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合集下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评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评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

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功能衰竭。

SARS相关冠状病毒在干燥塑料表面最长存活4天,腹泻病人的粪便中至少存活4天,在0℃时可长期存活。

对热敏感,56℃加热90min,75℃加热30min或紫外线照射60min可被灭活,暴露于常用消毒剂即失去感染性。

现症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首发于我国,迅速传至亚洲、北美、欧洲其他地区,以大中城市多见。

发病季节为冬春季。

(二)发病机制与相关病理生理病毒在侵入机体后,早期可出现病毒血症,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受损,出现异常免疫反应,造成肺部损害。

肺部的病理改变见弥漫性肺泡损伤、间质性肺炎病变为主,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

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造成肺泡纤维闭塞,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临床特点按病情的轻重分为普通型、轻型和重型。

典型病例起病急,变化快。

通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超过38℃,热程为1~2周;可伴有畏寒、头痛、食欲不振、身体不适、皮疹和腹泻等感染中毒性症状。

呼吸道症状表现为起病3~7天后出现频繁干咳、气短或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常无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痰少,偶有痰中带血丝。

轻型病例临床症状轻,病程短。

多见于儿童或接触时间较短的病例。

重型病例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并发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多数重症病人白细胞计数减少,CD4+和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减少。

2. 血气分析部分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改变,重者出现Ⅰ型呼吸衰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死率较高。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场众多,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制定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分级实施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控制效果。

2.1 W级疫情与我省通航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其他省、已有疫情发生,我存在疫情输入可能。

本已有疑似病例,但未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2川级疫情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有疫情或疫情骤增,本已检出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

2.3 n级疫情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在本传播。

2.4 I级疫情本发生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分级响应3.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1)要确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

(3)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5)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

(6)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

(7)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8)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诊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措施进行指导。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20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2024

引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CoV2)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卫生危机。

在控制传染链的过程中,医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医院提供一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以帮助医院管理和控制感染的风险。

概述感染控制是医院中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关键。

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指南将提供一系列的标准和措施,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感染控制需求。

正文1.划定传染区域\t1.1根据感染风险评估划定区域边界\t1.2确保传染区域的标示清晰可见\t1.3设立准入和出口管理点2.有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t2.1提供适中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质量合格\t2.2培训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脱戴个人防护装备\t2.3实施定期的个人防护装备检查和更新3.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t3.1加强手卫生措施,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t3.2采取有效的呼吸道卫生措施,如正确使用口罩和采取咳嗽礼仪\t3.3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和环境4.管理病例和疑似病例\t4.1建立病例识别和报告机制\t4.2设立隔离区域,并确保隔离措施严格执行\t4.3进行疑似病例的快速诊断和隔离5.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宣教\t5.1提供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培训课程\t5.2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应急演习\t5.3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加强公众教育总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是医院在面对全球流行病时必备的工具。

通过划定传染区域、有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管理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宣教,医院能够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控制措施,以确保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临床特点
1.起病急,以高热为首发症状, 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偶有畏寒。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关节酸痛等。 3.呼吸系统症状: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常无 卡他症状。病程第2周,即进展期时,可有频繁刺激性 咳嗽,白色粘痰,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痰的 颜色可变为黄色或无色泡沫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 气促,或进展ARDS。
RT-PCR法检查SARS-CoV
RNA
实验室检查(3)

影像学检查 ( X线和CT检查)
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 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
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
状阴影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


实验室检查(2)

血清学检测
ELISA和IFA检测血清中SARS-CoV特异性抗体 IgG在起病后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
以上,病后6个月仍保持高滴度
IgM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
3个月后消失
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SARS临床分期
SARS的病程可以分为 初发期,约病程第1~7天; 进展期,约为病程第7~14天;
恢复期,约为病程的15~31天。如果患
者病情严重或因治疗不合理合并细菌、 真菌感染、糖尿病等并发症,则第20天 以后病情仍可能进展。 重型患者完全康复至少需要2~3个月。
实验室检查(1)

Figure 1. Chest radiography of SARS Patients. Panel A.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25-year-old woman showing ill-defined air-space shadowing (arrows). Panel B.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38-year-old woman showing patchy consolidation in the right lower zone (arrows). Panel C.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46-year-old man showing obvious area of air space shadowing (arrows). Panel D.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in a 46-year-old man showing multiple, bilateral areas of air space disease. In all of the above no cavitation, adenopathy, or pleural effusion noticed.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如何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如何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如何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症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传染病。

SARS曾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造成严重的卫生危机和社会动荡。

了解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预防疫情扩散的重要一环。

怎样传播1.接触传播:SARS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病人的体液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空气中的飞沫中可能含有病毒颗粒。

健康人在呼吸这些悬浮的飞沫或接触污染物表面后再接触面部黏膜(如眼睛、鼻子、口腔)时,有可能感染SARS病毒。

2.气溶胶传播:一些研究表明,SARS病毒有可能通过患者呼吸时产生的气溶胶传播,也就是说,空气中的微小液滴中悬浮的病毒颗粒可以被吸入而感染。

3.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共用物品、家居空气和医疗器械等途径也可能导致传播。

4.消化道传播:研究发现,SARS病毒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并排泄,尽管此途径的传播风险较小。

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口鼻眼等面部黏膜地方是最基本的防护方法。

尤其在接触患者、医护人员、疑似感染者、传染物品后一定要彻底清洁双手。

2.佩戴口罩:在公众场合或接近患者时,佩戴医用口罩能够有效减少呼吸道飞沫对口鼻的侵害,防止感染。

3.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可能感染者密切接触,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4.避免去医院或公共场所:在疫情爆发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医院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5.加强通风:保持室内通风,适度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6.定期消毒: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以减少病毒存在的可能。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SARS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同时,及时观察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以尽快确定病因并采取控制措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与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与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分析
17岁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发现她患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通过及时治疗和隔离, 患者康复良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病原体新发现
最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原体 亚型,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的起源和传播。
疫苗研发进展
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疫苗,以预 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毒感染并 减少传播风险。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方法
1
临床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
影像学查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3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组织等样本,通过病原体的检测和分离,确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与 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非典型肺炎或非典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本演示将介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与治 疗方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定义与症状
病原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几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病症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但症状可能因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以及器官功能障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的飞沫携带病原体传播给 他人。
• 接触传播:通过与已感染者接触后,接触口鼻眼等黏膜,将病原体传 入自己体内。
•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他人吸入被感染的 空气而受到感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与预防控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与预防控制

疫苗接种
积极推动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 力,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环境卫生
保持公共场所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减少病毒在物体表面的传播风险。
卫生宣教和公众意识提升
知识普及
通过卫生宣教,向公众普及疫 情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 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
媒体宣传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有关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信息,加强 公众对于疫情的重视。
社区行动
通过社区的互助和共同努力, 形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共同应 对疫情挑战。
医疗资源与应对策略
1
资源分配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关怀。
பைடு நூலகம்
2
重症监护
提供适时的重症监护和生命支持,减少病亡率。
3
科研进展
加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研工作,推动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案的改进。
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流行状况
全球疫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经济。
国内情况
中国作为疫情的起源地,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变异病毒
新出现的变异病毒对疫情的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密切关注和不断调整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 距离以及避免拥挤场所。
通过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病例,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改进预防和治疗策略, 以提高疫情应对的有效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 与预防控制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定义、特征和传播途径,以及全球和国内的流行状 况。探讨预防控制措施、卫生宣教和公众意识提升,以及医疗资源和应对策 略。通过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深入探讨该疾病。

非典 (2)

非典 (2)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排 泄物及其他污染物,经口、鼻、眼黏膜侵入。 肠道传播:可能性小。 血液、性途径和垂直传播:无证据。
流行病学依据(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显性感染为主,缺少亚临床 感染(隐性感染)证据。 流行后尚未形成免疫保护屏障。儿童感 染率低。空气不流通及室内集聚易感染。 高危人群:密切接触者,如陪伴及未采 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等。


目前临床最常见非典型肺炎(AP)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 军团菌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立克次肺炎

NP NP

NP
AP
SARS
IAP
全球SARS疫情概况
WHO网站(15 August 2003):
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 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与监测 呼吸道隔离,卧床, 避免用力、剧烈咳嗽。早期鼻导管吸氧(13L/min)。观察病情。常规检查、X线胸片 等 2.对症治疗:降温,镇咳祛痰,维护器 官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抗菌药物:治疗和控制继发感染 5.免疫治疗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多见于严重阶段或之后。继发感染、 肺间质改变、纵隔气肿、胸膜病变、骨质疏松或 骨质缺血性改变等。 预 后: 多较好,病死率7%。 致死因素:老年(>60Y病死14%,占死亡44%) 严重基础病; 严重营养不良; 近期外科大手术史等
实验室依据(常规检查)


1.白细胞:多正常,部分↓;
SARS再来,会有多大规模?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第三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密切接触。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疲劳、干咳、痰少。

在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

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其它非典型肺炎相类似,但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故我国医务工作者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因学】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 CoV,以下简称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

它是一种单链阳性RNA病毒。

SARS病毒基因和蛋白质不同于已知的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属于一类新的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它人类冠状病毒。

在干燥塑料表面最长可活4天,尿液中至少1天,腹泻病人粪便中至少4天以上。

在4℃培养存活21天,-80℃保存稳定性佳。

但当暴露于常用的消毒剂或固定剂后即失去感染性。

加热到56℃每15分钟可杀灭10,000单位的病毒。

SARS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发病后约10~14天出现。

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到峰值,约3个月后消失。

IgG抗体在病程第三周可达到高滴度,9个月后仍有高滴度。

实验表明,IgG抗体可能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体外分离的病毒颗粒。

【流行病学】1.患者是主要感染源。

在急性期,患者病毒含量高,症状明显,如打喷嚏和咳嗽,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少数病人腹泻,排泄物中含有病毒。

一些重症患者由于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分泌物较多,传染性强。

个别患者可导致数十甚至数百种感染,被称为“超级传播者”。

潜伏期患者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康复患者无传染性;隐性感染者是否存在及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迄今尚无足够的资料佐证。

本病未发现慢性患者。

研究表明,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可以从麝香猫和浣熊等野生动物中分离出来。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应急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应急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它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

随着全球人口流动的增加和国际交通的便利,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再次爆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为了应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爆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

2.原则(1)科学性和准确性:应急预案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专业的知识,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2)快速性和灵活性:应急预案应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的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复杂性。

(3)综合性和协同性:应急预案应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多部门、多层级之间的协同作战。

(4)公开透明和信息共享:应急预案应公开透明,及时共享信息,增强公众的信任和参与。

(5)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应急预案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组织机构(1)指挥部:由政府组织成立,负责总体指挥和决策。

(2)应急指挥组:由卫生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组成,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专家组:由流行病学专家、医学专家等组成,提供科学指导和咨询。

(4)应急小组:由各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

2.职责(1)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组织和指挥。

(2)应急指挥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的应急工作,包括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病毒防控等。

(3)专家组负责提供科学指导和咨询,参与疫情评估和风险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4)应急小组负责落实指挥部和应急指挥组的指令,参与疫情防控的具体工作。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1.疫情监测和预警(1)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趋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20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20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引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其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感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以提供医院工作人员在防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包括患者隔离、手卫生、环境清洁、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医务人员培训等。

正文:一、患者隔离1. 确定感染源: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感染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根据感染源的飞沫或空气传播方式,采用单人间或负压隔离间进行隔离,确保患者与他人的接触最小化。

3. 做好患者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隔离措施。

二、手卫生1.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并加强培训,确保洗手程序做到全面、规范、有效。

2. 配备足够的洗手设备:医院各个科室和病房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备,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需求。

3. 提供符合标准的洗手用品: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手液、肥皂等洗手用品,并及时更换和补充。

三、环境清洁1. 设立清洁消毒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

2. 加强医疗设施、器械的清洁消毒: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规范的清洁消毒,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区域和设备需要特别关注。

3. 保持空气流通:加强医院的通风设施管理,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积累和传播。

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1. 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提供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符合标准的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保证供应充足。

2. 设立防护用品使用制度:制定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和更换周期,监测使用情况,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使用。

3. 加强使用培训和督导: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督导和检查。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定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定
SARS- 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 冠状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约3kb。 有包膜病毒(双层脂膜),直径多为60~120 nm,包膜上有放射状排列的花瓣样或纤毛状突 起,形似王冠 。成熟病毒呈圆球形、椭圆形 。 膜蛋白(M)、小衣壳E蛋白、突起蛋白(S)、 核衣壳蛋白(N)、非结构蛋白。
辅助检查
二、胸部影像检查 胸部X线: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 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 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部分病例进展迅速, 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病变或与心 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的病变。 必须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观察肺部病变的 动态变化情况。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一般细菌性肺 炎、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器官移 植术后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一般病毒性肺 炎是需要与SARS进行鉴别的重点疾病。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包括肺结核、流行性出 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 细胞浸润症等。
临床表现
(2)、 进展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患者可更 长。在此期,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 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 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 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 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15%) 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 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 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肺部 阴影的吸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少数重 症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但 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也称为SARS。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需要特殊护理措施。
非典型肺炎病毒介绍
病因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 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非典型肺炎疫 苗,但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帮助减 少感染非典型肺炎的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
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药物治 疗和支持性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 状并提高康复率。
传染途径和症状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感染 者在呼吸、打喷嚏、咳嗽时 可以释放病毒。
症状
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 促、头疼、血氧饱和度下降 等。
高危人群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患 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受到感 染。
非典型肺炎的护理原则
1
传染控制
隔离措施是最重要的防止病毒传播的手段,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2
早期发现
通过积极监测病情、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3
支持治疗
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有效的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传染控制和隔离措施
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保持室内 干燥、清洁。
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防 护措施。
医疗隔离
隔离病人和医院职工有助于减少 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 锻炼身体 • 参加康复治疗 •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药物治疗与护理
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治疗 方式是抗病毒治疗,推荐使 用热带果实和感冒灵等草药。
支持性治疗
通过输液和吸氧等方式提供 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帮 助机体抵抗疾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病学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九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非典是一种新呼吸道传染病(乙类)
亚洲开发银行:SARS 全球损失590亿美元, 内地179亿美元 香港120亿美元。
非典的发病和流行情况
• 2003年8月7日WHO宣布: • 全球确诊非典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全球死亡
5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应用指征如下:①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持续高 热不退,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 39℃;②X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 迅速,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 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③达到急性 肺损伤(ALI)或ARDS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上 指征之一即可应用。
• 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mg/d, 一般不超过4周,不宜过大剂量或过长疗程
6免疫治疗
• 胸腺肽、干扰素、用丙种球蛋白等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对本病的疗效 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 SARS恢复期血清的临床疗效尚未 被证实,对诊断明确的高危患者, 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
九、治疗
7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919人,病死率11% • 中国确诊非典5327例,死亡349人,病死率6.6% • 医务人员发病1725例,约占20%
一、概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是由SARS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具有明 显传染性,可累计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
一、概述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 合症(SARS),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 病,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 通常情况下,不必开展针对SARS的外环境消 毒工作 。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IAP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初步的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性治疗等情况来进行。

我国卫生部2003年5月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若检查结果阴性,1~2d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二)诊断标准1.疑似诊断病例:符合上述诊断依据1①+2+3条,或1②+2+4条,或2+3+4条。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上述1①+2+4条及以上,或1②+2+3+4条,或1②+2+4+5条。

3.医学观察病例:符合上述1②+2+3条。

4.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符合下述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①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②低氧血症,在吸氧3~5L/min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70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93%;或巳可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③多叶病变且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显示48h内病灶进展>50%;④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⑤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年龄>50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系统摧毁性打击)
编辑版ppt
16
SARS病理学
编辑版ppt
17
临床特点
潜伏期1-16日,平均3-5日。 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全身肌肉疼痛等 感染症状,同时伴有干咳少痰,少数严重病人 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表现。除呼吸道症状还 可出现腹泻、心肌炎、肝炎等多脏器受损的表 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光可见双肺浸润病变。 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分类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编辑版ppt
1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
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 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为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困难,肺 部炎症改变严重时出现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 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 1.早期:一般为病初的1~7天。 • 2.进展期: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
别患者可更长。 • 3. 恢复期: 2~3个月内逐渐恢复。
编辑版ppt
20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 严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通常表现 为持续的高热、呼吸困难明显、胸片肺 部浸润阴影发展迅速。部分病人发展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呼 吸困难,发绀以及缺氧的其他表现。部 分患者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 (1)医护人员通过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 特别是气管插管、口腔检查时容易感染。
• (2)家庭成员通过探视、护理病人或共同 生活被感染。
• (3)因与病人住同一病房被传染。 • (4)个别也有未明确直接接触患者而发病。
编辑版ppt
14
流行特征
本病发生于冬末春初。主要流行于人口密 集的大城市,农村地区甚少发病,有明显的家 庭和医院聚集性病现象。
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于
其他非典型肺炎相似,但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
故我国医务工作者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
编辑版ppt
5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 第二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 第三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第五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策略
编辑版ppt
18
临床特点
一般特点:
–发热、咳嗽等、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增高、胸片肺炎 改变
–潜伏期短者,症状重 –早期病例重
预后:
–多数病例病程似乎与治疗无明显相关,预后较好 –少数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约7%的病例需人工通气 –经统计病死率约9.6% –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多不明显
编辑版p2
易感人群
• 人群普遍易感。从数月的婴儿到90多岁老人均 有发病。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主要以青壮年为 主,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护人员属 高危人群。患者康复后无再次发病的报告,患 病后可能获得一定程度免疫。有慢性疾病、年 长者患者病死率`较高。
编辑版ppt
13
SARS 的传播模式
编辑版ppt
6
病原学
WHO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香港、加拿大、美 国及我国军事医学院从病人肺组织的呼吸分泌物 中都分离出了SARS冠状病毒,从血清反应以及免 疫病理研究均证实了SARS冠状病毒是本病的主要 病原但不排除同时合并其它呼吸道病毒或衣原体 或支原体感染加重病情的可能性。
从SARS病毒基因组织以及基因进行分析,
• 动物:动物是可疑的传染源,包括家畜或家禽,
宠物及野生动物。2003年4月6日,WHO宣布
确认本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_SARS冠
状病毒,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但目前
有待证实,也不清楚该病原体是否已经适应人
类。
编辑版ppt
11
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近距离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危险性高, 飞沫传播是目前最肯定、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变异冠状病毒。由于这种 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突起,外形酷似
常见的花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作为一种
动物病毒,冠状病毒早已存在并被发现,但此次
在SARS患者身上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却是一种从
未发现过的全新的变种病毒。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流行病学
编辑版ppt
10
传染源
• 病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部分病人传染性 很强,如广州一病人传染了近100人,包括家 属和医务人员。部分病人传染性不强,未造成 接触者感染;少部分病人无明显的接触史。病 人出现症状时即有传染性,但不清楚确切的传 染期。目前观察发现恢复期病人无传染性。
• 无症状携带者:从流行并学资料表明,有约 40%的患者无明显病人接触史,病例分布主要 以散发为主,提示本病可能存在无症状携带者, 并在传播中起一定作用。
主要表现为散发和局部聚集。聚集又表现 为一次共同暴露和人传人连续暴露的形式。医 院感染有明显的聚集性,以病人感染医务人员 为主。本病传播迅速,除发病严重的亚洲外, 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有病例报告, 当时有世界大流行的迹象。
编辑版ppt
15
SARS:病理改变特点
• 肺组织渗出性实变,有出血 • 肺透明膜形成 • 上皮细胞中有病毒颗粒 • 免疫组织(淋巴结、脾)病损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从进化关
系来看,它近似于冠状病毒和鼠肝炎病毒,而与
人冠状病毒229E进化分编辑离版p较pt 远。
7

2003年3月27日香港大学对外公布分离出冠
状病毒。4月12日加拿大率先公布SARS冠状病
毒的全部基因序列。随后美国也宣布测定出 SARS冠状病毒全部基因序列,与加拿大公布的 序列基本一致。4月16日由荷兰动物学家利用猴 子所做的实验完全符合科赫原则。因此,WHO 于4月16日在日内瓦宣布本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的病原体是SARS冠状病毒。
• 接触传播:被病人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受感染, 可通过手、日常生活用品等间接接触传播。
• 经消化道传播:香港淘大花园在短短1个月内 连续发生300例病人,多数病人无明显的接触 史。部分有腹泻症状,而淘大花园患者中腹泻 症状者更高达60%左右,并曾在患者粪便中分 离出冠状病毒,提示可经消化道传播。
• 经空气传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 强度,一般认为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 根据香港淘大花园聚集新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 以及其排污系统的情况,有可能通过含病原体 的污水产生气溶胶从而造成住户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