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分析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f125b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e.png)
中西选举制度在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方面的差异
监督机制
问责制度
西方选举制度中,监督机制比较完善,有独 立的司法系统和媒体监督,而中国选举制度 中,监督机制相对较弱,主要依靠党内监督 和政府自我监督。
西方选举制度中,问责制度比较严格,政府 官员需要对选民负责,而中国选举制度中, 问责制度相对较弱,政府官员主要对上级负
民主化进程
自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将选举制度作为民主化的标志,通过普及选举权和实行普选制,使更多的人参与政 治决策过程。
西方选举制度的主要特点
普选制
西方选举制度普遍实行普选制 ,即所有成年人平等地享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
投票方式
西方选举制度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选民可以在秘密投票箱中投票, 保护其投票权利。
政治候选人
在西方选举中,政治候选人通常是 由政党或政治组织推荐,并通过对 公众的演讲、宣传等活动来争取选 民的支持。
西方选举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西方选举制度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使选民有机会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同时促进政治竞争和多元化 ,使不同政治观点和利益群体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
不足
西方选举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选举结果可能受到媒体和利益集团的影响,选民的投票可能存 在盲目性和短视行为,以及选举成本较高等问题。
完善西方选举制度的建议
1 2 3
增强选举制度的包容性
西方选举制度应更加关注少数群体和边缘化群体 的利益,提高选举的包容性和代表性。
改善选举文化
西方选举制度应积极改善选举文化,减少政治献 金、负面广告等不良现象,提高选民的投票热情 和公信力。
加强制度建设
西方选举制度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选举法规和 制度,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a2a0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0.png)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其政治体系和文化传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政治运作和价值观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文将从政治结构、价值观念和制度机制等角度入手,对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一、政治结构比较中西方在政治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是民主共和制度,即国家主权由全体公民共同行使,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政治权力受到制衡和限制。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采取的是专制集权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权力分立机制相对薄弱。
在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相对完善,议会对政府和行政部门存在着严格的监督和制约;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主张政治上的一元化,即国家的权力由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
由此可见,中西方在政治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传统对政治权力和制度设置上的不同看法。
二、价值观念比较中西方在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也塑造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西方国家,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主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
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了西方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稳定,主张行政效率和社会秩序。
“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了东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关注。
中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差异,也深刻地反映了两种文化传统对于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的不同关注点。
三、制度机制比较中西方政治文化中的制度机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依法治国、宪政体制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
法治国家中的政府行为受法律的约束,政治决策和行政行为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最重视的是依靠行政手段,强调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决策能力。
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影响了东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政治决策和行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和行为影响。
中美选举制度比较
![中美选举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b2be2c9bb4cf7ec4afed023.png)
不 同的特 点。 正 是 由于选举 制度 的具 体形 式不 同, 才 使得选举 制 治权利 的 除外 都享有 选举 与被 选 举 的权利 。无 论公 民是何 种 身 度本 身呈现 出了丰富 多彩 的特 点。选 举原则 、 选 举程 序 、 选举 方 份 , 家 庭 出身, 教育 程度 , 宗 教信仰 以及居 住年 限等 。 从我 国法律 法是选举 的三 大组成 部分 , 研 究选举 制度必然 要充分 掌握这 三个 对选举权 与被选 举权 的主体 的规 定上来 看 , 我 国选举权 与被选举
1 . 普 遍原 则 。普遍原 则 主要指 的是 在一个 国家 内所有 具有 住超过 九年 ; 三是众 议员 的选举 要年 满 2 5 周 岁, 同时 要居住 超过 该 国 国籍 且符 合选 举年 龄 同时又 没有 被法律 剥夺 政 治权利 的人 九年 : 四是 总统 的选举 要年 满 3 5周 岁 , 同时要居 住满 l 4 年 。从 都具 有选 举权 和被 选举 权 。这一 原则 是在 长期发 展 过程 中才得
选举 制度是 现代政 治文 明的基石 , 选举制度 反映 了一个 国家
政 治生 态 的现状 。我 国 的选 举制 度 是在 欧风美 雨 的大背 景下 在
上 个世 纪初被 引入 的 , 我 国的选 举制 发展历 史短 , 与西方 发达 国 多 方面 的 。 详 细探 讨中美 选举 制度 之间 的差 异 , 对 于改进 我 国的 家 相 比起步 较晚 。在 二百 多年 的发 展过程 中美 国 的选举 制度 日 益 成熟 和完 善, 在 一段 时间 内引领 了政 治文 明的潮 流 。 美 国的选 选 举制度 具 有重要 意 义 。当前 中美选 举制 度 的差 异主要 表现 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一是选 举权 与被选 举 权在 法律 定义上 的差异 ; 二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79352f5901020207409cc2.png)
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决策论文二零一四年七月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院系: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科 13级3班姓名:闫冲学号: 2220130671指导教师:佟仕琪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摘要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
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
美国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
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关键词:中国美国选举制度相同和差异中美两国国家元首选举流程中国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
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候选人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年龄条件。
候选人必须年满45周岁。
1982年宪法修改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的候选人的年龄,即把35周岁改为45周岁。
这是因为国家主席的职务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关系重大。
国家主席必须是政治成熟、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具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公民,如果达不到一定年龄,难以具备这些条件。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主席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
实践中,主席团都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出候选人名单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会议主席团,会议主席团提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名单,用等额选举的办法,提交大会表决,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步骤如下一、中共中央召开中共党籍的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会,由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投票推荐。
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建议名单。
三、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建议名单。
四、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五、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名单,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
中西选举制度之比较
![中西选举制度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8350c5bf01dc281e53af0f2.png)
l 岁未被剥 夺政 治权 利的公 民均 应列 入选 民名 单, 8周 对
闪患精神病不能行使选举权 的公 民 , 经确认后 不列入选 民
名 单 。选 民名 单 经 卺 记 确 认 的选 民 资格 长 期 有 效 。每 次 选 举前 对 上 次 选 民 登 记后 年 满 1 岁 的 、被 剥夺 政 治 权 利 8周
一
规定“ 本行 政区域 内各选 区每 一代表所代表的人 口数应 当
大 体 相 等 。”
( ) 民登 记 三 选
选 民登记足确认公 民选举权的法律程序 。在德国 , 享 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登记并领取 到选票后 , 才能实际行使投 票权。区乡政 府是选 民登记 机关 。登记采崩政府登记与 自
民 资 格 的 人 必 须 列 入 选 民 名 单 , 是根 据选 民 本 人 的 意 愿 而
才列入。各州依据各 自的法律 , 别采 用本人登记和非本 分
人 登 记 两种 办 法 进 行 选 民 定 期 登 记 ; 是 , 达 科 他 州 不 但 北
的代表或某一 职务的行 为。 广 义的选举 包括抽签这种随机 性的偶然选择方式 。本文主要研究 的是狭 义上 的选举 。
中西选 举制度之 比较
黄 小玮
《 山西 大 学 法学 院 。 山西 太 原 0 0 0 3 0 6)
选 区相互连接 , 区人 口应尽可 能相等 , 而确立 了小 选 选 从
区制 。为了保 证选举 的公平性 , 选区在划分时 应按 照以下
几个原 则: ) ( 一人一票 、 1 每票等值 的原 则 , 即同等数量 的代 表应 由大致 同等 数量的选 民或 人 口选举 产q , 三 也就是每个 选 区所选代 表与其选 民数呈现大致 的比例。( ) 自然 界 2按 限划分选 区的原 则 , 即通 常应按 国家地理学或行政 区域 来 划分选 区。 3 按 人 口的变动而不断划分选 区的原 则。 () 即选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635a72b83c4bb4cf7ecd1b1.png)
03 Part Three 选举的经费来源
2-2 中国选举经费的来源
中国选举经费的来源
按照现行选举法第八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 ,由国库开支 。
公费选举的原因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 中国 ,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 ,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 。 •★中国更强调组织的统一指挥 、领导 ,从中国直接选举 、间接选 举的程序上看 ,中国选举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 。 • ★选举经费是使民主选举得以进行的物质保障 。选举法第八条 的规定 ,为选民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 障。
2015级科学社会主义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and
2015级中共党史专业
谢谢您的观看!
01 Part One 选民上的差异
1-1 选民资格
中国选民
在我国,公民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就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 ★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是年满18周岁, ★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美国选民
在美国: ★选民: 出生在美国、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达 到所在州的居住要求; ★参议院议员: 年满20周岁的美国公民,至少在美 国生活年,是选举所在州的居民; ★众议院议员: 年满25周岁的美国公民,至少在美 国生活九年,是选举所在州的居民; ★总统: 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年满35周岁,在美 国居住年满14周年。
非核心选民: ★女性选民多支持民主党,而男性 选民多支持共和党; ★中高收入阶层的选民多投共和党 的票,而中低收入阶层的选民多投 民主党的票; ★东西两岸(New York, California) 的选民多支持民主党,而内陆地区 (Kansas, Indiana)的选民多支持共和 党; ★自由派的选民支持民主党的多, 而保守派的选民支持共和党的多。
美国的选举制度和中国的选举制度有何异同?
![美国的选举制度和中国的选举制度有何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7fb6c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2.png)
美国的选举制度和中国的选举制度有何异同?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选举制度的设计存在着不同的理念和实践。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国选举制度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完善,但其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举原则在选举制度中,选举原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其决定着选举的公正性和代表性。
美国选举注重“平等”和“自由”原则,即每个具有选民资格的个体在选举中应当拥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的选择。
在美国,所有拥有选民资格的成年公民都可以参加选举、竞选或投票。
除了联邦议员选举采用的选区制度外,其余选举都采用单票制度即“首位当选”原则,最高票当选,反映了其选举制度的候选人竞争性和民主性。
中国的选举原则则注重“团结”和“民主”原则,即在选举中应当尽可能地体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充分表达人民内部的自由协商和民主决策。
在中国的选举制度中,除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采取的群众代表推荐制度外,其余选举都采用的是单一候选人提名制和区域选举制,保证了选举的稳定和代表性。
二、选民资格选民资格是选举制度中最基础的问题,其决定着选民的数量、质量以及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在美国,拥有选民资格的人包括所有美国公民,年龄要求一般为18岁以上,一些州也规定有犯罪记录的人不能投票。
同时,美国还规定了选民登记制度,未在规定时间内登记的人不得参加投票。
中国的选民资格则由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均可成为选民,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实施的多党合作制度,一部分选民需要在某些组织或党派内进行推荐和参加党内选举,而这些人的参选资格则不得不在更高的标准下进行限制。
三、选举进程选举进程越科学、规范,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就越高。
在美国,选举进程分为初选和总统大选两个环节。
初选是各政党在内部进行的海选,通过一系列州的党团结会议、初选、党代表大会等环节,最终确定该政党的总统候选人。
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
![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89d1df7482fb4daa48d4b9e.png)
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西方国家现代文官制度是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形式合理性的基础上,依据西方现代文明的客观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相比西方同时代的选官制度无疑是更先进、更完备的。
然而,就在文官制度在西方各国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候,中国的科举制度却在自己家乡走到了尽头。
中国人在不断的摸索中重新建立起来的现代公务员制度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合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该如何借鉴西方文官制度,借鉴其“合理内核”,以使我国公务员的管理朝向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标签: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公务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现代文官制度正是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形式合理性的基础上,依据西方现代文明的客观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相比西方同时代的选官制度无疑是更先进、更完备的。
然而,就在文官制度在西方各国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候,中国的科举制度却在自己的家乡走到了尽头,中国人在不断的摸索中重新建立起来的现代公务员制度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合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经历了数次变革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在新的时期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以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这实在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中西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东西方国家由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比中国封建时期的选官制度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要先进、完备得多。
根据于民雄《读》一文中提到“李双璧先生的新作《入仕之途——中西选官制度比较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如下事实:“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世官制、客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五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尤以科举制最具制度理性。
”〔1〕鉴于前四个阶段和西方国家的恩赐官职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而最具制度理性的科举制的发展又恰逢西方资产阶级两党政治形成时期的政党分肥制。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2d7fdd581b6bd97e19ea99.png)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选举制度是民主国家政治生活之根本,缺乏民主选举,政治生活也就毫无意义。
选举是基本政治生活的保障,也是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前提。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对比,着重探讨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无论其社会制度还是意识形态,都必须依据其国情而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选举制度,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尽管还不够完善,但所确立的许多民主原则为更加完备的选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标签:选举制度;政治制度;制度差异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民主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政治权利的存在,人们不愿意自己权利的行使受到阻挠,因而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民主制度的国家。
在不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国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家之间的选举制度存在著明显差异,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选举制度的差异尤为明显。
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在选举制度上不可能完全趋于一致。
尤其是目前,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存在于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渗透到了政治领域。
所以,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对东西方之间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因素——选举制度的发展做出调查,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本国在选举制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建立一套更完善的选举制度,更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落到实处。
一、英国英国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封建斗争,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即君主立宪的原则。
君主的权力依宪法受到制约,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宪法对国家制度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根据三个基本原则:议会主权原则,即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议会立法不受限制;法治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和公民同样受到法律制约;惯例原则,即宪法惯例与宪法法案具有同等的宪法效力。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2ad377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1.png)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一、背景介绍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国家的政治运行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政治功能、选举制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党派组织形式、政治功能、选举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党派组织形式的差异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商议制度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惟一执政党,其他非执政党通过参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议来参预国家政治决策。
中国政党制度注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党的纪律等方式确保党的领导地位。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是指在选举中存在多个政党竞争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通常由多个政党组成,这些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政府执政权。
西方多党制度注重政党之间的竞争和平衡,通过选举机制保证政党之间的平等竞争。
三、政治功能的差异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党的领导来推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中国政党制度注重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教育培训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决策。
在西方多党制度下,不同政党通过竞选和选举来争夺政府执政权,政党之间通过政治辩论和商议来达成共识。
西方多党制度注重政党之间的平衡和监督,通过政党的竞争来保证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四、选举制度的差异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选举制度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党内选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选举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纪律来进行,党员通过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和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是中国的全民普选制度,通过选举产生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的选举制度通常采用比例代表制或者单一选区制。
中外政治制度对比
![中外政治制度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33a696958fafab069dc022e.png)
泉州师范学院学年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政治制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 9级 1 班学生姓名孙振坤学号090107024指导教师古小军职称讲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绪论 (3)1、政治与政治体制 (3)1.1政治的含义 (3)1.2政治体制的含义 (3)2、不同时期常见的政治体制 (4)3、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发展之路分析 (4)4、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分析 (5)5、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比较 (6)5.1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6)5.2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总统共和制 (6)5.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7)5.4比较美国的共和制与法国的共和制 (7)6、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8)7、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8、结束语 (10)谢辞 (10)参考文献中西方政治体制比较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090107024 孙振坤指导老师古小军讲师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的政治体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治体制发展之路、中西方政体差异,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了解中国政治结构及背景框架。
关键词:政体政体发展政体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绪论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关,也同时受到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的制约。
在当代世界,随着各国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些国家开始对政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以完善和坚持本国的政治体制,为国家政治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人类社会选择政治制度的经验表明,如果对不同政治制度比较越充分,越全面,选择一个合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不同制度的比较越少,越欠缺,那么,选择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小。
1、政治与政治体制1.1政治的含义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政治的具体外延形态为政治行为、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8ba98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7.png)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比较法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国家或制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比较法分析中,我们会选择所要研究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和优点。
本文将对中西方内阁制度进行比较法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西方内阁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这种制度通过民主方式来选举或选拔议会中的某些人成为内阁成员,内阁是执掌政府行政的最高领导机构。
而中国的内阁制度则是在清朝时期开始形成的,内阁是皇帝的重要顾问团,负责决策和执行国家政策。
这两种内阁制度的成因各不相同,但具有相似的特点:都由政府的高级官员组成,决策具有权威性和行政执行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几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的异同点。
首先,内阁成员的选拔方式。
在西方国家,内阁成员通常是从代表民意的议会中选出来的,他们在议会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中国的内阁成员则是由皇帝或皇后直接任命,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之上。
这样的区别反映了两种制度的根本差异:西方内阁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其成员有民选的背景,代表了民众利益;而中国内阁制度则是一种封建制度,成员完全由皇帝提拔,政治权力由少数人掌握。
其次,内阁成员的职责和权力。
在西方国家,内阁成员通常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如外交、经济、环境保护等,他们的职责和权力明确,相对独立。
中国的内阁成员则不同,他们的职责和权力并不区分那么清楚,往往会公开支持皇帝的意见,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封建内阁的性质往往是垂直的,而不是分工的。
再次,内阁制度的角色和作用。
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的中枢,在西方国家中,内阁通常担任着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能够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行政效率。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内阁则没有这样的角色和作用,往往是皇帝的辅助机构,依附于皇帝的制度体系上。
内阁成员的想法往往不被重视,内阁决策往往需要得到皇帝的个人批准,避免制度出现“坐而论道”的现象。
最后,内阁制度的反腐机制。
各国选举制度的异
![各国选举制度的异](https://img.taocdn.com/s3/m/f4df727527284b73f24250fb.png)
然后,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上的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是竞选制度。候选人之间为使
自己当选而展开争夺选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候选人通过制定竞选纲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 多种媒介,采取周游、发表演讲等各种形式在其竞选 地区,向选民宣传自己的主张,许下承诺,以获取选 民的信任以使自己当选。 我国实行的是候选人介绍制度,即推荐候选人的政 党、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 推荐的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这种介绍候选人制度具有 节约经费、有利于社会稳定等优点,但由于在具体运 行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真正贯彻实施,致使部分选民没 有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就盲目投票,易于导致选 出的代表并不是选民的意愿体现。
第三,要坚持和完善自身的选举制度,加大选举的监
察和督促力度,坚决防止选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使 选举真正体现出民意。
其次是监督机制的差异
选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列活动,选举过程的合理、 合法需要设立监督机构进行对口监督管理。 西方各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法院来处理选举过 程中的申诉,以达到选民监督的目的。而中国的立法 监督没有那样复杂多样。其原因在于:其一,人民代表 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此规定不但为选民普 遍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条件而目也使中国的选举活动摆 脱了金钱的影响和束缚。其二,中国的选举活动是处 于国家有组织、有纪律的管理阶段,候选人之间基本 上不存在竞选。因此,中国对候选人的监督不如西方 国家的突出。
各国选举制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国情不同。主要表现为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
以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例如资本主义制度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异。
第二,历史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主要通过革命或者
改革的方式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是通过共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官 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分析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71c2f8aef8941ea76e057d.png)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分析王 颖(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摘要: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理论基础、选举过程的监督、选举经费的来源、选举制度的目的和选举的方式方法等做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 52;D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46(2004)04-0025-04 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在人类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选举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显示其进步程度的标志,成为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狭义的选举制度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本文所论的是狭义的选举制度。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选举制度虽有共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各自呈现不同的个性色彩。
本文通过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举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西方现代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学说。
近代西方社会笼罩在封建王权的专制制度之下,封建专制制度是无视人的制度,它只承认一个原则:朕即国家。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激烈地批判这种君权至上的原则,认为封建制度使人类遭受屈辱、丧失尊严,是既不公平而又荒谬的制度。
西方近代意义上的选举活动,是在资产阶级确立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权在民”思想的创始人卢梭认为,人民的主权至高无上,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运用主权的人应当而且必须是缔约建立国家的人民。
根据“人民主权”理论,资产阶级创造了代议制的形式,让人民选举代表机构,由它来行使人民委托给它的权力。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b81785a0116c175f0e486f.png)
课程: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决策
日期:二零一二年十月
摘要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
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没有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是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美国的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
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选举制度 民主 相同和差异
选举制度在中国约是个舶来品,在美国表面看上去发展的比较成熟。尊重承认西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并不意味着一切照搬西方民主。民主作为一种普适价值理念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是实现民主的具体制度设计完全可以不同,也必须不同。不同水平的经济基础、历史传统等因素所构造成基本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民主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中国的劣势直接选举的范围小,只有县乡等能做到直接选举,其他都是间接选举。
美国的优势被选举权比选举权求更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国家的负责,直接选举的范围比较大。选举的监督机构完善,监督作用大。
美国的劣势民主有点只是停留在原则上的感觉,没有做到灵活选举。
参考文献:《浅析中美选举制度》 刘艳华 白冰2004
而美国采取的计票方式解决投票悖论的影响是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不是选民的全部意其他选举的不同选举代表的利益不同中国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的是各个阶级的利益代表的是人们群众的利益因为中国的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代表大会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
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班级:旅游管理1班
中美选举制度比较
![中美选举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b605d617fd5360cba1adbd7.png)
中美选举制度比较作者:邬静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8期摘要选举制度是现代政治中的核心制度,当前我国与美国的选举制度存在差异。
在选举机构,选举过程,选举规则以及选举经费来源等方面中美两国都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政治文明尤其是选举制度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当前我国选举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通过对中美两国选举制度的对比来改进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中美两国选举制度,而后就如何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选举制度中美差异作者简介:邬静,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D9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028-02选举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石,选举制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态的现状。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在欧风美雨的大背景下在上个世纪初被引入的,我国的选举制发展历史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在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选举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了政治文明的潮流。
美国的选举制度本身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与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有着本质区别,而且美国自身的选举制度也不是没有缺陷的,所以在借鉴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一、选举制度概念所谓选举制度主要指的是统治阶级按照法律来选举国家公职人员各项制度规定的总和。
选举制度本身是国家权力形成的关键,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石。
世界各国的选举制度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正是由于选举制度的具体形式不同,才使得选举制度本身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选举原则、选举程序、选举方法是选举的三大组成部分,研究选举制度必然要充分掌握这三个部分,其中:(一)选举原则当前现代国家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四大原则:普遍选举原则;直接(间接)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以及秘密投票原则。
1.普遍原则。
普遍原则主要指的是在一个国家内所有具有该国国籍且符合选举年龄同时又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美领导人选举的比较
![中美领导人选举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ba8f809bed5b9f3f90f1cbe.png)
中美领导人选举的比较金融学院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11 李瑞欣2011310328引言:正值中美两国领导人选举之际,本文着重比较二者外在表现和选举制度的不同,同时分析其不同之处的产生原因,并做进一步讨论。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与中国共产党换届党代会在时间上有着罕见的接近性,“你刚偃旗息鼓我便登台唱戏”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了专家学者、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兴趣。
不管是历史证明还是现实需求,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称职与否都将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这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不相同的领导人选举将分别为两国输入怎样的新鲜血液,她们又将在各自领导人的带领下走向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呢?一、两国领导人选举不同之处1.外在表现不同美国的总统竞选,是一个“马拉松”式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在上次总统选举刚刚落幕,下一次总统竞选就开始了,实际上,那些有意问鼎白宫的人,多年前就在为此储蓄政治资本了。
在大选年的前一到两年,他就得开始行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正式宣布竞选党的提名候选人,并建立一个得力的竞选班子,筹集资金,雇佣竞选顾问,成立正式的竞选组织,投入预选。
因此,在大选最热之时,选民拉标语、喊口号,竞选者周游演讲,激烈辩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相比美国选举的“热闹”,中国的选举就“沉寂”了许多。
中国人民对于选举的平静和美国选民的热情火爆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领导人的选举,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领导团队的平稳交接。
每一代领导团队都是富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经得住考验的,在上任前都要经过几年的考核观察才可顺利交接。
经过多年的沉淀,中国的选举看起来平静许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2.选举制度不同两国选举制度可谓有天壤之别,下面仅就几个方面做简要比较:(1)经费来源历史上,美国的选举经费曾来源于大财团、大富翁的捐助和政党的支持。
现在,美国候选人竞选经费则主要来源于: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政党资助、政府补助、政治行动委员会捐助、公民个人捐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分析王 颖(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摘要: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理论基础、选举过程的监督、选举经费的来源、选举制度的目的和选举的方式方法等做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 52;D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46(2004)04-0025-04 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在人类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选举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显示其进步程度的标志,成为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狭义的选举制度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本文所论的是狭义的选举制度。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选举制度虽有共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各自呈现不同的个性色彩。
本文通过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举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西方现代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学说。
近代西方社会笼罩在封建王权的专制制度之下,封建专制制度是无视人的制度,它只承认一个原则:朕即国家。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激烈地批判这种君权至上的原则,认为封建制度使人类遭受屈辱、丧失尊严,是既不公平而又荒谬的制度。
西方近代意义上的选举活动,是在资产阶级确立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权在民”思想的创始人卢梭认为,人民的主权至高无上,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运用主权的人应当而且必须是缔约建立国家的人民。
根据“人民主权”理论,资产阶级创造了代议制的形式,让人民选举代表机构,由它来行使人民委托给它的权力。
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身阶级局限性的影响,广大人民因财产、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制约,常常被排斥在选举之外,不能真正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前苏联的选举经验,批判地继承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选举权一直被滥用,它们的选举制度是由财产决定的,“他们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财产。
”[1]1871年,巴黎公社的产生为马克思构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提供了现实的经验,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马克思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公社各收稿日期:2004-09-18作者简介:王 颖(196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生。
现主要从事政治制度研究。
V o l .6N o.4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Jou rna l of W uhan J iao tong Po lytechn ic 2004年12月D ec .2004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
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一向作为中央政府的工具的警察,立刻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而变成公社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
”[2]规定选民对代表可以随时罢免,这对无产阶级的政治建设意义重大,它所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真正的民主制,有别于资产阶级虚伪的民主制。
列宁系统地提出了新型国家的代议制理论,并且从事了创建实践活动。
他指出:“从人民专制论的观点看来,首先必须切实保障充分的宣传自由和选举自由,然后召开真正全民的立宪会议,这个会议应当通过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选举产生,应当掌握全部权力,即完整的、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权力,应当真正体现人民专制。
”[3]列宁认为代表机关要确实有力量和权力,它应当掌握全部的权力,以真正体现人民专制;代表机关的代表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可以随时罢免撤换他们。
中国选举理论的产生先于新中国的成立,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同中国革命的现实结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可采取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
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举原则作了必要的修正,由于条件不具备,搞完全的民主选举会成为形式主义,共产党要实现实质的民主,这是新中国确定选举制度的理论基础。
中国现行选举制度是在1979年制定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995年修改“两法”,进一步推进了选举制度的民主化。
随着人们进一步发展民主的期望,选举改革还会进一步发展。
二、选举的监督机制选举过程的监督,就是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措施监督选举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防微杜渐,力图减少舞弊现象,维护选举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伴随社会的发展,普选权的逐步扩大,选举制度的日趋完善,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选举过程的监督。
具体做法有:首先,采用立法形式进行监督。
这是西方国家最常采用的手段。
这项举措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英国是西方国家最早运用立法来监督选举过程的国家。
在1832年之前,英国的选举制度极为混乱,从1832年起,英国选举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完善。
在改革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包括1872年的《秘密投票法案》;1880年的《国会议员选举及舞弊治罪法》;1883年的《防止舞弊及非法选举治罪法》; 1884年的《自治市选举舞弊及非法选举治罪法》。
这一系列的法案有效地遏制了选举中的舞弊、贿赂等不法行为,有效地保证了选民自由、公正地表达自己的选举意志。
在美国,金钱政治一直是困扰美国人的难事。
金钱玷污了“圣洁”的选举,公众强烈要求改革。
美国国会早在1907年就禁止公司对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1910年制定了第一个联邦竞选费用法;1911年的一项修正案要求候选人提出预选、代表大会和选举前的财政报告,并规定了国会参议员候选人竞选人竞选费开支的最高限额;1974年国会通过《联邦选举竞选法》。
这些法规虽然未完全杜绝选举中的不法现象,但对纯洁选举活动无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设置监督选举的管理机构。
选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列活动,选举过程的合理、合法需要设立监督机构进行对口监督管理。
法国设立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的宪法委员会进行监督,它专门负责对竞选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进行监督。
在英国,政府设置选举委员会专门监督选举过程,它的监督侧重于选举资格、选举行为和过程的监督。
此外,大众传媒和选民也可以监督选举活动,西方各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法院来处理选举过程中的申诉,以达到选民监督的目的。
与西方多项立法监督选举过程相比,中国的立法监督比较简单,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复杂多样,其原因在于,其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这一规定一方面为选民普遍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选举活动摆脱了金钱的影响和束缚,西方国家的金钱政治在中国找不到大量繁殖、滋生的土壤。
其二,中国的选举活动目62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第6卷第4期前还是处于国家有组织、有纪律的管理阶段,候选人之间(主要指间接选举)基本上不存在竞选。
与西方国家两党制、多党制,候选人代表党派参加竞选,彼此针锋相对,互相诋毁的竞争状况相比,中国的选举活动显得平静得多。
因此,在中国,目前对候选人的监督不如西方国家的突出。
立法对代表实行监督、罢免,是中西方代议制学说的一大区别。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选举代表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所以,代表一经选出,则取得独立的地位,代表在代表机关的发言、表决,完全凭个人的学识、经验和才能去独立判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识,不受选区选民的任何训示,不受任何人包括选民的约束。
这也是西方许多国家都以宪法规定的代表责任制原则。
而马克思、列宁坚决反对议员责任制,他们认为代表责任制最大的弊端就是议员选出之后脱离人民,甚至背叛人民,而无产阶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应具有“公仆”性质,代表对选民负责,当然应听命于选民,选民随时可以撤换代表,迫使代表时刻遵从选民意志。
中国的选举制度通过强调代表与选民的强制委托关系,通过代表来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和利益。
三、选举经费的来源纵观西方国家选举经费的来源,虽然渠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国家拨款较少,更多的是政党筹资,候选人向企业、组织、个人等多方筹集。
英国的选举费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候选人竞选的支出;二是用于选举设施、组织选举等方面的支出。
前者由支持该候选人的政党解决,后者由国库支付。
英国选举活动时间较短,费用较少,而且费用都由政党筹措,个人不能捐款,在西方国家中是较为典型的经济型的选举。
美国的选举金费来源较为广泛。
在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选举经费来源于大财团、大富翁的捐助和政党的支持。
1970年后国会通过多项立法,对竞选的捐款数额作了限制。
现在,美国候选人竞选经费主要来源于: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政党资助、政府补助、政治行动委员会捐助、公民个人捐款。
此外,选举经费还可以通过捐助音乐会、筹款聚餐会、发表电视讲话等多种途径获得。
与英国相比,美国选举经费的来源强调的是自治原则,个人竞选中自筹经费是最为强调的,相对而言政党的筹措、政府的捐助处于次要的地位。
德国选举经费的来源与英国相近,也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于政党的资助,占选举经费的一半以上,主要由党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捐献、政党财产和其他收入组成。
另一部分来自于国家的拨款。
与西方国家复杂的筹措选举经费的过程相比,很少书籍和文章讨论中国选举经费的来源问题,现行选举法第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一句话,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中国选举经费来源。
选举经费由国库统一开支,原因在于:其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二,与西方国家强调自治原则不同的是,在中国更强调组织的统一指挥、领导,从中国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程序上看,中国选举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
选举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选举经费的统一开支,统一管理也是实行统一领导的必然途径。
其三,选举经费是使民主选举得以进行的物质保障。
选举法第八条的规定,为选民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