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合集下载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0.025mol/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1、动物手术(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

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

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

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

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人体内血液循环平衡、防止出血和保护伤口愈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了解这一生理过程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

首先,我们收集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包括血液样本、凝血酶、钙离子等。

接着,我们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了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在离心管中,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以分离血浆和红细胞。

然后,我们将血浆转移至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和钙离子,观察血浆的凝固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控制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以观察其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血浆在加入凝血酶和钙离子后,出现了明显的凝固现象。

并且我们发现,温度的变化对血液凝固有明显影响,较高的温度会加速血浆的凝固速度,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缓凝固过程。

此外,pH值和离子浓度的变化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表明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这些实验数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血液凝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临床上的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血液凝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从而加深对血液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液凝固可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众多,包括血液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温度、钙离子浓度等。

光滑的接触面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延缓血液凝固;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凝血过程减慢;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钙离子会导致凝血障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家兔、注射器、酒精棉球、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石蜡油、冰块、氯化钙溶液等。

(二)实验方法1、用注射器在家兔耳缘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分别注入两支清洁的小试管中。

2、一支试管静置,作为对照管;另一支试管用竹签搅拌,观察血液是否凝固以及凝固所需的时间。

3、在两支新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再用注射器抽取家兔血液注入两管,摇匀后静置,观察两管血液的凝固情况。

4、取三支小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血液,一支置于 37℃水浴中,一支置于室温下,一支置于冰水中,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5、在两支小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肺组织浸液和石蜡油,然后加入等量的血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6、在一支加入血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一)搅拌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对照管中的血液很快凝固,而搅拌管中的血液不凝固或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二)草酸钾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入草酸钾溶液的试管血液不凝固,而加入生理盐水的试管血液正常凝固。

(三)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7℃水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短,室温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次之,冰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长。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01
02
03
表二:
纤溶酶原的激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内皮合成,发挥局部溶栓作用,保持血流通畅。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过程中,血管外促进纤溶。
4
3
注意: 凝血是一个正反馈机制,一旦启动,必
迅速完成全过程。 Ca2+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因此控制Ca2+就
能控制血凝。 血凝过程是流水线,阻断其中一步,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目的】
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须较多因子的参与,因此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凝血因子可直接影响血凝过程外,血凝还受接触面、温度等影响。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本质:可溶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网罗血细胞等成分形成凝血块。
凝血过程必终止。
01
02
家兔
【实验对象】
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0ml注射器1副、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6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滴管、肝素、草酸钾、0.025mol/LCaCl2溶液、肺组织浸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
【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6
放置于冰浴糟中
7
加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
8
加草酸钾1~2mg(加血后摇匀)
9
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动脉插管放血入各试管,每支试管各采血约1.5ml(一定要一次性采血完毕,多次放血可能会出现血液凝固于插管内而不能再放血),注意及时计时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如摇匀、放入温浴槽、冰浴槽内等。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了解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的过程,它是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血液凝固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系统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以了解这些因素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新鲜血液、试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胶原蛋白、钙离子等。

2.对照组: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让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3.实验组1: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肝素,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4.实验组2: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5.实验组3: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对照组:血液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后,出现了一层凝结的血块,说明新鲜血液本身就具有凝固能力。

2.实验组1:随着肝素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逐渐延长。

肝素是一种抗凝物质,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阻碍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肝素可以有效地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3.实验组2:随着胶原蛋白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逐渐缩短。

胶原蛋白是一种促凝物质,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加速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可以有效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4.实验组3: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也逐渐缩短。

钙离子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离子,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加速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钙离子可以有效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了解了各种因素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影响血凝固的实验报告

影响血凝固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 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这一过程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有限水解反应完成的。

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肝素、抗凝剂、中草药、石蜡油、温度计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试管、试管架、秒表、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家兔麻醉后,取其血液,加入抗凝剂,分离血浆;2. 设置不同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影响因素,如肝素、中草药、石蜡油、温度等;3. 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4. 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肝素组:加入肝素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说明肝素具有抗凝作用;2. 中草药组:加入中草药后,血液凝固时间无明显变化,说明中草药对血液凝固影响较小;3. 石蜡油组:加入石蜡油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说明石蜡油具有抗凝作用;4. 温度组:降低温度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升高温度后,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说明温度对血液凝固有显著影响。

六、讨论与分析1. 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剂,能够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从而延缓血液凝固;2. 中草药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较小,可能与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有关;3. 石蜡油作为一种抗凝剂,能够降低血液凝固速度;4. 温度对血液凝固有显著影响,低温下血液凝固速度减慢,高温下血液凝固速度加快。

七、结论1. 肝素、石蜡油等抗凝剂能够延缓血液凝固;2. 中草药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较小;3. 温度对血液凝固有显著影响。

八、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存在误差;2. 实验结果仅限于本次实验,未进行广泛验证;3. 未来可进一步研究更多影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血凝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凝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凝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凝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过程之一。

血液凝固的失调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

为了深入了解血凝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血液凝固的机制和调节因素。

实验一:温度对血凝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血液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并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一个试管放置在室温下,另一个试管则放置在冰箱中冷却。

结果显示,在较低的温度下,血液凝固的时间明显延长。

这表明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血凝的因素之一。

较低的温度可能会减缓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血液的凝固过程。

实验二:pH值对血凝的影响我们调整了两个试管中的血液的pH值,一个试管中的血液pH值为7.4(生理正常范围),另一个试管中的血液pH值为6.0(较低)。

实验结果显示,在较低的pH值下,血液凝固的时间明显延长。

这说明血液的酸碱度对血凝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较低的pH值可能会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延缓血液的凝固。

实验三:离子浓度对血凝的影响我们分别在两个试管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钠离子,一个试管中的钠离子浓度为正常范围(135-145mmol/L),另一个试管中的钠离子浓度为高浓度(>145mmol/L)。

实验结果显示,在高浓度的钠离子存在下,血液凝固的时间明显缩短。

这表明离子浓度对血凝有一定的影响。

高浓度的离子可能会促进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加速血液的凝固。

实验四:药物对血凝的影响我们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添加了肝素和阿司匹林,观察其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肝素显著延长了血液凝固的时间,而阿司匹林则显著缩短了血液凝固的时间。

这说明药物对血凝有着不同的影响。

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延缓血液的凝固。

而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加速血液的凝固。

结论: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温度、pH值、离子浓度和药物等因素都对血液凝固有着明显的影响。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

影响血液凝固的实验1 血液凝固机理血液凝固的化学本质是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催化此反应的主要是凝血酶。

而正常血液中以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成为凝血酶。

凝血酶原激活物是由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磷脂胶粒和钙的形式复合物,因此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导致血液凝固的触发机制,据触发凝血过程的形式不同,又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分。

内源性凝血是指因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机体外接触异物表面而触发的,仅有血管内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则指有损组织释放的组织凝血活素所参与的凝血过程2 低温对凝血的影响将血液置于冰块中,凝血时间较室温长。

因此,本次实验证明低温可抑制凝血作用。

其机制为凝血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时,凝血酶活性高,血凝速度快。

温度较低时凝血酶活性低,血凝速度慢。

3 肺组织浸液对凝血的影响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而组织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组织因子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磷脂。

当它进入血浆后。

血浆中的钙离子将因子Ⅶ连接于组织因子的磷脂上,形成复合物,后者可使凝血因子X活化为Xa,并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相互作用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然后通过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后阶段相同的途径,完成凝血的化学反应。

因此,肺组织浸液可促进血液凝固,本次实验中加入肺组织浸液0.1 ml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

4 棉花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在血液中放入少许棉花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

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

粗糙表面可引发血小板集聚,而相对光滑的表面可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粘附。

5 涂石蜡油于管壁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胶原、内毒素等均为表面带负电荷的物质,当无活性的凝血因子Ⅻ与这些物质表面发生接触后,其精氨酸残基上的胍基在负电荷影响下分子构型发生改变,它的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暴露,所以因子Ⅻ被激活(此种激活方式称接触激活或固相激活)。

而石蜡油为绝缘体,可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延长凝血时间。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摘要:1.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2.方法:放了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置于冰块中和一支空管中共8支试管每管加入等量的家兔血并记录各组的凝血时间。

3.结果:血液凝固的速度由快到慢为加了肺组织浸液的试管、棉花的试管、生理盐水的试管,只加了家兔血的试管,涂了石蜡油的试管,而置于冰块中的试管、加了肝素和草酸钾三只试管没有出现凝血现象。

4.结论: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

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二)关键词:凝血因子、血液凝固(三)引言: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其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

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本次实验采用从家兔的颈动脉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为内源性凝血,而在血液中加入肺组织浸液则是为了研究外源性凝血,这样使得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得以比较凝血速度。

(四)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对象:家兔二、实验仪器: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秒表、手术台、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细线、固定绳、烧杯、注射器三、实验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脂、棉花、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1.用200g/L氨基甲酸乙脂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剪除颈部兔毛,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3.取8支试管分别编号,分别按下表1.中的要求准备试管、准备手表记血液凝固的时间。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血管通畅、防止出血以及修复受伤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血液凝固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血液凝固机制。

首先,我们进行了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将新鲜血液置于试管中,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血液在接触到空气后,会逐渐凝固成块状物质。

这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当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凝固时间显著延长,这证明了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抑制作用。

实验二,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次,我们对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我们分别加入了钙离子、维生素K和温度等因素,并观察其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钙离子和维生素K能够显著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三,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最后,我们探究了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几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如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发现这些疾病与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栓形成常常与血液凝固过快有关,而出血倾向则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过慢或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对于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血液凝固机制,寻找更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能够防止血液在伤口处不断流出,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血管收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血管会自动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这种收缩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来实现。

如果血管收缩过度,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血液凝固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医生需要控制血管收缩的程度,以确保血液能够正常凝固。

血小板聚集也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

但是,如果血小板聚集过度,会导致血栓形成不良,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注意控制血小板聚集的程度,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凝血因子活性也是影响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之一。

凝血因子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它们能够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

如果凝血因子活性不足,会导致血栓形成不良,甚至引起出血性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凝血因子活性的程度,以确保血液能够正常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学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内源性物质。

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原理】血液凝固的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固过程。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结果】肝素、2%的草酸钾、石蜡、降低温度会导致血液凝固变慢甚至不凝固。

棉花,肺组织浸液会大大加快血液凝固,缩短血液凝固的时间。

【结论】内源性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将其取出后血液不再凝固;影响血液的外源性因素通过影响血液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凝血。

关键词:凝血因子;酶促反应;组织因子;内源性;外源性。

引言:血液的凝固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反应。

由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导致凝血。

去除纤维蛋白,血液就不会凝固。

通过调节外源性因素,可以使得血液凝固的时间改变。

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家兔1.2器材:石蜡油,冰块,草酸钾,肝素,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秒表。

2. 实验步骤:2.1用200g/L 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子仰卧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2.2切开颈部皮肤后(先去除颈部兔毛),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2.3分离一侧的经总动脉,头部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个“V”字的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2.4取8支试管,编号1-10。

按照下图准备实验条件。

2.51-8号试管各加入血液2ml。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在维持血液循环和修复伤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 值、离子浓度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以期深入理解血液凝固的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新鲜的血液样本、试管、计时器、温度计、pH试纸、盐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步骤:a. 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不同试管中。

b. 在一组试管中调节温度,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如冷水浴和热水浴。

c. 在另一组试管中调节pH值,使用pH试纸测量并调整pH值。

d. 最后一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

e. 在每个试管中记录血液凝固的时间,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

实验结果:1.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较低的温度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较高的温度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血液中的酶活性降低,凝固因子的活性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而高温则会加速酶活性和凝固因子的反应速率,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2. pH值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pH值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较高的pH值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会降低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使其反应速率减慢,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而碱性环境则会促进凝血酶的活性,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3. 盐溶液浓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低浓度的盐溶液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引起细胞脱水,导致凝血因子的浓度降低,凝血时间延长。

而低浓度的盐溶液则会使细胞膨胀,增加凝血因子的浓度,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盐溶液浓度都会对血液凝固时间产生影响。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

温度、pH值和盐溶液浓度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通过调节这些因素,人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加深对血液凝固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试管架、试管-血液凝固试验盘(含有抗凝剂和凝固促进剂的试验盘)-血液凝固时间计时器-血液样本(同一批供试)2.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试验组的试管,分别添加不同的试验盘。

2.将血液样本加入到试管中,确保每个试管内的血液量相同。

3.开始计时,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试管内的血液凝固时间,并记录下来。

4.对每个试验组重复3次实验,计算平均值。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进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组,试管添加物,实验结果(凝固时间)-------------,------------,-------------------组1,无,300秒组2,CaCl2,240秒组3,酸性物质,180秒组4,溶菌酶,360秒组5,超声波,240秒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添加CaCl2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速度,凝固时间较短,说明Ca2+离子对血液凝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酸性物质的添加也可以加速血液凝固,凝固时间更短,说明酸性环境对血液凝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添加溶菌酶后,血液凝固时间较长,说明溶菌酶对血液凝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4.使用超声波处理血液样本后,凝固时间与添加CaCl2后的凝固时间相似,说明超声波可以模拟Ca2+离子对血液凝固的促进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离子、酸碱平衡等。

2.Ca2+离子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速度。

3.酸性环境可以加速血液凝固,但过于酸性的环境可能对血液凝固产生不利影响。

4.溶菌酶对血液凝固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来实现。

5.超声波可以模拟Ca2+离子的促进作用,加速血液凝固的过程。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它能够在伤口出血时迅速止血,防止过多的血液流失。

然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并分析其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试管、血液凝固试剂、计时器、酒精棉球、创口贴、手套等。

首先,将一定量的血液凝固试剂倒入试管中。

然后,用酒精棉球清洁手指,用手套保护双手,用一次性医用器械在手指上轻轻刺破一小口,迅速将手指放入试管中。

启动计时器并记录时间,直到血液完全凝固。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血液接触到皮肤或其他物体上。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包括体温、血小板数量和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

1. 体温体温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将实验者分为两组,一组在正常室温下进行实验,另一组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在低温环境下,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减慢,从而延缓血液凝固的过程。

2. 血小板数量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血液凝固的速度。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溶液分别与血液凝固试剂混合。

结果显示,血小板数量越多,血液凝固时间越短。

这是因为血小板能够黏附在伤口处,形成血小板聚集体,进而促进血液凝固。

3. 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血液凝固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它们能够参与血液凝固的各个环节。

为了研究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血液凝固因子溶液与血液凝固试剂混合。

结果显示,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越高,血液凝固时间越短。

这是因为血液凝固因子能够促进凝血酶的生成,从而加速血液凝固的过程。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体温的降低会延缓血液凝固的速度;2. 血小板数量的增加会加快血液凝固的速度;3. 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的提高会加快血液凝固的速度。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实验报告

系统医学实验I实验报告班级:临床1912 学号: 3181501001 姓名:向春霖实验题目: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熟悉家兔耳动、耳缘静脉、劲总动脉、心脏采血方法。

2.观察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观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临床常用药物水蛭素以及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始动因子及参与的凝血因子的不同,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所有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均在血浆中,而外源性凝血有组织因子参与,最终在凝血因子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单体,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及血液凝固。

2. 多因素可从不同的环节影响凝血过程,从而加速、减慢或抑制血液凝固,增加凝血酶与底物接触面积,增加反应温度,增加血液中的钙离子,可加速血液凝固,反之则减慢,甚至抑制血液凝固,临床一些抗凝药物,如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是强效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可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纤维蛋白的形成,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COX),使其丝氨酸残基ser-529和Ser-516不可逆的乙酰化使花生四烯酸环氧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阻断血小板致聚剂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也可以起到抗凝作用。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2.实验器材:小烧杯、竹签、试管13支、秒表、水浴锅、冰盒、手术剪、手术刀、眼科剪、止血钳、棉花、移液枪、离心管、动脉夹、棉线、抗凝真空管、注射器、动脉插管、试管若干3.实验药品:肝素、2%草酸钾、氯化钙、生理盐水、兔脑干粉、水蛭素、0.018%阿司匹林四、实验内容(步骤)(一)采血1.耳缘静脉采血去毛备皮,用碘酒棉花擦拭耳缘静脉进行消毒,动脉夹夹住近心端,耳缘静脉采血头皮针方向朝向心脏进行采血,(采血都要朝向心脏,不管动脉还是静脉)用抗凝真空管采血2ml作为标本1,并加入2%草酸钾。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 掌握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凝固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等环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血液、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滴定管、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实验分为以下几组:A组(正常血液)、B组(加肝素血液)、C组(加草酸钾血液)、D组(加石蜡油血液)、E组(加棉絮血液);2. 血液凝固时间测定:取等量血液,分别加入各组对应的处理液中,记录血液凝固所需时间;3. 结果分析:比较各组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0±5)秒;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0±10)秒;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30±8)秒;4. D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5±7)秒;5. E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8±6)秒。

六、结果分析1.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能延长血液凝固时间;2. 草酸钾可降低血液中Ca2+浓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3. 石蜡油可阻碍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4. 棉絮可增加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面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七、结论1. 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2. 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等物质对血液凝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血液污染;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分析。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深了对血液凝固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实验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脆性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脆性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测定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处理 空白
液体石蜡4滴 棉花少许 冰水环境 肝素4滴 草酸钾4滴
脑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凝血时间(秒)
4 分析与探讨 4.1 本次实验家兔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
致),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原因:……。 4.2 本次实验家兔RBC脆性测定结果,最小抵抗比对照组高(或
低、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家兔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 实验目的 以凝血时间为指标,了解影响凝血的因素,加深
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2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解激活过程,有多种凝血因子 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 凝血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2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的颜色与氧结合量有关,当用一定的氧
化剂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稳定、棕色的高铁血 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因此, 可与标准色板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即每 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的克数(g.L-1)。
3 实验对象:动物种类不限 4 方法与步骤:使用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
现透明淡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经破裂,称为不 完全溶血。 ②完全溶血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红 细胞下沉。
6 注意事项 6.1 试管要干净; 6.2 配液要准确; 6.3 加血量要一致; 6.4 轻轻混匀,减少溶血机会; 6.5 静置法测定动物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
1、动物手术
(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

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

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

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
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

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在本实验条件下,超过30min血液未凝可视为“不凝”。

五、实验结果
表 1 不同理化环境中血液凝固的时间
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所需时间
1无(对照管)4’02”
2加少许棉花3’10”
3用液体石蜡润滑试管内表面8’30”
4置于冰水混合物中5’43”
5置于37℃水浴槽中3’49”
6加肝素8U不凝
7加2%草酸钾溶液1-2ml不凝
8加肺组织液1’49”
六、实验讨论与反思
1、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影响血液凝固的机制是什么
1)血凝加快:棉花作为异物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肺组织液悬液中的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适当升温使酶促反应活性增加;
2)血凝减慢:液态石蜡使试管壁变得光滑,不利于凝血;冰水混合物使酶促反应活性降低;草酸钠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使促凝血的钙离子被消耗;肝素带强负电荷,使凝血过程受到干扰。

2、三支加入血浆的试管中,第一管与第二管的凝血时间有何差别第二管和第三管有何差别
第二支(棉花)比第一支的凝固时间较短,第三支(石蜡)比第二支的凝血时间明显增长。

3、关于实验操作:
1)在兔子耳缘出的多次麻醉造成麻醉剂从其他针孔漏出,麻醉不彻底;
2)实验器具应提前检查,采血用的玻璃针筒密封性不佳,使实验试管中的血液均多于1毫升且不完全相同,使测量凝血时间受到影响;
实验前分工不甚明确,使解剖过程拖沓,数据记录不准确,没有完成尿道插管。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