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霜降古诗词赏析精选20首

霜降古诗词赏析精选20首

霜降古诗词赏析精选20首霜降• 古诗词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赏析:颜如雨霖铃词牌据传源自于唐明皇,马嵬兵变,贵妃缢死,平叛之后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而其中以柳永篇传诵最广。

柳永词的魅力之大,竟能令金主完颜亮读完他的江南词后,大为叹服,“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当时年少春衫薄”,年少时喜读婉约深情的柳七和漱玉词,而今更欣赏沉郁奔放的东坡与稼轩词。

柳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便是感情直白,通俗易懂:“凡有井水处,便能歌柳词”。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洒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孤傲,都可总结为一个情字。

北宋情词第一人,不作他想,柳永是也。

“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不舍是离情。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情景交融是雅情。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炽诚痴恋是留情。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坚贞不渝是专情。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天南海北是羁情。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冷落心酸是凄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思离愁是坚情。

《雨霖铃》实用课件

《雨霖铃》实用课件



离别时: 描摹情态
都门帐饮无绪... 无语凝噎

离别后: 刻画心理
念去去千里烟 波......更与何人

前路漫漫,前途渺茫,一切都是未知, 对未来迷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感情细腻丰富的人都会觉得离别是很伤 心的
更何况又是在这萧瑟清冷的秋季离别,这种伤 心哪能承受得了啊!
天刚亮的时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谁知我今天酒醒时身在何处?我想应是在杨柳岸 边,有清冷的晨风、有黎明的残月的地方吧。
雨霖铃
柳永
古人为什么要写诗、词?
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 人的感情: 乐、怒、哀伤、忧愁 喜爱、讨厌、想法(表达个人某些想法)
怎么看懂一首词?(看词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什么?)
一看题目,二看内容
《送友人》 哀、愁

题 《爱莲说》 喜爱

《闺怨》
忧愁
关键词句(也叫词眼、诗眼):
能直接看出本首词/诗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
“长亭”的பைடு நூலகம்象(古诗词中的长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长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 人歇脚,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长亭、短亭:陆上送别的场所
《琵琶行》序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
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浦口、南浦:岸边送别的场所
小结: 1. 在古诗词中见到长亭、短亭、浦口、南浦等词, 可以判断该诗词与送别有关!
雨后的黄昏。
2.《雨霖铃》中与苏轼词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
句是“

”。
3.《雨霖铃》中“

《雨霖铃》古诗赏析

《雨霖铃》古诗赏析

《雨霖铃》古诗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译文]多情人自古就为离别忧伤,更何况在那深秋清冷的晚上。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雨霖铃》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雨霖铃》理解性默写1.《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两句将即将离别的两人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气结声阻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2.《雨霖铃》中表现词人想象分别之后旅途中夜晚醒来孤寂凄凉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3.《雨霖铃》中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是:“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4. 《雨霖铃》中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场面的句子是“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用别后想象美景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雨霖铃》下片呼应上片“寒蝉凄切”,表明离别伤感,突出离别凄冷之苦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雨霖铃》上阕中,虚写想象分别后的情景的诗句是: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8.《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两人离别时的极度感伤。

9.《雨霖铃》一词中,柳永留下了“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绘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10.柳永在《雨霖铃》词中用“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11. 柳永《雨霖铃》中虚写别后情景,想象前路空旷迷茫,表现作者孤独和迷惘情绪的句子是: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蔼沉沉楚天阔。

12.《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13.《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14. 月与酒,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

【古诗大全】《雨霖铃》古诗鉴赏

【古诗大全】《雨霖铃》古诗鉴赏

【古诗大全】《雨霖铃》古诗鉴赏朝代:宋代作者:刘勇原文:寒蝉凄凉。

去长亭子已经晚了,阵雨一开始就停了。

兰舟敦促说,所有的门帐都是喝无线的,怀旧的。

他手牵着手,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哽咽了。

读书去吧,千里的烟,薄雾浓,天空宽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事就是离别,更不用说这凄凉凄凉的秋天了,他们怎能承受离别的悲伤!谁知道我今晚醒来时在哪里?河岸上恐怕只有柳树,迎着凄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

我希望,即使我遇到了好天气和美丽的风景,它也将一无所获。

即使充满了爱,谁又能和你一起享受呢?注释荒凉的:荒凉而紧迫的。

骤雨:急猛的阵雨京城门:指汴京。

账户饮酒:设立账户送餐。

无绪:没有情绪兰舟:鲁班曾经雕刻过一棵木兰树作为船,后来被称为乘船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开始:重复,它显示了距离暮霭:傍晚的云气年复一年:年复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欣赏《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文分为两部分。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一开始,三句话“蝉鸣凄凉,长汀已晚,阵雨始止”写的是环境。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雨霖铃·寒蝉凄切》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心绪,正在依依不舍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心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晨风和黎明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雨霖铃》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雨霖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ANDSCAPE EDUCATION TEACHING
1.问:你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凄凉,伤感
2.问:词眼应是哪一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
LANDSCAPE EDUCATION TEACHING
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 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LANDSCAPE EDUCATION TEACHING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LANDSCAPE EDUCATION TEACHING
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 隆基与爱妃杨玉环悲欢离合的故事。马嵬兵变后, 杨贵妃缢死。相传,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 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词牌名多有渊源,其情调多与内容相应。
LANDSCAPE EDUCATION TEACHING
LANDSCAPE EDUCATION TEACHING
同学们刚才听了播放的《送别》有什么感受?能用几个词来说明一下吗? 送别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古人在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送别的诗句,同学 们还记得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这 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白,“念”字告诉 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雨霖铃》译文和赏析

《雨霖铃》译文和赏析

《雨霖铃》译文和赏析导读:雨霖铃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促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鉴赏:《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全词情调缠绵,低沉伤感,令人叹惜。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恋人惜别,令人叹惋。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的沉沉烟波,忧郁迷茫。

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承接上文。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入愁肠愁更愁,闷酒易醉。

古诗词《雨霖铃》的知识点

古诗词《雨霖铃》的知识点

古诗词《雨霖铃》的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雨霖铃》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鉴赏: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精品课件

《雨霖铃》精品课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总结回顾: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高考延伸:古诗词意境类答题指导
提问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 步骤一:这首诗借( )等意象; 步骤二: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步骤三: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写景句: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抒情句: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考纲》中说明,考查常见的鉴赏诗歌表现 手法有联想,想象,衬托,对比 抑扬 ,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用典 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的意境。
离别:无绪 留恋 催发
难舍难分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
思考:这两句运用什么手法,着重从哪个方面 表达离别之情的呢?
运用

手法,刻画
离别的动作情态,写出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情) 思考:“伤离别”已经交代了主旨,作者为什么 还要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呢?这句对情感的 抒发起什么作用?

柳永雨霖铃意境

柳永雨霖铃意境

柳永雨霖铃意境 《雨霖铃》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 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 动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意境,欢迎阅读。

【柳永雨霖铃意境】 1、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 不久便呜呼哀哉。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以寒蝉高鸣,渲染自己在狱 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 直接描写别离,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 愁别绪的气氛。

2、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是陆上的送 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 古典诗歌 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国古诗词 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 离愁别绪。

3、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 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 触发无限的思绪。

木兰书树所做小船, 后引申为船只美称。

一叶扁舟, 天水茫茫, 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柳永 《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 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

4、暮霭雾霭,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暗淡的黄 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

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 绪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 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

柳永《雨霖铃》课件

柳永《雨霖铃》课件

•与卿相隔,千岁万里,远如遥月,重如冥 洋。即见卿卿,云胡不喜。不见卿卿,生死 何异。若有来日,情愿卿卿,懵懂不知。从 今往后,勿复相思,努力加餐,百岁无忧。 卿卿恕我,含恨无用,我负卿卿,虚度一生。 无缘相守,何劳相望。东风作恶,使同心而 离居。吾亦何忍,令忧伤以终老。 若有来世,与卿成说,至死方休。若无来世, 吾独念卿,至死方休。
•《雨霖铃》 背景:此时 的柳永仕途 失意,不得 不离开汴京 而南下漂泊 去往楚地。
整体感知
问题:最能表现 诗歌内容主旨的 是哪一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1、别前不胜凄凉———
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意象: 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 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 “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 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 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 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 “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 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 愁煞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
自古以来,因离别感伤的都是多情之 人,偏偏又赶上这清冷的秋天,凄清上更 添凄清,愁苦上更添愁苦。
3、别后愁情满肠———
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杨柳——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 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 的凄凉。 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 , 暗合孤寂冷落之感。
虚实结合
• 1、虚实结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 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 互为补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 出一种淡远的神韵,丰富了诗中的意象, 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 美空间。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作者:鲁丹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7期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词人,他的词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评价柳永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的名作《雨霖铃》中,用了大量意象抒发自己与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并曲尽其妙地表达出了自己前半生的仕途失意与颠沛流离之感。

关键词:景物描写;意象;别情一、意象品味《雨霖铃》一词中有三句话在进行景物描写,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分别是词人与恋人分别前的景物描写,词人与恋人分别时的景物描写以及词人想象中的与恋人分别后的虚构的景物描写。

柳永在这三句景物描写中使用了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便写到了“寒蝉”意象。

寒蝉是秋季之蝉,通过“寒蝉”意象我们知道了《雨霖铃》一词中的离别发生于秋季,因为秋季蝉鸣。

蝉鸣本已给人凄凉之感,又以凄切形容叫声,又是寒蝉凄切,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随着天气转凉,词人感受到的寒冷不仅是感官上的寒冷,也是内心深处的凄凉。

“寒蝉”意象便表现出了凄凉、悲戚之感,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氛围。

通过“对长亭晚”一句可知词人与恋人送别的地点在长亭。

长亭多指古时城外所建的亭舍,古代送别践行的场所多为长亭,正所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长亭”意象寄托送别之意,包含不舍之情,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送晚,都似绿窗前日梦”“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天涯翠帐层层,是多少、长亭短停”等词句都以长亭表示送别之意。

也由此可见,除柳永外,古代其他优秀词人也多以“长亭”意象入诗,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当时的天气状况如何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刚刚下过了雨。

骤雨更增添了寒意,骤雨初歇便一解蝉鸣之谜,因为秋蝉一般雨后鸣叫。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鉴赏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抓住一对矛盾:留恋←→催发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淼无际的江面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
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
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六、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柳永词作《雨霖铃》的意义非同凡响,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具有母本意义。

试结合全国和各省高考具体试题,以《雨霖铃》词句顺序为纲作一简单剖析与说明。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词作开篇,写一幅秋天长亭送别图,点明地点、节序、事件,“凄切”奠定词作的基调,通过景物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之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景物描写开篇,看似无形之笔,却是有心之柳,基本都是用来渲染一种特定的情味,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

而许多诗词的开篇都有类似的描述,如07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拟小标题要先了解画面的主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

此诗首联写了时间——秋天(秋床)夜里(缺月、漏未央),地点——驿站客馆,景物——一灯照秋床,写主人公彻夜难眠。

由此可得出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类似08年高考全国卷要求对《题李世南画扇》(蔡肇)画面进行简单描述并说说有什么气氛。

再如,07年高考重庆卷要求对《惜牡丹花》(白居易)抒发感情进行解说,只要抓住首句中的“惆怅”二字是基调(如同《雨霖铃》中“凄切”),再结合标题中“惜”字不难概括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

08年高考浙江卷对《日暮倚杖水边》(王寂)首联中“羁绪”二字的理解,06年高考辽宁卷对《东坡》(苏轼)诗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的考查等都属此例。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镜头既是细节描写,也是白描直述,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暗示。

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比如08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词《雨霖铃》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词《雨霖铃》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词《雨霖铃》赏析齐昌人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1993(000)012
【摘要】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

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词曲史上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开拓者,他转变词风,用俚语入词,使
词从上层社会回到市井里巷中,对词的形式的发展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作出了贡献。

遗作有《乐章集》,集中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外,绝大多数是长调,而且有不少是他创制的。

他写的《雨霖铃》就是柳词艺术风格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全词云: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齐昌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难状羁旅之苦,难达离情之情——柳永词《雨霖铃》之抒情赏析 [J], 李国举
2.柳永词的\"俗\"与\"雅\"\r——兼析《望海潮》和《雨霖铃》 [J], 高尊平
3.柳永词的“俗”与“雅”——兼析《望海潮》和《雨霖铃》 [J], 高尊平
4."兴发感动"说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柳永词《雨霖铃》教学为例 [J], 苏使如
5.委婉缠绵情真意切——柳永词《雨霖铃》赏析 [J], 王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一古诗词鉴赏

高一古诗词鉴赏

高一古诗词鉴赏篇1:雨霖铃寒蝉凄切朝代:宋代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鉴赏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古诗词鉴赏
《雨霖铃》古诗词鉴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
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

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

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

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
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
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
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