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优质获奖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优质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041b957375a417866f8fee.png)
.一、选择题: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下面措施中不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灌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 B.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的胶套C.飞机轮胎上装搭地线 D.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2.遭遇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如果是在旷野,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遭遇雷雨天气也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在室内,如果听到打雷,应马上关上门窗,以防雷电进屋3.下列关于静电除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入除尘器后,烟雾中的颗粒被强电场电离而带正电,颗粒向电源负极运动B.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C.烟雾颗粒带电后,受到竖直向下的电场力而向下运动D.烟雾中的颗粒被强电场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排到大气中人眼看不到4.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A.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D.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电植绒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绒毛吸附在底料上B.复印机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炭粉吸附在纸上C.电疗针灸是静电在医学上的应用D.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避免静电对飞机造成危害二、计算题: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当在每米长度的电压达到6.0×105V时空气将被电离而发生放电现象。
已知某次闪电的长度为500米,问发生闪电前瞬间两云层之间的电压大约为多少?答案: 选择题:1——————————5 B ,B ,B ,B ,ABD计算题:586.010500 3.010()U Ed X X X V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11646aee06eff9aff80731.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篇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
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学生分析】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
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
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大全静电
![小班科学教案大全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13d21d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3.png)
小班科学教案大全静电静电是物体间存在的一种电荷现象,当物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时,就会产生静电效应。
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我们摩擦头发后感觉到的静电电击、摩擦气球后贴在墙上的效果等都是静电产生的结果。
了解静电现象对于小班科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班科学教案,帮助教师们在静电方面进行教学。
一、教案一:静电实验——静电气球1. 教学目标:- 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和基本原理;- 观察并探究静电气球帖在墙上的原因;-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 教学准备:- 静电气球;- 丝绒布或毛毯;- 墙壁。
3. 教学过程:a.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贴在墙上?有没有其他物品也能产生类似效果?”b. 教师向学生解释静电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静电现象。
c. 教师将丝绒布或毛毯揉搓后,用它们摩擦气球。
d. 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墙壁,观察气球是否会贴在墙上。
e.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探究为什么摩擦后的气球能够贴在墙上。
4. 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静电现象的发生原因。
- 教师可以通过其他实例,如用同样的方法让小纸片贴在墙上等,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二、教案二:静电实验——吸铁石1. 教学目标:- 了解静电产生的原理;- 探究静电对物质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准备:- 一根塑料或橡胶棒;- 一块小铁块;- 桌面。
3. 教学过程:a.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塑料棒能吸引小铁块?”b. 教师向学生介绍静电产生的原理,并进行实验。
c. 将塑料或橡胶棒摩擦,然后将其靠近铁块,观察铁块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d.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究为什么摩擦后的塑料或橡胶棒能够吸引铁块。
4. 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静电对物质的影响。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95402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0.png)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教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练习,教案有助于教师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f71f2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a.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静电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应用。
2. 静电现象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和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 利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静电现象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静电现象的实例资料。
3. 小组讨论所需道具。
【导入】(简要介绍静电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新课导入】一、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1. 静电现象的定义(给出静电现象的定义)2.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介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产生静电的原因)二、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1. 静电现象的应用案例(举例说明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2.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分析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三、静电现象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静电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介绍静电现象可能对人体、电子设备等造成的危害)2. 静电现象的预防措施(讲解如何避免和减少静电现象带来的危害,如使用抗静电材料、保持室内湿度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六、课堂活动与实验1. 静电现象演示实验(1)摩擦起电实验:用塑料棒和毛皮摩擦,观察塑料棒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静电感应实验:用金属棒和绝缘板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棒上的电荷分布。
2. 学生分组实验(1)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静电现象。
(2)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d9e4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2.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静电现象,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以及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探究问题。
他们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和兴趣,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静电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2.静电的传播和消失方式。
3.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静电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联系生活法:将静电现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毛皮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静电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静电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
如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吸引纸片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和探究静电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总结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特点。
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精品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ff4280650e52ea5418985b.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学任务】本节内容属于电场的基础知识,也是“场”的起点知识。
其中关于“电场”的概念、规律与研究方法不仅本身是电场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以后学习理解磁场等其他场的基础。
学习本设计内容需要以力的知识、初中静电的相关知识等为基础。
本设计从定性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创设情景、设问和探究性实验,定性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及影响其大小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原因的思考、相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建立电场的概念。
为形象描述电场的强弱,利用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进行探究,通过用图线的方法来描述这种作用效果,从而建立电场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强弱。
为进一步精确描述电场的强弱,继续由电场力入手,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
最后通过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比较,深入理解本设计所涉及的各重要概念。
通过对电场强弱的两种描述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描绘客观世界的方法,从形象粗略描述到精确逐点描述,感受人类对未知事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在建立点电荷、电场线、电场强度等概念时,感受到物理概念的建立不是凭空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抓住事实的本质,通过科学的抽象、理想化和数学方法等归纳得出。
在学习“场”的概念的过程中,从实验到物理史实的介绍,让学生从客观、主观两方面真切感受到这种特殊物质的存在,感受到研究事物不能仅凭感官,还需依靠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实验验证等多种方法,从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知道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静电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电场;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4)理解电场线,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5)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点电荷概念的建立,感受理想化方法;通过电场线的学习,认识物理建模的方法。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66b7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b.png)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其形成原因;2.掌握利用带电物体吸附小纸片实验的方法及操作技巧;3.掌握摩擦过程中带电物体的变化和原理;4.能够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对静电现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静电现象及其形成原因;2.利用带电物体吸附小纸片实验;3.摩擦过程中带电物体的变化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者演示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对“利用带电物体吸附小纸片实验”进行探究;•安排小组任务,各自探究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设置适当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师生互动•客观呈现小组探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分析结果并发表意见;•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和意见加以引导,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4.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摩擦过程中带电物体的变化和原理;•借助PPT等教学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通过实验演示和示范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并总结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策略1.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2.探究式教学: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3.PPT演示: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和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侧重于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主动地掌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通过师生互动和PPT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af916ff2af90242a995e5cf.png)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解释静电现象2、认识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3、知道电荷流动【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塑料梳子、碎纸屑、充气气球、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幻灯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引入:今年是兔年,老师特意邀请了一只玉兔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玉兔图)可爱吧!你们有什么办法让玉兔直接站在黑板上?(学生尝试)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办法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体验活动就知道了。
1、体验静电现象课件出示“体验活动”活动一: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体验,交流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两种现象呢?师:这就是静电现象。
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让“玉兔”直接站在黑板上也是静电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2)出示课件播放更多的静电现象。
小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认识电荷我们找到、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也了解到静电存在于周围的一切物质当中,但是,我们摸物体时有电吗?这个有电吗,这个呢(摸桌子、饮水机等)?那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1)出示课件: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f947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b.png)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准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
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97a851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3.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积累的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静电产生的原因:摩擦、接触和感应。
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摩擦起电、静电吸附、静电放电等。
4. 静电的防止方法: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保持湿度等。
5. 静电的利用方法: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方法。
4. 进行实践操作,体验静电现象。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静电现象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毛皮、金属棒等。
3. 防护措施:绝缘手套、防护眼镜等。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现象实验,如用塑料尺摩擦头发,使塑料尺带上静电,吸引碎纸片,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讲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介绍静电的定义,解释摩擦、接触和感应是静电产生的原因。
3. 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静电放电等。
4. 讲解静电的防止方法:介绍静电的防止方法,如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保持湿度等,并解释其原理。
5. 讲解静电的利用方法:介绍静电的利用方法,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6.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探讨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方法,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7.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静电实验,如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带上静电,将气球靠近塑料尺,观察塑料尺的吸附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认识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认识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cfa8b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a.png)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的本质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前的准备1、课堂布置: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布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准备好学生们需要用到的实验器具,比如摩擦起电的实验器材、带电物体检测器等。
2、教案编写:教师要认真编写好本节课的教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探究精神,助力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消化和理解。
二、教学活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认识静电现象教师介绍什么是静电现象,从身体摩擦起电、纸片吸墨水等常见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认识静电现象的本质,理解静电原理。
2、实验操作通过进行静电摩擦实验、静电观察实验等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静电现象的特点和原理,进一步加深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3、常见静电现象探究教师让学生探究一些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头发“飘逸”时的现象、气球贴墙、金属拉杆电子蚊香吸附在一起等,从实验确定静电带电性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静电现象的实际应用和实践价值。
三、教学总结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总结,包括对课堂知识的总结、对实验操作的总结,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的总结和应用,让学生在体验性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连续化。
四、教学效果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听取学生的提问和反馈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知、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制定合理的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消化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技能和探究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究,愿同学们在美好的成长旅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c4d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等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2.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分析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3. 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产生过程。
4. 接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接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接触起电的产生过程。
5. 感应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感应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6.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静电现象的应用,并进行思考。
9.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0101fe88e009581b6bd9ebac.png)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静电平衡状态;电场中导体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⑴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⑵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⑶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⑷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5、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空腔导体的特点: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1、静电屏蔽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 B、C三点的场强:A.EA≠0 ,EB=0 ,EC=0B.EA≠0 ,EB≠0 ,EC=0C.EA≠0 ,EB≠0 ,EC≠0D.EA=0,EB≠0 ,EC=0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且与棒在一条线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方向。
小学科学22《生活中的静电》(教案)
![小学科学22《生活中的静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33e0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2.png)
小学科学22《生活中的静电》(教案)生活中的静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静电的产生、传导和消除方式。
3. 能够在生活中辨识和利用静电现象。
二、知识梳理:1. 静电的概念:静电是指物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平衡所产生的电现象。
2. 静电的形成原因:摩擦、接触和分离。
3. 静电的产生:通过摩擦物体,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物体带有正负电荷。
4. 静电的传导:当带电体接触到另一个带电或无电的物体时,电荷会通过触点传导到另一物体上。
5. 静电的消除:通过接地等方式来平衡物体上的电荷,使其回归中性。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摩擦时发生抓毛球、吸附纸屑等奇怪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Step 2:呈现1. 准备一个尼龙材质的塑料棒和一块我们常见的材料,例如棉布。
2. 老师先摩擦尼龙材质的塑料棒,然后让学生用摩擦的一侧挨个轻轻碰触他们的头发、衣服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身头发、衣服等发生的变化。
Step 3: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头发和衣服会被塑料棒吸引?2. 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家中或学校还遇到过哪些与静电有关的现象?Step 4:整理知识1. 提供静电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进行知识点梳理。
2. 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静电的理解和认识。
Step 5:实验1. 准备一个塑料梳和一块羊毛布。
2. 让学生轻轻摩擦塑料梳,然后将梳子靠近散乱的小纸片。
3. 学生观察小纸片与梳子之间的变化,进一步探索静电的产生过程。
Step 6:拓展1. 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为什么冬天戴羊毛帽子比戴尼龙帽子不容易产生静电?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或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Step 7:总结1. 回顾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点和实验结果。
2. 提醒学生:静电现象在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我们要学会辨识和利用它们。
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5b8555fe4733687e21aa5a.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知道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继续培养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然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小学科学4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4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ea32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b.png)
小学科学4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案:小学科学4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静电,掌握静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理解其原因。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教学准备:1. 静电现象的实物示例:塑料梳子、气球、塑料薄膜等。
2. 实验材料:小纸片、悬挂球等。
3. 教学辅助工具:PPT、白板、黑板、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是否曾经碰到过发生静电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引出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会感到电击一样的刺痛?这与什么有关呢?Step 2:呈现静电现象(15分钟)1. 使用梳子梳头或摩擦气球,让学生观察和描绘梳子与头发或气球之间发生的现象。
2. 分析静电现象:为什么梳子或气球摩擦后会有静电?(接触电子的转移)3. 让学生自己尝试摩擦梳子或气球,并触摸物体,观察是否发生静电现象。
Step 3:探究静电现象(20分钟)1. 制作实验装置:使用小纸片和悬挂球,固定小纸片在桌上,并将悬挂球靠近小纸片。
2. 让学生预测当他们轻轻触碰小纸片时,悬挂球会朝哪个方向运动。
记录预测结果。
3. 学生实验:轻轻触碰小纸片,观察悬挂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实验结果:为什么触摸小纸片后,悬挂球会被吸引或者排斥?(电荷的相互作用)5.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碰到金属物体会感到电击一样的刺痛?Step 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0分钟)1. 通过PPT展示或板书生活中的常见静电现象,如摩擦气球粘在墙上、摩擦塑料薄膜吸附纸屑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每种静电现象的原因,让他们尝试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Step 5:探究消除静电(20分钟)1. 呈现一个问题:当我们摩擦梳子或气球时充电,如何消除这种静电呢?2. 分析可能的方法:使用金属导体接触梳子或气球,通过导体的导电性将静电释放到大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普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f241758fb770bf78a5571.png)
2.认识电荷和静电(只了解摩擦起电会吸引或排斥)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电荷吗?电荷有什么性质?
【讲述】电荷就像磁铁一样会会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提问】根据上面两个例子大家思考一下物体摩擦会怎么样?
【演示】塑料棒和衣服摩擦吸气纸屑
【讲述】结论:摩擦起电会吸引
3.动手操作
2、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现象解释原理、动手操作感悟静电现象
教学过程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导入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观察到哪些关于电的现象?
【提问】同学们觉得自己身上有电吗?为什么?
【讲述】同学们身上不仅带有电而且每天都在触电,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夜晚脱衣服时听到劈里啪啦的声音甚至可以看到蓝色的光、早上梳头的时候头发会经常飘起来
①气球摩擦衣服吸引小纸片(或者塑料棒摩擦衣服吸引小纸片)
②气球摩擦干毛巾,用线连接起来互相排斥
【提问】为什么气球不互相吸引而互相排斥呢?
【讲述】我们知道摩擦可以产生电荷、电荷跟电荷可能相互吸引也可能相互排斥,这时候两个气球带一样的电荷,所以两个气球互相排斥
4.总结回顾
【提问】当别的同学问你晚上脱衣服的时候总是听到声响还看到蓝色的光,是什么?
福建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心
阳光支教活动教案
课程名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授课人员
陈锦祥、苏碧樱
授课小学
蔗洲小学
授课班级授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2019年10月16号
考核人员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的静电、了解静电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体会和感知静电和他的原理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4)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4)](https://img.taocdn.com/s3/m/8b1d8bff31b765ce05081497.png)
体验静电现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教具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塑料尺、碎纸屑、实验盘、充气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课本。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课前,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气球娃娃长头发的魔术,你们想看吗?(想)师:长出头发的气球娃娃漂亮吗?(漂亮)师:那刚刚老师是怎么样让气球娃娃长出头发的?(摩擦气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静电现象)看来同学们对静电现象还有所了解。
2、静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谁愿意来说说生活中感受过的静电现象?(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肯定。
)3、老师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A、在干燥的季节用手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B、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C、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起来;D、闪电。
(自然界中,最大的静电现象就是雷电。
请看大屏幕)4、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体验静电现象师:看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真不少,那同学们想不想在课堂上一起制造静电现象?(想)师:要研究静电呀!首先我们得让物体带上静电。
要想让物体带上静电,怎么做才能让物体带上静电呢?(小组讨论)生:摩擦。
师:通过摩擦的方式我们可以让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与什么摩擦呢?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材料(课件展示材料);大家也带来了一些物品,你们的衣服、头发、笔、文具、书本、桌椅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电荷流动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塑料梳子、碎纸屑、充气气球、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幻灯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引入:今年是兔年,老师特意邀请了一只玉兔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玉兔图)可爱吧!你们有什么办法让玉兔直接站在黑板上?(学生尝试)
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办法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体验活动就知道了。
1、体验静电现象
课件出示“体验活动”
活动一: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体验,交流后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两种现象呢?
师:这就是静电现象。
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让“玉兔”直接站在黑板上也是静电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出示课件播放更多的静电现象。
小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我们找到、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也了解到静电存在于周围的一切物质当中,但是,我们摸物体时有电吗?这个有电吗,这个呢(摸桌子、饮水机等)?那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师:根据这个结论思考物体为什么带电。
(2)出示课件: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明白了吗?(明白了)一起来看下面的练习题检测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懂了。
(3)习题巩固: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上就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梳子就带负电荷,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荷。
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2、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实验,进一步观察摩擦物体之间发生了什么。
课件出示:
活动一: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讲解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整理分析
如果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教师随机板书)
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随机板书)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 ○ ○○ ○ ○
师:仔细观察图示,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
板书: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这和我们了解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磁铁)
三、认识电流的形成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同学们可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那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这节课要了解的第三个内容。
板书:“让电荷流动起来”
1、让电荷持续流动起来就会形成电流。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
2、汇报交流:需具备的条件是“电源”、“电路”。
3、课件演示:将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构成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正确认识,并了解电路的构成。
小结: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电荷就开始流动了,我们的电器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值得注意的是:静电对人体没有伤害,家用电器所使用的这个电,电压很高,电流很强,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大家不能随意触摸家电所用的电。
四、拓展延伸
1、播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视频,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课后思考:(1)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站起来了,怎么解决?(2)裤子粘在大腿上怎么办?(3)为什么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尾巴?(4)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都有一根避雷针?
3、小结: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奥秘。
这个单元会有很多和电有关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多了解,多掌握。
板书: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体验静电现象
不带电带电
(2)电荷○ ===== ○ ○ ====== ○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3)让电荷流动起来——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