的高17cm ,底面周长是24cm ,在外侧底面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点F 处有一苍蝇,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 )A .20cmB .CD .24cm8.如图,在直线m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3,6,9,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1S ,2S ,3S ,4S ,则14S S +=( )A .6B .6.5C .7D .89.如图,在四边形ABDE 中,AB DE ∥,AB BD ⊥,点C 是边BD 上一点,BC DE a ==,CD AB b ==,AC CE c ==.下列结论:①ABC CDE ≌△△;②A C C E ⊥;③四边形ABDE 的面积是222121b ab a ++;④()2221112222a b c ab +-=⨯;⑤222+=a b c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2B .3C .4D .510.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且满足22()2a b c a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为36,则它的斜边长为______.1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要飞______m .13.在Rt ABC △中,90C ∠=︒,6AC =,8BC =,D ,E 分别是斜边AB 和直角边CB 上的点,把ABC 沿着直线DE 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如果点B '和顶点A 重合,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_.14.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90,5,3ACB AB AC ∠=︒==.现将三角形折叠,使得边AC 与AB 重合,折痕为AE .则CE 长为_____________.15.在等腰直角ABC 中,90B Ð=°,2BC =,则AC =______.16.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BD AC ⊥于D ,则BD 的长为______.17.如图,一个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测得4m AO =,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m ,这时梯子的底端也向右滑1m ,则梯子AB 的长度为________.18.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若x ,y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x >y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_____.(填序号即可)①x ﹣y =2;②2249x y +=;③2xy =45;④x +y =9.19.如图,在ABC 中,90ACB ∠=︒,10cm AB =,6cm BC =,若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0t >)s .当点P 运动到恰好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的位置时,t 的值为______.20.如图,在Rt ABC △中,90C ∠=︒,分别以AB .AC .BC 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它们的面积分别记作1S .2S .3S ,其中125S π=,216S π=,3S = __________(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共60分)21.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图2).(1)利用图2正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得出直角三角形勾股的定理,该定理的结论用字母表示: ;(2)用图1这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构造图3的图形,满足AE BC a ==,DE AC b ==,AD AB c ==,90AED ACB ==︒∠∠,求证(1)中的定理结论;(3)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 m =,HG n =,求正方形BDFA 的面积.(用m ,n 表示)22.我们知道,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在的两条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如图①所示).数学家还发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即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a 和b ,斜边长度是c ,那么222+=a b c .(1)直接填空:如图①,若34a b ==,,则c =__________;(2)观察图②,其中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边AE .EB 在一条直线上,请利用几何图形的之间的面积关系,试说明222+=a b c .(3)如图③所示,折叠长方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810AB BC ==,,利用上面的结论求EF 的长?23.如图,甲乙两船同时从A 港出发,甲船沿北偏东35°的方向,航速是12海里/时,2小时后,两船同时到达了目的地.若C .B 两岛的距离为30海里,问乙船的航速是多少?24.如图1,AB BC ⊥于点B ,射线CM BC ⊥于点C ,P 是线段BC (不与点B ,C 重合)上的动点,过点P 作DP AP ⊥交射线CM 于点D .(1)若AP DP =,求证:ABP PCD ≅ ;(2)如图2,若,3,9AP PC AB BC ===,求ABP 的面积;(3)如图3,连结AD ,若DP 平分ADC ∠,试猜测PB 和P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5.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BC =,AD CD ⊥,BE CD ⊥,垂足分别为点D ,E .(1)求证:ACD CBE ≌;(2)若1AD =,2DE =,求AC 的长.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对角线,将点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E ,连接AE ,BE ,CE .(1)求CBE ∠的度数;(2)若ACD 是等边三角形,且30ABC ∠=︒,3AB =,5BD =,求BE 的长.27.如图,某城市接到台风警报,在该市正南方向260km 的B 处有一台风中心,沿BC 方向以15/km h 的速度移动,已知城市A 到BC 的距离100AD km =.(1)台风中心经过多长时间从B 移动到D 点?(2)已知在距台风中心30km 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在点D 的工作人员早上6:00接到台风警报,台风开始影响到台风结束影响要做预防工作,则他们要在什么时间段内做预防工作?28.已知ABC 中,=90B ∠︒,6cm BC =,8cm AB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A →→方向运动,在BC 边上的运动速度是每秒3cm ,在AC 边上的运动速度是每秒5cm ,它们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1)线段AC =________;(2)当1t =秒时,求BPQ V 的面积;(3)当点AP CP =时,CQ =________;(4)若PQ 将ABC 周长分为5:7两部分,直接写出t 的值.参考答案:1.A2.D3.C4.D5.B6.C7.A8.A9.C10.C11.612.1013.7414.3215.16.9517.5m ##5米18.①②③19.254或19##19或25420.9π21.(1)解:∵大正方形的面积2c =,大正方形的面积()2142a b b a =⨯⨯⨯+-,∴()22142c a b b a =⨯⨯⨯+-,∴222c a b =+,故答案为:222c a b =+;(2)证明:如图:连接BD ,∵Rt Rt ABC DAE ≌△△,∴ADE BAC ∠=∠,∴90DAE ADE DAE BAC ∠+∠=︒=∠+∠,∴90DAB ∠=︒,∵()21122ABCD S c a b a =+-四边形, ()11222ABCD ab b b a S ⨯+=-四边形,∴()()2211122212ab b b a c a b a ++-=-⨯,∴222c a b =+;(3)解:由题意可得:CE CD DE =+,GH AG AH =-,∴m a b =+,n b a =-,∴2m n a -=,2m n b +=,∴22222222BD BC CD a b m n ==++=+,∴正方形BDFA 的面积为222m n +.22(1)解:∵222+=a b c ,∴5c =,故答案为:5;(2)根据题意得:21111()()2222a b a b ab ab c +⨯+=++,则22211(2)22a ab b abc ++=+,∴222111222a ab b abc ++=+,∴222111222a b c +=,∴222+=a b c ;(3)∵折叠长方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DE EF =,10AD AF ==,∴6BF ===,∴4CF =,设DE EF x ==,则8CE x =-,在Rt EFC △中,222EF FC EC =+,即2224(8)x x =+-,解得5x =,∴5EF =.23.根据题意得:1222430AB BC =⨯==,,90BAC ∠=︒,∴222AC AB BC +=.∴222223024324AC BC AB =-=-=∴18AC =.∴乙船的航速是:1829÷=(海里/时).24(1)证明:∵AB BC CM BC⊥⊥,∴90B C ∠=∠=∵DP AP⊥∴90APD ∠=∴90A APB DPC APB ∠∠∠∠+=+=o∴A DPC∠=∠∵AP DP=∴ABP PCD ≌;(2)解:设BP =x∴9AP PC x==-∵AB BC ⊥,∴222AB BP AP +=∴()22239x x +=-解得4x =∴ABP 的面积14362=⨯⨯=;(3)证明:BP CP =,理由如下:延长DC ,AP 交于点E,∵DP 平分ADC ∠,∴ADP EDP ∠=∠,∵DP AP ⊥,∴90DPA DPE ∠∠==o ,∵DP DP =,∴ΔΔDPA DPE ≅,∴AP PE =,∵90B PCE APB EPC ∠∠∠∠===o ,,∴ΔΔABP ECP ≅,∴BP CP =.25.(1)证明:90AD CD BE CD ACB ⊥⊥∠=︒ ,,,909090ADC CEB ACD BCE ACD CAD ∴∠=∠=︒∠+∠=︒∠+∠=︒,,,BCE CAD ∴∠=∠,在ACD 和CBE △中,90ADC CEB CAD BCECA BC ∠=∠=︒⎧⎪∠=∠⎨⎪=⎩,()AAS ACD CBE ∴ ≌;(2)解:()AAS ACD CBE ≌,1CE AD ∴==,123CD CE DE ∴=+=+=,AC ∴==26.(1)解:∵将点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E,∴CB CE =,60BCE ∠=︒,∴BCE 是等边三角形,∴60CBE ∠=︒,∴CBE ∠的度数为60°;(2)∵ACD 是等边三角形,∴AC DC =,60ACD ∠=︒.∵60ACD BCE ∠=∠=︒,∴ACD ACB BCE ACB ∠+∠=∠+∠,∴ACE BCD ∠=∠.∵BC CE =,AC DC =,∴ACE △≌DCB △(SAS ),∴5AE BD ==.∵60CBE ∠=︒,30ABC ∠=︒,∴90ABE CBE ABC ∠=∠+∠=︒.在Rt ABE △中,3AB =,∴4BE ===,∴BE 的长为4.27.解:(1)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 =km ,所以,台风中心经过240÷15=16小时从B 移动到D 点,答:台风中心经过16小时时间从B 移动到D 点;(2)如图,∵距台风中心30km 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BE =BD -DE =240-30=210km ,BC =BD +CD =240+30=270km ,∵台风速度为15km /h ,∴210÷15=14时,270÷15=18,∵早上6:00接到台风警报,∴6+14=20时,6+18=24时,∴他们要在20时到24时时间段内做预防工作.28.(1)解:∵=90B ∠︒,∴10AC ==,故答案为:10;(2)解:∵22,33AP t BQ t ====,∴826BP AB AP =-=-=,∴211639cm 22BPQ S BP BQ =⋅=⨯⨯= ;(3)解:设AP CP x ==,则8BP x =-,在Rt BCP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P BP BC -=,∴()22286x x --=,∴254x =,∴25252248t =÷=>,∴点Q 在AC 上,∴25455288CQ ⎛⎫=⨯-= ⎪⎝⎭,故答案为:458;(4)解: ()568101057++⨯=+,241014-=,当02t <<时,10BP BQ +=时,82310t t -+=,解得∶2t =(舍去),当14BP BQ +=时,82314t t -+=,解得∶6t =(舍去),当24t ≤<时,当10AP AQ +=时,()2105210t t +--=,解得:103t =,当14AP AQ +=时,()2105214t t +--=,解得:2t =,综上所述:2t =或103.。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数学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数学题由于没有具体的题目内容,以下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20道典型题目及解析:一、选择题(1 - 5题)1.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cm,2cm,4cm.- B. 8cm,6cm,4cm.- C. 12cm,5cm,6cm.- D. 2cm,3cm,6cm.-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选项A:1 + 2<4,不能组成三角形。
- 选项B:4+6>8,8 - 4<6,8 - 6<4,6+8>4,可以组成三角形。
- 选项C: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
- 选项D:2+3<6,不能组成三角形。
- 答案:B。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
- B. 钝角三角形。
- C. 锐角三角形。
- D. 不确定。
-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当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时,这个内角是钝角。
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答案:B。
3. 如图,在△ABC中,∠A = 50°,∠C = 70°,则外角∠ABD的度数是()- A. 110°.- B. 120°.- C. 130°.- D. 140°.-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在△ABC中,∠A = 50°,∠C = 70°,所以∠ABD=∠A + ∠C=50°+70° = 120°。
- 答案:B。
4. 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A. 中线。
- B. 高。
- C. 角平分线。
- D. 以上都不是。
- 解析: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a为底,h为高),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30分)1.现有3cm 、4cm 、5cm 、7cm 长的四根木棒,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2.如图,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根木条,这样做的依据是( ) A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D .垂线段最短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3.如图,在△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BG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与AD 垂直,交AD 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①AD 是△ABE 的角平分线;②BE 是△ABD 的边AD 上的中线; ③CH 是△ACD 的边AD 上的高;④AH 是△ACF 的角平分线和高 A .2个 B .3个 C .4个 D .1个 4.如图,若△ABC ≌△DEF ,且BE =5,CF =2,则BF 的长为( ) A .5 B .3 C .2 D .1.5 5.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则图中1∠的度数为( ) A .15︒B .60︒C .65︒D .75︒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所示,△ABC ≌△BAD ,点A 与点B ,点C 与点D 是对应顶点,如果∠DAB =50°,∠DBA =40°,那么∠DAC 的度数为( ) A .5° B .10° C .40° D .50°7.如图,若AB AC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B C ∠=∠B .AE AD =C .BE CD =D .AEB ADC ∠=∠8.如图,D 、E 、F 分别是BC 、AD 、BE 的中点,若△BFD 的面积是3,则ABC ∆的面积是( )A .6B .18C .24D .12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如图,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B //CE ,若∠A =55°,∠ACB =65°,则∠1的值为( ) A .80° B .65° C .55° D .60°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B(0,4),若以B ,O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 全等,则点C 的坐标不能为( )A. (-2,0)B. (0,-4)C. (2,4)D. (-2,4) 二、填空题(24分)11.如图,七边形ABCDEFG 的对角线共有 ________条.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2.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8AB =,5BC =,且ABD △的周长为16,则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13.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90BAC ∠=︒,AD 是ABC ∆的高,6AB cm =,8AC cm =,BC 10cm =, 则AD 的长为_______.1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一点,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边BC 上,若∠A =60°,则∠1+∠2+∠3+∠4=______. 15.如图,点F 是△ABC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于点D ,∠A =30°,∠F =50°,∠ACF 的度数是_____.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一种测量工具,点O 是两根钢条AC 、BD 中点,并能绕点O 转动.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内槽宽AB 与CD 相等,其中△OAB ≌△OCD 的依据是 (写出全等的简写) 17.如图,∠1,∠2,∠3是五边形ABCDE 的3个外角,若210A B ∠+∠=︒,则123∠+∠+∠=________.第17题图 第18题图18.如图,方格纸中△ABC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图中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三、解答题(66分) 19.(8分)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BAC =60°,∠BCE =40°,求∠ADB 的度数.GABCD EFB C DA20. (8分)如图,D 是AC 上一点,AB=DA,DE ∥AB, ∠B=∠DAE ,求证:BC=AE21.(8分)如图所示,AC=AE ,∠1=∠2,AB=AD .求证:BC=DE .22. (8分)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BD 、CD 交于点D ,若70A ∠=︒,求D ∠的度数.23.(8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中,BC=CD ,CB ⊥AB 于B ,CD ⊥AD 于D ,求证:AB=AD . 24.(8分)某建筑测量队为了测量一栋居民楼ED 的高度,在大树AB 与居民楼ED 之间的地面上选了一点C ,使B ,C ,D 在一直线上,测得大树顶端A 的视线AC 与居民楼顶端E 的视线EC 的夹角为90°,若AB=CD=24米,BD=64米,请计算出该居民楼ED 的高度.ABC DEDE ABC25.(9分)将一个凸n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其内角和为1620°,求n的值.26.(9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ABC=90°,AD=12,BC=2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 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 运动,P,Q 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连接PQ,DQ.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问当t 为何值时,△PDQ ≌△CQD,并证明△PDQ ≌△CQD答案一、单选题1.现有3cm、4cm、5cm、7cm长的四根木棒,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A.4B.3C.2D.1答案:B2.如图,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根木条,这样做的依据是()A.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D.垂线段最短答案:A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3.如图,在△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BG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与AD 垂直,交AD 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 ①AD 是△ABE 的角平分线;②BE 是△ABD 的边AD 上的中线; ③CH 是△ACD 的边AD 上的高;④AH 是△ACF 的角平分线和高A .2个B .3个C .4个D .1个答案:A4.如图,若△ABC ≌△DEF ,且BE =5,CF =2,则BF 的长为( ) A .5 B .3 C .2D .1.5答案:D5.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则图中1∠的度数为( ) A .15︒ B .60︒ C .65︒ D .75︒答案:D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所示,△ABC ≌△BAD ,点A 与点B ,点C 与点D 是对应顶点,如果∠DAB =50°,∠DBA =40°,那么∠DAC 的度数为( )A .5°B .10°C .40°D .50°答案:B7.如图,若AB AC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B C ∠=∠ B .AE AD = C .BE CD = D .AEB ADC ∠=∠答案:C8.如图,D 、E 、F 分别是BC 、AD 、BE 的中点,若△BFD 的面积是3,则ABC ∆的面积是( )A .6B .18C .24D .12答案:C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如图,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B //CE ,若∠A =55°,∠ACB =65°,则∠1的值为( )A .80°B .65°C .55°D .60°答案:D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B(0,4),若以B ,O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 全等,则点C 的坐标不能为( )A. (-2,0)B. (0,-4)C. (2,4)D. (-2,4)答案:B二、填空题11.如图,七边形ABCDEFG 的对角线共有 ________条. 答案:14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2.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8AB =,5=,且ABD △的周长为16,则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13 13.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90BAC ∠=︒,AD 是ABC ∆的高,6AB cm =,8AC cm =,BC 10cm =, 则AD 的长为_______.答案:4.81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一点,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边BC 上,若∠A =60°,则∠1+∠2+∠3+∠4=______.答案:240° 15.如图,点F 是△ABC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于点D ,∠A =30°,∠F =50°,∠ACF 的度数是_____.答案:70°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一种测量工具,点O 是两根钢条AC 、BD 中点,并能绕点O 转动.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内槽宽AB 与CD 相等,其中△OAB ≌△OCD 的依据是 (写出全等的简写)答案:SAS 17.如图,∠1,∠2,∠3是五边形ABCDE 的3个外角,若210A B ∠+∠=︒,则123∠+∠+∠=________.答案:210°第17题图 第18题图18.如图,方格纸中△ABC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图中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答案:7 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BAC =60°,∠BCE =40°,求∠ADB 的度数.【解析】∵CE 是△ABC 的高 ∴∠BEC=90°△BEC 为直角三角形 ∵∠BCE =40°∴∠B=90°-∠BCE =90°-40°=50° ∵∠BAC =60°,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302BAD BAC ∠=∠=︒ 在△ADB 中,∠ADB=180°-∠B-∠BAD=180°-50°-30°=100° 20. 如图,D 是AC 上一点,AB=DA,DE ∥AB, ∠B=∠DAE ,求证:BC=AEG A BC D EFB C D A【解析】 ∵DE ∥AB∴∠EDA=∠CAB 在△ADE 和△BAC 中EDA CAB DA AB DAE B ∠=∠⎧⎪=⎨⎪∠=∠⎩∴△ADE ≌△BAC(ASA) ∴AE=BC21.如图所示,AC=AE ,∠1=∠2,AB=AD .求证:BC=DE . 【解析】 ∵∠1=∠2∴∠1+∠EAB=∠2+∠EAB 即∠CAB=∠EAD 在△CAB 和△EAD 中AC AE CAB EAD AB AD ∠=∠⎧⎪∠=∠⎨⎪=⎩∴△CAB ≌△EAD(SAS) ∴BC=DE22.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BD 、CD 交于点D ,若70A ∠=︒,求D ∠.【解析】∵ACE A ABC ∠=∠+∠∵12DCE ACE ∠=∠,12DBC ABC ∠=∠∴12DCE A DBC ∠=∠+∠∵DCE D DBC ∠=∠+∠∴12D DBC A DBC ∠+∠=∠+∠,即1352D A ∠=∠=︒.【答案】35︒23.如图,四边形ABCD 中,BC=CD ,CB ⊥AB 于B ,CD ⊥AD 于D ,求证:AB=AD . 【解析】连接AC ∵CB ⊥AB ,CD ⊥AD∴△CBA 和△CDA 为直角三角形 在Rt △CBA 和Rt △CDA 中AC AC BC DC =⎧⎨=⎩∴Rt △CBA ≌Rt △CDA (HL) ∴AB=AD24.某建筑测量队为了测量一栋居民楼ED 的高度,在大树AB 与居民楼ED 之间的地面上选了一点C ,使B ,C ,D 在一直线上,测得大树顶端A 的视线AC 与居民楼顶端E 的视线EC 的夹角为90°,若AB=CD=24ABC DEDEABC米,BD=64米,请计算出该居民楼ED 的高度. 【解析】根据题意∠ABC=∠CDE=∠ACE=90° ∴∠ACB+∠ECD=90°在Rt △ABC 中,∠ACB+∠CAB=90° ∴∠CAB=∠ECD 在△ABC 和△CDE 中CAB ECD AB CDABC CDE ∠=∠⎧⎪=⎨⎪∠=∠⎩∴△ABC ≌△CDE(ASA) ∴BC=DE∵BC=BD-CD=64-24=40 ∴DE=4025.将一个凸n 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其内角和为1620°,求n 的值. 【解析】分三张情况,(1)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少1,如图所示:(3)1801620n -⋅︒=︒解得n=12(2)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不变,如图所示:(2)1801620n -⋅︒=︒解得n=11(3)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多1,如图所示:(21)1801620n -+⋅︒=︒解得n=10所以n 的值为12,11或10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90°,AD=12,BC=24,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AD 向点 D 运动,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CB 向点 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点 P 停止运动时,点 Q 也随之停止,连接PQ ,DQ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勾股定理 章节测试卷 (含解析)
第1章《勾股定理》章节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研究了勾为偶数,弦与股相差为2的一类勾股数,如:6,8,10;8,15,17…若此类勾股数的勾为2m(m≥3,m为正整数),则其弦(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是( )A.4m2−1B.4m2+1C.m2−1D.m2+12.如图,五个正方形放在直线MN上,正方形A、C、E的面积依次为3、5、4,则正方形B、D 的面积之和为()A.11B.14C.17D.203.观察下列各方格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图形(每个方格的边长为1),如果将它们沿方格边线或对角线剪开后无缝拼接,不能拼成正方形的是()A.B.C.D.4.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A.2.2米B.2.3米C.2.4米D.2.5米5.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AD为∠BAC的平分线,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则DE的长为()A.2B.52C.5D.2546.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把△ABD沿着直线AD翻折,得到△AED,DE交AC于点G,连接BE交AD于点F.若DG=EG,AF=4,AB=5,△AEG的面积为92,则BD2的值为()A.13B.12C.11D.107.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 B.C.D.8.如图,将有一边重合的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放在数轴上,纸片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AC=BC=BD=1,若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点E(点E位于点A右侧),则点E表示的数为()A.3B.−2+3C.−1+3D.−39.如图,一个底面周长为24cm,高为5cm的圆柱体,一只蚂蚁沿侧表面从点A到点B所经过的最短路线长为()A.12cm B.13cm C.25cm D.26cm10.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是数形结合的重要纽带.数学家欧几里得利用下图验证了勾股定理.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ACHI,正方形ABED,正方形BCGF,连接BI,CD,过点C作CJ⊥DE于点J,交AB于点K.设正方形ACHI 的面积为S1,正方形BCGF的面积为S2,矩形AKJD的面积为S3,矩形KJEB的面积为S4,下列结论中:①BI⊥CD;②S1∶S△ACD=2∶1;③S1-S4=S3-S2;④S1S4=S3S2,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小明将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五边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后,用等面积法建立等式证明勾股定理.小明在证题中用两种方法表示五边形的面积,分别是S1= ,S2= .12.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 km;(2)计划修一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CD=13,则AD 的长为 km.13.如图,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7)会徽图案、它是由一串有公共顶点O的直角三角形(如图2)演化而成的.如果图2中的OA1=A1A2=A2A3=⋅⋅⋅=A7A8=1,若S1代表△A1OA2的面积,S2代表△A2OA3的面积,以此类推,则S10的值为.14.把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纸板(如图1)剪开,以下剪法中能够将剪成的若干块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有(填写序号).15.如图,在△ABC中,∠C=90°,BC=16cm,AC=12cm,点E是BC的中点,动点P从A 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C→B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APE的面积等于12.16.已知△ABC中,AC=8,AB=41,BC边上的高AG=5,D为线段AC上的动点,在BC上截取CE=AD,连接AE,BD,则AE+BD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2分)17.(6分)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AB=3,AC=5,AD=2,求证:AD⊥AB.18.(6分)如图,∠AOB=90°,OA=8m,OB=3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路程与机器人行走的路程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19.(8分)以3,4,5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3,4,5为勾股数组,记为(3,4,5),类似地,还可得到下列勾股数组:(5,12,13),(7,24,25)等.(1)根据上述三组勾股数的规律,写出第四组勾股数组;(2)用含n(n为正整数)的数学等式描述上述勾股数组的规律,并证明.20.(8分)现有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dm、4dm、3dm的无盖长方体木箱(如图,AB=5dm,BC=4dm,AE=3dm).(1) 求线段BG的长;(2) 现在箱外的点A处有一只蜘蛛,箱内的点C处有一只小虫正在午睡,保持不动.请你为蜘蛛设计一种捕虫方案,使得蜘蛛能以最短的路程捕捉到小虫.(木板的厚度忽略不计)21.(8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6,BC=8.(1)如图(1),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求BE的长;(2)如图(2),把△ABC沿直线AF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G点处,请直接写出BF的长.22.(8分)如图1,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2.(1)你能在3×3方格图(图3)中,连接四个格点(网格线的交点)组成面积为5的正方形吗?若能,请用虚线画出.(2)你能把十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图4),剪开并拼成正方形吗?若能,请仿照图2的形式把它重新拼成一个正方形.(3)如图,是由两个边长不等的正方形纸片组成的一个图形,要将其剪拼成一个既不重叠也无空隙的大正方形,则剪出的块数最少为________块.请你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并说明拼接方法.23.(8分)公元3世纪初,我国学家赵爽证明勾定理的图形称为“弦图”.1876年美国总统Garfeild用图1(点C、点B、点C′三点共线)进行了勾股定理的证明.△ACB与△BC′B′是一样的直角三角板,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是c.请用此图1证明勾股定理.拓展应用l:如图2,以△ABC的边AB和边AC为边长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FH和正方形ACED,过点F、E分别作BC的垂线段FM、EN,则FM、EN、BC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直接写出结论 .拓展应用2:如图3,在两平行线m、n之间有一正方形ABCD,已知点A和点C分别在直线m、n 上,过点D作直线l∥n∥m,已知l、n之间距离为1,l、m之间距离为2.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D【分析】根据题意得2m为偶数,设其股是a,则弦为a+2,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m为正整数,∴2m为偶数,设其股是a,则弦为a+2,根据勾股定理得,(2m)2+a2=(a+2)2,解得a=m2−1,∴弦是a+2=m2−1+2=m2+1,故选:D.2.C【分析】如图:由题意可得∠ABC=∠ACE=∠CDE=90°,S=AB2=3,S C=DE2=5,S B=AC2,AAC=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可得S B=S C+S A=5+3=8,同理可得S D=S C+ S E=5+4=9,最后求正方形B、D的面积之和即可.【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可得:∠ABC=∠ACE=∠CDE=90°,S=AB2=3,S C=DE2=5,S B=AC2,AC=CEA∴∠BAC+∠ACB=90°,∠DCE+∠ACB=90°,∴∠BAC=∠DCE,∴△ABC≅△CDE,∴DE=BC,∵∠ABC=90°,∴AC2=BC2+AB2,∴AC2=DE2+AB2,即S B=S C+S A=5+3=8,同理:S=S C+S E=5+4=9;D∴S+S B=8+9=17.D故选C.3.C【分析】根据网格的特点分别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求得拼接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根据网格的特点能否找到构成边长的格点即可求解.【详解】解:A. 阴影部分面积为4,则正方形的边长为2,故能拼成正方形,不符合题意;B.阴影部分面积为10,则正方形的边长为10,∵12+32=10,故能拼成正方形,不符合题意;C.阴影部分面积为11,则正方形的边长为11,根据网格的特点不能构造出11的边,故不能拼成正方形,符合题意D. 阴影部分面积为13,则正方形的边长为13,∵22+32=13,故能拼成正方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4.A【分析】将梯子斜靠在墙上时,形成的图形看做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求出梯子的长度,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梯子底端到右墙的距离,从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在Rt△ACB中,∵∠ACB=90°,BC=0.7米,AC=2.4米,AB2=AC2+BC2∴AB2=0.72+ 2.42= 6.25在Rt△A‘BD中,∵∠A’BD=90°,A’D=2米,BD2+A'D2=A'B2∴BD2+22= 6.25∴BD2= 2.25∵BD>0,∴BD=1.5米,∴CD=BC+BD=0.7+1.5=2.2米即小巷的宽度为2.2米,故答案选A5.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可得BE=2,设DE=x,表示出BD,DE,进而在Rt△BDE中,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在Rt△ABC中,∠ABC=90°,AB=3,AC=5,∴BC=AC2−A B2=52−32=4,∵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AE=AC,设DE=x,则DC=DE=x,BD=BC−CD=4−x,BE=AE−AB=5−3=2,在Rt△BDE中,BD2+BE2=DE2,即(4−x)2+22=x2,解得:x=52,即DE的长为52故选:B.6.A【分析】首先根据SAS证明△BAF≌△EAF可得AF⊥B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详解】解:由折叠得,AB=AE,∠BAF=∠EAF,在△BAF和△EAF中,{AB=AE∠BAF=∠EAFAF=AF,∴△BAF≌△EAF(SAS),∴BF=EF,∴AF⊥BE,又∵AF=4,AB=5,∴BF=AB2−A F2=3,在△ADE中,EF⊥AD,DG=EG,设DE边上的高线长为h,∴S△ADE =12AD⋅EF=12DG⋅h+12EG⋅h,即S△ADG +S△AEG=12AD⋅EF,∵S△AEG =12⋅GE⋅h=92,S△ADG=S△AEG,∴S△ADG +S△AEG=92+92=9,∴9=12AD⋅3,∴AD=6,∴FD=AD−AF=6−4=2,在Rt△BDF中,BF=3,FD=2,∴BD2=BF2+FD2=32+22=13,故选:A.7.A【分析】根据各个图象,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列式证明结论a2+b2=c2,找出不能证明的那个选项.【详解】解:A选项不能证明勾股定理;B选项,通过大正方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列式(a+b)2=4×12ab+c2,可得a2+b2 =c2;C选项,通过梯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列式(a+b)22=2×12ab+12c2,可得a2+b2=c2;D选项,通过这个不规则图象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列式c2+2×12ab=a2+b2+2×12ab,可得a2+b2=c2.故选:A.8.B【详解】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D=3,∴AE=3,∴OE=2−3,∴点E表示的数为−2+3.故答案为:B.9.B【分析】先将圆柱圆的侧面沿着点A所在的棱线剪开,得到长方形,得到AC=5cm,BC=242=12 cm,由此即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AB的长.【详解】如图,沿着点A所在的棱线剪开,此时AC=5cm,BC=242=12cm,∴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AB=AC2+BC2=52+122=13cm,故选:B.10.D【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BI≌△ADC,得出∠AIB=∠ACD,即可得出∠CNI=∠NAI,即可判断①,利用△ABI≌△ADC,即可求出△ABI的面积,即可判断②,由勾股定理和S3+S4=S▱ABED,即可判断③,由③S1-S4=S3-S2,两边平方,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B C2=AK2−B K2,然后计算S12+S42−(S22+S32)=0,即可判断④.【详解】解:∵四边形ACHI和四边形ABED为正方形,∴AI=AC,AD=AB,∠CAI=∠BAD=90°,∵∠BAI=∠BAC+∠CAI,∠DAC=∠BAC+∠BAD,∴∠BAI=∠DAC,∴△ABI≌△ADC(SAS),∴∠AIB=∠ACD,∵∠CNI=∠CAI=90°,∴BI⊥CD,故①正确;∵S△ACD=S△AIB=12×AI×AC,S正方形ACHI=S1=AI×AC,∴S1:S△ACD=2:1,故②正确;∵S1=AC2,S2=BC2,S3+S4=S正方形ADEB=AB2,AC2+BC2=AB2,∴S1+S2=S3+S4,∴S1-S4=S3-S2,故③正确;∵ S1-S4=S3-S2,∴S12+S42−2S1S4=S22+S32−2S2S3,∵S1=AC2,S2=BC2,S3=AK•KJ= AK•AB,S4=BK•KJ=BK•AB,∴S12+S42=AC4+AB2BK2,S22+S32=BC4+AK2AB2,∵AB2=AC2+ BC2,AC2=AK2+CK2,BC2=BK2+CK2,∴AC2−A K2=BC2−B K2,即AC2−B C2=AK2−B K2,∴S12+S42−(S22+S32)=AC4+AB2BK2−(BC4+AK2AB2)=AC4−B C4+AB2(BK2−A K2)=(AC2+BC2)(AC2−B C2)−A B2(AC2−B C2) =AB2(AC2−B C2)−AB2(AC2−B C2)=0,∴S1•S4=S2•S3,故④正确,二.填空题11.c2+ab a2+b2+ab【详解】解:如图所示:S1=c2+12ab×2=c2+ab,S2=a2+b2+12ab×2=a2+b2+ab.故答案为c2+ab,a2+b2+ab.12. 20 13【分析】(1)根据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即可得出AB的长度;(2)过C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E,连接AD,构造方程解出即可.【详解】(1)根据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得AB=12−(−8)=20故答案为:20(2)如图:设AD=a,根据点A、B的纵坐标相同,则AE=12,CE=1−(−17)=18由ΔADE是直角三角形,得:(CE−CD)2+AE2=a2∴52+122=a2故答案为:13 13.102【分析】利用勾股定理依次计算出OA2=2,OA3=3,OA4=4=2,.. OA n=n,然后依据计算出前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依据规律解答求得S10即可.【详解】由题意得:OA2=OA12+A1A22=12+12=2,OA3=OA22+A2A32=12+(2)2=3,OA4=OA32+A3A42=12+(3)2=4=2,∴OAn=n,∴OA10=10,∴S10=12OA10⋅A10A11=12×10×1=102,故答案为:102.14.①③【分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进而可知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再根据所画虚线逐项进行拼接,看哪种剪法能拼成边长为5的正方形即可.【详解】解:按照①中剪法,在外围四个小正方形上分别剪一刀然后放到相邻的空处,可拼接成边长为5的正方形,符合题意;如下图所示,按照③中剪法,通过拼接也可以得到边长为5的正方形,符合题意;按照②中剪法,无法拼接成边长为5的正方形,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15.3或18或22【分析】分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且在点E的右边时和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且在点E的左边时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出t的值.【详解】解:∵∠C=90°,BC=16cm,AC=12cm,∴AB=AC2+BC2=162+122=20,∵点E是BC的中点,∴CE=BE=12BC=8cm,S△ACE=S△ABE=12S△ABC=12×12×12×16=48cm2.当点P在线段AC上运动时,∵△APE的面积等于12,即S△APE =14S△ACE,∴AP=14AC=3,∴t=3÷1=3秒;当点P在线段BC运动时上且在点E的右边时,,如图2所示,同理可知BP=14BE=2cm,∴t=(12+8+2)÷1=22秒;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且在点E的左边时,如图3所示,同理可知CP=12CE=2cm,∴t=(12+8−2)÷1=18秒;故答案为∶3或18或22.16.13【分析】通过过点A 作GC 的平行线AN ,并在AN 上截取AH =AC ,构造全等三角形,得到当B ,D ,H 三点共线时,可求得AE +BD 的最小值;再作垂线构造矩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过点A 作GC 的平行线AF ,并在AF 上截取AH =AC ,连接DH ,BH .则∠HAD =∠C .在△ADH 和△CEA 中,{AD =CE ,∠HAD =∠C ,AH =CA ,∴△ADH≌△CEA(SAS),∴DH =AE ,∴AE +BD =DH +BD ,∴当B ,D ,H 三点共线时,DH +BD 的值最小,即AE +BD 的值最小,为BH 的长.∵AG ⊥BG ,AB =41,AG =5,∴在Rt △ABG 中,由勾股定理,得BG =AB 2−A G 2=(41)2−52=4.如图,过点H 作HM ⊥GC ,交GC 的延长线于点M ,则四边形AGMH 为长方形,∴HM =AG =5,GM =AH =AC =8,∴在Rt △BMH 中,由勾股定理,得BH =BM 2+HM 2=(4+8)2+52=13.∴AE+BD的最小值为13.故答案为:13.三.解答题17.证明:如图,延长AD至点E,使得AD=DE,连接CE,∵AD为BC边上的中线,∴BD=DC,又∵AD=DE,∠ADB=∠EDC,∴△ABD≌△ECD,∴AB=EC=3,∠BAD=∠E,又∵AE=2AD=4,AC=5,∴AC2=AE2+CE2,∴∠E=90°∴∠BAD=∠E=90°∴AD⊥AB.18.解:∵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BC=AC,设BC=AC=x m,则OC=(8-x)m,在Rt△BOC中,∵OB2+OC2=BC2,.∴32+(8-x)2=x2,解得x=7316∴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为73m.1619.(1)解:第一组勾股数的第一个数为3=2×1+1,第二个数为4=2×1×(1+1),第三个数为4=2×(1+1)+1,第二组勾股数的第一个数为5=2×2+1,第二个数为12=2×2×(2+1),第三个数为12=2×2×(2+1)+1,第三组勾股数的第一个数为7=2×3+1,第二个数为24=2×3×(3+1),第三个数为25=2×3×(3+1)+1,所以第四组勾股数组的第一个数为2×4+1=9,第二个数为2×4×(4+1)=40,第三个数为2×4×(4+1)+1=41,∴第四组勾股数组为(9,40,41);(2)解:由(1)可知:第n组勾股数为(2n+1,2n2+2n,2n2+2n+1),证明:∵(2n+1)2+(2n2+2n)2=4n2+4n+1+4n4+8n3+4n2=4n4+8n3+8n2+4n+1,(2n2+2n+1)2=(2n2+2n+1)(2n2+2n+1)=4n4+4n3+2n2+4n3+4n2+2n+2n2+2n+1=4n4+8n3+8n2+4n+1∴(2n+1)2+(2n2+2n)2=(2n2+2n+1)220.解:(1)如图,连接BG.在直角△BCG中,由勾股定理得到:BG=BC2+GC2=42+32=5(dm),即线段BG的长度为5dm;(2)①把ADEH展开,如图此时总路程为(3+3+5)2+42=137②把ABEF展开,如图此时的总路程为(3+3+4)2+52=125=55③如图所示,把BCFGF展开,此时的总路程为(3+3)2+(5+4)2=117由于117<125<137,所以第三种方案路程更短,最短路程为117.21.(1)解:∵直线DE是对称轴,∴AE=BE,∵AC=6,BC=8,设AE=BE=x,则CE=8−x在Rt△ACE中,∠C=90°,∴AC2+CE2=AE2,∴62+(8−x)2=x2,,解得x=254∴BE=254(2)解:∵直线AF是对称轴,∴AC=AG,CF=CG,∵AC=6,BC=8,设CF=CG=x,则BF=8−x,∴在Rt△ACB中,∠C=90°,AB=AC2+BC2=62+82=10,∴BG=AB−AG=4,在Rt△BGF中,∠BGF=90°,∴GF2+BG2=BF2,∴x2+42=(8−x)2,解得x=3,∴BF=8−3=5.22.解:(1)能,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即为所求;(2)能,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在AB上截取AM=BE,连接DM、MF,DM、FM即为裁剪线,将△DAM拼接△DCH处,使DA与DC重合,将△MEF拼接至△HGF处,使ME和HG重合,EF与FG 重合,得到正方形DMFH,∴剪出的块数最少为5块,故答案为:5.23.如图:∵点C、点B、点B′三点共线,∠C=∠C′=90°,∴四边形ACC′B′是直角梯形,∵△ACB与△BC′B′是一样的直角三角板,∴Rt△ACB≌Rt△BC′B′,∴∠CAB=∠C′BB′,AB=BB′,∴∠CBA+∠C′BB’=90°∴△A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S梯形ACC′B′=(AC+B′C′)•CC′÷2=(a+b)22S △ACB =12AC ⋅BC =12ab ,S △BC ′B ′=12ab ,S △ABB ′=12c 2,所以(a +b)22=12ab +12ab +12c 2,a 2+2ab+b 2=ab+ab+c 2,∴a 2+b 2=c 2;拓展1.过A 作AP ⊥BC 于点P ,如图2,则∠BMF =∠APB =90°,∵∠ABF =90°,∴∠BFM+∠MBF =∠MBF+∠ABP ,∴∠BFM =∠ABP ,在△BMF 和△ABP 中,{∠BFM =∠ABP ∠BMF =∠APB =900BF =AB,∴△BMF ≌△ABP (AAS ),∴FM =BP ,同理,EN =CP ,∴FM+EN =BP+CP ,即FM+EN =BC ,故答案为FM+EN =BC ;拓展2.过点D 作PQ ⊥m ,分别交m 于点P ,交n 于点Q ,如图3,则∠APD =∠ADC =∠CQD =90°,∴∠ADP+∠DAP =∠ADP+∠CDQ =90°,∴∠DAP =∠CDQ ,在△APD 和△DQC 中,{∠DAP =∠CDQ ∠APD =∠DQC AD =DC,∴△APD ≌△DQC (AAS ),∴AP =DQ =2,∵PD =1,∴AD 2=22+12=5,∴正方形的面积为 5,故答案为5.。
初中数学试卷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含答案1
初中数学试卷(八上第一章)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在△ABC中,已知∠A=2∠B=3∠C,则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形状无法确定【答案】C 【考点】三角形内角与定理【解析】【解答】解:设∠A、∠B、∠C分别为3k、3k、2k,则6k+3k+2k=180°,解得k=°,所以,最大的角∠A=6×°>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三角形.故选C.【分析】根据比例设∠A、∠B、∠C分别为6k、3k、2k,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定理列式进行计算求出k值,再求出最大的角∠A即可得解.2、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与2的两个木棍,想要装一个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则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满足条件的整数解是()A、1,3,5B、1,2,3C、2,3,4D、3,4,5【答案】C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与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找出范围内的整数即可.【解答】设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为x,由题意得:3-2<x<3+2,∴1<x <5,∵x为整数,∴x=2,3,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3:6;④6:6:10;⑤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解答】①1+4<6,不能构成三角形;②1+2=3,不能构成三角形;③3+3=6,不能够成三角形;④6+6>10,能构成三角形;⑤3+4>5,能构成三角形;故选:B.【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此题不难,可以把它们边长的比,看做是边的长度,再利用“若两条较短边的长度之与大于最长边长,则这样的三条边能组成三角形”去判断,注意解题技巧.4、根据下列条件,能确定三角形形状的是()①最小内角是20°;②最大内角是100°;③最大内角是89°;④三个内角都是60°;⑤有两个内角都是80°.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C 【考点】三角形内角与定理【解析】【解答】(1)最小内角是20°,则其他两个角的与是160°,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2)最大内角是100°,则其为钝角三角形;(3)最大内角是89°,则其为锐角三角形;(4)三个内角都是60°,则其为锐角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5)有两个内角都是80°,则其为锐角三角形.【分析】此题是三角形内角与定理与三角形的分类,关键是要知道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角的特征.5、如图小明做了一个方形框架,发现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A、B、C、D、【答案】B 【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有B构成了三角形的结构.故选B.【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在框架里加根木条,构成三角形的形状.6、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有稳定性【答案】D 【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的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7、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答案】A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解析】【解答】解:利用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得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知,若三角形的两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则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8、如图,∠B+∠C+∠D+∠E﹣∠A等于()A、360°B、300°C、180°D、240°【答案】C 【考点】三角形内角与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解答】解:∵∠B+∠C=∠CGE=180°﹣∠1,∠D+∠E=∠DFG=180°﹣∠2,∴∠B+∠C+∠D+∠E﹣∠A=360°﹣(∠1+∠2+∠A)=180°.故选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B+∠C=∠CGE=180°﹣∠1,∠D+∠E=∠DFG=180°﹣∠2,两式相加再减去∠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与是180°可求解.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与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以是()A、15B、12C、6D、5【答案】B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此三角形第三边长的范围,即可作出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DEF ,BE=4,AE=1,则DE 的长是( )
A .5
B .4
C .3
D .2
1题 2题 3题 4题
2、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A .∠A=∠C B .AD=CB C .BE=DF D .AD ∥BC
3、 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 AB=DE ,BC=EF ,AC=DF ;② AB=DE ,∠B=∠E ,BC
=EF ;
4、 ③ ∠B=∠E ,BC=EF ,∠C=∠F ;④ AB=DE ,AC=DF ,∠B=∠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组 组 组 组
4、如图 所示,AB = AC ,要说明△ADC ≌△AEB ,需添加的条件不能..
是( ) A .∠B =∠C B. AD = AE C .∠ADC =∠AEB D. DC = BE
5、具有下列条件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能判断它们全等的是( )
A . 顶角、一腰对应相等
B . 底边、一腰对应相等
C . 两腰对应相等
D . 一底角、底边对应相等
6、如图所示,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A B C D
7、已知:如图在△ABC ,△ADE 中,∠BAC=∠DAE=90°,AB=AC ,AD=AE ,点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BE .以下三个结论:
A . 1
B . 2
C . 3
D . 4
7题 8题 9题 9题
8、如图所示,90E F ∠=∠=,B C ∠=∠,AE AF =,
结论:①EM FN =;②CD DN =;
③FAN EAM
∠=∠;④ACN ABM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如图,AO=BO,CO=DO,AD与BC交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A、
2对B、3对C、4对D、5对
二、填空题
9、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
AB
,
AC上,
AE=AD,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要使△ABE
≌△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写一个条件即可).
10、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
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
10题11题12题13题
11、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
12、在如图所示的2×2方格中,连接AB、AC,则∠1+∠2=_________度.
13、如图,直线l经过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l上取点D、E,使∠ADB=∠CEB=120°.若
AD=2cm,CE=5cm,则DE=_________cm.
三、解答题:14、如图,AC=DC,BC=EC,∠ACD = ∠BCE求证:∠A=∠D
15、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
16、如图,已知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
求证:BC=AE。
17、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B=∠
D,AD∥BC.求证:AD=BC.
D
E
C
B
A
18、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CF,AE=CF,BE=DF.求证:△ADE≌△CBF.
19、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
20、已知: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D,AC∥DF.
求证:⑴△ABC≌△DEF;⑵BE=CF.
21、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
22、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①求证:△ABE≌△CBD;②若∠CAE=30°,求∠BDC 的度数.
23、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上,且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⑴、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
⑵、求证:DE=AD-BE
24、如图,在△ABC中,∠ACB=900,AC=BC,CE⊥BE,CE与AB相交于点F,AD⊥CF于点D,且AD平分∠FAC,请写出图中与.△ACD全等的三角形,并分别加以证明。
25、如图,已知AC∥DF,且BE=CF.
(1)请你只添加一个
..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证明△AB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