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东丰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控要点解析

32.73
鹿城
16.58
龙湾 瓯海
18.17 19.30 16.58 15.84
1.95
26.29 15.76
洞头 永嘉 平阳 苍南 文成 泰顺 瑞安 乐清
地区
h
18
四、苍南县手足口病疫情
截至2009年5月10日,苍南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65例, 发病率为20.23/10万。
重症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阳性7例, 其中EV71(+)5例,CoxA16(+)1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 1例;
h
4
12000
高发省疫情趋势
报告数
10000 8000 6000 4000
河南 山东 江苏 广西 安徽
2000
0 1周
2周 3周 4周 5周 6周 7周 8周 9周 10周 11周 12周 13周 14周
图1 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前5位省份(截至4月12日)
报告数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实验室诊断病例2649例,其中EV71型1496例,占56.47%,CoxA 16型 585例,占22.08%,其他肠道病毒568例,占21.45%。
➢2008年,全国网络报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 EV71占61.43%。
h
7
二、2009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疫情
h
8
疫情概况
➢截 止 2009 年 4 月 26 日 , 全 省 报 告 手 足 口 病 8071 例 , 发 病 率 为 15.95/10万; ➢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为温州、宁波、金华、台州和绍兴; ➢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为温州、金华、湖州、宁波和绍兴。 ➢死亡病例1例,死亡率为0.002/10万。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分析2009年文登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展开分析。

结果托幼儿童占55.67%,1~5周岁占85.20%;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9月发病数占全年总发病数的75.20%,发病人群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显典型,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和科萨奇病毒A组10型为主。

结论新生儿的出生、易感者积累和病原构成变化等因素是影响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文登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文登市2009年发生的手足口病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文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9年传染病疫情年报、2009年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2009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调查报告,实验室资料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的检测报告单。

1.2 调查对象2009年全市医疗机构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研究对象。

病例诊断标准参见第七版《实用儿科学》[1]及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2]。

1.3方法根据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资料,经文登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完成手足口病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采集部分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由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RT-PCR实验进行病毒鉴定。

2.3 地区分布全市18处乡镇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位于城区的天福办事处、环山办事处、龙山办事处、开发区等4处共报告手足口病959例,占总病例数的63.93%。

2.4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1月发生3例,2月发生4例,3月发生1例,4月发生4例,5月发生69例,6月发生338例,7月发生230例,8月发生286例,9月发生274例,10月发生148例,11月发生94例,12月发生49例。

6~9月发病数占全年总发病数的75.20%,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2.5 临床表现及转归1500例病例中,出现发热症状者492例(32.8%),热程1-6天,多为中低热;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疹及皮疹,口腔黏膜疹为粟粒至绿豆大小,颊两侧居多,皮疹分布于手、足部、臀部,以手掌、足底两侧和足跖为多,呈灰白色,周围绕以红晕;部分病例出现咳嗽,头痛、呕吐,其中并发支气管炎6例,3例患者合并病毒性脑炎,1例患者合并一过性高血糖。

社区90例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社区90例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社区90例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大丰市小海镇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9~2011年共报告90例患者,病例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结论:在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农村居民防病意识和防病知识方面以及幼托机构晨检的管理。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防制措施为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基层卫生防疫部门提供综合防治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大丰市2011年统计年鉴。

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使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病概况:2009~2011年本镇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13/10万(46例)、55/10万(22例)和53.67/10万(22例)。

其中,2009年主要为幼托机构多发疫情,幼托儿童占当年病例总数的60.8%(28/46),2010年加强幼托机构晨检的规范和监督,所以2010年幼托儿童占当年發病数的13.6%(3/22)。

流行病学特征:①地区分布:全镇各村均有病例报告,各年度发病地区数逐年下降。

发病数居前二位为城乡结合部的温泉村和海居村,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1.1%和16.6%。

②时间分布:各年度发病时间及发病高峰期不完全相同,2009年发病时间及高峰仅涉及5~6月份,占当年病例总数的73.9%;2010年发病时间涉及4~5月份,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9.1%;2011年发病时间涉及10~11月份,占当年病例总数的68.1%,与全市病例报告相吻合,可见发病高峰为4~6月和9~11月,可能与气温较高有关。

结果见图1。

③人群分布: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男56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64: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孩生性好动,活动范围比女孩广有关,发病年龄为1个月~10岁,病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0%,其中1~3岁组占病例总数的6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3.30%、41.1%,散居儿童略高于幼托儿童。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近期,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蔓延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该疫情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感染人群特点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区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以及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患者就诊记录等数据。

2. 现场调查:赴疫情发生地进行现场走访,了解疫情的发展情况、人群密切接触情况等。

3. 病例回顾:对已确诊或疑似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其活动轨迹、接触史等。

四、调查结果1. 疫情传播途径通过调查发现,该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主要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感染;接触传播主要是指患者的口腔、皮肤病变等分泌物接触到他人的口腔、皮肤等部位引起感染。

2. 感染人群特点根据调查结果,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这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个人卫生习惯差以及集中托幼机构等因素有关。

3. 疫情严重程度根据收集的数据,疫情暴发后病例数量迅速增加,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疫情的严重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数量: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超过医疗机构的承受范围。

-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容易出现严重症状。

- 病情严重度:部分患者出现高热、皮疹、口腔溃疡等严重症状,需要住院治疗。

五、调查分析1. 病毒株分析通过对患者样本的分析,发现本次疫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

该病毒株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易引发手足口病暴发。

2. 环境卫生分析调查发现,部分托幼机构的卫生状况较差,存在卫生设施不完善、清洁不彻底等问题。

这些不良的环境卫生条件可能成为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近期,在某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健康,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记录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 调查对象:疫情发生地区的儿童、家长、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

3. 调查内容: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等。

三、调查结果1. 疫情发生情况: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在某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起始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

截至某年某月某日,已报告病例总数为XXX例,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2. 病例分布情况: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地区的A幼儿园和B小学,占总病例数的XX%。

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病例报告。

3. 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病例为轻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少数病例为重型,出现呼吸困难、心脏病变等严重症状。

4.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个别病例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四、疫情分析1. 疫情原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季节因素、人群密集、卫生条件不佳等因素可能导致疫情的暴发。

2.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密集人群接触传播,尤其是在课堂、操场等集中活动场所。

3. 防控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等;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五、应对措施1. 卫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醒家长和学校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学校管理: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提供洗手设施,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3. 医疗支持:加强医院的诊疗能力,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最近,某地区出现了一起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疫情进行调查,并详细阐述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症状、防控措施以及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一、疫情原因:1.1 病原体: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1.2 季节因素:手足口病疫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这是因为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繁殖。

1.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差、不洗手、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因素也是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之一。

二、传播途径:2.1 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的口水、粪便等。

2.2 环境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间接传播,感染者接触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易被感染。

2.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手足口病后,通过胎盘感染、分娩过程或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三、症状:3.1 发热: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高热,一般持续2-3天。

3.2 口腔症状: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咽峡炎、口腔疼痛等症状。

3.3 皮疹:手足口病患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疱疹等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和疼痛。

四、防控措施:4.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后、使用卫生间后、饭前饭后等时刻。

4.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积水、蚊虫滋生等。

4.3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5.1 社会影响: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关闭、人员流动的限制等。

5.2 经济影响:疫情的暴发可能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减少。

5.3 心理影响:疫情的暴发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因此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支持。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

近期,某地区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数量急剧增加,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该地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该地区手足口病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就诊情况等相关数据。

2. 现场调查:赴当地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特点和传播途径。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病例的家长、医务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病例的接触史和防控意识。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病例之间的相关性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三、调查结果1. 病例分布: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婴幼儿是高发人群。

2. 病例特征:手足口病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其中以口腔溃疡最为常见。

3. 传播途径: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幼儿园和小学的密集人群是传播的主要场所。

4. 风险因素:分析数据后发现,缺乏个人卫生意识、不洁食物和水源、空气污染等因素与疫情暴发有关。

四、病例分析1. 年龄分布: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其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2. 性别分布:男性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比例略高于女性儿童。

3. 就诊情况:大部分病例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但也有部分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不足,延误了就诊时间。

五、防控措施建议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和家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3. 加强环境卫生:加强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等。

4. 加强病例监测:建立健全的病例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5. 加强医疗救治:提升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一、疫情概况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

某某年5月2日之前,某某市每年都有手足口病例散在发生,据不完全报告(此前手足口病未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某某年全市报告发病人数149人。

自某某年5月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报告以来,某某市按照国家下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根据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制定了《某某市疾控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各旗县区疾控机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在夏季发病高峰,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疫情。

进入秋季以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10月份以来,出现发病高峰。

因此我们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病趋势的进一步蔓延,我们对5-10月份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概述:某某年5月1日TO月21日,某某市共报告911例手足口病病例,两个高峰分别在7月(182例)和10月(317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二)手足口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某某年某某市手足口病继6、7月份出现高峰后,9、10月份再次出现高峰,经统计学分析(SPSS),差异有显著性。

3、人群分布:(1)性别分布:男女比例为1.48:1。

(2)年龄分布:年龄以1-5岁幼儿最多,占总发病数的90.12%。

(3)职业分布: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最多,占总发病数的93.19乳学生占5.71%。

二、疫情趋势分析:从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某某市5-10月手足口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

6-7月份有一个小的高峰,8月份发病下降,9-10月份发病有所上升。

这也符合手足口病夏秋季多发的流行病学特点。

原因可能与8月份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放暑假,人群相对不密集。

而9月份学校开学后儿童接触机会增多,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导致病例增多。

由于手足口病具有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内即可造成较大范围流行的特点,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标题: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近期,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疫情爆发情况调查1.1 疫情爆发时间:我们调查发现,疫情爆发时间为某月某日,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1.2 疫情蔓延范围:疫情主要蔓延在幼儿园和小学中,部份家庭也浮现感染病例。

1.3 患病人数:截至目前,已有多人确诊感染手足口病,其中包括儿童和成人。

二、病因分析2.1 病毒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密集的人群中更易传播。

2.2 病毒潜伏期:病毒潜伏期较长,患者在潜伏期内可能并不浮现明显症状,增加了传播风险。

2.3 预防措施不足:部份学校和家庭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存在疏漏,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疫情防控措施3.1 加强卫生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3.2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3 隔离治疗:对确诊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四、社会影响分析4.1 家庭影响:疫情导致部份家庭浮现患病人员,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4.2 学校影响:疫情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为了一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受到威胁。

4.3 社会影响:疫情的蔓延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和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五、建议和展望5.1 完善预防措施: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减少疫情的发生。

5.2 健全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和效率。

5.3 加强协作合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结语: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手足口病疫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希翼相关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防控,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吉林省东丰县仁义村出现聚集性皮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吉林省东丰县仁义村出现聚集性皮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吉林省东丰县仁义村出现聚集性皮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何国辉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1(024)013
【摘要】1基本情况2010年5月25日-6月24日东丰县仁义村二组和仁义村四组,陆续出现22位村民(其中仁义村二组18名,仁义村四组4名)上村西山上
采集山菜或到西山农田劳动后出现全身皮疹症状。

该皮疹多数为散在性米粒大小淡红色斑丘疹,高于皮肤,压之退色,村民自诉,除极其搔痒外无其它任何临床症状,伎疹首先出现在颈项部或手臂,随后漫延至全身。

【总页数】1页(P4343-4343)
【作者】何国辉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13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3
【相关文献】
1.村庄扶贫规划编制的探索r——以吉林省靖宇县仁义村为例 [J], 楚洪建
2.产科聚集性出现新生儿皮疹的调查分析 [J], 萧敏儿
3.产科聚集性出现新生儿皮疹的调查分析 [J], 萧敏儿;
4.东丰县2008~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J], 侯佐东; 李勇
5.吉林省东丰县仁义村出现聚集性皮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J], 何国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手足口病专题分析

2009年手足口病专题分析

2009年XXX手足口病疫情专题分析一、概述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XXX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42例,无死亡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0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42例。

全区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未接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

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一) 地区分布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表1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例重症及实验室结果(二)时间分布(三) 人群分布发病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病例数的86.43%。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表2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分职业发病情况表3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分年龄发病情况四、趋势预测与防控建议(一)趋势预测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人肠道病毒71 型最为常见,埃可病毒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亦可致病。

疾病进程为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2009年XXX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幼托机构和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极易造成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预计我区2010年夏秋季手足口病疫情仍将呈高发态势,部份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此外,3月、9月份中小学开学,可能会有一个小高峰出现。

依据如下:1. EV71检出率高,为重症和死亡病例较高的主要原因;2. 该病的传播途径多样,隐性感染率较高,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防控建议1.目前,手足口病仍处于高发期,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临床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

2. 要继续做好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EV71流行苗头,为病例救治和现场防控提供信息支持。

3.应加强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深入分析主要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4.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农村地区散居儿童及家长)、重点场所(托幼机构)的健康宣传和防控指导。

东丰县2004~2009年AFP病例分析

东丰县2004~2009年AFP病例分析

性较高 , 各项监 测指 标逐 年增高 , 能够有 效地阻止脊灰输入病例 的流行。
A P病 例 报 告 情 况 5例 A P病 例 F F 中, 医院报告 情况 , 、 、 四级 医院分 县 市 省 别报 告 1例 ( 0 ) 1例 ( 0 、 2% 、 2 %) 3例 ( 0 ) 由此可见 ,0 的病例 是 由市级 6% , 8%
例 (0 ) 8 % 。③ 麻痹 时伴 随 的其 他 体 征 : 深部腱反射减弱 或消 失 1例 ( 0 ) 2 % 。④
麻痹 6 O天后 随访 时肢 体情 况 : 随访 时 完 全恢复正常有 4例 ( 0 ) 残留麻痹 1例 8% ,
( . 8 ) 死 亡 0例 。 42 % ,
病例来源 : F A P病例资料来 自我县 上
检 , 时发 现危险因素 , 及 要及早干预 。
参 考 文 献
1 吴兆 苏 , 赵东. 世纪 之交 的心血管 流行病 学
2 刘 成国 , 阮连生. 江 舟山普 陀渔 区 2 浙 O年 脑卒中发病变 化 的前 瞻性研 究. 国慢性 中 病 预防与控制 ,0 2 1 1 1 20 ,0:5 .
史 : A P病例 中 , 5例 F 脊灰 疫 苗免 疫史 均
≥3次 。
建 立和完善 A P病 例监 测系统 是消 F
等 l 疾病 。其中脊髓灰质炎是严 重危 4种 害儿童健康 的急性 传染 病 , 是致残率 极高
的传染病 之一 , 对社 会造 成很 大 的危 害。 20 0 0年 1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西 太 区 在 日 0月 本宣布本地 区为无 脊灰地区 , 志着 我国 标 消灭脊灰工作进入无脊 灰阶段。
例 。1 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 A P病例 6年 F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河南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河南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参 考 文 献
手 足 口病 发 病 时 间存 在 季 节性 变 化 , 有 地 区差 但
异 , 的地 区年 度 内有 两 个 或 三个 发 病 高 峰 。通 有
过本 文 分析 及河 南 省 既往 流 行病 学 调 查 可 认 为 , 手
足 口病 在河 南省 近年 来发 病 时间 上表现 为一 个年 度 流
6 王彦霞 , . 孙建伟 , 郭万 申.0 5 20 2 0 ~ 07年河南省手足 口病报告 病例流
行 特征分 析. 河南预 防医学杂志 ,0 9,0 4 :4 -4 . 20 2 ( )2 12 3 7 杨金风 , . 张永霞 . 聊城 市东 昌府 区 1 1 07例手 足 口病患 儿 的调 查分 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0 04 ( ) 2 12 2 2 1 ,4 3 :7 -7 . 8 李亮 , . 梁祁 , 祁贤 , 江 苏省 20 等. 0 9年 手 足 口病 流 行特 征 的聚 类分 析. 江苏预防医学 ,0 0 2 ( ):-. 2 1 ,1 6 47
时间即为发病高峰时间; 于呈正偏态分布的则在发 对 病高峰 日之后, 呈负偏态分布的则在发病高峰 日 之前。
从本 文 分析所 用 方法 上 看 , 中度 的最 大 优 点是 能 区 集 分发 病季 节性 强 弱 , 于观 察 同一 疾 病 不 同时期 或 多 便 种疾 病 聚集性 的变化 或 比较 ¨ 如 能将 关 注 时 间段或 , 其 他 对 象 十 二 等 分 , 可 以 扩 大 集 中度 法 应 用 范 则
= nr2

("+r 一r 一r )+("一r ) / 5 9 1 3 1 1 】 4 o
尺 : 1( 3 r

通 过 雷 氏 z值 临界值 表判 定平 均 角 &有无 统 计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

近期,某地区出现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我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疫情暴发的时间、地点和规模;2.掌握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基本情况;3.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4.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三、调查方法1.收集病例数据: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病例报告,收集疫情暴发期间的病例数据;2.现场调查:赴疫情暴发地点进行调查,了解疫情发展情况、防控措施等;3.访谈调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谈,了解病情、就诊情况等。

四、调查结果1.疫情暴发时间和地点:手足口病疫情暴发于2021年5月份,在某市的幼儿园和学校中出现。

2.疫情规模:共有500例手足口病患者报告,其中大部分为儿童。

3.患者基本情况:疫情暴发的患者以3-5岁儿童为主,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4.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5.暴发原因:疫情暴发的原因可能与季节变化、幼儿园和学校的密集人群接触有关。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也可能是疫情暴发的原因之一。

五、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2.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和家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3.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早期发现和隔离:对于出现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及时就诊并进行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5.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六、结论通过调查发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市的幼儿园和学校,主要感染人群为3-5岁的儿童。

疫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

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

《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摘要:1 1 3 0 5 13,合计,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七日(疫情调查处置人员:***、***、***、***)**中心学校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报告2012年11月6日上午9︰30,**中心接到**乡中心卫生院报告,**乡中心小学幼儿园有多名儿童手、口出现疱疹。

为核实并查明流行原因,尽快控制疫情,在县卫生局领导的组织下,县疾控中心流调、检验人员和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于10时前往**乡中心小学进行调查和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乡中心小学现有261名学生,其中幼儿园分三个班级,共65名学生,小班15人、中班25人、大班25人。

二、流行过程首发患儿***,女,4岁,小班学生,10月29日因发热(体温39℃)、咽痛,到**村卫生室对症治疗,无外出史。

小班幼儿***11月1日发病,5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手足口病。

11月6日,***中心卫生院通过晨检,发现小班和中班有数名儿童手、足及口腔出现皮疹,至11月6日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临床诊断,共发病学生13例,其中小班9例,中班3例。

(一)发病时间分布病例主要发生在11月1~ 6日。

日期10.29 10.30 10.3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合计发病数 1 0 0 2 1 1 3 0 5 13(二)班级和年龄分布13例病例集中分布在小班和中班,小班共15人,发病9人,发病率达60%。

发病学生多为4周岁,其中3周岁2人,4周岁7人;中班共25人,发病4人,发病率16%,发病学生5周岁3人,4周岁1人。

男女比例2.25︰1。

具体年龄性别分布如下:年龄(岁) 3 4 5 合计男 1 5 3 9女 1 3 0 4合计 2 8 3 13三、临床表现患者以手、足部丘疹、水疱疹和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伴有发热、流涕、咳嗽、咽痛,均为门诊留观病例,无重症病例患者。

四、调查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基本判断是一起手足口病暴发。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时间、区域和人群分布以及病原构成,为进一步完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9-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99/万,全为普通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全年12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4、5、6、12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73例),占总数的82.0%。

病例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比例为1.17:1。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7:1。

结论×××手足口病具有春冬季节高发的特点,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

因此,加强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监测、诊断和管理工作,重点做好5岁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积极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引言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近十多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1]。

自2008年安徽省阜阳出现大量的手足口病病人之后,手足口病呈现高发之势,全国其他省份如广东、河南、湖南等省均出现了手足口病病例。

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2-3]。

本课题通过对本镇2009-2011年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参比近年手足口病资料,掌握×××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性别差异,重新确定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我镇的手足口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标题: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和接触传播。

最近,某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这份报告。

一、疫情爆发情况1.1 疫情爆发时间:调查显示,手足口病疫情在过去一个月内开始暴发,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1.2 疫情爆发地点:疫情主要爆发在幼儿园和学校,部分社区也有病例报告。

1.3 疫情高发人群:主要以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二、病例分布情况2.1 病例数量:据统计,疫情暴发期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为XXX例。

2.2 病例严重程度:大部分病例为轻度病例,少数病例出现并发症或病情加重。

2.3 病例治疗情况:大部分病例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部分病例需要住院治疗。

三、病因分析3.1 病毒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幼儿园和学校是传播的重要场所。

3.2 预防措施不足: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措施不够完善,加重了疫情的传播。

3.3 个人卫生意识不强:部分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个人卫生意识不强,未能及时洗手等预防措施。

四、防控措施4.1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4.2 提高学校卫生标准:学校和幼儿园应提高卫生标准,加强环境消毒和通风。

4.3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5.1 总结:通过调查发现,手足口病疫情暴发与个人卫生意识不强、预防措施不足等因素有关。

5.2 建议:建议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的卫生管理,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5.3 展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保障人民健康。

我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最近,中国疾控中心常昭瑞等相关专家对中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增强.不同纬度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季节分布存在差异,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年龄越小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E 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要病原,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和村庄。

常昭瑞等专家利用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分析了其流行病
学特征.结果(1)2008和2009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例分别为488955例和1155525例,发病率为37.01/10万和87.01/10万,重症病例数为1165例和13810例,死亡126例和353例.(2)高、中、低纬度地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09/10万、68.47/10万和59.04/10万.(3)2009年中、低纬度地区12~24周为发病高峰期;高纬度地区23~35周为流行高峰期;第2个流行峰仅波及低、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不明显.(4)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23%,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集中在低年龄组儿童的特点更为明显,0岁组儿童发生重症的比例和病死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组重症比例及病死率依次降低.(5)不同类型
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的危险度分别为1.82和2.11,且病原构成存在季节变化.(6)2008-2009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7起,幼托机构发生疫情为389起,占总起数的81.21%,村庄发生疫情47起,占总起数的9.81%;聚集性病例疫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东丰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
发表时间:2011-08-26T09:34:02.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侯佐东李勇李仁波[导读] 为了解东丰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侯佐东李勇李仁波(东丰县疾控中心吉林辽源136300)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077-02 【摘要】目的为了解东丰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对2009年全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9年比去年同期发病明显高,全县累计报告463例,发病率为122.0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份,发病188例,占总发病数的40.60%,农村344例,占总发病数的74.30%,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男性233例,女性230例,男女比为1.01:1,患者最小8个月,最大25岁,1—7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共发病393例,占总发病数的84.88%,尤其是4—5岁儿童最多,占102例,幼托儿童270例,占总发病数的58.32%,无重症病例。

无死亡病例。

结论主要发病年龄段是1—7岁的幼托儿童,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单峰型,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幼托儿童居多应重点防控。

做好幼托机构的综合防控措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了200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东丰县手足口病患者,共计463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软件和SPSS1
2.0系统软件,对东丰县2009年1月1至2009年12月31日的手足口病的个案信息按发病时间、现住址、年龄、性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通过全县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463例,发病率为122.04/10万,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男性233例,占50.32%;女性230例,占49.68%,男女性别比例为1.01:1。

2.2时间分布 2009年2月3日出现首例患者,2月4日到3月20日之间没有新病例出现,2月4日到6月13日期间是散在发病,6月13日到9月17日期间是持续高发阶段,尤以7月份发病数最多,达顶峰为188例,9月17日到11月11日是相对回落阶段。

11月12日至12月31日无病例发生。

2.3 地区分布 2009月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全县14个乡镇手足口病发病前5位的是三合乡59例、沙河镇50例、黄河镇43例、东风路42例,横道河镇42例,共计236例,占50.97%,其他乡镇合计227例,占49.03%。

农村344例,占总发病数的74.30%,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城乡结合部高于其他地区,发病前3位的三合乡与梅河口市相邻,沙河镇与磐石市相邻,黄河镇与梅河口市相邻。

2.4 人群分布
2.4.1年龄及性别分布全县累计报告463例患者中,男性233例,女性230例,男女比为1.01:1,患者最小8个月,最大25岁,发病主要年龄段为1—7岁,共269例,占总发病数的58.10 %,其中男202例,女191例,尤以4—5岁儿童最多,占102例,占总发病数的22.03%,7岁以上为64例,占总发病数的1
3.82%,其中男29例,女35例。

2.4.2职业分布全县累计报告463例患者中,幼托儿童270例,占总发病数的58.32%,散居儿童139例,占总发病数的30.02%,学生52例,占总发病数的11.23%。

其他2例。

幼托儿童居多。

3 讨论
从时间分布来看发病主要集中在6、7 、8、9 月份,其中7月份为发病高峰,9月份以后疫情逐渐减少。

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因为夏季特有的气候特点为该病的盛行提供了条件。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的高峰季节,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由于低年龄组的儿童好动、不注意卫生或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便容易感染发病。

另外今年雨季较多也为病毒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温度和湿度。

发病人数前3位乡镇是三合乡、沙河镇、黄河镇,由于以上3个乡镇与临近外市县接壤,人员流动频繁,不少儿童在临近市县幼儿园入托,缺少我县与外市县的互相沟通及联动机制,管理不能协调到位造成了本病的接触感染机会增大,引起大面积扩散。

主要发病年龄段是1—7岁,尤以4—5岁儿童居多,4—5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病,这可能与体内的免疫力低有关。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发病机率相对小,而婴儿随年龄的增大,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渐减少,加之本身的抗病毒能力较差,因此发病可性也逐渐增大,机体缺乏保护性机体可能是低年龄组儿童高发的主要原因。

从人员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患儿集中在托幼机构,此类地点人员集中,免疫力低,交叉感染率高,易于发病。

从人员家庭卫生状况分析,大多患儿生活在农村,卫生条件差,家长大多对儿童护理不到位,发病后的不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发病涉及的私营幼托机构均多于公办幼托机构。

由于部分幼托机构特别是中小幼托机构、设施简陋,居住和生活环境、卫生差,通风条件不良,教室同寝室公用,公共场所及大型玩具的消毒未落实,登记不完善,生活用品的消毒不规范。

另外部分幼托机构学生晨检、午检、因病缺勤追访与登记制度不十分完善,登记不够详细、不规范,大部分幼托机构特别是中小幼儿园无专职、兼职保健医生。

不能做到传染病的早期排查。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最主要方法是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晨检、午检、因病缺勤追访与登记,发现手足口病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日常通风消毒工作。

注意个人及护理人员的卫生,及时治理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建立健全与邻近市县的横向联防联控机制,全面通过电视,报纸,社区宣传栏等宣传手足口病防疫知识和预防方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医院应提高诊疗水平,以减少重症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1]范晨阳.2008年北京市幼儿家长手足口病认知状况调查[M].中国健康教育,2009,25.
[2]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3]杨延民.肥城市2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2):6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