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对浮力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
1.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阿基米德原理是如何解释浮力现象的?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四)课堂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课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作业量要适当,避免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作业质量。
3.作业类型要多样化,既要涵盖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应用。
5.知识拓展: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9.1认识浮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认识浮力教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浮力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有关。
3. 浮力的计算公式:学习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gV排,其中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5. 浮力的利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方向。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金属块、烧杯、弹簧测力计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现象。
将一个金属块放入烧杯中,金属块会浮起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步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验证。
4.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gV排,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计算浮力。
5. 浮力的方向:讲解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6. 浮力的利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的重要性。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检验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方向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9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4)只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没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 结论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 向上的浮力。
• 2、浮力的大小可以测量——称重法
• F浮=G-F (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 拉力的大小)
(二)探究空气的浮力
• 问题(1)气球、气针和球的总重力发生变 化了吗。
平均每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 被百姓亲切的称为“小处方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 燃烧生命,以行动坚守着医者的操守,诠释了医者的价 值。
拓展探究
• 情景一: • 你逛超市,忽然看到一件
心仪的衣服,马上兴奋地 请营业员把挂着的衣服取 下来给你试试。却没有一 个营业员理你。你回头一 看,两营业员正热烈地聊 天呢!
• 结论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 向上的浮力。
• 2、浮力的大小可以测量——称重法 F浮=G-F (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即拉力的大小)
3、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气体的竖直向上的 浮力。
4、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人生即燃烧
王蒙
走进作者
王蒙1934年10月15日出 生,河北南皮人。中国当 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 小说《青春万岁》等近百 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 坷历程。王蒙是中国当代 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 开拓者。
• 情景二:
• 你到医院看医生,一大早 就到医院排队挂号。终于 挂到了号,经导医护士指 引,好不容易才找到诊室, 你发现门口已经排了很多 人。此时已经八点已过, 大家都翘首盼望医生的到 来。可医生就是不来!知 道十点钟,医生才慢悠悠 的款款而来。总算轮到你 看病了。忽然,医生喊: “不看了!不看了!吃饭 了!吃饭了!下午再来 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液体密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装置,演示浮力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利用浮力计和液体密度计,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方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现象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2)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1. (1)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只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 认识浮力 - 教案设计
9.1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1、引入:活动:教师左右手各拿一个乒乓球,左手松开乒乓球下落(为什么下落?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右手掌朝上,乒乓球静止在手上(为什么没有下落?因为手掌对它有个向上的托力)再将乒乓球放在水槽中,乒乓球也没有下落(为什么呢?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展示图片:轮船漂在海面上、树叶漂在水上、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等(教师:其实这个水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其它的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演示盐水对木块有浮力)2、感受浮力同学们感受过浮力吗?(学生回答)体验活动:把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
)3、浮力的方向教师: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浮力,它还受到其它的力作用吗?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吗?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是平衡力呢?(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图)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的浮力方向。
强调:竖直向上4、我们发现漂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那么浸在水中向上运动的物体受浮力吗?(演示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上浮)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学生讨论)能否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
(提示:证明是否受浮力其实就是看看物体是否受水对它向上的托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浮力,理解浮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以及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一种液体。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有关浮力的故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演示实验:将浮力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 实践操作: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将物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讨论交流: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游泳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量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
2. 浮力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利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生活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浮力的计算 F浮 = G F'阿基米德原理 F浮= ρ水v排g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计示数为5N,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
2. 题目二: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kg,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9.8×10^4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浮力产生了好奇心。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9.1认识浮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等。
2. 浮力概念的讲解: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两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一个体积为300cm³的石头一个体积为500cm³的铝块一个体积为600cm³的铜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浮力概念讲解、浮力计算方法讲解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9.1认识浮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9.1 认识浮力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和练习,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浮力的定义,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学生能够将浮力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测量工具(如尺子、称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
例如,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浮起来,并让学生用手感受物体受到的向上推力。
2. 讲解: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下沉。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意义和应用。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解决一些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a. 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放入水中,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b. 一个体积为500立方厘米的物体放入盐水中,盐水的密度为1.2克/立方厘米。
2. 答案:a. 浮力大小为200克。
b. 浮力大小为60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9.1认识浮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九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实例。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然后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重量,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量。
题目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然后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排开的空气的重量,浮力等于排开的空气的重量。
题目3:一个物体在盐水中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然后测量物体在盐水中排开的盐水的重量,浮力等于排开的盐水的重量。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认识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乒乓球、漏斗、立方体木块等。
21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观察到轮船始终漂浮在水面或海面上;不会游泳的人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
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新课教学] 一、浮力对比引入浮力的概念:用手托着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再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系有细线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的示数G;然后用手托着石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再将石块浸在水中,使测力计的示数也为F。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浮力的概念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注意:“浸在”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练习:请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示意图。
3、测量浮力的常见方法——称重法表达式:F浮=G物-F4、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浮力。
探究:空气的浮力如图所示,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在杆杆左端,调整杆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杆杆水平平衡。
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插入篮球的气门内,观察到气球随即膨胀,两球的总气体没有变化,就是说两球的总质量没有变化。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知识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巩固提高: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和公式。
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气球升空等。
3.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指导。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浮力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如船只、木筏、橡皮艇等浮在水面上,以及气球升空、游泳圈等。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它们是如何受到水的支持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运用浮力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体现学以致用的能力。
4.学生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沪科版-物理9.1认识浮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课题
第一节认识浮力授课教师
课型
新授课编号013
主备人(首
次备课时
间)
(3.24)二次备课时间 3.25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浮力。
2、会探究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的浮力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
与
教法设想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物理课本中的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它联系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比较综合的章节。
它主要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在本章知识学习过程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既运用前面的飞机升力的产生原理,又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ppt课件,乒乓球,塑料瓶,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物体,烧杯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实验模型及比较压强大小的方法,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
学生仔细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想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方法。
板书设计
8.2.认识浮力
一、什么是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原因
教学札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 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作用。
2.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理解物体浸入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浮力的概念2.浮力的作用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三、教学重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出问题1.引入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液体中?”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讲解浮力的概念1.通过简单的实例,介绍浮力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三:浮力的作用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2.讲解浮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步骤四: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介绍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分析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步骤五: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1.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
2.引导学生认识到液体的压强是造成浮力的原因之一。
步骤六:小结与讨论1.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加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工具与素材1.实验器材:容器、水、不同密度的物体。
2.图片和图表:用于说明浮力的原理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浮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浮力相关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2.带领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概念、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中逐渐认识到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建立起对浮力的深刻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本质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浮力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计算结果。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9.1认识浮力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处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让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强调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有关吗?”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探究,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浮力知识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2.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在水中放入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们观察其浮沉情况,激发学生对浮力现象的兴趣。
3.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
4.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浮力的存在,使他们在实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理解不深。针对这一问题,本案例从阿基米德原理入手,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到浮力的存在,并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m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现象,如:木块在水中漂浮。
2. 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 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4. 实验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6.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 m排g。
7. 课堂练习: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 m排g = 2kg × 9.8N/kg = 19.6N2.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浮力产生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浮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杯、饮料瓶、气球、大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截去底部的塑料瓶、细线、双面胶、小木块、重锤线、篮球、打气筒、气针、杠杆、钩码。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在一个玻璃杯里放一个乒乓球,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把乒乓球1取出来。
生交流讨论,想出办法:直接倒出来,或者加水。
老师演示,提问:直接倒出来利用的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那么加入水是利用什么力量把它们托了起来?生:受到浮力。
引入课题,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一)什么是浮力1、感受浮力生列举:生活中浮力的现象。
生利用给出的器材,感受浮力的存在。
生将乒乓球压入水中,你的观察和感受?将塑料瓶,气球依次压入水中,你的观察和感受?2、实验探究1:探究浮力的方向准备实验器材:乒乓球、细线、胶带、玻璃杯、木块、水、重锤线。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将细线一端用胶带粘在乒乓球上,另一端粘在塑料瓶的底部,然后慢慢向塑料瓶里倒水,直到水将乒乓球浮起,将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的方向进行对比。
小组完善实验方案:用小木块将塑料瓶的一端支起,再次将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的方向2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生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师:沉入水下的物体也受浮力吗?生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方案,并利用桌面的器材展示实验过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9.1认识浮力
9.1 认识浮力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科目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八年级物理
课时数
1 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
那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 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
D.码头正在装载货物
的轮船
2.把一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如图-8(a)所示,然
后慢慢地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8(b)所
示.用量筒可测出小石 块的体积为 8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kg/m3;小石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 N.
(g 取 lON/kg)
教学改进 措施
[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
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
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
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
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
大,其原因是什么?
游泳者潜入水中时,浸在水中的体积比浮在水面上时大,
所以受到的浮力大。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
哪些对浮力的错误认识?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
)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装置等。
9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讲授新知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小组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2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探究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1、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师生总结: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气球、气针和球的总重力发生变化了吗。
(2)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空气的浮力的作用吗。
结论3、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气体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问题(3)从气体浮力的实验中,你能猜想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什么发生变化了。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引入: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容器底有压强,由于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物理设计者:苏庆华单位: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年段:八年级
章节名称
沪科版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学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
标准
2.2.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识
和能力
(1)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和方向。
(2)知道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并学会量。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
与方法
回答:轮船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气球受到空所的浮力作用。
问: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答:分别是水和空气。
演示:小烧杯(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问:为什么小烧杯(物体)不会下沉。
演示:小烧杯(物体)沉底。
问:此时小烧杯(物体)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一)探究液体的浮力
探究目的:在水中下沉的物体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课堂练习P171作业:完成练习册
通过实例自然提出浮力的概念。
认识任何力都存在施力物体。
小实验设计目的:暴露学生的错误认知,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引出探究的课题。
可让学生谈谈猜想的依据。
通过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方向性。
在表达的过程中给其他同学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提高表达者的能力。
结论应明确: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受到浮力,浮力的大小怎么测量。
(1)通过分组探究认识浮力,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敢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认识,产生新的认识。
(2)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反复交叉,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交流与合作意识。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施力物体及产生原因。
2、学会应用旧知探究新知。
从过程中得出结论不必深入分析,因为涉及杠杆的知识。
通过举例知道为什么要探究。
第一次了解实验过程,第二次边实验边分析。
介绍公式练习册中学生推导并引入下一节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教研评课建议:(1)教学环节浮力概念的下定义应明确,学生对浮力只知其名不知其具体内容。(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石块碰底、与侧壁摩擦、测力计未正确使用现象应规避,探究过程随石块逐渐浸入过程浮力变化可引导学生观察。(3)演示过程可结合展示台投影或视频动画提高能见度,达到实验教学的实效性。(4)演示实验中的球可用排球替代,气球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5)浮力定义“浸在”表述要进一步强化。(6)浮力产生的原因把难度把握合理,知道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又不深化推导。
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两次)
问题(1)为什么浸没在水中能上浮的物体不上浮。
(2)物体下表面水满的时候物体下表面受力了吗,如果受力,力的方向朝什么方向。
阅读书本P171
结论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F浮=F向上-F向下
小结:这节课你应该从几个方面认识浮力。
猜想与假设:(1)没有受到浮力作用。(2)受到浮力的作用。
设计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先交流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教师指导。
分析与讨论:
问(1)物体受到的重力多大,在下沉的过程中重力减小了吗,为什么?
(2)会下沉的物体浸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吗。你是怎样判断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4)通过受力分析利用平衡力知识谈谈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5)只有浸没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6)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浮力与重力存在什么关系。
结论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的大小可以测量——称重法
F浮=G-F(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的大小)
(二)探究空气的浮力
提出问题:物体浸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项目
内容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做好三个实验,认识浮力。
分组与交流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多组同学自由发言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烧杯和石块,(29套)大烧杯一个,气体浮力演示器,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
教学过程与步骤
教学设想
引入:万吨巨轮和辽宁号航空母舰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节庆日子,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