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业
地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地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题目:世界地理板块的动态发展
设计目标:通过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地理板块的动态发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以及板块漂移和造山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内容:
1. 展示地球的构造和板块漂移理论
a) 使用地图或模型展示地球的构造,包括地核、地幔、地壳、板块等;
b) 介绍陆壳和海壳的差异,并解释板块漂移理论的基本原理;
c) 使用图片或动画展示板块漂移的过程和影响。
2. 介绍世界各大洲的地理板块
a) 分别介绍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
南极洲的板块构造;
b) 通过地图展示各大洲的板块边界线和板块运动方向;
c) 使用实例或图片展示各大洲板块的地壳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
3. 探讨板块漂移和造山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介绍板块漂移引起的地震、火山活动等地理现象,并展示
相关实例;
b) 分析造山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山脉形成、地理气
候变化等;
c) 引导学生思考板块漂移和造山作用对地理环境和生活的重
要性。
4. 总结与展示
a) 通过小组讨论或互动问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
b) 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理板块和相关概念的理解;
c) 学生参与制作展示板,展示所学内容和相关图片。
该设计案例旨在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和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地理板块的动态发展,增加对地球构造和地理环境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测验和展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
作业设计高中地理
作业设计:高中地理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帕米尔高原上
C.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
D. 我国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2. 下列有关我国地形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B.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D.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3. 下列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来自陆地
B. 冬季风来自大陆,夏季风来自海洋
C. 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冬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西部地区
D. 冬季风和夏季风都带来大量降水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 请列举我国五大淡水湖。
3. 请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地理练习题加答案
地理练习题加答案地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国家中,属于北美洲的是:A. 加拿大B. 巴西C. 中国D. 南非答案:A. 加拿大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 长江B. 尼罗河C. 亚马逊河D. 小浏河答案:B. 尼罗河3.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A. 英国B. 冰岛C. 日本D. 中国答案:C. 日本4. 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小巴黎”:A. 伦敦B. 巴黎C. 雅典D. 布加勒斯特答案:D. 布加勒斯特5. 澳大利亚位于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答案:D. 大洋洲二、填空题1.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__________公里。
答案:63002.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_大陆。
答案:亚洲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_峰。
答案:珠穆朗玛峰4.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__________洋。
答案:太平洋5. 非洲南端的国家是__________。
答案:南非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亚洲的地理特点。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包括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它地处东半球,北连北冰洋,南濒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相接。
亚洲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亚洲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以及珠穆朗玛峰等许多世界著名的自然地理标志。
2. 请说明南极洲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南极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五大的洲,位于南半球,以冰雪覆盖、严寒寒冷而闻名。
南极洲是全球冰川和冰盖的重要来源,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
南极洲的冰盖对全球气候起到重要的影响,它的融化与变化会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威胁到全球性的海岸线和岛屿。
3. 请简要介绍一下非洲的气候分布情况。
非洲气候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带状特征。
赤道附近气候炎热多雨,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广布;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及纳米比亚的红沙漠;北部和南部地区则呈现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东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洋暖流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初中地理作业
6.就海陆分布而言,我国属于()
A.内陆国B.半岛国家
C.海陆兼备之国D.岛国
7.当乌苏里江7点太阳升起时,帕米尔高原上的边防战士可能在()
A.上夜校B.做早操
C.收看午间新闻D.黑夜巡逻
8.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D.南温带
9.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我国四个省(区)是
A.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D.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10.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青海省
11.我国位置最南端的省(区)是
A.广东B.广西C.云南D.海南
12.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省的简称依次是
最南端:北纬4°附近的
最东端: 与 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最西端: 高原上。
(2)A点所在时区是 区,B点所在时区是 区,如果A点是早晨8点,则B点的区时是 点。
(3)计算我国领土最北与最南相距约 千米。(在同一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其实际距离为110千米。)
2.读下方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填写下面表格:
A.甘B.新C.藏D.内蒙古
17.我国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区)是
A.浙江省B.山东省C.台湾省D.海南省
18.我国行政区中,与省同一级的是(自治区除外)
A.乡B.县C.市D.直辖市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
1.读图,完成下列各项要求:
(1)填出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最北端: 以北的 主航道中心线上。
图
1
2
3
4
5
初中地理作业
作业:1、大气的垂直分层情况如何,每一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3、请你用所学知识,说说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4、什么是锋面雨,请画出冷锋和暖锋天气示意图。
5、请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以及世界洋流模式图。
6、对比分析南亚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盛行风向有何不同?7、请画出焚风效应示意图,并能简单加以说明。
8、请说出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以及代表岩石的名称。
小论文:1、试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2、试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与具体表现。
9、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水循环是()循环。
10、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它沟通了我国长江、()、海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
11、风就是指空气的()。
大气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此层含有大量的()吸收紫外线而增温;10、人工降水包括一是人工增加冰晶,产生冰晶效应,其方法是人工向天空增加()等物质;二是提供大水滴,促进凝结、碰并增长。
其方法是人工向天空增加()等吸湿性物质。
11、判断热带气候类型气温特点是最冷月平均气温()。
12、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7、下列物质中,属于岩石的是()。
A、方解石B、长石C、金刚石D、大理石8、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B、冬季南移C、6月22日以后南移D、12月22日以后南移9、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相当的大陆西岸为()。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0、世界四大渔场中,不属于冷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秘鲁渔场B、北海渔场C、北海道渔场D、纽芬兰渔场7、花岗岩变质以后成为()。
A、片麻岩B、大理岩C、石英岩D、板岩8、某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可能是()。
A、南京B、长春C、伦敦D、孟买9、下列物质组成中正确的一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矿物地壳化学元素岩石C、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D、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10、世界四大渔场中,属于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是()。
高三地理地理作业
高三地理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期以来,塞内加尔工业以食品加工和化工为主。
加姆尼亚久国际化工业园是该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振兴计划的灯塔项目,有便利的交通至达喀尔。
政府规划将其建成集工业园、国际会议中心、政府办公、住宅区为一体的信息新城。
该园区具有很强的投资吸引力,自投入运营以来,吸引食品加工、轻纺服装、机电加工、电子电器、医药化工和服务行业等多家企业入驻。
图示意加姆尼亚久国际化工业园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加姆尼亚久国际化工业园投资吸引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理位置优越,辐射海内外②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③城镇较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④国家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该国建立加姆尼亚久国际化工业园的经济意义是()A.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 B.创造就业岗位,助力民生改善C.完善交通网络,扩大内需和消费 D.引进外资,建成完整工业体系吉林省西部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交错地带,是平原农业区向西部草原牧区过渡地带。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劳动力向东转移策略。
图示意吉林省西部地区多年来农业产值结构占比。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吉林西部地区多年来农业产值结构,可推测该地区()A.人口密度较大 B.农业用水紧张 C.湿地面积较广阔 D.对种植业依赖低4.吉林省西部实施劳动力转移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打,斜井施工”的方式,与常规由两边向中间打洞掘进的方法不同,增加了斜井施工方式(图1),从多个作业面同时开挖超长隧道。
受经济发展影响,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
图2示意中老铁路我国境内线路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5.个别隧道采取“斜井施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生态破坏 B.稳定隧道结构 C.提高建造效率 D.保证隧道通风6.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
七年级地理暑假生活作业
七年级地理暑假生活作业
一、观察并记录
在暑假期间,请观察并记录以下现象:
1. 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2. 每天的天气状况(晴天、阴天、雨天等);
3.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
4.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风向和风速变化。
二、实践作业
1. 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模型,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2. 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关于你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整理成报告;
3. 尝试画出你家附近的地图,标注出主要的建筑物、街道、公园等;
4. 收集一些关于你所居住地的地理信息,例如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整理成报告。
三、思考与探索
1. 你所在地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2. 你认为你所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3. 你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4. 你认为地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地理假期作业1
一、世界地理概论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写出图中字母A~G所代表的七大洲名称:A 洲,B 洲,C 洲,D 洲E 洲,F 洲,G 洲(2)七大洲分布于六块大陆上,分别是: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只有一块大陆分布着两个大洲,是大陆,分布着洲和洲。
(3)七大洲之间的分界:①A与B之间的界线:山脉、河、山脉、海峡。
②B与C之间的界线:海峡、海。
③A与E之间的界线:海峡。
④A与C之间的界线:运河、海、海峡。
⑤F与G之问的界线:海峡。
⑥E与F之问的界线:运河。
⑦A与D之间的界线:海。
⑧B与E之间的界线:海峡。
(4)H~K代表四大洋,分别是:H 洋,I 洋,J 洋,K 洋。
2、“世界主要半岛、岛屿以及群岛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半岛名称:亚洲:A 半岛,B 半岛,C 半岛,D 半岛, E 半岛,F 半岛,G 半岛。
欧洲:H 半岛,I 半岛,J 半岛,K 半岛, L 半岛。
非洲:M 半岛。
大洋洲:N 半岛。
南极洲:0 半岛。
北美洲:P 半岛,Q 半岛,R 半岛,S 半岛,T 半岛。
(2)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岛屿与群岛名称:亚洲:①岛,②岛,③岛,④岛,⑤岛。
非洲:⑥岛。
欧洲:⑦岛,③岛,⑨岛。
大洋洲:⑩岛,⑾岛,⑿岛,⒀岛。
南美洲:⒁岛。
北美洲:⒂岛⒃岛。
亚洲:⒄群岛,⒅群岛,⒆群岛。
大洋洲:⒇群岛,[21] 群岛,[22] 群岛,[23] 群岛。
北美洲:[24] 群岛。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或海湾的名称:A 海,B 海,C 海,D 海,E 海,F 海,G 湾,H 海,I 湾,J 湾,K 海,L 海,M 海,N 海,0 湾,P 海,Q 海,R 海,S 海,T 海,U 海,V 海,W 湾,X 湾,Y 海,Z 湾,A’——一一湾,B’湾,(2)填写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海峡和运河名称:①海峡,②海峡,③海峡,④运河,⑤海峡,⑥海峡,⑦海峡,⑧海峡,⑨海峡,⑩海峡,[11] 海峡,[12] 海峡,[13] 海峡,[14] 运河,[15] 海峡,[16] 海峡。
地理作业文案设计
地理作业文案设计
一、作业目标
本次地理作业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
1. 复习所学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如地理概念、原理、地理现象等,通过填写表格、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梳理。
2. 完成练习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 地理实践任务:设计一项地理实践任务,如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地图绘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撰写小论文:选择一个与地理相关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等方式撰写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2. 实践任务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
3. 作业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4. 作业要独立思考,不得请人代写。
四、作业评价
1. 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对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估;
3. 对地理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 对小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估。
五、作业反思
通过本次地理作业,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自然地理 作业
综合自然地理作业1、什么是地域分异?其影响因素和分异尺度是什么?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关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有规律的分异,这种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二是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和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使得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线方向延伸,相对“地带性”而言,称为非地带性因素。
分异尺度:大尺度分异、中尺度分异和小尺度分异。
2、什么是非地带性?分别有哪些类型。
选择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非地带性规律在地表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海岸线方向延伸,按与岸线垂直方向发生的由海向陆的有规律的分化。
类型:海陆分异、海陆起伏分异、海陆形状与面积分异、陆地干湿度分带、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
例如:海陆分异表现在大陆分布为相应的三对,欧洲-非洲、亚洲-奥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大陆独立分布。
大洋与大陆呈相间和对蹠分布:任一陆地的对面是海洋,南极洲-北冰洋,非洲-太平洋,北美洲-印度洋,亚洲-大西洋。
又表现在:①海洋面积比大陆面积大得多;②各纬度海陆面积比不同,陆地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③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
3、水平地带性图式可分为哪三类?第一类:某些大平原或低山丘陵区,特别是大陆内部的大平原,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异,如欧亚大陆内部的南北分异。
第二类:干湿度占优势的地方,呈现“经度省性”,比如北美大陆西部。
第三类:当海陆分界线与纬线斜交,而且热量分异和干湿度分异同时起作用时,水平地带可与纬线斜交。
如中国华北、东北的水平地带。
地理作业——精选推荐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发生和形成,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表裸露的岩石,在水热因素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栖息各种微生物,并开始生长绿色植物。
这些生物既从风化物中获得水分和养分,又使风化物积累有机物质和氮素等营养元素,创造了肥力,从而形成土壤。
中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利用情况多样。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必须对土壤的形成、种类、分布和分区有所认识。
一、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50 多度,东西占经度达60 多度,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
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
此外,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人类生产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需要,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
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与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
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 5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是,在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地形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土壤迥然不同。
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
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著。
例如,秦岭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干冷气团都有阻滞作用,所以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有显著不同。
在南坡形成酸性的黄棕壤,而北坡形成中性至微碱性的褐土。
网课奇葩地理作业
网课奇葩地理作业
1、问:为什么陕西地坑院中间都要种一棵很大的树?
答:为了提醒路人注意,防止跌落受伤!
2、问: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人为什么有戴头巾的传统?
答:缺水,这样可以减少洗头次数
3、问:包头和鞍山既不是棉花产地,也不是麻产地,为什么一个重工业区要发展纺织业?
答:因为重工业区劳动力大部分都是男性,为了留住男性劳动力,就一定程度上要发展以女工为主的纺织业。
4、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选择在冬天出嫁?
答:因为冬天河流会封冻,可以直接从河上走,节省时间!
5、问:为什么长寿村大多数在半山腰?
答:天天走山路,锻炼身体,体质好!
6、问:为什么四川人爱吃辣?
答:因为距海远,古代他们缺盐等其他调味品
7、问:为什么你游手好闲你母亲会说你等着喝西北风吧?
答:因为东南风温暖湿润西北风凛冽,并会抽你一大耳光子。
自然地理作业 第1章 地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和轻微影响的地区。
2.人为环境二、填空题1.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2.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包括天然(原生自然)环境和人为(次生自然)环境。
3.对应于地理环境的三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学科,即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
4.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5.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6.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三、判断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它的两个边缘圈层——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厚度很大,而两者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随高度或深度的不同又具有渐变的性质,因此要在两个地圈中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就很不容易。
()四、简答题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一、名词解释1、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
2、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套样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3、矮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固体应力而使自己成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其他物体的天体。
4、恒星月:月心连续两次到达同一恒星方向的时间(27d 7h 43min 11.4s)。
5、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与日心连线的时间(29d 12h 44min 3s)。
6、大地水准面: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
7、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8、恒星日: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
9、太阳日: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
七年级地理暑假生活作业
七年级地理暑假生活作业
1. 观察并记录你所在地区的天气情况:每天早上和晚上记录当天的气温、天气状况(晴朗、多云、阴天、雨天等)以及是否有风等。
2.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了解你所在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温带、热带、寒带等),并描述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观察并描述你所在地区的地势(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这些地势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4.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了解你所在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并描述这些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5.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了解你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并描述当地居民如何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6.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类型和开采情况,并描述当地居民如何利用和保护能源资源。
7.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观察并记录你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城市、农村等),并解释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8.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交通情况:了解你所在地区的交通方式(公路、铁路、航空等)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情况,并描述交通对当地居民生
活的影响。
9.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情况:了解你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描述当地居民如何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10. 结合以上调查和观察结果,撰写一篇关于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的综合报告,并提出你对地理环境的改善和保护的建议。
地理作业分类
地理作业分类
1.地理概念解释类:解释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纬度、经度等。
2. 地理知识点概括类:概括某一地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例如世界地理大洲、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3. 地理实践类:调查某一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例如调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
4. 地理报告类:撰写某一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的详细报告,例如写一篇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
5. 地理论文类:撰写一篇较为深入的地理学研究论文,例如探讨地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以上这些类型的地理作业都需要对相关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注意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1 -。
地理作业分类
地理作业分类地理作业是我们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些作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成和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
在处理地理作业时,我们可以按类别划分,以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一类是物理地理作业,它主要涉及地球的构成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在这个类别中,我们可以分别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大气层、水文循环、风和气候等方面。
可以说,物理地理作业是学习地理的基石,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地球的物理构成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就无法了解地球的其他方面。
第二类是人文地理作业,这个类别主要涉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在这个类别中,我们可以分别研究人口、居住地和发展形态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对于学习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第三类是经济地理作业,这个类别主要涉及地球上的经济资源和经济活动。
在这个类别中,我们可以分别研究地球上的经济资源、国际贸易、城市化、交通和旅游等方面。
经济地理是理解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四类是政治地理作业,它主要涉及地球上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关系。
在这个类别中,我们可以分别研究战争和维和、国家边界和领土、政治形态和决策等方面。
政治地理是理解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关键所在。
以上这些作业分类涵盖了地理学的各方面,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别的作业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加强我们对地球的理解。
我们应该学会对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对地理学的理解,并更有效地利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七年级有创意的地理作业
1、调查一下周围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并绘制一张图;
2、制作一个关于自己家乡地理特点的电子报纸;
3、调查一下手机上显示的当地风景,并制作指南;
4、收集周围地方的风土人情,完成一篇报告;
5、计算周围距离,制作一张表格;
6、收集一些人文地理资料,制作一个影片;
7、调查周围几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制作一张指示图;
8、观察几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完成一篇文章;
9、调查一下几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完成一份演示发言;
10、调查几个城市的历史,填写一份问卷;。
初二年级地理作业
初二年级地理作业初二下册地理作业本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1.中国划分的省级行政区有 ( )34 35 32 332.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指( )省、地、市省、县、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首都、省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湖北、湖南西藏、台湾山西、吉林四川、云南4..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b.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c.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d.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5.下列省市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河北、江苏b.辽宁、山东c.北京、天津d.吉林、辽宁6.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是农忙时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我国所处纬度高b.我国跨纬度大c.离海远近不同d.地形起伏大7.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a.蒙古、俄罗斯b.越南、老挝c.尼泊尔、印度d.阿富汗、巴基斯坦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d.文莱、菲律宾、日本9.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黄海b.黄海、东海c.南海、东海d.渤海、琼州海峡10.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b.兵源不足c.人口老龄化严重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11.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c.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d.各民族均匀分布12.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汉族藏族壮族蒙古族1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14.泼水节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白族傣族瑶族15.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b.天山c.祁连山d.雪峰山16.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17.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a.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b.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原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d.①内蒙古高原②东北平原18.我国河流的流向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地形 b地势 c 洋流 d 气候19.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0.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 )a珠江 b 黄河 c 长江 d 海河21.下列河流中哪条是我国的内流河 ( )a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淮河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呈分布。
20230128地理作业4-学生用卷
20230128地理作业4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为- 133m。
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
目前,盖塔拉洼地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
图示意盖塔拉洼地概况。
据此完成下列题。
1. 挖掘隧道为沙漠渔场进行输水,采用此输水方式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下渗损耗B. 减少水分蒸发C. 增加输水质量D. 节约输水成本2. 下沉式网箱养殖模式主要是为鱼类生长提供适宜的A. 海水盐度B. 水体温度C. 生长空间D. 浮游饵料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夏季某日8~18时,大豆单作、大豆与核桃树间作两种情况下大豆净光合速率的差异。
研究显示,白天气温偏高时,会抑制植被的光合作用。
该地苹果树种植广泛。
据此完成下列题。
3. 该地可能位于()A. 天山北麓B. 松嫩平原C. 河西走廊D. 黄土高原4. 与间作相比,大豆单作午后净光合速率的低谷更低,主要是因为大豆单作区午后()①太阳辐射弱②太阳辐射强③气温较高④气温较低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
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
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作物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回答小题。
5. 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A. 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B. 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C. 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D. 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6. 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A. 玉米套种绿肥作物B. 棉田套种绿肥作物C. 麦收后播种绿肥作物D. 收稻后播种绿肥作物7. 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 ”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A. 降低土壤温度B. 减少蒸发量C. 增加土壤有机质D. 增加降水量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的结构(下左图)。
地理作业设计高中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一、基础概念掌握
作业内容:请列出地理学中的五个基础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此项作业,检查学生对地理学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二、地图分析能力
作业内容:提供一张地图,要求学生标注出地图中的地形、地貌、河流、城市等信息,并根据地图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的识别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三、气候与环境联系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气候数据和环境状况,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气候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四、地质地貌分析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地质、地貌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地质地貌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质地貌分析能力。
五、生态系统研究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生态系统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生态系统研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规划理念、区域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意识和区域发展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发生和形成,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表裸露的岩石,在水热因素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栖息各种微生物,并开始生长绿色植物。
这些生物既从风化物中获得水分和养分,又使风化物积累有机物质和氮素等营养元素,创造了肥力,从而形成土壤。
中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利用情况多样。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必须对土壤的形成、种类、分布和分区有所认识。
一、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50 多度,东西占经度达60 多度,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
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
此外,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人类生产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需要,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
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与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
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 5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是,在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地形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土壤迥然不同。
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
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著。
例如,秦岭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干冷气团都有阻滞作用,所以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有显著不同。
在南坡形成酸性的黄棕壤,而北坡形成中性至微碱性的褐土。
又如,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和太行山脉,同东南季风呈直角相交,在夏季,迎风面降水量大,有利于土壤中物质的化学分解和生物积累;背风面受气温增高、湿度小的焚风影响,土壤的淋溶和生物积累都较弱。
因此,这些山地就成了不同类型土壤的分界线。
例如,大兴安岭东坡为暗棕壤,而西坡为灰色森林土。
二)气候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上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对土壤形成的方向、强度所发生的影响。
概括地说,在中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热量较低,降水也较少,矿物风化、淋溶作用和有机质分解都较微弱,土壤可由微酸性至微碱性反应,部分土壤含有碳酸钙,也有一些土壤含有可溶盐而有盐渍化。
但在该线以南,由于湿热程度增强,有机质分解强烈,风化产物和成土产物的分解和淋溶程度高,富铝化作用显著,土壤呈酸性反应,除滨海地段外,土壤无盐渍化。
(三)成土母质中国土壤的成土母质类型,总的来说,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并以红色风化充分布最广。
昆仑山、秦岭、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主要的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风积物。
在各大江河中下游平原,成土母质主要是河流冲积物。
平原湖泊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湖积物。
高山、高原地区除各种岩石的就地风化物外,还有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四)植被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关系密切,森林凋落物、草根等直接影响土壤形成;同时随着土壤性质的变化,又能促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例如,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暗棕壤,是在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但是当森林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受到破坏后,土壤水分的蒸腾量大为减少,土壤由干变湿,促进了草甸植被的发展,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暗棕壤逐渐演变为富含腐殖质的黑土。
但是,此后随着腐殖质大量积累和蓄水性不断加强,以及由于母质粘重和冻层托水而促成的土壤内排水不畅,土壤逐渐沼泽化,使残存的、稀疏的旱生树种,为湿生性树种所取代,草甸植被也渐演替成沼泽—草甸或沼泽植被,从而又促进土壤向沼泽化黑土或沼泽土的方向发展土和沼泽土分布的区域,但经过人们几千年来的改造,已培育成了稳产、高产的水稻土。
二分布规律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
它具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经度水平地带性。
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
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
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
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
例如,喜马拉雅山具有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由山麓的红黄壤起,经过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直至雪线,为世界所罕见。
3.土壤的地域分布前面讲的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都是明显地为生物气候条件所制约。
而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由于地形、水文、成土母质条件不同以及人为耕作的突出影响,除了地带性土类外,往往还有非地带性土类分布,而且有规律地成为组合,这便是土壤的地域分布。
例如:(1)在红壤地带除了有红壤外,由于人为耕作的影响,往往还有水稻土分布。
以江西省新建县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例,红壤只分布在地势高的部位,由于遭受侵蚀,出现了红壤性土(粗骨红壤);由于人为耕作,出现了耕种红壤(或红壤性水稻土)。
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和有些坡地的梯田,大都为水稻土。
由于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和排灌条件的不同,水稻土中又有二泥田、沉板田、黄泥田、泛田和冷浸田之分。
二泥田分布于河谷平原,田块较大,成片分布;沉板田分布于较陡的坡地,田块窄长,为梯田;冷浸田分布于狭谷,田块不大,排水不利,分布零星。
(2)自太行山横穿华北平原直到海边,依次在山地分布着粗骨褐土及淋溶褐土,冲积扇分布着褐土和潮褐土,平原分布着潮土和沼泽化潮土(夹有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滨海平原分布着潮土及滨海盐土。
这是褐土地带大地形影响土壤地域性分布的例子。
作为地带性土壤的褐土,只分布于山地和冲积扇。
广大的华北平原及滨海平原,由于地形变化而引起地下水位、水质变化,而为非地带性土壤——潮土和滨海盐土所分布。
(3)大兴安岭东部属于暗棕壤地带,但暗棕壤一般只见于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
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各级阶地上却分布着白浆土、黑土和沼泽土。
其中,三级阶地(海拔约380米)上的成土母质为上沙下粘的黄土状沉积物,生长疏林草甸植被,形成白浆土;二级阶地(海拔约320米)至一级阶地(海拔约300米),在质地均一的黄土状沉积物上,生长密集的草甸植被,形成黑土;河漫滩(海拔约280~300米)上的成土母质为河流近代沉积物,地下水埋深在旱季只有50厘米上下,在雨季则被水淹,生长苔草、小叶樟等草本植物,形成沼泽土。
各个土类之间又常有过渡性亚类(如白浆化暗棕壤、沼泽化黑土等)。
土壤的地域分布,除可受地形、水文条件的影响外,也可受特殊成土母岩(或母质)的影响。
四川盆地的黄壤与紫色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紫色土成为组合;广西丘陵的红壤与石灰岩母质发育的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成为组合,就是由于特殊的成土母岩延缓了成土过程的缘故。
4.耕作土壤分布的几种形式耕作土壤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最深刻,反映在土壤分布上有下列几种形式:(1)同心圆式分布。
耕作土壤的肥力与距村庄和城镇的远近有关系,一般以村庄或城镇为中心,距离中心越近越肥,越远越瘦,形状好像同心圆。
这种分布形式叫做同心圆式分布。
同心圆的大小与村庄城镇的大小成正相关,村前的半圆略大于村后的半圆。
耕作土壤同心圆式分布特点的形成,主要是近田施肥较多,耕作比较精细,故熟化程度较高,因此多高肥类型土壤;而远田则相反。
目前,有些村庄为了均衡增产,正在改变远田少施肥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同心圆的分布特点。
(2)阶梯式分布。
山岭和丘陵有一定坡度,水土易于流失,垦殖时,一般都修筑梯田,以保持水土。
梯田是阶梯式耕地的统称,可分为水平梯田(简称梯田)和非水平梯田(也称梯地)。
修筑水平梯田较修筑梯地费工,但保持水土的作用更大。
中国劳动人民修筑梯田已有几千年历史。
南方红壤和黄壤山区,到处可以见到层层梯田,有的梯田宽仅数米,而长达数十米甚至百米,也有的梯田小到几十块田才有一亩。
耕作土壤的阶梯式分布,表现在土壤肥力上一般是低处比高处肥沃。
这是由于在串灌情况下,灌溉水和雨水从高处流往低处,将高田的一部分养分和粘粒带到低田的缘故。
为此,必须采取改串灌为沟灌、高田适当多施肥料等措施。
(3)棋盘式分布。
平原地区的耕作土壤在小农经济时期分布比较零乱,但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统一规划,平整土地,出现了棋盘式的分布。
棋盘式分布的特点是,河流道路和排灌沟渠统一规划,沟、渠、路、林配套,耕地成方,地面平整,肥力比较均匀。
沟洼填平以后,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耕作土壤还有通过挖低垫高形成的“框式”、“垛式”等分布形式。
各种不同的分布形式,是在不同的耕作影响下形成的。
随着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迅速发展,耕作土壤的分布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