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通过史学研究,人们可以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评价不同文化、不同时代 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史学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和启示。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 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1
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定性分析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资料,对历 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和 解释。
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资料进 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和发展变化。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提纲
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料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报 告提纲。
通过学习史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点和学 科体系,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 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服务于现实 社会。
史学概论的发展历程
史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历 史学家对于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就有了一定 的思考和探讨。
社会调查资料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严谨分析,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与其他资料 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
04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方向
在大量阅读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 础上,确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 研究问题。
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资料是指通过口头叙述的方 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这种方式可 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

绪论什么是《史学概论》PPT课件

绪论什么是《史学概论》PPT课件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吕思勉《历史研法》;
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杨鸿烈《史学通论》……
2021/3/12
5
20世纪60年代重建:编制课程大纲、教学计划 80年代后复兴:史学理论热潮
代表人物:白寿彝、吴泽、赵吉惠、庞卓恒、姜义 华、瞿林东、何兆武、张广智;李振宏、王学典、 桑兵、罗志田、王晴佳、朱政惠、胡逢祥……
年版。
❖ 7、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上、下册,山东 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 8、刘北成、陈新编:《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021/3/12
13
思考题
1、什么是史学概论?它的 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历史本体论、史 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3、《史学概论》课程有何 特点?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 史学方法: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具体操作的 方法、手段、工具。
❖ 史学方法类型:史料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历史编纂方法。
2021/3/12
9
3、史学认识论
❖ 概念:关于历史认识性质与特点的理论。也 称“史学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认 识的形式有哪些?历史认识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认识的性质如何?历史认识如何进行检 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怎样? 等等。
7
1、历史本体论
❖ 概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及规律 的理论 。也称“历史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如何发 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的规律是 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决定历史发展变化 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英雄、人民群众的 历史作用?等等。
❖ 核心:“历史观”。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总体运 动及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ppt课件
16
(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是一篇骚体赋, 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散文《报任安书》, 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司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 己不幸的遭遇,抒发心中的痛苦,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 的顽强意志,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 泰山,或轻于鸿毛”即出于此文。
十二本纪按帝王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是纲十表八书或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或是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专史是对本纪的补充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展开主要叙述贵族之家的历史七十列传描画出漫长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来自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特点的鲜活的历史人物
司马迁和《史记》
1
壹 司马迁的生平 贰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叁 《史记》的艺术成就 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次:随武帝“封禅”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从长安出发,东行到泰 山 “封禅”,司马迁作为皇帝的随从,一路追随武帝到泰山。 封禅之后,他又从武帝“帅师巡边”,出长城、北登单于台 (呼和浩特附近),又东至碣石(昌黎)、辽西(辽宁义县 西),考察了中国北部、东北部许多地区的情况,为后来写作 《秦始皇本纪》、《武帝本纪》、《蒙恬列传》等创造了条件。
《魏公子传》以及楚汉相争的社会、政治、地理形势都有很大
Hale Waihona Puke 帮助。7第二次:奉使随征巴蜀以南 司马迁回到长安后不久,便入仕做了郎中(皇帝的侍卫官,掌 管皇帝的车驾、门卫,皇帝外出时随行左右。),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入仕后,奉武帝之命,奉使随征巴蜀以南,抵达邛(四川邛崃)、 笮(四川汉源)、昆明。这一带属少数民族居住区,司马迁随着出 征的军队,考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收集资料,后来写成 了《西南夷列传》、《货殖列传》,对西南地区的物产、地貌 做了详尽的记述。这次出游使他得到了难以得到的可贵的资料。

1、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ppt

1、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ppt

第二节、刘知几作《史通》与 中国古代的史学批判著作
魏晋到隋唐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 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 史传》 二 唐初政治家关于史学的言论 三 《晋书》卷82有关史家的传记 四 《隋书.经籍志》史部诸序 五 刘知几《史通》
刘知几与《史通》
意义:提出了系统的史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标志 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第二部分:宋元史学思想关注的问题
第一部分:宋元史学思想的时代特点
宋元时期的史学思想在隋唐史学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兴 起于北宋中期的理学,在唐代儒家经学和 佛、道思想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形成与发 展起来,并出现了诸多理学流派与理学家,他 们将理学思想运用至历史研究中,以理阐史、 以史证理,使宋元史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 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⑶、正统论
理学家们讲儒学要讲究道统,史学
则要讲究正统.
⑷、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理学家们所推崇的天理成为其划分历史阶
段的标准,他们把历史划分为三代以前和三 代以后,即所谓的”先王”个”后王”两个 阶段极力美化三代,宣称三代是天理流行的 时代.受其影响,宋元史学思想中也体现了对 于三代的推崇,司马光的表现尤为突出.
第二,关于撰史原则。
《史通.采撰》篇强调“征求异说,采鏣群言,然后能成一家。慎于 采撰,根本的问题是要辨别什么是历史事实,这是刘知几撰史原则的核心。
第三,关于史书的体裁、体例。
《序例》篇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 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这是指出史书体例本是史家反映 历史见解的一种形式。刘知几推崇《春秋》、《左传》、范晔 《后汉书》、萧子显《南齐书》的体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学第一次大发 展时期。史学从神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向 人的方向发展,建立了帝王将相,英雄伟人 创造历史的英雄伟人史观.可以说,历史只 能是人的历史,历史作品也只能是人的作 品,人类历史活动以”人”为本位,历史最 深层面也是以人性为支撑.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二、《资治通鉴》的“资治”思想 “资治”的撰述思想决定了其书的内容以
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 司马光认为,历史上盛衰治乱之变的根本
原因在于“君臣”的政治见识、能力和举 措。 在司马光看来,决定“国家盛衰”“生民 休戚”的首要因素是君主的修养和能力。 司马光特别强调“官人”即选用人才对于 政治统治的重要性。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一、本朝史的撰述
关于本朝的撰述,除官修者外,南宋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私修本 朝史,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令人惊叹,这是宋代史学一个 突出的特点和成就。
宋代本朝史撰述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北宋史,以探求、总结 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一是南宋初期“中兴”历史的回顾和总 结。
在蔚为大观的本朝史撰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部巨著: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新唐书》主持修撰者为欧阳修。《新唐书》本纪、志、表之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出自欧 阳修,列传为宋祁所撰,范镇作志,吕夏卿制表。《新唐书》同样贯穿着欧阳修师法《春秋》的思想 旨趣,他所撰写的本纪,如同编年大事记,并有一定书法以寓褒贬。《新唐书》编修时得以参考的唐 朝文献以及后人撰修的唐史著作要远远超过《旧唐书》。
郑樵“会通”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映在历史观方面,是强调重 古今之相因,极古今之变化;反映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是提出 广搜博览,然后能成一家之言的原则。
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继《通典》之后又一部典制体通史巨著。 马端临将历史的“会通因仍之道”分为“理乱兴衰”“典章经 制”两个层面。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
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亦称地志或地 方志。另外,还有一些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 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书籍,亦可归入其 内。
宋代的方志,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据已
知书目计算,约有六百多种,超过前面任何 一代。其体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为代 表。全书分录、图、表、志、传五类,每类 又有细目,层次清晰。
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南宋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这一体裁。此书根 据《资治通鉴》原文,区分事因,将每一历史事件 独立成篇,标以相应的题目,每篇按年月顺序述其 始。 特点:其优点在于可补编年、纪传二体之不足,完整 地叙述历史事件全过程。缺点则是难以说明同时期 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读者了解某时期 的历史全貌。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最早《史 记》。历代史学家用这种体裁撰写了大量史书,形 成了一个贯通古今连续不断的庞大的纪传体史书体 系,成为中国封建史学体裁的主流。 特点:其优点是便于考见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分门 别类叙述典章制度,能将各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机融汇,纵横条贯,气势恢 弘,内容弘富,但不能看到一个时间的全貌和过程, 不便于了解历史时间之间的前因后果和相互联系。
4.拓展时期:宋元
中国古代史学的盛世。史体 广泛,应有尽有。在通史撰 述、当代史撰述和历史文献 方面都有巨大成就。
4.拓展时期:宋元
a.产生了三部通史巨著。 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马端临 《文献通考》 b.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创立纪事本末体。 c.这一时期史学的拓展还表现在专史、别史、 杂史、野史及地方志、地理志大量出现。
曹丕(187~226) 三国时期魏国君主,庙号世祖(魏世祖),谥号文 皇帝(魏文帝)。政治家、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 (今亳州谯城)人。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 (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 太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继位为丞相、魏 王。当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 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

史学概论ppt课件

史学概论ppt课件

历史知识的解放性特质
历史知识的功能并不在于它能指示具体行 动。它的功能在于,经由扩大人们自我认 识的历史视野,进而提升行为能力,以及 开启更多的行动机会。
历史知识的功能在启示人们,社会化过程 中,获得自由的机会何在。人们的个别的 自我意识,经历史知识注入以后,可以扩 大而产生“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的意识。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钱穆: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 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 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 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 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国史新论·自序》) 钱穆:诊病必须查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 中国以往四千年历史,必为判断近百年中国病态 之最要资料,与建设将来新中国惟一不可背弃之 最实基础。 (《国史新论·自序》)
他必须首先确定他想发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要 确定什么样类型的发掘点可能挖出他想要的东西。 这是“问答逻辑”的中心原则,也适用于考古。
第二条原则是,由于真正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 历史中就不存在什么“事件”了,被误称为“事 件”的东西实际上是行动,它表明了行动者的某 个思想(意图、目的);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 就是识别这个思想。
爱德华·卡尔:《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 事实》。
第三讲 史义
两种错误的倾向:发现社会发展的密码——元史 学;古董癖和文物癖 历史学与“通人教育” 历史学的用途: 1、“差异”的意义(一种有关各种可能性的清单; 帮助区分持久性现象与暂时性现象;直面痛苦) 2、“背景”的意义(整体感;历史的不重复性) 3、“过程”的意义(发展序列预测;对一些所谓 “真理”提出质疑的能力)
历史学是关于现在的学问
历史知识所要达成的,是以深刻的时间面向说明 现今社会。 以历史方式研究过去,对史家而言,他所要研究 的过去,根本是现社会在过去先行发生的事情。 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 介的自我认识。而这个过去,不管它是以如何的 方式进入现状之中,它又将走出现今状态之外, 朝向未来。 人类的自我,借着历史知识为媒介,展开自己对 自己的认识:历史知识是自知的知识——知识的 主人,认识他自己是某个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洞 识他在与时俱移的(个人与世界的)活动中,所 形成的个性。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民族融合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 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移民现象
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对迁入地 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
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5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 变革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
01
1840-1842年,英国通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
道家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有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广泛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 集权制。
法家思想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01
02
03
04
造纸术
起源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文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与事件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变革 • 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 文明
原始社会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中华民国的经济与社会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现代化,但同时也存在军阀割据 、政治腐败等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 第二,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变化与社会需求的促进, 使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史学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
• 第三,历史著述中,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内容明显增加。 • 第四,历史的鉴戒功能被逐渐认识,得到很好发挥。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二、孔子修《春秋》
春秋晚年,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私人讲 学和私人撰述之局,这是孔子的创造,也是社会变化和思想 文化发展的结果。
诸侯国形成大国割据局面。邦国的数目越来越少 ,规模却越来越大。 • 兼并过程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诸华 、诸夏文明圈的范围,带动了民族融合的脚步。
国家机制的健全,民族意识的加强,知识阶层的扩 大和文化传播手段的进步,带来了史学变化发展的契 机。当时史学的主要变化有:
• 第一,从孔子修《春秋》开始,出现了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 。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改写的一部史书,被后世 列为儒家经典,因此也称《春秋经》。
《春秋》中寄托着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评判。这本书 的编纂就寓含着他针砭社会,儆戒人心的用意,因此,书中 的观点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三、《左传》及其历史编纂特点
•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成熟的编年体史书 ,大致成书于战国初期。
第一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四、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的国史
• 《左传》和《国语》中,多次用 “春秋”指称各 国史书。
• 国史主要记载的是当时朝聘、会盟、征伐、城筑 、祀典等国家大事和统治者与王公贵族各种争夺 权利的活动。
• 春秋时期,国史的表述形式至少有三种:一是只 记某时有某事发生;二是写出史事的过程;三是 记言,或以记言为主,或记事又记言。
• 《战国策》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包含了不少非 贵族出身的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结构 变化的特点,这是史书中新出现的内容。

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史学

秦汉时期1、秦汉时期是中国正史的创立和新史学的产生时 期,史学在大一统和先秦史学积累条件下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在史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有通史、皇朝史、学术史、风俗史、 历史评论、起居注等等,在内容和撰述形式上也取得了多方 面的成就。2、作为中国史学奠基作的通史巨著《史记》和 作为正史格局形成标志的断代史巨著《汉书》的出现,把反 映中华民族历史面貌和反映皇朝历史面貌结合起来,形成庞 大的史学规模。在正史创立的基础上,《东观汉记》和《汉 纪》也各有成就。3、王充等唯物思想家的出现,以及他们 对“天人感应”、“谶讳神学”的抨击,在秦汉时期历史思想的 发展上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理论价值。这表明中国史学在大 一统的历史形势下,已经摆脱了稚嫩的面貌,开始走向成熟
杜佑《通典》[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 通”之一。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编成,历时三十馀年。 本书记录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 沿革,其中于唐代叙述尤详。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分 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8门。 杜佑着《通典》确立了典制体政书的体例,成就最高的一 部典章制度专史,对後代政书的编撰影响极大,接下来的 “三通”、“续三通”、“清三通”,乃至于“十通”完全仿照了 《通典》的体例,而且制度史的另一个写法——“会要”, 也是受了通典的影响。
明代史学同此前不同的是方志 撰述的兴盛和稗史的空前增多, 经济史撰述的繁富以及史学的 通俗化和历史教育的广泛展开, 显示出明代史学进一步走向社 会深层的趋势和特点。例如, 明代学人通过对前人历史摸述 的节选、摘录、重编,由此产 生出来的节本、选本、摘录本、 类编本,以至蒙学读物,对普 及历史教育有很大作用。
唐朝时期1、唐朝是中国古代史学的转折与繁荣时期,史 书数量有了更大发展,其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且正史编撰成绩斐然,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书中,有 三分之一是在这个时期修成的,如唐代修的八部正史《梁 书》《北齐书》《南史》《北史》等。2、史学在思想文 化领域逐步摆脱经学而独立地被社会认可,历史意识、史 学意识和史家主体意识也得到加强,如这一时期的史家信 念、良史标准与价值观念、修史制度的反省和史学批评的 理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并 设立史馆为专门修史机构,完善相应的史官制度,表明皇 家对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一做法为后世各 朝所效法,影响深远。

目录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目录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二章 秦汉时期史学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第二节 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 第三节 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 第四节 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
史《汉书》 第五节 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历史形势的变化促进史学的多途
第六章 辽夏金三朝和元时期史学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第七章 明至清中期史学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第三节 明清之际史学家的历史批判精神 第四节 清代前期史学的繁盛与嬗变 第五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六节 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及其局限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 二、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史学的发展 三、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
史学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战国时期的多种历史撰述 先秦诸子的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地方史、家传、谱牒及其他
第四章 隋唐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
学价值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 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中国史纲优秀PPT课件

中国史纲优秀PPT课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解开诸多的 历史之谜,将科技手段引入历史研究,大 有作用。
3)历史材料、文献的综合研究
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历史资料中,运用科学 的研究方法,探求历史的真相。
二 为什么要了解历史?
❖ 价值构建和道德教化功能
明辨是非,惩恶扬善。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 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 秋》。’”(《史记·孔子世家》)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 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 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 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 先去其史。”
—— 龚自珍
“国之有史久远,则灭亡之难。” “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
—— 章太炎
“国可亡,而史不可灭。” —— 陈寅恪
❖ 政治功能:
司马光修史,“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 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 书”,目的在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 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 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 福”。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 《论语·先进》 )
“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 于斧钺” 。
故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 惧”。(《孟子·滕文公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 焉。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 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 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孔子讲微言大义,一字一词之中寓褒贬。 也创“春秋笔法”,用“隐恶扬善”的“曲笔”
《春秋公羊传》:《春秋》为尊者讳,为 亲者讳,为贤者讳。

古代史学历史发展

古代史学历史发展
道家史学思想认为历史的演变是由一种不可抗 拒的力量所推动的,主张通过研究历史来认识 这种力量,并顺应其发展规律。
04 古代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古代史学与哲学
哲学思考对古代史学的指导
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常常运用哲学思考来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探究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事件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常常成为哲学家们思考和探究的对象,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提高了人们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提高了人们对历史的重视 程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纠正了现代人对历史的误解
古代史学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和评价,有助于纠正现代人 对历史的误解,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
古代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弘扬民族文化
古代史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史的研究和传 播,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提供治理借鉴
古代史学中记载了许多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治理经验,可 以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02 古代史学经典著作
《史记》
01
作者:司马迁
02
创作年代:西汉
03
内容:《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期的历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裁。
04
特点:《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经典,其文笔优 美、刻画细致,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繁荣阶段: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史学发 展达到了巅峰,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史学家和 历史作品,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塔西佗 等。
古代史学的特点与局限性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国各自发展经济,促进了地 区经济的繁荣。
14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魏晋玄学与名士风流
魏晋时期的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名士们追求自由 、超脱的精神境界。
魏晋时期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 求。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特点 。
击和限制。
22
南宋偏安一隅与经济发展
南宋建立
01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经济发展
02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文化繁荣
03
南宋时期文化繁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词成为文学主流。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 课件
1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夏商周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前期) • 明清时期(后期)至近代前夜
2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3
《中国古代史》课程简介
01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 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等。
16
05
CATALOGUE
隋唐时期
17
隋朝统一全国及大运河开凿

中国文化概论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 文字产生以前,口耳相传的传说,乃 史学的源头。

42
43
44
• (3)清代的考据学在校、勘古籍、 考证史实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 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 《廿二史札记》等。

45
46
• 清代学风,以考据为盛。
47
• (4)明代史学,方志、稗史增多,经济史撰 述繁富,史学通俗化和历史教育广泛展开。 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 范围之广,亦为前代所不及。
24
• 杜佑《通典》为史学开辟了新路。
25
• 宋元时期史学成就: • (1)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这一时期修成的正史有:宋代 薛居正的《五代史》(即《旧五代 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 《新唐书》。 •
26
27
28
• (2)产生了带有总论性的三部通 史巨著,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 鉴》、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 临的《文献通考》。
6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 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春秋战国 时期限的史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记事 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 传》、《世本》、《竹书纪年》。另一类 是以记言为主的记言体史书,如《国语》、 《战国策》等。
• 总之,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7
• 孔子的 《春秋》 就是以 鲁国国 史编撰 而成。 它的出 现具有 划时代 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
展,如苏、黄、米、蔡四
北方地区
大家的书法等

• 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
关陇地区
展,如北宗山水等
• 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发
展,如欧阳询、颜真卿的
书法等

• 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
展,如长安画派等
• 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发
展,如颜真卿、柳公权的
书法等
0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先秦时期
•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诸侯争霸、中央集权等
• 秦汉时期
•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等
• 汉朝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察举制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鼎立的政治制度:三国分立、官制改革等
•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政治分裂、民族融合等
• 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创新与发
家的传播与发展
世的传承与发展
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0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传承
• 儒家思想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
• 儒家思想在现代文化中的体现与传承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等价值观
• 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中国古代民俗风情的实践经验对现代民俗风情的研究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重要参考价值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7
中国古代民俗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太史公自序 》
25
❖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 也。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 後世中衰,绝於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 吾祖矣。……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今汉兴,海内一 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 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 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 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 (四年)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汉书·惠帝纪》
24
司马迁与《史记》
❖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 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 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 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 邛、笮、昆明,还报命。
——《史记·秦始皇本纪 》
22
❖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 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 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23
15
❖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 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 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 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 “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 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说,赐 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纪闻》
16
第二讲 中国古代史学概述
1
一、前史学时期
❖ 1、口耳相传的传说时代: ❖ 黄帝炎帝、大禹治水、汤伐桀

2、文字产生之后,有意识的记录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 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 石,琢于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 之。 ——《墨子·兼爱》
3
4
5
6
7
8
二、史官与史学
❖ 1、巫史不分到专职史官 ❖ 2、史官的世袭 ❖ 3、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
记言记事类史书的出现
❖ 《尚书》 ❖ 《春秋》(三传) ❖ 《国语》、《战国策》 ❖ 《山海经》 ❖ 《世本》 ❖ 《穆天子传》、《竹书纪年》
17
孔子与《春秋》
❖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 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 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 春秋乎。’” (《孟子》)
❖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
❖ 春秋笔法
18
❖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 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 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 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 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 者,诬也。 ——《韩非子·显学篇》
13
❖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 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
14
❖ 国家法律尊重史官独立,或社会意识维 持史官尊严,所以好的政治家不愿侵犯, 坏的政治家不敢侵犯,侵犯也侵犯不 了……这种好制度不知从何时起,但春 秋以后,一般人暗中都很尊重这无形的 法律。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27
❖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 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 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 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 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 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 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
26
❖ “余尝西至空桐”、“吾适齐”、“余登箕 山”、“吾尝过薛”、“吾适楚”、“余 至江南”
❖ 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 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 灭魏。”
❖ 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 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 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 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19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 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章下》
20
三、汉代史学
❖ 1、国家的统一稳定与修史的兴起 ❖ 2、对先秦典籍的系统整理 ❖ 3、纪传体史书的开创 ❖ 4、司马迁、班固两大史学家的贡献
21
❖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 首。……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 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 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 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 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 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不 烧,黥为城旦。
9
❖“君举必书”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
10
❖专职史官:大史、小史、内史、

外史、左史、右史、御史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
❖小史掌邦国之志。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
❖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

——《周礼》
11
❖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 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 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 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 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 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 (宣公二年),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 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 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 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 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 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 隐。”
——《左传·宣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