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西昌盆地奥陶系大箐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西昌盆地奥陶系大箐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西昌盆地奥陶系大箐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吴长江 陈双玲 张禄权 谢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研究室摘 要 西昌盆地奥陶系上统大箐组白云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多见溶蚀孔洞,周边野外露头可见沥青,井下取心多段见气泡冒出,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目前西昌盆地大箐组勘探程度低,油气地质条件尚不清楚,有待持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因此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取心与测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对西昌盆地大箐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①西昌盆地大箐组发育大套厚层滩相晶粒白云岩,溶蚀孔洞较为发育,为较好储集层;②上覆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灰黑色页岩厚度大,可为大箐组白云岩良好烃源与直接盖层;③大箐组白云岩野外与镜下均见沥青,表明大箐组具备油气成藏条件;④位于米市坳陷中部区域七里坝背斜带未见通天断裂,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结论认为:七里坝背斜带可作为该区大箐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主攻方向。

关键词 西昌盆地 奥陶系上统 大箐组 龙马溪组 白云岩 砂屑滩 储层特征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9.01.0020 引言西昌盆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为覆于较活动结晶基底上的较大型盆地[1],面积约14200 km2(图1)。

近年来相邻四川盆地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多个具有较大规模整装气藏[2-4]。

西昌盆地沉积盖层结构与四川盆地相似,其中奥陶系上统大箐组发育厚层连片白云岩。

但盆地内仅有3口井钻揭奥陶系大箐组,且测试均未获工业气流,总体勘探程度较低。

该区奥陶系大箐组白云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多见溶蚀孔洞,周边野外露头可见沥青,井下取心多段见气泡冒出,表明大箐组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综合应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区内大箐组沉积相、储层、烃源、构造与保存条件深入研究后,对大箐组油气地质条件获得一定的认识,以供该区下步勘探研究工作借鉴。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

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

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

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西昌市

西昌市
西昌
2021年,西昌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6.2%。202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其中: 粮食播种面积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41公顷。 西昌田园
2021年,西昌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 增速为9.0%。
202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下降20.0%;其中:新开工面积同比增 长0.6%。
西昌地域,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卫,清雍正六年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故名 “西昌”。 1935年,中央红军过凉山,召开了礼州会议,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1950年,西昌解放,设 立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1978年,西昌专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 西昌撤县设市。西昌旅游景点众多,如邛海-泸山、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
2021年,西昌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 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5.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58.9%。
2021年,西昌市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增长5.25%,(扣除州级下划部分与上年同比增长7.79%)。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万元。财政支出合计万元,同比增长-5.97%,其中:公共财政 支出万元,同比增长-10.36%。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位置境域
气候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 介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南北最长约20千米,东西最宽约43千米, 幅 员面积2882.9平方千米。

我国西昌—滇中地区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产勘查

我国西昌—滇中地区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产勘查

我国西昌—滇中地区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产勘查[摘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IOCG矿床)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新型矿床,它是指铁氧化物(低钛磁铁矿和赤铁矿)含量超过20%的铜-金-铁多金属富集的矿床。

因其矿床规模大、品位高、所含有用元素多、埋藏浅且易采选等特征而受到学术界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

IOCG矿床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特征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成为学术界继斑岩铜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新一个讨论热点。

[关键词]IOCG矿床西昌-滇中地区拉拉铜矿矿产勘查1引言20世纪70年代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特大型元古宙奥林匹克坝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由于其规模大,品位高,伴生有用组份含量高等特征引起了学术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相继在智利、加拿大、美国等地发现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同类型矿床,从此,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成为继斑岩铜矿、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之后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全球范围内对此类型矿床的研究如火如荼,但中国才刚刚起步。

2IOCG型矿床总体特征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认为IOCG型矿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该类型矿床属于热液矿床,其矿化作用通常以钠长石化和钾长石化为主,一般深部发育钠长石化,浅部发育钾长石化,为较典型的钾、钠硅酸盐化蚀变相;该类型矿床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控矿构造主要为各种不同级序和不同形式的断裂构造,如断层与高渗透性岩层交汇处、张裂断层的凹凸部位、逆掩断层内部及旁侧、韧性剪切带分支处以及各种褶皱核部是控制IOCG矿床的产出深度和空间展布的主要因素;IOCG矿床代表性的容矿岩石有低品位的铁矿层、条带状镁质建造或富铁岩石、也有镁铁质到长英质火山岩或深成侵入岩;有用金属以铜或者铜-金为主,此外还包含有不同含量的铀,轻稀土、钴,钡等元素;IOCG矿床与斑岩铜矿相比,热液石英相对较少;矿石中高度富集磁铁矿和赤铁矿且铁的氧化物中钛的含量低,几乎不含铅锌硫化物;矿石以浸染状构造为主,常伴生有萤石、磷灰石以及菱铁矿等矿物[1,2,3,4];该类型矿床规模一般较大,品位较高。

辽宁省袁家沟石灰岩矿的地质特征

辽宁省袁家沟石灰岩矿的地质特征

辽宁省袁家沟石灰岩矿的地质特征作者:董云超金鑫裕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5期摘要:袁家沟石灰岩矿床位于辽宁南部地区。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灰岩矿产需求不断加强,本文通过袁家沟石灰岩矿区地质、构造、矿石产出情况、矿体矿石特征、水文条件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该区石灰岩地质特征。

关键词:石灰岩;地层;构造;成因1.矿区地质概况瓦房店地区袁家沟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复州湾台陷复州一大连凹陷的中部。

金州岩石圈断裂带西部,岚崮弧形断裂带南部。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四系。

矿区地层受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褶皱构造控制,东、西、北三翼地层均向矿区中心部位倾斜,沿走向延长约15km。

后期断裂构造仅对矿区东部于沟矿段矿体有一定影响。

矿区地层出露主要有上元古界震旦系长岭子组、南关岭组和甘井子组,均沿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呈环形分布;其次在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的核部和矿区南部有少量寒武系碱厂组和馒头组地层零星出露。

2.矿体地质特征2.1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矿区地层严格受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构造控制,因此矿层也呈同心环状分布在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构造所形成的同心环状山脊外侧,水泥石灰岩矿体总长4230m,制碱石灰岩矿体总长1399m。

根据矿体展布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一个矿体三个矿段,由东至北至西依次为于沟矿段、圈里矿段和老毛山矿段。

于沟矿段矿体分布于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东翼,水泥石灰岩矿体长1237.49m,矿体平均厚度47.93m;制碱灰岩矿体长320.82m,矿体平均厚度7.63m,矿体呈近北西向分布在三道望一于沟一带,局部地段由于地貌变化影响,出露宽度有变宽和变窄现象,矿体总体产状为西倾,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变化,比较稳定。

圈里矿段矿体分布于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北翼,水泥灰岩矿体长度1525.87m,矿体平均厚度53.03m;制碱灰岩矿体长度539.66m,平均厚度7.88m。

西昌盆地侏罗系新村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西昌盆地侏罗系新村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昌盆 地侏 罗 系新 村 组 中识 别 出包括 微 同沉 积 正 断层 、震 积 角砾 岩 和微 褶 皱 、液 化 卷 曲 变形 、液 化 砂 岩脉 、枕 状 构造等软沉积 变形构造 ,均为识 别震积岩的重要标 志,初 步建立 了西 昌盆地新村组震积岩垂 向序 列。对该地 区 陆相碎屑震积岩 的野外特征 的识 别和描述提供 了较典 型的实际资料和重要的地质理论依据 ,并可为研 究该地 区 古地震提 供依据并分析判断 古大地构造环境 、 内陆控盆边界 断裂活动 时期 。 关键词:震积岩 ;西昌盆地 ;侏 罗系;新村组 ;震积序 列 中图 分 类 号 :P 5 8 8 . 1 ; P 5 8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9 5( 2 0 1 7)0 2 — 0 1 9 2 — 0 3
2 0 1 7年 6 月第 3 7卷 第 2 期
四川地 质 学报
V o 1 . 3 7 N o . 2 J u n . ,2 0 1 7
西 昌盆地侏 罗系新村组震积岩 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马继跃 ,赵 春 ,白宪洲 ,李名则
(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 1 0 0 8 1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震积岩是具有震积构 造和 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 因联 系的一组岩石。根据野外的 系统观察 ,首次在 西
2 震 积岩的识别标志
在西 昌盆地 侏罗 系 新村 组 中识 别 出 了大 量 的震 积 岩标 志 ,包 括微 同沉 积 正断 层 、震 积角 砾岩 和微 褶
皱 、液化卷 曲变形 、液化砂岩脉 、枕状构造等软沉积变形构造 ,均与地震作用密切相关 ,为震积岩的典
型特 征 。
收稿 日期 :2 0 1 6 - 1 2 — 2 2

【doc】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doc】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1岩糕:随糖-豢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王建中(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文章研究的滑坡位于四川西昌昭觉县境内,滑坡体面积0,27km,滑面深度15~36m,滑体体积大于5.9×10Ill,其类型为推移一牵引式深层超大型滑坡.根据对该滑坡的实地地质测量与勘察,从滑坡体地质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等方面对滑坡进行研究,并对滑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关键词】滑坡;地质特征;稳定性【中图分类号】P642.22本文研究的滑坡位于四川西昌昭觉县境内.所在区域属剥蚀山地,与南侧的邛海断陷盆地,大兴断陷盆地构成了山地与盆地的组合地貌形态.微地貌属山脊,地势总体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达323m,自然坡度18.,坡向245.255..山脊与东侧沟谷底相对高差90~130m,自然坡度31.~35.,谷底与坡缘坡度可达32.,东侧沟谷中段靠勘察区一侧横坡有陡崖,相对高差19m;山脊与西侧沟谷底相对高差25—53m,自然坡度18.~24.,谷底与坡缘坡度43..山脊东西向坡缘与坡缘之间宽150200m,相对高差1~3m.滑坡体由两个块段组成,即I号块段和Ⅱ号块段,两个块段有共同的侧向边界.I号块段位于Ⅱ号块段后,Ⅱ号块段在滑坡中部滑断,根据实地量测,二者相距约25~40in.1滑坡体地质特征1.1滑坡体规模及滑坡周界滑体平面上近北东一南西向展布,纵向长约900m,横向宽约300m,面积约0.27km.滑坡周界后缘主要为不连续的微弧型张性地裂缝带或梯状的坍塌陡坎组成,两侧则为强风化基岩分布界线.1.2滑坡体物质组成该滑坡主要由第四系滑坡堆积物(Q)的角砾粘土,角砾,碎石和侏罗系下统飞天山组(Jl厂)强风化,中风化互层状泥岩,粉砂岩所组成.1.3滑坡体裂缝滑坡裂缝有拉张裂缝,鼓张裂缝,剪切裂缝三种.(1)拉张裂缝:主要分布于滑体后缘,滑体中部,裂缝的延伸长度40~80m,裂缝宽度一般5~20em,大者可达120 em,裂缝呈直线型或弧型,南倾或南东倾,部分地段南西倾.裂缝两侧的土层有明显的错动,错落距有10—40em,局部地段错落距可达1.5m以上.(2)鼓张裂缝:主要分布于滑体前缘,在滑坡裂缝中鼓张裂缝最为发育,裂缝的延伸长度2O一75m,裂缝宽度一般50 80cm,大者可达250cm,裂缝主要呈直线型展布,有少量呈弧型展布,南倾或南西倾.裂缝两侧的土层有4O~250em 错落距,局部地段错落距可达3.2m以上.【文献标识码】A(3)剪切裂缝:仅见一条较大的剪切裂缝,分布在I号滑坡体中部,长130m,顺滑体的主滑方向展布,近似直线分布, 裂缝宽15—40em,裂缝西侧土层较裂缝东侧土层平错动4 in以上(位于滑坡中部ZK6号钻孔与ZK7号钻孔之间,早期张裂缝被错断,错距有4m以上).1.4滑动面特征通过钻探和实地工程地质调查,滑坡的滑动面为强风化泥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接触面.其特征表现为:(1)滑坡两侧深切割沟谷中,局部地段基岩形成陡崖.陡崖顶界面为强风化泥岩顶面,沿该界面以上有上部松散堆积物剪出后形成的平缓倾斜地形,沿该界面以下,由基岩形成陡崖.(2)I号滑坡块段前缘,探槽揭露,强风化泥岩呈碎块状,或块石状.碎块或块石表面有滑动痕迹(有磨光现象),局部大块石面有滑动梯坎,接触带土体有扰动挤压现象,泥岩呈泥状,粉砂岩呈碎裂状.(3)钻孔揭露,强风化泥岩层面以上,20~50cm碎石土因挤压作用,岩石多呈泥状,碎裂状,钻探时滑带土上部碎石层严重漏浆,滑带土下部强风化泥岩轻微漏浆,滑带土起隔水作用.(4)滑动面埋深(I号块段):中部和后部滑动面埋深l5~19m,前部滑动面埋深28~36m.滑动面倾角:中部和后部6.一22.,前部小于4.5..1.5滑坡体类型该滑坡滑坡体面积0.27km,滑面深度15—36m,滑体体积大于5.9×10.m,其类型为推移一牵引式深层超大型滑坡.2滑坡形成条件分析2.1地层岩性滑坡体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飞天山组(J,)紫红色泥[定稿日期]2011—10~19[作者简介]王建中(1956~),男,大专文化,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基基础研究与检测,边坡工程.四川建筑第31卷6期2011.12l271.糍麟3?_岩与粉砂岩互层,泥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直接接触.泥岩呈强风化,相对隔水,上覆松散堆积体孔隙多,透水性强,遇水易形成相对的饱水带,二者的接触带为软弱结构面.地层产状29515,顺坡倾向,其倾向与坡向夹角40.~50.,岩层倾角小于坡度(坡度18.),这种组合特征是形成滑坡的重要条件.2.2地质构造滑坡体位于轿顶山一米市向斜核部及其附近,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2.3地下水作用雨季时,大气降水沿松散堆积物孔隙及滑坡裂缝渗透,在松散堆积体与强风化泥岩接触带(软弱结构面)汇聚,在接触带形成饱水带,降低了软弱结构面的力学性能.地下水对滑坡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2.4地形条件滑坡体纵向地形坡度约18.,前后缘高差约170ITI(I号滑体),两侧为深切割沟谷,坡缘与谷底高差西侧25~53m, 东侧90~130Ill,谷横坡坡度18.一35.,最大坡度43.,I号滑体前缘,地形坡度36.,高差72in.地形高落差,大坡度组合条件,为滑坡的形成,滑积物的剪出创造了良好的临空条件.2.5植被条件滑坡体范围大部分地段被松林覆盖,但沿输电线路走廊有8Om宽的林木被砍伐,植被稀少.腐烂的树根,树桩形成许多空洞,地表裸露,大气降雨可直接冲刷裸露地表,或沿空洞补给地下水,保水同土条件差.2.6滑动历史根据调查和当地居民介绍,该滑坡始滑于1964年,这次滑坡滑动形成了现在滑坡的基本轮廓.1965年政府进行了飞播造林,以后滑坡滑动不明显.近两年来滑坡滑动有明显加快迹象.综上所述,滑坡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软弱结构面及其与地形条件的不利组合,滑坡前缘及其两侧高临空面是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构造及地下水活动,植被的破坏对滑坡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3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语评价3.1折线型滑面计算方法根据滑面形态和《建筑边坡丁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滑动情况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和剩余下滑力计算.根据不同的滑面形态, 采用折线型滑动计算方法.128图1折线型滑动计算简图其计算简图如图1.基本假设为条块间的互相作用力的方向平行于上一条块的底滑面,各条块的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F=(inQicosa1)一[+里监卜×式中:,一1=cos(n一l一0)一sin(1—0)上式中第一项表示本条的下滑力.第二项表示本条的抗滑力,第项表示上一条块传下来的不平衡下滑力.称为传递系数,为安全系数.根据滑带土的室内试验值,结合工程经验,滑带土的强度指标:c:7.1kPa,=14,=19.4kPa;对潜在滑动面,其潜在滑动面强度指标:c=7.1kPa,:14,i--.19.4kPa.其计算结果见表1.表1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成果表滑带土强度指标计算剖面粘聚力内摩擦角天然密度滑面剩余下滑力形态(kN/m)c(kPa)(.)(kN/m)A—A断面7.11419.4折线1580B—B断面7.114l9.4折线2500B—B断面沿7.11419.4折线410桩顶滑出时C—C断面7.11419.4折线2580D—D断面7.11419.4折线5oo3.2有限元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和塑性极限分析法是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传统方法,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法用于边坡稳定分析是非常先进的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下简称"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坡体强度参数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值同时除以一个折减系数F,得到一组新的c,,妒.依据计算的需要,选取模型范围.选取A—A剖面导入Midas/GTS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共划分1539个单元.模型的力学边界条件采用左右(方向),底面(,z方向)约束.岩体材料的本构模型采用摩尔一库仑模型.并按照上面确立的选取边界范围大小的原则选取边界范围.采用四边形单元划分网格,在上部加密网格尺寸,有利于提高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精确度,见图2和图3.四川建筑第31卷6期2011.12图2剖面地质模型(下转第131页)工:i程≯i结_嚣构映了加固层材料的强度利用率.(2)加同层材料的强度利用率与加固时原结构材料的应变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原结构层材料应变水平越高,则加固层材料的强度利用率越低.因而,加固时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卸载是发挥加固材料强度的有效方法.(3)本计算方法可用于类似不同材料的加固设计中,为加固设计中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参考文献[1]施楚贤.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4—36[2]沈蒲生.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8—12l3]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晶,钱永久.套箍法加固石拱桥主拱圈的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6)[5]刘思盂.钢筋砼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尔尔!..乖乖不秘不乖乖乖希(上接第128页)图3剖面地质模型网格的划分模型计算主要需要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表2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表抗剪强度重度弹性泊天然饱和岩土模量名称天然饱和-yE松内摩内摩内聚力比擦角内聚力擦角(kN/m)(kN/m)(MPa)C(kPa)c(kPa)(.)(.)含角砾l8.5020.50280.352048l643黏土角砾19.419.7500.3821414.39.17.1粉砂岩26.O26.216ooO.33214030l10中风化24.5026.5O41000.284320HD4180泥岩下面就A—A'剖面所在边坡在工况一(天然状态),工况二(天然+地震),工况三(饱水状态)和工况四(饱水+地震)下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表3滑坡稳定性系数(K)计算结果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工况(天然状态)(天然+地震)(饱水状态)(饱水+地震)稳定系数1.36251.11250.9875O.7125经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工况一(天然状态)K为1.3625,工况二(天然+地震)K为1.1125,工况三(饱水状态)K为0.9875,工况四(饱水+地震)K为0.7125.工况一和工况二处于稳定状态,工况三和工况四于蠕滑和滑动状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结论(1)综合分析了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认为该滑坡分为两块,滑坡体面积0.27 km,滑面深度15~36m,滑体体积大于5.9x10.m,其类型为推移一牵引式深层超大型滑坡.且滑动面为强风化泥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接触面,坡体在雨水和外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首先滑体后缘产生变形破坏,推动着后部滑体向前滑移,牵引中部滑体,导致整个滑坡体的滑动破坏,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一牵引式滑动破坏.(2)在滑体的后缘,中部和前缘有大量的滑坡裂缝,上部建筑物已水平位移0.1nq,说明滑体已产生了蠕滑.天然状态(工况1)和天然+地震状态(工况2)处于稳定状态,饱水状态(工况3)和饱水+地震状态(工况4)处于蠕滑和滑动状态.(3)综合lT程地质极限平衡法分析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K=1.36,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在天然加地震状态下,K=1.1l,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或极限平衡状态;饱水状态下,K=0.99,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饱水加地震状态下,=0.71,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四种工况下,滑坡主要沿该角砾层底可能存在潜在滑动破坏.参考文献[1]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2]黄润秋.地质灾害过程模拟和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j李家泉.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排土场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8(1):53—54[4]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5]帅红岩,韩文喜,赵晋乾.Midas/GTS软件在边坡三维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3):104—107四川建筑第31卷6期2011.12131。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烃多种参数分析看 , 含油砂岩抽提物烃源并非单一
来 源 , 能为 海 、 可 陆相 混合 烃源 。 12 甾烷 标记 化合 物 特征 .

,囊童 不t蕾 ., - 平疗币t / 音
t音 \
逆冲 Q 第四囊 爵晨
Z 囊青■蛆 ≈
J 像,秉
P 元古, 矗 |
T^ 上兰叠统 O 囊一摹
湾组砂岩地层 中存在古油藏痕迹 。对 白果湾组储层抽提物有机地化指标分析 , 明储 层 中的烃类是烃源岩 处于成 表 熟期的产物 , 烃源岩沉 积环境 为高盐度的缺氧还原环境 。通 过对储 层抽提 物与各 烃源层 进行烃 源对 比研究 , 表明 西 昌盆地西北部南 箐构造 区白果 湾组古油藏的烃源为混合来 源 , 除有盆地 北部 白果湾 组陆相 烃源外 , 还混 有下伏

6・
第3卷 1
第3 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C 为 06 , ∞ .4 按通 常 经 验 应 属 Ⅲ型 有 机 质 。C 甾烷
的 aa0/0 a2 S2 R+2S值 为 04 , 比值 指 示 c9 0 . 1该 2规 则 甾烷 的异构化 程度 , 随成熟 度 的增加 而增 大 , 成 其 熟界 限值为 04 终 点 值 为 06 即表 明 白果 湾 组 含 ., .; 油砂岩储 层烃类 抽提物 , 烃 源岩 ( 是 Ⅲ型有 机质 ) 处
育; 孔隙度经测试达到 6 ~ 8 , % 2 % 表明油气充注后 抑制了成岩作用 , 使得储层孔隙得 以保存。推断此
处上三叠统 白果湾组储层曾经有油气聚集 , 后暴露 地表 遭受破 坏 。
1 白果湾 组 古 油 藏 烃 类 地 化 特 征
1 1 饱和 烃色谱 特征 .

西昌森林资源概况

西昌森林资源概况

西昌森林资源概况一、区划西昌植物区系,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植物种类最丰富多采的亚热带高山高原植物区系。

雅砻江河谷保存有热带区系成分,冷杉林和一些植物群落中,也混有或从属着一些非常古老的热带区系成分,即处于古热带植物区和泛北极植物区的过渡带,植被分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西昌横断山地宽谷亚热带季节型常绿阔叶林省。

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个植被省的安宁河中上游地堑宽谷盆地云南松林(水稻、小麦、油菜)州。

境内螺髻山区属于螺髻山高山冷云杉林(苹果、梨)州。

二、类型(从海拔高处到低处)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境内主要是川滇冷杉林,在螺髻山海拔3500—3900米的沟谷缓坡洼地、陡坡的阴坡、半阴坡,呈斑状零星分布。

常与杜鹃、高山栎、箭竹、灌木丛等古老的热带区系成分和亚高山杂类草甸镶嵌。

在湿度小、透光强的林内,大白杜鹃灌木盖度达60%以上,反之灌木盖度很小,约20%。

种类有忍冬、花楸、茶蓖子。

林下草本,主要有蟹甲草、酢浆草、岩白菜、岩须(灵芝草)。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境内云南松林,是本区的典型植被和用材林种。

主要是人工纯林。

在牦牛山西坡尚有原始纯林。

此外,为混有常绿栎类的云南松林。

云南松林在境内海拔1500—3000米的地域都有分布,除牦牛山西坡的云南松原始纯林外,多为飞机播种的人工林,其中最有成效且为世界所注目的是东、西河流域的飞播云南松林,面积最大。

林下灌木草本,因条件不同而异。

林地干燥,松针堆积,未经火灾的,几乎没有灌木和草本植物;虽干燥,经过火灾的,则有草本迅速侵入,且生长密集;林地湿润向阳的,灌木草本较多,也有苔藓、地衣,时见松萝、蕈类,其中有不少野生可食植物,如西南鬼灯檠、蕨、野葱、野黄花、地瓜、乌鸦果、杨梅、草莓和食用蕈等,还有药用植物,如白芨、茅膏菜、兔耳风、响铃草、四川香茶菜、珠芽菜、黄山药等。

混有常绿栎类的云南松林在雅砻江东岸、安宁河两岸海拔1500—2500米山地红黄壤、黄壤云南松林带内,除十分湿润的沟谷为常绿阔叶纯林所占,过于干燥的缓坡山脊与陡坡为云南松纯林所占以外,大部分地区多为混有常绿阔叶树的云南松林。

西昌地理建筑分析报告

西昌地理建筑分析报告

西昌地理建筑分析报告一、引言西昌位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区,是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西昌地理特征和建筑风格进行分析,探讨西昌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建设。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西昌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南坡,向东北倾斜,地势高低起伏,东北高,西南低。

地处两种地貌过渡带,既有山区地貌,也有平原地貌。

2. 气候特征:西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降水充沛,年均气温在16-18摄氏度之间,适宜人类居住。

3. 水资源:西昌地区主要以岷江及其支流的水资源为主,水量丰富,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 自然资源:西昌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焦煤、硫磺、铁矿、稀有金属等,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风格1. 建筑形制:西昌地区建筑以民居为主,传统建筑形制多为木结构,屋顶采用歇山顶或抬檐翘角,建筑分布多为独立院落式,与周边的山水景观相融合。

2. 建筑材料:西昌地区建筑材料主要使用木材和土坯,既符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又充分发挥了木材和土坯的保温、隔热等特性。

3. 建筑色彩:西昌地区建筑色彩丰富,以蓝色、红色、黄色为主,寓意吉祥和繁荣,同时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西昌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1. 城市规划:在保护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西昌应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交通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地理特征的优势。

2. 建筑环境:西昌应加强建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倡绿色建筑,加大建筑节能力度,采用可再生材料,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3. 旅游开发:西昌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应积极开发旅游业,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4. 资源开发:西昌地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农业、工业、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四川.西昌】踏遍青山人未老(1...

【四川.西昌】踏遍青山人未老(1...

【四川.西昌】踏遍青山人未老(1...【四川.西昌】踏遍青山人未老(178)邛海泸沽湖开心游之(二)“地震断陷湖”--《邛海泸山风景区》...2020年6月16日午后,我们邛海、泸山开心之旅的36位众友从“天梯高速云端”降临邛海之滨的《邛海泸山风景区》,欲重赏泸山美景和邛海之月,可惜泸山火灾后没开放。

此地80年代初到美姑、昭觉时已去过西昌,系故地重游。

只是以前的道路和景观都挺原始的...[邛海泸山景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

景区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国内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邛海又名邛池,位于西昌城东南5公里处,是四川省境内最大湖泊之一。

湖面31平方千米,最深处34米,常年蓄水约3.2亿立方米。

绿水清澄,盛产鱼虾,是有名的天然渔场和水上运动场。

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湖水常年清澈,四季均宜游泳、泛舟、垂钓。

泸山位于邛海之滨,海拔2317米,与邛海相对高差807米。

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泸山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

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

地质成因:有关邛海形成的原因,民间广泛流传的汉时邛都县沉陷说以及明清时宁远府沉陷说。

民间传说,邛海系梓潼县沉陷所致。

每当艳阳晴天,海水清亮时,尚可在青龙寺附近海域见到水底的筒形瓦顶。

这在《后汉书、西南夷传》和泸山光福寺明代的《沪山碑记》均有记载。

1975年调查时,在离湖岸数十米的水下,还看到屋基条石。

这也成了地震成海的依据。

但是据考,汉武帝时,曾亲自到过西昌、邛海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从未提到过邛都地陷成海之说。

《汉书地理志》只讲“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

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

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

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凉山州西昌黄联土林地貌

凉山州西昌黄联土林地貌

凉山州西昌黄联土林地貌黄联土林即黄联关镇的土林,是发育在一套冰水冻融泥石流堆积体之上的地貌景观。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30 km的黄联关镇,距四川省西昌市城区30余公里,在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

亘古苍茫。

丛山中定格一座沉默的、处女般的古城。

它不像新疆交河故城那样有史可考。

却处处跃动着盎然生机;它不像云南石林那样锋边棱角,却有着独具的憨厚质朴。

这就是距西昌市城区30余公里,位于黄联关镇的土林。

黄联关镇因山坡上黄连树多而得名。

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隘。

多少商旅、马驮,曾留下通住南亚的足迹。

穿镇而过,沿沙沟上行.首先见到的是明镜般的金鸭塘。

快至尽头一个急转弯.眼前豁然开朗。

土林--黄色世界.呈现在马蹄形的山凹里。

这里东高西低,面积约1平方公里。

背靠苍茫的螺辔山,面向自北而南的安宁河和川滇公路、成昆铁路。

两道蚊龙般的山梁,隔出了三条蜿蜒的深沟。

由于土林高低错落.沟谷纵横.洞穴不少。

穿行其间既神秘惊险.毛骨谏然.又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士林质地系黄色沙砾岩。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精雕细刻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奇珍。

土林之奇,还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

童稚眼里.这儿是动物园,奔马仰天长啸,熊猫憨态可掬.群猴攀援嬉戏,狮虎据力相争.意到形随.应有尽有、士林最妙是黄昏,当景色朦胧,声息渐止,奇幻之中人们会听到各种奇音,一切在这凝固,您需要放飞想象。

地质专家称.士林的形成.最远可追溯到8000万年到一亿年的冰河时期。

在冰水沉积期.冰水流动带来杂物,形成沙粒砾层。

沙粒砾层成岩硬化后.受新地壳运动影响,出现裂口或裂缝(地质学上称龟裂)。

地表水(主要是雨水)沿着裂缝向下渗漏、渗透。

日积月累裂口因冲刷而渐渐扩大加深,最后分裂成一个个土墩、土柱成为今天的土林。

土林项部的沙粒岩,系胶质钙结,不易被风化、冲刷,所以多呈蘑菇状。

黄联土林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黄联关镇,距四川省西昌市城区30余公里,在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

西昌市情有关知识

西昌市情有关知识

西昌市情有关知识西昌市是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下面将从西昌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西昌市的情况。

一、地理位置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经101°55′-103°04′,北纬26°54′-28°06′之间。

东北与雅安市接壤,东与广安市相连,南与盐源县、冕宁县相邻,西与木里藏族自治县、雷波县相接,北与天全县毗邻。

西昌市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组成。

境内有大凉山、小凉山、雄玛拉雪山等山峰。

二、气候特点西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15.2℃,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山区和盆地的气温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

三、历史文化西昌市历史悠久,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和节日等文化特色。

西昌市还是中国火箭军的发源地,有着重要的军事历史地位。

四、旅游资源西昌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象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多颗卫星和火箭。

西昌市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值得一游。

例如,西昌市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大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有着独特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物和壮丽的风景。

西昌市还有许多古迹和文化景点,如金沙遗址和纳溪文化遗址。

这些遗址见证了古代人类在这里的生活和发展,对研究和了解古代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五、经济发展西昌市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旅游产业基地。

农业方面,西昌市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还有大量的果树和茶叶种植。

旅游方面,西昌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

第40卷第3期2020年9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Vol.40No.3Sept.2020 DOI :10.19826/ki.1009⁃3850.2020.07013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客 昆1,秦建华2,牟必鑫1,魏洪刚1,何 伟1,雷玉雪1,陈 杨1,刘治成3(1.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2.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5)收稿日期:2020⁃03⁃20;改回日期:2020⁃04⁃21作者简介:客昆(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资源调查评价㊂E⁃mail:907775446@摘要: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查开发的重要领域㊂本文以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岩相古地理特征㊁微观孔隙类型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㊂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段沉积相主要为湖泊相㊁三角洲相㊁河流相㊂发育不同类型的微孔隙,孔隙主要以小孔为主,微孔次之,平均孔径分布在5.56~56.89nm 之间,比表面积平均为9.44m 2/g,总孔体积平均为0.0187cm 3/g㊂页岩气主要形成于滨浅湖亚相及半深湖亚相中,并主要吸附于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小孔㊁微孔内;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集空间较好,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㊂关 键 词: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特征;孔隙特征中图分类号:P534.51;TE122文献标识码:A引言自2003年美国开始工业化利用页岩气以来,全球对页岩气勘查开发掀起了热潮[1⁃3]㊂近年来,随着对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基础地质条件研究的不断深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研究备受关注[4⁃10]㊂开展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储集空间的类型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页岩气富集规律和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㊂四川西昌盆地是国内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分布区,盆地内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㊁分布范围广㊁有机碳含量较高㊁热演化程度中等,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潜力㊂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的划分在局部区域尚存在争议[11⁃12],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特征研究较少[13],制约了下一步对其页岩气的勘探开发㊂本文通过野外28个实测剖面及1口地质调查井,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段岩相古地理进行划分,对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孔隙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为该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㊂1 地质背景西昌盆地位于扬子板块与青藏高原东缘交接过渡的区域,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的西南边缘,跨越了康滇地轴和上扬子台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㊂盆地东以峨边 美姑断裂为界,西以安宁河断裂为界,南以则木河断裂为界,向北延伸至大渡河附近[14⁃15](图1),研究区内自西向东依次发育黑水河断裂㊁石棉 昭觉断裂㊁汉源 甘洛断裂㊂在印支期中国西北大陆主要处于挤压状态[16]㊂受盆地沉积及构造的影响,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分布广泛,厚度及岩性存在较大差异,出露厚度在213~1000m 之间㊂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一段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灰色 灰白色块状细砾岩㊁砂砾岩㊁灰色中 厚层状粗砂岩㊁中砂岩间夹深灰色 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㊁细砂岩;二段自下而上依次为深灰色 灰黑色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㊁泥岩间夹数层0.2~1cm 的煤线,层面见大量植物化石,该段为主要目的层段,本文按照陆相页岩气评价指标[17],2020年(3)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将有机碳含量大于1%的泥页岩定义为富有机质泥页岩;三段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深灰色细砂岩㊁深灰色粉砂岩㊁深灰色泥质粉砂岩㊁深灰色 灰黑色粉砂质泥岩,间夹数层0.3~1.5cm煤线;四段自下而上依次为灰色块状细砂岩㊁粉砂岩㊁深灰色 灰黑色泥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㊁深灰色泥岩㊁灰色粉砂岩(图1)㊂2 沉积岩相古地理2.1 沉积特征本文选取区内嘎格达村典型剖面,结合白果湾组地层岩石的颜色㊁岩性㊁沉积构造特征及化石等岩石学相标志,将白果湾组沉积相划分为河流相㊁三角洲相㊁湖泊相等3种沉积相,其中河流相主要为图1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采样点及综合柱状图Fig.1 Sampling points and comprehensive histogram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14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河道亚相,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㊁前三角洲亚相,湖泊相为浅湖亚相㊂2.1.1 河流相西昌盆地白果湾组河流相主要为河道亚相,一般发育在白果湾组一段,岩性为灰色 灰白色块状细砾岩㊁灰色中 厚层状粗砂岩㊁中砂岩间夹灰色细砂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底部见叠瓦状构造,主要为河道亚相中的滞留沉积微相(图2a 下部)㊂2.1.2 三角洲相西昌盆地白果湾组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㊂三角洲平原亚相分为分流河道微相㊁陆上天然堤微相㊁沼泽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微相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一段顶部㊁三段顶部及四段下部,岩性为灰色细 粉砂岩含泥砾,分选较好,发育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层面见植物茎化石(图2a㊁2b),陆上天然堤微相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三段㊁四段,岩性为灰色 深灰色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层面见植物茎及植物碎屑化石,发育平行层理㊁交错层理(图2b㊁c),沼泽微相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二段,三㊁四段发育较少,岩性为灰黑色泥岩㊁粉砂质泥岩间夹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及数层0.2~1cm 煤线,为缺氧的还原环境,间夹的薄层状粉砂岩为洪水沉积,发育水平层理,层面见大量植物根㊁茎化石(图2a);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㊁分流间湾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三㊁四段,岩性主要为灰色 深灰色厚层状粉砂岩偶见植物碎片,发育波状交错层理(图2b),分流间湾微相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四段,岩性为深灰色泥岩间夹深灰色粉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及透镜状层理(图2c)㊂2.1.3 湖泊相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湖泊相主要为浅湖亚相,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二段㊁三段,岩性主要为深灰色 灰黑色泥岩㊁粉砂质泥岩间夹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层面见植物茎㊁叶化石,发育波状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图2)㊂2.2 岩相古地理通过分析野外实测剖面㊁构造剖面以及复查老井资料得知,西昌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白果湾中期沉降中心位于XD3井㊁PG1井一带,沉积相为半深湖图2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典型沉积相剖面图Fig.2 Typical sedimentary facies profi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24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3 微观孔隙类型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及构造剖面,对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进行采样,运用氩离子束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发现,研究区内富有机质泥页岩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微 纳米级孔隙,主要以有机质孔㊁粒间孔㊁溶蚀孔㊁颗粒粒缘缝㊁黏土矿物层间缝为主,其中,溶蚀孔㊁黏土矿物层间缝㊁颗粒粒缘缝发育较好,为页岩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㊂3.1 有机质孔有机质孔是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形成的孔隙,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有机质孔发育情况有较大差异,镜下观察在研究区东部ZLYP剖面有机质孔零星分布,截面呈椭圆状,孔径在100~360nm之间,有机质孔之间不具连通性(图4a),储集性能较差;在研究区南部HZHBP剖面有机质孔发育较好,呈蜂窝状,截面从形态上看呈椭圆状㊁泡沫状,孔径在100nm~1μm之间,有机质孔之间连通性较好(图4b),同北美Barnett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质孔相似[18],可作为页岩气良好的储集空间㊂3.2 粒间孔粒间孔是矿物颗粒之间相互支撑形成的孔隙,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粒间孔十分发育,且种类繁多,主要发育在矿物颗粒与矿物颗粒之间(图4c㊁4d)㊁片状黏土矿物集合体之间(图4e㊁4f)㊁片状黏土矿物与矿物颗粒之间(图4g),由于矿物颗粒大小不一,导致粒间孔孔径分布范围较广,一般矿物颗粒与矿物颗粒之间孔径范围图4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微观孔隙扫描电镜图Fig.4 Scanning electron photomicrographs of microscopic pores in organic⁃rich mud shales in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owan Formation,Xichang basin4412020年(3)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在1~3μm㊁黏土矿物集合体之间孔径分布范围在0.1~4μm㊁黏土矿物集合体与矿物颗粒之间孔径范围在0.1~3μm,连通性好,是游离气的最主要储集空间,同时也可作为页岩气良好的运移通道㊂3.3 粒内孔粒内孔是矿物颗粒内发育的孔隙,以溶蚀孔为主,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溶蚀孔发育较好,种类较多,常见于石英颗粒溶蚀孔(图4h)㊁钠长石溶蚀孔(图4i)㊁矿物颗粒溶蚀孔(图4j),溶蚀孔形态多样,孔径分布范围集中在0.5 ~2.5μm,连通性一般,同样可以作为页岩气良好的储集空间㊂3.4 微裂缝微裂缝利于页岩气聚集㊁运移,是页岩孔裂隙中重要组成部分[19],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微裂缝主要有构造因素形成的微裂缝(图4k)㊁片状黏土矿物层间(图4l),微裂缝即可作为页岩气的储集空间又可作为页岩气的运移通道,同时水力压裂过程中微裂缝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生产井的产量[20]㊂通过对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微观孔隙类型特征的研究可知,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不同类型的微孔隙,最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次之,偶见微裂缝,有机质孔发育最差,孔径分布范围较广㊂粒间孔㊁微裂缝㊁粒内孔连通性较好,即为该区域页岩气的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又为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㊂4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不能全面展现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为了综合体现出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不同孔径分布特征,对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运用高压压汞法㊁液氮吸附法来确定富有机质泥页岩孔径分布特征,本文按(B.B.霍多特㊁Choquette)划分方案[21],把1~10nm认定为微孔㊁10~100nm 认定为小孔㊁100~1000nm认定为中孔㊁大于1000nm认定为大孔㊂4.1 高压压汞法分析孔隙结构运用高压压汞法对野外采集的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进行分析㊂得知研究区内不同区域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不同,结合压汞曲线及孔径分布关系图可以看出研究区东部美姑县YZHP剖面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在进汞压力达到0.01MPa时,进汞饱和度显著升高,此时对应的孔径为60~73.5μm的大孔,表明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大孔较为发育(可能存在部分微裂缝);进汞压力在0.01~10MPa之间时,进汞饱和度增长较少,结合孔径分布曲线可以得出富有机质泥页岩中中孔发育相对较少;当进汞压力在10~60MPa 时,进汞饱和度升高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小孔㊁微孔非常发育(图5a,5b)㊂研究区中部昭觉附近TDP剖面富有机质泥页岩压汞实验可以看出,进汞压力在0~1MPa之间,进汞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大孔极少发育,进汞量可能与微裂缝有关;进汞压力在2~9MPa时,进汞饱和度增长率达到最大,结合孔径分布曲线可以得出富有机质泥页岩中中孔非常发育;当进汞压力大于9MPa时,进汞饱和度增长率逐渐降低,进汞饱和度缓慢增长,结合孔径分布曲线可以得出,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小孔及微孔较为发育(图5c,5d)㊂YZHP剖面压汞孔隙度在1.053%~1.1522%之间,门槛压力在0.0241MPa~0.0242MPa之间,最大进汞饱和度介于83.9128%~91.9914%,说明其储集性能较好;残留汞饱和度较低介于18.3386%~30.4921%,退汞效率较高为66.8544%~78.1457%,连通性较好,最大孔喉半径达到30.3572~30.3632μm,但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介于62.2709MPa~102.1871MPa,进一步揭示富有机质泥页岩孔径总体偏小;分选系数值较高,在2.9079~4.0152之间,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分选较差;歪度系数较小,介于⁃0.4493~0.5074之间,且中值半径为0.0072~0.0118μm,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以微孔为主,该类孔隙对页岩气的富集和产出较为有利㊂TDP剖面压汞孔隙度5.9%~ 9.246%;门槛压力0.021MPa~0.056MPa;最大进汞饱和度介于98.65%~98.68%,说明其储集性能较好;残留汞饱和度较低介于51.28%~86.75%,退汞效率较高为12.06%~48.04%,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喉道较少或部分吼道被堵塞,连通性较差,最大孔喉半径达到13.19~34.27μm,饱和度中值压力较低,介于9.801MPa~14.25MPa,进一步揭示富有机质泥页岩孔径总体偏小;分选系数值较高,在1.59~2.08之间,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分选较差;歪度系数较小,介于⁃1.47~0.08之间,54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图5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压汞曲线与孔径关系图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ury injection curve and pore size of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表1 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压汞孔隙结构参数Table1 Mercury⁃injected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井名岩性孔隙度/%渗透率/md门槛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μm中值半径/μm歪度系数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残留孔汞饱和度/%退汞效率/%YZHP29泥岩1.055.35760.0241102.1830.5320.0070.50744.01583.91318.33878.146 YZHP47泥岩1.152.62900.024262.2730.3630.012⁃0.4492.90891.99130.49266.854 TDP12泥岩9.2460.9780.0569.80113.190.0750.081.5998.6586.7512.06 TDP16泥岩5.93.5120.02114.2534.270.052⁃1.472.0898.6851.2848.04且中值半径为0.0052~0.075μm,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以小孔㊁微孔为主,该类孔隙对页岩气的富集和产出较为有利(表1)㊂4.2 低温液氮法分析孔隙结构特征低温液氮分析法主要是测定富有机质泥页岩孔径小于100nm的孔隙,包括小孔㊁微孔㊂吸附孔发育特征的表征参数主要包括孔比表面积㊁总孔体积㊁孔径结构和孔隙形态等㊂与压汞实验相比,低温液氮吸附实验不存在高压下孔隙结构发生压缩㊁变形和破裂所导致的误差,能更精确地表征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22]㊂4.2.1 吸附等温线与孔隙形态目前应用Brunauer提出的5类划分方案(图6)较多,这些不同曲线类型代表的典型孔隙结构,具有比较单一的形状㊁大小和分布,但实际上富有机质泥页岩通常具有非常复杂的曲线特征,多是几种典型曲线的叠加㊁复合㊂研究区南部HZHBP剖面㊁东部QHGP剖面㊁北部JE剖面富有机质泥页岩均出现了迟滞回线,即液氮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不重合(图7a,7b,7c),接近B型㊁D型,也可能为B型㊁D型的叠加型,说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以狭缝状为主,反映了这几种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发育大量黏土矿物层间孔㊁缝,GLP 剖面吸附曲线与脱附曲线近重合,不具明显迟滞回线(图7d),表现为一端几乎封闭的大小变化范围较大的圆筒状孔隙或板状孔隙特征,其可能的原因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孔隙的形状和大小变化范围很大,存在较大的粒间孔㊂6412020年(3)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图6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对应不同孔隙类型[23]Fig.6 Cryogenic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curve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pore types[23]图7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吸附等温线Fig.7 Adsorption isotherm of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4.2.2 孔容与比表面积特征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低温氮测试的结果分析表明(表2),研究区西部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BET法测试的比表面积分布在1.41~20.71m2/g之间,平均为9.44m2/g,BJH法测试的总孔体积分布在0.0112~0.0288 cm3/g之间,平均为0.0187cm3/g;孔径分布在5.56 ~56.89nm之间,平均为14.77nm,其中,孔径分布在10~100nm的小孔分布约占50.7%~55.0%,均值为52.10%,孔径小于10nm的占19.5%,孔径分74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布大于100nm的中孔㊁大孔介于24.2%~31.4% (部分受微裂缝的影响),均值为27.8%,研究区西部富有机质泥页岩以小孔为主,其次为微孔,中孔㊁大孔对泥岩孔体积贡献较小㊂研究区东部富有机质泥页岩比表面积介于4.7 ~8.26m2/g之间,平均为6.48m2/g,总孔体积介于0.0108~0.0231cm3/g,平均为0.01695cm3/g,孔径介于9.17~11.21nm,平均孔径为10.19nm,其中,孔径分布在10~100nm的小孔占52.6%,小于10nm的微孔占25.5%,超过100nm的中㊁大孔径占比为21.9%(部分受微裂缝的影响),反映出东部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以小孔为主,微孔次之,少量中孔㊁大孔㊂北部的甘洛地区富有机质泥页岩比表面积介于8.82~10.90m2/g,平均为18.17m2/g;总孔体积在0.0143~0.0215cm3/g之间,平均为0.0180cm3/g,平均孔径介于6.50~7.78nm,其中,孔径分布在10~ 100nm小孔介于48.4%~51.3%,微孔占28.1%,超100nm的中孔㊁大孔占比为20.6%(部分受微裂缝的影响),反映出北部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以小孔为主,微孔次之,中孔㊁大孔较少㊂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主要以分布在10~100nm范围内的小孔为主,微孔次之,大㊁中孔发育较少,与压汞法测得的实验结果相吻合㊂表2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氮气吸附法测量孔隙结构数据Table2 Pore structure data measur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in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剖面名称层号BET比表(m2㊃g⁃1)总孔体积(10⁃3mL㊃g⁃1)平均孔直径(nm)各孔径段孔体积比/%其它10⁃100nm(小孔)<10nm(微孔)YMP YMP⁃387.880.01447.3129.851.318.9 YMP⁃427.800.01127.8127.451.221.4 YMP⁃486.920.01538.6631.450.717.9 YMP⁃6010.150.01977.7528.151.020.9 YMP⁃8220.710.02885.5626.655.018.4HZHBP HZHBP⁃71.410.020858.8926.653.420.0 HZHBP⁃1811.180.02077.4024.352.023.7QHGP QHGP⁃24.700.01089.179.549.541.0 GLP GLP⁃178.260.023111.2130.352.617.1 AZP AZP⁃2910.900.02157.7825.548.426.1 HQWP HQWP⁃1210.570.01826.8322.149.028.9 JEP JEP⁃68.820.01436.5019.351.329.4 结合富有机质泥页岩比表面积随孔径分布曲线可以看出,0~10nm的微孔处,所有样品均呈现出比表面积峰值,即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微孔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南部HZHB剖面及东部GLP剖面富有机质泥页岩孔径在60nm处,部分比表面积呈现出高值,表明页岩气主要吸附于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微孔内,少量吸附于小孔内(图8a,8b)㊂通过富有机质泥页岩累计孔体积随孔径分布曲线可见看出,研究区南部HZHBP剖面㊁东部GL 剖面富有机质泥页岩累计孔体积在孔径达到60nm 后不再升高,说明页岩气主要吸附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10~60nm的小孔内㊂研究区北部AZP剖面㊁HQWP剖面富有机质泥页岩累计孔体积在孔径达到130nm后不再升高,说明页岩气主要吸附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10~100nm的小孔及100~130nm的中孔内(图8c,8d)㊂5 讨论与结论结合国内近年来取得有关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初步成果,对研究区内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环境㊁微观孔隙类型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及讨论㊂国内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在鄂尔多斯盆地取得初步成果,该盆地勘探的鄂页1井获得1.95×104m3/d的页岩气流[2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为半深湖亚相沉积,微观孔8412020年(3)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岩相古地理与孔隙特征图8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比表面积㊁孔体积随孔径变化关系图Fig.8 Relationships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pore volume,and pore size of organic⁃rich mud shale in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隙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少量溶蚀孔,有机质孔发育较少,粒间孔主要发育在脆性矿物颗粒和黏土矿物之间,粒内孔发育在矿物颗粒内部,有机质孔以蜂窝状分布在有机质表面,孔隙形态多为狭缝型孔和板状孔,页岩气主要吸附于微孔内[25⁃26]㊂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沉降中心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即南部的XD3井 PG1井一带㊁中部的美姑一带及北部甘洛县城一带;研究区南部沉积环境为半深湖亚相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一致,中部及北部沉积环境较差于鄂尔多斯盆地,为滨浅湖亚相沉积;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最为发育且种类繁多㊁连通性好,粒内孔次之,偶见微裂缝,有机质孔发育较差,孔隙类型与鄂尔多斯盆地相似;孔隙形态较鄂尔多斯盆地复杂,以狭缝状㊁一端近封闭的大小变化范围较大的圆筒状㊁板状孔隙为主;页岩气吸附的孔径范围较鄂尔多斯盆地广,主要吸附于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小孔㊁微孔内,少量吸附于中孔内㊂与鄂尔多斯盆地对比,西昌盆地富有机质泥页沉积环境及储集空间较好,为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㊂参考文献:[1] Curtis J B.Fractured shale⁃gas systems [J].AAPG Bulletin,2002,86(11):1921-1938.[2] 张金川,徐波,聂海宽,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3] 常泰乐.黔北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4] 邹才能,杨智,崔景伟,等.页岩油形成机制㊁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14-26.[5] Jarvie D M,Hill R J,Rubble T E,et al.Unconventional shale⁃gassystems:The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of north⁃central Texas asone model for thermogenic:Shale⁃gas assessment [J].AAPG Bulletin,2007,91(4):475-499.[6] 冯小龙,敖卫华,唐玄,等.陆相页岩气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2017(3):678-692.[7] Ross,D.J.K.,Bustin,R.M.,Characterizing the Shale GasResource Potential of Devonian⁃Mississippian Stra⁃ta in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Formation Evaluation [J ].AAPG Bul⁃letin,2008,92(1):87-125.[8] Loucks,R.G.,Reed,R.M.,Ruppel,S.C.et al.,Morphology,Genesis,and Distribution of Nanometer⁃Scale Pores in SiliceousMudstones of the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J ].Journal of94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Sedimentary Research,2009,79(12):848-861.[9] Chalmers,G.R.,Bustin,R.M.,Power,I.M.Characterization ofGas Shale Pore Systems by Porosimetry,Pycnometry,Surface Area,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Analyses:Examples from the Barnett, Woodford,Haynesville,Marcellus,and Doig Units[J].AAPG Bulletin,2012,96(6):1099-1119.[10] 田巍,彭中勤,白云山,等.湘中涟源凹陷石炭系海陆过渡相测水组页岩气成藏征及勘探潜力[J].地球科学,2019,44(11):3794-3811.[11] 杨威,魏国齐,金惠,等.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20,40(3):13-22. [12] 张长俊,覃建雄,沈丽娟,等.西昌盆地晚三叠世三角洲的发现及研究意义[J].矿物岩石,1994,14(4):54-58. [13] 刘树根,李国蓉,郑荣才,等.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储层特征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24(2):92-95.[14] 刘丽华,徐强,范明祥,等.西昌盆地构造特征和含油气条件分析[J].天然气,2003,23(5):34-38.[15] 王运生,李云岗,等.西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1):85-90.[16] 许怀志,张岳桥,王贵重,等.塔里木盆地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1).[17] 张大伟,李玉喜,张金川,等.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18] LOUCKS R G,REED R M,RUPPEL S C,et al.Spectrum of poretypes and networks in mudrocks and adescriptive classification formatrix⁃related mudrock pores[J].AAPG Bulletin,2012,96(6):1071-1078.[19] 肖贤明,宋之光,朱炎铭,等.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其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J].煤炭学报,2013,38(5):721-727.[20] 琚宜文,戚宇,房立志,等.中国页岩气的储层类型及其制约因素[J].地球科学进展,2016,31(8):782-899. [21] Choquette P W,Pray L C.Geologic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of porosity in sedimentary carbonates[J].AAPG Bulletin,1970,54(2):207-244.[22] 刘顺喜.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特征及其沉积控制机理⁃以织纳煤田龙潭组为例[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23] Brunauer S,Deming L S,Deming W E,et al.,On a Theory of thevan der Waals Adsorption of Gas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1940,62(7):1723-1732.[24] 郭旭升,胡东风,刘若冰,等.湘中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对比[J].地球科学,2018,10(3):3757-3772.[25] 原园.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6.[26] 徐红卫,李贤庆,祁帅,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现代地质,2017,31(2)328-337.Sedimentary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Qie Kun1,Qin Jianhua2,Mou Bixin1,Wei Honggang1,He Wei1,Lei Yuxue1,Chen Yang1, Liu Zhicheng3(1.Sichuan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hengdu610072,Sichuan,China;2. Institute of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CAGS,Chengdu610041,Sichuan,China;3.Sichuan Institute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610045,Sichuan,China)Abstract:Organic⁃rich mud shale in transitional facies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In this paper,the paleogeographic features,micro⁃pore types and pore structures of the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 were ke facies and delta facies are the main sedimentary facies of organic⁃rich mud shale in the Baiguowan Formation.Small pores,which are dominant, followed by micropores,occurred in the organic⁃rich mud shale in the Baiguowan Formation.The average pore size was between5.56nm and56.89nm,the avera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9.44m2/g,and the average total pore volume was0.0187cm3/g.Shale gas was mainly formed in shore⁃shallow lake subfacies and semi⁃deep lake subfacies,and mainly adsorbed in the small pores and micropores of the organic⁃rich mud shale.In general,the organic⁃rich mud shale of the Baiguowan Formation in Xichang basin is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of shale gas. Key words:Xichangbasin;the Baiguowan Formation;Organic⁃rich mud shale;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Pore characteristics051。

袁家村铁矿配套及球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袁家村铁矿配套及球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袁家村铁矿配套及球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年五月仁1项目概况及由来1.1.1太钢概况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地处山西省太原市,是集矿山采掘、钢铁生产、加工、配送及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现已形成年产300 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国内钢铁行业前列。

2009年,不锈钢产量达到248万吨,位居世界不锈钢企业第一,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列第5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列笫22位。

为扭转我国不锈钢产能不足大量进口的状况,振兴民族不锈钢工业,2003 年太钢提出了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并得到原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环审[2004]319号)。

太钢150万吨不锈钢工程成为山西省结构调整主要工程之一,也是太原市总体规划项II之一。

2004年9月29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底基本建成。

太钢由自产矿、地方采购矿和进口矿供给,供矿来源构成为国内矿61.4%, 其中自产矿占40.6%:进口矿占38.6% o LI前,太钢所属峨口、尖山、二峰山铁矿保有储量合计约6亿吨,已进入矿山寿命中后期,二峰山铁矿将于近期闭坑,袁家村铁矿的建设使得太钢矿山产能得以接续。

太钢袁家村铁矿位于山西省岚县梁家庄乡境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探明岚县袁家村铁矿地质储量12亿吨,2005年初,太钢在吕梁地区获得了已探明储量为12亿吨的袁家村铁矿资源。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拟开发建设的袁家村铁矿釆选工程,建设规模为年釆选能力2200万to1.1.2项目由来根据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袁家村铁矿项LI总体规划,太钢拟在山西岚县普明工业园区内新建一条200万t/a规模的链算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线。

工程包括一条200万t/a 链算机-回转窑-环冷机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球团及铁精矿粉储运系统、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机修检化验等设施。

四川通江县袁家山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初步分析

四川通江县袁家山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初步分析

第51卷增刊(2)2020年1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1,Supplement (Ⅱ)Dec.,2020收稿日期:2020-02-26作者简介:黄刚,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

E -mail :460025729@qq.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20)S2-0075-04四川通江县袁家山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初步分析黄刚1,肖洋2,罗廷1(1.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1147;2.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要:袁家山滑坡发育在第四系斜坡堆积体中,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坡体发生大规模变形,导致多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

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现场调查及勘探成果,分析该滑坡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演化过程,并采用Midas GTS NX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滑坡主要受不利的地形条件及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的影响;滑坡形成演化过程分为坡体蠕动变形阶段-主滑区推移破坏阶段-牵引区牵引破坏阶段-整体变形阶段4个阶段。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与现场情况较吻合,计算结果可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变形特征;Midas GTS NX ;袁家山滑坡;四川省中图法分类号:P642.22;TV697.3文献标志码:A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S2.018四川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省份,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危害大等特点,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后,情况更为严重[1-2]。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在汛期持续强降雨后往往会出现滑坡灾害的集群性爆发,有的规模巨大,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都江堰三溪村五里坡滑坡、茂县新磨村滑坡等[3 6]。

袁家山安居小区公租房勘察报告

袁家山安居小区公租房勘察报告

目录1工程概况 (1)1.1 建筑物性质 (1)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1)1.2.1勘察目的 (1)1.2.2技术要求 (1)1.3 本次勘察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1)1.3.1国家标准 (1)1.3.2行业标准 (2)1.4 勘探点的布置 (2)1.5 勘察技术方法 (2)1.6 野外作业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2)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3)2.1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 (3)2.2 场地地形地貌 (3)2.3 场地周边环境 (4)2.3.1场地内已有建(构)筑物 (4)2.3.2场地周边情况 (4)2.3.3场地周边地下管线情况 (4)2.4气象概况 (4)2.5场地地层构成及特征 (4)2.5.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4)2.5.2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泥质砂岩 (4)2.5.3侏罗纪中统(J2k)砂质泥岩 (4)2.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2.6.2地下水类型 (5)2.6.3地下水位 (6)2.6.4地下水渗透性 (6)2.6.5地下水和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6)3岩土测试成果 (6)3.1室内土工试验 (6)3.2 原位测试 (7)4岩土工程评价 (7)4.1场地稳定性评价 (7)4.2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 (7)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7)4.3.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8)4.3.2土的液化判别 (8)4.3.3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8)4.4地基土适宜性评价 (8)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8)5.1天然地基评价 (8)5.1.1住宅楼 (8)5.1.2纯地下室 (9)5.2复合地基 (9)5.3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10)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10)6.1降水问题 (10)6.2基坑支护 (10)6.3降水对周围建筑环境影响分析 (10)6.4施工验槽 (10)6.5岩土工程监测 (10)6.6地下室抗浮评价 (11)7结论与建议 (111)附件: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2、图例…………………………………………………………………………………………………………………1张3、工程地质剖面图…………………………………………………………………………………………………15张4、岩、土、水测试报告………………………………………………………………………………………………1份5、波速测试报告………………………………………………………………………………………………………1份袁家山安居小区公租房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1.1 建筑物性质受凉山州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袁家山安居小区公租房建设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项目由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发表时间:2015-02-05T16:23:11.3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周乐荣
[导读] 综合来看,场地所处区域稳定性差。

周乐荣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
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

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
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

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

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⑦粉质粘土:灰-青灰色、黄绿色、红褐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

⑦1粉质粘土:灰-青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⑦2细砂:灰-青灰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

,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⑧粉砂岩:黄-黄褐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岩芯多粉砂状,RQD约为2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遇水易崩解、软化。

⑨泥岩:黄-黄褐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RQD约为20~4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厚度较大。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昔格达组下覆白垩系小坝组下段(K1x1)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砾岩。

3区域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江舟—米市断陷的米市断凹西缘。

场地处于西昌盆地中部偏北,区域构造以南北走向和北西走向为主(见图1),区内主要构造有: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等。

小花山向斜:位于尔乌背斜之西,南起特尔果乡,向北经日斯领、李家湾、小花山、清水沟、马市洛而出图,场地区域出露主要为该向斜北段,其轴向呈北25°西延伸,于象鼻寺补核桃村断裂截断,核部出露小坝组,地层产状东翼230°∠28°,西翼60°∠5°轴面向南西陡倾,枢纽向北西倾伏,为直立、对称倾伏褶皱。

安宁河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安宁河断裂带纵贯康滇地轴,北起金汤,向南沿大渡河至石棉,经冕宁、西昌、德昌、会理过金沙江入云南与易门断裂相接(见图1)。

安宁河断裂属安宁河断裂带中段,具深断裂性质,该断裂带在西昌附近沿安宁河谷发育,由东、西两支断裂及其间的挤压破碎带构成,宽3-4km。

东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谷东岸,南从区外延入,向北经黄连关、经久、合营、诗家村、黄家坝、锅盖梁,至小林屯附近延出区外;西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西岸,南由区外延入,向北经野猪湾、河西、高草、新营、三关庙,经樟木箐北延出图。

该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第四系变形、变位明显,有多处温泉出露,是一个地震活动带,1936年新华7.5级地震,1952年石龙6.5级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

则木河断裂:该断裂北在礼州以东与安宁河东支断裂交会,向南经锅盖梁的青山咀、殿呷莫、李金堡、汽修厂、大石板、回龙沟,至大箐,并延至普格、宁南、云南巧家,全长140公里。

断裂带北段走向近南北并逐渐转为北15°西,南段走向北30°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局部向西倾,倾角50°~70°,构造破碎带100~500m,为压扭性,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继承性活动强烈,为一条活动性断裂。

1972年5月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西北部的4.1级地震及2003年6月1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中部的4.8级地震均与该断裂有关。

核桃村断裂:该断裂北从马市洛进入区内,向南经石干甫、清水沟、高山堡子、邛海东岸、核桃村、大箐,于四呷布史交于则木河断裂上,区内长37km,走向北15°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倾角65°~85°,构造破碎带宽50-90m,该断裂在大坟堆至邛海东岸一线被第四系及湖水掩盖。

为一压性、压扭性左行走向逆断层。

在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活动性,为一条活动性断裂。

2003年7月10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东部的4.6级地震与北东向的核桃树断裂有关。

西昌断裂:该断裂被第四系掩盖,在地表和基岩区表现不明显,故推断为隐伏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长约10km,西起三垭口,向东经西昌城区、高枧,东至林场,性质可能为向南陡倾的正断层。

场地位于西昌盆地区域内,拟建场地距西侧安宁河东支断裂约1.7km,距南西侧的则木河断裂约3.2km,距东侧的核桃村断裂约
10.0km,距北侧隐伏的西昌断裂约2.0km。

各断裂除西昌断裂外均为继承性活动性断裂,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频繁,据资料记载公元前116年西昌发生8-9级强地震,公元814年4月2日、1536年3月19日、1850年9月12日西昌曾发生7级以上强地震,震中西昌地震烈度达10度。

综合来看,场地所处区域稳定性差。

参考文献
[1] 周乐荣《西昌市金色极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06
[2] 四川省矿产地质图-西昌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