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对北方军阀统治的一次有力挑战。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1.1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抗争精神。
1.2 国民党的崛起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逐渐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为北伐战争的发起奠定了基础。
1.3 北方军阀混战北方军阀割据一方,削弱了中国的统一和稳定,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二、过程2.1 发起北伐战争1926年起,国民党发动北伐战争,旨在统一中国,泯灭北方军阀,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2.2 中央军入粤国民党中央军队从广东出发,经过长征,逐步攻占中原地区,取得一系列重要战役胜利。
2.3 收复南京1927年,国民党中央军最终攻克南京,结束了北方军阀在南方的统治,标志着北伐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三、影响3.1 推动国家统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的统一进程,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加强国民党地位北伐战争的成功提升了国民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使其成为中国的主要执政党。
3.3 形成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合作,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教训4.1 军阀割据的危害北伐战争揭示了军阀混战对中国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危害,教育人们要警惕军阀割据现象。
4.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北伐战争成功的暗地里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和人民的支持,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4.3 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北伐战争的成功也提醒我们,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惟独实现政治稳定,才干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
五、展望5.1 实现国家现代化北伐战争的成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强盛。
5.2 加强民族团结北伐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我们应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背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期间,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在此之前,中国内部政治混乱,北洋政府的统治无力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三、战争过程1.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旨在推翻北洋政府。
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先发起了南昌起义,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2.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了中国共产党,导致国共合作破裂。
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开始了长征。
3. 1928年,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中国国民党军队攻占了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北洋政府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同年,南京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
四、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 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吸取了军事经验和政治智慧,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2. 北伐战争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干部,为党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3. 北伐战争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稳定。
北洋政府的垮台,为国民党政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五、总结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同时,北伐战争也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参考文献1. 杨得志. 中国近代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2. 王建民. 中国现代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3. 王明江. 中国近代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以上就是我对北伐战争的说课内容,希翼能够对大家有所匡助。
2018-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北伐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国民党北伐的动机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之前向来受到北方军阀的压迫和掣肘,希翼通过北伐战争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
1.2 军阀混战的局面北伐战争前,中国的北方地区被各路军阀割据,形成为了割据混战的局面,给国家统一带来了障碍。
1.3 国际环境的影响北伐战争时,中国正值国际事态动荡,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干涉和控制加剧了国内的混乱,也成为北伐战争的背景之一。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2.1 蒋介石的领导北伐战争中,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领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统一指挥各路军队,推动了北伐的进程。
2.2 中央军的作战北伐战争中,国民党中央军经过多次战役,逐步泯灭了北方各路军阀的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2.3 共产党的支持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也积极支持国民党的行动,通过合作和联合抗日,为北伐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三、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国家统一北伐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北方地区重新归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3.2 国民党的崛起北伐战争的胜利,使国民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的主要执政党。
3.3 社会变革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方军阀的割据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北伐战争的评价4.1 历史意义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战略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3 民族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国的民族复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北伐战争的启示5.1 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北伐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是中国的根本利益,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
5.2 政治稳定的必要性北伐战争的成功也提醒我们,政治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革命战争。
该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北伐战争进行详细阐述。
一、战争背景1.1 国民党的崛起国民党是中国最早的政党之一,由孙中山创立。
经过多次失败的起义和革命尝试,国民党逐渐壮大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对象。
1.2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二十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
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和租借地等手段,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资源。
1.3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积极参预反帝反封建斗争。
共产党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逐渐崛起,并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动革命事业。
二、北伐战争的发起2.1 国共合作的形成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
双方共同组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
2.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共产党通过建立军队和政权,组织群众运动,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战争的目标和策略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游击战、武装起义等多种策略。
三、战争进程和胜利3.1 第一次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第一次战争主要以游击战为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南方地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推翻了一些地方的国民党政权。
3.2 第二次北伐战争1927年,北伐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正面战斗。
尽管中共军队在一些战役中遭受挫折,但整体上仍取得了胜利。
3.3 北伐战争的胜利1928年,北伐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讲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北伐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北伐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五学习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第1课。
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也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一。
它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为先进中国人进一步的救国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高潮到失败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案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挫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战略、战术和影响。
一、背景:1.1 国民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等一系列爱国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热情。
1.2 北洋政府的腐败: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腐败,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1.3 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毅的领导力量。
二、目标:2.1 推翻北洋政府:北伐战争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权。
2.2 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力图统一中国,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3 建立新中国:北伐战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和发展。
三、战略:3.1 武装起义:北伐战争在开始阶段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通过夺取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控制权,发动全国范围的革命斗争。
3.2 游击战争:在战争的中期,北伐军队采取游击战争的战略,以灵便机动和袭击敌人的方式,削弱北洋军队的实力。
3.3 正规战争:北伐战争在后期转为正规战争,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决战的方式,最终击败北洋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
四、战术:4.1 军事组织建设: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组织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4.2 军事技术改革:北伐军队进行了军事技术的改革,引进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提高了作战效能。
4.3 战略指导: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战略指导,有效地指挥和组织了战斗行动。
五、影响:5.1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2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北伐战争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5.3 形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革命斗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期间。
本次说课将从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二、背景1. 国民党的崛起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由孙中山创立。
在北伐战争之前,国民党已经在南方建立了统一的军政机构,并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2. 军阀混战的局面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个军阀割据一方,国家分裂状况严重。
这种局面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三、原因1. 国共合作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协议,共同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2. 经济困境军阀混战导致了经济的瘫痪,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北伐战争成为了解决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
四、过程1. 发动战争1926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北伐战争,以推翻北洋政府为目标。
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革命军队,采取游击战等灵便战术,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2. 中原大战1927年春,北伐军队在中原地区与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展开激烈的战斗。
经过多次战役,北伐军队最终夺取了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3.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两湖战役1927年10月,北伐军队在湖南、湖北地区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北伐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五、影响1. 统一的政权北伐战争的胜利使得北洋政府被推翻,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中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2. 国共分裂在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了国共分裂,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内战状态。
3. 国际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第一篇:《北伐战争》说课稿《北伐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教材地位及作用课程标准对这一课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从课标来看它更多地强调理解和识记。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2课时,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序幕,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反帝反封作为革命的纲领,进一步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进程。
然而中共刚成立,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寻找同盟军。
孙中山先生也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先后失败,让他感到报国无门,而中共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对他触动很大,很快他接受了反帝反封的思想,并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因此有了黄埔军校和北伐。
而正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造成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就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运动,所以从内容上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对课标和本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大无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的正义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举措。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革命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一次伟大斗争。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1.1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1.2 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3 国际环境的影响北伐战争时期,国际形势动荡,外部力量对中国的政治局势也发挥了一定的影响。
二、过程2.1 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伐军队逐步推进北方。
2.2 第二次北伐第二次北伐战争爆发于1927年,国共合作受到挑战,北伐军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胜利。
2.3 第三次北伐第三次北伐战争是北伐战争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国共合作逐渐破裂,北伐战争宣告结束。
三、影响3.1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为中国的政治局势带来了新的变化。
3.2 国共分裂北伐战争后,国共两党合作逐渐破裂,国共关系恶化,最终导致国共内战的爆发。
3.3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意义4.1 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4.2 增强国民自信北伐战争的胜利增强了国民的自信心,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期待。
4.3 彰显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北伐战争的成功彰显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为未来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展望5.1 深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应继续深化国共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
5.2 坚定民族自信北伐战争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定民族自信,才能赢得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2024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
2024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北伐战争》,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北伐战争》是历史教材中的关键内容,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它涉及到中国国内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变革,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认识中国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历史教学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教学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等,以便更好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我也会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法学法的要求,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北伐战争的好奇心和思考。
2、讲述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案例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能力。
4、合作学习,探讨影响和启示。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给我们的启示,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5、归纳总结,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展示,评价他们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和指导。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伐战争》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伐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由浅入深,既注重历史事实的叙述,又强调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实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重要战役的策略和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北伐战争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中重要战役的策略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4.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北洋政府的决裂,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策略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的中国,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北洋政府在军阀混战的局势下,统治无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认识到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革命。
三、目标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希望通过北伐战争,打破军阀割据的局面,推进革命事业的进程,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四、策略1. 军事策略:北伐战争采取了“分进合击”的军事策略。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先后在湖南、广东、江西等地发动起义,形成了多个革命根据地。
然后,红军主力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向北进发,分别打击北洋政府的军队,最终合围北京,推翻北洋政府。
2. 政治策略:北伐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采取了联合各界的政治策略。
他们与国民党合作,共同组建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这种联合的政治策略使得北伐战争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增加了胜利的可能性。
五、影响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推翻北洋政府:北伐战争最终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 建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这种合作关系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加强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使得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4. 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北伐战争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推进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
一、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1924年,孙中山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推翻北洋政府。
1.2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北洋政府在执政期间,腐败严重,无力解决国家问题,导致民众不满。
1.3 国际形势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外国势力对中国的控制加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2.1 第一次北伐:1926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军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成功解放了一些地区,但在上海事变中遭到了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2.2 第二次北伐:1928年至1929年,国共合作军再次发动了北伐,成功收复了南京,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2.3 第三次北伐:1930年至1931年,国共合作军继续北伐,但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和日本侵略的干扰,北伐进程受阻。
三、北伐战争的影响3.1 统一中国: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中国的政治统一,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壮大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壮大了党的力量,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3.3 激发民族意识:北伐战争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了民族意识,加强了民族团结。
四、北伐战争的意义4.1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4.2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北伐战争结束了军阀混战时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统一的国家机构。
4.3 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北伐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伟大斗争,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革命斗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间。
本次说课将从背景介绍、战争进程、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背景介绍1. 国民党的崛起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政党,由孙中山创立。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和国家统一。
国民党在北伐战争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庞大的军队和政权基础。
2. 北伐战争的背景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结果。
共产党希望通过北伐战争推翻北方的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主的发展。
国民党则希望通过北伐战争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推动现代化建设。
三、战争进程1. 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战争于1926年6月开始,由国共两党合作发起。
蒋介石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率领北伐军向北方进军。
北伐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推翻了多个军阀政权。
2. 四一二事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对共产党的清洗行动,导致国共合作破裂。
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北伐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第二次北伐1928年,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争。
北伐军再次向北方进军,最终于1928年底攻占南京,结束了北伐战争。
四、影响1. 统一国家北伐战争推翻了多个军阀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南京成为国民党的政治中心,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2. 国共分裂四一二事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与国民党形成对立。
这一分裂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国际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重新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五、结语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斗争。
它推翻了多个军阀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北伐战争也导致了国共分裂,给中国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明确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战争。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战争的起因、目标、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北伐战争的重要意义。
二、起因北伐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5年的广州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结果。
起义成功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了联合政府,共同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分歧,联合政府很快陷入了内部矛盾。
三、目标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起来,共同向北洋政府发起进攻,以解放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
四、过程1. 第一次北伐:1926年至1927年第一次北伐是北伐战争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决定联合起来,向北洋政府发起进攻。
他们采取了游击战的战略,先后攻占了一些城市,如南昌、武汉等。
然而,由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以及北洋政府的反击,第一次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
2. 第二次北伐:1927年至1928年第二次北伐是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重新组织起来,继续向北洋政府发起进攻。
这次北伐战争采取了正规军的战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一起作战。
他们先后攻占了一些重要城市,如南京、上海等。
最终,北洋政府被推翻,国共两党建立了新的政权。
五、影响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新的政权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等,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加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结果,战争结束后,两党加强了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3.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北伐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而进行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努力的热情。
2024北伐战争说课稿利用范文
2024北伐战争说课稿利用范文一、说教材1、《北伐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现代中国史和中国民主革命等知识并对北伐战争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历史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北伐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是: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感教育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研究式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准备多媒体课件,呈现相关历史图片、资料和视频,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通过呈现一些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音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战争环境和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过程有哪些关键事件?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3、合作学习,研究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与北伐战争相关,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深入了解该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示给全班。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宽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认识。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次讲解将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战争起因北伐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史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列强侵略、内忧外患、政治混乱等多重困境。
国民党领导的南京政府在政治上的腐败和军队的腐化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导致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南京政府,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三、战争过程1. 第一次北伐(1926年-1927年)第一次北伐是北伐战争的开端,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共合作军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发动了北伐战争。
他们成功地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然而,由于国共矛盾的激化和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北伐战争在1927年遭遇了失败。
这一阶段的失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挫折,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 第二次北伐(1927年-1928年)第二次北伐是对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进行总结和反思后的重要行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从江西发起了战役,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们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
最终,红军成功地占领了武汉和南京,迫使南京政府撤离至广州。
这一阶段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3. 第三次北伐(1929年-1930年)第三次北伐是北伐战争的最后一次重要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这一阶段继续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
他们采取了歼灭战的战术,成功地消灭了大量的敌军。
最终,红军占领了上海和南京,迫使南京政府撤离至重庆。
这一阶段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战争结果北伐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南京政府被推翻,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
本文是整理的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
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
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政府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③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
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
④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政府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政府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
年他改组了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在当时,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我国的一件重大事情,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
(课前预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