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重点笔记
行政强制法-详细讲解

⾏政强制法-详细讲解 ⾏政强制法-详细讲解 2017年8⽉ ⾏政强制法 ⼀、总则 ⼆、⾏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三、⾏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四、⾏政机关强制执⾏程序 五、申请法院强制执⾏ 第⼀章:总则 ⼀、概念:⾏政强制包括⾏政强制措施和⾏政强制执⾏。
1、⾏政强制措施,是指⾏政机关在⾏政管理过程中,为制⽌违法⾏为、防⽌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控制危险扩⼤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或者其它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为。
第⼀章:总则 2、⾏政强制执⾏,是指⾏政机关或者⾏政机关申请⼈民法院,对不履⾏⾏政决定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义务的⾏为。
⼆、除外: 1、⾏政机关应对⾃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有关法律、⾏政法规的规定执⾏; 2、⾏政机关采取⾦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依照有关法律、⾏政法规的规定执⾏。
第⼀章:总则 三、⾏政强制的原则 1、法定原则。
2、适当性原则。
采⽤⾮强制⼿段可以达到⾏政管理⽬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政强制。
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4、不得谋私利原则; 5、⾏政相对⼈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复议权、诉讼权、国家赔偿权原则(⽆听证程序,制定时有听证制度)。
第⼆章:⾏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由--盘问、约束⼈⾝⾃由⾄酒醒、强制带离现场、强制戒毒,拘留、收容教育(6⽉-2、3年)。
2、查封场所、设施和财物--针对不动产、动产; 3、扣押财物--针对动产; 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政强制措施。
第⼆章:⾏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1、法律; 2、⾏政法规:除限制⼈⾝⾃由、冻结外--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政管理职权事项的,⾏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政强制措施。
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 《行政强制法》重点法条第一章

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行政强制法》重点法条第一章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采取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更多相关信息:2012年军转干考试资料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邓小平理论的相关习题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第18期时政评论:改革,当奋然前行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第19期时政评论: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
行政强制法重点难点解读

法人员根据《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办法》当场扣留C公司库存5箱口香糖,由甲、乙在送达回证上 签字确认,带回A区工商局仓库;
• (5)电话通知陈某于七个工作日内就案情至工商局接受
询问,同时告知上述;
• (6)当场对口香糖生产现场、库存、以及口香糖瓶贴字
5、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以 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 )
A.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 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 扣押财物
D. 冻结存款、汇款
6、某市欲制定一项地方性法规,对某项行为实施行政强制
措施。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
施是______。(
A. 甲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当场告 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 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后以书面方式补充告知。
B. 乙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拒绝听取当 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C. 丙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制作现 场笔录。
D. 丁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拒绝 在现场笔录签名,执法人员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三、基本原则
(一)法定原则:法律优位/法律保留 (二)适当原则 (三)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四)禁止谋利原则 (五)权利救济原则
法条重点篇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法》第二条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设定
1、行政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行政强制 措施。( )
2、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 强制措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培训
2012高分行政强制法笔记

5、制作现场笔录--笔录需执法者和当事人签名盖章,当事人拒绝的,须予以注明
催告程序(应当先书面催告履行义务的期限、方式,载明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
催告期间有证据正面,转移隐匿财务的,可以立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强制执行决定:书面形式
中止执行情形:1、当事人有困难;
2、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有理由的;
3、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不损害公共利益。
执行和解:行政合同,内容:1、约定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时间,分阶段履行
2、约定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见面加处的罚款和滞纳金,罚款本金不可免。
文明执法:不得在夜间、法定节假日强制执行,不得对居民采取停止供应生活必需品进行强制执行。
强制拆除:对违法建筑等拆除的,应当先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法定期间,当事人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后才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行政强制法
行政强制:1、行政强制措施,暂时性的控制,行政决定之前;
2、行政强制执行,强制义务,行政决定之后。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冻结存款、汇款;30日内做出处理或解冻
3、查封场所、设施或财务;
4、扣押财务;
5、其它。
行政强制执行种类:P63
两“应当”:1、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
金钱给付执行:处罚款或滞纳金超过30日的,经催告仍不履行的,有强制执行权的可强制履行。加罚款或滞纳金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的数额
1、严格限定,只有必须“已经”、“将要”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自然资源的,适用于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可代履行的行政义务;
2、代履行三日前,催告程序,当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需立即清除的,可以
《行政强制法》考试要点分析()

行政强制法考试要点分析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要点分析】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采取的暂时性限制措施。
法律规定的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包括盘问、留置盘问、拘留、人身检查、约束、隔离、强制隔离、强行带离现场、收容教养等。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查封是行政机关限制当事人对其财产的使用和处分的强制措施。
主要是对不动产或者其他不便移动的财产,由行政机关以加贴封条的方式限制当事人对财产的移动或者使用。
(三)扣押财物。
扣押是行政机关解除当事人对其财物的占有,并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主要针对可移动的财物。
暂扣车辆(设施、设备)、证件。
(四)冻结存款、汇款。
冻结主要是限制金融资产流动的强制措施,包括冻结银行存款、汇款和邮政企业汇款,也包括股票等有价证券。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是指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证据登记保存(全)牢记,并把握每类包括的具体行为,可能为多选或简答,案例中可能会涉及具体行为的判断。
【题型分析】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二)划拨存款、汇款;(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五)代履行;(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要点分析】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可能为多选和简答,案例分析的可能性不大。
【题型分析】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要点分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条件和例外规定。
实施条件:1.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行政机关实施,但在一定条件下,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可以实施;(第七十条)2.只能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本条第一款)3.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形;(本条第一款)4.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读书笔记-行政强制法★

读书笔记-行政强制法★第一篇:读书笔记-行政强制法学习《行政强制法》的心得体会近期,XX工商局组织开展了读书学习活动。
为了读书学习和工作生活能结合的更紧密,局里还特意推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条文理解与适用》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这两本书,一本适合提升工作能力,一本适合陶冶思想境界。
恰逢本人已经很久没有读书的时机,一是静不下心来,二是不知道读什么书,这次局里的安排,正好给了我一个好好读书学习的机会。
因为我才加入工商队伍不久,业务能力亟需加强提高,所以认真研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条文理解与适用》,觉得这本书对工商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帮助,读完略有心得。
《行政强制法》于2011年6月30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对工商部门行使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对工商部门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该法出台的本质是规范、限制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权,同时也是依法保障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权。
其立法的指导思想有两方面,一方面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手段,保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同时,对行政强制进行规范,避免和防止权力的滥用,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对具体法律条文还没用一个实践性的操作认识过程,所以只能凭着以前学过的法学经验觉得有两个法律原则是该法的亮点,一个是行政强制适当原则,即比例原则。
该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对相对人造成的损害应小于达成目的所获得的利益,避免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造成相对人权益的过度损害,故也称“均衡性原则”。
比例原则着眼于法益的均衡,是拘束行政权力违法最有效的原则,该原则在行政执法中的运用会有效遏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限制行政权恣意,也给监督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政提供了一把标尺,比例原则以维护和发展公民权为最终归宿,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行政强制法培训笔记

行政强制法培训笔记按:干部室根据3月27日和28日在工人文化宫听课情况整理了刘博老师的培训重点,按照《行政强制法要义问答》的顺序进行了摘录。
由于时间有限,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
欢迎热心同志校订补充,并返发给我们。
我们将把更精确的版本再次发给大家。
另外,特别提示大家注意对《行政强制法》法条的掌握,最基本的东西都在法条上。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第一章:行政强制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一)2011年6月30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二)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
(三)《行政强制法》主要目的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强制手段滥用的主要问题:(1)哪些机关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不明确;(2)具体形式繁多,有多种表述,缺乏规范;(3)没有强制权的行政机关自行实施强制措施,甚至授权、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4)缺乏程序性规定,随意性较大,合法权益造成侵害;(5)缺少必要的手段,致使一些严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
(五)起草《行政强制法》总的指导思想是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权益。
(六)《行政强制法》的立法理念:1、行政权与公民权和谐共存;2 、行政权与司法权良性互动;3、中央地方共享强制权设定;4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同等保护;5 、不枉不过保证公正与效率并重;(七)可以设定行政强制的法律渊源:1、“法律”;2、“行政法规”;3、“地方性法规”。
这就意味着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地方省级人大分别享有行政强制的设定权。
(八)除情况紧急外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九)《行政强制法》中的重要制度:1、行政强制设定制度;2 、行政强制措施制度;3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制度;4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制度;5 、行政强制行为责任制度。
行政强制法讲义提纲

《行政强制法》解读(提纲)省建设监察总队吴城林一、制定《行政强制法》的背景和目的(一)、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解决行政强制“散”、“乱”和“滥”的问题;(二)、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解决行政强制“软”和“难”的问题;(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践行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需要;(四)顺应世界行政强制法治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
二、行政强制的内涵和特征(一)内涵:行政强制是指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或者不履行生效行政决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予以限制或者处分,直接执行或者迫使当事人履行由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法律义务的行政行为。
(二)特征:1、行政性;2、服从性;3、物理性;4、依附性。
三、行政强制的原则(一)法定原则;(二)适当原则;(三)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四)禁止谋利原则;(五)权利救济原则四、行政强制种类(一)行政强制措施1、含义: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2、特性:(1)是一类具体行政行为;(2)是一类暂时性控制措施;(3)目的是为了便于行政决定的作出或者行政目的的实现。
3、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二)行政强制执行1、含义: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2、特性:(1)前提是存在一个生效的行政决定,是执行行政决定的行为;(2)效果是对当事人人身、财产权的剥夺和处分,这种剥夺和处分来自于作为执行基础的原行政决定而非行政强制本身;(3)形式有两种: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4)方式有二类: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执法资格考试行政强制法重点条文解读

《行政强制法》重点条文解读一、行政强制法概述(一)行政强制的含义和行政强制法的主要内容1.行政强制的含义: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为其设定的特定行政义务的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通过一定的强制力迫使行政相对人遵守行政管理规范、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实现特定的行政效果的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第2条)2.行政强制法的主要内容明确行政强制的设定权,解决设定权“乱”问题。
统一行政强制方式,解决行政强制种类繁多问题。
一、行政强制法概述规范行政强制程序,保障行政强制的公正性。
完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制度,解决行政决定执行难问题。
规范行政强制权主体,解决执法队伍“滥”的难题。
(二)行政强制法的适用范围(第3条)1.行政强制的设定与实施。
2.本法与其他单行法的关系。
(三)期限与授权1.期间(第69条)本法中十日内的期限,是指工作日,不包含法定节假日。
期间的计算,以行政决定作出的下一个时或次日起算。
期限届满之日为法定节假日的,则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
期间不包括途中时间,以始发车或交付邮局的时间为准。
一、行政强制法概述2.授权(第70条)必须有法律、法规授权。
被授权的组织应当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不能是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被授权组织应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
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强制。
二、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一)合法原则(第4条)1.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设定行政强制。
2.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强制(二)适当原则 (第5条)1.设定行政强制应适当。
2.实施行政强制应适当。
【案例】暴力执法导致暴力抗法(行政强制成为行政机关执法首选)(三)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第6条)1.广泛宣传教育。
2.发挥教育的作用。
3.教育是行政机关的一项法定义务。
4.强制中有教育,教育中有强制。
5.行政强制仅是一种手段,不能不择手段。
6.行政强制是最后保留手段。
行政强制法讲义(最新)

行政强制法讲义(最新)行政强制法讲义第一章强制行政概述1.1 强制行政的定义和特点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以迫使被行政主体服从其决定的手段,对违法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行为。
1.2 强制行政的法定基础强制行政的法定基础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和相关行政法规。
1.3 强制行政的必要性与合法性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权威,保障行政机关的权威性和效果性。
行政强制的合法性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二章强制行政程序2.1 强制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强制行政程序包括事先告知、听证、处罚决定等程序要素。
2.2 强制行政程序的法定依据强制行政程序的法定依据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3 强制行政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操作强制行政程序的具体步骤包括行政机关的调查取证、对当事人的事先告知、听证程序、处罚决定的作出以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程序。
第三章强制行政措施3.1 强制行政措施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强制行政措施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行政罚款、行政拘留等措施,适用范围涵盖各类违法行为。
3.2 强制行政措施的权力来源和可操作性行政机关实施强制行政措施的权力来源于法定职权,并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
3.3 强制行政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力强制行政措施的实施过程应符合法律程序,且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第四章强制行政的法律问题4.1 强制行政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问题强制行政的合法性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并依法行使职权。
合规性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4.2 强制行政的救济途径和路径当事人对行政强制行为不满意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途径进行救济。
4.3 强制行政的滥用和限制行政机关在实施强制行政时应注意不得滥用职权,限制其行使行政强制权的范围和力度。
附件:附件一:《行政处罚法》相关条款附件二:《行政许可法》相关条款附件三: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行政强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以迫使被行政主体服从其决定的手段,对违法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行为。
【法考】行政强制措施——重点知识点

第捌拾贰期行政强制措施——重点知识点2020版通关笔记,伴你过法考!【壹】行政强制概述行政强制是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项制度的合称。
无论是行政强制措施还是行政强制执行,都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中表现最为激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影响巨大的行为方式,可以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或财产直接受损。
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的设定相比,行政强制的设定更为严格和复杂。
1.对行政强制措施,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享有设定权。
2.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应由法律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均属于法律保留事项。
3.对行政强制执行只有法律有设定权,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应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的特点」行政强制是行政决定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或达成行政管理目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行为等采取强制性措施的制度。
1.行政性:行政强制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
2.强制性:典型的单方行政行为,当事人必须服从决定。
3.物理性:直接作用于当事人人身财产等权利,具有限制人身改变财产物理状态的效果。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1.行政强制措施的特点(1)预防性和制止性。
控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或扩大。
(2)临时性和中间性。
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中间行为,而不是最终行为。
通常是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而不是最终处分,财产仅影响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3)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和经授权的组织。
2.行政强制执行的特点(1)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2)行政强制执行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为前提。
(3)目的在于以强制的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内容。
3.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1)前者是情况紧急条件下的“第一次行动”,后者是先行具体行政行为的后续行为,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属于“第二次行动”。
行政强制法重点解读

行政强制法第一章概论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概念: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特点:一是暂时性,即行政强制措施不是最终行政行为,最终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行政强制措施即须解除;二是保全性,即行政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最终行政决定合法有效的作出,其本身不是目的;三是单向性,即行政强制措施由行政机关单方面实施。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方式及特点。
概念: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行政强制执行分为间接强制和直接强制。
间接强制主要包括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代履行;常见的直接强制有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财物。
行政强制执行的特点:一是执行性,即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使义务人履行行政决定确定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二是从属性,即行政强制执行是确定义务的行政决定的延续;三是强力性,即不论是直接强制,还是间接强制,都具有强迫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性质。
三、特殊行政强制。
是指虽然也属于行政强制,但具有较大特殊性,不适用一般强制规则的行政强制。
包括:一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二是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三是进出境技术监控措施。
- 1 -四、《行政强制法》的适用范围。
(一)《行政强制法》的适用范围及与其它单行法的关系。
《行政强制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重要知识点】2018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笔记:行政强制法定原则

【重要知识点】2018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笔记:行政强制法定原则2018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笔记:行政强制法定原则。
2018年司法考试大纲已经新鲜出炉,小伙伴们是否还在司法考试复习的路上依然坚定着当初的梦想呢?我们小编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的相关复习资料,祝愿各位小伙伴们复习路上有的放矢,终获成功!行政强制法定原则行政强制法第4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该规定确立了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指行政强制权的设定及其行使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没有法律规定或授权,不得设定行政强制;对于依法享有强制权的行政机关及其他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行使行政强制权。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4条规定,行政强制法定原则包括设定法定和实施法定两个方面:1.设定法定。
是指行政强制的设定权由法律规定,它涉及行政机关限制、剥夺或其他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的正当性和权限问题。
行政强制作为激烈的行政管理手段,其设定至关重要。
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原则上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才有权设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能否具有或具有什么样的设定权,有赖于法律的明确授权。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外,其他任何规范不得设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利的行政强制行为。
2.实施法定。
对由立法依法设定的行政强制,享有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行使该权力。
(1)权限法定。
行政机关及相关主体实施行政强制必须遵循权限法定的要求,没有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强制。
(2)范围法定。
对享有行政强制权的行政机关及相关主体,应严格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权限范围,不得逾越权限范围。
(3)条件法定。
行政强制权的行使皆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行政强制法及相关单行法均会对行政机关及相关主体行使行政强制权的条件、情况作出明示或默示规定。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之行政强制(三)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之行政强制(三)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1.某市质监局发现王某开设的超市销售伪劣商品,遂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发现的伪劣商品实施扣押。
关于扣押的实施,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17/48/单选)A.因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王某承担B.应制作现场笔录C.应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扣押清单D.不得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考点】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解析】《行政强制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A项中,因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王某承担,错误。
《行政强制法》第18条第7项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七)制作现场笔录。
B项中,应制作现场笔录,正确。
《行政强制法》第24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C项中,应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扣押清单,正确。
《行政强制法》第23条第1款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D项中,不得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A。
2.某工商局因陈某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扣押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15台,后作出没收被扣电脑的决定。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6/82/多选)A.工商局应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扣押清单B.因扣押电脑数量较多,作出扣押决定前工商局应告知陈某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C.对扣押的电脑,工商局不得使用D.因扣押行为系过程性行政行为,陈某不能单独对扣押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考点】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解析】《行政强制法》第24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行政强制法学习资料

行政强制法学习资料行政强制法学习资料是许多法学生和从事法律行业的人士广泛学习的一类法律资料。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行政强制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强制法进行深入的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行政强制法是什么?简单来说,行政强制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达成某一合法目的,对违反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合同、执法文书的被强制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
在行政强制法中,行政机关以行政权力的形式,对某个被强制人进行强制执行。
与刑事、民事领域相比,行政强制法有其特有的方式和规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
其次,行政强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限制自由、查封、扣押、拆除、拘留等。
在行政强制的实施中,一定要在法定范围内进行,不得人为扩大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
因此,在学习行政强制法时,我们要特别重视规定的范围,确保在实践活动中不会超出规定的范围。
再次,行政强制的实施程序也是行政强制法学习的一大重点。
在行政强制法中,实施程序和方案的编制、强制依据及强制方式、被强制人权利保护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因此,在实施行政强制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社会不安定。
最后,在行政强制法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具体问题。
比如,行政强制的条件、行政机关的职责、被强制人的权益保障、行政强制的范围与对象以及强制效果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只有熟悉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行政强制法的实质和作用,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学习行政强制法资料是我们掌握行政强制法知识和技能的基石,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行政强制问题时解决问题的依据。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熟悉行政强制法相关规定,更需要了解行政强制的具体实践,以期更好地应付各种复杂情况。
因此,行政强制法学习资料不仅仅是一份资料,更是我们在法律领域中成长和进步的重要作用。
行政强制法应试要点

行政强制法应试要点一、首先对该法中基本概念必须厘清一部法律都是由一组基本概念作为其基础的,故要学习某部法律,必须对涉及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明晰的认识,同时注意此概念与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强制法主要涉及如下的一些基本概念。
1、概念解释2、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的区别二、必须掌握行政强制的设定权限三、准确记忆法条中的虚词与“但书”法条为了构建一个符合立法目的的行为模式与适用条件,故力求语言的逻辑严谨,必定要运用虚词连接或“但书”转义。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火眼金睛”来识别题干中的信息是否涉及这样的“陷阱”。
“虚词”方面的“陷阱”举例如下:1、第16条: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可以不采取强制措施。
其中“显著”、“明显”是表明行为的严重程度,“可以”是表明执法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
注意不是“必须”或“应当”。
2、第35条: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该条中法律规定是“应当”,也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与上一条正好相反,毫无自由裁量权可言。
3、第18条(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这里的要求是签名或者盖章二选一,而非“和”。
4、第39条(三):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该条对于损失的程度要求表述为“难以弥补”,而非一般的“重大”,而且有一个“且”的小尾巴,也就是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但书”一直是法律条文记忆的”最大敌人“,它在法条结尾的出线就意味着该条有一个“后门”,而出题者最喜欢使用这样的“后门”来让我们上当。
举例如下:1、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本条涉及适用程序(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和延长不得超过30日两个题眼。
2、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重要知识点】司法考试行政法精讲:行政强制措施设定

【重要知识点】司法考试行政法精讲:行政强制措施设定司法考试行政法复习指导:行政强制措施设定。
司法考试复习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
很多考生已经开始2018年司法考试复习的征程,我们为考生整理了司考复习基础讲义,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的设定相比,行政强制法对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在内的行政强制设定采取了从严的思路。
1.法律的设定权法律可以对所有的行政强制措施进行设定,但下列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由法律保留: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应由法律设定的事项,这些措施只能由法律作出设定。
2.行政法规的设定权行政法规对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相对复杂,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某一领域或事项尚未制定法律。
在此情形下,如相关事项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由法律保留的行政强制措施之外的措施,即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应由法律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种情形是某一领域或事项已出台法律。
在此情形下,如已制定的法律设定了行政强制措施,且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只能对已创设的行政强制措施作出细化规定,不得作出扩大规定;如已制定的法律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法规原则上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不过,在符合特定条件时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即单行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那么,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由法律保留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之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教育网3.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对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为,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两类,即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和扣押财物。
对法律已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地方性法规只能对法律所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出细化规定,加以具体化,扩大规定无效。
行政强制法重点笔记

第七章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一节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二)划拨存款、汇款;(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五)代履行;(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反馈。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一节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二)划拨存款、汇款;(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五)代履行;(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反馈。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依照法律规定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二)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三)法律规定的其他程序:a.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b.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解除。
c.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三节查封、扣押(一)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二)强制执行不得夜袭(三)加处罚款数额不得翻番(四)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
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三)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五)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
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一)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二)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三)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应当立即退还财物;已将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拍卖或者变卖的,退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款项。
变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四节冻结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冻结存款、汇款。
冻结存款、汇款的数额应当与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当;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
依照法律规定冻结存款、汇款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向当事人交付冻结决定书。
自冻结存款、汇款之日起三十日内,行政机关应当作出处理决定或者作出解除冻结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冻结决定:(一)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二)冻结的存款、汇款与违法行为无关;(三)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冻结;(四)冻结期限已经届满;(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冻结措施的情形。
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或者解除冻结决定的,金融机构应当自冻结期满之日起解除冻结。
第五节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条件: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
催告: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三)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五)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一)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二)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三)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四)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机关应当恢复执行。
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三年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执行:(一)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三)执行标的灭失的;(四)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的;(五)行政机关认为需要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在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不能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的,依法给予赔偿。
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
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
强制执行期间,行政机关不允许:(一)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二)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第六节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超过三十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
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划拨的存款、汇款以及拍卖和依法处理所得的款项应当上缴国库或者划入财政专户。
第七节代履行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处理。
第八节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受理。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裁定不予执行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
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
第九节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二)改变行政强制对象、条件、方式的;(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四)违反本法规定,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五)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的;(六)有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