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完整版)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
冯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
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二、教学内容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
(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
“母”这个称呼无须解释,但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明确】称母亲是“父”,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
《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精选10篇)《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四、布置作业: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入:1、学生活动: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胡适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优秀7篇】
胡适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优秀7篇】布置作业:篇一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篇二(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篇三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我的母亲》教案篇四学习目标: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3、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同学们都预习了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预习的?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有的:1、字词。
(直接讲,不上黑板。
)2、人物形象。
3、分几个部分。
(的文眼。
)4、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对都做了很好的预习。
那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思考,并形成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1、有,那就请学生提问,仅限3位。
2、没有,要求同学们以后阅读一定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更有阅读价值。
)二、教师:从同学们预习反馈来看,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也就能得出:其实,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
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字词等基础知识。
2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三、老师问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借此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夹杂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共享。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我的母亲》,使学生了解胡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胡适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述、对比、抒情等。
3. 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胡适对母亲的教育方式的反思。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我的母亲》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胡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述、对比、抒情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 深入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胡适对母亲的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母爱的伟大。
5. 总结感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策略1. 问题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情感共鸣:通过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对家庭的重视。
八、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扩展视野。
2. 影视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与母爱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增强对母爱的理解。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
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胡适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优秀7篇)
胡适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优秀7篇)胡适我的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或《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感受伟大而又温馨的母爱,同时,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二、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19一qi 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三、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 侮辱(wǔ)2、解释下列词语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并划记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五、学习课文内容1、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一三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19一qi年,19岁的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19一qi年7月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
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同学:是老舍吧?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请同学们先初读一遍课文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1.解决生字词。
2.落实字词。
⑴肥美:意指肥沃丰美⑵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⑶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⑷出阁:地方语,出嫁⑸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⑹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⑺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⑻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⑼撑持:支撑维持之意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积累与运用】1、请按原文填空: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过我。
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人,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宽恕_______庶祖母_______筹备_______吹笙_______摹画_______翳_______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粗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这比打骂更难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考考你: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
《我的母亲》教案《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我的母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胡适母亲的性格特点及对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认识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珍惜亲情,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胡适母亲的性格特点及对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厚亲情。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胡适及其作品《我的母亲》。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作者观点。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认识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对作者的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进一步体会到亲情的可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母亲的教育对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了解胡适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和成长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2. 相关资料:关于胡适的生平介绍3. 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胡适的生平,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和主题。
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胡适母亲的教育对他的影响。
5. 思考题: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母爱的伟大和自己的感恩之情。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母亲”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和感激之情。
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并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班级交流:邀请几位同学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感恩之情。
2. 学生承诺:让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珍惜和关心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主旨。
2. 学生反馈:向学生征求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课后作业1.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胡适的其他作品,如《文学改良刍议》等,以拓展知识面。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胡适《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母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胡适《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胡适的生平和作品《我的母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分享对母亲的认识和感悟。
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母亲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合作精神。
2. 理解与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分享感悟环节对母爱的认识和家庭观念的体现。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访问:让学生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对母亲的认识和祝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如《妈妈》、《母亲》等,扩展阅读视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一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母亲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孝道意识。
3.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教师事先熟悉课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朗读。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母亲形象的文学作品、影像资料等,作为教学辅助素材。
3. 学生预习: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胡适及其作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观点:在讨论和分享环节,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感悟,给予积极评价。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胡适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通过阅读文本,学习胡适的写作技巧,如选材、语言、结构等。
3.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情感,学会感恩。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介绍:胡适生平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
2.文本阅读:胡适《我的母亲》。
3.写作技巧分析:选材、语言、结构等。
4.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情感。
5.写作实践:以《我的母亲》为蓝本,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三、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胡适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我的母亲》,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选材、语言、结构等写作技巧。
4.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情感。
5.写作实践:学生以《我的母亲》为蓝本,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胡适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胡适的文学成就。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胡适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把握胡适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学生是否能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4.学生是否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情感。
5.学生作文的质量,是否能以《我的母亲》为蓝本,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母亲。
4.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胡适的其他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5.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写作技巧分析:选材、语言、结构等”。
一、选材1.真实性:胡适在《我的母亲》中,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展现了母亲的形象。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共8篇)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共8篇)我的母亲,胡适,教案(一): 胡适我的母亲1.在我的眼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母亲对“我”的管束有哪几种方式3.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4.请你评析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1.善良宽容慈祥温和正直严厉2.如叫1"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3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4严格,有时过于严厉.但严中有慈.我的母亲,胡适,教案(二): 《我的母亲》胡适作文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聘书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息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侯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样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庆去睡.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我母样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侯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杂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扑克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的母亲,胡适,教案(三): 胡适《我的母亲》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我的母亲,胡适,教案(四): 结合初一课文《我的母亲》,再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对两位母亲的教育方法做出简要评价初一课文的《我的母亲》的作者是邹韬奋课文中的母亲和材料中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她们的教育方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可取之处.课文中的母亲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并用自己的爱温暖孩子受伤的心,但面对丈夫的“棍棒”教育,虽然心疼却不能阻止,材料中的母亲教子严格,处罚孩子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在惩罚的过程中还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有时过于严厉了,体罚毕竟是不可取的我的母亲,胡适,教案(五): 《我的母亲》胡适中,“我”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我的母亲,胡适,教案】敬佩,我的母亲,胡适,教案(六): 胡适的《我的母亲》中的“母亲”的背景【我的母亲,胡适,教案】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她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不料在她23岁那年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熬过了漫长而痛苦的23年,于1918年离开人世.我的母亲,胡适,教案(七): 《我的母亲》胡适: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在学习方面:(我自己概括的)天一亮,把我叫醒,让我为昨天做的错事认错,让我用功读书,最后穿好衣服,催我上学.做人方面: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打我、骂我,惩罚时不让我哭我的母亲,胡适,教案(八): 《我的母亲》(胡适)中,写“但这九年的生活……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这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我急用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的追念和惋惜之情,作者的童年,除了看课外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对母亲的教导记忆忧心.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以说是反衬.我的母亲胡适优秀教案我的母亲胡适教案ppt。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教学内容:1. 介绍胡适及其作品《我的母亲》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定义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胡适的背景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品味母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品味胡适作品中对母爱的描述。
2.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内容:1. 分析胡适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2. 品味作品中母爱的描写和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讨论母亲的品质和特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爱的心得和感悟。
第三章:感悟母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能够培养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母爱。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分享,让学生通过作品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 学生讨论如何回报母爱,制定感恩计划。
第四章:表达母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学生能够培养表达能力,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练习,让学生通过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爱,讨论如何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能够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让学生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母爱的深化理解和感悟。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顺弟。
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
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
(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
“母”这个称呼无须解释,但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明确】称母亲是“父”,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称母亲是“师”,是因为母亲督促“我”学习,又训练我“做人”。
3、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过渡】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的例证,在此我再为大家引一例:【资料】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
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
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页【过渡】由此可见,母亲对胡适的学业是非常重视的,可说不惜“重金”在栽培胡适。
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
想必同学们的妈妈也一定天天唠叨着:好好读书啊!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绩,就千方百计地让你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花大笔的钱,请家教给你进行一对一的补习。
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过渡】我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觉得母亲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胜过关心我。
我感到她的关心让我非常苦恼。
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待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就会发生改变。
这点胡适也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后来胡适是如何看待母亲对他学习上的重视的?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
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
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
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25页可以说,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那么现在你再好好回忆母亲的言行,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对她的理解了呢?(留白)4、母亲除了督促“我”学习外,还训练“我”做人。
那么她是如何做的呢?【明确】a.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b.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重点)5、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我”做人上的训导。
是极其严格的,胡适对母亲的评价中有两个词语也都出现了“严”字。
那么,你能理解母亲的“严”吗?【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母亲对“我”要求严格,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希望我上进,养成良好的品性。
【过渡】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确实是一种爱的表现,严中透出的是爱,那么母亲对我的爱还有没有别的的表达方式?【明确】慈中透出的爱。
【事例】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而儿。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
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心焦急、发愁。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添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总结】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6、胡适的母亲是这样教育他“做人”,你的母亲又是如何教育你“做人”?你从中感受到她对你爱了吗?【过渡】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些的管教,都可称之为“言传”,通过言语来教育我们。
那么除了“言传”这种方式外,文中的母亲还有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教育“我”呢?【明确】身教这种“身教”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明确】母亲处理家庭事务来体现的。
5、母亲在家中是什么什么身份?【明确】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过渡】文中介绍比较简单,大家可以结合以下资料来进一步了解母亲在家中的身份。
【资料】(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
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
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
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
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6、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家肯定不好当,不仅因为母亲是个寡妇,而且还是个年亲的后母。
那么,她曾面临过哪些家庭状况呢?(提示: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
)(如果时间有限,就采用直接出示的方式)【明确】情况一:“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
每年除夕时,母亲不仅要“料理年夜饭、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
情况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情况三: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7、在面对家中这些情况时,母亲是如何处理的?由此“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情况一: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引】面对这样的败家子,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引】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明确】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总结】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情况二: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容忍。
..留心,事事格外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
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让她。
..责备我,要我事事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
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事事:说明在每一件事上,母亲都很留心、很容忍,没有例外。
格外:程度副词,表示这种容忍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总是:说明母亲在对待我和大哥的女儿时,待遇上从来是一视,而发生争执后,永远更加偏袒她。
从不、不:说明母亲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让她受了气,她也不会怪任何人。
只:副词,表示限制,说明母亲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唯一做的就是容忍。
【总结】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情况三: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五叔当众认错赔罪,....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她才.罢休。
(补充:母亲之所以非常生气,是因为对于一名年轻的寡妇,在当时来说捍卫名节是很有必要。
)这些文字都说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态度认真严肃,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名节。
【总结】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
(“刚气”,刚强的脾气,这里就是指不愿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过渡】母亲嫁入胡家30年,23年是在守寡。
她做后母、后婆、后奶奶,她生活的艰辛确实如同胡适所说“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但是正是在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
在潜移默化中,母亲教会了胡适该怎么做人。
那么,胡适是如何评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呢?【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我的慈母。
【总结】母亲让胡适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过渡】胡适的这些品性在他的言行中都得以体现,我们来看以下几则资料:胡适与鲁迅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
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