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3《涉江采芙蓉》作品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便是《涉江采芙蓉》的原文啦。
咱们先来聊聊这诗的原文。
诗一开头,“涉江采芙蓉”,简简单单五个字,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个人慢慢地踏入江水,去采摘那娇艳的芙蓉花。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江水轻轻流淌,芙蓉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多美呀!“兰泽多芳草”,这一句更是让整个画面丰富起来,不仅有芙蓉,还有那成片的兰花和芬芳的香草。
这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再说这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这么一翻译,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啦?接下来咱们好好赏析一下这首诗。
先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可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通过美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美好情感。
那芙蓉和芳草,不就像是主人公心中真挚的情感一样纯洁和美好吗?“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哎呀,主人公辛辛苦苦采了花,却不知道能送给谁,因为心里思念的那个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多让人感到无奈和失落啊!就像我有一次,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想要送给远方的朋友,可是因为距离的原因,不能马上送到对方手中,那种心情,真的和诗中的主人公有点像呢。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回头望着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没有尽头。
这画面多让人心酸呀!就好像我们在外地打拼,想家的时候,望着家的方向,却感觉那么遥远,心里充满了惆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明彼此相爱,却要分隔两地,只能怀着忧伤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种痛苦和无奈,真的让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把那种相思之苦、离别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分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分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涉江采芙蓉》2、作者:未知3、朝代:汉代4、原文内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原文翻译1、 1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1、11 “涉江采芙蓉”一句,描绘了主人公涉过江水去采摘芙蓉的情景,表现出其积极主动的姿态。
1、12 “兰泽多芳草”则补充说明了采摘芙蓉的环境,兰草与芳草共生,烘托出优美的氛围。
2、 1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2、 11 这两句揭示了主人公采摘芙蓉的目的,却又因爱人在远方而产生了失落和无奈。
2、 12 问句的形式更加强化了这种思念和牵挂之情。
3、 1 回头遥望那故乡,长路漫漫无边际。
3、11 “还顾望旧乡”展现了主人公在思念远方爱人的同时,对故乡的回望,心中充满了眷恋。
3、12 “长路漫浩浩”形象地描绘出归乡之路的遥远和艰难,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愁苦。
4、 1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4、 11 此句点明了整首诗的主旨,即相爱之人不能相聚的痛苦。
4、12 “忧伤以终老”表达了深深的哀怨和对未来生活的悲观预期。
三、原文分析1、 1 主题与情感1、 11 这首诗的主题是游子思乡与爱人相思之情的交织。
通过描绘涉江采芙蓉的行为,引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回望,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孤独忧伤。
1、 12 诗中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坚守,又有对故乡的眷恋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分离的无奈和痛苦。
2、 1 艺术手法2、 11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如涉江、芙蓉、兰泽、芳草等,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氛围,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背后,却是主人公深深的思念和忧伤,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绪之浓。
2、 12 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眼前采芙蓉情景的实写,又有对远方爱人、故乡的想象和思念,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空间。
高中语文文言文《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赏析:《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注释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注释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8、同心:指夫妻感情融洽深厚,这里指男女二人内心相思相同。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远方爱人的情景。
诗中通过涉江采芙蓉的行为,引发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然而路途遥
远,无法送达这份情谊,回望故乡,更觉路途漫漫,只能在忧伤中度过余生。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南北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和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拼音解读: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gǔ shī shí jiǔ shǒu 〔nán běi cháo 〕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lán zé duō fāng cǎo 。
cǎi zhī yù yí shuí?suǒ sī zài yuǎn dào 。
hái gù wàng jiù xiāng,zhǎng lù màn hào hào 。
tóng xīn ér lí jū,yōu shāng yǐ zhōng lǎo 。
相关翻译涉过江水去采芙蓉,大泽中长满了芳香的花草。
采了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却在远方。
回过头来遥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只怕要愁苦忧伤直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经典诗歌,这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代文学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咱们先来瞅瞅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的原文虽然简短,但是韵味十足啊!接下来咱们细细地翻译一下,让它变得更明白易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说的是有人渡过江去采摘芙蓉,那生着兰草的沼泽地里,到处都是芳香的花草。
想象一下啊,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踏入江水,伸手去摘那娇艳的芙蓉花,周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种香草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这画面多美!“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了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啊,在遥远的地方。
哎呀,这就有点小忧伤了。
辛辛苦苦采了花,却不知道能送给谁,因为心里想着的那个人远在他乡。
就像我有一次,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满心欢喜地想要送给一个朋友,结果发现他出差去了外地,那种失落感真的不好受。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眺望故乡,路途是那么漫长。
这人站在那里,望着故乡的方向,心里想着回去的路那么长,啥时候才能见到亲人呢?这种思乡之情,就像我有一回出门旅游,在外地待了好多天,越到后面越想家,想家里的饭菜,想家里的床。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啊!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只能在忧伤中度过一生。
就像我认识的一对夫妻,因为工作原因长期两地分居,每次见面都特别珍惜,可分别的时候又特别难受。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直击人心。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思念的煎熬,还有对爱情的执着。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以采芙蓉起兴,让人一下就进入了那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然后通过设问,把主人公内心的纠结和迷茫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用“还顾望旧乡”这个动作,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
最后直接抒发“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感慨,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和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和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
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
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
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珠帘秀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8、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9、还顾:回头看。
【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04《涉江采芙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4《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遗: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拟古诗-涉江采芙蓉(戴廷栻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拟古诗·涉江采芙蓉
清代:戴廷栻
涉江采芙蓉,花叶皆茂好。
所赠不合意,一夕颜色槁。
人生感知己,此意向谁道。
荡舟越江归,寂寞向芳草。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关于作者
戴廷栻,字枫仲,一字维吉,号补岩,一号符公,祁县人。
贡生,官曲沃教谕。
有《半可集》。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涉江采芙蓉》作品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1《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幺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涉江采芙蓉》诗歌赏析《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幺,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涉江采芙蓉》(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遗: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转头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珠帘秀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旧乡:故乡。
6、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7、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8、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9、还顾:回头看。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
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
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
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