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妇人实验报告_0986文档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蛙的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剥制方法;
2.学习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
3.了解双相和单相神经动作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原理
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
三、试剂与器材
蟾蜍或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尖头手术镊、玻璃勾针、神经屏蔽盒及连接导线,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四、实验内容(步骤)
(一)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看示范和录象)
(二)连接实验装置
(三)实验观察
1. 动作电位的观察:
2. 倒换神经干的放置方向,动作电位有无变化。
3. 在两记录电极之间滴上KCl溶液,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观察到变化后,用任氏液洗掉KCl溶液,直至动作电位恢复。
4. 在两电极之间滴上普鲁卡因,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四)不应期的测定
采用双刺激。
调节刺激器的“延时”,逐渐缩短两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
观察出现的效应
五.注意事项
标本剥制过程,尽量减少神经的损伤;
刺激参数设置要合理,过大会损毁神经。
双刺激的参数要一致。
六、结果和目标
观察和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测出动作电位的各个时期;
测出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引言:神经干动作电位(N1)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信号。
它是大脑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电位,能够提供关于感知、认知和运动等神经活动的重要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被试者进行视觉刺激,观察和记录N1的变化,来探讨神经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盲、交叉设计,共招募了20名健康成年被试者(10男性,10女性)。
被试者在实验前接受了详细的说明和知情同意,并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和过程。
实验材料: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包括:电脑、视觉刺激软件、脑电图(EEG)采集设备、触发器和眼动仪。
实验过程:每位被试者均被要求坐在舒适的座椅上,头部被固定在脑电图采集设备上。
实验开始前,被试者进行了简单的眼动校准。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十字标记,同时观看一系列视觉刺激。
这些刺激包括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以及一些文字和数字。
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200毫秒,间隔时间为500毫秒。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脑电图采集设备记录被试者的脑电信号。
同时,我们还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者的眼动轨迹。
脑电信号和眼动数据被实时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和分析。
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1. 神经干动作电位(N1)的提取:通过对脑电信号进行滤波和平均化,我们可以提取出N1的波形特征。
2. 眼动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眼动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被试者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注意力分配和眼球运动情况。
3. 统计分析: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的N1幅值和潜伏期,并探讨其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结果与讨论:经过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被试者的N1幅值和潜伏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当被试者观看红色图案时,N1幅值较大,潜伏期较短;而在观看蓝色图案时,N1幅值较小,潜伏期较长。
这表明神经活动与颜色刺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此外,眼动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观看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眼球运动模式也存在差异。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愉悦传导速度和不该期测定实验报告课程 : 机能实验基础医学院系临床班姓名学号组员:【实验目的】1.认识电生理仪器的使用。
2.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以及潜藏期、幅值、时程的丈量;3.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加深理解神经愉悦传导的看法及意义。
4.认识神经干愉悦后愉悦性的改变。
学习测定不该期的方法。
【实验动物】牛蛙【实验结果】图一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到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有刺激伪迹)。
时程为 4ms,潜藏期为,最大幅度为,(当刺激强度为时)。
图二神经干愉悦传导速度测定每个电极间距25mm,时间约为,速度测定为s图三神经的不该期测定(准时间序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摆列)【实验谈论】神经动作电位的观察神经细胞产生愉悦的客观标记是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
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因此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
处于愉悦部位的膜外电位低于静息部位,当动作电位经过后,愉悦部位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水平,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指引并记录到此电位变化过程。
将一对指引电极置于神经干表面,当神经激动经过时,两电极之间将产生一短暂的电位变化过程,即为神经干动作电位。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做不衰减的传导,它的幅度在必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因为指引方式不一样,记录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有双相和单相之分,若是在指引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坏,阻断其愉悦传导能力,此时可以记录到单相动作电位。
在神经干左端给与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激动(负电位),当激动传导 1 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 2 处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规定负波向上)。
随后,激动连续向右边传导,走开 1 电极传向 2 电极处。
随后,激动连续向右边传导,走开 1 电极传向 2 电极处。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研究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特征及产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可以通过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来研究。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大量神经细胞同时产生的、电位差较大的电信号。
当神经细胞兴奋峰值超过一定阈值时,会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并触发神经干动作电位。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脉冲发生器2.示波器3.探针4.青蛙腓肠神经5.盐水试剂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青蛙放入盐水中,使其神经麻痹,然后取出青蛙腓肠神经进行实验。
2.将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将示波器的探针分别连接到接地端和腓肠神经上。
3.调整脉冲发生器的参数,包括幅值、频率和脉冲宽度等,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4.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幅值和频率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及已知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细胞外Na+浓度较高,而细胞内K+浓度较高。
当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会打开,导致Na+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快速上升期;随后,Na+通道关闭,而K+通道打开,导致K+离子大量流出,产生快速下降期。
在超极化期,细胞膜上的Na+/K+泵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使细胞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状态。
六、实验结论通过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我们掌握了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特征和产生机制。
神经干动作电位具有典型的波形特征,包括快速上升期、峰值期、快速下降期和超极化期。
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可以通过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来研究,并且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以及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所导致的。
七、实验总结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研究神经细胞兴奋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特征和产生机制,还掌握了记录和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技巧。
该实验对于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的功能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报告引言:神经干动作电位(nerve conduction action potential)是指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电信号,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研究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征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小鼠尾神经为研究对象。
首先,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电刺激仪器对尾神经进行刺激。
刺激强度和频率分别为10mA和1Hz。
同时,使用电极记录尾神经上的动作电位,并将信号放大放大后通过示波器显示和记录。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动作电位的波形特征: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尾神经上的动作电位呈现出典型的波形特征。
首先是负向的初始反应,随后是正向的峰值反应,最后是负向的复极化反应。
这一波形特征反映了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的电活动过程。
2. 动作电位的幅值和潜伏期:通过测量动作电位的幅值和潜伏期,我们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实验结果显示,动作电位的幅值和潜伏期与刺激强度和频率呈正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表明,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受到刺激强度和频率的调节。
3.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实验结果显示,动作电位在尾神经中的传导速度为Xm/s。
这一结果与已有的文献报道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讨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结果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测量动作电位的幅值和潜伏期,我们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诊断和监测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在神经病学领域,动作电位的异常可以提示神经疾病的存在和发展。
其次,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可以用来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康复进展。
在临床上,这对于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此外,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和毒理学研究中。
通过测量动作电位的变化,我们可以评估药物对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从而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毒性评估。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方法。
2、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特征,包括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3、了解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在神经干的一端给予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会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由于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不同,因此记录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多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合而成的。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表现为“全或无”的特性,即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动作电位产生,且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在神经干的一端给予刺激时,兴奋会向两端传导,在记录电极处可记录到双相动作电位。
如果将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的神经干损伤,兴奋只能通过未损伤的部位向一个方向传导,此时记录到的是单相动作电位。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神经屏蔽盒、刺激电极、引导电极、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从脊柱的下部开始,沿脊柱两侧剪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脊柱。
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坐骨神经,尽量去除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将神经干从梨状肌下孔中轻轻拉出,在其下面穿线,结扎并剪断神经的分支,制成约 3-4cm 长的坐骨神经干标本。
将标本放入装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2、连接实验装置将神经干标本置于神经屏蔽盒内,用棉花蘸取任氏液保持标本湿润。
刺激电极连接刺激输出端,引导电极连接信号输入端,接地电极接地。
3、调节实验参数打开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和增益。
设置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刺激波宽、刺激频率等。
4、引导神经干动作电位给予神经干单个刺激,观察并记录双相动作电位。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化,确定阈值和最大刺激强度。
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
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可以判 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从而辅助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功能评估
神经干动作电位可以反映神经肌肉 功能状态,对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的肌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通过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可以 鉴别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如 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等。
神经干的生理状态对动作电位也有影 响。例如,神经干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能可能会受到温度、离子浓度、神经 调节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04
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分析方法
阈值确定与幅度测量
阈值确定
阈值是指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 激强度。在实验中,通过逐步降 低刺激强度并观察是否引发动作 电位来确定阈值。
幅度测量
幅度是指动作电位的最大值。在 实验中,通过观察动作电位的波 峰与波谷来确定幅度。
神经传导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传导的基 础,它使得神经冲动能够沿着神 经纤维迅速传递到目的地。
肌肉收缩
神经干动作电位通过影响肌肉细 胞的兴奋性和收缩性,使得肌肉 能够产生收缩和舒张运动。
感觉传递
神经干动作电位还参与感觉传递 过程,它使得感觉信号能够沿着 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 相应的感觉体验。
02
康复评估
01
神经干动作电位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为制定康复计
划提供依据。
康复治疗指导
02
根据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结果,可以指导康复治疗师制定针
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03
通过定期监测神经干动作电位,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因神经系
统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在外部刺激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过程。
实验原理,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在受到刺激时打开或关闭而产生的瞬时电压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并记录其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小鼠脑组织切片、电极、药物溶液、振荡器、示波器等。
实验步骤:1. 将小鼠脑组织切片置于培养皿中,加入含氧气的培养液,使其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2. 将电极插入脑组织切片中,通过振荡器提供外部刺激,观察神经细胞的反应。
3. 在不同条件下,如改变刺激频率、强度或加入药物溶液,记录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1. 在低频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较为平稳,幅度较小,频率较低。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增大,频率也随之增加,表现出兴奋传导的特征。
3. 加入药物溶液后,观察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受到抑制或增强,进一步说明了外部环境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神经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动作电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外部环境对其兴奋传导的调控作用。
这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神经递质释放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实验意义: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神经信号传导的基础,了解其变化规律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为进一步探究神经细胞兴奋传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
实验局限性:本次实验仅使用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切片保存条件、细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活体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神经信号传导的重要基础,通过外部刺激可以引导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
本次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兴奋传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干电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2.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点,包括波形、传导速度和不应期。
4. 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刺激强度、损伤和药物作用等。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在受到有效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是神经细胞兴奋的客观标志。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许多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复合而成的,其特征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有所不同。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青蛙或蟾蜍2. 实验药品和器材:任氏液,2%普鲁卡因,各种带USB接口或插头的连接导线,神经屏蔽盒,蛙板,玻璃分针,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系统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制备神经标本:将青蛙或蟾蜍处死,解剖出坐骨神经干,用任氏液浸泡并保持湿润。
2. 安放引导电极:将引导电极固定在神经干上,确保电极与神经干良好接触。
3. 安放刺激电极:将刺激电极固定在神经干上,距离引导电极适当距离。
4. 启动试验系统:连接BL-420N系统,打开软件,设置实验参数。
5. 观察记录: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传导速度和不应期。
6.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刺激强度下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变化,以及损伤和药物作用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观察到神经干动作电位呈双相波形,第一相为上升支,第二相为下降支。
2.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逐渐提高。
3. 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观察到神经干动作电位存在不应期,不应期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
六、讨论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许多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复合而成的,其特征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有所不同。
2. 刺激强度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逐渐提高,不应期缩短。
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
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2
、
学习电生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3
、
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
可以产生相应的动作电位,
这标志着神经发生了兴奋。
如果
在神经干的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
可以产生双相动作电位;
(
2
)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刺激强度从
0.1V
开始,逐渐增强刺激强度,当刚刚出现
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神经干的兴奋阈值。
(
3
)双向动作电位。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
双相,
而且其幅值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的强度时,
可见动作电位的
幅值不再增大。
(
4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对记录的双相动作电位进行测量,得出双相动作电位的波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
(
2
)
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
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双向,
而
且它的幅值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加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强度时,
可见动
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
3
)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
(
4
)
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神经干标本,
即可使原来的双相动作电位的下相
消失,变为单相;注意上相动作电位的图形有什么样的变化。
4
、在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间接入地电极,对动作电位和实验记录有无影响
?
实验目的:
1.
神经干研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干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方法;3. 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分析其传导特点;4. 研究神经干损伤对动作电位传导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的,具有传导神经冲动、调节器官功能等作用。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位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分析其传导特点,研究神经干损伤对动作电位传导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2%普鲁卡因;3. 实验器材:神经屏蔽盒、蛙板、玻璃分针、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系统。
四、实验方法1. 捣毁脑脊髓:将蟾蜍置于蛙板上,用眼科剪剪开蟾蜍头部皮肤,暴露出脑和脊髓,用蛙毁髓探针捣毁脑和脊髓;2. 分离坐骨神经:将蟾蜍的四肢剪去,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用眼科镊分离出坐骨神经干;3. 安放引导电极:将引导电极插入坐骨神经干的一端,另一端与BL-420N系统连接;4. 安放刺激电极:将刺激电极插入坐骨神经干的另一端,另一端与BL-420N系统连接;5. 启动试验系统:打开BL-420N系统,设置实验参数,启动实验;6. 观察记录: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记录波形特点;7.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局麻药组;8. 损伤组:用剪刀在坐骨神经干上剪一个小口,造成神经损伤;9. 局麻药组:在坐骨神经干上滴加2%普鲁卡因,观察局麻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的影响;10. 观察记录:观察各组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分析其传导特点。
五、实验结果1. 正常组: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呈双相,传导速度约为10m/s;2. 损伤组: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消失,传导速度降低;3. 局麻药组: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消失,传导速度降低。
六、实验讨论1. 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呈双相,表明神经干由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即A类和C类纤维;2. 损伤组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消失,传导速度降低,表明神经干损伤会导致动作电位传导障碍;3. 局麻药组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消失,传导速度降低,表明局麻药可阻断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
神经干动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原理和传导过程;2.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测定方法;3. 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电生理现象。
当神经纤维膜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邻近神经纤维的兴奋和传导。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神经干动作电位,了解其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等参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坐骨神经干标本、任氏液、刺激器、示波器、记录仪、玻璃分针、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系统;3. 实验药品:2%普鲁卡因。
四、实验方法1. 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将蟾蜍麻醉后,解剖出坐骨神经干,置于任氏液中,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去除周围组织;2. 安装电极:将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分别固定在坐骨神经干的两端,连接BL-420N系统;3. 刺激和记录:启动刺激器,给予坐骨神经干一定强度的刺激,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记录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4. 重复实验:改变刺激强度,重复实验,观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1.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在实验条件下,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约为15.2 m/s;2. 不应期:在实验条件下,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约为0.5 ms;3. 刺激强度与传导速度的关系: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4. 刺激强度与不应期的关系: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动作电位不应期逐渐延长。
六、实验讨论1.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是,通过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播距离和时间,计算出传导速度;2. 不应期的产生原因: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的产生原因是,神经纤维在兴奋时,膜电位处于超极化状态,此时钠离子内流受到抑制,导致动作电位不能立即产生;3. 刺激强度与传导速度、不应期的关系:刺激强度与传导速度呈正相关,但并非线性关系;刺激强度与不应期呈正相关。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了解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特性,探究不同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反应。
实验原理,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
通过电极记录这种电位变化,可以观察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过程。
实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生理记录仪、电极、刺激器等。
实验步骤:1. 将动物神经干置于生理盐水中,使其保持活性。
2. 将电极插入神经干内,通过生理记录仪记录下神经干的基础电位。
3. 使用刺激器对神经干进行刺激,记录下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动作电位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神经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特点。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和频率均有所不同。
2. 强刺激下,动作电位幅度较大,频率较高;弱刺激下,动作电位幅度较小,频率较低。
3.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与动作电位幅度呈正相关关系,刺激强度与动作电位频率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特性。
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这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频率受到刺激强度的影响。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深入了解了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特性。
不同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和频率均有所不同,刺激强度与动作电位幅度、频率呈正相关关系。
这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神经科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神经细胞的奥秘。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
2. 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并测定最大刺激强度。
3. 测定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4.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5. 观察机械损伤或局麻药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牛蛙2. 实验药品和器材:任氏液,2%普鲁卡因,各种带USB接口或插头的连接导线,神经屏蔽盒,蛙板,玻璃分针,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系统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 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 将牛蛙置于解剖盘中,用探针捣毁脑脊髓。
- 取出坐骨神经,剪去周围的肌肉组织,用任氏液冲洗干净。
- 将坐骨神经固定在蛙板上,并用眼科剪和眼科镊进行适当的分离。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神经屏蔽盒与BL-420N系统连接。
- 将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分别固定在坐骨神经的两端。
3. 实验观察- 观察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引导(单通道,单刺激),记录波形。
- 改变单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
- 测定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 观察机械损伤或局麻药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4.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每个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波形、传导速度、不应期等数据。
-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 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引导- 观察到一个双相动作电位波形,表明神经干兴奋后,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
2. 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通过改变单刺激强度,测定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15.2 m/s。
3. 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 通过改变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确定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范围。
4. 机械损伤或局麻药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观察到机械损伤或局麻药处理后,神经兴奋和传导受到影响,传导速度降低。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坐骨神经标本,并观察到了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波形。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篇一:泥蛙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一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
二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
二相关知识(一)兴奋及兴奋性的概念(二)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动作电位时程和幅值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可以在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这种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的形式(一)、细胞外记录1(二)、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神经干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合成的一种复合电位。
四实验原理(一)、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1、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的原理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
在神经干左端给予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负电位),当冲动传到1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为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习惯上规定负波向上)。
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
当它到达2电极(正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2电极处又较1电极处为负,引起扫描线向下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
负电极在前时,它首先记录到神经干表面由正变负的电位变化,经历了由正到负再到正的过程,因此记录出动作电位2的上相。
当在后的正电极记录到这种同样的电位变化过程时,显示相反的情况,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下相。
如果互换正、负电极的位置,则记录到先降后升的双相动作电位。
C.A点神经纤维多于B点(次要原因)。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观测实验报告
实验四、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观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观测一、实验目的1、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2、学习测定蛙或蟾蜍离体神经干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方法和原理。
3、学习测定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以后可以产生复合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如果在离体神经干的一端施加刺激,从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记录出双相动作电位;假如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坏,阻断其兴奋传导能力,这时候记录出的动作电位就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的方式发生的。
但是,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的。
如果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引导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两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为 m,在两引导点分别引导出的动作电位的时相差为 s。
即可按照公式 u= m/s 来计算兴奋的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CV)。
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性神经,其中包含有粗细不等的各种纤维,其直径一般为 3~29 um,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纤维为 A 类纤维,传导速度在正常室温下为 35~40m/s。
神经每兴奋一次及其在兴奋以后的恢复过程中,其兴奋性都要经历一次周期性变化,其全过程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4 个时期。
为了测定坐骨神经在发生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首先要给神经施加一个条件性刺激(conditioning stimulus,S1)引起神经兴奋,然后在前一兴奋及其恢复过程的不同时相再施加一个测试性刺激(test stimulus,S2),用以检查神经的兴奋阈值以及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幅值,以判定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当刺激间隔时间长于 25ms 时,S1 和 S2 分别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值大小基本相同。
当 S2 距离 S1 接近 20ms 左右时,发现 S2 所弓引起的第二个动作电位幅值开始减小。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加深对神经生理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当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神经纤维会产生兴奋,并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即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时不产生动作电位,一旦达到或超过阈值则产生最大幅度的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蟾蜍2、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神经屏蔽盒、刺激电极、引导电极、手术器械等3、药品: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从脊柱旁开,暴露坐骨神经,分离至膝关节处,剪断分支,取下坐骨神经干。
将神经干置于神经屏蔽盒的电极上,用任氏液保持湿润。
2、连接仪器将刺激电极连接至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刺激输出端,引导电极连接至输入端。
3、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刺激模式(单刺激、双刺激等)和刺激强度。
设置采样频率、增益等参数。
4、进行实验给予神经干一定强度的刺激,观察并记录动作电位的波形。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频率变化。
改变刺激间隔时间,观察双刺激时的动作电位变化。
5、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动作电位波形和相关数据。
对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动作电位的幅度、潜伏期、时程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1、动作电位的波形观察到神经干动作电位呈现双相波形,包括去极化的上升支和复极化的下降支。
2、刺激强度与动作电位幅度的关系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无动作电位产生。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动作电位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表现为“全或无”现象。
3、刺激频率与动作电位频率的关系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动作电位的频率也相应增加,但在一定频率后,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4、双刺激的结果当刺激间隔时间较短时,第二个动作电位的幅度可能会减小;当间隔时间足够长时,两个动作电位互不影响。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引言:神经干动作电位是一种记录和研究神经元活动的重要方法。
通过测量神经元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信号,我们可以了解神经元的兴奋性、传导速度以及神经网络的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性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该实验的理解。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被试者坐于舒适的位置,确保其放松且不受干扰。
将电极贴于被试者的皮肤上,通常选择头皮、手腕或脚踝等部位。
2. 刺激信号的产生:使用外部刺激器,如电极或光纤,对被试者进行刺激。
可以选择不同的刺激方式,如电流、光线或声音等。
3. 信号采集:使用生物电放大器将神经干动作电位信号放大,并通过电极将信号输入到计算机或记录设备上。
确保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以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征参数,如幅值、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征参数: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传导能力,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
2.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应用:神经干动作电位在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神经干动作电位,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和神经炎等。
此外,神经干动作电位还可以用于研究神经网络的连接和传导机制,对于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在进行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信号的稳定性和噪声的干扰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实验中使用的刺激方式和参数的选择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和信号处理方法,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结论: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研究神经元活动和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
3、观察到了普鲁卡因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理解了神经兴奋传导的机制。
八、注意事项
1、制备神经干标本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神经纤维。
2、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神经干的湿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神经损伤。
4、滴加药物时要注意量的控制,避免药物扩散影响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实验操作中要认真细致,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4、药物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滴加普鲁卡因溶液后,动作电位的幅度逐渐减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最终动作电位消失。
六、实验讨论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征
神经干动作电位为双相动作电位,这是由于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从而形成了双向传导的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动作电位的幅度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所有的神经纤维都被兴奋。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改变,导致膜电位的快速变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因此膜内电位较膜外低,表现为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随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降低,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大量外流,导致膜电位迅速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即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时,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妇人实验报告_0986文档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妇人实验报告_0986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1.捣毁脑脊髓
2.分离坐骨神经
3.安放引导电极
4.安放刺激电极
5.启动试验系统
6.观察记录
7.保存
8.编辑输出
1.观察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引导(单通道,单刺激)
如图,观察到一个双相动作电位波形。
2.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双通道,单刺激)
(1)选择“神经骨骼肌实验”―“传导速度测定”
(2)改变单刺激强度
(3)传导速度=传导距离(R1--R2-)/传导时间(t2-t1)
如图所示,两个波峰之间的传导时间△t=(t2-t1)=0.66ms
实验中,我们设定在引导电极1和3之间的距离△R=(R1--R2-)=1cm
故传导速度v=△R/△t=1cm/0.66ms=15.2m/s
3.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不应期观察
由上图可知,当刺激间隔时间为 4.61ms时,两双相动作电位开始融合,此时为总不应期;当刺激间隔时间为1.05ms时,双相动作电位完全融合,此时为绝对不应期。
故相对不应期=总不应期�C绝对不应期=4.61ms�C1.05ms=3.56ms
4.普鲁卡因对神经冲动传导的阻滞作用
如图所示,在两通道之间滴加普鲁卡因后,两双相电位间的波峰间隔时间为 1.03ms,由引导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1cm,得此时传导速度:
V1=1cm/1.03ms=9.71m/s
5.机械损伤对坐骨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的影响
由图可知,当剪断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时,第二通道的双相动作电位消失。
故机械损伤对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的阻滞作用比局麻药强。
6.实验注意事项
a)牛蛙腓肠肌后的神经干分支较难找,可以适当剪开周围软
组织辅助找到。
b)每隔一段时间,记得给神经干(及未分离时的周围软组织)滴加任氏液以尽量
保持组织的活性。
c)分离出的神经要尽量长,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性。
d)滴加普鲁卡因时,液滴可能会垂在神经干上的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此时可以用
滴管将其引流到神经干末端无引导电极的地方,滴到神经屏蔽盒底部。
e)实验前先熟悉即将使用的机能学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