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学导论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复习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2 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全面理解在环境当中进行资源的开发,然后进行产品的生产,产出品要使用和服务,在使用和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中,。

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有些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进行到环境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体的循环过程。

(2)环境问题分类A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B 次生环境问题a. 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b. 环境污染与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3)八大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水俣事件:甲基汞富山事件(骨痛病):镉四日市事件: SO2、煤尘重金属粉尘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二全球环境问题1 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及其前体物SOX,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雷、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

酸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干沉降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

2、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3、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

4、环境的空间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5、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环境学导论备考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备考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备考知识点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广义的环境:就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一事物的环境)2.环境要素:又称为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3.环境要素属性(:(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4.环境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5.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殊的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6.环境问题:广义:由于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7.环境问题的分类:?8.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①性质:a.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特性b.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c.环境问题对人类行为具有反馈作用,是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d.可控性②实质:环境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9.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依靠控制人口,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境意识,强化环境管理,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的进步。

10.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成为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则称群落,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11.食物链与食物网及其意义:食物链,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一时无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意义:1.有很大的经济价值2.有生物富集作用12.能量流动及其特点:(1)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2)能量只朝单一方向流动(3)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环境学导论复习总结.doc

环境学导论复习总结.doc

环境学导论复习总结环境: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环境的分类:范围大小分: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属性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和阳光等,人工环境要素生产力、科技、政体、经体、宗教信仰、文化等;其特点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非加和性、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后,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环境保护: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内容为: 一是保护自然环境;二是防治污染与其它公害)农业环境: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特点包括范围广阔,环境条件差异大、不稳定性、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也不易恢复农业环境管理:它是指农业环境机构为了使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持续农业:通过重视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更多地依靠生物措施来增进肥力,减少石油能的投入,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体系资源:在一定吋间、空间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满足人类当前和将来需要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一部分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自然资源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两重性、有限性、多用性水土流失: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坏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风蚀:土壤在风的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松散,随风移动或飞扬的现象环境污染三致: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酸雨:酸性沉降物的总称,它既包括pH小于5.6的雨、雾、雪、霜、露等,也包括气态及固态的酸性污染物(S02及酸性颗粒物)恒定组分:N2、02、惰性气体(Ne、Ar、He、Kr、Xe)等&可变组分: 水汽和CO2;大气中的水汽可凝结产生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有利于水分循环;维持地表温度;传递能量&不定组分:DF、TSP、烟尘、COx、NOx等,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一定保温作用;是水汽凝结核心,有利于云、雾、雨、雪的形成气温的垂直递减率(Y ):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Yd ),气温的湿绝热递减率(Ym) Y>Yd:不稳定的大气,稳定的大气,Y = 中性平衡状态的大气逆温:大气中的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在逆温条件下,丫 V 0,Y<Yd,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严重影响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和区域适应性等作最优化选择和评价, 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达到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如江河、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等水体污染是指因人为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的现象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污染评价、污染灌溉与作物施肥上一个不可缺少的依据)土壤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土壤污染是指人们的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输入土壤中, 使其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净化作用的能力,破坏了自然动态平衡,造成污染物的积累占体系过程的优势,逐渐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失调土壤污染的特点:累积性、隐蔽性、不可恢复性、间接污染固体废物: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I古I态废弃物质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工程:海洋处置:深海弃投、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等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引导人们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木需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环境经济学:史研究如何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合理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便用最小的劳动消耗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兴学科环境质量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变化规律,评价人类环境质量水平,并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性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科学,也是研究改善和提高人类环境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完整版)环境学导论重点

(完整版)环境学导论重点

环境科学环境质量: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指标。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自净:环境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和异化的能力,能通过自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使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质或污染作用消失。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和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部分学者认为包括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存在价值,备择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形成超级杂草、超级病毒;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对生物链的破坏;天然物种基因污染转基因生物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致病性;抗药性;营养结构失衡;基因武器景观多样性: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土壤土壤污染:指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对土壤动植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称为土壤污染。

光化学降解:指农药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等能流的作用所引起分解的现象。

化学降解:指农药参与的水解和氧化等。

微生物降解:指农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下所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分解过程。

二恶英污染:毒性: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毒性极大(包括210种化合物,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具有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损害肝脏和生殖系统。

)来源: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纸浆漂白、工业冶炼和垃圾焚烧等。

污染途径:通过食物链累积进入人体,其在脂肪中的高度溶解性能在体内蓄积,较难排出。

食品污染控制:要保障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即“从田头到餐桌”。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1.何谓全球环境问题?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P26)答:(一)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二)有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植被破坏—物种灭绝问题、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等。

2.何谓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试举例你熟知的破坏生态平衡例子。

(P46)答:(一)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二)因素:1、自然原因2、人为因素(三)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平衡破坏。

3. 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是什么?(P87)答:世界: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各地增长率有很大差别,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大于发达国家,世界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率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性别比增高,人口质量堪忧,流动人口增长。

4.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P106)答:粮食安全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途径: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为主,以粮食储备调节和粮食进出口调节为辅,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对低收入阶层的粮食援助。

5.如何看待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利与弊?(P121)答:根据我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都居世界第一,具有举世无双的优势条件,而水电又是可再生能源,属绿色能源。

水利工程的利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雨季蓄水,枯水季放水,库区民众不再为缺水而烦恼。

可以灌溉周围田地,水库里可以搞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再次,水力发电与火电相比,水电清洁无污染,水是可再生资源,能重复利用。

我国南方地区水利发电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经济连续30年持续高增长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葛洲坝、三峡等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类活动干预或改造的自然界,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社会环境则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

2、环境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按照环境的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3)按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过度消耗能源、过度开垦土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这些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学导论复习课

环境学导论复习课

7.人工环境: 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 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 品以及上层建筑。 8.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 题。 9.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10.能源: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 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化石燃料 及核能等等。
环境学导论复习课
田 媛
2011.6
1. 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 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 体,有时简称环境。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 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 负荷量。 3. 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 而言,作为某一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 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 而变化。与某一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 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5.我国政府在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加强国际 合作方面有哪些主张?
பைடு நூலகம்
(1)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2)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是经 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 (3)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 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权参与环 境和发展领域的国际事务。 (4)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 定。 (5)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 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1. 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现象、物质、能量,其 中物质包括(CD ) A 阳光 B 气温 C 空气 D 生物 2. 生态系统包括(ABC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 阳光 3.与水俣病有关的化学元素是:( A ) A汞 B铬 C铅 D 磷 4.二次能源有 ( BD ) A水力 B汽油 C太阳能 D沼气 5.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有:( AB ) A氟氯烃 B哈龙 C CO D二垩英

环境学导论 复习纲要

环境学导论  复习纲要

环境学导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书P1~P10)▲【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科教兴国▲环境问题全球关注,各个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环境的基本知识- 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问题: 渗透到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所有的领域。

- 环境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不再是一个地区/国家的事情,全人类面临和急需解决问题。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解决此问题的人才-加强环境意识,促使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的形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今后能正确处理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成为我国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环境要素】定义: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属性】:1 最小限制律:环境质量取决于”最低点”要素;2 等值性:任一要素对环境质量的限制,处于最差状态时具等值性;3 整体性大于各个个体之和: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作用/集体效应/质的飞跃;4 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环境质量】定义:某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环节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概念。

环境状况的描述。

▲【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无地区界/国界等);有限性(环境容量/环境自净);不可逆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隐显性(事故/公害);持续反应性(遗传隐患);灾害放大性(链传递)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P11~P26)▲【人类圈】定义:被人类制造或修改用于人类活动的那部分环境。

▲【人类圈与技术和工程的关系】:技术:人类利用材料和能源制造东西的方式基于科学原理工程的产物。

▲【人类圈对地球和环境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扰乱了地球物质和能量的平衡,明显地改变了地球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本《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2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3 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4 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5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 骨痛病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部分镉污染地区的一种公害病,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症状而得名。

骨痛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进而导致骨软症。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8年,长者可达10~30年。

初期,腰、背、膝、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

疼痛的性质为刺痛,活动时加剧,休息时缓解,由髋关节活动障碍,步态摇摆。

数年后骨骼变形,身长缩短,骨脆易折,患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呼吸受限,最后往往在衰弱疼痛中死亡。

从1931~1972年,共有280多名患者,死亡34人,成为轰动世界的“骨痛病”。

7环境管理学是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目标,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理论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采用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1.环境概念和环境问题:环境指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活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力、土壤质地、水质等。

3.环境保护原理和策略: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污染防治原则、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环境保护的策略包括控制污染源、治理污染物、节约资源、提高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力等。

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对计划环境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

它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

5.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影响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8.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手段,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9.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城市发展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包括城市绿化、交通管理、垃圾处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10.环境法律和政策:环境法律和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环境学导论综合复习资料解析

环境学导论综合复习资料解析

《环境学导论》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1、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我们称之为。

2、所谓环境问题是指。

3、生态系统是由下列基本部分组成的、、、。

4、生态系统中信息联系的主要形式有、、、。

6、污染系数玫瑰图中污染系数的含义是。

7、化学需氧量(COD)是指。

8、在风向频率玫瑰图中共有个方位。

9、在基本建设中执行的“三同时”原则是、、。

10、比较重要的空气污染物有、、、、。

11、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12、能源消费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将其分为和。

13、与环境污染较为密切的物质循环主要是、、、。

14、环境问题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6、影响河流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有:、、。

17、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可分为、、、。

18、我国对一些重要污染物的排放实行和两种控制方式。

19、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

20、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称为。

21、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引起的。

22、环境科学可分三大部分、、。

23、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命环境的综合体就是。

24、所谓食物链就是。

25、系统的无序性,称为,也叫。

26、温度层结的含义是。

27、水体的污染源有两种形式即和。

2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

29、所谓风向频率就是。

30、控制噪声的途径:、。

31、影响大气扩散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为,一个为。

32、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大气污染源分为、、。

33、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

34、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转化主要是下列物理化学作用、和。

3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实现的:、。

36、我国的能源构成现阶段还是以为主。

37、通常所谓的空气污染发生在大气圈的层中。

38、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称之为。

39、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

40、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等。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主要内容❖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历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管理的对象与内涵❖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与类型❖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进1 环境的基本概念1.1.3 环境的重要性1.1.4 三类环境观❖畏惧自然、崇拜自然❖无视自然、主宰自然❖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协调发展❖Nature for people❖Nature and people❖People in the nature❖People for the nature1.2 环境质量2 环境问题2.4 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海岸地区(孟加拉、中国沿海、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被淹没;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海啸,飓风,台风等。

2.5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垃圾围城❖水土流失❖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缩小❖耕地资源逐年减少3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行动3.1 认识❖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夫人《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米都斯《增长的极限》❖1987年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3.2 行动1968年罗马俱乐部成立1971年绿色和平组织成立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87.9.16《蒙特利尔议定书》,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4 环境问题的根源消费观:物欲主义5.2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6 环境管理的对象、任务与内涵6.2 管理的主体和对象2、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分类:政府内部行为、国内行为、国际行为●政府行为内容:公共事业服务;一般的商品和服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调控与干预●企业行为:●行为分类: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的活动;自我调整活动●行为内容:资源消耗者;污染主要制造者和治理者;保护环境的承担者●公众行为:公众调控自身行为;政府调控;企业调控6.3 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6.4 环境管理的内涵➢6.4.1 管理的核心:限制●6.4.2 管理的范畴:次生环境问题●6.4.3 管理的内容6.4.3 管理的内容❖按管理领域划分管理领域:管理活动落实到自然环境的地方和人类活动的方面落实到自然环境的地方:水、土、气等落实到人类的产业活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落实到人类活动区域:农村、城市、流域等落实到管理主体上:政府、企业、公众环境管理❖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2) 微观环境管理: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环境学导论复习

环境学导论复习

环境学导论复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在这个背景下,环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环境学导论进行复习,梳理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学概述环境学指的是研究人类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环境学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

它的基本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法律等方面。

二、环境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生态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环境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

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方面入手。

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任何物质、能量、噪声等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也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环境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家庭垃圾等。

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治是环境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及对环境进行实际保护的活动。

环境保护涉及到环境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现。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环境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拟计算、实务教学等方面。

其中,实地调查是环境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实地调查可以获取真实的环境信息,为环境学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研究则可以对环境污染源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

模拟计算和实践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四、环境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未来环境学将会更加注重研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研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推动环境科技与环境经济的有机结合。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可持续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4、BOD5、土壤背景值6、可持续发展7、循环经济8、TSP二、问答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3、水体中主要有哪些污染物??4、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5、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是如何分类的?6、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7、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有哪些?分别可用何提取?8、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三、论述题1、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论述环境保护在你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包括制订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和单个建设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

4、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是指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5、土壤背景值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8、TSP总悬浮颗粒物。

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µm。

二、问答题略三、论述题略。

环境学导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导论复习提纲

环导复习提纲1.原生问题次生问题①原生环境问题Primary environmental issues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由人为因素的参与。

②次生环境问题Secondary environmental issues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

2.八大公害事件(回答原因)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

(3)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滨西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是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7)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8)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1977年,生活在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改造自然物质总体,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组分。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称为环境结构。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基本特性:一、整体性。

二、有限性。

三、不可逆性。

四、隐显性。

五、持续反应性。

六、灾害放大性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第二章八大公害: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水吴病、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病、多诺拉烟雾事件、骨痛病、伦敦烟雾事件、米糠油事件(突发六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应该不重要人类面临主要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有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两大类(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六组分(太阳辐射、生存环境、代谢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表现出各组成成分的某种相互关系(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生态位:描述各种生物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定地位食物链:生物之间以食物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种类:捕食性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腐生性食物链、碎食性食物链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交叉联结所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生态金字塔:以第一营养级为基底,逐营养几向上描绘直至最高营养级,用图形表示就会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状,即所谓的生态金字塔十分之一定律指的是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平均为10%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构成生命体的各种物质以及非生命体构成物质的传递和转化的动态过程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特征:1)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2)生态系统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3)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在流动和循环过程中,系统内每发生一种变化,其结果必然又反过来影响这一变化本身,使原有的平衡得以维持。

生态学规律:相互依存于相互制约规律;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物质输出与输入的动态平衡规律;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定律第五章水体:在环境科学中,水体包括水,水中的各种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水生生物和底泥。

水体主要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陆地水:碳氢根>硫酸根>氯离子钙离子>钠离子>镁离子海水:氯离子>硫酸根>碳氢根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水污染指标:衡量污水和受污染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氧的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氧化剂一般指重铬酸钾,高锰酸盐指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污染源:通常把能产生物理的(声、光、热、辐射或能改变、影响环境物理性质的)、化学的(无机物、有机物或能的改变、影响环境化学质量的)和生物的(霉菌、病菌或能改变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等)有害物质(能量)的设备、装置、场所等称为污染源水华:由于湖泊水中各种藻类过度繁殖,水面呈现不同颜色,称为水华赤潮:氮、磷等植物营养物大量进入海洋,引起水体肥沃,藻类迅速繁殖,水面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赤潮氧垂曲线:当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中溶解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氧垂曲线有机物消耗DO时,V耗>V复;在CP点(平衡点)V耗=V复;CP后V耗<V复;最后水中DO恢复正常,水质得到自净第六章水处理方法:物理法(沉淀、筛滤过滤、气浮、离心分离、萃取、膜分离);化学法(消毒、电解、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生物法【耗氧法(活性淤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悬浮生长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稳定塘法),物理化学法(离子交换、吸附、凝聚、絮凝)】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设备:空气稳定塘:又名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分类:好氧氧化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城市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悬浮性大颗粒物质,物理措施。

采用格栅、沉淀池等)、二级处理(胶体和溶解状态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曝气池、生物滤池);三级处理,又深度处理(主要氮、磷等营养物质,生物为降解有机污染物。

可溶无机物,离子交换、消毒、混凝等)第七章大气污染类型划分:能源性质分为:煤烟型大气污染、石油型大气污染、混合型大气污染污染物化学性质:还原型大气污染、氧化型大气污染大气主要污染物:1)颗粒物:气溶胶、烟、尘、雾、金属尘粒等2)碳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含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4)含氮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5)碳氢化合物:焦油、苯并芘、甲醛、有机酸等6)卤化物:氯气、氯化氢、氟化氢、氟利昂等大气污染来源:一、天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海浪飞沫二、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PM10(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

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排放或泄露的氮氧化物,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分解,生成游离氧原子。

游离氧原子活性很高,在大气中经催化作用,与普通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臭氧氧化性极强,能将汽车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氧化成甲醛、乙醛和酮类,并进一步与氮的氧化物反应,生成过氧酰基硝酸脂。

空气质量标准: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二类区: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第八章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微量组分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利昂、一氧化氮等。

紫外线波长:315-400纳米(UV-A):使人产生黑色素,臭氧不吸收,全部通过臭氧层。

280—315纳米(UV-B):致癌,大部分被阻止280纳米以下(UV-C):全部阻止臭氧层破坏机理:a.氯氟烃破坏机理b.氮氧化物破坏机理酸雨分布:主要有西欧、北美和东南亚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之比为2:1.我国酸雨化学组分:硫酸根占32.3,硝酸根占4.9.钙离子占21.2,铵离子6,其他成分占25.6.其化学特征是PH低、离子浓度高、硫酸根、铵离子、钙离子远高于欧美,而硝酸根浓度则低于欧美,硫酸根与硝酸根浓度之比平均为6.59:1.属于硫酸型酸雨。

第九章大气污染控制: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环境自净,末端治理除尘装置:重力除尘装置、惯性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离心力除尘装置、湿式(洗涤式)除尘装置、过滤式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第十章噪声: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称噪声。

从环境学角度讲,凡是人们不需要的,而且使人烦恼讨厌的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的特征:物理污染(能量污染);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环境噪声是局限性和分散性的公害;与声源同生同灭,不会积累。

噪声源分类:自然噪声源;人为噪声源产生机理:机械振动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型噪声产生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声压级:Lp=20*lg( p/po)Lp 指声压级单位分贝;p 指被测声压,po 指基准声压合成声压:p1 = p2 = pi不等时:响度:人耳对声音响度反应的心理量。

与声波的振幅密切有关,与频率有关。

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声音相比较的方法,可绘成整个可听频率范围的纯音的响度曲线,每一条曲线上的响度级是一样的,称为等响曲线。

A声级:在声学测量仪器中,设置有“A计权网络”,该噪声的显示值与人耳的听觉感受相一致。

其测量值称为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这个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

城市噪声指标:0类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1类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适用于工业区4类适用于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的区域噪声控制方法: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在接受点防护;制定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十一章“高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人类必须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当代人应承认和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和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能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主要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中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人类应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发展经济;二是当代人承认和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均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