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04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04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4853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9.png)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2.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进行改革的转变,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明治维新。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设置问题,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一)内忧【教师活动】出示材料,讲述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了实权。
【学生活动】了解德川幕府的统治。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允许日本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外患【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提问:日本在19世纪中期面临的外患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教师活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出示材料,讲述黑船事件、《日美神奈川条约》和《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学生活动】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入侵;知道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日本面临的殖民侵略加剧。
二、倒幕运动(一)背景【教师活动】讲解日本打开国门后,大量的外国工业品进入日本市场,日本的传统经济遭到重创。
【学生活动】理解:日本开港通商后,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185e258f5f61fb7366675.png)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2838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4.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认识鸦片战争的危害,知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探讨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2.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面临着哪些内忧外患?(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提问: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三)课堂讲解1.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2.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让学生明白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3.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强调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中国面临的危机,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三)课堂讲解1.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强调英法联军的目的。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优质教案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5e5372af90242a895e593.png)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
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历史现象并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第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2.难点:第一,巴勒斯坦问题由来。
第二,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教学点拨】本课内容的主线非常明晰,课文的两大部分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问题。
课文从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和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中东是世界上是蕴含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各个时期列强的必争之地,再加上宗教、种族、历史等原因,使得在这个地区,战火一直不断。
课堂发言和课堂讨论中充分利用教材知识。
如“十月战争”、“1947年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难民”、“巴勒斯坦冲突场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等照片,巴勒斯坦地图,阿拉法特与拉宾的演说片段,以及课文大小字内容等。
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除网络与图书资料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的国际新闻内容是获取资料的最简便快捷的渠道,只要养成做小资料卡片的习惯,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就可以获得许多历史学习所必须的宝贵资料。
符合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这一特点,就可以取得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收获。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2963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1.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分析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及其对两国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11年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3.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重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2.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改革背后的内外因素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2. 评价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第二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后的科技原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绽放的花朵——科学和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和文学艺术作品。
2. 分析科学和文学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点】1. 19世纪以来的重要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科学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四章:两种制度的较量【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的过程和影响。
2. 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冷战背后的意识形态对立。
2. 冷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的奋起【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2017-2018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2a557f783e0912a2162a1a.png)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7a5856852458fb770b56c2.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1 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主备人:谢富强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19世纪末20世纪除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排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和形成时间;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变化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阅读课文,分析“德国为什么极力要求瓜分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思考“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教学难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变化的原因教学课时2学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第1学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侵略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学习新课: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19世纪末 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2)19世纪70年代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图一: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图二:各国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导入阅读课文第一段归纳读图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3 4 2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虽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第二,但是殖民地的面积却只占第五和第四位,因此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满足,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e139f2e67ec102de2bd896e.png)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8aa1a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7.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三皇五帝时期课时1 缘起中华:从两河文明到华夏文明课程目标•了解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认识天地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利用;•培养良好的素质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问学生历史是什么?为什么学历史?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热爱;2.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3.梳理关于天地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4.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人类利用大自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重点1.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2.了解天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天地之间的关系;2.学生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特点。
课时2 夏商周时期课程目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历史意义;•发现夏商周时期的贡献和不足;•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怀的历史观察员。
课程内容1.通过讲解夏商周时期各种文物的发现及其价值,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2.告知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基本特点,为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打下基础;3.动员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4.让学生梳理夏商周时期的造福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2.学生梳理夏商周时期的造福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夏商周时期的文化遗产;2.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意义有深刻体悟。
第二章中华帝国时期课时3 秦始皇统一中国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1.通过解读书中相关内容及电影《建国大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重视文化教育、多次巡游南方以巩固统治等方面的情况;2.通过解读书中相关内容及电影《建国大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成就;3.告知秦始皇时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如官员思想改变不大、监视人民过多等;4.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6d4c0e5a8102d276a22f4d.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设计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以及受到北美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3、知识拓展——关于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相关史料4、过程师:起义爆发后,主要领导者是谁?提示:在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
1819年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
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当选为总统。
师:除了玻利瓦尔还有谁在领导独立运动?他们也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知识拓展——介绍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两位人物6、利用玻利瓦尔(北)和圣马丁(南)从两个方向的进军过程图,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的特点7、历史意义师:经过多次战役的胜利,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补充: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使拉丁美洲获得独立,并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从此,拉丁美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师:认真阅读课本,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人学生:玻利瓦尔学生:圣马丁学生阅读课本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师:说说在16、17世纪时俄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提示: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3、知识拓展——彼得一世4、改革措施师: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沙皇彼得一世做了哪些改革措施?提示: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5、作用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ed1f4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0.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范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d92476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e.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 教学目标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其结果。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其结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及其影响。
1.3 教学重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4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历史意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5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1.6 教学步骤介绍巴黎和会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介绍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2.1 教学目标了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掌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及其侵略扩张的背景。
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影响。
2.3 教学重点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及其侵略扩张的背景。
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2.4 教学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影响。
2.5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影响。
2.6 教学步骤介绍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及其侵略扩张的背景。
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讨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1 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3.2 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3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6723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8.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本学期,我担当八年级三个班和七年级五个班的历史课。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1、备课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
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
平时做到周前备课。
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
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平时上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制作课件。
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概念2、上课上课前积极备课。
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
课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
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3160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c.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封建社会的代表:中国、日本、印度3. 欧洲封建社会的代表: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4. 亚洲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分析第二章:中古阿拉伯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阿拉伯文明的发展,认识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掌握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伊斯兰教的传播2. 阿拔斯王朝的兴衰3.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科学、文学、艺术4. 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教学重点】1. 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世界贡献第三章:欧洲的基督教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基督教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基督教的教义、组织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宗教文化素养,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3.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西欧封建制度、宗教改革4.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教学重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2.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第四章: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古代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典型事例,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ddc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6.png)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2.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教学难点:
1.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并引出以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
二、讲解新知识(2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三、展开讨论(1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知识点(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预习下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同时,本节课也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自豪感。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6d4d8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a.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1. 隋唐政治:隋朝的建立与灭亡,唐朝的兴起与发展。
2. 隋唐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隋唐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4. 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5. 民族关系: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隋唐文化的繁荣。
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5.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隋唐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
第二章: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农学、医学等。
2.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雕塑等。
【教学重点】1. 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3.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影响。
2. 古代文学艺术的地域性和时代特点。
第三章: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掌握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3. 认识中国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六国。
2. 北宋王安石变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 明朝张居正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3. 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革的异同。
2. 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2bc8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f.png)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九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1)一、目的要求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 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以上内容,即是本学期讲授的重点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
四、教学措施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 D )A.2月B. 3月C. 10月D. 11月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3、建议学生.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诚实的孩子》,或者借阅电影故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等相关作品,自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教师指出: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
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练习巩固】1、完成第10页‚练一练·选择题‛: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D )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2、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2、《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5、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6、‚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7、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运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再现情景,组织学生阅读、思考、感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