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地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aa7ef3a02020740be1e9bc4.png)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
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妈妈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是否还有我没有谈到的特别情况。
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而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岁,我认为不能受常规界定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如,我的女儿王一个在8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色彩是自己挑选的,而多数孩子在1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都是小人们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我觉得,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但一定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她的无穷无尽的快乐呢!二、儿童美术的灿烂阶段——3-7岁的象征期当成人艺术家用经验、清晰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在绘画中表达着对世界已经形成的认识,孩子却在绘画中叙述着对世界的直觉感受以及正处于形成和构筑过程中的经验,直接书写着生命成熟的过程。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d9343e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3.png)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绘画是儿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绘画能力也会逐渐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 涂鸦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触绘画,他们对画笔和颜料等绘画工具感到新奇。
他们会随意地涂鸦,无论是在纸上、墙壁上还是其他表面上。
他们的涂鸦通常是无意识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形状。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可能是一些简单的线条、点和涂抹。
2. 涂抹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画笔和颜料。
他们会尝试用手指或画笔涂抹颜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形状和图案。
他们可能会尝试画一些基本的图像,如太阳、花朵等。
他们的作品通常是简单的、无结构的,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力。
3. 图像阶段(3-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尝试绘画具体的图像。
他们能够画出一些简单的人物、动物和物体。
他们开始注意到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尽管这些细节可能还不够准确。
他们的作品可能还存在一些比例和透视上的错误,但已经能够表达出一些具体的形象。
4. 图形阶段(4-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画出更加复杂的图形,如房子、车辆、树木等。
他们开始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的作品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结构和比例,但仍然存在一些绘画技巧上的不足。
5. 现实阶段(6-9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能力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够绘画出更加逼真和具体的图像,如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他们开始运用透视、阴影等技巧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他们的作品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6. 逻辑阶段(9-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能力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他们能够运用更加复杂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创作作品。
他们开始注重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能够表达出更加深入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的作品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和个人风格。
总结:儿童的绘画发展经历了涂鸦阶段、涂抹阶段、图像阶段、图形阶段、现实阶段和逻辑阶段。
幼儿美术年龄特点与目标
![幼儿美术年龄特点与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1855c50b4693daef5ff73df2.png)
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年龄特点:(一)3———4岁的幼儿:这年龄段的幼儿美术创造能力基本处于“涂鸦期”,他们属于随意画画、撕纸、玩泥。
3岁半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象征期”。
他们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简单形状进行表现,但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
(二)4-—-5岁的幼儿: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
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像明确的目的,能有简单的形状逐渐深入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
(三)5——-6岁的幼儿:5岁以后的幼儿美术创造能力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对于事件、情节的表现成为他们美术活动的突出特点。
幼儿在美术领域的总目标:1、能够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3—--4岁的幼儿:创设自由、积极的氛围,提供易于掌握、色彩鲜艳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4———5岁的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提供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励幼儿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
——5-——6岁的幼儿: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绘画、纸工、泥塑、废旧物制作等,不断丰富活动中得体验。
3、能够大胆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4岁的幼儿:通过画线、玩色、撕纸、玩泥等游戏活动,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喜欢操作这些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进行自我表现. ——4—--5岁的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正确使用它们,进行大胆表现,如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5—--6岁的幼儿:提供各种美术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特性,尝试自主选择,并利用他们的形状与质地等特点大胆修改、添加、组合,设计和制作,如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儿童美术教育年龄段有哪些特点总结
![儿童美术教育年龄段有哪些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e3be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0.png)
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在儿童早期阶段,通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和动手能力的发展特点,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分为幼儿阶段、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幼儿阶段(3-7岁)1.认知特点:幼儿阶段的儿童认知水平较低,对环境和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知和直观经验。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儿童对色彩、形状、纹理、空间等基本美术要素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2.情感特点:幼儿阶段的儿童情感丰富,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美术活动也有较高的参与度。
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3.动手能力:幼儿阶段的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有限,对于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掌握较差。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手部肌肉发展和精细动作能力,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小学阶段(7-12岁)1.认知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逐渐进入具体思维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情感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美术作品有自己的喜好和态度。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术鉴赏能力。
3.动手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手部肌肉逐渐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逐步提高。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可以逐渐引导儿童掌握更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初中阶段(12-15岁)1.认知特点:初中阶段的儿童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和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艺术风格。
2.情感特点:初中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格和审美追求,对于美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46f85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6.png)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在孩子们学习美术过程中年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变化,认识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自然地形成不同的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又制约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
为了使家长了解这方面规律,更好地培养您的孩子成才,我们把各年龄阶段儿童绘画特征向您介绍,做为您辅导孩子的参考。
我们把孩子2-17岁分为三个阶段;2-4岁以前为涂鸦期阶段、4-9岁为图示期阶段、9-17岁为写实期阶段。
1.涂鸦期阶段:孩子出生不久就能感觉出不同的颜色,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开始对形状有辨别能力。
两岁半的儿童可以拿笔在纸上、地上画来画去,初期只能画出一条条没有规律的线条,到三岁左右逐渐地可画出一些有规律的复杂的线条了,这些线条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代表什么,有时偶尔说出,画得是"妈妈"、是"苹果"等等大人根本看不出来的东西,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涂鸦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不能进行正常教学的。
三岁半以后的孩子们画出的线条开始有规律,能画出不标准的圆形,一般到了四岁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物体,也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画的是什么了,这时就可以接受正规训练了,所以美术培训学校规定四岁开始入学,也有一些绘画方面超常的孩子涂鸦期结束得比较早,三岁或三岁半即可入学。
2.图示期:过了涂鸦期的孩子就进入了图示期,这是最良好的绘画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最浓,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培养得好,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他们会自如地运用绘画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意愿。
4-8岁的孩子画起画来最没有顾虑,创造性最强,我们把这一时期寓为创作的黄金时代。
美校的教学也以发展孩子的创作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这一时期创造性方面的培养在孩子一生中是很重要的,它往往会成为终生成就的奠基。
这一时期孩子的绘画特点是,他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去画,不愿意接受技法的限制,没有比例空间的概念,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随意夸张某一部分。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03d3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5.png)
1.幼儿期(0-3岁):-幼儿期的儿童绘画主要是由于感知和催化动机。
他们以基本的运动方式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绘画通常表现为简单的、以动作为中心的线条和形状,这是他们感知和动作能力的反映。
-幼儿绘画常常是随意的、由欢乐和充满活力的感情指导的。
他们可能会用各种各样的颜色和线条来表示他们内心的情绪状态和感受。
这种绘画形式常常被称为“乱涂乱画”,但它对幼儿艺术发展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2.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的儿童绘画开始表现出艺术功能性的特征。
他们会开始尝试绘制具体的对象,如房子、树、动物等。
绘画变得更具象化,并且更会用颜色来描绘不同的元素。
-学龄前儿童会更有目的地运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元素,例如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以创造出具有结构和组织的图像。
他们开始发展对比、视觉比例和空间感。
-学龄前儿童的绘画仍然受到他们的情感和个人表达的驱使,但他们也开始通过绘画来表达和沟通他们的观点和故事。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的儿童绘画表现出更大的技巧和发展,他们开始使用透视、光影和细节来增强他们的画作。
-学龄期儿童的绘画更多地涉及到他们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细节的把握。
他们能够绘制更复杂的对象,并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想法。
-儿童期的孩子开始借鉴他们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他们可能会尝试模仿其他艺术家的风格和技巧,并开始在他们的绘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绘画特点的概述。
每个孩子的发展轨迹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绘画特点也会有所差异。
此外,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儿童的绘画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提供给儿童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由的创作和表达,可以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https://img.taocdn.com/s3/m/987745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6.png)
认知发展
想象力与创造力
儿童的认知发展使他们能够进行更丰 富的想象和创造,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就是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符号与抽象思维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和 运用抽象符号,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 达更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环境影响
家庭氛围
家庭的艺术氛围、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对儿童美术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涂鸦内容多为随意乱画, 没有明确的形象或主题。
涂鸦意义
涂鸦是儿童探索和表达自 我意识的一种方式,也是 他们开始与外界交流的标 志。
象征期(约2-3岁)
绘画形象
儿童开始能够画出一些简 单的图形和符号来代表实 物。
色彩运用
儿童开始对色彩产生兴趣, 使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
绘画主题
绘画主题多为日常生活所 见的事物,如动物、植物、 家庭成员等。
03
通过手工制作和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
培养其综合能力。
鼓励自由表达和探索
尊重儿童的独特性
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 行创作。
鼓励尝试与创新
鼓励儿童尝试新的绘画技巧、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等,培养其创新 意识和探索精神。
倾听儿童的想法和创意
在创作过程中,倾听儿童的想法和创意,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情 感表达。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 特点
•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 儿童美术能力的特点 • 儿童美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 儿童美术教育的策略与实践 • 儿童美术能力的评估与引导
01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涂鸦期(约1-2岁)
01
02
03
涂鸦动作
儿童开始尝试用笔在纸上 涂鸦,动作不协调,线条 不流畅。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b76a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d.png)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学前阶段是儿童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美术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整体成长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以及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Piaget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经历了感知阶段、表象阶段和形象识别阶段三个主要阶段。
在感知阶段(2-3岁),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
他们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表现出对颜色、形状、纹理等感兴趣。
此时的画作常常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涂鸦,形象并不清晰。
在表象阶段(3-4岁),儿童逐渐通过观察和模仿开始表达自己的画作。
他们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去模仿一些简单的事物,如画“圈圈”、画“太阳”等。
此时的画作以图像的形式进行表达,越来越具象化。
在形象识别阶段(4-7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更加具体、具象的表达。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复制生活中的物体和景象,画出更加逼真、精确的图像。
此时的画作已经能够表达出更多的细节和感情,越来越具有表述能力。
其次,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的画作表现出强烈的个体特色。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方式,反映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其次,学前儿童的画作具有欣赏性和情感性。
他们往往通过色彩、形状等把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因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有限,因此儿童的画作常常表现为情感的主导,画面充满了童真与活力。
再次,学前儿童的美术表现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显著性减弱。
他们的画作不受到传统规范的束缚,更加注重自由表达和创造力的展示。
他们更在意画面的整体感、色彩的鲜活和线条的灵动,而不太关注细节和准确性。
最后,学前儿童的绘画过程和成果并不追求完美。
对于他们来说,绘画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
他们往往在画作中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乐于尝试各种形式和创意。
总结起来,学前阶段是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不同阶段的发展,儿童在美术表达方面逐渐展现出个体特色和独立思考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年龄段有哪些特点总结
![儿童美术教育年龄段有哪些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8cca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3.png)
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绘画、手工、剪纸等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发展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的年龄段划分可以分为学龄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
下面是关于这些年龄段特点的总结:学龄前儿童(3-6岁)阶段是儿童美术教育的起始阶段,主要特点如下:1.意象阶段: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主要关注视觉感知,通过模仿和形象思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的画作主要是对周围事物的表象进行描绘,还缺乏对细节和空间的把握。
2.儿童个性表现: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学龄前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风格,并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多感官体验: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来实现的。
他们对色彩、形状和材料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用手触摸、揉捏和涂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多样的艺术材料。
小学阶段(7-12岁)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主要特点如下:1.视野拓宽:小学生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开始逐渐形成,他们开始关注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
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和介绍艺术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学的系统性:小学美术教材已经开始系统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步骤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
3.对细节和比例的把握:小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逐渐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细节和比例的关系。
老师可以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比例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初中阶段(13-15岁)是艺术教育的过渡期,主要特点如下:1.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初中学生在审美上开始注重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但同时也需要关注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思想深度。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同时,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多样性的创新: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可以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和材料的创新。
老师可以提供多样的美术活动和项目,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54c0e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b.png)
少儿美术是指儿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所处的年龄阶段,通常是指3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少儿美术的教育需要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设计,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3-5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在快速发展他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具备基本的手控制能力,可以用手指握笔并试图画出图像。
他们对颜色和形状有一定的认知,喜欢用颜色填充图像。
他们特别喜欢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提供大量的示范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观察并模仿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6-8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发展探索的时期,开始展示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他们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进一步加强,可以开始尝试画出更具体的对象和人物。
他们会表现出对线条和明暗的更深入的理解,开始使用更具细节的表现技巧。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展示出自己的审美意识,开始有选择性地感知和表达个人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同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9-12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他们开始掌握更复杂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更具有透视和比例感的作品。
他们开始对艺术的历史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感兴趣,并有意识地学习和模仿大师的作品。
他们还开始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观,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引导,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技巧和理论知识。
总的来说,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主要体现在儿童的认知、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上。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任务与活动,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46771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d.png)
1.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尚未掌握绘画的技巧,他们的作品通常是以涂鸦、乱涂乱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们喜欢用丰富多彩的色彩,随意地涂抹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他们的画作往往是抽象的,形象不够准确。
这个阶段更加注重对色彩和材料的感受和享受,培养兴趣和创造力。
2.小学阶段(7-12岁):在小学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变得更加规范和准确,他们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规律。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如人物、动物、植物等,并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
他们的色彩运用更加自然,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青少年阶段(13-18岁):在青少年阶段,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他们开始注重细节和表现技巧,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他们的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除了描绘自然界的物体,还可以尝试描绘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态度。
4.高中阶段(19-24岁):在高中阶段,儿童的绘画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
他们开始注重创作的深度和表达的内涵,通过更加复杂的构图和细致入微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并有可能选择美术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总之,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绘画技巧、表现手法和创作内容上的不断发展和成长。
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美术创作,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b5677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8.png)
少儿美术是指儿童在学龄期内接受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段。
以下是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1.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于色彩和形状开始产生兴趣,并开始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以简单的形状和明亮的颜色为主,更注重表现和探索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2.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少儿美术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明暗和透视等,并可以用更精确的绘画表达想法。
此外,孩子们还开始学习色彩的混合和运用,并能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3.青少年期(13-18岁):青少年期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于自己的绘画兴趣可能更加浓厚,并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他们可以在绘画中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并开始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此外,他们还开始学习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等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除了以上的年龄阶段特征,少儿美术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特征:1.想象力丰富:少儿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往往能够通过绘画来创造自己独特的世界,并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想法。
2.直观性:少儿美术作品通常具有直观性,孩子们更注重表现事物的外观和形象,而不是深层次的意义。
他们倾向于用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喜欢模仿:孩子们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
他们会模仿身边的大师作品,以及其他同龄人的创作,从中吸取灵感和技巧,逐渐发展自己的风格。
4.关注细节:尽管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可能在整体上比较简单,但他们常常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关注作品的细节。
他们对于线条的精确度和颜色的搭配十分关注,并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总的来说,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改变。
在幼儿期,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表达能力上;小学阶段,注重基础技巧和观察力的培养;而到了青少年期,重点是个性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a6ac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d.png)
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儿童的绘画发展有着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下面将介绍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1.涂抹阶段(1-2岁):在涂抹阶段,婴幼儿对颜色和纸张的感觉产生兴趣,他们通常用手指或手掌将颜料涂抹在纸上。
此阶段的绘画主要是直观感觉和运动的表现,具有随意性和无目的性。
他们喜欢接触并探索画笔、颜料,但并不关注画的结果。
2.涂鸦阶段(2-4岁):在涂鸦阶段,孩子开始掌握对画笔的控制,并尝试在纸上做一些有形状和形式的标记。
他们可能会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线条和点。
这个阶段的绘画具有更多的目的性,儿童会试图模仿他们周围的事物,将他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图像描绘出来。
3.无代表性阶段(4-7岁):在无代表性阶段,孩子开始逐渐摆脱对现实形象的完全模仿,开始创作自己独特的图像。
他们使用更多的颜色和线条,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孩子可能会画一些抽象的形状,或者是一些没有明确代表性的图像,需要解释才能理解其含义。
4.出现代表性阶段(7-9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具备对于视觉世界的深入理解和空间感知能力。
他们可以画出具体的物体、人物和场景,并且在画面中加入细节。
孩子开始意识到用图像来传达信息和表达特定的概念,尝试使用透视、比例和阴影等技巧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
5.规范阶段(10岁以上):在规范阶段,孩子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规律。
他们开始关注细节和形象的准确性,追求更真实、具体的表达。
孩子们会更加注重绘画技巧和构图,追求艺术的完美性。
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并且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总而言之,在孩子的绘画发展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认知和创造力不断发展。
从简单的涂抹到能够具象表达,再到逐渐接近现实的描绘,儿童的绘画能力和表现将不断提升。
绘画对于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他们表达和沟通的方式之一。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_20240709174419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_20240709174419](https://img.taocdn.com/s3/m/af1fd2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6.png)
1.幼儿期(0-3岁)在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经验和感受来完成的。
他们对色彩、形状和纹理等美感元素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可以模仿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他们的作品通常是随意涂抹和搭积木等,但也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儿童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开始使用符号和简单的图像来代表具体对象,比如用圆圈代表太阳,用线条代表人物等。
他们还喜欢画小动物和家庭成员的图画,形象逼真度逐步增强。
此时,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小学阶段(6-12岁)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
他们逐渐学习到构图、色彩运用、透视等绘画技巧,并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更深入的观察和理解,作品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个性逐渐显现。
此时,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4.青少年期(12-18岁)在青少年期,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思维逐渐成熟。
他们开始有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偏好,并开始尝试更复杂和抽象的创作形式。
他们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表达需求,并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观点。
此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更高级的艺术技法和理论知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力。
总的来说,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发展、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教学,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想象力,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f6345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7.png)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学前儿童绘画是儿童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通过绘画,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观察,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审美观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涂鸦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2-3岁的儿童中。
他们可能会随意地在纸上涂鸦,没有特定的主题或形象。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线条杂乱无章,颜色随意涂抹,表现出儿童对绘画材料的探索兴趣。
2. 图形阶段:在3-4岁之间,儿童开始尝试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他们可能会开始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几种基本颜色。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他们会尝试画出自己身边的物体和人物,但形象还不够具体和成熟。
3. 意象阶段:在4-5岁之间,儿童开始尝试画出更具象的形象,如树、房子、动物等。
他们开始注意细节和比例,以及色彩的运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绘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变形和错误。
4. 视觉体验阶段:在5-6岁之间,儿童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描绘周围的事物。
他们开始注重细节和透视,并试图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绘画更加具体和生动,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密切相关。
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感知和表达,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绘画还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细致动作控制和空间感知能力。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绘画发展,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艺术环境,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和鼓励,不限制他们的绘画主题和形式。
此外,与儿童一同观察和讨论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培养审美能力。
绘画不仅是儿童艺术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个性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应该受到积极重视和支持。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对应年龄、特点;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对应年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b9db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1.png)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对应年龄、特点;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绘画,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理解。
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绘画能力也会不断发展和改变。
本文将介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应年龄和特点。
第一阶段:涂鸦阶段涂鸦阶段是指儿童从2-4岁左右开始的绘画能力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主要是涂鸦和随意的画线,没有明确的形状和表现对象。
儿童在这个阶段的绘画中,往往使用简单的颜色和线条,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没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没有明确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他们的绘画作品比较随意和混乱。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要过分关注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
第二阶段:形象阶段形象阶段是指儿童从4-7岁左右开始的绘画能力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画出一些基本的形象,如人物、动物和植物等。
他们的绘画作品开始有了明确的表现对象和意图,他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绘画作品开始有了一些基本的形状和结构,他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第三阶段:透视阶段透视阶段是指儿童从7-11岁左右开始的绘画能力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尝试使用透视和光影等技巧来表现自己的绘画作品。
他们的绘画作品开始有了更加明确和准确的形状和结构,他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绘画作品开始有了更加明确和准确的形状和结构,他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理论。
第四阶段:自我表达阶段自我表达阶段是指儿童从11岁及以上开始的绘画能力发展阶段。
三四岁少儿美术特点
![三四岁少儿美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d892d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b.png)
三四岁少儿美术特点
三四岁少儿美术特点
资深创作者的观点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研究了三四岁少儿的美术特点,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1.涂抹式创作:三四岁的孩子经常使用手指、手掌或画
笔大面积地在纸上涂抹。
他们喜欢触摸和感受,因此通过涂抹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随性的色彩运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色彩的运用充
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他们倾向于使用鲜艳的颜色,而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色彩搭配。
3.简单的线条表达:三四岁的孩子在画画时,通常使用
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动物或物体的形状。
他们目前还没有掌握复杂和精确的线条表达技巧,因此画出的线条常常是直线、弯曲线或散乱的线条。
4.形象化的表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通过简化和夸
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
他们可能会画出一个特别大的太阳、一个特别大的蝴蝶或者一个畸形的动物,这是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5.自由的创作环境:三四岁的孩子在创作时需要一个自
由开放的环境,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不同的创作
方式。
在这个阶段,过多的指导和限制可能会压抑他们的创造力。
6.表情与动作的关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人物的表情
和动作非常敏感。
他们喜欢通过画眼睛、嘴巴、手、脚等来表达
人物的情绪和动作。
以上就是我对三四岁少儿美术特点的总结。
通过了解和尊重这些
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54202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5.png)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绘画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绘画,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观察力。
儿童绘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重点。
以下是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详细描述:1. 初期涂鸦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触绘画活动。
他们会用手指、笔或其他工具在纸上涂鸦,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他们对颜色和纸张的感觉开始产生兴趣,并通过触摸和探索来了解绘画材料。
2. 随意涂鸦阶段(2-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变得更加自由和随意。
他们会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可能会画一些简单的形状、人物或动物,并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如蜡笔、彩色铅笔和水彩笔。
3. 图像符号阶段(4-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图像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他们会画出更加具体的人物、动物和物体,并尝试着表达更多的细节。
他们开始关注绘画的比例、位置和形状,并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传达更多的信息。
4. 视觉符号阶段(7-9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变得更加具象和逼真。
他们开始关注细节和阴影,并尝试使用透视和比例来表现三维空间。
他们开始学习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如油画和素描。
5. 个性表达阶段(9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展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和风格。
他们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情感,并尝试使用更加复杂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他们可能会选择特定的主题和风格,并开始参与绘画比赛和展览。
总结起来,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期涂鸦阶段、随意涂鸦阶段、图像符号阶段、视觉符号阶段和个性表达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重点,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绘画活动中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绘画,儿童能够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27948d6fc4ffe473368abd9.png)
儿童美术得年龄阶段特征太阳山艺术教育整理孩子得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得阶段: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岁。
这一阶段得特点就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与语言能力得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得绘画工具来涂抹,画面就是完全抽象得,在她们眼中,这似乎就是与其她游戏不同得一个新“游戏”。
而在我们得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得不确定性与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得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得问题在不同孩子得身上有着不同程度得体现、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得孩子就是怎样得情形: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她自己瞧作就是游戏得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得线条与色彩都就是在探求游戏得各种可能性与各种结果得过程,这应该就是涂鸦得第一步。
这一步得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不能受常规界定(传统得涂鸦期界定就是2—3岁)得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本得抓握能力就开始,有得小孩在8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而多数孩子在1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如果给她各种颜色,还就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得那种,她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得“玩法”,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与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就是小脚印,这时得线条也在她们得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得轨迹,其实,她们想知道,这个东西道底会就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就是这样得,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就是颜料得时候,我们应该高兴,她就是在进行着真正得探索,其中潜在得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与视觉上得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与积累了,还都就是自己来亲身感受得,这个过程就是多么得宝贵与重要,我们可称之为不可或缺得“亲密接触”。
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就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就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就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但一定就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得方式,而不就是大人得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得“玩具”所带给她得无穷无尽得快乐!第二,涂鸦还就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变化得一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太阳山艺术教育整理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 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 。
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不能受常规界定(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 岁)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有的小孩在8 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而多数孩子在 1 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 ,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都是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们可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
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 ,, 但一定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他的无穷无尽的快乐!第二,涂鸦还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变化的一个过程。
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用单色的硬笔或油画棒在画线条时,常常会把纸捅破,用毛笔和颜料时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的力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画”一根线,或他们发现自己用了力,线就清晰时,就会再次去用力,当看到线因为自己用了力气而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密密的要成一堆时,心里是快乐的,他以此证实了自己的力量所在,这也体现出孩子的生理和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所以,此时建议家长给孩子大的纸、厚的纸,让他在有限的纸上能获得空间去“画”出这种力量,如果破了,孩子会有挫败感而回避这种方式的力量表现。
这是涂鸦的第二步,可称之为“力量演变” 。
第三,和语言的表达一样,孩子在涂鸦中言说着许多意向和情感,即内在的心灵语言,也更符合常规涂鸦2-3 岁标准的抽象与象征特征。
这时,孩子画出的线条已经少了任意性,而多了方向性,它的轨迹来自孩子的内心,孩子还能够对线的方向说明原因和去向,很清楚地讲出它所代表的是什么,用颜料画出的线或涂抹的色彩也有了更为明晰的象征意义,可以说,这时的画面,无论是其中的线条还是色彩都有了各自的归属,归属到孩子充满变化而需要表达的心灵。
孩子在此时对画面的叙述基本与外部的现实世界没有逻辑性的关联,如小朋友们对一幅作品中的线条说,这是水流出来了,流到哪里都是,把什么都淹了,还在流呀流,流到天上了,还有在尿不湿里水水蔓延淹了小屁屁的感觉,是不是也是她无法言说心里却有感知的经验,或者干脆与此无关,象征了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这些界限不会让我们明确地知晓。
有许多孩子会对着自己画的线条说这是蛇,很多很多的蛇,有的家长也有过同样的体会:孩子用小手捏出的第一个泥作品竟然都是蛇!这里反映的内涵不代表外部世界,而是心灵内在或潜在的意识,即潜意识,甚至还有来自民族基因的“集体潜意识”;孩子们会有自己喜欢的色彩,比如画一块红色,说这是爱爸爸,又在上面画了一团黑,说这是爱妈妈。
有时,这些颜色的情感指向又会情绪化,但这些人类共有的情感都会在这一阶段涂鸦中多次被表达。
所以,在欧洲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始后,涂鸦期的作品也经常被用来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心理医生让孩子用涂鸦的表达形式来化解在生命初期遭遇的心理困惑与情感危机,这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李文馥研究员几十年来一直通过涂鸦来研究儿童心理问题,并因此而关爱儿童绘画。
我认为这是涂鸦的第三步,称之为“心灵画语”。
请注意,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画字,之所以都打上了“”号,是因为,那时的画更多地等同于“划”——游戏或力量显现过程中的动作,动作之后的结果对于孩子不是最重要的,他也不是从结果而是在过程中来感受快乐。
而到了第三步,孩子看来同样的动作却有了本质的变化,“划”的结果,那些线条和色彩,有了象征内心世界的特别意义,也因为这些独特的象征又彼此产生关联,形成结构,成为真正的“画”。
所以,涂鸦期的作品是重要的儿童美术作品,可以称为是儿童美术的首要阶段。
我们如果能很清楚地知道了涂鸦阶段的具体特征,就会矫正自己作为成人的态度,如果在这个时候就以孩子画得“象什么” 和“是什么”为判断标准,就是荒谬了!而值得重视的是:涂鸦本应该是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我们家长不能因为无知或忽视而剥夺了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表达权利,这可称为孩子的“画语权”。
在研究中显现,有充分机会体验了涂鸦第一步和第二步过程的孩子,在表达内心时会更加自如和顺利,所以涂鸦期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尤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容易轻视的,以致于大部分孩子缺少这两步的充分而自由的体验,比如,有的孩子,已经是 4 岁多,或者是 5 岁了,在上绘画课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就回到了“亲密接触”和“力量演变”的过程中,如混色、玩水、涂手等等,妈妈们很着急,但了解的结果是这些孩子正是缺少了这两步,当条件和环境允许时,他们最初级的好奇和游戏快乐释放出来时,一定会回归其中而乐不可支,是在补上了用触觉、知觉和视觉来感受材料特性的那一课。
相反,前两步都经历过的孩子,在进入绘画的状态似乎很不一般,许多妈妈看了他们画画时的样子,往往非常羡慕,几乎相同的话是:你看她就是有天赋,调色盘多漂亮啊,你看我们那个大,根本不知道画,还在玩颜色呢。
其实,不是天赋,是他们早就玩过了,而且玩得太多太过分了,自然知道了不同的玩法会有不同的结果,就直接选择达到那个结果的办法了,也就看起来不那么“盲目” 。
另外,孩子都有各自的特性,身心发育也有早晚,涂鸦的年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的早,有的晚到 4 岁,还没有脱离涂鸦期,这不重要,而是应该尽早地让孩子开始涂鸦,这个开始的时间特别重要。
建议从有抓握能力就可以开始,已经错过的家长们,就应尽快给孩子提供条件,去补上这个不能缺少的过程。
二、儿童美术的灿烂阶段——3— 7 岁的象征期当成人艺术家用经验、清晰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在绘画中表达着对世界已经形成的认识,孩子却在绘画中叙述着对世界的直觉感受以及正处于形成和构筑过程中的经验,直接书写着生命成熟的过程。
用艺术来表达对世界的视觉、知觉和直觉的感受上、在绘画等创作形式中的材料选择、色彩判断、自主表达的状态上,除去成年人应有的经验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区别外,孩子与成人在创作这件事儿上并没有本质的分别,更没有高下,特别是 3-7 岁的孩子。
优秀的艺术家最渴望并追求的就是能突破成人那一套约定俗成的经验,重新回到初始去认识世界和人生,更希望能拥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或者说,无论成人是真的天真还是装的,他们的内心都在寻求着孩童般的天真,否则,作品充斥了保守的经验、一贯的技法和功名世故,这世界哪里还有如此辉煌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伟大艺术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增加对儿童画的尊重,尤其是3-7 岁孩子的绘画是一幅幅用“心”创作的真正作品!在 3-7 岁的阶段里, 3-4 岁是一个小小的过渡期,因为身体与心智发育的差异,有的孩子 4 岁还处于涂鸦期,有的在 3 岁就进入了象征阶段,所以, 3-4 岁可以看作为后涂鸦期,从普遍范围来说,这是一个从涂鸦到象征的重要转折期。
象征期也叫“主观写实期” ,请注意“主观”两字的重要性,是孩子通过稚嫩的双眼和充满了幻想的心灵来对客观世界产生纯粹自我的认识,也就是说,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他们主观的心灵世界,而不是我们看到的客观实在,同时,孩子又通过这样主观自我的认识来自主地表现外部世界中事物,此时的“写实”就不是我们理解的“准确再现客观对象” ,这种表现与成人的透视法则和色彩法则等经验技巧无关,而与通过眼睛传达到心灵的感受和最初的生活经验有关。
在这个阶段,脱离了涂鸦期的孩子同样在依靠着视觉、知觉(空间知觉、颜色知觉)和直觉来认识事物,但他们却能更自如和肯定地根据感受和有过的经验来展开想象,能较以前更自主自由地使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主观化的客观,而不会注意画得是否与客观的真实一模一样, 反而具有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
此阶段的作品可以全面反映出儿童自我的视觉审美特征、情感特征、心理特征,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维轨迹和艺术表现力,还有着因人而异的独特样式,总之,具有象征性的形状、色彩和线是这时期儿童的画面特征,这是最为重要和灿烂的时期。
在绘画中,他们往往是从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只要喜欢,就没有形象表达上的难易问题,都可以用自己认为完美的方式来完成它,或者赋予超越真实的那部分以特殊的表征意义,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愿意说自己的画,而且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来讲述画中的故事,包括每一个小小的色块、每一根线条都代表着什么,也会惊讶地看到当我们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去看他们的画时,认为是“此”,孩子讲出的却是“彼” ,彼与此的巨大不同就是孩子最可贵的地方,那里有对外在事物超越形象的深层认识,更蕴藏着宝贵的想象能力。
所以,当看到孩子们画的夜晚的树有异常鲜艳明亮的色彩时、妈妈有彩虹形状的头、蝴蝶比月亮还大、形状抽象却莫名美丽、以为是花朵却是一家人时 ,, 我们应该格外欣喜,欣喜他们拥有属于这一阶段的心灵特征和象征性的表达特性。
而看到他们画出的人比例准确、房屋真实稳定、景物的透视符合成人视觉习惯、色彩凝固、线条小心刻板时,应马上意识到出现了问题,孩子所有的主观感觉已经被灌输的经验代替了,所有自主创作的权利已经被夺走了。
当不理解儿童在此阶段的创作特征时,成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早灌输技法和那些超越了儿童生活经验的知识,如人物比例关系等 , 这对于儿童,不仅是刻板的教条,也脱离了他们的形象世界和真实的心灵感受。
在此年龄段的孩子中成为主流的美术教学法,要求儿童用一种模式化的或者完全模仿的方法来表现外界对象,是根本不符合儿童的阶段特征和艺术教育规律的,轻的导致创作兴趣下降,严重的会使得在此阶段本可以通过美术来得到培养、塑造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受到灾难性的压制,以至永远失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