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文章三阴乳腺癌

转一篇文章三阴乳腺癌
转一篇文章三阴乳腺癌

转一篇文章:关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的。

三阴性乳癌(TNBC )常被认为是较具侵略性的肿瘤,其临床病程和临床结果皆比非三阴性乳癌(TNBC )乳癌差。最近一项针对1601例乳癌病患所做的研究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都比较大,而复发或死亡大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前5年,复发风险的高峰是前3年,之后风险便显著下降;非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的复发风险却无此特性,其风险终生持续。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脏器的肿瘤转移比率较高,p53和BRCA1基因表现异常患者有较高风险。

由于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对贺尔蒙治疗或抗HER2治疗不太有反应,所以通常以传统细胞毒性化疗作为第一线治疗。虽然三阴性乳癌(TNBC )对术前[紫杉醇+小红莓]疗法有相当好的反应,但长期结果仍比较差。最近一项针对1118名三期乳癌患者的术前化疗所做的大型回顾性临床试验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比较,有较高的病理完全反应(PCR )(22 %比11 %; P=0.034 ),但3年无病生存率(P <0.0001 )和整体存活率(P <0.0001 )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达到病理完全反应(PCR )的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患者的存活率是相似的。

虽然对于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无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法,包含有小红莓类及紫杉醇的疗法是可被认定的。紫杉醇类、铂剂、抗血管生成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目前正在临床试验被测试中。顺铂(Cisplatin)对转移病人有轻微的抗肿瘤活性,但对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则无特别明显的数据,此项[以铂类治疗晚期乳癌病患之临床结果]的研究结果在2008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发表。在同一次会议上,此项研究主持人也发表单独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cetuximab或结合卡铂作为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一线治疗的临床疗结果,他们发现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和非三阴性的反应很类似,三阴性乳癌(TNBC )对单独Cetuximab的治疗反应很小,只有6 %的患者(2/31)有反应,但此两位患者的反应持续超过40周;而组合疗法有18 %的患者(13/71)表现出反应。他们现在正计划进行一项试验来研究单独以卡铂或顺铂来治疗三阴性乳癌(TNBC )的结果。所以截至目前为止,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一线治疗。

转一篇文章三阴乳腺癌

转一篇文章:关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的。 三阴性乳癌(TNBC )常被认为是较具侵略性的肿瘤,其临床病程和临床结果皆比非三阴性乳癌(TNBC )乳癌差。最近一项针对1601例乳癌病患所做的研究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都比较大,而复发或死亡大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前5年,复发风险的高峰是前3年,之后风险便显著下降;非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的复发风险却无此特性,其风险终生持续。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脏器的肿瘤转移比率较高,p53和BRCA1基因表现异常患者有较高风险。 由于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对贺尔蒙治疗或抗HER2治疗不太有反应,所以通常以传统细胞毒性化疗作为第一线治疗。虽然三阴性乳癌(TNBC )对术前[紫杉醇+小红莓]疗法有相当好的反应,但长期结果仍比较差。最近一项针对1118名三期乳癌患者的术前化疗所做的大型回顾性临床试验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比较,有较高的病理完全反应(PCR )(22 %比11 %; P=0.034 ),但3年无病生存率(P <0.0001 )和整体存活率(P <0.0001 )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达到病理完全反应(PCR )的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患者的存活率是相似的。 虽然对于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无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法,包含有小红莓类及紫杉醇的疗法是可被认定的。紫杉醇类、铂剂、抗血管生成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目前正在临床试验被测试中。顺铂(Cisplatin)对转移病人有轻微的抗肿瘤活性,但对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则无特别明显的数据,此项[以铂类治疗晚期乳癌病患之临床结果]的研究结果在2008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发表。在同一次会议上,此项研究主持人也发表单独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cetuximab或结合卡铂作为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一线治疗的临床疗结果,他们发现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和非三阴性的反应很类似,三阴性乳癌(TNBC )对单独Cetuximab的治疗反应很小,只有6 %的患者(2/31)有反应,但此两位患者的反应持续超过40周;而组合疗法有18 %的患者(13/71)表现出反应。他们现在正计划进行一项试验来研究单独以卡铂或顺铂来治疗三阴性乳癌(TNBC )的结果。所以截至目前为止,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一线治疗。

三阴乳腺癌的物学,转移模式和治疗

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转移模式与对患者的治疗 据估计,全球每年估计、100万例确诊乳腺癌,其中超过17万为三阴性表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receptor/HER2-negative)。大多数,虽然不是全部,三阴性乳癌从基因表达芯片上属于基底样基因表达。基底样分子亚型表现出独特的分子谱和危险因素,恶性度高和早期转移,有限的治疗选择,预后差。大规模人群研究已经证实一个非裔美国人绝经前妇女中的三阴性乳癌患者比例较高,产次,第一胎年轻化,哺乳时间短,臀/腰比例高可能是特别危险因素。当BRCA1基因突变者患乳腺癌,它通常是基底样;鉴于BRCA1基因在DNA修复中的中心作用,这可能深刻影响治疗。当三阴乳腺癌确诊时确诊时,三阴性乳癌优先复发于内脏器官,包括中央神经系统。尽管最初的化疗反应可能会更明显,但是与luminal亚型相比,三阴乳腺癌的复发更容易发生在早期,也更普遍。三阴性乳癌的靶向治疗正处在不断发展中,包括抑制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其他激酶。最后,三阴性乳癌与BRCA突变呈正相关,使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称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得到积极研究。 介绍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乳腺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乳癌,曾经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单一(同质)的疾病,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过程,而是由几个不同且独特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确定的亚型所组成的。1基因芯片技术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若干亚型:管腔A,管腔B,HER2阳性和基底样型(图1A和1B)。Luminal A和B临床特点是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而HER2阳性和“基底样”亚型缺乏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GR)表达。此外,基底样亚型,是临床恶性度最高,常见的3个标记,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基因,通常均为阴性,因此又称为三阴表型.2, 3 据估计,2008年全世界共确诊了100万例乳腺癌其中172695属于三阴表型.4三阴性乳癌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总体预后差,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模式,相对缺乏治疗靶点时,与内分泌敏感和HER2阳性乳癌比较,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综述将集中于三阴乳腺癌的分子特性,危险/流行病学因素,转移扩散模式,预后的影响,新的靶位点,以及新的治疗策略。为这个充满挑战和侵略临床治疗策略的新兴实体。 病理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特征 三阴乳癌既有独特的病理和分子特点(表1).2,5,6,尽管经常需要提到和澄清,“三阴性”和“基底样”,并不完全同义,多项研究.5 ,7 –9表明大约有20%-30%不一致,三阴乳腺癌是指乳房缺乏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类,而基底样亚型,是通过基因表达芯片分析确定的.2,3目前,基底样的分类仅应用于研究,因此,三阴性表型目前是一个在临床上可靠的替代品。 几位研究人员试图确定临床的基底样乳腺癌亚型特征性的有用的标记。尼尔森等人收集了一系列(21例)通过cDNA基因芯片研究确定的已知的基底样乳腺癌肿瘤,通过组织芯片检测其蛋白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基底样乳腺癌多数低表达ER和HER2,高表达H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底细胞角蛋白5 / 6,和c - kit。有趣的是,900多例病例的生存分析表明,表达角蛋白5 / 6和基底细胞角蛋白17的病例其疾病生存期更短。此外,HER1表达是一个明显的负面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风险[RR],1.54; P值0.017),申请时,肿瘤大小(RR为1.12)和淋巴结状况(RR为2.10),供临床变量。最后,表达c –kit并不是病人预后的预测因素。 组织学及基底样乳腺癌肿瘤免疫表型特征的第二次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Livasy等评估了56例已知的基因谱的乳腺癌,其中23例为基底样乳腺癌.6结果表明,基底样肿瘤为3级,导管(21/23)或化生(2 / 23)癌,并经常展出地图样坏死(17/23),侵袭边界不清(推挤性边界)(14/23)和间质淋巴反应(13/23)。所有基底样肿瘤雌激素受体和HER2检测阴性,波形蛋白(17/18),管腔细胞角蛋白8/18(15/1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3/18),细胞角蛋白和5/6(11/18)免疫反应阳性。有趣的是,肌上皮标记(如,平滑肌肌动蛋白,p63的,和CD10)是很少阳性。与以前的报告相一致,ER和HER2基因阴性,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角蛋白8 / 18阳性阴性,细胞角蛋白和5 / 6阳性。 此外三阴性乳癌特征性的免疫表型与一些恶性病理特点相关。卡罗莱纳乳腺癌研究,通过免疫表型分类界定乳腺癌亚型,并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有丝分裂指数,核多形性,分级,p53基因突变状态相关。10与内分泌敏感的liminal A(ER和/或孕激素受体positive/HER2负)乳腺癌相比,基底样

李仝教授中医治疗三阴乳腺癌案例分享

三阴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按分子分型,乳腺癌分为:luminal型、HER-2(+)型和Basal-like型。三阴乳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 患者李某,女,43岁。2015年1月体检发现乳腺肿物,后就诊于而北京某三甲医院,确诊为三阴乳腺癌,免组化结果ER(-),PR(-) HER(-),Ki67(70%+),行手术治疗。术后6次化疗、25次放疗。4月后复查PET-CT 出现肺转移,同侧锁骨窝下淋巴处转移。 西医建议化疗,患者觉化疗十分痛苦遂拒绝,寻求纯中医治疗。于2018年就诊于北京泰和国医李仝教授诊室,刻下症见:咳嗽、晨起及晚上痰多,手指关节麻木僵硬,四肢发凉,纳差,乏力,腹泻,眠差,不易入睡,二便调,平素急躁易怒。舌瘦红,苔薄黄腻,脉弦。 处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百合地黄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5g ,半枝莲15g 夏枯草15g 茯苓15g 枳实10g ,南沙参15g ,生杜仲15g,川牛膝10g 百合15g 生地15g ,姜半夏12g ,生牡蛎30 g 三七15g 当归12g 白芥子12g 14剂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 二诊:复查PET-CT示肺部病灶无增大,体力恢复,腹泻止,眠可,手指关节麻木明显减轻。后患者坚持就诊于李仝教授门诊,至今已3年余,复查肺部病灶消失,锁骨窝下淋巴转移灶消失。 李仝教授在治疗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是擅长治疗肺癌、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病,对于三阴乳腺癌有独特认识。 李仝教授认为:三阴乳腺癌最初的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或手术、化疗、放疗,或几种方法联合,对于患者来说这一段时期密集的治疗是比较艰难的岁月,中药这一时期主要以减轻手术、放化疗的反应,如手术后皮瓣坏死,应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瘀解毒之品;术后上肢瘀肿,应加用活血通络、化瘀消肿之品如地龙、路路通桑枝、当归;化疗后恶心呕吐,加用益气和胃、芳香醒脾的姜半夏、橘皮;放疗后舌红光剥,咳嗽频频,加用益气养阴、清肺救燥之品如南沙参、麦冬;化疗骨髓抑制,血白细胞减少加用益肾养血的枸杞、黄芪、阿胶等等。化疗如紫杉类药物引起的四肢麻木及以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化疗脑化疗后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麻木常辨证基础上酌加土鳖虫、当归、全虫活血通络,记忆力下降常以菖蒲豁痰醒脑开窍;川芎活血养血,引诸药通行血脉;红景天益气活血等。并且要更加注意“未病先防”用药时考虑三阴最易转移的部位,采用补肺,透脑的药物,如党参、桔梗、全虫以未雨绸缪。

中国乳腺癌现状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2014 年 6 月15 日由Fan Lei 等发表在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和%。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和%。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 例/10 万女性(年龄在55 岁到69 岁之间)增加到超过100 例/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1216 美元,在172 个国家中排名第103 位。 图 2.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数据来自2009 年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三阴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三阴乳腺癌的放射治疗(综述) 早期侵袭性乳腺癌的区域性治疗在过去10年里变得越来越复杂,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与 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虽然乳腺癌亚型的预后和预测作用已得到承认,临床也用其指导全身 治疗,但其在区域治疗上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阐明。 三阴乳腺癌(TNBC )是一种发展快、侵袭性强、高复发且缺少靶向治疗的肿瘤,因其异质 性大、尚无基底样或三阴亚型的标准、区域性治疗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等使TNBC区域性 治疗非常复杂。美国Meena S Moran 教授在Lancet Oncol 上发文,就TNBC 区域性治疗相关数据、治疗策略、争论等进行了论述。 区域性治疗 早期侵袭性乳腺癌的二个主要区域性治疗手段是保乳手术(肿块切除后全乳放疗[WBRT])或乳房切除术,二种方法皆需对腋下淋巴结进行评估和治疗。几项3期结果显示二种方法 长期结果相似,meta分析显示WBRT可使病人局部获益、生存获益。 WBRT后对肿块切除位置周围限定区域内采用剂量提升的加量放疗能进一步减少局部复 发;对接受乳房切除的高危病人术后放疗(PMRT )也能减少区域复发,使部分病人生存获 益。目前几乎没有证据和指南根据乳腺癌亚型指导区域性治疗,这种情况下激素受体阴性或 阳性可作为划分乳腺癌亚型的侯选方法。 新辅助化疗时保乳治疗原则没有改变,所有病人不计病理反应都需接受WBRT治疗。新辅助化疗再行乳房切除后关于PMRT的决定很复杂,因为目前缺少高水平的证据,本已很复杂的情况会因乳腺癌的亚型而变得更复杂。 尽管快速放疗实施方法如加速部分乳腺放疗和大分割WBRT的应用增加,但在常规用于治 疗TNBC时应考虑其亚型特点。 TNBC的分类和特征 采用RNA表达分析法研究乳腺癌的基因表达,乳腺癌可以分成5个不同的分子亚型(luminal A 或B、HER2-阳性、基底样和正常型),基底样亚型的特点是不表达或很少 表达ER、PR和HER2,但高表达c-Kit和髓上皮细胞角蛋白5、6和17,以及HER1。 就临床实践目的,基底样亚型定义可以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HER2 (称作三阴性 疾病)来代替。尽管基底样和三阴经常互换使用,但二者并不同义,二者分子表达与常规免 疫组化三个标志检测上有25%-30% 的不同。 例如紧密连接蛋白低表达亚型最近认为是TNBC 一个亚型,特征是明显的免疫细胞浸润,具有干细胞特征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特征,它虽也被认为三阴,但不同于基底样癌。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379773.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研究

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使用保乳术+放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0例三阴乳腺癌者行保乳术+放疗术。非三阴乳腺癌者使用常规手术+放疗术,比较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经1年后随访发现,对照组复发率为10.00%,观察 组为8.57%。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三阴乳腺癌者,使用 保乳手术+放疗,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与非三阴乳腺癌者相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特征;保乳治疗;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26-02 Three Yin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and treatment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LI Xiaoli XU Qiaoling. Department of chemotherapy.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Minhang Branch 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atheterization confirmed breast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Methods 70 cases of three Yin breast cancer line confirmed breast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The three Yin breast cancer with conventional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 comparing patients with disease recurrence.Results After 1 years follow-up found that control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10.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57%.Data does not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 For the three female breast cancer, the use of breast surgery plus radiotherapy, safe and effective,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similar to the three Yin breast cancer,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Three Yin breast cancer;Characteristic;Bao milk treatment;security 所谓三阴乳腺癌,主要指的是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人类 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未表达的一种乳腺癌疾病[1]。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和预后和普通乳腺癌存在一定差异。现如今,学术界已 经将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视为研究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三阴乳 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三阴乳腺癌者为研究对象。 经诊断,患者符合我国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区间为46.28~82.66岁,平均年龄为(55.28±5.29)岁。另取我院同期就诊的70例非三 阴乳腺癌者为对照组。年龄区间为45.28~83.22岁,平均年龄为(56.28±6.31)岁,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知情同意, 自愿接受实验调查。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具体排除标准:妊 娠期间接受放疗,进行过胸壁放疗,乳腺放疗,阳性病理切缘,癌型微小钙化[2]。具体实施方式为:对于T分期在3cm以下者,行乳房部分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治疗。手术切缘距离肿瘤边缘至少在1cm。T分期3cm以上者,实施乳房象限 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缘应当距离肿瘤边缘至少2cm。因为保乳术治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 2014年 7月1日从美国回来至今已过去三个多月了,时间真是跑得飞快。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病友询问我的抗癌经验,每次受时间限制不能讲得完全,所以萌生写出来的想法,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2011年1月3日我被诊断出乳腺癌,1月6日手术,免疫组化结果出来我是三阴性乳癌,虽然是属于乳癌二期初、而且没有任何淋巴转移,但恶性程度是三级(报告上有个罗马数字)。经过手术,6个疗程的TC方案化疗、25次放疗和5次放疗刀口部位的治疗,三个月后还是发现双肺上叶6个结节,当时怀疑是乳腺癌转移,那一天是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因为当时是在北京307医院,准备做第二次生物免疫疗法前的例行CT检查时发现的,我马上转诊到宋三泰主任的乳腺科,宋主任是中国最权威的乳腺专家,他说转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八十,无法治愈,只能延缓生命。因为无法马上定论,医生让我做了PET-CT,结果仍不能定性。医生让我选择:一是马上化疗;二是等待三个月,如果CT检查肺结节长大了,就可以确定是乳癌转移了。我选择了后者。那时,家人决定让我去美国治疗,因为知道美国治疗费用极其昂贵,所以我提出去上海肿瘤,因为那是美国安德森的姊妹医院,我的想法是让美国医生开出方案,我在上海肿瘤化疗,后来知道这是不可能

做到的,因为美国医生不见病人是不能开出处方的。 2011年10月30日我再次到上海做CT检查,肺结节没有增长,上海华山医院放射科耿主任再次否认了我是乳腺癌转移,她说春节后再来检查吧!那段时间,我爱人天天陪伴我,不离左右,他领我登山、练郭林气功,心情逐渐放松。到了2011年12月23日,我在沈阳医大CT检查:肺结节和淋巴均有增长,确诊为乳腺癌转移。 2012年1月1日晚我们一家三口抵达休斯顿,1月6日在安德森医院PET-CT检查,诊断双肺上叶6处结节转移,中隔淋巴2处、右锁骨窝下1处淋巴转移。从锁骨窝下淋巴抽样化验确诊,仍是三阴性乳癌。与中国医生的断定相同:只能延缓生命,无法治愈。 还有一些内容我在上一篇《化了妆的祝福》一文中有述。前几天朋友见我游泳后回家大口吃饭,她们都说,一看季红心里没火,食欲太好了!我告诉她们:我向上帝交托了重担,每天都喜乐平安。现在我的身体强壮,体重从有病前的62公斤增长到现在的70公斤。上个月我又开始学萨克斯和学唱歌,用气息按摩五脏,增加肺活量。 以上是我的经历汇报,我老公说,告诉大家心情是关键,如果心情不好,吃、喝、睡都谈不上,所以大家都要向主交托重担,这非常重要。我们的生命不单要有长度,还要有宽度。我们的情绪不能陷入苦难而不能自拔,要用积极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医脉通2014-06-11发表评论分享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120万人死于癌症。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本文对中国目前乳腺癌的控制现状做了一个概述,并强调了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及差异,从而不同亚群间可获得的治疗也存在差异。本文还描述了中国和高收入国家间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差异。中国和高收入国家间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早;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比例较低;诊断延迟;资源不足;对乳腺癌认识的缺乏。最后,该文推荐了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结局的一些关键措施。文献来源及全文下载:Lancet Oncol 2014 Jun;15(7):e279-e289 发病率 GLOBOCAN估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21.6/10万女性。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城市地区的ASR是农村地区的两倍(34.3/10万vs 17.0/10万)(图1)。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广州报告的ASR是46.6/10万女性。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要早。上海和北京的数据都显示两个高峰,45-55岁,70-74岁。 图1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 死亡率

2008年,GLOBOCAN报告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死于癌症的第6位死因,ASR为5.7/10万女性,排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城市地区的ASR比农村地区高46.9%(7.2/10万vs 4.9/10万)(图2)。 图2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死亡率 乳腺癌治疗 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差别较大。自从1990s,保乳手术成为指南推荐的手术方法。但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原发性乳腺癌手术中,乳房切除术仍占88.8%,而美国为36%。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2005年保乳手术率只有12.1%,2008年上升到24.3%。 放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27%的乳腺癌病人将放疗作为主要治疗的一部分,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58-68%,巴西为76%)。与保乳手术类似,放疗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系统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中国比较普遍,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会进行化疗,然而化疗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一项报告声称12.1%的治疗病人接受不到四个周期的化疗。一项北京研究的调查称,只有80.1%激素受体阳性女性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而9.2%的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也接受了内分泌治疗。 在中国,很多药物未纳入医保,经常造成病人高昂的自付费用。很多新药无法获得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例如,只有40%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二线治疗,只有四分之一接受三线治疗。20.6%的北京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尽管

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她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与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与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与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与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与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就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就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就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就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与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就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过 100 例 /10 万女性。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379773.html,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 作者:李芮蝶朱雪莉陈鑫 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05期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作为其特殊亚型,具有发病年龄早、复发率高、早期转移率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由于缺乏相应的雌、孕激素受体及明确的分子靶点,传统的内分泌及靶向治疗对其均不敏感,引起全球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一些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结合三阴乳腺癌的高免疫原性及特殊的生物学异质性,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治疗前景可观。本文就TNBC分型及药物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TNBC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亚型;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 10.3969/j.issn.1006-1959.2020.05.013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05-0040-05 Abstract:Breast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in women. Among them,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s a special subtype of breast cancer. Corresponding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and clear molecular targets, traditional endocrine and targeted therapies are not sensitive to it, caus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worldwide. With the discovery of some drug action targets, combined with the high immunogenicity and special biological heterogeneity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mmunotherapy and new targeted therapies have promising prospec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NBC classification and drug treatment,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NBC patients. Key words: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ubtype;Drug therapy;Targeted therapy;Immunotherapy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包含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亚型,有着独特的治疗及预后特点[1]。据全球癌症(GLOBOCAN)统计,2018年约有210万新诊断的女性乳腺癌病人,占妇女癌症病例总数的1/4[2]。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而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亚型约占10%~20%,且与其不良预后等特点相关[3],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也是全球导致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最高,是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癌症。TNBC绝大部分属于浸润性导管癌(约占95%),还有少部分属于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到了早期 诊断与治疗,无癌生存期也大大延长。但是,医疗工作者对临床疗效及生存期很 重视,对乳腺癌患者形体外观改善情况、上肢等器官功能损伤、心理状态及性功 能障碍等整体康复情况关注度不够。这些情况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 了患者配偶及家庭生活的质量。因此,重视并加强患者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鉴 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乳腺癌;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1、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1.1、乳腺癌有关易感基因 (1)BRCA基因 BRCA是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与乳腺癌的形成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家族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大。 在5%~10%的家族性乳腺癌中,有10%~15%。BRCA基因的突变易导致乳 腺癌。BRCA基因的突变多种多样,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突变类型。在三阴性 乳腺癌患者中多见BRCA1基因突变。 (2)其他易感基因 其他易感基因有P53、ATM、PTEN.STK11、CDH1,BRIP1,PALB2、RAD50、 HER2等,但其中一些易感基因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 是由于多种易感基因的共同作用。 1.2、乳腺癌分子分型 雌激素受体(ER)分为ERA和ERB两种。ER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肿瘤的发展;例如乳房缺乏ERA表达的癌症常显示出更具攻击性的表型。在乳腺癌的发展中,ERA基因表达缺失是获得激素抵抗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人类乳腺肿瘤中,ERA的表达有不良预后的现象,ERB 的表达也与乳腺肿瘤中的细胞增殖标志物相关。 另外,对他莫昔芬耐药肿瘤与他莫昔芬敏感性进行比较,前者的ERB显著升高。这些研究表明ERB也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与乳腺肿瘤形成。 2、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目前,除传统手术及放化疗等方法外,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等 综合治疗措施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规范化治疗,可提高 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经过科学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 率高达82.6%,10年生存率达80%左右,20年生存率达60%左右。保乳治疗、前 哨淋巴结活检、术后乳房重建等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趋势。其中保乳治疗手术不 仅可以有效控制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及形体美观等 也得到了很好地保障。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也逐 渐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职业功能等 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展望 3.1、药物治疗 (1)化疗药物: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化学药物主要包括CTX、ADM、MTX、米托恩醌、表阿霉素、泰素及泰素帝。除以上药物还有希罗达、铂类、诺

三阴乳腺癌治疗进展

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缪堃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靶向治疗化疗 “三阴”乳腺癌(TNBC)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应靶点,治疗上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局限。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以及姑息化疗等能为TNB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晚期TNBC主要以化疗为主,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其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缺乏确切的治疗靶点,相对而言,化放疗敏感性较高。蒽环类和紫杉类在TNBC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疗效并不优于“非三阴”乳腺癌。对于蒽环和紫杉类耐药的患者,卡培他滨、铂类、伊沙匹隆也显示出好的疗效。有数据显示铂类在TNBC治疗中具有显著活性,可提高敏感性和反应率,还有研究指出,BRCA1突变的TNBC患者对铂类以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治疗敏感。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EGFR抑制剂、c-kit抑制剂、Raf/Mek/Map激酶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等。本文对TNBC的治疗进展进行一个综述。 一、概述 TNBC是ER、PR、HER-2三者均为阴性表达的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5%左右,40 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更容易发生,可能与BRCA-1突变相关,另外和产次、足月妊娠的年龄以及母乳喂养的时间可能也有关系。TNBC具有高浸袭性、早期就易出现转移复发、预后差等特点。根据乳腺癌基因组分析结果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乳腺癌分为四类:雌激素受体阳性/导管型(ER+/Luminal group)、正常乳腺样型(normal breast group)、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HER2+ group)、基底细胞样型(basal-like group)。TNBC与基底样乳腺癌之间存在某些基因表达谱和免疫表型上的差异,因此两者不能完全等同。研究表明,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的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不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者,从而表明TNBC是一个异质性群体。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约85%属于TNBC,它们中的一部分至少表达ER、PR和Her-2中的一种。也有研究表明,TNBC还包括部分正常乳腺样型乳腺癌。TNBC 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应靶点,治疗上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局限。和非三阴乳腺癌相比,TNBC在第1、3年的复发率,以及5年死亡率都明显增高[1],比激素受体阳性(HR+)患者更容易出现脑和内脏转移,而骨转移率低[2]。TNBC很少在远处转移前出现局部复发。肥胖患者可能预后更差。TNBC患者对化疗相对比较敏感,但也容易在短期内转移复。 二、TNBC目前的治疗: (一)细胞毒化疗: TNBC具有相对较高的化疗敏感性,但复发时间短,预后差。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ALGB 9344的亚组分析显示,蒽环类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可以使TNBC患者从中获益(P = 0.002)[3]。另一项研究显示,紫杉醇每周给药的剂量密集型方案较每3周给药的方案有更好的疗效(P = 0.037)[4]。C9741[5]试验也支持阿霉素和紫杉醇联合的剂量密集型方案用于ER(-)患者,而不是ER(+)的患者。表明了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在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也证实了新辅助化疗在TNBC中的重要性。Rouzier等[6]观察了82例给予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其中Her-2(+)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患者可获得45%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而管腔亚群患者仅获得6%的pCR率。同样,Carey等[7]观察了107例给予蒽环类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其中基地细胞样型和管腔亚群的反应率分别为85%和47%,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7%和7%。Liedtke等[8]回顾了1985-2004年的1118例给予新辅助化疗患者,其中TNBC255例,使用蒽环类联合或不联合紫杉醇的方案,病理完全缓解率倾向有利于TNBC患者(约22%),但研究同样指出,在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