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_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402a1f79563c1ec4da7114.png)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工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人们加速人的自主探究建构,并正确发挥其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教”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很少有学生自主的活动,更谈不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做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处于低水平。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重要的丞待解决的问题。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探究”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近几年来。
我校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形式化——“对话”变成“问答”,由“满堂讲”变为“满堂问”;有活动却无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出现等等。
这些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更富有现实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18ac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c.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创造探究环境:教师应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探索和发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愿意冒险尝试,不怕失败,因为他们知道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
设计有趣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设计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寻找答案。
提供必要的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如教材、网络、实验器材等,以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鼓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学生需要独自完成所有任务。
相反,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教授探究方法: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外,教师还应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这些方法将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加有效和高效。
及时反馈和评价: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们的表现如何,以及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鼓励合作学习,教授探究方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c0b891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d.png)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72c45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b.png)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小组合作是一个生生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组合作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fe97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2.png)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1. 自主研究方法的优势
自主研究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研究风格和兴趣。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研究动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合作研究方法的优势
合作研究方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和合作完成数学任务,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研究,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作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技巧,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3. 探究研究方法的优势
探究研究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通
过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
过程,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数学理解。
这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挑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方法都具有各自
的优势和有效性。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研究方法,以
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效果和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自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ea2c7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3.png)
小学数学教案自主探究
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加减法,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导入
让学生回顾自己学过的加减法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探究任务
1. 观察与发现:给学生提供一些加减法的算式,让他们自主尝试解答并总结规律。
2.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有趣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究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三、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归纳规律,重点强调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拓展应用
给学生一些拓展应用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加减法练习题作为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教学方法。
注:此教案仅作范本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610a3e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a.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家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抑制作用。
自主探究式学习逐渐被提出和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自主探究为特点的学习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和尝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由讨论和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设计情境化的学习任务。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以情境化的方式呈现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交流思路。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完问题后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和尝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2378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c.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一)教学情境多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与数学世界接触的第一扇门,更是学生对于数学世界最初的窥视,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可以使教学情境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调动起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愿望,还能使学生通过情境化小学数学学习,了解小学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摆正学习心态和进一步深化自主记忆水平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个完成独创性学习的过程,这里的独创性学习并不是指学生单独学习,而是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有的学习进程,而是愿意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了解如何分析某一数学概念或定理,并且能够探索新的知识。
这样做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利用旧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和其他同学共同配合解决问题,这对于解答数学难题来说将有很好的引导意义,而且学生也会有更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铺垫,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育界得到格外的注重。
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对应的授课模式。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409d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d.png)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数学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0ce83b5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8.png)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提供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规
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2.制定学习任务:给学生一些明确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
例如,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一个数学教学小册子、制作一个数学游戏或者设计一个数学实验。
3.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启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提供资源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互联网、教学视频等。
同时,
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鼓励反思和总结: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让
他们思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进步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feda05844769eae009ed32.png)
、
“ 激发 兴趣 ” — 生 探 究 之根 —
心 理 学研 究 表 明 : 趣 是 对 客 观 事 物 选 择 的态 度 . 积 极 兴 是 认 识 某 种 事物 或 活 动 的 心理 倾 向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是 促 使 学 生探 究 学 习的 前 提 。 师 要 善 于 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点 , 他 教 使 们 在 新 事 物 的刺 激 下 , 断产 生 尝 试 、 究 创 新 的愿 望 , 积 不 探 并 极 参 与到 数 学 知 识 的 建 构 过程 中来 , 心 致 志地 学 习 、 究 。 专 探 例如 , 教学 “ 识 人民币” , 者用谈话 的形式 导入 : 在 认 时 笔 “ 们 去 超 市 买过 东 西 吗?买 东 西 需要 什 么 ?你 知 道 我们 国 家 你 的钱 又 叫 什 么 ? 天 , 们 就 一 起 来 认 识 ‘ 民 币 ’ ” 今 我 人 。 然后 笔 者 出示 超 市 购 物 情 境 图 . 引导 学 生 观察 有 哪些 商 品 , 别 需 要 多 分 少钱 。 笔者 在 学 生 初步 感 知 的基 础上 继续 引导 探 究 : 今天 超 市 推 出一 款 特 价商 品 :一 只 1 2 的 小 猪 储 蓄 罐 ,你 该 怎 样 付 “ 元 角 钱 ? 你 试 着 拿 一 拿 、 一 试 付 钱 。 笔 者再 引导 学 生 认 识 各 种 请 试 ” 小 面 值 的人 民 币 。 在具 体 的情 境 中 , 生感 受 到 了数 学 知 识 与 学 日常 生 活 紧 密相 关 , 究 新 知 识 的兴 趣 就 更 浓 了。 整 个 教 学 探 在 过 程 中 学 生思 维 的积 极 性 、 主动 性 得 到 了较 好 的 培 养 实践 证 明 , 使 学 生 的 “ ” 于 最 佳 状 态 , 师 就 要 给 学 要 学 处 教 生 创造 良好 的学 习环 境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做 到 以情 激 情、 以趣 激情 、 以疑 引 思 、 知诱 学 , 分 挖 掘 数学 知识 本 身 的 以 充 魅 力 , 发学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学 习 的愿 望 , 激 引起 学 生 对 数 学 学 科 的 热爱 和 追 求 , 而 使 学 生 更 加 热 爱 数 学 学科 的学 习 从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b967c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8.png)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自主、合作、探索”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了课堂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师的精心指引下,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此学习过程遵循了以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拥有新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大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主要靠大量练习形成的惯性思维来巩固认知,主要靠模仿老师的解题模式、思路,学生获得的知识靠的是题海战术,形成的是固定模式的思维。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题海战术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是真的感兴趣,因此学生在解题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所以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多么重要。
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得到的知识,必然在脑海中的印象深刻,遇到困难、困惑时,再与他人互相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会比老师直接的灌输强许多。
毕竟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经过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体验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们养成了善于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中,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带的长方体学具,并提出问题:它有几个面?这些面的面积有何特点?并试着想一想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去计算?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并发现相对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在感受长方体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分别感受一下长方体各个面的大小。
然后引导学生计算一下各个面的面积,再引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这时,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下,开始思考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经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后,相加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0d1f380ab52acfc789ebc9e6.png)
21 0 0年 第 8期
浅 谈小学 数学教学 中的 自主学 习
张艳 梅 辽 宁省 建 平 县 第三 小 学
中 , 的学生擅 长记 忆 , 有 很快 就背 出来 了; 的学生 擅长 于推理 , 有
在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引导 学生 自主 学 习 , 鼓励 学生 主动 探
有这样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才 能得 到充 分 的肯定 和尊 重 。
3 学 习方式 .
每个 学生 都有 自己的学 习特 点 , 作为 教师 就应 尊重 他们 的学
习方 式 , 能一 味地 以所谓 的教 师权威 来压 制 , 不 而应 该 因势利 导 ,
鼓 励他 们 根据 不 同的 内容 、 同的客 观条 件 , 活地 选 择 自己感 不 灵 到很 “ ”的方 式来 学 习 。如 ,在一些 概念 和公 式 的推 导和 学习 顺
2 思 维 方 法 .
外 ,还 可 以针 对学 生不 同的 能力水 平采 取 作业 “ 级制 ” 分 。如基 础 性作 业是 全班 完成 的 , 综合 性作 业是 学 困生可 以不 做 的 , 或者 可 以 自己换 个题 做 , 而基 础扎 实 、自学 能力 强 的学生 除 了完 成前 两 项作 业外 , 可 以做一 些拓 展性 的作 业 。这样 各层 次的学 生都 还 乐 于做 自己能做 的作业 ,有时 甚至 还基 于一种 挑 战心 理 , 完成 在 自身作 业的 同时 ,向高一 层次 的作业 突 破 。如果在 老师 和 同学 的 帮 助下完 成 高层 次作业 的 , 师要及 时 给予表 扬 , 教 更能 提高 学生 自主学 习的 积极性 和 主动性 。 三 注 重学 生的学 法指 导 。使 学生 “ 学” 会 古 人云 :“ 授之 以鱼 , 如授 之 以渔 。 不 ”为使学 生学 会 自主学 习 , 师在教 学 中要 注意 自主 学习 方法 的渗透 与 指导 , 教 并逐 步 内 化 为学 生学 习 的一 种素 质 。例 如 ,引 导学 生根据 新知 的特 点 ,利 用 “ 旧知 ” 自己去探究 ,找 出规 律 、寻 找结 果 ;引 导学 生观 察 比 较在 “ ”与 “ 变 ”的规律 中发 现新 知识 ;培养 学生 自学课 本 变 不 的能 力 ;小 组合 作 、交 流讨 论学 习 ;实践 、操 作探究 式 学习 …… 同时 ,当学 生思 维遇 到较 大障 碍时 ,教师 就要 “ 扶一扶 ” 帮一 、“ 帮” 。通 过 这种 经常 性 的训 练 ,学生 自然就 能形 成正 确 的思维 方 法, 也就 能掌 握学 习数 学知 识 的规律 , 而培养 自主学 习的能 力 。 从 四 鼓 励 自我 评价 。让 学生 “ 学” 能 教 学 评价是 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的一 个重要 环 节 。 师在 进 教 行 课 堂评 价时 , 了来 自老 师和 同学 间 的互相评 价外 , 要鼓励 除 更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d78b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9.png)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与反思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点。
在本次课改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这个目标得到进一步地落实,自主探究活动丰富多彩。
案例1:在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敢于质疑问难,展开激烈讨论,但他们却不能及时记录下这些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老师和同学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已经被下面的同学提出来了。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尽量做到课前备好、课中备实,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
在案例中,有位老师从知识入手,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认识年、月、日”的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思维非常活跃。
最后,一个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怎样才能正确地写出这几个日期呢?”“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先肯定他的提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虽然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但都说得头头是道。
在这种互相讨论的氛围中,很好地把握了新课的教学重点,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学”引向深入,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
案例2:在案例中,这位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提出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一般情况下,周岁以内的孩子每年可以过两个春节; 2、父母的工作单位在西藏的,孩子可以在当地过年,即过农历年; 3、北京时间指的是世界各地通用的格林尼治时间,时差为一小时; 4、父母的工作单位在陕西的,孩子过春节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5、我国有6个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是不同的,春节期间禁止说不同民族的语言。
如果想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老师就要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快乐因素,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3: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享受学习,并将此运用到其它的学习领域中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探析
![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d11b2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7.png)
教学篇•教学创新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探析李雁(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新城实验小学,江苏南京)一、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一项契合当前素质教育潮流的模式之一,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也是一项学习模式,具有双向性。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积累,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模式提倡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参与和探究,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启蒙和培养。
2.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正确和有效的引导。
3.互动性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开展的,师生互动是基础;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要求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必然是开放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必然途径。
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措施1.创设多样情境,明确学习方向情境教学法往往能够在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互动性、探究性都比较强,因此,可以成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方法之一。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复习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明确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通过七巧板拼图游戏,引导小学生自主地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之间的数与形的关系,最终探究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
2.重视提问环节,注重自主思考好奇是小学生共有的天性,好问则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行为,具有明显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突出对小学生自主思考意识的保护和提升,培养小学生爱提问、善提问的意识和行为,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教师可尽早地将教会小学生预习,勉励小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记下问题,而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主动举手提问,组织学生共同思考和解答,也可以安排小学生先相互讨论,实现对数学问题的自主筛选,教师再在学习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穿插讲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3abec111964bcf84b9d57bf9.png)
应用 问题要 求学 生有 很 好 的 阅读 理解 的能 力 。数 学 阅读 能 力是 一
的 , 别 函数不 一定 就能 很好 地 表示 它 , 存在 ” “ 出 ” 数学 上 是 非 个基 本能 力 。把 有关 数学 的东 西读 懂 , 道它 是 什 么意 思 , 解 决什 么 识 “ 和 求 在 知 要
21 0 2年 1月( 旬刊 ) 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N10—01 C — 41 S 9 5 N1 46 I S 0 7 1 /
对州
以上 是数学 应 用的 一个 层面 , 有一 些 比较具 体 的 应 用思 想 , 还 例如 : 仅 仅依靠 数学 知识 是不 够 的 , 要 在平 时 积 累实 际 的 经验 , 累其 它 学 需 积 函数 思 想是 其 中极 为重要 的 一个 。变量 刻 画 了一种 事 物 的变 化 , 两个 变 科 的知识 , 这在 一定程 度上 反 映学生 的综 合素 质 。 另一 个方 面 , 在传 统 中小学 数学 习题 中 , 条件 和结 论 之 间是 “ 可丁 可 量反 映 两种 事物 的 变 化 , 们 之 间 是 否 有 关 系 ? 这 是 实 际 中关 心 的 问 它 题 。我 们会 经常 遇 到这样 的情况 , 一个 变 量 的变化 会 引起 另 一 个 变量 的 卯 ” , 的 就是说 完成 ( 证明 、 解) 求 结论 的条 件是 恰好 的 , 多 不少 , 不 每一 个 这样 的问 变化 , 一个 变 量 称为 自变量 , 一个 称 为 因变 量 , 如 : 物 体运 动 的 条件 都起 作 用 。这 样 的问题 对于 数学 学 习来 说 是非 常必 要 的 , 前 后 例 在 过程 中 , 时间 是一个 量 。 体 离开初 始 位置 的距 离是 一个 量 , 着 时 间的 题 可以 帮助 我们 理 解数 学 的 概念 , 握 数 学技 能 , 会 数学 思 想 , 等 。 物 随 掌 体 等 讨论数 学 问题或 应用 数 学 解决 实 际 或其 它 学 科 问题 , 并不 是 像 解 变化 , 物体 的距 离 也在 变 化 , 可 以说 , 体 的距 离是 随 时 间 变 化 而 变 但是 , 也 物 化. 当时 间为 t 时 , 秒 物体 的距 离一 定是 唯 一 的值 s , 体 的距 离 是 时 习题 , 米 物 很多 时候 结论是 在探 索过 程 中逐渐 形成 的 , 有时 会 给一 些 猜想 , 在 间 的 函数 。函数 建 立起 了时 问和距 离 之间 的一 座“ ” 桥 。不 难 看 出 , 函数 探 索过程 中会 做不 断地修 改 。什 么条 件( 结论 ) 能发挥 作 用 , 么条 件 需 什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a3fc67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4.png)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织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蛋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蛋糕,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拉一拉、摆一摆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这一特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固定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画图、列表、归纳、类比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自主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a1c33b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8.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一、为什么需要自主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则更加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与尝试的内容与方法1.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创设情境。
在教学面向小学三年级数的整数时,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手上有100元,他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提问题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上述情境中,可以问学生:“小明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请你们想一想,怎么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总结和分享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实践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成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也从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流。
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案
![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5f77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a.png)
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案
目标: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整数、分数、小数、面积和周长等数学概念和计算技能。
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提示,自主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探索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3.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
能力。
4. 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
和总结。
教学步骤:
1.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开展自主探索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习分组: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索。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提示,独立或小组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
4. 实践探索: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练习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5. 合作学习:学生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经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实践探索成果和合作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延伸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更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视野,提高
数学素养。
教学反思: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
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探究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体验探究;提供自主探究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
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红、黑、绿、白、蓝、黄、六种颜色的玻璃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
什么色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什么色的球?)他摸到的是红色的;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黑色的,也可能摸到绿色的;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蓝白黄色的。
(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
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自己体验后与同伴探讨。
师问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什么色的球吗?生1:不能,六种颜色都有可能被摸到。
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
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黄色的,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黄色的球。
生2:不行,要全部放黄色的球。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黄色的,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黄色的,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黄色的。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让学生们四人一组,组长负责,用你们认为好的方法算出课桌的周长。
学生们有的拿尺子。
有的拿绳子,有的拿笔和本子。
量的量记的记。
可积极了。
最后组长组织大家整理数据,做计算。
问:你们是怎么算的?学生代表(1)120厘米+50厘米+120厘米+50厘米=340厘米。
(2)120厘米乘2+50厘米乘2=340厘米。
(3)用120厘米+50厘
米的和乘2也得340厘米。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课桌的周长,课桌是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它有两组相等的边,求它的周长,上面的3种方法你认为那种更好,生:第三种。
可一位数乘多位数还没学,等学了后上面的方法你喜欢那种就用哪种。
不管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此小节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萧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这句话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他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的情况,画出茶壶的形状,然后小组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发现了同一个茶壶所画的形状却不一样,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杯子所画的形状不一样?然后小组交流汇报,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得出因为位置不同,观察到的杯子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法,把习惯上形成的固定课堂教学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教学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启迪心智,改“教”为“育”,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
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要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为“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