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歌诀及药方
归脾汤
明 薛己《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 当归 黄芪 远志 酸枣仁各一钱(3g) 木香五分(1.5g )
生姜 大枣
茯苓 龙眼肉 人参一钱 (6g) 炙甘草三分(1g)
水煎服。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心悸怔忡
心 脾 气 血 两 虚 证
健忘失眠
面色萎黄
体倦食少 盗汗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
便血
出
血
皮下紫癜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崩漏
舌淡,脉细弱
பைடு நூலகம்解
黄芪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酸枣仁 远志 木香
补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养 血 补 心 安 神
宁心安神
理气醒脾 调和药
生姜 大枣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在治脾。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临床应用
1、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神经衰弱等属心
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可选用本方。
返回目录
中药方剂歌诀
中药方剂歌诀XXX散寒祛阴邪,调和肝脾效果佳。
22.香砂六君子丸方歌:香砂六君子丸中,人参苏子大枣同。
陈皮半夏白术草,脾胃虚弱服之宜。
23.归脾汤方歌:归脾汤内用黄芪,白术茯苓加甘草。
当归炙枣生姜入,脾虚食少服之好。
24.理中丸方歌:理中丸用茯苓芒硝,甘草白术加人参。
陈皮半夏兼生姜,脾虚食滞服之安。
25.六君子丸方歌:六君子丸中用苏子,半夏陈皮加白术。
大枣人参兼甘草,脾虚食少服之妙。
调和胃肠26.保和丸方歌:保和丸内用白术,茯苓陈皮加甘草。
木香兼半夏生姜,脾胃虚弱服之妙。
27.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汤用半夏,茯苓甘草加生姜。
大枣陈皮兼桂枝,胃寒腹痛服之快。
28.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用甘草,白术陈皮加大枣。
半夏生姜兼木香,脾胃虚弱服之妙。
29.四君子汤方歌:四君子汤中用白术,茯苓兼甘草加人参。
脾胃虚弱气不足,食少便溏服之安。
30.二陈汤方歌:二陈汤里有陈皮,半夏甘草加生姜。
脾虚食滞腹胀满,消痰化湿服之良。
31.香砂胃散方歌:香砂胃散用陈皮,半夏甘草加白术。
木香兼生姜砂仁,胃寒腹痛服之好。
32.平胃散方歌:平胃散中用陈皮,半夏白术加甘草。
木香兼生姜砂仁,胃寒腹痛服之妙。
调和气血33.四物汤方歌:四物汤中有当归,党参熟地加白芍。
气血两虚身体弱,补益调和服之妙。
34.八珍汤方歌:八珍汤里有黄芪,当归党参加白芍。
熟地枸杞兼陈皮,气血两虚服之妙。
35.归脾丸方歌:归脾丸用当归党参,炙甘草白术加茯苓。
XXX兼草果枸杞,气血两虚服之良。
36.四神丸方歌:四神丸中有黄芪,白术党参加甘草。
当归兼陈皮芍药,气血两虚服之妙。
37.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汤用黄芪,党参白术加甘草。
陈皮半夏兼生姜,气虚乏力服之妙。
XXX厥逆,疏和抑郁总能除。
以下是几首方歌: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药、柴胡、苓术、草果、生姜等药材,具有疏肝血、益气养血、调和肝脾的功效。
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白术、芍药、防风、泽泻等药材,治疗肠鸣泄泻、腹痛等症,调和肝脾、泻肝降实。
归脾汤
归脾汤中文名称:归脾汤英文名称:guipi decoction定义:同名方约有7首,现选《正体类要》卷下方。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二级学科)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
归脾汤。
《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
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
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
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归脾汤(5张)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
《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
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
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
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性粹健忘便可却,肠风炉漏总能匪。
(一)归脾汤的组成与功效归脾汤由黄芪、酸枣仁、龙眼肉各12克,白术、茯神、当归各9克,人参、木香、远志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是主治心(血)脾(气)两虚症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便血及崩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邪热内伏及阴虚脉数者忌用。
凡属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神经衰弱、心脏病、失眠、头晕、白细胞减少、脑外伤后遗症、脱发、特发性水肿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用于崩漏下血而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②若崩漏下血而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③月经淋漓不止,加山萸肉、五味子,以养肝收涩止血。
④严重失眠,加磁石、龙骨,以重镇安神。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雍履平(安徽天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余取归脾汤(太子参30克,黄芪、当归、白术、茯神各15克,酸枣仁20克,甘草、远志、龙眼肉各10克,木香6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加熟地黄30克,麦冬10克,滋阴补精,加菖蒲、制胆南星各6克,郁金10克,丹参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以增强化痰祛淤,安魂定魄之力。
临床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奏效颇佳(摘自《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第74页)。
陈泽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另一体会为不能用当归,当归虽说能引血归经,但因其气味辛温,用后反增出血,故以不用为好。
对于月经持续不断漏下,常用归脾汤去当归,酌加益母草、仙鹤草,有的只需服用1~2剂,即可止血,在临床上不妨一试(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223页)。
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以归脾汤为主,加蒲黄炭、五灵脂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归脾汤主要由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以及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甘草这几味中药材组成,还可加入生姜、大枣等一同煎服。
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和甘草均为甘温之品,可以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可以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可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
搭配生姜、大枣可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此类药物共同作用可益气补血、健脾养血,常可用于健忘失眠、盗汗、面色萎黄等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此外,当患者出现便血、崩漏、脉细弱等脾不统血证时,也可以使用该汤剂进行调理。
但建议日常避免盲目服用归脾汤,以免药物剂量掌握不当,危害机体健康。
应用归脾汤时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寒凉之物,如辣椒、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
【推荐】归脾汤补血方剂
【推荐】归脾汤补血方剂【简介】本方来源于《正体类要》。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用量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九剂有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九:每次8~10丸。
均每日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
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进补应用】方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用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血养心,获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以使本方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少配生姜、大枣以和中调药。
本方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1.消化性溃疡用本方汤剂,并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
如能守方长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2.神经衰弱(神经症)用本方丸剂,按常规服用。
本方对病程短、病情轻者疗效好;对各种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疗效较好;但对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易急躁发怒的患者则效果不太满意。
用药时间一般需2~4个月,用药总量1000~2 000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为主: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朱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5,熟地15克,广木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枣30克,阿胶12克(另包烊化),土大黄30克,甘草6克。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可以提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改善失眠健忘的问题,可以补充气血具有多种养生功效,并且能有效治疗思虑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归脾汤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归脾汤可以调理身体,可以防止疾病,有利于脾脏的排毒,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减,黄芪,蜜远志,合欢皮,当归,白术,柴胡,茯苓,白芍,党参,黄芩,薄荷,黄连,炙甘草,鸡血藤,首乌藤,嘱咐患者在中药内服的同时,服用失眠食疗方作为辅助治疗,炙甘草、炒酸枣仁、冬小麦、大枣,黄黏米熬稀饭。
方解: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为君药。
党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其补脾益气之功效显著,当归补血养心,均为臣药,茯苓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志,蜜远志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合欢皮,入心、肝经,善于疏肝解郁,悦心安神。
《神农本草经》就有“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的记载。
柴胡配黄芩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补血,首乌藤,甘平,入心肝二经,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与合欢皮、远志配伍,增强养血安神的功效。
加入少量薄荷,入肝经,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之品,疏肝理气,透达肝经之郁热,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养心,补而不滞,为治疗思虑过度气血亏虚、心脾劳伤之良方。
诸药配合,共成养心与健脾同施、益气与补血相融之剂。
气旺脾健则营血生化有源,血能养心则神藏心宁,气血相融而阳能入阴,使阴阳交泰,昼精夜寐自无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之症。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广泛,可以起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能有效改善因疲劳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很多慢性的疾病可以通过中医偏方进行调理,中医可以调理身体,也可以防治疾病。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它是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一、归脾汤标准配方。
1. 黄芪 15克。
2. 白术 10克。
3. 茯苓 10克。
4. 甘草 5克。
5. 生姜 3片。
二、制作方法。
1. 将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放入药材袋中;2. 将药材袋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3. 放入生姜,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4. 煎煮后,去除药材袋和生姜,取汁饮用。
三、服用方法。
1. 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2. 儿童酌情减量,一般每次服用100毫升。
四、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2.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3. 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患者慎用;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五、归脾汤的药理作用。
归脾汤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健脾益肺的作用;白术能健脾胃、利水消肿;茯苓能健脾益肾、清心安神;甘草具有和中健胃、解毒止痛的作用。
因此,归脾汤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六、归脾汤的适应症。
1. 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 腹胀腹泻、大便稀溏;3. 脾虚湿困所致的水肿;4. 脾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在使用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服用时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
同时,注意事项和适应症也需要引起重视。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归脾汤药方介绍
归脾汤药方介绍归脾汤具有改善骨髓微循环,增加骨髓造血组织,促进多能干细胞进多能增殖分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发育成熟,延长中性粒细胞寿命等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归脾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归脾汤的处方白术 3克;当归 3克;白茯苓 3克;黄芪 3克;远志 3克;龙眼肉 3克;酸枣仁炒 3克;人参 6克;木香 1.5克;炙甘草 1克;归脾汤的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
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
”(《古今名医方论》)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
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
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以下是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相关说明。
【药材组成】。
1. 白术(10克),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胃、益气力、止泻的功效。
2. 茯苓(10克),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
3. 炙甘草(6克),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的功效。
4. 生姜(3片),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
5. 大枣(5枚),大枣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制作方法】。
1. 将以上药材洗净,白术、茯苓、炙甘草、大枣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液备用。
2. 生姜切片备用。
【服用方法】。
1.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杯中。
2. 加入生姜片,搅拌均匀。
3. 每日饭后温服一次,连续服用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等。
3. 忌饮酒,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4. 忌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5.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药效功效】。
归脾汤主要通过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的药性相互作用,能够健脾和胃、益气力、止泻、利水渗湿、和中止痛、解表散寒、养血安神等功效,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结】。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在服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服用方法进行,同时注意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常常有思虑过度的问题,忧思伤脾,过度思虑也会耗散心血。
常常容易出现思维迟缓,精神委顿,失眠,健忘,眩晕,心悸,怔忡,不思饮食,倦怠等不适症状,这时可以用古方归脾汤来进行调理治疗。
归脾汤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出自宋·严用和《济生方》。
明·薛立斋将当归、远志加入原方,共同组成现代临床常用的归脾汤。
本方由白术9克,茯神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6克,大枣3枚组成。
具有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的功效。
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治疗心脾两虚的古方—归脾汤心脾两虚大多由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所致。
肝郁发生后,既易郁极化火伤阴液,又易郁逆克脾,或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横犯脾土。
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导致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或长期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一方面直接耗伤心血,心虚则神耗,同时也要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最终形成心脾两虚。
《证治汇补·郁证》云:“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
”归脾汤方解归脾汤健脾养心、补气生血,尤适用于心脾两虚者。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配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相伍,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加姜、枣和脾胃,以资生化。
写在最后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血液生化有源,心血自然充盈。
而归脾汤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医这一认识,加以组方配伍,通过健脾来强心,养心来醒脾。
百病,归于脾!一碗归脾汤,养足血脉,化解一体多病
百病,归于脾!一碗归脾汤,养足血脉,化解一体多病百病,归于脾!一碗归脾汤,养足血脉,化解一体多病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归脾汤。
这是一张,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滋补方。
主治,就是心脾两虚证。
在详细讲解它之前,文老师想给你讲一段,关于归脾汤的杏林趣话。
我相信,你看了以后,一定深有感慨。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纪37岁。
别看岁数不大,但人家一身是病。
什么病呢?首先一个,就是胃疼,空腹的时候疼痛加剧,吃了东西以后疼痛减轻。
喜暖喜按,最怕寒冷。
有时候,还纳呆吞酸。
第二个毛病,就是心悸心慌,说不定什么时候,心里头就慌乱跳动一阵儿,夜里睡眠也不好。
第三个毛病,就是浑身疼痛。
腰部、颈椎以及四肢关节,都很疼。
手指手腕,以及脚踝脚趾,看起来都已经略略变形。
这一身病,让患者十分沮丧。
38岁,活得跟83岁差不多。
怎么才能好受点呢?他思来想去、几经辗转,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虚弦,舌苔薄白,舌淡红。
拍了一些片子,发现有颈椎、腰椎都有病,不是增生就是突出,另外还有十二指肠溃疡。
至于说肢末关节的疼痛,则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这么一看,毛病确实不少。
怎么调理好呢?医家最初,也是没啥头绪。
但是后来,医家总算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提笔书方一首。
其中,有石菖蒲15克,牡蛎30克,延胡索10克,威灵仙12克,徐长卿12克。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方子,这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归脾汤。
归脾汤基本组成,乃是白术30克,茯神30克,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酸枣仁30克,人参15克,木香15克,炙甘草8克,当归3克,远志3克,生姜6克,红枣3枚。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10剂以后,胃疼和关节疼痛之感大大好转,心悸等毛病也减轻了。
效不更方,继续投用10剂,患者胃疼和关节疼几乎消失。
后来,医家以祛风除湿之品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它最初刊载于1990年的《山东中医》杂志。
这里头,是怎么一番道理呢?其实,面对这个患者,为医者脑海中必然有这么一个问好——这一身病,到底从哪里入手治疗呢?思来想去,医家决定以补脾养血为突破口。
归脾汤(159)
归脾汤(159)归脾汤归脾汤这个药方其实在我眼中觉得还蛮特别的,怎么讲呢?它是用一种相当矛盾的用药结构来处理这个血分的病,我们中国人说呀心生血,心主血,说脾统血,这个归脾汤它讲的是一个人思虑过度,劳伤心神,于是就健忘,心慌。
但是这个归脾汤证的这个,当然归脾汤是个比较轻的药,同学不要把它想成跟张仲景的补药这样子能够等同看待的药,你用对了也会蛮有效的。
不过这个它本身是剂量比较轻的东西,效用也就会稍微小一点。
它的这个健忘症,这个归脾汤证,当一个人呀,忙呀累呀操心呀,可能他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是这种你看他讲话讲了一阵之后,对不起我刚才没在听,这样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就是他的心阴跟心阳不能统摄了,心虚了,那这种心虚也可能一直在动脑筋,从脾虚开始,变成心虚了,这样的一个病机结构。
我在这边放了归脾汤是严用和济生方的归脾汤,而这个宋朝的另外一个版本的归脾汤好像是那个陈自明的《校注妇人良方》的方子。
就它里面还多两样药,就是有当归跟远志,其实我觉得当归跟远志加了之后有一点让人觉得是不放心严用和这个方子结构。
因为严用和这个方子看起来好像很燥,除了龙眼肉跟酸枣仁两个润药之外,其他药都比较燥,所以会让人觉得说为什么这么燥的药物组合它可以去补到心阴虚呢?就是一个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他的药物组我们把它拆开来看的话,会觉得即使严用和的这个方子也是有道理的。
怎么样呢?就是归脾汤里面一部分的药物首先是用来干嘛,是补脾阳,也就是这个药方它的终极取向是治阴虚的。
可是它的第一个最多的药物是补脾阳,你说白术、茯神、黄芪、人参、木香,木香是芳香醒脾的药,加在一起是一个比较刚燥的补脾阳的药。
那你会觉得说已经阴虚了你怎么用这些燥药在补在脾阳呢?可是这些补脾阳的药里面呢,甜味也有了,香味也够了。
那你再加上龙眼肉跟酸枣仁那两个甜甜润润的药,加到一起,还有刚好形成我们之前常讲的奉心生血的结构。
所以这个脾呀,脾阳旺盛以后,吸到的营养总加起来变成是奉心生血了,所以这个脾所收到的东西会归到心里面去。
归脾汤药方介绍
归脾汤药方介绍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
归脾汤。
《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
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
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
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
《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
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
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
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
查体格中等,稍羸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
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4钱,连服3剂,诸症好转。
《内蒙古中1/ 3医药》(1984;1:44):刘某,女,51岁。
平素多忧多虑,起初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发作,遂致彻夜不能入睡,随之月经失调,淋漓不断已2年。
面浮,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
此证系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归脾汤去当归,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剂。
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
归脾汤来自宋代《济生方》,里面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功能,适合心慌失眠人服用。
中医论证认为,归脾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对于轻度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上面,采用归脾丸结合进行失眠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关于《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应当听过归脾汤吧,归脾汤是一个很普遍的中医药方名,很多人都是用归脾汤来补身体。
由于归脾汤有健脾胃养神,补气养血,及其调理月经,医治记忆减退失眠等作用,也因而,归脾汤变成了健脾益气的中药材妙方。
那麼,归脾汤的标准秘方是什么呢?各种各样中药材的量应当多少钱?归脾汤,中医方剂名。
为滋补剂,具备补气养血,健脾胃养神之作用。
主冶肺胃气血亏虚证。
心悸怔忡,记忆减退失眠,盗汗,体倦食滞,脸色腊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女性月经崩漏,经期超前的,量混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沉细。
功能:补气养血,健脾胃养神主冶:肺胃气血亏虚证归类:滋补剂-补血剂歌诀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桂圆肉,兼加姜枣益肺胃。
构成白术茯苓、山参、黄芩、川芎、甘草、薏苡仁、远志、酸枣仁、甘松、桂圆肉、姜片、红枣。
使用量白术茯苓、川芎、白茯苓、黄耆(炒)、桂圆肉、远志、酸枣仁(炒)、山参3g,甘松1.5g,甘草(炙)1g。
使用方法加姜片、红枣,水煎服。
功能补气养血,健脾胃养神。
主冶血压肺胃气血亏虚证。
心悸怔忡,记忆减退失眠,盗汗,体倦食滞,脸色腊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血液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女性月经崩漏,经期超前的,量混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沉细。
归脾汤的标准秘方,便是白术茯苓,山参,黄芩,甘草,姜片,红枣等,这种中药材全是我们平常能够在药店里购到的。
归脾汤也有健脾胃养神,医治记忆减退失眠等作用,大伙儿何不能够自身去药店拿药回家自身配,可是各种各样中药材的量要掌握好。
归脾汤
目录
备注:
归脾汤药方。方一∶《正体类要》
。方二∶《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三∶《种痘新书》卷十二
归脾汤·补血方剂
归脾汤·药理作用备注:
归脾汤药方 。方一∶《正体类要》
。方二∶《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三∶《种痘新书理作用
展开
用法用量:
百科名片
归脾汤药物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功效: 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主治: 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
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归脾汤。《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最近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查体格中等,稍羸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4钱,连服3剂,诸症好转。《内蒙古中医药》(1984;1:44):刘某,女,51岁。平素多忧多虑,起初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发作,遂致彻夜不能入睡,随之月经失调,淋漓不断已2年。近日面浮,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此证系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归脾汤去当归,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剂。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组成] 党参15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可烊化,分2
次服) 血余炭9克白术9克炒当归6克远志9克炒枣
仁15克棕榈炭30克陈皮9克甘草9克
[功效] 补脾摄血。
[主治] 崩漏之脾虚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或漏下不止,血
色鲜红或浅淡,小腹胀痛,食少便溏,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腰
部酸痛,面色浮黄,舌淡苔薄,脉细数等。
[用法] (1)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
煮。
首煮武火(温度较高),煎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
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
煎好后两煎混匀,总是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
早饭前
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2)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
如法再服1个疗程。
[方解] 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升阳健脾为主;白术、甘草甘
温益气,助主药以资气血之源;当归、枣仁、阿胶、远志补血宁
心亦当为辅臣;陈皮理气、燥湿两种功效以调理脾胃气机;棕榈
炭、血余炭收敛止血以塞流。
、
[加减] 临证时若遇血色红、口干脉数者,加地榆炭30克
血色暗有块,舌有瘀丝瘀斑,脉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二次
冲服);腹胀痛、两胁胀痛,舌质紫暗,脉弦者,_力Ⅱ乌梅30克;头
痛者,加荆芥炭9克;气短懒言,舌质淡,脉细弱者,减党参,加.
人参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不止者,加醋30克配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