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悲剧美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稿
潜江市章华高级中学卢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的悲剧美”,“音乐的悲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我的教学理念是: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1.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2、以悲剧美的音乐为背景朗读诗歌,感受它的音乐意境,从而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主要是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欣赏音乐的悲剧美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油画《南京大屠杀》
这整幅油画以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完美的展示出它的悲剧美。
接着通过一个设问: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导入课题: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幅绘画作品,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首先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视频和图画来创设气氛):
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接着就播放视频音乐剧《东方红》之“松花江上”
然后就让学生探讨:
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悲剧色彩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版本的“松花江上”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之后进行下一环节:分析作品的音乐表现。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愤恨和控诉、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比如说第一层次:怀故。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可以体会到作品采用了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不堪忍受!
第二层,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第三层,是歌曲的高潮,让学生反复吟唱:“爹娘啊,爹娘啊”,体会这种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并在全曲的最高音处形成爆发性的高潮。最后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歌曲中的悲剧美
第二个环节:感受音乐的悲剧美
首先播放视频“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这段视频的背景来自汶川地震,在这次重大的灾难中有多所学校的教学楼坍塌使得许多妈妈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悲惨的事件。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因为这次大地震是同学们亲身经历过的,这个事件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并激发出学生们内心的情感。
接下来是辩音乐,找出不属于悲剧美范畴的一段音乐,并说明为什么。再由学生自己选择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分两组在余下四段音乐中选出一段音乐作为各组朗诵诗歌的背景音乐。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悲剧美的情绪。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要点:悲剧美的作品在内容和音乐表现上有何特点?
教师最后做结束语。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